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读后感

时间:2022-09-13 19:26:2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菜根谭》读后感(精选15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菜根谭》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菜根谭》读后感(精选15篇)

《菜根谭》读后感1

  选择《菜根谭》这本书作为本年度第5本书籍,为什么选择这本书可能是与最近的心情及生活状态有关。这段时间有期待、苦涩、泪水、更有珍惜当下,活在当下,选择这本书也是为了安抚自己的内心吧,就是想沉淀平复一下心情。

  这本书基本上来说人生、遇人、做事、感恩等。全部都是处事方式及做人做事的道理,引用古人经典事情来阐述和论证该观点。这样的人生大道理需要人去经历,光看书是不能深刻体会,反而容易使人感觉疲劳,乏味。这样的书籍可以看看,拓宽知识面,或者建立价值观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不能天天看这样的书籍。就好比人天天吃山珍野味,也会吃腻的,只有偶尔品尝一下才感觉那种香甜。读后感所以,这本书我并没有看完,有些书可以看完,有些看一半,这个根据自己阅读的情况来看,经历了才会知道,虽然有感同身受这个词,但是这也是一个安慰人的词,任何人都不能去体会当事人的心情,也体会不到,同理心在这里不起作用,任何人对待同一事情会做出各种独自的见解,每个人的观点都是对的,对于他来说。

  说到现在,突然就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这也是我看过的.书最短的读后感把,不过还是有帮助的,我就是这么个人,我还是我,不管从基因的角度还是从人类的角度来说。

《菜根谭》读后感2

  近日,我读了《菜根谭》:遇事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的文章。使我感触很深,很受启发,给了我一次学习的机会。菜根潭三个字深刻说明了“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思想理念,是一种以人生经验的沉淀和累积,对当今社会为人处世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在我们平常的工作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处难免有摩擦、有碰撞,但是遇事能忍一忍就过去了,往往是冲动过后,便是后悔。古人说过,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就是最好的解释。

  当今的社会处处散发着对物资、名利的渴望,如果把名利看成一切,那么就会迷失方向,名利就会成为切断你幸福与快乐的.利刃,如果你善待名利,将名利作为奋勇进取的动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支点,就会给你无限的动力,伴你走向成功,让你拥有真正的快乐!从小教导,吃苦是福,舍得、舍得,能舍才有得,只有付出了才会有收获,当我读完这篇文章后,更感觉到“舍得”的深刻含义了。

  人生的快乐就是路径窄处,留一步让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食,共享就是合作,合作就能共赢。保持平衡的人际关系,要与人真心交往,做人做事才能长久。

  作为服务于电力系统的一员,不管是普通职工,还是管理人员,心中常怀电厂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顾大局、识大体,工作凡事从集体着想,以厂为家、以厂为重。只有把视界放高放远,才看得见潮流,看得清未来。在工作中发扬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精神,一方面我们要俯下身来,在一线务实肯干,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切实打造精品队伍;另一方面,也要具有超前的眼光和全新的视界,科学规划队伍发展,倾力打造现代化电力检修队伍未来。

《菜根谭》读后感3

  读菜根谭,就像走过了一遭人生似的,读完顿时觉得世事皆洞明,人生的困顿都变成了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前些年,曾经读过一遍《菜根谭》,那时年幼很多道理还不明朗,甚至觉得不对,时隔几年再读,突然能够懂得了,也理解的更加深刻了,也明白了这本书真的.是智慧的结晶啊。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作,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四百多年来,广为流传,历久不衰,人们对其评价颇高。古人云:“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又谓:“咬得菜根香,寻出孔颜乐。”又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洪应明一时有感而发,变以此立意,定“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为主旨,化大俗为大雅,化腐朽为神奇,清雅超逸,在洞察世情之余,点化人世间的万事,写下了几百年传世不衰的菜根箴言。

  这本书融儒、释、道三家思想于一炉,菜根谭的这种智慧,使其有别于那些消极避世、空疏玄谈的劝解箴言书;又因不同时代、不同国别、不同阶层的人都能从中嚼出一番滋味来,所以本书能够流传于海内外,经久不衰。本书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远,耐人寻味,既保留了原著的精华,又彰显了菜根谭的现代价值和文化魅力。它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奋发向上的经典读物。无论是在阅读中还是合上书本后,我们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放松下来,开阔心胸,放慢脚步,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享受生活。

