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后感

时间:2023-09-03 15:38:0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三字经读后感(汇编15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字经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字经读后感(汇编15篇)

三字经读后感1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宝贵遗产,它短小精悍的词句,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三字经》三字一句,两字一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三字经》是每个人都应该读的启蒙书,是人们的良师益友。

  我每看一篇,都会陶醉在经文的韵味和生动的故事情节中。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秦嬴政。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同时他又是一位暴君。他为了统一中国,进行变法,加强练兵。吞并六国后,他统一货币,修建长城,统一度量衡等,虽然他在另一方面显得非常残暴,但他毕竟为我们后世的祖国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字经》是我国的文学瑰宝,是使人一生受益的.一本好书,它使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是一把打开心智之门的钥匙,深远而持久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先人铸就了它,现在我拿起它,相信有一天我会拿起这把钥匙,不断的超越自我,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字经读后感2

  《三字经》的著作年代虽然离我非常遥远,但是直到今天,这本书对我们仍然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这本书用通俗的文字、形象的比喻、对我们讲述了各式各样的道理;他劝导大家,要做一诚实的人、健康的'人、勤劳的人、有知识的人、品格高尚的人。具有这种品格的人,才是有用的人。

  古今中外,多少英雄人物都具备上述品质。

  当然,让自己造就一}有用的人,不但要有决心,更重要的是要有恒心。“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义”!

  今天我有这么优越的学习条件,又有这么多的人关心着我,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一定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三字经读后感3

  未经雕琢的璞玉在普通人眼里和散落在各处的小石子是没有区别的。

  “玉不琢,不成器。”我对《三字经》里的这句话印象最深,因为我的名字里也有“玉”字。和氏天下璧,举世无双。雄心万丈的秦始皇曾经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它。可想而知和氏璧的价值有多么高。在这之前,楚人卞和因为把未曾雕琢的璞玉献给楚王而被砍去了自己的两只脚。如果卞和将璞玉雕琢成美玉再献给楚王,我想他不仅不会受到伤害,或许会得到楚王的赏赐。未经雕琢的璞玉在人们眼里只不过是块石头,只有经过精心的雕琢,人们才能认识到它的'美丽和价值。孟母三迁及断机杼的举动,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母亲对自己孩子的“雕琢”,如果不是孟母的精心雕琢,中国历史上或许会多一位巨商大贾或风水大师;而将失去一位与孔子齐名的圣人,那我们国家的文化与历史肯定会被改写。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手中的璞玉,每一位老师都是技艺高超的玉雕大师。

三字经读后感4

  《古人读书的方法》主要讲了只有读书得法,才能学到知识,有所收益。学习古人先贤的读书方法,可以使我们有所借鉴。欧阳修善于积少成多,发明了“计字日诵”读书法。每日定量计字,细水长流,积少成多,学到大量的知识。

  欧阳修发明的.这种方法我也在用,比如:我刚开始背古诗和三字经的时候,觉得很难。现在我能背下来好多呢!一二年级的时候,我能背下来七十五首古诗,三年级上学期能背诵四十多首古诗。练琴也是一样,积少成多,每天练一段,光阴似箭,几天以后,我就把一首曲子练下来了。我喜欢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真有用。

三字经读后感5

  《三字经》是一本很接近生活的书,里面的正文只有1128个字,但内容却非常丰富,我从中也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书中有几句话让我十分爱读,那是孝顺父母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意思是在黄香9岁的时候就已经十分孝顺自己的父母。在冬天天气寒冷她自己先上床把被褥温热,让自己的父亲睡时感到十分温暖。

  我想一个九岁的孩子就如此的'孝顺自己的父母,而现在的我们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己的父母侍候自己都还要厌烦,真觉难堪。自己连一个九岁的小孩子都不如。

  其实孝顺父母的事随处可做,只是你不用心去了解,所以我们要抓住每一件事,使自己变成孝顺父母的好孩子。看着父母欣喜的笑容,我真感谢《三字经》,是它让我长见识,明礼仪,伴我快乐成长。

三字经读后感6

  我对《三字经》非常感兴趣,看了一遍又一遍。这本书上讲述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在以前,我比较通俗地把它理解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一个人在幼年时期,本性是善良的,虽然人的本性都不坏,可是,由于后天的`熏染,环境的影响,差别会变得越来越大,所以,我们不能够轻易地判断一个人是善还是恶。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句话虽不像前两句那么的“出名”,可其中也蕴涵着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再好的人才也不会闪耀光芒,而教育的根本,最重要的就是专心,恒心,耐心,以及毅力,而且,教育的方式也得恰到好处。

  三字经有数百句,它精辟地用文字总结、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读了这本书以后,更加透彻地了解了古人的智慧结晶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书真告诉了我不少知识。

三字经读后感7

  我对《三字经》非常感兴趣,看了一遍又一遍。这本书上讲述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比较通俗地把它理解为:一个人在幼年时期,本性是善良的,虽然人的本性都不坏,可是,由于后天的熏染,环境的影响,差别会变得越来越大,所以,我们不能够轻易地判断一个人是善还是恶。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句话也蕴涵着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再好的人才也不会闪耀光芒,而教育的根本,最重要的就是专心,恒心,耐心,以及毅力,而且,教育的'方式也得恰到好处。

  三字经有数百句,它用文字精辟地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读了这本书以后,更加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使我受益匪浅。

