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饿的小蛇读后感

时间:2023-12-19 14:24:1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好饿的小蛇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好饿的小蛇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好饿的小蛇读后感

好饿的小蛇读后感1

  绘本阅读是我们怀幼的一大亮点,不但家长们钟爱,老师们也充满了兴趣,孩子们更感好奇。我班选择了《好饿的小蛇》作为我班绘画的一个重点,它是一本富有童趣、形象生动的绘本,作者把他的幽默发挥得淋漓尽致,故事巧妙地将各种水果,颜色等几种知识点结合在一起,结尾出人意料,让人捧腹大笑,同时,它也是一篇构思巧妙的幼儿绘本。

  我们都觉得《好饿的小蛇》是本非常有趣的书,我们小四班的孩子特别喜欢,我班的王韶晗小朋友就提问过:老师:小蛇怎么能吃的下这么多东西呢?它会不会把肚子撑破呢?王定国小朋友也说:小蛇为什么没有脚?它怎么走路呀?好多孩子都抢着回答:它是爬的,扭来扭去的。哈哈!这些有趣的情节深深吸引着小读者们,激发他们去探究、去询问:小蛇在扭来扭去散步的时候都看见了哪些水果又是怎么吃的。绘本由于它图画和文字简明很适合低幼的孩子感知和阅读。但正因为它的简明,在画面上缺少了很多美丽的背景,在文字上缺少了很多美丽的词句。我们长期只给孩子接触这样的读物是不是真的是最好的呢?我觉得应把它作为早期阅读的其中一种形式,而让更多的读物参与到早期阅读中,让孩子的早期阅读更丰富化、更多元化。

  前苏联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教师和孩子精神上的接触。”,可见,教师与幼儿心灵上的沟通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再结合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在阅读中心理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而阅读环境中的心理环境主要是指阅读的氛围,如果孩子身边的小朋友、老师、父母都喜欢看书,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天长日久,肯定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幼儿良好的习惯就显得特别重要。

好饿的小蛇读后感2

  上周外出学习,有位老师上了一节集体教育活动,小班绘本活动《好饿的小蛇》。在活动的最后,他们一个一个学小蛇的样子来找听课老师们要水果。那一恍惚,我仿佛想到我的孩子们的样子,甚是可爱。

  每一把小椅子后面都有一个布兜,老师说:“请每个小朋友从椅子背面的袋子里面拿出一本书”,阅读结束后,老师请大家把书放回去。我观察到,有一个小男生放书的时候,绘本被布兜的边卡住了,没能放进去。他又尝试事了第二次,还是没能放进去。这时候,老师开始了下一个环节,而全场只有他手里还拿着书。这一刻我在想,我们集体活动或是集体游戏收玩具的环节,到达指定时间经常会有小朋友没收完,我们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有没有及时发现原因呢?

  活动中配课老师帮小朋友把书放回去了,如果老师没有看到这位小朋友努力放书的过程,可能她会否认孩子的行为吧。可见作为老师,千万不能只凭一己之见去评判孩子,更不可以用自己的尺子去衡量孩子的行为。因为,对与错、好与坏、愿意不愿意,从来没有明确答案,只有适宜和舒服,标准只能是你开心我也开心。除此之外,其他都不作为评判标准,也都不可以来评判孩子的'对与错,因为感受这个东西谁也没有权利去干涉。

  前几天我看到一句话:如果我们对孩子的爱,能够胜过爱自己的自尊,那该多好!你看,我们总说“爱”、“自由”还有“宽容”,可是真的能给的又有多少呢?又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呢?

  希望从现在起,我每天都能更多地去关注孩子,可以把孩子的发展放在一个人的发展目标之上。

【好饿的小蛇读后感】相关文章:

好饿的小蛇教案12-27

好饿的小蛇教案03-22

小班好饿的小蛇教案11-05

小班教案: 好饿的小蛇07-16

好饿的小蛇大班教案04-23

好饿的小蛇小班教案05-14

小班语言《好饿的小蛇》教案01-04

好饿的小蛇教案15篇06-09

好饿的小蛇教案(15篇)06-09

小班语言好饿的小蛇教案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