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乌塔有感

时间:2023-06-27 13:32:3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乌塔有感1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乌塔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乌塔有感1

  读过这篇课文,我的心里拥有非常大震撼人心。

  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小孩,居然能独自一人游览欧州!想也无需想就了解东西方小孩子有多大区别,一个能自立自强,一个是经常呼爹唤娘!中国的孩子们,是温室的塑料大棚的花瓣,经受不住风吹,稍微受挫就拉肚子。大家中华文化世世代代代广为流传的磨练意志去哪了,难道说确实要毁在大家手上了没有?大家经常便是学习,学习,再学习,随后变为“老实人”。乌塔是翱翔于蓝天白云的苍鹰,而我们都是养在金絲笼中的小鸟!乌塔能感受独立学习的.开心,度假旅游的开心,打工挣钱的开心……。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乌塔对比差得很大太大。

  我想高声的告知中国的爸爸妈妈,大家确实想要祖国的花朵毁在大家手上吗,赶紧开启“娇惯之锁”给小朋友们一片自立自强的蓝天白云,让爱更极致,让爱更丰富!

读乌塔有感2

  乌塔,一个多有趣的名字啊!《乌塔》这篇课文,我一读题目,我就觉得新鲜。“乌塔”是不是一座黑的塔?是不是停着许多乌鸦的塔呢?各种奇思妙想涌入脑中,一读课文,我才恍然大悟,乌塔原来是一个小女孩的名字,这个小女孩拥有孝顺、胆大、细心、独立等等多种的伟大品质。乌塔,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小姑娘,一个人独自在欧洲各国旅游,她有主见,大胆细心,会待人接物,还懂得自我保护,她就是一个德国小姑娘一一乌塔,这是我们第二十七课的课文,它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勇敢的德国小姑娘在暑假独自游历欧洲的经过。

  读完后,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乌塔只有十四岁,父母就放手让他独自游欧洲,这不仅是因为乌塔有这良好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更重要的是国外与国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念:外国家长给予孩子的是信任、失怀、鼓励,因为他们相信孩子,但不过分宠爱孩子,所以孩子们更不会辜负他们。有时,孩子遇到了困难,父母不会伸手帮他们一下,为的就是锻炼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让他们懂得依靠自己,相信自己。而中国的家长给予孩子的,是过多的疼爱,甚至溺爱,把孩子呵护得像小皇帝似的,使孩子们像温室里的花朵,其结果是让孩子时时事事都依赖父母。父母们整天把孩子埋葬在书山题海之中,一心希望他们学业有成。孩子们只是认识到了书本那小小的'天空,如果不让他们出去闯闯,是无法认识到大千世界的奋妙的,无法领悟人生的真正含义。父母不可能教孩子一生一世,如果某一天父母不在的话,那他们该怎样养活自己呢?有些大学生上大学时,生活竟不能自理,还需要父母跟去照顾饮食起居。那么生活培养这种无法自理、自主、自强的大学生有什么用呢?

  《乌塔》这篇文章,给我留下的是深刻的感触,还有莫名的惊恐。也许大家一看这个课题,都会以为文章在写一座著名的塔,恭喜你们,答题答错了。其实文章在写一个14岁的名叫乌塔的德国小女孩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课文表达了乌塔那自强、自立的品质。她关心别人,她有经济头脑;她做事仔细每到一个地方,她总会打个电话问候一下父母,家里人需要的东西,是用自己辛辛苦苦挣来钱买的;为了这一次漫长的旅程,她从头计划,计划起来就是三年。

  当我读到“爱孩子,为什么不能让他独自出远门”这句意味深长的话时,我感触很深,乌塔立志远大,她在表示:我已经长大了。她是代表着全世界的儿童,勇敢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啊!她胸怀大志,独自一人出门,这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就是有力的证明。对于没出过远门的孩子来说,也是一件不敢想的事。但是,这位14岁的小女孩,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才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但这样,这对一个孩子来说,前景一定有好处。机智勇敢的鸟塔。我相信,她一定能成为世界人民学习的形象大使,也能成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冒险家,将为探索大自然的秘密探索做出贡献。

  想想自己,和她相比之下,我不禁觉得自惭形秽。在这个年龄,我们没有这种勇气与胆识。当我一个人独处时,我感到很孤独,很无助、茫然无措,像个流浪儿似的,孤立无援。因为这种莫名的恐惧,使我们把自己闷在家里,虽然有图书、电视,但是并不能满足我们的愿望。“使之锁内金笼听,不及人间自在啼。”是呀,我们的家就像个大鸟笼。而我们是笼中之鸟,没有自由,不能感受生活,也不能去体会人生的哲理。未来是我们的,父母们,请放开对我们的束缚,让我们经受风雨的磨练,在这大千世界中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吧!

