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教育史》有感之陈鹤琴“活教育”理论

时间:2017-06-24 专题幼教 我要投稿
作为新世纪的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拥有了很多前辈成功的教育模式,中国教育的传呈让我们深受其益,在明灯的指引下我的步履更加坚韧。

“活教育”理论,是陈鹤琴在创建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实践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幼教理论,所表达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原则均经过科学实验和反复实践验证,对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价值。早在20世纪上半叶,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呕心沥血地探求儿童的习惯、言语、情绪、心理,用慈母般的爱心去精心抚育儿童。陈鹤琴先生认为受教育者是“活”的,教育也应该是“活”的,理应顺应时代潮流“朝着最新、最活的方向做去”。他认为传统的“死教育”只让儿童死读书本,而“活教育”最主要的特征是强调教育和生活现实、社会现实紧密相联。他告诉我们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死教书”的方法,冲破幼儿园这一狭小的天地,让孩子到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儿童做人。教育要培养儿童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首先,以“德”为重,重视做人。

我始终坚信一句话:有德无才是疵品,无德有才是危险品。德育培养是从小就该重视的事情,我宁愿花更多时间在这方面。陈鹤琴先生的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德育在整个教育工作中是“最繁重最紧要的”观点。儿童的认知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在幼儿课程的编排上更要注重内容之间的相互关联,这样可以方便孩子的记忆和理解。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养成“爱人类”“爱真理”的基本态度,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唤醒和培养儿童的创造欲,对此可以通过游戏、表演、展示等教学模式来诱导、启发孩子。另外,缺乏团体精神而不善于与人合作是现在儿童的严重缺点,为此对儿童“要从小就训练他们能合作能团结”的精神,要按照“人生以服务为目的”的教导去培养他们,克服自私自利思想。

@_@我是分割线@_@

其次,培养幼儿的主动学习,注重规律教育。

幼儿的学习是在一天的游戏中不断接受的,可以说每一分每一秒他们都在接受新知识。陈鹤琴先生认为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进行教育。我们课程要根据孩子的生理、学习、生活规律来编制,它可以包括五方面:(1)儿童健康;(2)儿童社会;(3)儿童科学;(4)儿童艺术;(5)儿童语文。(即我们的五大领域)儿童的生活是整个的,教材安排也应是整个的,互相联接的,并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使其成为一个系统,并使各科目之间互相连接发生关系,整个地进行教学。

最后,树立正确教育观,养成“创新”意识。

幼儿喜欢新鲜感,重复单调的活动都会觉得乏味,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中再三强调:作为幼教工作者首先要有创新意识,更新教育观念,才能有效地激发、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他所倡导的“注意环境,利用环境”“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等对于我们创设幼儿园环境有很大的启发,要求我们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精神环境。同时要消除师生之间的鸿沟,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不能单纯地把教师看作一种养家糊口的职业,应该有更崇高的精神追求、更清楚地认识到“教育工作是为了替国家教育人才”、是在履行一种“神圣使命”,我们要用创新的思维来铸造新的人生旅程,用积极向上充满阳光的心态来对待我们的教育事业。

“活理论”显现的是一个“活”字,作为21世纪的新教师,在学习历史留下的智慧时,我们更渴望自己的创新,时代在进步,经验在积累,为着同一个目标,让我们书写下一个“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