  我想只要大家随意翻阅本书,就会被其中精彩绝伦的美妙语言所吸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爱上这本书,而且这本书只读一遍是不够的,就像那句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本书是值得我们一读再读,值得我们反复咀嚼,值得我们赠送亲朋好友的真正的好书。

《菜根谭》读后感4

  《才根谭》是明代道家洪应明的一段语录,论述了修养、人生和生活。它鼓励人们在平淡无奇的蔬菜根中体验生活的滋味,从而丰富自己并努力获得力量。

  凯根坦提倡“拥抱简单”,即拥有一颗简单而天真的心。为了经受各种各样的考验,“一个人要想成为一个好的金子和玉,就必须在烈火中锻造出来。他必须在薄冰上行走,才能想出任何能举起天地的东西。”

  蔡根丹特别提倡“家庭和一切都在一起”。他没有“三个红衣主教和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刻板说教。然而,他到处都能感觉到作者对维持家庭和谐的热爱“如果一个人融入到他的个人气质中,这是一个很大的优点。如果一个人能摆脱家庭中的坏脾气,那将是一次伟大的学习。”

  凯根坦建议人们脚踏实地。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一个人必须有愚蠢的精力。“绳子和锯子断了,水滴和石头穿透了。那些学习道的人需要努力工作。当水成熟时,甜瓜成熟,茎秆脱落。那些获得道的人有机会。”

  在生活方面,蔡根丹主张人生要更高一步,视野要开阔。我们不应该对别人态度不好。

  《财根谭》每篇文章的字数不是很大,但它融入了最真实的生活感受。在他们中间旅行不仅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不同的兴趣,有着难以言喻的内心愉悦。字里行间,隐藏着一副对世界的洞察力,在他沉重而温暖的鞭策下,会有新的体验。

  一个人的思想不应该被欲望所隐藏。生活的真正滋味是平淡的。他可以在简单的饭菜中体验平淡的美,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极大的满足,真正享受生活。

《菜根谭》读后感5

  抱朴守拙,涉世之道: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含义解释:一个刚踏入社会的青年人阅历虽然很短浅,但是所受各种社会不良习惯的感染也比较少;一个饱经事故而阅历很广的人,各种恶习也随着增加。所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与其讲究做事的圆滑,倒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点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菜根谭读后感:我读这句话的时候,会想到工作中接触到的人,比我年龄小的`刚踏入社会的、比我年龄大的饱经世故的。常听人们说年轻人像一张白纸,可塑性强;而有一定阅历的人,就很难调教,只能由着他去了。

  曾有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好像成熟了,脱去稚气了,其实现在想来不过是世故了、被社会染杂了。这有点像马哲,否定之否定,从职场新人、社会小白,变成白骨精、被社会大染缸染的花布,然后再启动自净功能,回归本性,成为一个既能在社会上立足,与众多人相处、周旋,又能不被名利所迷、保持初心的人。有点像外圆内方的意思。

  而如何才能启动自净功能呢?从我的体会来看,自净功能来自对社会的诸多反省,简单点说就是来自我们对社会生活的不适应、烦恼、挫折,与其与人争利、得失都烦恼、成天累心,不如放下,做好本分事,简单一点好。

《菜根谭》读后感6

  看名著看的是种内在的精华,如果你深入了这本书里面,其实会发觉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在里面。阅读是种精神的享受,是灵魂的升华。对于名著尤其如此,希望大家多学习,多多阅读名著,对自己提高修养都很有帮助!

  这段时间,闲时一直在看从女儿那儿拿来的一本《菜根潭》,它是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菜根潭三个字表达了作者“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至高心境。它讲述了作者对人生的的`领悟,包含了许多的人生哲理,让你读后会豁然开朗。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给你一把智慧的钥匙帮你打开烦恼的大门。不仅如此,它还能让你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明大义的人,这是本难得的、助人一生的好书。

  封建社会中人读此书,可以远避祸端,明哲保身,既享入世百味,又得出世闲逸。今天,时代的发展很迅速,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是非观、名利观都有了一些改变,读此书仍受一些启迪,如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开导自己,怎样看待人生百态和自然万物。天人一体,天人相应这点古今是相同的,我们既要读书,领会书中要旨,又不能拘泥于书,被书遮掩了耳目,要学用惟时,就像书中所说的:

  做人无点真恳念头,便成个花子,事事皆虚;