读乌塔有感3

  在《青年文摘》中看到这篇文章,便饶有兴趣地看了下去,当看完最后一个字时,心仿佛被一块沉重的铁块压了一下,被深深地震撼了.这篇文章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乌塔是一个来自德国的12岁小学生,本来,这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在挑出什么特别的人了,但是,她竟然在暑假里独自一人游览欧洲,在遥远的东方,中国,这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也许,这就是中西方教育孩子制度的不同.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外国人的孩子照顾自己的能力很强,也很懂事。他们的爸爸妈妈等孩子十岁后,便让他们自己去挣钱,去养活自己。这是对孩子的训练,就是爱孩子。他们总觉得孩子要去见见世面,见见天下奇观。孩子自己独自去体验,遇到困难找警察,问路人或看地图。中国的`孩子却对这种事十分惊奇,想到的是家人的担心。在外国人的眼里,这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西方人从不把孩子当成小王子或小公主,从不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而是从小让他们出去锻炼,知道外面世界的奇妙和爸爸妈妈赚钱的艰辛,但是在我们中国,大多数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就更加一味的宠溺孩子,从不让他们独自出门,说是太危险,节假日,不让他们去外面游玩放松,开开眼界。阳光明媚的双休日,当美国的孩子从外面大汗淋漓地打完棒球回家,中国的孩子却刚刚从补习班下课,正在回家的路上,难道这就是中国孩子?

读乌塔有感4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名叫《乌塔》。在学这一篇课文之前,我就在想:这是一个很有名的塔吗?这一个有很多黑乌鸦的塔吗……

  今天学了这篇课文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主人公乌塔,才14岁,在我们的眼里14岁也是爸爸妈妈的'小宝贝,可是乌塔不一样,他趁着这个暑假,独自游欧洲,她的独立和自立意识,让我很赞不绝口。

  乌塔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她用她自己的钱,出去游欧洲,而且,每当到了一个地方的时候,她都会给爸爸妈妈打一个电话,让爸爸妈妈放心。在课文中我还发现了乌塔是一个很有计划的女孩,因为她用三年的时间去准备,在准备的时间里,她读了很多很多的资料,这些资料就让她有了计划感和要去哪里的顺序。

  和乌塔比较,我对世界的认知实在是太少了,乌塔说:“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觉得乌塔说的太对了,我们被爸爸妈妈当做了心肝宝贝,哪儿也不能去,每次有了一点儿小刮擦爸爸妈妈就得把我们的自由全都抹去。

  乌塔你是我们的榜样,我要向你学习你的独立、有主见、胆大和细心。

读乌塔有感5

  今天,我学了一篇课文---《乌塔》,令我受益匪浅。

  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趁暑假期间独自一个人游历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小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给了我很大的启迪,深有感触,一个14岁小女孩,竟能独自一人游欧洲,这让我很吃惊。

  乌塔的自立意识,让我很敬佩。其实,我也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六,妈妈把我送到广场上,对我说:“儿子,你先去书店里看书,我带奶奶去看病,过一会儿来这里接你。”说完,就带着奶奶走向医院。我大步流星地向书店冲去,心里想:“马上就能看到喜欢的书了!”可到了书店,原本欢呼雀跃的我一下子变成了泄气的'皮球。书店门还没开,只见一旁的牌子上写着,九点开门,我看了看手表,才八点多一点呢!要不去医院找妈妈?还是回家?可我又没带钥匙,怎么办呢?我左右为难。这时,我想起了妈妈的嘱咐“待会儿我来这接你”不能去别的地方,那就在广场里玩玩吧!我走着走着,发现广场里正在播放电影,我就坐着看起了电影,看得都忘了时间,突然我一看手表,九点时间早到了,赶紧回到书店,看起了书。过一会儿,妈妈回来了,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妈妈听了,说:“儿子,你长大了,会自己处理事情了。”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难道我们不会学习乌塔的这种自主,独立的优点吗?相比起乌塔,我还差远了,我们要向乌塔学习!

