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时间:2023-09-16 13:22:5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5篇(经典)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苏菲的世界》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5篇(经典)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

  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迹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迹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因为时间太短暂,我花了几个晚上就把这本书看完了,内容太多了,结果什么也没发现,记住的也很少。印象非常深刻的倒是作者的构思。书的开始几章,不觉得有什么异常,但越往下读,越觉得诡异,仿佛作者也有预料不到的结尾似的;尤其是那个哲学宴会,真是个悲惨的结局,也真是个奇怪的想法。这奇怪的是苏菲和艾伯特竟然渐渐察觉到了少校和席德的存在,而这种察觉又是通过少校的笔写出来的,这种角色的反抗,一边是虚幻的,因为它和角色一样,存在于少校的内心;一边又是真实的,因为它是苏菲和艾伯特的真实情感,脱离了少校的控制,最终获得了成功。被创照者的安排下逃出了创造出的世界,同时也逃出了创造者的安排,这个小小的扭结,使人有一种糊涂的感觉,真实其实就是虚幻,二者无法分开。小说原本是虚幻的.,就必须用心去承认小说里所谓的现实世界,唯有这样去读才能把自己融入道小说中,体会书中任务的喜怒哀乐,激起共鸣,最大显得地去体会作者地原创动机。可是当我把小说中的世界当成是真实的时候,作者笔锋一转,竟然搞出了原来的世界也是虚幻的现实。在那一刻,冲击在心间的感觉竟是昨天已成虚幻,一切事情在我脑海中好像都变得千奇百怪,一个又一个的版本在脑海中浮现,到底那个版本是真?这好似看美国的恐怖片,总会给人惊耸的感觉。刹那间,我不知道自己是谁,谁又该是我,最可怕的是连自己是否存在都需要证明呢……。

  苏菲的世界固然是一篇哲学的发展史,但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与人类文明的足迹点滴相印。与其说是在看一篇哲学史,倒不如说人类文明的通史纵会眼底。在浩瀚的历史文明的发展史中,每一个我不过是道星光。一点水滴。那段深夜里在教堂以小时卫单位计算历史进程的对白再明白不过。它反衬着个人生命的短暂,无不倍觉珍惜与伤感。”我思故我在”!?可我茫然要问,我存在吗?不过是在这个时候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试问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2

  本书主要讲述了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魔镜、少校的小屋、黎巴嫩寄来给席德明信片、会说话的汉密士、叫她席德的艾伯特、写着生日祝福的香蕉皮、现实出现的梦中的金十字架、捡到的10元硬币……接迥而至的奇闻怪事让苏菲一步步走下去。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斯多德,中世纪,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弗洛伊德……一千年,两千年,一个世纪,两个世纪,一种思想,另一种思想都在这本书里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处。像另一个爱丽丝漫游仙境一样,如梦如幻,却又无比真实。在这个缺乏梦境缺乏哲学的时代,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他们两者之间最完美的.统一。

  有时候我会想起自己走过的路,其实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可是由于自己已经“习惯”这样生活,也就不曾明了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伟大。有位哲学家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我想,那是因为孩子都没有失去对这个世界所抱有的最初的好奇心。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为何会存在这个世界上而不感到惊奇,这将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啊!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3

  轻轻推开哲学的大门,学习的又一扇窗正向你打开。

  你是谁?

  世界从哪里来?

  简短的两个问题,却让人一时难以回答,万般思绪涌上心头,可以得到无数种答案。这也让14岁的苏菲在“哲学家”艾伯特的引导下开始思考,并从这两个问题中一点一点深入下去,思考一些哲学大师所提出的根本问题。

  从古至今,在历史的长河中,一次又一次的出现思想上的巨星,他们所作的思考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一次又一次的划破天际,打破沉寂。苏菲对于哲学的认知,还要从一封匿名信说起。信中只问了开头的两个问题,就这样,在一位哲学家的引导下,她开始思考这些问题。