  涉世无段圆滑机趣,乃是个木人,处处有碍。

  人心虚,义理来居;人心实,物欲莫入。鸿蒙未辟便分了阴阳,人心事理莫不如此。做人经世有个一分为二的态度,有个瞻前顾后的眼光,有个大肚能容的雅量,有个得失互转的思想,心乐,便是个福地天堂。

《菜根谭》读后感7

  好久没有写了,其实想写的东西很多。还是太懒,

  最近的床头书是《菜根谭》(明朝洪应明著),就谈点读后感,先聊这“欲擒故纵宽之自明”。

  原文: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切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其大概意思为:如果有事一下子搞不明白,先放一放,也许时间长了自然就明白了,千万不要急,免得自己郁闷;如果有人不听劝告、不服从教育,先让他去,你不管他也许他自己倒理解了,不要过于烦人家免得产生逆反心理。(还有一种可能:自己是错的'。)

  道理很简单,我们都明白,可是我们做到了么?

  要做到洪先贤所说的不急不切,需要一个条件,就是心态。所以有人说心态决定一切,不无道理。当然,良好的心态需要通过修身来达到。那么解决问题靠什么呢,就是时间。其实时间是万能的,能解决人们许多的难题,一切的恩怨、纷争无不随着时间灰飞烟灭。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有必要记住这个道理,合理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难题,才能使人活得轻松、坦然。

  小结一下,遇到矛盾难以短时间解决的,一、试着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改变一下自己的心态;二、问问自己真的有这么急么?不能马上解决的后果是什么,真的后果有那么严重吗?给自己一点时间,也给人家一点时间。

《菜根谭》读后感8

  乍一看这本书,感觉都是一些常见的经常听的提议,但经过仔细阅读,让我越来越着迷,这些道理往往被我们平时忽视的,就像菜根,一旦品尝就有它的独特。

  这是古往今来前人成功与失败的总结。例如,秦始皇的统一无疑是由于他善于出谋划策,这最终使他成为第一个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人,从而获得了千古一帝的称号。

  楚怀王死在异乡也因为不听屈原的劝告,置屈原的劝告于不顾,最终陷入了秦国的悲惨境地。秦始皇与楚怀王成功与失败的比较,这无疑是对这句名言最好的诠释。

  大智若愚,大巧似拙,这是劝我们要谦虚,不要自以为是,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是不会轻易展示自我的.智慧的,一旦露出锋芒,只会引起别人的嫉妒。

  杨修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以为自我很聪明,三、四次猜中了曹操的心思,还把话说了出来,最终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你说杨修聪明他很聪明,可是他为什么会死呢这是他的愚蠢,因为他能猜出曹操的心思,却猜不出他的性格。

  曹操心里怎样想,大臣们几乎都明白,只是觉得自作聪明的杨修不明白,因为他不明白才招妒。所以,智慧似乎是愚蠢的,伟大的技能似乎是笨拙的,值得我们从生活的规则中吸取教训。

  我喜欢《菜根谭》,因为它是一本流传千古的书。充满哲理的味道,充满变化的人生哲理,充满诗意,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收获人生准则。

《菜根谭》读后感9

  《菜根谭》的作者是明朝万历年间别号还初道人的洪应明。菜根一词,历来有诸多解释,有人认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意为“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也有人认为“菜之为物,味由根发,故凡种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意思是人要坚定自己的理想,并为此辛勤耕耘,不断栽这样才能迈向成功。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菜根谭》就是这样一部帮助我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书。书中精妙绝伦的语录,透着禅的意蕴,藏着道的机锋、儒的义理,集儒释道三教智慧于一体,读后能令人豁然开朗。作者围绕着涉世处事这一中心,提出了自己的原则和方法。

  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让我感悟颇深的语句:“留存真心,妙用无穷”“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人们要有屡受挫折而不肯屈服的真心,才会有万般变化而不会穷尽的才智。读到这里时,我不禁会对自己以往因为困难而放弃的事感到遗憾。“石火光中争长竞短,几何光阴?蜗牛角上较雌论雄,许大世界?”人生在世,不过沧海一粟。我们在意的时间,可能只是宇宙电光火石般的瞬息。我们纠结的地方,也许不过如蜗牛角那样渺小。心怀大格局,是为了过好小日子“知足常乐,能容自安”如果人心常常能感到完美满足,保持宽容平稳,那么天下自然不存在有缺陷的'事物了,朴素的语言中蕴涵着大智慧。每当读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经典语句时,不仅被她诗意般的描写所折服,更能锤炼自己豁达、自信、从容的品格。