读乌塔有感6

  读了《乌塔》这篇文章,我替文中的德国小姑娘乌塔高兴。

  只有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就独自一个人环游世界,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她还想得很周到,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每到一地就查看警察局的电话,给家人打电话。14岁的小姑娘竟有这样的勇气,他们的自理能力强而且兴趣广泛。其实中国的孩子也有一颗好奇的心,也想去探讨,但是中国的父母哪怕自己的孩子会有一点点离开,他们都不放心,才造成了中国孩子的'自理能力差、不能单独出门。读了这篇课文,使我想起了前几天所发生的事情,那时我想独自去商场,但妈妈一听,马上就拒绝了我的请求。

  她说:“要去也可以,但要我和你一起去。”这时我真觉得妈妈的教育不适,总是不肯给予我一个机会。假如有一天,我要离你远去,但我还是不能照顾自己的话,怎能在社会上立足?希望所以的父母,如果你是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话,那就请给他们一个磨炼的机会,不要让他们长大后一事无成!

读乌塔有感7

  在近些天里,我读了《乌塔》这篇文章。他讲的是:乌塔自己一个人去环游世界。我觉得乌塔是一个做事认真、有计划、独立性强、富有青春活力、有孝心、有爱心、勇敢、懂得勤俭的小姑娘。我被无她那善良、大胆、有恒心的好品质所感动了。

  可是,当我读到接近尾声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有这样一句话:“在中国,像你这样的小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很爱你们,会带你们一起出去玩,但一般不放心让你们一个人出远门。”我深受感悟,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爱吗?为什么外国孩子都可以自己远游?而我们却只能用羡慕的眼光望着他们?

  当然像这样的孩子不只我一个,每天家长们只知道逼着孩子们写作业,做练习题……这些只是表面上的好孩子,可是孩子们却没见过外面的'世界。就像我在家里想做一点家务,可是妈妈却心疼我,不让我做,这是一样的道理。

  就在前几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大学生考上了名牌大学,可是上学不久就发现,已经不能自理生活了,因为他在小时候,妈妈就娇生惯养他,直到现在都没有洗过一双袜子。他只能辍学回家,先学会自立生活再来上学。

  在这里,我要对同龄的朋友们说:“主动从父母的溺爱中走出来吧,锤炼自己独立生活的意志!”我要对中国的父母说:“给孩子撑起一片独立自主的蓝天,让爱更完美,让爱更充实!”

读乌塔有感8

  中国和外国不但语言不同,教育方式也是不同的,《乌塔》就是一篇这样的的文章,从中你会感悟到许多。

  本文作者讲了自己到罗马去旅游,在青年旅馆认识了一位14岁的女孩乌塔。因为乌塔一个人游历欧洲而谈起了教育方式。为了能游历欧洲,她准备了三年:旅游的花费,她通过亲自发传单、看过孩子等劳务赚得;行程计划,她通过阅读有关书籍、画行程路线图等来解决。等到了具体目的地,她又通过电话联系当地警察和家人,来保安全报平安或随时求助。读过这篇文章后,我感到非常震惊,一个14岁的女孩竟能独自游历欧洲!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平时整理房间是妈妈帮的。买回来的东西型号不对,都是妈妈帮我换的。妈妈让我去买菜时,去近处还能,可到稍远一点的菜市场跑一趟就不答应了。甚至还羡慕那些娇生惯养的女孩,什么事都有人帮。

  我还记得《豌豆公主》的故事中讲到:一个王子要选亲了,可找来找去没有一个是真正的公主,连国王和王后都着急了。不久后在一个大雨的晚上,有个美丽的公主敲开了国王管家的门,管家有意要考验她就留她住宿,于是在床最底层的褥子中间放了一颗小豌豆。第二天,公主抱怨说:“昨晚一宿没睡好,床下有个硬东西一直在搅扰我。”于是王子就和这位女孩结婚了。从故事中却折射出了中国式的“保护教育”。这样的`女孩长大只能成为一个“公主”,被人保护,不能成事。而与有良好性格的乌塔独自游历欧洲相比,简直......外国人就像一头野狮,能任意奔跑,而中国人的后代却被父母“圈养”起来,"野性"就不得以释放,丧失了该有的生存本领。我羡慕乌塔有自立的品质,有独立行动能力。她也是一个细心的人,每一步都有规划,勇敢而又有思想,还敢反驳书中作者在教育上的“错误”。