  起初,艾伯特只是用写信的形式来为苏菲进行哲学课程。从古希腊的'自然派哲学开始说起,不,是从哲学根本开始说起。艾伯特曾这样说:“这个世界就像魔术师从他的帽子里拉出一只白兔。只是这白兔的体积极其庞大,因此这个戏法要数十亿年才能变出来。”

  哲学永远不会像世界上的其他事物一般,总觉得这是应该存在的。哲学的存在,就是让我们学会思考事物的本质,为什么会是这样或那样呢?只有感受到世界的与众不同时,这样的人才能被称为是哲学家。他们的思想,如同浩瀚无垠的宇宙中的一颗明星,发出万丈光芒,照亮了全世界。

  “那轰然一响,我们也是星尘……”

  我们也是星尘。

  我们同星尘一样,在宇宙中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可贵难得的发出光芒。但它终将会逝去,随轻烟一同散了。

  走进它,了解它,就能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4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哲学书。它的主要内容是:以苏菲不断受到一位神秘人寄来的信件为线索,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盒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人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日记

  本来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书中刻画了一个勇敢,聪颖的少女——苏菲。因为追求哲学,就一定要有好奇心,这正是苏菲最大的特点,所以我觉得作者刻画这个人物的用意就在于此。

  为了向人们解开世界历史之谜,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多。从远古罗马到现代,在每一个不同时期,有哪些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他们主要讨论的'题目是什么,一些哲学家的经历和遭遇,这本书都详细地为人们做了讲解,仿佛整部世界哲学史在你面前演变了一遍。它内容广,但并不紊乱,书中内容分成许多章节,每节题目都点出了该章节内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节内容都会阐述几个问题。这样的分节使人读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书中讲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获益良多。而它所讲述的有关哲学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其实当中的道理很多问题我也曾想过,但这些问题都在头脑中一闪而过,因为我觉得它对我来说实在太陌生。当我读完此书后,我觉得一个生存在世界上的人,连世界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关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大约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左右,出现了一位对欧洲思想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苏格拉底。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人谈话能够不断揭露人们思想上的弱点,令人可以领悟哲学的真理。然而对某些人而言,这样的谈话无疑是当众出丑,并成为众人的笑柄,对于那些有头有脸的人,这就难以接受。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处以死刑。它本可以恳求陪审团手下留情,免于一死。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重视良心与真理,到生命结束也是为了真理。他那种为了真理而战,为真理而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使我更深切的体会到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这句话的含义。

  《苏菲的世界》一书使我觉得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远也揭不完的,从前的哲学家为我们解开了不少世界之谜,使后人变得聪明起来;我们不也应该向他们学习,运用哲学的观点揭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奥秘,也为我们后人做一点事吗?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5

  哲学一直是我谈之色变,闻之避之的,总觉得太深奥、太枯燥晦涩又比较“无用”,所以除了上学时接触的那点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知道那么一丁点王阳明、柏拉图,基本属于“哲学盲”。但阅读《苏菲的世界》,可谓给我补上了很好的一次哲学入门课。

  这本书最与众不同的是,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体裁上算是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小说。鉴于对哲学著作的敬畏之心,阅读之前先百度搜索了简介及相关资料,有评论说:“该书是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它不仅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意义的关心与好奇,而且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使生命从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进入觉悟之境,挂起了一盏盏明亮的桅灯。”这更坚定了我认真读完的决心。

  遗憾的是,一开始还是读的有些懵,一直朦朦胧胧,不清不楚的感觉。可以说是开始跟随叙事者坚持每月一本书悦读以来最艰难的一次,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都无从理清思路,只能在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有所认知、触动和感悟,好像真正陷入了阅读的瓶颈期,尤其是在听完周六线上书吧董艳老师的精彩分享之后,那种巨大的差距感让我更加焦虑,那种感觉真的很不爽利,也是这篇读后感一直拖到现在的原因。但我知道,我们要想真正读有所获,必须跳出阅读的舒适区,接受新的挑战。今天,尽管还是懵懵懂懂的读完全书,尽管感悟还是不系统不条理,但我想,收获还是蛮多的,有必要撷取一点呈现出来,以觞读者,顺便完成读后感的作业。

  本书从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祁克果、柏拉图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很多哲学思想理论带给我很大的触动。在第一章“你是谁”一节中,涉及到苏菲自我认知、思考活着的意义时,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没有意识到人终将死去,就不能体会活着的滋味。”看到这句话,我立刻想起十多年前读过的一本书《人都是要死的》,快速翻找,竟然找到了当时手写的长长的读后感,再次捧读那些触动人心的文字,感觉好熟悉,好亲切!

