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时间:2023-11-19 14:54:1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热门]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4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4篇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篇1

  读完郑杰校长《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后,心中涌动着许多久违的感觉,幸福和感动更是充盈着整个胸膛。

  郑杰校长的一百条建议第五十三条:“合理合法地惩戒学生”,也是目前一个敏感的话题。郑校长说:“教师真的越来越难当了,特别是遇到一些差的学生,教师变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打也不是骂也不是。打学生早已归列入一条罪状——叫体罚,被明令禁止了,现在连批评也不敢。批评重了怕孩子想不通,出了什么老师吃不了兜着走;为了少若麻烦,一些教师宁可抱”多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态度。”这段话非常真实地写出了我们教师的心态。这种消极态度肯定是对教育学生不利的,那么,我如何既有效地控制学生的不良行为,又能很好地保护自己呢?

  郑校长认为教师完全拥有对学生进行惩戒的权利,但是教师的.惩戒也需要限制。首先我们惩戒学生应该有教育性,惩戒学生的出发点不是为了使学生感受痛苦和屈辱,更不是为了泻自己的心头之忿,惩戒是一种不得已而使用的教育手段。其效果应该是看学生是否改正了不良行为。其次,在惩戒学生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怀有一颗爱心,再次惩戒还应合理并公正,不因个别学生的越轨行为而迁怒于群体,不能用集体惩戒,热使无辜学生受罚,惩戒还要符合相关程序,不可随心所欲。如果带着这样的出发点,遵循这些原则,我们的惩戒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自然不会使教师陷入吃不了兜着走的境地。

  读了郑杰校长的《一百条新建议》我的灵魂似乎受到了一次圣洁的清洗,很多昏暗混沌的东西一下都明朗清晰起来,无论是在做人上,还是在工作中,很多方面,如果我们真的能诚恳地接受郑杰校长的建议,我们做人一定会很成功,我们做教师也一定会很出色。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篇2

  这本书是由有了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的B.A.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里面的一百多条对于中小学生教师的建议,有实践故事和理论性。对于我们教师的影响是非同凡响的!

  从开始对孩子的解读和教师的意义到教育的工作以及教育的引进,这是有着真正教育实践经验的.人才能做出的。

  书中的一些的事情写得非常的详细。是的,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每个学生的定型都与家长,老师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家长和老师之间应该保证的一种良好的关系,两者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应该好好的商量解决。

  每天的时间只有24小时,教师的时间除了为孩子们上课,还要许多的时间为孩子们的课程、未来而努力着,我们教师的时间应该就如鲁迅说的这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这是我们为了教育事业的付出。

  对于学习,要让孩子们学得快乐学得心甘情愿。要做到这样首先得让课堂丰富起来,让孩子从学习中早到快乐,一旦这样,孩子们就会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要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然而,现在的学习当中,不要让孩子只从课本上得到知识,比起课本上的知识,一下课外可能会让孩子懂得更多,我们要让孩子得到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做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一切都必须从小做起。

  小学老师的责任是相对来说比较大的,所以我们应该要更加的懂得教育工作的内容,可以从书中,前辈那里获得相对的知识,但我们也应该好好的让自己对孩子们负责!

  这是我对于《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所明白的,我们的教育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这本书对于教师来说实在是意义颇大。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篇3

  1.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我从来没有、一次也没有给这样的学生补过课,那种补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在正课上没有掌握的教材。我只教他们阅读和思考。阅读好比是思维受到一种感应,激发它的觉醒。”一个叫费佳的学生由令人头疼的学困生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机床调整技师,他的成长经历使苏霍姆林斯基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呀,阅读能启迪人的心灵,但对于给后进生阅读的指导是我教育教学中的空白,想想自己平时的做法无非是:花时间与后进生磨,然而多数时间是双方两败俱伤。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后进生所读的书籍里,在他从周围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用惊奇、赞叹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在儿童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这是给我努力方向的钥匙,我要想办法让书籍成为我的学生的精神食粮,伴随他们健康成长。