  我想,如果我们都改变一下思维方式:教育是为下一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又勇敢的人,那于个人、家庭、社会都是受益匪浅的。

读乌塔有感9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后深有感触,受到了启发。

  此文讲述的是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个人去游玩了法国、瑞士、奥地利等多个国家,这使在德国旅居的作者大吃一惊,觉得中国孩子与外国孩子真不一样,家长的思想、教育方法更不一样。

  乌塔为了这次旅行,准备了三年。她在家里安排好了线路,并到了一个地点,就查一下警察局的电话号码,再给家里打个电话或寄一张明信片。但在中国家庭,外出旅游就按着旅行社安排的走,拍张照片纪念一下就去了,有的甚至连个介绍也不看,走一遍就过。有着鲜明的对比,显得乌塔准备得很细致,安排也很得当。

  乌塔的旅费,并不是向父母索取的,而是靠自己每个周末的空闲时光去餐馆或超级市场发传单挣来的'。而现在的中国孩子的“摇钱树”是父母,哪里要钱就向父母索取,不会自立,自己挣钱。

  一个十四岁的女孩遇上一个国外的陌生大人,别人问她问题,她能够很自然地回答出来,一点儿也不扭扭捏捏,可以大方地与别人交谈,会主动与他人打招呼。她的适应能力也很强,不管环境如何,也能不抱怨地住下。而在国内,不少小孩不愿与人好好地交谈,很害羞。有也很挑剔,环境差也不愿意住下。

  经过一番对比,想到乌塔是多么的自立、独立,适应能力多么的强。课文给我的感受很深,启迪了自己也要做得那样自立、独立。

  正如乌塔所说:“光从书本和电视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真实地感受到了这里的美丽。”正是这样,我们也要像乌塔一样学会自立。不光是从书本中见识世界,得亲身经历才能真正的领悟到。

读乌塔有感10

  我们刚学了一篇课文,名字叫乌塔。课文里写的是一个名字叫乌塔的德国小女孩独自一人游历欧洲。今天,我就与乌塔比童年。

  我的童年是在爸爸妈妈的“大伞”下度过的。下雨淋不着,出太阳晒不着,但有时我也觉得像笼子里的小鸟,很不自由。妈妈总希望我在她的视线之内活动,一会儿看不见了,她就会“奇环、奇环…”地大叫。我不得不归到她的视线之内。而乌塔的童年过得非常独立、自由。她周末能自己去打工挣钱,暑假里还能自己合理安排时间去想往之地旅游。使她的独立能力越来越强。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我与乌塔的童年相比,我的童年显得呆板,而乌塔的童年虽惊险连连,但自由无比。

  要是把我的童年和乌塔的童年加起来,再除以二,那必将是一个幸福、完美的童年等式。

读乌塔有感11

  今天我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深有感触。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仅有14岁的德国小女孩儿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事。乌塔特别细心,她在家就设计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局的电话号码。她自立、不怕苦,也不怕一个人力量单薄。她自强,中国人认为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都得捧在手心里,不能让他们受苦受委屈;但乌塔的父母却觉得,爱孩子,就必须让他们经受挫折和磨练。

  读了这本书,我想了很多很多。我们同样是孩子,却有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我已经是初三的学生了,日常生活却还需要爸爸妈妈打理,而乌塔,却独自一个人游历各国;我总是跟爸爸妈妈要零花钱吃吃喝喝,而乌塔却靠自己的力量打工挣钱周游世界;我自己一个人走在马路上都惊慌失措,而乌塔一个人游历各国却镇定自若。

  乌塔就像一颗小草,为了争取更多的阳光和雨露,奋力生长,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挫折,她都坦然面对,让自己在磨练中成长。

