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幼儿,走近幼儿心灵

作者:毕建美时间:2017-04-28

红沟小学:毕建美  尚燕燕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表明,教师的理解对幼儿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许多教师抱怨孩子不理解自己的一片苦心,自己为孩子做了那么多,可是孩子没有多大进步,其实他们又何尝理解孩子!他们是按自己的想法为孩子做这做那的,幼儿想什么有些教师根本不管。

 所以,如何做一个理解幼儿的好教师,实际上是使幼儿教育步入正轨的一个重要前提。要想走近幼儿的心灵,首先,要理解幼儿。凡是对幼儿实施了错误教育方法的教师,总是在这一点或那一点上不太理解幼儿。

常见的几种表现有:

(一、)对幼儿进行专制对幼儿的活动进行干涉,幼儿必须按照教师说得那样去做,违者,骂!甚至于会进行轻微的体罚!

(二)强化塑造幼儿的兴趣。兴趣是人学习上进的动力与热情。你把幼儿的这一源泉阻塞了,通向海洋的路在何方?

(三、)忽视了年龄差距。幼儿是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计划、创造、尝试某些全新的东西,教师却横加干涉。下雨后幼儿走向有积水的地方,闲下来的时候,幼儿爱大盆小罐的摆一地,他还想练武术做英雄好汉呢!教师却横加干涉。教师忘了,自己小的时候也注意踩泥洼,也抱起砖头当娃娃,也拿根木棍当刀枪、、、、、、忽略了幼儿的年龄差距,教师显得粗暴无理、愚蠢至极,在“好心好意”的干涉中,扼杀了幼儿创造的兴趣和探索的精神。要走近幼儿的心灵,就要蹲下身子从孩子的角度观察世界,与幼儿平等交流。还要认真反思:你平常怎么跟幼儿讲话?你真心实意的向幼儿请教过吗?你征求过幼儿的意见吗?平等交流的关键在于不居高临下,不给小朋友施加压力,不武断幼儿说的肯定没有道理。要让幼儿在完全松弛的状态下用愉快、自由的方式与你交流看法。比如:“你为什么不爱上幼儿园啊!你愿意告诉老师吗?老师愿意帮助你。”而有的老师说:“你怎么昨天没来幼儿园,人家都能按时到,你就不能按时到!”不要以开始就让幼儿觉得自己说得不对,想的不对,那样跟教师交流就会有压力。你放弃了“权威”就会得到幼儿的真心话。基于此,你就能有效地知道幼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