  生与死,人为什么活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诸如此类的哲学问题一直很困扰人们。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永生是一种幸福,但书中的主人公雷蒙.福斯卡正是因为有了不死的生命才永远失去了真正的快乐!因为他的'不朽而饱尝了太多的战争、流血、屠杀,看到了太多的衰老、死亡、腐朽;也正因为他的永生才使他一切的奋斗和贡献都失去了意义,甚至变得毫无价值……的确如此,试想,如果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果我们能清楚的意识到人终将死去,那么无论是勇敢的横渡湖泊还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才会让人钦佩,因为那是在冒着生命危险,那是一种牺牲奉献的壮美!倘若你根本不会失去生命或者根本意识不到人终将死亡,即使你一样的慷慨大度,勇敢无畏的奉献和付出,但相对于你永生的生命来说,这些牺牲、付出又算得了什么?难怪作者在书中说:“永生就是一种天罚!”“人可以征服饥荒,可以征服瘟疫,人可以征服自己吗?”这样振聋发聩的叩问真的震撼人心!估计人若能征服自己,那么福斯卡也应该绝不会喝下长生不老药了!

  《人都是要死的》一书中卡利埃的一句“您是谁?”让福斯卡感到一种早已忘却的灼痛,正是这一最简单又最难以解决的哲学问题使他原有的生命又在他周围形成!当然也带给他无尽的思索和探问:生与死意味着什么?一个永生的人连胆怯的权利都没有,一个永远不会死去的人,无论经历过多少、收获多少,相对于无终止的一生,也只不过是一只飞虫、一朵水花、一只蚂蚁,仅此而已!真的,没有人能和时间故弄玄虚,阻止他继续流转,没有人能跨越生死界限,没有人能穷尽自然的奥秘,更没有人能获得永生,因为你获得永生的同时也永远的远离了人类,已经孤独的死去!

  正如《苏菲的世界》中,一开始的苏菲被“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等问题深深困扰着,但她也清楚的意识到有一天她终将死去,她才能够体会活在世上是多么美好;她才坚定的认为:“如果你没有意识到人终将死去,就不能体会活着的滋味。”也才开始在神秘老师的引领下一步步的探寻“世界从何而来”、“哲学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才开始一点点的明白:“没有任何事物会来自虚无”、“所有事物都是流动的,变化发展的”,“万物中皆含有各物的一部分(整体存在于每一个微小的部分中)”,“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

  当然,毫无疑问的,我也跟随苏菲,跟随神秘老师虽懵懂但也收获颇丰的开始触到了许多哲学的根须,多了许多探问和思索。

  正如有人说:《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也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原来,哲学可以这样读!感谢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我想,既然已经打开了一扇窗,一定会有更多的哲学之光照进来。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6

  假如你有一天收到了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你会怎么想,或许你们会想:该不会是恶作剧吧?或者:肯定弄错收件人了吧?胆子小一点的人可能会感到后背发凉。这么想想确实有些不可思议,你也许会说:“这种事不可能发生的啦!”但《苏菲的世界》这文本书偏不,它用他独特的语言创意勾勒出旁人口中的“不可思议”,也渐渐把这些“不可思议”引入哲学的大门。

  《苏菲的世界》是由挪威著名作家乔斯坦.贾德所著。这本书就是发生了这些不可思议的事。十四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意外的发现信箱里放着神秘的一封信。没有写寄信人的名字,也没有贴邮费,上面仅仅写着:“你是谁?”“世界从哪儿来?”就这样,苏菲在一位不曾谋过面的神秘导师的'指引下,步入了哲学的大门。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

  看了书才知道,这些信并不是什么恶作剧,而是苏菲跟着“神秘老师“开始了“哲学之旅”。是的,正如书中所说,这世界就像魔术师从他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他们刚开始对于这场令人难以置信的戏法感到惊奇,他们刚开始都用好奇的眼光打量这一切,好奇心如约而至。然而当他们年纪愈长,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来......

