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后感

时间:2022-04-25 14:48:4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热门】三字经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字经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热门】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读后感1

  在不知不觉中,暑假已经过了一大半,我心猿意马,心一直闲不下来。今天有点强迫自己做宅男,不是丝竹充耳,而是书香相伴。

  这本《三字经》,不仅有三字经的原文,还有大量的注释、翻译与典故,编排也很有新意,值得一看。全文包括良好的教育方法、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君臣父子夫妻关系和谐相处、诵读古典书籍及其次序、朝代更替盛衰存亡及其规律、自幼勤勉读书等六个方面。以前我也读过这本书,但并没有用心的,感觉比较枯燥,这次却不然,不但读起来轻松,还喜欢上它,于是便读得细致,其中最感兴趣的是书中的一些典故,尤其是以前没有接触过,感觉收获挺大的。

  例如桅杆喻正比喻一个正直的人必须时刻留心,提防各种坏思想的'侵蚀;温公警枕告诫读书人要孜孜不倦,夜以继日,学业方可不断长进;师文拜师说明求学要谦虚要有足够的诚意与决心,方可得到高人与名师的指点和帮助;朱晖守义指明了只有举人为贤,做到守信忠义,方为各方所服;赵孝爱弟比喻兄弟情深,感天动地;周公吐哺说明不管官至几何都要明白创业的艰难,要小心谨慎对待他人,绝不骄傲凌人;削简为册意为不被艰难条件所难,奋力读书,终有成功之时。

  我喜欢品读此书,不仅因为它是语文新课标必读之书,而且里面饱含大量典故,蕴涵无数道德伦理,读来一箭双雕。不错!

三字经读后感2

  中秋节放假的时候,妈妈让我把以前读过的《三字经》拿出来再读读,并给我讲解了每一句的意思。以前背《三字经》的时候,其中很多语句的意思我都不明白,这几天经过妈妈的讲解,我能理解了书中的一些含义。

  其中有一段关于古人学习方面的诗句,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大圣人孔子曾经把7岁的项橐当作老师;宋朝中书令赵普读了一辈子《论语》,做了宰相之后,仍勤奋学习;汉朝路温舒把借来的书抄写在用蒲草编的席子上;公孙弘削竹片用来抄书;孙晋怕晚上读书打瞌睡,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苏秦学习困倦时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晋朝车胤晚上用捉来的萤火虫当作灯看书;孙康依靠雪的反光看书那时条件艰苦,先贤们却没有因为各种困难放弃学习,更是找到各种方法坚持学习,而且都是很自觉的,不需要爸爸妈妈老师来监督。

  听了以后,我很羞愧。再想想我们现在学习的情况,许多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有的说话、有的看小说、有的玩玩具,浪费了大好的学习时光。课后还经常因为贪玩忘了做作业忘了学习,经常得家长和老师在督促、着急。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爸爸妈妈给我们买了漂亮的书包、文具、校服,书本也是崭新的,坐在明亮的教室、有敬责的老师辅导我们。在这么好的环境下,我们更应该勤奋努力学习报答父母与老师们对我们的付出。努力成才,报答祖国报答老师及父母的爱。我要把这些故事分享给同学们,让更多的人向先贤们学习。

三字经读后感3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8课—— 《三字经》(节选)。当我读到“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的时候,我便不由自主的想起了以前的一件事。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还没有开始上学,妈妈买回来一个大西瓜。切开它时,里面红壤黑籽,水灵灵的,颜色鲜艳,看着就食欲大增。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也没等爸爸妈妈,也没给他们留,就直接的拿起勺子挖着吃。当我吃得所剩无几时,有人从背后轻轻拍了我一下,吓了我一跳,我一转头,原来是爸爸下班回来了。爸爸指着西瓜对我说:“儿子,你就这样一个人吃了?怎么不想想妈妈和我呢?妈妈工作了一天,很辛苦了,还在为咱们做饭,你不心疼吗?你这样做对吗?” 我听了之后,面红耳赤,愧疚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后来,爸爸又给我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从小特别懂事,尊老爱幼,利益面前先人后己,四岁时就知道把大梨让给哥哥和弟弟吃,自己吃小的梨。也是从那时起,爸爸决定让我背《三字经》,而且给我讲述其中的很多典故。今天回忆起来,9岁的'我竟然还没有四岁的孔融懂事呢,真是不应该啊!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我永远记住这些名言佳句,让它们随时随地鞭策我,让那些不光彩的事情不再发生。

三字经读后感4

  说起三字经,那但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瑰宝。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三字一句、含义简单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

  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在小时候,通俗地把它理解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但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每个人刚生下来时,本性都是善良的。虽然每个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大,但是,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差别会越来越大。

  在这本书中,我懂得了对于学习,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专一。所谓“一心不能二用”。古时,有“江南才子”之称的唐伯虎。幼时,也因“心不专”而受到老师的教诲,但最终当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时,技艺已经超过了他的老师。是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为什么有成绩好坏之分呢?仔细想想最根本还是自己的心思问题,是不是花心思学习了,是不是“用心专一”了。当机会从身边溜走的时候,要想想当时为什么不用心一点儿呢?