  2.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从中道出了教师成长的秘诀——读书。“教师要多读书”这个观点已越来越为大家接受。可我有时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备课、上课、批作业、补差等已忙得我焦头烂额,哪有时间读书呢?只有在写论文、写计划、总结或上公开课时,才觉得自己有点黔驴技穷,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长此以往,周而复始,使得我不阅读也心安理得。无意中,我在网上看了一段对特级教师李镇西的视频访谈,他说:我们每天的吃饭、刷牙、洗脸需不需要毅力?不,这是习惯。我读书、写日记就像每天吃饭、刷牙、洗脸一样是自然而然的习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现在忽视了读书,忽视这习惯的养成,等于现在放弃了充实自己的机会,也等于现在失去了提高自我的最佳机会。

  我相信每个教师都渴望自己才学渊博,上课旁征博引,学生身临其境,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与平时自己的广泛涉猎是息息相关的。专业书籍的阅读、领会以及再发挥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对于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会有裨益;非专业书籍的阅读同样重要,它会从另一个角度来拓宽我们的思路,更加广阔地增加我们的智慧。我会牢记书中所说“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显得像识字课本一样。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你才可以说:为了上好一节课,你是一辈子都在备课的。”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贵在持之以恒,贵在养成习惯。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篇4

  教师工作中的另外一个重大缺点,就是教师对幼儿的知识抱着冷淡的、缺乏热情的态度。幼儿的不好的回答没有触动教师,没有迫使幼儿去认真地思考幼儿知识薄弱的原因。

  苏氏说的对,对于幼儿知识的冷淡,缺乏热情的态度,其实在我们每个老师身上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教学中,我们常常无意间把这种冷淡的情感传递给幼儿,而我们毫无察觉。

  教学,是在师幼平等的对话中进行。教学中师幼间的对话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幼儿回答不出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者回答错误时,教师的回应常常是“请坐”、“不大对”,或者干脆把幼儿晾在一边,让其他幼儿回答。这对幼儿而言他已经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冷淡,至少觉得自己没有得到重视。

  让我们来分析以上的对话,当幼儿回答错误时,老师一声“请坐”,表面上对幼儿似乎尊重有加,但幼儿的感受是:“我错了”,或者“老师根本没在意我的回答”,因为老师对幼儿的思考未作任何评价,幼儿感受不到来自教师对自己劳动的'关注,他会很茫然。优秀老师的做法是,“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么?”“再想想。”……然后给予期待,给予时间,给予点拨,给予改正的机会,让幼儿通过解决问题感受学习的快乐,感受被尊重的快乐。

  像以上的对话情景,我们常常能看到。其实,那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的对话,因为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应该出于内心对幼儿真诚的关注,对幼儿人格的完全的尊重。以上所谓的尊重其实是一种伪尊重,充其量那最多是一种形式上的尊重,它不能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当然感受不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了。

  那怎样才是对幼儿劳动的真正尊重呢?个人认为,那应该是对幼儿尊重基础上的真诚的关爱。孩子的心灵是敏感的,也是脆弱的,需要老师精心呵护。我们要努力建构每次对话的现实意义,让幼儿感受到师幼的交流充满着人文的关爱,闪耀着人性的温暖。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善意的爱抚……都能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的潺潺细流般的关爱。幼儿常常沉浸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怎么会丧失学习的愿望呢?相反,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在一次次的冷淡中,他才会把自己包裹起来,成为老师心中的对学习、对知识充满冷淡的那个孩子。