  兔子深处的毛皮是很舒服,待得越久陷得越深,越图舒适,也就意识不到,但这个梦幻般的“舒适天堂”却缺少了做为一个哲学家,做为一个人,甚至做为地球上某一个微小的生命最不可缺的东西一一好奇心,他们对于本应值得惊奇的东西而感到麻木,重复每天单调的生活。我曾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但这本书把已在兔子毛皮深处的我惊醒,我被哲学家的勇气震憾,也为我们的所好悲哀。

  《苏菲的世界》唤醒了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和对人生有关怀与好奇。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7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14岁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讲述了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过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

  它是一本哲学史小说,更是一种自我世界的体验,某种程度上,却也是一个自我世界的折射。

  本书虽说是哲学史的介绍,但并不是很侧重哲学思想本身,书中对关注更多的是哲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我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上帝是否存在等。然后对学派或者哲学家也没有过多探讨,更多的是在介绍他们基本思想的前提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的去进行哲学性的思考。最后,对于每一个阶段的哲学思考,作者都会用容易让人理解的例子来阐释怎样去理解并哲学性的思考。

  但如果本书只要表达这些,我想作者也没有必要安排如此曲折的情节。作者采用的手法与其说是想引人入胜,让哲学史的介绍不显得枯燥,更不如说是为了激发我们对哲学的兴趣,让我们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因为本书小说的情节不就正是一个最好的`哲学基本问题吗?一个关于是否存在的问题。

  或许,某种程度上,苏菲的世界就是我们的世界,或者更确切的说,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也许就是我们的世界。

  苏菲和她的哲学导师是少校写的书里虚构的人物,少校用这本书来作为给他女儿席德的15岁的生日。而这一真相在讲到柏克莱等经验主义学派时向我们揭示。然后后面更离奇的是苏菲从书中走出来,来到了少校的世界。这些看似离奇的情节引发了我一系列的思考。

  我们不防采用像《盗梦空间》里梦境的层次一样来定义世界(正如书中说的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

  苏菲和她的导师艾伯特的世界作为第一层,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作为第二层,本书的作者乔斯坦贾德和我们的世界作为第三层。是否有第四层我们暂且放一个“?”。

  先假设我们站在苏菲的世界,即第一层世界,那我们也会像乔安的爸爸一样,在听到艾伯特说我们并不存在时感到愤怒。因为我们觉得我们能感受到一切,我们用手拍桌子手会疼,我们经过一生那么多年的时间。但事实证明,它们只不过是少校的思想产物,它们所谓的感觉不过是少校给予它们的让自己以为自己存在的“形式”,也就是少校先给了它们存在的“理型”。但后来苏菲他们是怎么意识到自己其实是不存在的呢?

  我们注意到作者在安排这些情节时,是在教我们怎样去使用哲学性思考。如,苏菲是虚构的是在介绍柏克莱等经验主义时才告诉我们的。这不正证明了这一理论吗?这时的哲学是怀疑,不能证明的并不代表不存在,就像苏菲并不能证明她是虚构的,她一直以为她是存在的,但事实确实她是虚构的。回到我们刚才说的,苏菲是怎么意识到自己其实不存在的呢?这要结合当时给我们介绍的哲学思考,这时的哲学提到的是,我们并不能证明上帝是否存在,因为上帝不会以“超自然”的法则来向我们显示,于是我们没有超自然的感官经验,就不能证明上帝存在。同样,我们也不能证明上帝不存在,也就是说说上帝存在和不存在其实都是迷信。