  读了这个故事,乌塔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感染了我。我虽然不能像乌塔那样跨国旅游,但一定要学习她那种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做一个合格的好少年。

  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世界上别的小孩,我们一定要学习乌塔的那种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才能让我们做一个合格的好少年。

读乌塔有感12

  今天,我读了《乌塔》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故事。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乌塔十分勇敢,自主能力特别强,而且她很能干,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都帮餐厅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要到别人家去陪小孩玩,如果要是在中国的孩子,大多数可能都做不到,只会找爸爸妈妈要钱,根本不会自己到外面挣钱。乌塔准备也十分到位,花了三年的时间设计旅行路线和日程,还阅读了许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要是在中国的孩子,可能就是随随便便地计划一下,花个三五天就解决了,才不会像乌塔那样周密细致地安排呢!

  我觉得欧洲国家的家长们喜欢让孩子独立生活,尝试生活,所以欧洲国家的孩子的独立能力强,而不像中国的孩子,许多都独立能力很差,就是因为家长们总是把孩子捧在手里,把他们当成小公主、小皇帝,生怕他们独自出门碰上坏人,好像所有的坏蛋都看上了自己家的孩子,周末想出去玩,带着;吃完饭想去散步,跟着;让他们生活在自己的翅膀下,使孩子没有自己的空间,最重要的是他们自立能力会变差,不再喜欢与人沟通,最后让孩子变得胆小,连独自上街买东西的`勇气都没有了,要是以后到了社会上,如果不学会与人沟通,那可是件可怕的事情。所以亲爱的家长们,请给我们一个自己的空间,虽然我明白您的良苦用心,可是我们有翅膀,请不要将他们折断;我们会站立,请不要总是扶着我们走路;我们会飞翔,请您给我们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请让我们变得勇敢、自信、坚强,请让我们振翅高飞、独自翱翔!

读乌塔有感13

  今天,我学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乌塔》。课文讲了一位14岁的小女孩独自一人去欧洲旅行.在罗马的一个青年旅馆里认识了一位中国女孩汪晓洁.乌塔说:"她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她为了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3年的时间,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而且还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使我不明白的是:同是父母,他们的表现为何截然相反呢......一连串的问题使我迷惑不解!经过认真阅读,细心揣摩与体会,我终于解开了谜团:中国父母把孩子当成了旷世奇宝,像掌上明珠一般,一见不着孩子就心急如焚。中国有一句老话:捧在手里怕丢了,含在嘴里又怕化了,就特指家长对子女们的态度;而外国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和独立意识,所以孩子们才有这么强的独立生活能力。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在家里,我不知不觉地当了上“小公主”,洗碗、洗衣服、叠被子,一切事都由父母包了下来。就连我参加活动,家长也是一百个不放心,一千个不同意。我已经9岁了,你们还要包到什么时候呢?现在我干起家务真是笨手笨脚的,甚至火柴也不会划。有一次,我到李月家里去玩,一进门,就看见还有许多同学也在那儿,我们一起痛痛快快地玩了好久。最后,她留我们在她家吃中饭,我高高兴兴地答应了。吃着吃着,门铃响了,李月开门一看,居然是外婆!她笑着对我说:“怎么,还在这儿吃饭呀!饭菜香不香呀?”我真是十分尴尬,人家还以为我到哪儿也离不开家长呢。望着同学们个个抿着嘴的笑脸,我羞死了,真恨不得找个缝隙钻进去。

  家长们为什么这么不放心我们?咱们还是先从自身找找原因吧!那天,我和同学一起去看望黄飞翔,谁知还没到黄飞翔的家就遇到了三个坏人,同学们吓得惊慌失措,逃的逃、叫的叫、哭的哭,像一群无头苍蝇一般,最后,谁也没去成。通过这件事,更体现出我们的有勇无谋。与课文中那位胆大心细、有主见而不盲从的少女乌塔真是相差甚远。

  读了这篇文章,我也应该学习乌塔的独立精神,要像乌塔一样胆大,细心,这里并不是说要我们也一人游历欧洲,而是要在学习与生话方面克服依赖思想,提高独立意识、生活经验和自立精神,不要让我们成为温室里的花草,经不起风吹雨打,更不要让我们成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

  读了《乌塔》这一课,使我懂得了要学会自理,自己生活,不能什么事都依赖父母,要勇敢,要坚强的道理.