  正视现实,老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最好的方法是重视每个幼儿,重视和每个幼儿的每一次的交流。教学中我们要坚持幼儿的“无错”原则,所谓“无错”原则,就是充分尊重幼儿的理解,幼儿的理解或者回答,只要他是思考的,总有他自己的理由,我们应该学会倾听,让幼儿表达自己的理解,老师也可以从中找出错误的原因,给予引导,给予期待,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过程幼儿肯定能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哪怕幼儿错了,我们也应该表扬他的勇气,表扬他的学习热情,相信下一次的举手他肯定会给你惊喜……

  课堂上,如果我们真正学会倾听了,真正学会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了,真正改变教师的传统角色了,真正关注每个幼儿了,真正尊重每个幼儿了……相信,我们的课堂肯定会充满生命的活力。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篇5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读了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让我受益匪浅.这本《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不仅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而且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这些基本上也是我们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因此读着他的这本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难,指点迷津.

  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我也常常有这样那样的`困惑,总感觉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每天从早忙到晚还是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备课,上课,批改,加上大大小小的活动……我也深知读书有多么重要,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可说是我们一生的收益,可是我们该怎么做呢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时间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我记得上学期我在所执教的班级中就明确的提出"每天读书半小时",我这样要求着学生,可是我自己呢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

  那么什么时候读书呢我曾经提议学生读书可以利用晚上放学完成作业后或者早上起床后.其实这两个时间段也是我们老师读书的好时机.当然每天读书半小时也需要下决心.只要你有了决心,不管多忙,你就一定能找到这半小时.桌子上放一本,沙发上放一本,床头上也放一本,在你有意无意能读书的地方都可以提前放上一本书.

  由此我更想到了学生读书,若是能利用教室的黑板报,墙报等,在其中设"采蜜集","知识角"等栏目,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精妙词句,逸闻趣事,百科知识等摘抄上去,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面就大大地提高了.

  当然,平时还可以让学生上台讲故事,其他学生听故事,.这样一方面调动了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少读书或不愿读书的孩子来说,就能通过听故事,了解故事情节,认识人物个性,知道事物善恶,从而产生爱听的欲望和阅读的兴趣.

  不过,说说容易做做难,我不知道有多少老师,能做到这一点,反正我觉得我还没有很好地做到.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一张卷子,即使做错后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样的.虽然有时也想改变,但最终总是不了了之.我想今后我一定要从繁重的教学中抬起头来,多看,多想,多实践,多读书,争取和学生一起爱上读书.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篇6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爱读书,读书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智慧的启迪,畅游在书海里,心灵可以得到净化。在几次的学习培训中,培训的老师都推荐着这本《给教师的建议》,于是我在网上购买了这本书,看后感慨颇多,让我受益匪浅。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教育教学工作成了我工作的主旋律,这一旋律因学生而悦耳,因忙碌而充实,因进步而欣喜。初读《给教师的建议》看到的是浅显的建议和劝告,一个个平常的事例,点点滴滴的道理皆来源于生活,这是年轻教师最快进入教师角色的必备书,有了它,才能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夜深人静之时,静坐灯下,手捧着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心中不免掀起几许的波动。我静静地品味着作者精彩的理论分析,也细细地聆听着那些生动事例,随着书本的页码越来越大,我的思绪也随之加快了脚步。

  一、要做一名专业知识扎实而有博学多才的老师。

  教师要读书。古人说:“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就是指书籍。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苏霍姆林斯基也只有说:“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这24 小时意味着你要上课、备课,你要批改作业,甚至还要处理幼儿园里的事务,哪里有时间读书呢?我想起了鲁迅的那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睡前十分钟或二十分钟并不影响睡眠的效果。该怎样进行呢?我每天都坚持写教学日志,把自己的所感,所想写出来,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我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大海,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二、做一名宽容的老师。