  于是,作者利用这一观点,让苏菲有超自然感官的经验,比如让各种童话人物出现,还有从一开始就有的席德的爸爸的各种“超自然”法则的把戏,然后苏菲他们再借着哲学性的思考从而证明了自己的不存在,或者说他们世界的上帝——少校的存在。

  然后,我们站在第二层世界,也就是少校的世界。他们会怎么看呢?他们同样也会认为他们是存在的,他们也会知道苏菲是不存在的,因为苏菲就是他们虚构出来的。但他们真的存在吗?如果站在第三层,也就是现实层的我们当然知道,因为少校不过也是作者虚构出来的。

  但,少校他们知道吗?他们不知道,因为作者还没有让他们经历“超自然”法则。他们不能获得这方面的感官经验,不能由此证明自己是不是存在,或者他们的世界有没有上帝——作者的存在。但是,或许以后少校会意识到他自己是不存在的,就像艾伯特说的,或许少校也只是另外一个人虚构的人物。如果少校认为自己是存在的,认为自己就是最高层,那他怎么样也不会想到自己虚构的苏菲会来到自己的世界,如果第二层世界是最高世界,那么苏菲在这一层的出现当然就是属于“超自然”法则的了,那么这一事件就属于离奇的了,所以作者在这里安排这一看似离奇的事件不就说明了,这一切只是作者创造的,所以作为少校虚构的苏菲可以出现在少校的世界里。我想,接下来要发生的,从那条船自己解开缰绳开始,到苏菲慢慢的去影响第二层世界,少校在慢慢经历了这些“超自然”法则,有了这些经验,经过哲学的思考可能也会发现自己是虚构的吧。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8

  贾德所著的长篇小说《苏菲的世界》已翻译成64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4500万册,被誉为“二十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讲故事的手法,探索与思考人生本质与人生终极意义。

  虽然这是一本中小学生推荐必读图书,是一本最简明有趣的哲学入门书,但对于我来说,还是无法静心去看,去想,无法琢磨其思想内涵,进行定性。总觉得这些探究哲学的人想的东西太多,喜欢深究,喜欢探讨,喜欢反驳。总是在不断思索中走向清晰,解开谜团,了解真相。还真有种拨开云雾见太阳的几分执着。可事实并不简单,往往是解开一个谜团,又进入另一个谜团。

  我的教学生涯就像一个个谜团,我常常在想:我到底为什么而教,为生活,为能力,为孩子?好像都有吧!我又教给孩子们什么了,知识,能力,做人?我不得而知。我对孩子们的影响又怎样,正面的激励还是负面的消极?我希望是美好的。他们与我共处时是欣喜还是厌烦,离别时是不舍还是解脱?我想我的人缘不会很差的。可事实又怎样呢?

  前几日,我前脚进办公室,后脚就有“小不点”跟上来,向我汇报刚刚发生的打斗事件:何天浩抢别人的零食,抢不到就拳眼相见,打了三个同学。那三个被打的同学气呼呼地拽着他来见我,我正准备拿出我的杀手锏——教鞭来训斥他,可他一向是个不愿接受批评的孩子,只要责备他,他就瞟白眼,一脸的敌意,一脸的不屑。用这种方法去制服他,恐怕是解决了一时,却解不了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恐怕这一打,打的不是错,而是愁,而是恨。像这么骄傲的家伙,只能让他自己承认错误了。

  我连忙把他拉到我的身边,问清情况,并给他分析分析打人的严重后果,最后我同意他说出的解决办法——给人道歉。他本以为一声“对不起”可以抹去他那罪恶的举动,嘴角处流露出不经意的一抹笑意,但对面的同学察觉了,当他说完一声道歉,同学并没有马上搭理,趁此,我让他向受伤的同学一个个的道歉,说着说着,他的喉咙渐渐沙哑了,眼眶里泪水也直打转,自那以后,上课总喜欢趴在桌上的他变得特别的.精神,这泪水应该是心灵的洗礼吧!

