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穷人》有感

时间:2023-01-08 15:21:0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穷人》有感 (15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穷人》有感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穷人》有感 1

  今天,我读了《穷人》这篇文。

  它主要讲桑娜的邻居西蒙死了,桑娜发现后,把西蒙的孩子抱回了自己家,渔夫知道了,他相信他们能熬得过去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女主角桑娜,因为她有一颗善良的心,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一些乐于帮助别人的人。

  例如今天,我丢了五元钱,下课后,老师把我叫去了办公室,我害怕的走了过去,发现老师身边站着一个大概9岁的女孩,她手里紧紧的拿着什么东西,“老师,你找我有事吗我问老师,“这五块钱是你的吗?”,说罢,哪个小女孩张开了手,我看了,点了点头“是我的`,”那女孩听了,把钱塞到我手中,我对她甜甜一笑“谢谢你,小妹妹。”

  一个人生活过得好不好,全靠穷与富来决定。而有一件东西,用金钱是买不到的,那就是一个人的品质。一个人即使有钱,但品质不好,人们也不会去爱戴他;一个人再穷,但品质十分高尚,人们将会永远记住他。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不少坏人,也有不少好人。我相信,在未来,像桑娜的人会越来越多!

读《穷人》有感 2

  一个人生活的好不好,也许靠穷与富来决定,但是有一件东西,是用金钱买不到的,那就是——人的品质。一个人即使再有钱,而他的品质不好,人们也不会爱戴他;一个人再穷,而他的品质高尚,人们将永远的记住他。

  在一个又黑又冷的夜里,海上正起着风暴,渔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活,不顾惜自己的身体,桑娜也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在这个夜晚,

  西蒙死在稻草床上,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睡在母亲的身边,桑娜把她们抱回自己的家,和她的孩子们睡在一起。读了穷人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现在的社会正是缺少像渔夫和桑娜这种高尚品质的人吗?大街上,一些可怜的乞丐随处可见,穿着破烂不堪的衣服,乞丐央求人们给他一点钱,好维持生活,可那些人不是不耐烦的躲开,就是当做没看见,没有同情心的人想一想,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只要你们都出一点点钱就足够了,你1元,我5角,那么那些乞丐就不会在寒冷的日子了受冷挨饿了。

  有一次,我在大街上走着,突然走来了一位乞丐,他想得到1元钱,我心想:我不给,他们会给的.。我就当做没看见的走了过去,走了一会,回头一看,一位小朋友给了那位乞丐5元钱,我心想:小朋友都给钱,而我却不理他,心里很不是滋味。现在的社会不就是缺少像桑娜这样的人吗?让这世界多一点像渔夫,桑娜这样的人,少一点只为自己利益着想的人吧!这样世界才会充满了爱。

读《穷人》有感 3

  学了《穷人》这篇课文,我深深地感动了。感动我的是桑娜的善良,能干,渔夫的勤劳,坚毅。我对他们感到敬佩。

  《穷人》这一课主要讲了渔夫一家收养邻居西蒙家的孤儿的事情。课文首先介绍了渔夫一家穷苦的生活,给下文收养孩子做了一个铺垫,因为在这么穷的情况下还收养两个孩子,无疑是雪上加霜,可是渔夫一家还是收养了他们。渔夫一家尽管是那么的`穷苦,他们夫妇还是去帮助别人。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嘲笑别人。当看到班上同学不小心摔倒之后,不是去扶起或喊人来扶他,而是幸灾乐祸地在一旁大笑起来。我们和渔夫夫妇比起来就显得渺小多了。

  还有许多富人总是取笑穷人,可是有的富人也不见得多么有出息。不少富家子弟长大之后就成为“啃老族”,自己没有能力去挣钱,只好一辈子都用父母的血汗钱。而有些穷人的子弟却更有出息,我听过一句话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他们在人生的路上遇到的坎坷更多,而且都要他们自己去解决,这样就培养了他们的自强自立精神。.比如说,汉高祖刘邦不就是从一个亭长历经千难才当上皇帝的吗?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不也是从一个乞丐历经坎坷才夺得了江山吗?还有美国总统林肯,也是经过许多磨难后才成为总统的。