  “宽容”是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一。作为孩子难免犯错,记得谁说过这样一句话:“不犯错的孩子那就不是正常的孩子”,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作为教师一定要善待学生的失误,善待犯错的学生,给他们改正的机会。不断犯错,不断改错才是一个儿童的成长。针对犯错的学生,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如果色厉内荏的批评,孩子可能会吓哭也可能会采取抵抗不说,不如我们先平心静气之后再与之交谈。其次,是让孩子改正错误。找准原因,了解想法之后,就要让他明白犯错就要改错,这是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只有这样才能重新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肯定。一颗宽容的心就能减少学生否定自己、胆小自卑、信心不足等教育遗憾。正如文章中所讲的:“宽容不仅是一种方法和手段,更是一中精神”,只有把这种精神贯穿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才能培养良好品的人。

  三、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更何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我们教师心目中每个孩子都应是有天才的一面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教育观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师生关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为孩子学习活动的“欣赏者”。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应该尊重孩子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及时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赞扬,这样将会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书中的每条建议都阐明得生动明白,每一个案例都在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每个观点都带给我们启迪和收获,让我们从中汲取方法,品味建议,感悟教育,做一名不断提高自己的老师,用理论的光芒照亮我们教育前进的道路!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篇7

  这本专为中小学教师所写的著作对于我今后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其中很多内容都使我极大地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使我受益匪浅。

  教师是一项光荣的职业,更是一项需要付出辛劳与汗水的职业。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使学生愿意学习,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你的教学质量。通过读这本《给教师的建议》,我从中获得了很大的启发。为了使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使他们有一种丰富多彩的,引人入胜的智力生活。

  但是像我们现阶段在中小学里,很多学校只片面追求升学率,知名度,对孩子们实施应试教育,将他们的思维套入了黑板和课本的框架,一味的要求识记,背诵和考试。久而久之,孩子们对学习变得越来越冷淡,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面对这种状况,我给自己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对于我的学生我会像苏霍姆林斯基建议的那样尽量带领孩子们去思维的源泉那儿去旅行。在写作课上带孩子们回忆去花园、去树林、去湖岸海边的场景,让他们写自己的事,写身边的事。

  除此,“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条至理名言亘古不变。针对孩子们不同的年龄阶段,我将培养他们自己各自的阅读兴趣与技能,使他们深刻体会到读书的无穷乐趣,活跃他们的思维与想象,使他们自愿学习并乐在其中。我坚信这样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不但对学习产生兴趣,而且也使他们对于我的学科充满热爱,学习兴趣与效率也会倍增。

  我们不能否认每个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性。在教学环节中,如何对待所谓的“差生”“后进生”,对教学工作的成功与否有着重大的影响。但在我们身边,很多中小学教师常常会对学生戴“有色眼镜”。他们往往器重优秀的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往往忽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侮辱一些所谓的“差生”,而没有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这种行为,我觉得实在是有悖于教师的.职业道德与形象。我通过阅读《给教师的建议》,从中找到了对待“差生”,“后进生”的有益建议和指导。对待这类学生,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指导他们去阅读,让阅读教会他们思考,激发其活的思想与认知。同时我个人还认为教师对于这类学生的鼓励与引导十分重要。因为这样往往能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教师是一项终身学习的职业。作为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愿望,要对知识充满渴求与探索,这样才能使自己到达教育技巧的顶峰,达到师生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然而要建立起师生友谊是需要付出巨大努力与劳动的。教师只有用一颗为学生服务,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心态去指导学生生活,才能做到用力量、思考、信念和情操去鼓舞学生的思想与情感,从而建立起师生友谊的巨大精神财富。对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我就曾遇到过这样的好老师。她时刻关心着每位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思想情绪变化,不辞辛苦地为我们解疑答惑,与我们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使班级里每位学生都喜欢上她的课,乐于听她的话。到现在,她得影响对我来说仍旧很大,我内心深深地感激着她。

  通读了这本《给教师的建议》,我感到心灵受到了很大的洗涤。我深深体会到了教师生的重大影响以及教师身上所肩负的重大责任。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会继续研读这本“心灵之书”,使我不断受到更多的有益启发。这样,我才有资格引导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工作,才会更好地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篇8