  都说小孩是无知的,可事实呢?他们聪颖过人,他们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只不过他们自制力很差罢了。也许我的教育方式方法要改变,在把握原则的基础上,多听听孩子们的心声,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孩子们需要我,我需要更多的思索,需要更多的探究······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9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它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向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从苏菲在信箱中取出的写着:“你是谁?”的一封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佛洛依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世纪,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弗洛伊德……一千年,两千年,一个世纪,两个世纪,一种思想,另一种思想都在这本书里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处。像另一个爱丽丝梦游仙境一样,如梦如幻,却又无比真实。在这个缺乏梦境缺乏哲学的时代里,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它们两者之间最完美的统一。

  “我思故我在”,可读完全书的我却很茫然,我存在吗?不过是在这个时段、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试问,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真不敢相信“恐惧”竟是我读完书后的第一感觉。我不知道他人读此书的过程中是否会有这荒谬的感觉。这是我真实而自觉荒谬的心灵体验。讫今为止,《苏菲的世界》是让我感觉最奇特的书,真的,在以往没有任何一本书会这样让我沉迷其间而深感“恐惧”。要解决这种恐惧这中荒谬就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通过思考来更加清楚的认识这个世界,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终目的吧。

  其实我没有什么把握能够真正透彻地了解世界和生命最初的意义和起源,可是我想,身为一个活着的人,就应该对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生活的环境负责。如何负责呢?最起码,我们要知道自己究竟该如何生活才是最好的。我们不能如此无所谓地生活着,像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可是,生命的.意义和世界的起源是一个太大的课题了,我只是一个刚刚开始打量哲学这个金色殿堂的小孩。

  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问,但当我读完全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我认为哲学不是科学,因为它没有什么精确的公式来计算、来衡量。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0

  读这本书之前,《苏菲的世界》这个书名给我带来的感受并不是小说题材的文章,而更像是《安徒生童话》这样的童话的文章。

  阅读之后,我才发现,它就像《寂静的春天》一样,文章内容和书名给我的的第一印象截然不同。读下来,《苏菲的世界》给我带来的感受就是“哲学与逻辑”这两个词,故这本书对我的吸引力非常大,我很喜欢里面的句子,就是那些常常出现的哲学性句子,蕴含着很深奥的道理,而我也乐于去收集它们。

  《苏菲的世界》从开头讲述小女孩上学的路途,到后来更加深层的事件,故事开始的非常平凡,一个小女孩去上学,你可能都开始认为这本书就是讲这个女孩的日常的生活,但到纸条,到神秘人的出现,这一个个匪夷所思的人和物,展开了这本书的真正威力,那些事物就是作者设下的一个又一个伏笔,你知道他会派上用场,但你就是不知道他会派在什么东西上,但不管放在什么事物上,他总是按着逻辑来,丝毫没有凌乱,就是这样的未知,牵引着读者继续读下去,恋恋不舍地读下去。

  充满文学性和哲学性的'文字,道出了每个经历不同的人的生活经验,而文中,许多人物都讲出了让人惊异的哲学道理,这些道理有的悬而未决,还充满着疑问,有的比较直白,但也不是一眼就能看明白的,不管怎样,他们也都牵引着读者继续思考下去,让我们去思考这句话的道理,而这些思考,则带我们进入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文中的场景。

  读完这本书,我发觉,如果没有读这本书,我可能真的会像书中写的那样认为世界的存在是理所当然的,体会不到世上的美妙,也不会有这么多哲学的思考,书中还有一段,我印象很深,那就是对“我是谁”的思考,我们自己就单纯的是自己的主人吗,但是在我思考这个问题时,我就已经做出了答案,但是自己却还是在思考着,想着要是自己是苏菲,而身边出现一个像作者一样的指路人就好了。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1

  第二次读《苏菲的世界》,我又在里面学到了很多东西。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叫苏菲的女孩,收到了一个神秘人的来信,通过这些信,她领悟到了很多哲学。在神秘人的帮助下,她知道自己只存在于一部书中,并逃了出来。