  所以我们不能嘲笑穷人,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好品质。

读《穷人》有感 4

  在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一文。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俄国劳动人民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生活极度贫困,但是他们心地善良、情操高尚。课文中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读罢《穷人》,文中几处情节让我感受深刻。

  其一:“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而我们一年四季不知道要换掉几套衣服、几双鞋。家里吃饭的时候还挑挑拣拣,这也不吃,那也不吃。

  其二:“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即使这样穷苦的家庭,却还是收养了这两个小小的孩子,在我们这儿又有多少人能像他们这样呢?甚至,连一个倒在地上的老太太都不敢扶一下。他们这样高尚的品质,在我们现在又留下了多少这样一些善良的人?

  这样穷困的家庭却依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向往与追求。但我们现在的生活这么好,却还一直抱怨着这不好,那也不好,却没有想过当时的人们过着如此穷苦的生活。

  生活可以贫穷,但精神一定要富有,要有一颗善良美好的心灵,诚心诚意地去帮助别人,这样即使贫困,生活也会快乐和谐。

读《穷人》有感 5

  穷人这个题目看起来感到有点残忍似的,原来这是讲述一个非常可怜的事情,这篇文章讲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自己已有五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当她看到邻居西蒙死了,而且身旁还有两个熟睡的孩子时,就毫不犹豫地把他们抱回家。经过丈夫的同意,他们打算把这两个孩子抚养成人。

  课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桑娜想的一句话:"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桑娜宁可自己挨揍,也不愿让西蒙的`两个孩子饿死,充分地表现了她善良的心灵。渔夫说的一句话也使我感动:"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几句话是那么坚定,也表现了渔夫助人为乐的品质。虽然这些话都很朴素,但能体现他们的善良和伟大。

  渔夫一家的生活那么困难,还去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而我们呢?有些人有很多钱却不为那些有困难的人着想,渔夫和桑娜是我们的好榜样,他们善良的心感动着我。

  我们的生活富裕了,但还是有许多失学儿童上不了学,我们应该像桑娜和渔夫一样,伸出援助之手,让他们也能学到知识、文化,希望所有的人都充满爱心,去帮助他们,让世界更美好!

读《穷人》有感 6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阅读了《穷人》这一课,其中的两位母亲桑娜和西蒙都让我感受到了无私的母爱。

  桑娜和西蒙都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母亲。桑拿只是一位家庭主妇,但当她得知西蒙死去后毫不犹豫地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本来担子重的家庭更重了。即使这样桑娜宁愿被丈夫骂也不愿把孩子送回去,这些都是一种本能的母爱。而西蒙却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孩子。在寒冷的夜晚中一位生病的母亲最需要的是温暖,是衣物。西蒙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衣服都给了孩子保暖,自己却死了。这种母爱难道还不够无私吗?

  读了这篇课文,我情不自禁地联想到我的母亲。那是一个正下倾盆大雨的下午。天气真想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上午还阳光灿烂 ,但这会儿风云突变。本是牛毛细雨,但放学时却变成了倾盆大雨,有雨伞的同学都回家了,而没有雨伞的同学也被家长接走了。教室里剩下我孤零零的`一个人。看着外面的大雨,我心想:爸爸到成都出差,妈妈又在发高烧,希望他们来接我看来是不可能的。想到这里,我还是情不自禁向窗外望去。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在风雨中闪过,啊!是妈妈!她在雨中显得是那么的弱不禁风,仿佛一阵风就能将她吹倒在地,风掀起她的头发,无情地打在她的脸上。我冲到校门,扑进妈妈的怀里,啊!多么的温暖!当妈妈帮我擦干脸上的雨水时,手是那么的滚烫。打那次以后,妈妈的高烧理更加厉害了,好几天都卧床不起。