  也懂得了做人的准则,古人发奋图强的故事,中国悠久的历史,许许多多我们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和接触的知识,比如,我读了《三字经》中讲历史的部分,清楚得明白了中国这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是怎样在历史。

  这就是三字经,是一本历史悠久的书;引领我们走向真确方向的书。

三字经读后感5

  去年,爸爸给我买了一本《三字经》,我认真地读了起来,发现它还真的是“耐人寻味”呀!它讲述的是人们做人的准则,是一本十分具有启示性的书,我就从其中获得了很大的收获。

  《三字经》里我最喜欢这两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这两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懂得要孝顺长辈、要懂得谦让。想想我以前,都是衣来张口、饭来张口,所有事情都是爸爸妈妈帮我安排好。我明白了这两个故事后,觉得十分惭愧,决定要向他们学习,不仅仅要自我的.事情自我做,还要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家务,并要孝顺父母;在和同学、朋友们一齐时,不要逞强,要懂得礼让。

  有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到家,看到妈妈躺在床上睡着了,我忽然想起妈妈昨晚上夜班,天亮了才回来。“是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我把书包轻轻地放下,蹑手蹑脚走到厨房,学着妈妈的样貌,系上围裙、淘米、洗菜……

  当我把饭菜端到桌子上时,爸爸回来了,一脸惊讶地看着我:“我们家的小公主什么时候学会做饭了?”“我不知做得好不好吃,请你先尝一下吧!”“只要是你做的,必须是最好吃的!”妈妈不知什么时候也凑了过来,满眼泪花地对我说。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又大声地读起了《三字经》。《三字经》,我人生的路灯,它将照亮我前进的征途。

三字经读后感6

  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教我三字经了,其中有一段让我印象深刻。“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黄香九岁就知道替爸爸暖被窝,;孔融四岁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孝悌为人之本!仁慈而和善的情性是所有各种品性中最可爱的。

  乌鸦长大了,还要反哺自己的父母,作为小朋友的我们也要孝敬自己的父母的!

  “首孝悌,次见闻!”古老的文字已一语道破做人的轻重之处啊!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教我三字经了,其中有一段让我印象深刻。“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黄香九岁就知道替爸爸暖被窝,;孔融四岁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孝悌为人之本!仁慈而和善的情性是所有各种品性中最可爱的`。

  乌鸦长大了,还要反哺自己的父母,作为小朋友的我们也要孝敬自己的父母的!

  “首孝悌,次见闻!”古老的文字已一语道破做人的轻重之处啊!孝悌为人之本

三字经读后感7

  《三字经》仅仅只用几千字,就概括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很值得我们骄傲。

  《三字经》中的一些句子是从古代儒家经典中演化而来的,它囊括了多方面的内容,较好的表达出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有关于为人的句子“首孝悌,次见闻;父子亲,夫妇顺……”有关于教子的句子“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有关于历史的句子“无灭金,绝宋世;莅中国,兼戎狄……”

  读了《三字经》,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最后一句“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看到这里,我就想到了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他亲眼看到一位老妇人,把一根铁棒磨成绣花针。因此,他明白了“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道理。从此刻苦学习,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大诗人。我还想到了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车胤如囊萤,如映雪的故事······

  总之,读《三字经》让我受益匪浅,“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让我知道了明责任,负责任才能为国家做贡献;“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让我明白了勤能补拙的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首孝悌,次见闻”让我知道了“百善孝为先”的道理……

  欣喜之余,我也编了一段《三字经》: 三字经,千字文,内容广,知识博。 华夏子,千古诵,增智慧,陶情操。

三字经读后感8

  自从我读了《三字经》之后,感到特别惭愧。我们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们天天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如果有一天我们离开了父母的怀抱,不知道我们还能不能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下面让我来给你讲讲黄香和孔融的故事吧。