  整本书可以说得上是扑朔迷离,但又结构清晰,有一个整体大框架,书中还夹杂着很多哲学,让人感受颇深。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像书中的苏菲一样,慢慢的领悟了一些道理,正确来说,是哲学。而这本书也给了我很多写作技巧,像作者一样在文中埋下一个“定时炸弹”,在写作前思考出一个大的框架。“定时炸弹”可以让读者更有兴趣将文章读下去,找出谜底;大框架可以让文章更加清晰,不会漏洞百出。

  阅读这些名著,我在里面学到的不仅仅是内容,更是那些写作大家的技巧。在我读这些书的时候,就像是那些作者在向我讲课,告诉我怎样埋下一个好的伏笔,怎样构造一个好的框架,怎样将内容变得充实而又能引起共鸣。

  读了《苏菲的世界》,我相信我学到的不只是哲学,更学到了那写作家总结下来的`写作经验与技巧。

  写后小记:读名著,我从中学到的技巧,我会灵活运用到我的写作上!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2

  今天我读了一本名为《苏菲的世界》,让我明白了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知道真相,可是有时候真相不是自己能想到的。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讲了,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 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 更离奇。让我明白了想知道真相不容易。

  就好像生活中的侦探一样,要找到蛛丝马迹才能知道真相,不过真相有可能不可思议。也像道理一样,不管多么不可思议,它就是真相。真相是不能不相信的,就好像间谍战中和自己很要好的朋友是间谍,可是你不相信,最后不仅害了自己,还害了别人。所以我们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事情,越不像真相的有可能就是真相,也不能不相信真相。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3

  “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有一天当你听到或看到这样的问题时,你会如何回答呢?你是否曾思考过世界的本源是什么,人到底从何而来呢?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把我带入了《苏菲的世界》,我在神秘导师艾伯特的指引下,在神奇女孩子苏菲的陪伴下开始了对人生、对世界、对社会的思索与探求。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我和苏菲一样企图揭开层层谜团,然而在人生的长河中,人们依然不断的在探索,在思考,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充满魅力的哲学启蒙书籍,书中描写了14岁女孩苏菲的神奇经历,虽然貌似是写给年青人的书,但书中对于哲学知识的启蒙与指导,对于人性及对社会、世界的认识却是适合各年龄层次的人们好好读一读的。全书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世界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史,在介绍哲学史的过程中又不断穿插着艾伯特与苏菲,艾勃特与席德之间的神奇关系,以两位少女苏菲与席德的关系做为导线向读者一层层展现哲学的神秘与奇特之处,深深地吸引了我。哲学这门学科对于我而言是比较遥远的,少得可怜的一点点哲学知识来自于学生时期的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和自然课程、历史课程,唯一能说出来的就是某某某是位世界知名的哲学家,但哲学到底是什么,哲学是研究什么的,和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我一直没有关心过。直到读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才使我对哲学这门科学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人类哲学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现代科学的发展史,与人类文明的足迹相印证,哲学家们在思考人生、研究哲学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推动人类文明的.脚步向前近。文中的苏菲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强的少女,而哲学正需要人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不断的进步发展。

  历史就像一条流动的河,思想的历史就像这条河流,人们的思考方式受到宛如河水般向前推进的传统思潮与当时的物质条件的影响。因此我们永远无法宣称任何一种思想永远是对的。只不过就你所置身之处而言,这种思想可能是正确的。我想这就是历史带给我的一些思考。“我是谁”?人生如星尘一般在历史的洪流中是渺小的,又是神奇的。“我思故我在”,哲学会使我们醒悟,而《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4

  如果今年未教初二语文,我可能不会读《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哲学书。其主要内容是:以苏菲不断受到一位神秘人寄来的信件为线索,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盒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人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本来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比较生动有趣。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书中刻画了一个勇敢,聪颖的少女——苏菲。因为追求哲学,就一定要有好奇心,这正是苏菲最大的特点,所以我觉得作者刻画这个人物的用意就在于此。