  苏霍姆林斯基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前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将三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写入《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这些建议凝聚着大师智慧的光芒,似一颗颗启明星为教育者指引了前进的方向。此书将深奥的理念植入于简洁质朴的文字中,用生动而翔实的案例阐述大师的`教育思想,使人轻松愉快的在阅读中得到启迪。

  我对于书中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很有感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备课、上课、批改还是做学生思想工作,肯定会有许多感触和体会。如果我们能将其记录整理下来,那么将是多大的一笔思想财富啊。教学工作绝对是一个有经验者优先的职业,越老越吃香。那么经验从哪里来,就是平时点滴的教学实践中所得。但是一个人的记忆不可能永久保鲜,所以记录就显得尤为重要。将教学中的这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就是教师日记。我认为教师日记主要内容应该是教学反思。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教学反思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益处多多,其乐无穷!

  教学反思反思什么,因人而异,但共性的东西不外乎这几点:

  1、教学中的成功之处。比如教学过程中完成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得当;学生反映较好,积极性较高;将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巧妙应用到本节课的教学中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2、记“败笔”之处。找出本节课教学中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做出深刻的反思及整改意见,为以后教学提供借鉴。

  3、记教学机智。所谓教学机智指中教学中,教师的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记学生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中主动参与的孩子往往会有让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他们会有一些独到的见解,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总之,写教师日记,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篇9

  《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作者是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郑杰。“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这就是郑校长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第一句话,就从一种别样的角度吸引着我。此书是一位校长给教师的建议,也是一位教育改革者的畅想。他关注教师的生命质量,走进教师的心灵世界,并努力为教师增添职业欢乐。每一条建议都闪烁着思想的光芒,让人反复咀嚼,受益无穷。我就对其中的一条建议“每个人都应成为优质服务的提供者”谈谈自己的感想。

  有位特级教师曾说过:“教师的工作,说到底是一种服务——一种教育的服务,服务中的教育。作为一名教师,积累的也无非是服务的本事罢了。”在竞争日益强盛的今天,教师不但要明确教育服务的意识,还要提供优质的服务。

  一、服务意识的树立:

  服务是一种崇高的精神。由于长期形成“师道尊严”意识的影响,教师习惯地把自己当成一个知识的拥有者、教学的主宰者甚至有时候不是教师为学生服务,而是学生在为教师服务,如很多公开课,就是全体学生为老师的表演而服务的过程。

  仔细分析我们的教育工作,从学生的学习、纪律、行为习惯的养成,甚至包括为了孩子的教育,对家长所做的工作,哪一样不是服务性质的?教师要转变观念,以一个服务者的心态去对待工作,遇到问题,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有没有服务好?哪儿出了问题?怎样做更好?这样不但能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还会为教师自身赢得更高的声誉。服务意识是未来人的基本素质,只有从心底里做好服务准备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二、为学生服务:

  “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要求只有教师真心服务于学生,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学生学习赶不上去,教师要帮助他们补课;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教师要帮助他们改正;学生在成长中遇到了麻烦,教师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所有这一系列的帮助,都是对学生的服务。班里有一个孩子,自控能力较差,还经常欺负同学。对于这样的同学,我除了平时多关心一点,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以外,还经常让他做一些小事情,使他觉得老师很看重他。慢慢地,他开始主动关心起班级、主动帮助同学了,自控能力也得到了增强,学习积极性也日益高涨,学期结束评上了“飞跃之星”。这就是教师根据孩子的特点专门对他进行的有效教育,这是一种有效服务。