读乌塔有感14

  你敢一个人去游历欧洲吗?不敢吧!乌塔就敢,乌塔是个14岁的小女孩,她独自一人游历了欧洲。你一定要问她的旅游费是从哪来的吧?告诉你,一半是她自己挣的,一半是父母给的。

  从这篇文章,我感受到乌塔是个独立自主勤奋好学,有经济头脑的小女孩,她独立自主是在于她自己打工挣钱,独自去游历欧洲。她勤奋好学是在于她为这次旅行阅读啦许多国家名胜介绍的有关书籍,并自己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她有经济头脑是在于她为家人买礼物时,她在米兰买的金项链比德国便宜好多,还有她向作者说小摊上的冰淇淋和水都很贵要到超级市场去买。读完这篇文章,我对乌塔暗暗佩服,啊!乌塔真了不起!

  她这种独立的品质不正是中国孩子所缺少的吗?记得上次我去姐姐家住,去时,我兴高采烈,妈妈叮嘱道:“在那儿要听话,晚上不许闹着回来啊!”我满口答应:“好好!不会啦!”那晚上很冷很冷,外面还飘着鹅毛大雪,我和姐姐在温暖的房间里玩。忽然,舅妈打了一个电话回来,说她和舅舅有点事儿,不能回来。我俩在房间里狂欢,把大包大包的零食全部都搬进房间里吃。一玩就是半夜了,我们还不打算睡觉。我想先去洗澡再玩,我一进浴室,忽然我想起那些白天看的恐怖篇,一张张流血的脸出现在我眼前,我害怕极啦,要是妈妈在这里就好啦!我洗澡洗到一半就穿好衣服跑出来,嚷嚷着要姐姐送我回家,姐姐拿我没办法,只好冒着大雪送我回家。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离开妈妈半步,放学上学都要妈妈送。现在读啦《乌塔》这篇文章,我受益匪浅,以后我也要做一位独立自主的`不依赖父母的孩子。我现在明白啦,如果小时候依赖父母,长大便不能出国干大事如果父母老啦,我们不就生活不了了?

  我现在每次做事想依赖父母,但我一想到乌塔那独立自主的精神事情便解决啦。是啊!小鹰不离开妈妈的怀抱怎能展翅高飞?老虎不离开妈妈的怀抱怎能成为百兽之王?小朋友不离开妈妈的怀抱怎能茁壮成长?是啊!我也要像乌塔一样去经历风雨,去锻炼自己,去炼就生活的本领!

读乌塔有感15

  乌塔年龄虽小,但已经游过了很多国家,而我出最远的一次门是去山东旅游,去山东旅游的费用,是用爸爸的工资去的,而乌塔是用自己3年挣的加上他爸爸给的钱去旅行,我真佩服她!

  当我读到:“乌塔说她在家里就已经设计好了旅程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当地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的时候,觉得乌塔很细心,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当地警察局的电话号码,如果她不细心的话,每到一个地方就先玩了,如果遇到危险时,她就不知道该怎样求救了。所以我们不要养成依赖性,要学会独立自主,有一天,我们长大了,离开了父母,该依赖谁呢?

  还有一个地方让我感受至深:“为了这次旅行她整整准备了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她为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3年,如果她不读关于这些国家的书籍,一定会迷路的。乌塔住在德国,她可以说德语,但大家都知道,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如果她在异国说德语,会有很多人听不懂,如果她迷路了,说英语也会有很多人去帮助她。大家也知道,学英语是件不容易的.事儿,不是一两天能学会的事情,所以她也要学英语。

  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一个14岁的孩子,独自一个人出来旅游,真是不敢相信啊!所以我们现在不要再当家里的小皇帝了,要学会独立自主,将来一定会有用!

【读乌塔有感】相关文章:

《乌塔》教案09-10

读乌塔有感01-09

读《乌塔》有感01-24

读《乌塔》有感12-26

读《乌塔》有感【精】01-14

读《乌塔》有感【荐】01-14

读《乌塔》有感【热】01-13

读《乌塔》有感【热门】01-13

【热门】读《乌塔》有感01-15

【精】读《乌塔》有感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