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教学中的分享阅读法

时间:2017-06-24 专题幼教 我要投稿
本次活动,我尝试性地将日常的语言活动与分享阅读相结合。之所以产生这个想法,有二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班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识字教育,平时在家庭教育中潜移默化的进行认读汉字,所以很多孩子能够认读许多常见的汉字。另一方面,针对大班的孩子来说,为他们积累丰富多样的阅读经验,为进入小学打下坚实的阅读基础非常重要,这也是语言活动的重要目标。
分析本次活动,有两个地方自己要坚持做下去的。
 1、创设了宽松的语言环境。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了良好的语言基础。如何让他们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是教师在活动中应重点引导的一方面。我与孩子一起阅读ppt里的大书,每翻到一页都提出一些问题让幼儿猜一猜、讲一讲、学一学故事中情节。幼儿随着教师的提问发挥想象思维,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正如《纲要》中提出的: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与同伴交流,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2、以幼儿为主体,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在以往的故事教学中,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先完整(或分段)听老师(或故事磁带)讲述一遍故事,然后再围绕故事发展中几个重点问题进行提问。孩子们则是按故事中的情节内容给予回答,答案单一。而本次活动,我采用了分享阅读的教学模式,先从封面猜图开始,再对每一页的画面进行观察、提问,事先不给出答案,孩子的思维、想象得到充分发挥。对于幼儿不同的答案,我都用赞许的眼光、鼓励的语言激励他们,让每位孩子都热情、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做到了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有不足的地方以后要注意的。
1、目标定位过大。此次活动重点让孩子们了解了豆子在外作用力的情况下产生的变化,而对方向、状态等方面,活动中则体现得不够。
      2、 忽略了对孩子们的情感教育。故事《主要情节是通过滚滚和蹦蹦拟人化的争吵来达到感知运动的关键要素,在活动中,孩子们也是个个情绪激昂,争吵不休。我没有及时调整孩子们的情绪,让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观点。今后,我将继续做这方面的探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