  母亲,您是湛蓝的大海,我就是海中欢快的鱼儿;您是甘甜的泉水,我就是受您浇灌的禾苗;您是开阔的天空,我就一只在您怀中自由翱翔的雏鸟。母爱是无私的,她们不求富贵荣华,只愿儿女一生平安。他们用自己的心血来养育保护我们,她们有着一个神圣纯洁的称呼――母亲。

读《穷人》有感 7

  在沙皇统治俄国的时期,哪里的人民不聊生,生活贫穷。在这个时期,贵族、知产阶级允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穷,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

  《穷人》这篇小说就真实地反应了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艰苦生活和他们的高尚品德。

  在文中,一对以打鱼为生的夫妇,他们养育着自己的五个孩子。他们每天坚持工作,不分季节、不分昼夜。但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善良的心。桑哪宁可自己受苦也要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渔夫为了帮助他们准备过更加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跟多的辛苦他们那善良的崇高品质令人感动。一想到当时的生活背景就令人气愤。

  桑娜和渔夫所做的事情已深深烙在我的心中。

  我也见过这么一篇报道:一位叔叔领着侄子到北方某一医院看病由于手术费太高,无力承担,只好沿街乞讨。一天,一位下岗工人领着自己的日子去给他们捐款 。一位问这位下岗工人,问他们为什么在自己如此穷迫的情况下还有去帮助别人。他说:“如果我们不去捐款,又有谁会去捐呢?难道去指望那些有钱人吗?”也对,这位记者在这里已经待了几天了,没有一位有钱人来此捐款,只有一些生活并不太富裕的老人来此捐款。是啊!把钱捐给需要它们的人,自己还是穷,不可能富裕。但是,在自己的内心是富有的。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曾经说过:“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本文中的主人公---渔夫和桑娜正是这样的人;生活的平穷没有把他们压垮,反而使其更加坚强。

  让我们学习这种善良的品质,一起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读《穷人》有感 8

  贫穷并不能够剥夺爱的能力。最近我读到的托尔斯泰的一篇短篇小说——《穷人》,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

  故事主要讲述了在一个漆黑寒冷的夜晚,渔夫的妻子让妮发现拥有两个孩子的女邻居由于生病和过度劳累去世了。有着五个孩子的让妮在异常贫穷的情况下,和丈夫商量后决定收养可怜的女邻居的.两个孩子。

  这个故事虽然没有过多的情节,但还让我感动万分。渔夫所生活的时代是严酷的,贫富差距巨大,穷人们为了生存苦苦挣扎。让妮的家庭在生活拮据的情况下,还愿意收养邻居家已经失去妈妈的两个襁褓中的婴儿,是出于生命最本质的善良和怜悯。

  现在,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条件远远好于让妮的家庭,但是,有些人却失去了一样为人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同情心。记得报纸上报道过,婴儿小悦悦被车撞倒在马路上,有18位路人经过发现了小悦悦,可他们却没有一个人把小悦悦移开马路,导致她受到了更大的伤害。有人可能会说,我们的生活条件不好,没有能力帮助、抚养,可是,让妮的家庭当时的生活条件与我们几乎都不能相提并论,她朴素而伟大的爱和同情心,让我们由衷地敬佩和反思。她都能做到,我们的那些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们年龄还小,能力有限,也许做不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我们可以学习让妮的精神,可以从点点滴滴做起。帮助残疾同学行走;帮助教室打扫卫生;帮助老年人过马路……我们同情别人,帮助别人,也许别人不会牢记,但是,我们做的每一件善事,都能化作一滴由爱心形成的水滴,早晚会汇成江河湖海,让我们的世界成为爱的江河,爱的湖海!