  一位老教师说过:“做别的工作你也许面对的是冰冷的机器,但是要记住,你从事了教师的职业,你面对的永远是有感情的人。”教师不是要求学生尊重自己,而是先让学生成为自己的偶像从而去赢得他们的尊重;不是用严格控制或批评惩罚去征服学生,而是了解所教的孩子的心理需求,设法用自己的魅力,用身上蕴含着的真善美的因子,以及得体的语言、激情和幽默去吸引并指导着每一个孩子。要想学生所想,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育的问题。只有与学生建立起牢固的情感纽带,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班主任工作中,教师可以组织许多的活动让一个集体充满温馨,让孩子感觉我喜欢这个集体,喜欢这个老师。有了一种良好的情感,教师的许多要求学生就容易接受,执行的就比较好。

  教师要站到被服务者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了解他们所期所盼,为他们解除成长的烦恼,为他们做好服务。一多微笑。微笑能改变学生心境,更奇妙的是能改善教师自己的心情。教师应让微笑伴随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对待那些后进生,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微笑。教师越是在生气的时候越要自己保持微笑,这样教师的言行才不会偏颇。二是学会倾听。教师要做孩子的忠实听众,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说,要沉得住气,让学生说完。这不但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了解学生心理以便“对症下药”的重要手段。比如有些孩子生气的时候来找你说事,你静静地听他说完,也许他的火气也下去一半了,这时候你说的话他会更听得进。三要有宽容之心。教师应耐心冷静地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要允许孩子犯错误,而且是反复犯错。如果孩子各个都是行为优秀,那么教师的功能就少了一大半。

  教师要让自己的课堂尽量精彩一些,让孩子们学得开心,尽量轻松。教师要精心备课,制作精美的课件,用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组织课堂,让孩子专心学习。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还要找其他的时间进行个别的辅导。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发展地更好。

  三、为家长服务:

  家长是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坚强后盾,家长最应受到学校和老师热情接待和服务。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在很多时候,对付学生的一个杀手锏就是“请家长来!”。提高服务意识,应该从对待家长的态度做起:主动与家长交流教育心得,讨论恰当的教育方法,多家访或作电话访问……。无论是“优秀学生”的家长,还是“后进生”的父母,他们都是学校生存的基石,我们都应以同样的服务态度对待。家长如果有什么困惑需要你的帮助,教师都要不遗余力地帮助,热情服务于家长,将家长作为最可信赖的伙伴,可以使我们的教育事半功倍。不论是家长发来短信告之孩子有些感冒请多加照顾还是请老师严格要求,教师都要认真对待。

  四、在服务中收获:

  当我们接受别人提供的服务时,我们要对别人的服务心存感激,还要宽容,要善意地理解对方所提供的服务的出发点是好的。当你学会感激之后,你会醒悟,正是你的服务对象给你的生命如此精彩的内容。有些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或者成为优秀、特级教师等,都要感激服务对象给你提供的机会。一个人在别人获得满意服务时,他本人也会感到充实快乐。诚心诚意的服务,将给我们的生命更多惊喜,内心也会安宁,就会有幸福感,就会感到工作着的美丽。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篇10

  近日,我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的教育实践给我的教育生涯注入了鲜活的思想。

  当我读到“让孩子们心理的诗的琴弦响起来”一段时,更是感慨万千。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写道:“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源泉,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看到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在儿童亲眼看见的那些事物之间,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的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于小蝴蝶,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

  是啊,要想使学生的意识里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的意识里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这不由让我回想起不久前的一件事来:那天,我和班里的学生来到池塘边,我看到水面上漾起一道道波纹,问学生:“你们看看这池塘里的水,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学生皱起眉头,苦思冥想,经过我的再次启发,终于有一个学生小声说:“波光粼粼。”这一简单的事例引起我的思考:作为教师,不能让学生把知识成为“僵死的,不能活动的重物”,要使知识活起来。于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当我学完一组成语后,我适时启发学生说说这组成语描写的是哪些景物,并充分发挥想象说一段连贯的话。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使成语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真是一举多得。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篇11

