今天,教师应怎样预设活动

时间:2017-06-24 专题幼教 我要投稿
“”

今天,教师应怎样预设活动

课程指南明确指出:“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是幼儿园课程形式的主要方式。”生成活动的提出,是二期课改的一个亮点。但我们在平时操作中比较重视生成活动的内容,但同时我觉得不能忽视预设活动,预设活动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同样有相当份量的一块,应该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那么,研究应该怎样来预设活动?有是如何来看预设活动的效果呢?我谈谈个人的理解和一些想法。

一、预设的依据:

预设活动是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因此,教师的预设要认真思考,精心选择,使预设活动既符合幼儿实际,有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预设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幼儿成长中一些必须具备的经验

我们在强调尊重儿童学习发展规律的同时,要结合培养目标和本班孩子的实际,充分考虑儿童的发展需要,对幼儿成长中一些必须具备的经验进行预设(主要依据纲要的要求和指南中提出的基本经验)。

如生活活动中要求幼儿具有“学习保护自己,体验安全生活的重要”的基本经验,那么,在我们的体锻

@_@我是分割线@_@

活动中,会遇到走高跷,以往走高跷都是拉着绳子一步一步往前走,这是孩子的已有经验,而为了提高孩子走高跷的技能,在锻炼中提出利用各种不同大小、高低的罐子、瓶子等做成高跷,在水泥地上摆成梅花型让幼儿在上面行走,怎样走得稳不让自己摔下来,这就需要让幼儿了解一些安全常识,懂得避开危险,会简单的自救与自助的方法等就十分必要。

2、孩子们共同的兴趣和关注的热点

孩子关注的热点往往是与他们的兴趣、需要密切相关的。实验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设计活动,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国庆长假结束以后,孩子们对旅游的话题非常感兴趣,老师抓住这一热点话题设计了“旅游真有趣”的活动,目的是让孩子们尝试多途径收集信息,乐于分享交流。.活动中,通过展示交流,孩子们还提出了许多诸如“为什么天这么热,在黄山上还要穿棉衣?”“为什么我们上海这么热,而昆明却四季如春”等有趣的问题。正因为老师抓住了热点问题,因此,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高,思维、表达和倾听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3、从幼儿的生成活动中转化而来

如果我们平时做一下有心人,就会发现孩子中有许多生成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往往反映了孩子的兴趣需要,教师可以从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抓住挈机进行预设。

如:主题“鞋子”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发现了不同鞋子的鞋底花纹是不一样的,不同类型的鞋子的面料为什么也是不一样的?为什么根据不同需要穿不同类型的鞋子?为了将幼儿的经验整合,进一步激发探索兴趣,老师根据孩子生成的问题,进行了预设。采用和幼儿一起做实验的方法,如:在体锻中同时让幼儿穿皮鞋、跑鞋,让幼儿自己去体验感受,从而和幼儿一起去寻找到问题的答案。通过活动,即使幼儿的兴趣得到了满足,又使幼儿的知识经验得到了整合和提升。

二、如何看预设活动的效果

先,我们必须明确:既要关

@_@我是分割线@_@

注幼儿生成,又不能忽略预设,预设和生成同样有价值;其次,我们所说的是在二期课改背景下的预设,在内涵上赋予了预设新的意义,评价的视角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如何看待预设活动的效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目的性

有教师提出,新课程就是为了满足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是否还需要强调目标?

我们认为:作为预设活动,应该要有明确的目的,而且目标是建立在“最近发展区”上的。教师对所要达到的目标应该清晰明了。这里的目标有两层含义:

① 从孩子需要的角度看:在活动中给孩子的关键经验是什么?促进孩子哪方面的发展?

② 从老师设计的目的看:在主题活动的长河中,本次预设的重点是引发思考,还是交流经验?是深化主题,还是解决问题?如:科学活动“ 沉与浮”小实验的活动目的是引发思考,而在主题活动鞋子的其中一个活动内容“不同鞋子的作用”通过亲生经历以及平时的观察中,通过交流活动的目的是交流经验,这里,我做这样的区分,并不是把他作机械的割裂。因为在一个活动中,印发思考交流经验等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所以,老师在预设时就一定要清楚活动的主要目标,并能把目标隐含在材料、内容、方法、过程中,使之转化为幼儿的经验也能力。

2.挑战性

有认认为:新课程强调儿童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让孩子有快乐的体验,那么是否就不要挑战,以免给孩子造成压力和负担?