读《穷人》有感 9

  读了文章《穷人》让我非常感动,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善有善报,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这样世界就会对你一笑。

  《穷人》这篇文章讲了: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夜晚,知道了邻居西蒙死了,就把她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渔夫也知道西蒙病故,主动提出收养两个孤儿,夫妻俩不谋而合。

  桑娜和渔夫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而且他(她)们还有勤劳、朴实、善良、富有同情心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文中说桑娜有一颗善良的心,如果她没有那颗善良的心,她就不会去看望西蒙,不会知道西蒙已经病故,那么两个孤儿会被饿死。文中还说了桑娜家地打扫得干干净净,搁板上的餐具闪闪发亮,她正坐在椅子上补破帆,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桑娜十分的勤劳。她家的'生活多么贫困,这更能衬托出她的善良是多么可贵。

  想想我们自己,我们在家里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那爸爸妈妈就会更疼你,爱你;我们在学校里如果常常帮老师收理桌子,那我相信老师一定会喜欢你;在街上如果你看到了老奶奶提不动重的东西,你跑上前去帮老奶奶提回家,我相信你一定会受到老奶奶的赞扬;在街上如果你前面的人钱包掉了,你捡起来并还给那个钱包的主人,我相信那个掉钱包的人一定会对你说一声“谢谢”……

  我们有必要向《穷人》中的桑娜和渔夫学习,做个善良的人,我想世界真的会对你一笑。

读《穷人》有感 10

  前些天,我们学习了一篇令我很感动的课文,名字叫《穷人》。

  这篇文章讲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自己已有五个孩子,日子已经过得很紧了,当她看到邻居西蒙死了,而身旁还有两个熟睡的孩子时,就毫不犹豫地把他们抱回家。经过丈夫的同意,他们打算把这两个孩子抚养成人。渔夫一家尽管是那么的穷苦,他们夫妇还是去帮助别人。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嘲笑别人。当看到班上同学不小心摔倒之后,不是去扶起或喊人来扶他,而是幸灾乐祸地在一旁大笑起来。我们和渔夫夫妇比起来就显得太渺小太渺小了。我觉得文中桑娜夫妇并不穷,因为他们都怀有一颗善良的心。不像有些人家里有用不完的钱,买各种各样没用的东西,难道他们都没有想过,他们每天浪费的.钱,如果施舍给穷人,他们会成为多少人的恩人呀。

  我们应该像桑娜和渔夫一样,伸出援助之手,让他们也能学到知识、文化,希望所有的人都充满爱心,去帮助他们,让世界更美好!

读《穷人》有感 11

  最近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是托尔斯泰的《穷人》。读了这篇课文,我就被渔夫和妻子桑娜的善良打动了,同时也学会了应该怎样对待他人。

  课文通过讲述渔夫和他妻子桑娜收养邻居西蒙两个孩子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在困苦中相互帮助的高尚品质,以及他们在精神上面的富足。

  课文告诉我们,要时时刻刻善待他人。渔夫家境那么贫穷,还善待他人,收养了两个孩子。更为可贵的是,收养孩子的行为不是经过无数思想斗争后做出的,而是不假思索的决定。因为桑娜甚至抱回家还“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而现在真正能做到这样毫不犹豫的助人又有多少人呢?联想最近发生的《少年扶起摔倒老人反成被告虽胜诉却留心理阴影》的新闻,渔夫夫妻的行为毫无疑问更值得我们赞赏和学习。

  再说我们同学之间,大事不说,借支笔、问问题等举手之劳的小事在同学们眼里都成了天大的难事。却从未想,你付出的、他人终究有一天会回报于你的。渔夫在无法得到回报的'情况下仍去收养孩子,真让我们感到惭愧。

  一个国家也是这样。国家只有靠不断地壮大实力,与他国和平共处,才能结交更多的合作伙伴。这样,当面临困难时才有可能获得帮助。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善待他人就是一种“道”。

  不要无视他人的存在,他人就是生活的镜子。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能在他人身上找到影子。他人亦己,己亦他人。让我们都来关心他人,善待他人吧!

读《穷人》有感 12

  想起一句话:只要能给予就不贫穷,是啊!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的贫穷,能够帮助别人爱能帮助别人的人永远是个精神的富有者。 今天我读了《穷人》这篇课文,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 托夫斯泰。讲的是一个渔夫和妻子桑娜努力工作,家里的一切都靠丈夫打鱼来维持。丈夫清早就驾着小船出海,桑娜在家里缝缝补补帮助丈夫打鱼。卖的钱只够自己和五个孩子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去探望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于是就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里抚养。这件事令我非常感动!尽管他们很穷,但是他们的`精神是富有的!