  黄香九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匆匆离去了,留下他和爸爸的生活非常艰难,因为他爸爸冬天怕冷所以黄香就己幼小的身体来帮爸爸把席子温热,爸爸回来后看见黄香睡在自己的床上,知道原因后,抱着黄香痛哭了一场。夏天黄香的爸爸怕热,睡前黄香用扇子把爸爸的`席子扇凉,然后把爸爸扶到床上去,爸爸热的时候给他扇风,直到爸爸睡着了,他才回到自己的房间。

  孔融四岁的时候,别人家送来一筐梨,母亲说可以吃了,哥哥们都先抢着拿大的,等哥哥们抢完后,孔融才拿了一个最小的梨,别人问他原因时,他说:“我是弟弟,应该拿最小的,大的应该让给哥哥们。”

  除了以上的两个小故事,《三字经》里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故事,都会让我们懂得许多的道理,教我们学会做人最应该懂得的是孝道——-百善孝为先!

三字经读后感9

  最近我读了《三字经》这本书,心里深有感悟。

  其中,我感悟最深的是“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句话,我仿佛看见在大热天里才九岁的小黄香顾不了擦汗,正用扇子使劲地扇着枕席,想让劳累了一天的爸爸睡得凉快点;我仿佛看见在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冬天,小黄香没有妈妈,家里又没有火炉,所以只能用自己的'身体暖被窝,让爸爸暖和地入睡。

  “孝于亲,所当执。”孝敬父母,理所当然,今年10岁的我比黄香还大1岁,竟然没好好孝敬过妈妈,心想不行,我得给妈妈放一次假!

  今天,忙了一天的妈妈又回到家准备给家人做饭,“妈妈今天就让我来为您帮大家煮一次饭吧,您好好休息一下。”我高兴地说。妈妈欣慰地笑笑,就在一旁坐看我做饭。一会儿,妈妈看我手忙脚乱、满头大汗,心疼地说:“你去休息,还是我来做饭吧!”我劝了妈妈许久终于答应让我来,但是妈妈看见我笨手笨脚还是不放心,所以在一旁边看边教我,不一会儿饭菜就出炉了,妈妈直夸我长大了。在生活中爸爸妈妈天天为我忙东忙西,不辞辛苦,我们也应该为爸爸妈妈做一些自己能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也放个假!

  《三字经》不仅让我学会了怎么样孝敬父母,而且学会了许多其他的人生道理。

三字经读后感10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还记得这叫什么吗?对,是《三字经》。读完后,我的感想很多。如我们应该好好回报社会,好好报答父母。《三字经》里的每一句话,都有着一个感人的'故事。每个故事里说的都是懂孝敬的古人,这些都是千古留传的佳话,它教导着后人,从中能学到怎样感恩父母。

  先从黄香说起吧!黄香,在九岁时,夏天为了让父亲入睡,他把席子扇凉了让父亲睡。冬天为了让父亲不凉,先用自己的体温把被窝弄热,再让父亲上床入睡。再说说“卢衣顺母”,一个小孩子小时候母亲去世了,父亲为他找了一个后妈,后妈很坏,给她亲生的穿好的,给他穿卢草做的衣服。后来被父亲发现了,父亲要休妻子,他恳求父亲不要,之后后妈也转变了,也开始对这孩子很亲了。这两个故事让我明白了怎样孝敬父母。

  其实,当父母将我们生下来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应该孝敬他们。以前,我们不知道孝敬的真正含义,现在懂了,就要好好的孝敬他们。就是现在的生活再好,也不能忘记“孝敬”二字。

  就让我们一起学会感恩,孝敬父母吧!

三字经读后感11

  《古人读书的方法》主要讲了每一个人都可以读书,但是有办法的与没办法的读书是有区别的。比如,有办法的,就会轻而易举的读明白,没有办法的,就会读不懂,读不透,甚至越读越糊涂,只有有办法的'才会学到知识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到学习的一些方法才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文化。

  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了一定要先学会做事的方法。比如,之前吕老师,教了一个叫“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通过图画可以看着导图了解课文内容,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语文课文的小方法,所以我和同学们都非常的佩服吕老师。

  思维导图,我第一次写的时候非常难,但是经过一天天的反复练习,写它已经是轻而易举了,有的时候还可以举一反三了呢!老师让我们写完后再自己讲讲自己的导图,同学们有的磕磕绊绊的,而我都没有发言过,所以我要继续加油,把我的思维导图写的更好一些,然后去上台讲讲。

  谢谢吕老师教会了我非常有用,受益匪浅的学习方法,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了课文的内容。