  读《菜根谭》,让我在各个方面,都能有所收获。

《菜根谭》读后感10

  《菜根谭》是明初儒学家洪应明收集编成的一部语录集。

  在我刚上小学时,这本书就被我收入囊中了,但是直到今天我才开始读这本书。我把它从高高的书架上取下,在书桌前仔细地阅读了起来,不知不觉中,我已深深地沉浸在此书之中……

  这本书主要描写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礼仪与做人的真理,集道家、儒家、法家、佛家的多种处事哲学于一书,让人受益匪浅。

  《菜根谭》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作者本人。他可以自知做人之美德:尊师师长、礼让他人、愿赌服输……虽然这些也是我们现在人耳熟能详的社会价值观,但是他可以一项一项地做到,认真严苛地要求自己,而我们呢?

  在生活中能严于律己的人很多,可是能坚持的人只是其中的小部分,所以我们也要多向他学习,即使自己并不聪明,但是我们仍可以约束自己的行为。

  不信你看,能做到坚持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有哪些:舍己为人的消防队员们、勤恳为民的警察叔叔们……他们在铁的纪律下,养成了任何时候严于律己的习惯。虽然我们没有铁的.纪律的约束,但是只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我们也能与他们一样。

  在书中,还有一个人受到了我的敬佩,他就是书中的“匪”。原本他在文中的用处总是劫财拦路,但是在不断的受教下,他奋发图强,痛心疾首,一改前非,当了一位安分守己的公民。所以万物皆是可改变的,只是你是否愿意去改变自己。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各种奥义,同时也知晓古人的各种优良品质,令我受益匪浅,我推荐大家也去购买一本《菜根谭》,仔细地阅读,相信你也一定会爱不释手的。

《菜根谭》读后感11

  佛家语有"象由心生,象随心灭",当风来竹子就知风因缘遇合,风过去之后,缘尽又一切皆空。所以说"风过竹不留声",假如竹声继续不停,那就是万世因缘永不散,一切诸法之相永不空,如此天地宇宙虽大也容不下。可见一切诸法全都是空象,也就是都会飘然而过毫不留痕迹;"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也是一个道理,这两件事情使人看过以后有一种大觉和澈悟。也就是说万事万物不论是长是短是苦是乐,到头来都是一场空。所以应当抱有随遇而安的态度,事情来了就应该尽心去做,事情过去后,心象要立刻恢复到原来的虚空平静,才能保持自己的本然真性于不失。

  我从毕业参加工作至今已有十个年头,从一开始的陌生到现在的.熟悉,在自己本职工作的历程中我也时刻用这句话来鞭策和提醒着自己,也在自己岗位变换的过程中不断领悟这段话的含义。

  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工作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做好工作必须先做好人,做人的态度决定做事的态度,如果我们没有被名利所左右,专心致力于一项事业,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远,一切随遇而安就好。

《菜根谭》读后感12

  《菜根谭》是一本以清言体为体例,集儒、道、释三家思想为一体的格言式语录世集。对于我们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从前总是听别人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自身身为国人,却不以为然。直到我读完了这本书后,才发现从前的`自己真是“太傻太天真”。

  《菜根谭》修省篇第一句是这样的:“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工,须向薄冰上履过。”其大意是:想拥有纯金美玉一样的人格品行,一定要从艰难困苦中磨练出来;想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丰功伟业,必须要向危急险峻之处走去。听着有几番“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的意思。

  我越往下细读,越是发现,书中有许多警句与平常在网上看到的“心灵鸡汤”有相类似。不同的是,网络上所谓的“鸡汤”有许多都是为博人眼球而编写的。而《菜根谭》是经历了历史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流传下来的,是千年前先人的智慧,留给我们的瑰宝。如此看来,“心灵鸡汤”与《菜根谭》相比,差异程度高下立判。

  现代的年轻人大多都不喜爱看文言文书,一是太枯燥,二是不能理解其意。从前我看书时也是这样的,不喜欢读古文,略看几眼便弃之。可随着读的书越来越来,也不知怎地,越觉索然无味。直至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书店里,我瞧见了这本书,觉得书名很有趣,便粗略看了几眼。这几眼,用“惊鸿一蹩”来形容不足为过。每一句话短小,却精悍。读完全书,回味无穷,醍醐灌顶,似拨开重重迷雾,豁然开朗。深深地被古人的智慧所折服。