  我们也可以向他们两个学习,但是不需要像他们一样收养孤儿,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一个精神富有者。

  比如在公交车上给老奶奶让座,扶盲人过马路等等。这些小事足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优秀品质。

读《穷人》有感 13

  卢周来不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却是少有的有良知的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是一个尴尬的称谓,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学家行使自由言论的权利时,总是受制于利益。反过来,每个人,每个阶层也都要为其言论在这个社会中的影响付出代价,而且这个代价是成比例的。

  卢老师的特点就是能将利益限制降到最低,而支持他这份执着的是来自他对弱势群体“偏袒”的人文关怀与对经济学的哲学思考。有幸拜读卢老师的《穷人经济学》,故此抒怀。

  《穷人经济学》这本书收集了卢老师这位儒雅的学者长期的书信,时评与随笔,行文灵动活跃,观点新鲜却朴实,完全没有学术论文那般晦涩难懂。内容上也没有特定的脉络架构,但可以捕捉到的两条线路是:一,以经济学视角分析弱势群体,不只是穷人,还包括弱势国家如中国;二,经济研究与价值判断的关系论述。

  同样出身贫寒的卢老师对“穷”的理解比一般人要来的直接和透彻,他纯粹是出于本能而站出来给“穷人”说话争取权利。

  穷人为什么穷?

  新自由主义学派的“穷人穷是之所以是因为懒惰”的论据十分单保仅仅是第一次工业革命遭遇巨变的欧洲农民就充分说明,更别提中国九亿农民。

  弗兰克·奈特则以更现实的“出身,运气,努力”学说阐述了竞争性制度下收入不平等日益积累的恶劣后果。出身最重要,运气次之,努力的作用最校显然,奈特的论点极具说服力。而“环境说”则是为了掩盖“剥削说”而匆忙登场的,以致站不住脚。这一点在中国表现得相当明显:一是改革开放需要一部分人牺牲;二是入世以来帝国主义以资本和技术为手段的隐形掠夺。

  “其实贫困并不是一定意味着个人财产的缺乏,世上最原始的人很少占有什么,但他们并不穷。贫困即不是东西少,也不仅仅是手段与结果之间一种关系。贫困是一种社会地位,贫困是文明世界的副产品,除非连同文明一起消除,否则我们将永远消灭不了贫困。”

  我们不能说马歇尔·萨休斯在耸人听闻,应该放下过去经验的影响,理性后再讲立常

  文明是进步还是退步我们先不考究,但随着文明的发展,“不平等的社会结构”使得社会进步的每一点成果都被“掌握实际权利的上层集团”所瓜分,而下层贫困阶层的“分裂”又阻碍了他们为他们的共同利益而促进改革的努力——即“改革冷漠症”。同时,贪污的腐败的盛行,“政府越来越多地落入富人和权势人物掌握之中”,使得原来不平等的社会结构更加刚性化,贫富越来越悬殊。

  连马克思也承认资本这“肮脏的血淋淋的”东西推进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我们也没理由一直抹黑它,反倒应该了解它利用它。可是有资本存在必然会诞生私有财产,从而带来他们造就的不平等。那么,我们该如何将这种不平等减少到哈耶克说的“先天差别所许可的限度”呢?让我们一起回过头来看之前提及的“出身,运气,努力”学说(其实后来奈特的学生布坎南又增加了“选择”)便明白了。上面的提问就转变成我们如何将“出身”的作用减到最小同时提供更多公平的机会使努力发挥最大的作用?无疑,答案是遗产制和教育。