三字经读后感8

  乐乐同学读《三字经》,看到“孟子者,七篇止”这几个字后,马上指着孟子这两个字说,妈妈我知道这个人,小时候不好好学习,他妈妈就搬家了,还不好好学习,他妈妈就把织布机摔了,说他要再不好好学习,就得使劲惩罚他,象打织布机一样”。

  乐乐同学的理解虽然浅显,但现在看孟母的'教育方法也和我们这些凡夫俗女差不多:择邻处和择校大同小异,都是人为的干预孩子的生长环境,只不过孟母连邻居都要重新选择,比我们更加严格。断机杼嘛,就和乐乐不愿意多练琴,我愤而折断她的铅笔异曲同工。

三字经读后感9

  暑假里,我又读起了《三字经》。

  这是一本好书,我读了不止一遍。书中,总有一些哲理让我们终生受益---“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总有一些故事感动我们的心灵---“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总有一些感悟陪伴我们成长“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总有一些经历让我们心怀感恩---“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每次打开这本书,读到这些故事,总是让我受益匪浅,为我在成长的.道路上遮风挡雨。

  三字经,小小的一本书,却又象一个小小的阶梯,带领我拾级而上,通往知识的殿堂,教会我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读后感10

  同学们,你知道我国有哪几大名山吗?人们常说的六谷是指哪些吗?你可不要以为这些问题的答案只能在《百科全书》中能找到,其实只要读过《三字经》。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星期天,爸爸突然问我:“你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吗?”,我漫不经心地说:“这谁不知道啊。”爸爸又问:“那你知道他让梨时有多大吗?”,我愣住了。“你不知道,就让他来告诉你吧!”爸爸说着从背后拿出一本书来,指着一行字说:“融四岁,能让梨,孔融让梨的时候才四岁,这下你明白了吧!”我拿过书一看,原来是一本《三字经》。随便翻了几页,我就被书中的故事给吸引住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不禁轻轻地读了起来。同学们,可别小看了《三字经》。它里面的.知识可丰富了。

  从这以后,有空翻翻《三字经》就成了我的乐趣。它不仅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还让我学到了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读后感11

  寒假期间,学校要求背诵《三字经》,我想:背《三字经》有什么用?我极不情愿地向书店走去。谁知拿起这本内容丰富,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诵的《三字经》,我竟一眼不眨地看了两个多小时,直到肚子唱起了空城计,我才匆匆付完钱,兴高采烈地向家里奔去。

  每天写完作业,我没心思看曾经让我朝思暮想的动画片,而是拿起《三字经》,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你可别小瞧它,这里面含意无穷呢!其中书中有一个故事让我最受感动。

  《三字经》不但是一本书,还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它浓缩了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快和我一起去读这本好书吧

三字经读后感12

  妈妈给我买了本国学《三字经》,《三字经》中含有古代人民的智慧,让后人读后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中有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一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三字经》中还有这样的诗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很清楚,一块玉石不经雕琢是不能成为一件玉器只是一块玉石。人不学习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合适什么是不合适。而“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意思是说:孩子小时应特别注重三个方面的学习:亲近良师、亲近益友,要学习礼貌懂规矩!通过学习这些诗句,给我们讲了怎样做人的道理,教育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养成优良的品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

三字经读后感13

  在我升入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读过许多三字经,其中最难忘的是“孟母三迁”的那一段。

  内容是这样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她告诉我们的是,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孟子能有个好的学习环境。第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来教子。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关于这样的事情。比如,每天下午妈妈陪我练字,爸爸帮我检查作业。为了我能有个好的学习氛围,他们每天都不看电视,陪我学习,也从不像有些父母那样,不顾影响孩子学习,去哗啦哗啦玩麻将……

  妈妈说:“我也要学习孟子的母亲,好好教你知识。”而我,也要向孟子学习,勤奋努力,不断进步,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才。

三字经读后感14

  今天,我读完了《三字经》这本书,书中有很多吸引我的故事。如:岳母刺字重报国,岳飞的母亲从小就在岳飞的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告诉岳飞什么事都要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师文拜师,师文想拜师襄为师,可师襄待人严厉,从不轻易收徒弟。于是,师文就说:请老师收下我这个学生吧,我绝不半途而废。师襄终于被他的诚意打动了,收下了这个徒弟。

  在这些故事中,我最爱看的就是铁杵磨针这个故事了。书中说诗圣李白,小时候很贪玩,不怎么喜欢读书,很爱玩。有一天,他看见一个老太婆在石头边磨什么东西,便走过去问:老婆婆,您磨铁棒干什么啊?老婆婆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李白说:它这么粗,怎么会成为绣花针呢?老婆婆说:只要我下定决心,天天磨,还怕磨不成针吗?李白得到了启示,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了一名伟大的诗人。

三字经读后感15

  这几天老爸逼着我看三字经,我很郁闷,也很苦恼。三字经就那几个字我背它干什么?老师留得作业就很多,还得背着破玩意儿。

  不过好在那些字儿可以在段嘉玮面前炫耀一下。她还总是理直气壮地说:“我要是背起来比谁都快。”

  其实我总是听家里人说,小时候不知道学,长大就后悔了!我很纳闷儿,可能是我还没领悟吧。其实我一听背东西就晕,但是在老爸的严加看管下,我还是背下来点儿。

  其实背三字经还是有用的`。只不过现在还没有用到的地方吧。

【三字经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字经》读后感(精选)08-11

《三字经》的读后感03-02

三字经读后感06-29

《三字经》读后感07-03

三字经读后感02-04

三字经的读后感10-05

《三字经》读后感02-20

《三字经》读后感06-30

三字经读后感06-28

《三字经》的读后感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