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孩子活动、关注问题进行指导

时间:2017-06-24 专题幼教 我要投稿
感谢张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关于区域观察方面的诸多经验,相信能为我们接下来自己的区域活动观察提供参考,的确除了张老师讲到的观察经验和方式,我想我们在观察时,要多思考例如这样的一些问题:孩子爱玩什么游戏?孩子爱在哪里玩?孩子在游戏中需要什么材料?等等,尝试带着问题去观察孩子的活动情况,相信能让我们更加真实地了解孩子游戏的兴趣和游戏的水平。

说到观察,那我想与之相关联的另一重点就是指导,可以说指导和观察是密切相连的,在关注了不同形式的观察之后,就要针对孩子的不同活动情况进行不同的指导。那教师在活动中的观察与指导是否有效,是幼儿能否在活动中得到较好发展的关键,为此我想,我们老师除了要科学地、有目的地观察,有了指导的策略和方法之外,更要注重指导有效性的提高。

如何提高有效的指导,我想给大家提供三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首先我觉得我们老师要确定好自己的定位,我们的角色定位不是一个教导者而是一个观察者、促进者,是尊重幼儿意愿的支持者和推动者。

其次,我们要区分区域指导和集体教学指导。

我们也都知道区域活动中的指导与集体教学中的指导是不同,教学中我们可能关注主导式指导多一点,那区域活动中我们可能更加要关注支持性指导,也就是从游戏活动的台前转到台后。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活动中必须关注幼儿探索学习的整个过程,在了解每一个幼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正确指导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幼儿,使他们得到相应的发展。

最后,建议要把握指导介入的时机。

游戏活动过程中并不是我老师指导的频率越高,幼儿的游戏热情就越高,更不是我们老师参与幼儿游戏越积极,幼儿游戏发展的就越快。我建议要把握关键的瞬间介入游戏,在幼儿需要帮助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去满足幼儿的需要。

在刚才我们观摩的视频区域中,我们大家也看到了那位教师在孩子区域活动中时而是“家乡的美食”里的顾客,时而是“娃娃医院”里的病人,关注着角色的转换,在不同区域中又进行着不同指导方式的运用。可见教师很注重指导策略。

那我想结合自身在区域中的观察谈谈几点指导策略:

第一、是不急于指导的指导策略。

或许,许多老师和我的做法一样,在区域活动中先给孩子充裕的探索时间,让孩子在探索中先去体验成功和失败,特别是对于我现在所带的大班孩子来说,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见解很丰富,为此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会先观察孩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有机会通过自己或是同伴的互相帮助来解决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来了解孩子活动的情况,适时适当的在活动过程中给幼儿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也可以适时适度的介入孩子的活动,和孩子一起分享活动的快乐。

第二、观察孩子活动、关注问题进行指导

在刚才观摩的区域活动中,老师们是否还记得,教师在指导孩子搭建中的指导,教师关注到了孩子搭建中的问题,但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怎么该进,而是向孩子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如“这下面怎么了,怎么是斜的?”、“高楼的下面撘的斜了,斜了它还稳吗?采用与孩子互动交流的这样一种形式,在交流中让孩子自主关注到搭建中存在的问题,间接的让孩子明白搭建中平衡的重要性!

第三、给孩子建议性的指导

或许有老师也有过和我一样的经历,在孩子进行区域活动时,看到孩子在画画或搭建时,可能画面或搭建的不怎么美观、好看,就会直接的跟孩子说,你这个画的不怎么好,你这个搭的不好看,有时就会忍不住亲子动手帮他画或是给他搭,而忽略了孩子创造能力的培养,而在今天的视频中搭建动物园还是公园那里,教师就给了孩子一点小小的建议,从而激发孩子的想象,拓展了孩子的创造能力。

第四、参与性的指导

前面讲到了区域活动中教师多变的角色转变,教师改变了自己的角色,融入到了孩子的活动中,当顾客、当医生、或是其他的角色,参与孩子的活动中,与孩子产生互动,问一问、说一说、与孩子交流相关的信息,帮助孩子更好的体验、提升游戏活动能力。在刚才的视频观摩中,教师在家乡的小吃这个区域中与孩子的互动,让我印象很深,以顾客的身份融入孩子的活动,询问包子的味道、价钱、与孩子一同品尝美味,与个别孩子的语言交流,帮助不同孩子不同能力的提升。

第五、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进行相应的评价也是指导

说到评价,我们会在什么时候采用呢?只是活动结束时吗?会有老师说不是,是的,在区域活动中,我认为随时可以进行评价,评价也是指导的一种方式。活动中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在一起进行自主活动,于同伴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我们着眼于幼儿的“独立”,在活动过程中通过细心的观察和分析,给与及时的评价,对于好的行为进行及时的赞赏,对于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状况进行及时的引导、指导和帮助。

例如:

在我班的一次区域活动中,有两个孩子先后操作了同一样活动材料“拼图”拼图是十块装的。但有意思的是,同样的活动材料,两个孩子的操作过程却不同。第一个孩子来操作,他把所有的拼图从底板上全部取出放在地垫上,然后在拿出示意图,仔细的看了看,在用眼睛在板上找了找,直到确定位置后在放入底板中,就这样进行着他的拼图,而且速度挺快。第二个孩子,他同样把所有的拼图取出放在地垫上,但他没有看示意图,而是直接拿起一块拼图放在在底板的第一个空隙内,但放出进去,他就往旁边移动,直到移到正确的位置,当时他开心的笑了,然后拿起第二块拼图继续。可想而知这个方法有点慢,但孩子还是乐在其中。

对于上述事例中两个孩子在拼图上存在着的明显的认知差异,我就要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对不第一名,思考型幼儿,我想这种简单的一位重复已有经验的操作已经不能使他有所提高,于是就我就建议选择区域中难度更大的同种材料向他推荐,比如拼图数量更多的,更复杂的。那对于第二名幼儿,我想关键是要提高孩子在操作中的目的性,操作的方法认知,我就在孩子操作前提醒孩子拼图就像你要去朋友家:“我们能不能一家一家的去敲门?有什么办法可以直接找到他们的家?目的是让孩子懂得思考、观察。果然,孩子在第二次参与活动时就知道先拿起拼图观察几秒等找到准确的位置再放入。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到,老师在活动过程中,就及时的给与孩子不同的评价形式,并对不同孩子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满足了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

第六利用幼儿的差异资源,促进幼儿互动交流,形成互助的指导方式。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不仅与老师、环境有互动关系,在自主活动中,更多是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由于幼儿的个体、能力差异,孩子们在一起活动的时候,通过互相学习、游戏、互相挑战,就会形成认知冲突,这就增加了孩子体验、认知、发展的机会,那能力强的幼儿就会用语言或示范去指导能力弱的幼儿,而能力弱的幼儿也会去模仿能力强幼儿的语言、动作、行为,在这样的交流中,幼儿既随意又保持了自己的独立,而幼儿间的交流所使用的语言是彼此间能理解的语言,这样的交流所产生的效果是教师指导所不能达到的,有益于孩子的自我成长,所以我认为培养孩子间的互动、帮助既利于老师的指导,又给了孩子互相帮助习惯的培养。

以上是我在实践区域活动观察和指导中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做法,可能老师们会有更多好的做法和经验,希望大家能提出宝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