  零零落落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很多章节,有很多地方让人感受颇深。他说:有的教师动了很多脑筋,力求把自己所讲解的一切东西都变得明白易懂、毫无困难,使得学生往往用不着在进行思考了。还有一个例子:有一位小学教师被认为是讲解算术应用题的高手。为了使学生容易“领会”应用题的条件,她事先准备了许多图片和表格,有时甚至把应用题谈到的实物拿到课堂上来。看起来,她的学生解应用题很顺利。但是,当这些学生升入五年级以后,却使教师们深为吃惊:原来那位女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根本不会解算术应用题。事实的确如此,因为那位女教师在整整4年里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不让他们碰到困难,所以他们事实上并没有学会积极地

  可以想像得出,这位女教师在前4年里,许多教师会称赞她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了知识。甚至她自己在反思时也会以此自豪,认为自己的教学能注重实物演示,真正体现了一切知识都源于感官的知觉!然而,在第五年时,我们才发现这位女教师从来没有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学生的思维处于被催眠状态。

  不难看出像这样的女老师的确是在“认真备课”,然而这样的认真似乎走错了方向,给学生的发展带了难以弥补的损失。作者举的这个案例是想告诉我们,课堂上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即教师要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注意的中心。课堂40分钟里,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知识,更应当使学生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从事积极思维活动。学生不应当单纯地听讲和思考,还应当动手做有些事。思考应当从“做事”中反映出来,只有这样,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才肯思考,不注意听讲、思想开小差的情况才会消失。作者的这番理论,是我们现在学科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的根源,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知识,更要让学生通过多种不同途径的亲身体验去感受知识的获得过程,同时发展学生各种能力和思维素养。

  学生的脑力劳动的进行,伴随着的不是教师简单说教和学生机械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有目的的探究过程。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应该积极营造探究的环境,要让学生的课堂行为赋予有解决任务的性质,才能让他们的思维有明确的目的性,学生的智慧力量越积极地投入这种活动,障碍和困难就暴露的越明显,从而是脑力劳动成为一种克服困难的过程。具体到教师操作方式,我们看到作者有这样一段描述: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教师让学生有可能提出好几种解释,然后在实践中去证明一种解释和推翻另一种解释。我们能感受到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某个知识有所了解,更是对这个知识所关联的其他知识有深刻、全面的、客观的理解。学生的发展在这样的过程中显得稳稳当当、扎扎实实。

  此外,书中还提到,我们的劳动处于经常变化的局面中,有时令人十分激动,有时情绪抑制。因此,善于掌握自己,克制自己,是一种最必要的能力。碰到生气的事或突发的事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是我们教师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一个消除激动和气愤的方法——幽默。他这样说到:如果你具有幽默

  感,那么,最紧张的,有时能引起很长时间气愤的局面就可以得到缓和。学生们之所以热爱和尊重快乐、不泄气、不悲观失望的教师,是因为他们自己是快乐的、具有幽默感的人。他们会从每一举动中、每一生活现象中看出很小一点可笑的事。善于无恶意地、怀着好心地嘲笑反面的东西,用笑话支持和鼓励正面的东西,是一个好教师和好的学生集体的重要特征。

  事实上,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下一代时,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一点也不比大人小。教师只有在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篇12

  这本书是吴正宪老师从教四十余年教育实践中的感悟和体会,其中也积累了一些教育教学的案例和故事,可以供一线的教师学习和思考。全书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把教育作为人生幸福的源泉、真心与儿童做朋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可能是数学老师的原因,全书的文章板块还是非常地清晰,下面我也从这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读完以后的感受。在这一辑当中,吴老师介绍了一些教学的`体会和建议。比如在课堂上要学会“留白”,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首因效应”告诉我们,要非常认真地对待每学期的第一堂课、每单元的第一节课、每节课的导课、第一次检测;“鲇鱼效应”告诉我们,在小学合作学习中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促使合作更加有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让学生的差异成为教学资源等等。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方面,书中特别强调了动手实践操作对于激活经验的重要性,在对比交流中促进反思,在科学探究中求真。“做数学”是现在数学教育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其实主要也是强调数学的学习是一个需要经历“体验、理解、反思”的过程,缺少体验的经验应该说是不完整的。关于对比交流其实前面部分已经有说过,就是面对学生的错误时,我们不急于否定,而是大家讨论找到正确答案以后,让错误的同学再一次谈谈自己的感受,此时是对错误的再认识。面对错误,我们需要明白,错误的价值不在错误本身,而在于学生在错误中得到启迪,在对比中反思,完成自己成长。