三字经读后感12

  三字经是一本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好书,它可以用几个字代替我们十几个字,它也可以用几个字描述我们用几十个字也描述不了的历史故事,比如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 ,习相远,”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刚刚出生的时候本性是善良的,性情也都一样。只是应为后天的生活环境于所受的教育不同,性格与所受的教育不同,性格与行为习惯产生了很大的差别。这么多的'字就只被12个字代替了,这就是古人的智慧。

  我从年前就开始背,到了现在我已经背了半本书了,我背的不熟,但我任然坚持每天背3段。应为我一读起来就不想停下来,这上面的故事太好看了。

  其中一个故事里的曹丕当上了皇上以后,因为嫉妒曹植的过人才智想把曹植杀死,便把他召到宫里,说:“我限你在7步之内作成一首诗,曹植作的诗的内容是;“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意思是;我们本是亲兄弟,为什么要互相残杀呢?曹丕听了以后羞愧的无地自容,便放了曹植,从这个故事中我看见了古人的阴险和智慧。

三字经读后感13

  在炎热的夏天,我会伸开双臂,让茂盛的树叶遮住强烈的阳光,还大地、人们一片清凉;“谢谢,虽然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是还是谢谢你。然后在书桌的桌面的左上方有一个小台灯,旁边有一个绿色的按钮,只有按一下,小台灯就亮了起来。当我醒来时,我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小鸟,而我的'周围也变成了茂密的树林?

  教之道,贵以专……”当我和同学们站在舞台上饱含深情地朗诵三字经时,我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啊!三字经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里面蕴含着无数发人深省的道理。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它不但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做事,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启迪。在整篇当中,我最喜欢开头两句“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它的意思是:人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虽然人与人的本性相近,但生活习惯、行为却相差很远。既然人的本性都是都是善良的,后天为什么会有那么大差别呢?我觉得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才有了善恶之分、美丑之分、高低之分……才有了“昔孟母,择邻处”的故事。

  如果我们处在一个贫苦的环境中,我们就会变得坚强;如果我们处在一个处处受人关怀的环境中,我们就会变得脆弱。这是多么值得人们深思的道理啊!同学们,三字经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深刻的现实意义,其间蕴含的道理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永恒的经典吧!六年级二班周劲松

三字经读后感14

  《三字经》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精华,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一个中国人的珍贵遗产,它易读、易记、易理解。《三字经》里面包含了自然常识、历史故事、道理常规。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还教会了我们要勤奋学习。

  里面的故事都有着深刻的哲学道理,生动而有教育意义。比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告诉我们人就像玉一样,不打磨雕刻,就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我们必须得活到老学到老,使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又比如“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段话讲得是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亲,冬天把被窝捂热后再请父亲睡。读了这个故事,我很受启发,我觉得我要向黄香学习,多为父母做些家务,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小时候,父母、老师的教育十分重要。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就是说人在小时候,性格本来是善良的,他们的性格十分相近,长大后因为其他因素的.影响,性格便相差甚远。这就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孩子的前途一半是靠自己,另一半就是靠亲人的悉心教导,这才能使孩子步入正轨。这些都是教育的功劳,所以教育是很有必有的!

三字经读后感15

  在这个暑假里,我把《三字经》读完了!

  《三字经》里面讲了许多道理,有对原文进行的译解,配套有对应于原文的历史故事,并且还有相关的拓展知识,内容非常丰富。

  其中铁杵磨成针、黄香温席等一些故事让我感触很深。

  在现实生活中,你会像老婆婆把一根粗粗的铁杵磨成一根细小的.针那样坚持不懈,一直努力,一直奋斗吗?你会像黄香那样,孝顺长辈吗?你会像重义气的荀巨伯那样,在朋友病危的时候,去探望朋友,战乱时,敌军攻城,不丢下朋友一个人逃跑吗?……就算有那能有几次呢?

  像南辕北辙里的那个人,去南方楚国,却往北走,不听朋友的劝告,越走越远,马跑的越快,车夫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的越多不是越到不了楚国?这不是很搞笑!

  书中有许多句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勤有功,戏无益”就是其中一句,它的意思是: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所成就;而只顾嬉戏玩耍,浪费大好时光,是毫无益处的。就像一些小朋友放学回家就玩电脑,看电视,把有限的时间花到了无限的电脑、电视当中。我认为我们小学生应该抓紧时间去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三字经》讲了人要勤奋好学、多动脑筋等一些人生道理!

【三字经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字经》读后感06-27

《三字经》读后感06-30

三字经读后感06-28

三字经的读后感10-05

《三字经》的读后感12-17

《三字经》的读后感03-02

【热门】《三字经》读后感06-05

【精】《三字经》读后感06-05

《三字经》读后感【荐】06-05

《三字经》读后感【精】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