《菜根谭》读后感13

  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含义解释:

  一个刚踏入社会的青年人阅历虽然很短浅,但是所受各种社会不良习惯的感染也比较少;一个饱经事故而阅历很广的人,各种恶习也随着增加。所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与其讲究做事的圆滑,倒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点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菜根谭读后感:

  我读这句话的时候,会想到工作中接触到的人,比我年龄小的刚踏入社会的、比我年龄大的饱经世故的。常听人们说年轻人像一张白纸,可塑性强;而有一定阅历的人,就很难调教,只能由着他去了。

  曾有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好像成熟了,脱去稚气了,其实现在想来不过是世故了、被社会染杂了。这有点像马哲,否定之否定,从职场新人、社会小白,变成白骨精、被社会大染缸染的.花布,然后再启动自净功能,回归本性,成为一个既能在社会上立足,与众多人相处、周旋,又能不被名利所迷、保持初心的人。有点像外圆内方的意思。

  而如何才能启动自净功能呢?从我的体会来看,自净功能来自对社会的诸多反省,简单点说就是来自我们对社会生活的不适应、烦恼、挫折,与其与人争利、得失都烦恼、成天累心,不如放下,做好本分事,简单一点好。

《菜根谭》读后感14

  很久以前就知道一本好书《菜根谭》,却一直没能抽时间阅读。今天通过拜读领导推荐的这篇文章,让我再次领悟生活中的一句真理:“遇事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

  社会生活中没有什么绝对的公平,每个人可能都会遇到总有吃亏有赚便宜的时候。我也曾经因为在某些小事情上感觉不公平,在家抱怨两句,我的母亲就给我讲:“吃亏就是赚便宜,吃亏是福。”母亲用朴实的话告诉我同样的道理。我也时常用这句话告诫自己。没有谁是傻子,心甘情愿让你去占便宜,让你占便宜那说明人家让着你。占了便宜,不能说你有多聪明,那只能说明人家大度,不斤斤计较。

  记得有一个词叫:宽人律己。现在的人,总是对自己宽容,却容不得他人的过错。这样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朋友只能越来越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特点,不要拿自己的三观和标准去衡量别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都有犯错的时候,要用大度的'胸怀,去容纳别人。

  啥叫做人?真诚+厚道+善良=做人。不管和谁相处,真诚才能走进人心,厚道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宁愿自己吃点亏,也不要算计别人;宁愿自己吃点苦,也不要出卖相信你的人。做人,什么都可以舍弃,但不可舍弃内心的真诚,什么都可以输掉,但不可以输掉自己的良心。身端影正,厚道做人,踏实做事。为人处事,别为了金钱、为了利益,泯灭了自己的良心。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善良做事,才能获得成就;善良做人,才会赢得未来。

《菜根谭》读后感15

  今日读《菜根谭》,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宽容、淡泊、向善与智慧,让你觉得仿佛在与一位智者交谈,疑虑消弭,警策长留。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给我感悟最深的是其中有关教育批评的至善妙语。

  洪应明说“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意思是说,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顾及对方是否能承受,注意不伤对方的自尊心;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以期望过高,要顾及别人是否能做到。

  我们常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教育,但有没有反省过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呢?我们当教师的有时在公众场合、在家长面前大声斥责学生;有时小题大做、声色俱厉,严词批评;有时长篇大论、喋喋不休像老太婆。这些做法都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如果能像上句话中所说的那样教育孩子去恶趋善,还愁效果不佳吗?

  《菜根谭》中处处充满了辩证法观点。“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这些话语告诉我们,凡事应求恰到好处,过之不及都将失之偏颇。

  我喜欢《菜根谭》。它淡雅的眉目下是一双历世阅人的慧眼。它宛如一溪清泉,荡涤人心的积郁,使人澄怀物象,进而得以超然物外,静观世界,参悟人生。

【《菜根谭》读后感】相关文章:

菜根谭心得04-16

菜根谭经典语录11-15

菜根谭读后感06-26

《菜根谭》读后感09-28

菜根谭读后感09-30

《菜根谭》读后感12-02

菜根谭的读后感01-04

关于《菜根谭》读后感06-19

《菜根谭》读书笔记06-28

菜根谭读书笔记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