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读后感

时间:2024-02-18 09:51:4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过年》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过年》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过年》读后感

《过年》读后感1

  过年,在感觉中已经有些遥远,缺少期盼。在繁忙的城市里,在行色匆匆的人群中,年味越来越淡,甚至有些许伤感。

  我的老家在农村。小时候最盼过年,年前每家每户都会进行深度大扫除,扫去一年的霉气,明窗净心,东西也摆放整齐,给人一种舒服感。妈妈准备各种特色小吃,糖果,瓜子,养了一年的.鸡鸭煮好上餐桌。这几天把近一年积压的馋劲全部满足。

  过年前,外出求学的学子们放假了,外地工作的人们也赶回村,平时安静的村庄变得热闹起来。我最喜欢家人团圆的氛围。这期间父母不必为了生计辛苦劳作,姐姐打工回家,一家人看着黑白电视,磕着瓜子,吃着糖果,开心的交流着各自的所见所闻。

  除夕夜,吃年夜饭,早早洗漱过,穿上新衣服新鞋,给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叔叔婶婶拜年收压岁钱。虽然红包里装着伍元拾元。我却有一夜暴富的感觉(油条一根伍分钱,馒头伍分钱的年代)。拜完年,跟着堂哥堂姐们放鞭炮。村头到村尾从晚上23点到凌晨2点,到处都是鞭炮声,空气中充满着硝烟味。

  现在过年已经没有小时候的年味。属于年味的小吃,满大街都可以买到。过年才有的肉腥味,现在天天上餐桌,压岁钱由原来的伍元变成现在的贰佰元或者伍佰元也没有暴富感。年的味道已变。曾经的亲人已暮年或已故,未免带着伤感的思念。这或许是中年人怕过年的原因吧。

《过年》读后感2

  “早晨拉开窗帘,举目望去,一夜之间,窗外已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这也暗示着人们离过年已经不远了,对于作者来说,小时候的年,是他记忆中最深刻的,是最鲜活的回忆。

  那时的春节是热闹,喜悦而隆重的'。

  一到腊月年的味道就出来了。

  在作者童年幼小的心目中,“村中的供销社”“络绎不绝去买年货的人们”“年画”“春联”……已经被作者当成了年的象征。到现在也是这样,只要快过年了,这些象征就会出现!

  在我小时候,每个人到别人家拜年,大家都会热火朝天的描绘着那一年所发生的趣事。当今年去拜年的时候,就感觉过年变了种味儿。大家虽然会和每年一样到别人家拜年,而且都是拎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去的。到别人家后,每个人都只是漫不经心的聊了几句,便都拿起了手机。三四岁的小朋友都有平板玩,也不会像老舍先生文中那样东跑西窜。每个人的手中都抱着手机。

  其实,我很想对他们说:“请放下手机行吗?抬头看看你对面的人,想想你们有多久没见到了,毕竟谁都会对工作,学习感到压力山大啊……”

  手机,是许多很久没见到的亲戚关系变得冷淡。与老舍先生文中写的过年一点都不一样,少了好多好多乐趣。我们的生活中因手机而大大减少了年味。甚至对于一些人来说,手机就是他们灵魂,仅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