  为了向人们解开世界历史之谜,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多。从远古罗马到现代,在每一个不同时期,有哪些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他们主要讨论的题目是什么,一些哲学家的经历和遭遇,这本书都详细地为人们做了讲解,仿佛整部世界哲学史在你面前演变了一遍。它内容广,但并不紊乱,书中内容分成许多章节,每节题目都点出了该章节内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节内容都会阐述几个问题。这样的分节使人读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书中讲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获益良多。而它所讲述的有关哲学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其实当中的道理很多问题我也曾想过,但这些问题都在头脑中一闪而过,因为我觉得它对我来说实在太陌生。当我读完此书后,我觉得一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连世界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关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大约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左右,出现了一位对欧洲思想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苏格拉底。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人谈话能够不断揭露人们思想上的弱点,令人可以领悟哲学的真理。然而对某些人而言,这样的谈话无疑是当众出丑,并成为众人的笑柄,对于那些有头有脸的人,这就难以接受。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处以死刑。它本可以恳求陪审团手下留情,免于一死。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重视良心与真理,到生命结束也是为了真理。他那种为了真理而战,为真理而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使我更深切的体会到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这句话的含义。

  《苏菲的世界》一书使我觉得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远也揭不完的,从前的哲学家为我们解开了不少世界之谜,使后人变得聪明起来;我们不也应该向他们学习,运用哲学的观点揭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奥秘,也为我们后人做一点事吗?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5

  正如高尔基所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们在一生中会读很多本书,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本很有趣而又蕴含哲理的书,书名叫做《苏菲的世界》。作者是乔司坦·贾德。这是一本哲学入门书。

  乍一看,内容跟哲学八竿子打不着。但实则该篇文章以一位名叫苏菲的小女孩不断接到来自哲学家的哲学课程信为背景,又以苏菲不断的探寻不断的解谜为主线,向我们介绍了世界哲学史和哲学的奥妙所在,逐渐地,一步步的让我们了解到他们活着的世界只是在一本书中。

  这就像我们看人家变魔术一样,由于我们不明白其中的奥秘,于是便问道,魔术师如何能将一只活生生的兔子从礼帽里变出来呢?许多人对这世界的种种也同样有不可置信的感觉。关于突然变出一只兔子的事,这不过是魔术师耍的小把戏。在哲学中,我们把小白兔比作整个宇宙,而我们人类则是寄居在兔子毛皮深处的微生虫。不过哲学家们总是试图沿着兔子的细毛往上爬,以便将魔术师看个清楚。成为哲学家的首要原因就是不要失去好奇心,大胆的去探寻,就像沿着兔子的细毛往上爬一样。

  哲学是什么?或许有人说哲学就是那些类似于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等一些深奥的宇宙终极谜题构成的。实际上哲学仅仅是跨过事物的表面而看清它的本质。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

  它向我们揭露了哲学的奥义。向我们介绍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众哲学家的思想与生平。在这些哲学家中,最令我记忆深刻的便要数达尔文了。

  在我们的看法中,达尔文他是一名昆虫学家或是一名自然科学家。跟哲学根本没有一星半点儿的关系。但他提出的进化论大大的影响了哲学史。而且虽然他是一个生物学家,但他却和真正的哲学家一样,重在的是提出问题,而不是着急着解答问题。小心谨慎是一个哲学家,也是一个科学家应有的态度,这便是哲学的精神。

  我认为达尔文他哲学的精神和他身为科学家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在日常的生活中,我总是发现问题就着急的去探究,通常这时我就只看到了表面,而并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这导致了我并没有小心谨慎地去探索问题,而是过于急躁的去妄下定论。当我了解到达尔文的态度、哲学的精神时便下定决心要去学习他。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看待事物时一定要像上文提到的寄生虫一样来到兔子皮毛的表面,充满好奇心地去观察魔术师,也就是观察事物最真实的本质。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相关文章:

《苏菲的世界》有感05-05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04-18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03-30

《苏菲的世界》心得05-10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5篇04-04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5篇)04-10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8篇04-18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通用28篇)08-17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