我们说,预设活动既要符合幼儿当前的兴趣和已有经验,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是符合孩子“最近发展区”的活动,是对幼儿原有经验的提升。

如大班生活活动“关爱身边的人”老师发现

@_@我是分割线@_@

幼儿对“哪些人在关心自己?是怎样关心的?”知道得很多,而对自己怎样关心别人,却讲得很少。于是老师预设了对幼儿富有挑战的活动“我爱爸爸妈妈”。并建议孩子去调查,结果,孩子们找到了许多关心爸爸妈妈的办法,大大丰富了谈话内容,也使关爱身边的人情感培养落到了实处。

3.开放性

预设活动是教师预先设计的,相对是高结构的,怎样体现开放性呢?

我认为:首先可以在预设活动中给孩子留有生成和发展的空间,使预设与生成融合在一起;其次,预设活动的结构往往随着内容、性质、要求的不同,呈现出多种结构,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

如鞋子主题中,鞋子的分类,虽是预设的,但活动是开放的,在分类中,可以根据孩子已有的经验进行分,也可以根据观察到东西进行分,在孩子讨论的基础上,老师适时提供一些图象,以及做鞋子中所需要的材料,并启发和帮助幼儿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4.灵活性

预设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如何体现灵活性?这是指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孩子的需要和当前的情景,及时调整预设计划,灵活地反馈、应对,从而真正体现让课程追随孩子,做到有计划,但不刻板,有调整,但不随意。

如大班体育游戏“跨过一定高度的障碍跳”预设活动是练习幼儿在一定距离一定高度的双脚障碍跳,但活动中发现孩子未尽兴,这时老师灵活地增加了难度,根据不同孩子的能力进行调整一定距离的一定的高度。于是,幼儿又投入新的内容中去,从而满足了幼儿的运动要求。增加的内容既体现了

@_@我是分割线@_@

幼儿的挑战,又体现了教师组织的灵活性。

附案例:影子一样长吗?

教师预设——引入新主题

老师适时地在教室内利用窗帘,跟孩子玩起了手影游戏,到室外玩踩影子游戏,引起幼儿新的兴趣

幼儿生成——提出问题

游戏中,幼儿发现随着老师动作的变化,影子有长短变化,从而提出了许多问题:人有影子,其他东西有影子吗?人高影子也长吗?

教师调整——点拨指导

建议三个高矮不同的人结伴比影子,适时提供了绳子、竹竿、木棒、筷子等工具让孩子进行测量、记录、统计、交流,并对测量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适时地启发:你们几次量出的结果都不一样,是不是量法有问题?

孩子反应——探索发现

孩子们经过观察分析,找到了问题,采用了首尾相接的办法,发现上午的影子比中午的影子长。幼儿提出了新问题:下午的影子是长还是短呢?

从而中我们可以看到:

1.活动的目的是清晰、适宜的。老师心中既有清晰的目标意识,有能在过程中充分关注孩子的需要。由于目标定位是自主的探索活动,因此,组住形式是宽松的,孩子学习是自主的。

2.测量影子的活动对幼儿是有挑战的。孩子们对影子的长短已有了一定的兴趣,但要通过测量得出比较精确的结果,这对幼儿来说,具有一定挑战性。而教师适时地提供尺、木棒等测量工具,又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成为可能,是在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活动。

3.活动的形式是开放的。老师摈弃了刻板的教授方法和活动模式,而让孩子自由结伴,自主选择工具和测量方法,自主商量、讨论、质疑、交流;老师的提问和启发也是开放的:上午的影子和中午的影子一样长么?用什么办法知道自己最长的影子和最短的影子呢?几次量出来的结果都是不一样的,是不是测量方

@_@我是分割线@_@

法有问题呢?从而有效的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帮助孩子解决了困难。活动结束前,老师有适当留有疑问:影子还有许多的秘密在等着我们去发现,激起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促使新的问题生成,体现了预设和生成的相互融合。

4.活动的组织实施是灵活的。无论是材料的提供还是启发指导都是灵活的,当发现孩子有测量要求时,教师及时提供材料、当孩子良法有问题时,教师适时点拨,提醒幼儿互相观察,从而发现并运用首尾相接的办法。

总之,整个活动教师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幼儿是自主而积极的,活动内容既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已有经验,又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