  罗素说:既然人们在历史上曾经怀疑政治世袭制的合法性并取消这一制度,那么,我们今天也应该怀疑经济上的私有财产继承权并为取消这一制度而努力。

  试想一下,富人的财产无法被子嗣所继承而不得不捐献给社会协助穷人接受教育,于是他们的后代又站在同一起跑线竞争,如此循环,却没有出现“君子国效应”,的确美好。但它因为处于精确,完全静止的天地而显得不现实。因此,我们应该在税制上做工作:如50%的遗产税,较高的起征点以及高的累进所得税率。而政府则将财政预算的重心放在社会福利:社保,医疗和教育。虽然弗里德曼对美国公立学校的批评不无道理,但在我国,公立学校却如荒漠甘露般珍贵,而且越多越好。教育产业化完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在睁眼说瞎话。

  现在让我们把思维转到对经济学的哲学思考。

  接触经济学有一年的时间(大部分时间花在考卷上那千篇一律的答案),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经济学不具备普适性?为什么要等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问世了才奠定经济学的基础,使其独立为一门学科?要知道,商品远在哲学,数学等之前就随人类起源而出现!在这本书中我知道,这在经济思想史上称为“海尔布鲁纳难题”。而更有意思的是“海尔布鲁纳难题”的中国版——50XX年的.灿烂文明史,有诸子百家的思想盛宴,有四大发明的科技智慧,却始终不能为世界贡献一位重量级的经济学家。时至今日,甚至被郎咸平取笑大陆只有不超过五位经济学家。这一点是否值得我们去深思呢?也许这个时候有人会惯性地搬出“制度”,“意识形态“等来做课题,可是,我们为什么不能沉下来发现细节,从自己做起呢?

  首先要提到近年来争论不休的“经济学家需不需要道德”?提两个问题是这个论点形象化:一,为纳粹服务的经济学家该不该被诅咒?二,为特定的利益集团说话的经济学家该不该接受审判?我的回答是:前者是无辜的,而且他们应该像隆美尔一样被尊重。(这一观点恐怕卢老师是不同意的)我认为,因为在他们的领域有一套职业规则,以纯粹的经济学观完成价值判断。即尊重自己的职业道德而不应渗入生活道德。而后者应该受到法律和道德的谴责。如中国的某些著名经济学家被“资本”和“权力”阶层收买后颠倒是非,为这些利益集团服务,置普通百姓于水深火热。如“油价与国际接轨”。如“把土地全卖给我,我让你们发财”。岂知厚颜无耻?

  也许学过经济学的会说:人类行为的规律不是建立在宗教心跳或古老的戒律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自利原则的基础上。没错,“理性经济人”都是自私的。

  由此,经济学与道德不可调和的对立便呈现开来。我们将其简化地提问,即经济学家是干什么事情的?他们是工人,按时按量交论文开讲座拿工资;他们是经济命脉的主导者,一个观点就会引发社会剧烈反应。像这样一个神圣的职业完全是有必要受法律监管的,而且一旦出错便追究责任。所以这些神圣的工作者们讲话的时候要先摸摸良心,而且宁可少说一千,不可错说一句。

  其次,经济学家都是很有智慧的。因为他们可以用经济学眼光来分析生活的点点滴滴。因为一切事物都是成本——收益的计算结果。以上说辞其实是一个有名的悖论,卢老师也给予了纠正,在他看来,“爱”和“民族大义”等事件是经济学原理解释不通的。如“田螺为仔死”。父母辛苦一辈子将孩子拉扯大而不求回报。卢老师确实很有儒学修养。但我们从长远来看,孩子长大成人,独当一面,或者我们可以假使他们为保家卫国等等光荣的事情做了贡献,父母该有多大的满足感。在外人看来会为他们不值,但在父母的内心,他们已经知足了,他们只希望孩子快高长大平平安安,他们一辈子的成本只在孩子长大那一刻带来了效用。再比如抗敌或与歹徒搏斗的英雄。生命的成本是沉重的。但他们“权衡”过成本——收益,并认为有“赚头”。即使不幸死去,用生命换来祖国的统一或者社会的安稳,收益是大于成本的。之所以颠覆“人的一生都是成本——收益的计算过程”这一明显的“悖论”,无非想表达,有些人很容易满足。

