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无痕——我和小班孩子的故事

作者:漫步花间时间:2017-10-01
昨天他们还是家里众心捧月的宝贝,今天却要独自面对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短暂的适应期过后,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生活自理能力缺失、家庭过多包揽已使幼儿丧失了自理的主动性。从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体生活到有规律的集体生活,适应期伴随着眼泪和鼻涕,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他们的身上已经悄悄发生着变化……

镜头一:渗透教育,学习主动交往

开学已经一段时间,今天要上的音乐活动找个朋友,作为课前的准备环节,我利用点心后的谈话时间向幼儿询问来到幼儿园交到了哪些好朋友,出乎我的意料,大都是小朋友都叫不出人其他小朋友的名字,不同组的幼儿之间缺乏交往,学习与同龄人交往是小班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指标,所以我在活动中准备小乌龟道具,一出场就牢牢的吸引了幼儿的眼光,他们争着跟小乌龟问好,你好,大家好等,考虑到幼儿还不能大胆地主动与人交往,所以我把后面社会性交往的拓展环节前置了,鼓励幼儿说出好朋友的名字,大声说出×××,你好!引导幼儿出动去交往认识新朋友,叫一叫好朋友的名字。同时,我引导孩子们找个朋友拉拉手、彼此拥抱一下,让孩子觉得很有趣,所以他们都很想去邀请朋友。把单调的认识新朋友转化成游戏活动,让幼儿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体,使他们体验到游戏的乐趣,从而提高交往的主动性,并通过运用趣味化的强化、趣味化的评价,以此来保证幼儿社会性交往的持久性。

镜头二:随机引导,趣味化生活教育

趣味化的生活教育,不流于表面化,而应渗透于日常生活,不管幼儿在来园、盥洗、午餐,还是在室内、室外:不管在感知阶段,还是在实践操作阶段,教师都要善于灵活运用趣味化的方法。小班幼儿控制力差 , 经常地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剌激 , 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自理习惯。进餐前洗手,我们会以“我是一只红苹果,小朋友们喜欢我 , 请你快去洗洗手 , 要是手脏别碰我”, 流利、顺口的儿歌 , 快速剌激幼儿采取相应的措施 , 帮助幼儿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户外活动出汗了,邀请你的手帕朋友出来擦汗,大家一起说小手帕,四方方,每天戴在我身上,又插鼻涕又擦汗,干干静静真喜欢。午睡起床时,穿衣服,捉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扭吱扭上房子。穿裤便让幼儿“火车钻山洞”,“ 左边一列,右边一列……火车过山洞,裤子穿好了” 。 游戏这一直观、形象的教育手段 , 使幼儿难以接受的、枯燥乏味的自理能力变得生动、 有趣 , 提高了幼儿自理的主动性 , 幼儿乐意听、乐意做。在每天的游戏同化中 , 强化着孩子的自理方法 , 使孩子的自理行为得以了巩固。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生活既教育”。放开孩子的手脚,让孩子自主地去思索、探究。孩子从走进幼儿园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一天的美好生活,美好的生活需要老师、孩子共同去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