  在思维方面,如何培养思维的创造性、批判性和敏捷性呢?数学课堂上,我们需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验证、大胆质疑和挑战、形成敢提问、善提问的学习品质;在数学课堂上,对于问题有不同答案是,通过制造辩论的形式,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推理过程,增强思维的批判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思维敏捷性的训练,我们需要注意,在设计思维训练题的时候,要将重点放在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上,注意训练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篇13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有三十年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共谈了100条建议。手捧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我们面前,娓娓道来,循循善诱,答疑解惑,指点迷津。逐条细读,感觉有三条特别受益:

  百条建议之第2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就在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知识的大海。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不反复阅读自己心爱的书就无法生活,就像音乐家不随时拿起自己心爱的乐器就不能生活一样。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我认为,教师自觉阅读,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言传身教。爱读书、有修养的教师,往往都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让学生默默效仿,有很多学生就是在教师的熏陶下爱上读书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教师只有亲近书本,喜爱读书,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学生才能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师享受职业的幸福,从而师生共同拥有诗意的人生。

  百条建议之第93条:关于和谐教育的一些想法。教育——就在于使所有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要掌握这一门艺术,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应当好比是在你的教育车间里增添了一件新的精致的工具。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王崧舟告诉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实际上是两个转化的过程,即“读书——底蕴——教学”,第一个转化是从读书到底蕴的转化,这是一个积淀的过程;第二个转化是从底蕴到教学的转化,这是一个创生的过程。教师的底蕴是靠书堆起来的。我们最崇拜的于永正对此也有很深的感触,他说:“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我的课内容很丰富,其实是我平时注意积累,注意从读书中获得更多知识,从读书中找到迅速提取信息的方法。”

  百条建议之第46条: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日记能教给我们思考,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记日记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

  我们都知道,教育日记让我们留下平时的教育教学足迹,能促进教师进行思考,积累经验教训。把已做的工作进行反思、对某一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多方比较和分析,从而找出更好的办法,学会改变,学会创新;也可以提醒自己赶快多读书,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并在教育教学认识上有一个新的高度。阅读和写作是教师快速成长的两翼。

  捧读《给教师的建议》,膜拜苏霍姆林斯基的为师之道,就感觉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仰望教育的美丽星空,感觉是如此美好。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篇14

  冰心老人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人内心充实,眼界开拓。我阅读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其中“要善意待人”的这一段令我获益匪浅,其中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学生们对教师的善意很敏感,能感觉出来,并以好心还好心。”读到这里,使我感受到,爱孩子,就必须善于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孩子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心灵感受心灵,育感情赢得感情。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把学生教得会用心灵去了解人,那么我们的善意就能创造出奇迹。

  要善意待人,对学生灌注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向孩子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的言行去打动孩子、感化孩子、启发孩子、诱导孩子,那么定会让孩子们增强自信心和勇气,孩子们会以好心还好心,最终也会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强者。

  要善意待人,赏识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个体,尊重差异,在真情和爱心的呵护下发现并准确把握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正如我们学校的教育理念,在师生间建立起一座桥梁,可以让孩子们闪光点得以升华,照亮整个人生。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相关文章:

读《教师的建议》有感03-16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03-01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02-08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3篇(精选)11-19

(精选)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5篇08-31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20篇07-26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3篇03-26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5篇03-25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