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胆小如鼠》有感

时间:2024-02-20 14:00:3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我胆小如鼠》有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我胆小如鼠》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我胆小如鼠》是余华老师的一部中短篇小说集,一共分为三部分——《我胆小如鼠》,《夏季台风》,《四月三日事件》。

  《四月三日事件》是这本书中写的最早的,称得上是余华早期极具先锋意识的作品。从一把钥匙着手,以第三视角“他”进行写作。最开始读,感觉是一种梦境,可后面却发现这是一个透过臆想和预设,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剧。陷入自己的臆想而不自知!四月三日他逃离出局了,逃离了亲人和家乡,也逃离了那个他相想出来的危险世界!这篇小说恰恰能够反应余华当时的野心,正如自序所说“我的写作唤醒了我记忆中无数的欲望,这样的欲望在我过去的生活里曾经有过,或者根本没有曾经实现过,或者根本无法实现。我的写作使他们聚集到了一起,在虚构的现实里成为合法。十多年之后,我发现自己的写作已经建立了现实经历之外的一条人生之路,他和我现实的人生之路同时出发,并肩而行,有时交叉到了一起,有时又天各一方。”

  《夏日台风》虽然题目叫夏日台风,说的却主要是关于地震前人们的心理活动状态。在地震、台风、梅雨的场景下,发生的一幕幕,像一场情景剧,无处不在的压抑与冷漠。立于1976年的时代背景下再去阅读,可能会更容易理解一些。

  《我胆小如鼠》是我最喜欢的一篇,因为这一篇既真实又讽刺,真如余华先生所写,这不是一个人的记忆,这可能是一个时代的形象,或者说是一个世界在某个人心灵深处的烙印,那是无法愈合的伤疤!

  “有一句成语叫胆小如鼠,说的是谁?”“说的就是我。”杨高只是一个怕鹅,不敢爬树人而已,虽然胆子不大,但或许远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么胆小如鼠。然而在他的成长环境中,周围的人似乎时时刻刻在提醒他:“你是一个胆小如鼠的人。”上课老师拿胆小如鼠形容杨高来讲解成语意思,“胆小如鼠”成为了杨高的标签。杨高认真工作,不争不抢,但却没有偷奸耍滑的吕前进得到的回报。有时候我真的认为杨高过于愚昧迂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很多人尤其是儿童对父亲总是存在着“英雄”式的渴望,希望他无所不能。杨高对父亲的期待令人感触,在他回忆父亲的片段中,父亲是开卡车的,一直恪守陈规,认真工作。但开车时却对那些违反交通规则的人大喊“你找死”,短短三字就表明了杨高父亲长期承受社会冷暴力后通过这种方式来释放自己扭曲的心理。其中父亲为了让儿子抬起头,面对羞辱的民工时选择了同归于尽,提前告知我们杨高父亲最后的结局。读到这本书心里会很沉沉的,杨高的父亲不就是我们生活中大部分人的写照吗,我们不愿意节外生枝,不愿意引发冲突,只想安安稳稳过生活而已,因为生活中有太多的猝不及防的瞬间,需要我们去应对,但是即便如此,生活还是不答应,善良还是懦弱,老实还是胆怯,好相处还是好欺负,勇敢无需证明,在艰难的生活中想尽办法的努力生活亦是最好的证明。

  与杨高胆小相反的吕前进,可谓是无赖至极。但在故事结尾处,杨高回想起吕前进对他的好,可以知晓吕前进只是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没有坚持自己的底线,被这个完全利己自私的世界同化了的人物。杨高和吕前进的对比也恰恰暗示了余华对当时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不对等引发的深思,反讽了当时与吕前进一样的被同化的社会“胆大派”,其实他们的所作所为根本不能算作是“胆大”,而是一条通向悬崖的路,随时会葬送自己的生命,也会波及那一群无辜的麻雀(这里的麻雀是描写杨高父亲与农民工同归于尽时作者所构建的一个意象)。

  读到这本书心里会很沉沉的,杨高的父亲不就是我们生活中大部分人的写照吗,我们不愿意节外生枝,不愿意引发冲突,只想安安稳稳过生活而已,因为生活中有太多猝不及防的瞬间,需要我们去应对,但是即便如此,生活还是不答应,善良还是懦弱,老实还是胆怯,好相处还是好欺负,勇敢无需证明,在艰难的生活中想尽办法的努力生活亦是最好的证明。

  被胆小浸润的身心在循规蹈矩的日子中给自己套上了无法挣脱的枷锁。荒唐的“胆小”,伪装的“胆大”。扭曲的人性如弹簧一样,压抑越久释放越疯狂,作者把人性的扭曲用手术刀解剖在读者面前。告诫我们对生命、对世界要始终保持着至高无上的敬畏,不要用“鹅眼”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