  最后我们带着经济学回归原点。

  从亚当·斯密《国富论》问世以来,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不过二百多年的时间。而在此之前的6000多年人类文明史中,它还是与哲学,伦理学,数学,艺术和历史学融合在一起。只是因为市场制度发展,才带上这一门独立的学科,不久又分裂出多个子学科朝着不同的方向前进。但我们相信,他们都有着同一个愿景,即朝着一种力图精确化实证化的方向发展。当我们让各派别的核心回归,经济学也就纯粹地为解决各种制度下人类的生存之谜而存在。

  《穷人经济学》,卢周来,上海文艺出版社。

读《穷人》有感 14

  《穷人》这篇文章是语言大师,俄国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疾苦,揭露当时的社会现实。第一次读他的作品,就被故事中主人公的美好品质深深地感动了。

  文章讲述的是一对贫穷的夫妇抚养邻居的两个孩子的故事。通过细节描写桑娜抱养孩子的经过,反映了她那复杂的心理斗争,最终说明了平凡的穷人有着一颗伟大的仁爱之心。一对贫穷的夫妇,一样善良的心灵,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善、美”!我也真的感受到了:“善良之心抵黄金,平凡之中有伟大”的真正含义。

  读了这篇课文,我深深地为穷人这种善良的品质所感动。其实,爱一直蕴藏在每个人的心里,只要你真心地给予,你就会成为爱的富翁,这甚至是一笔永不枯竭的财富。这不禁地让我想起我们班级这种善良的爱心人士无处不在!我们的班长就是个爱心满满的阳光少年,不管是谁,只要有困难,他都会伸出温暖的双手;无论她有多忙,如果向他请教学习上的.问题,他总会马上停下手中的“活”,向你细细地讲解,直到你完全弄懂为止。大家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在这个班级真的好温暖。因为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我们彼此都有“爱”。我想,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那么善良,对周围的人和事多一点爱心,这个世界该是多么美好啊!人类就不会有猜忌,世界就不会有战争,人类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创造美好的未来,那该多好呀?!不经想起一首经典的歌曲:“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读《穷人》有感 15

  小心翼翼地揭开心灵窗户,把一颗水晶般的善心展现给世人。——题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伴随着歌声,我拿起一本书,不经意翻到了《穷人》这一页。

  此时,窗外飞雪漫天,屋内却温暖而舒适,我仿佛看到了:在一个狂风怒吼的清晨,丈夫驾着小船出海,桑娜担心丈夫,便跑去灯塔。突然,她想起了要去看望生病的女邻居西蒙,进屋后才发现西蒙已经去世了,旁边还躺着两个孩子,桑娜和她的丈夫就收养了这两个可怜的孩子。

  这一刻,我被震撼住了:桑娜自己的两个孩子已经够她受的了,她的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去打渔,她自己也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从这一点可见桑娜的生活是贫苦的,而她却有着一颗美好的心灵,乐于助人、善良、勤劳能干,这些品质都是她所具有的啊!桑娜的精神使我感到自惭形秽。曾经有个媒体报道:一个患了白血病的孩子,他生活贫苦,但他却乐于助人。

  在一次捐款仪式中,他的行为却让人出乎意料,他捐出了一百块钱,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读了此文后,我感触颇深。在优越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我,竟是如此不一样。上一次我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瞧他那颤抖的脚,站都站不稳,而我却假装视而不见,回想起来,我惭愧极了:连个让座的勇气都没有。但读了《穷人》后,我会尽力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

  因为《穷人》让我懂得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时:“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首歌又在我耳边响起。

【读《穷人》有感】相关文章:

读《穷人》有感12-26

读穷人有感01-18

读《穷人》有感(15篇)01-01

读《穷人》有感15篇12-26

读《穷人》有感(精选15篇)01-13

读《穷人》有感 15篇01-08

读穷人有感15篇01-18

读《穷人》有感(集合15篇)01-13

《穷人》经典读后感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