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

时间:2022-09-28 17:44:1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1

  我无意从网上的一篇文章中看到了这本书的介绍,心仪之,便果断地在amazon上买下了。10年3月29日的时候收到这本书,那时候在自习,随意看了几页,沉博绝丽。可还是把它给放下了,因为觉得这样的书如果不花个安静的时间细细品味的话,有点懈怠作者了。顺便介绍下作者,作者全名李笑来,父亲是一个教师,而作者本人也在新东方执教3年之久,广受学生好评,后来离开新东方,现为笑来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曾写过《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和《toefl高分作文》,反应良好。

  我于4月2日下午正式阅读此书,包括当天晚上,第二天晚上(选修课)以及今天(4月4日)上午,时间不长,收益却良多。

  作者的观点是要我们提高我们心智水平,当然这里的心智并不是指智商,作者认为每个人的心智起点都是固定为0的,只有靠后天有意识地训练才能提高和扩展我们的心智水平。要用我们的大脑来控制我们的大脑。惰性是天生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训练来降低我们的惰性。许多人失败的情况都是由于缺乏耐心所致,急于速成,内心浮躁,看不清事物。并且全文都提到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一门能力或者技术能够为自己打开通往另一片天空的大门,认为每个人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无为而学,而无不为。

  全书开始介绍了心智的力量,并描述了不同心智的人处理事情的巨大差别。然后描述了何谓心智,提出了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大脑来控制我们的大脑的观点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与推迟满足感来开启我们的心智的方法。接着着重介绍了我们应当如何“与时间做朋友”而不是“敌人”,里面有很多方法值得我去学习,包括培养精确的时间感知能力、记录实践开销、制作时间预算、使用各种列表。当然,作者在本章的最后也作出了声明:tobeornottobe,that'saquestion.即是否应该以及何时使用列表的选择在于个人,过分使用列表可能会扭曲一个人的性格。计划的可行性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该计划是否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长期的计划也并不是谁都可以不经过训练就可以完成的。后面就是开拓我们心智的.方法,包括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的介绍(体验,试错,观察,阅读),摆脱经验的局限性,提高自学能力,正确对待老师,通过改变态度改变自己的世界,以及耐心培养记忆力。作者也对所谓的“成功学”作了一定程度上的批判,否定了大多数“成功学”书籍上介绍的“人人都能成功”的观点,认为“成功学”的核心缺陷是它们对成功的定义——相对比较,方法缺陷是个案分析,表明努力是应当的,是无须强调的,不要相信“我是独一无二的”而否定他人提供的一般性的建议,认真审视成功者所说的话,不要依赖运气——如果没有本身的积累,运气就是虚幻的,打造好自己胜过打造人脉。最后便是作者的一些人生感悟,最节省时间的方法:学习;效率低下的根源:回避困难;提高效率的最有效方法:克服拖拉;效率是永远达不到100%的,人生偶尔还是需要放松的;把生活的节奏放慢些——不要想一口吞下大象;不要迟到——尽管每个人都迟到过;开源节流;不要浪费时间去“证明自己”;不要对过去做任何假设,(”要是……就好了!“);自卑就是浪费时间;时间有时并不等于金钱;不要高估了明天。最后的最后,提出了成功的核心素质:耐心,万事都可以提前准备,直接影响成功的概率的便是提前准备的时间了。由此,结束了整本书的话题。

  以上是我看着本书的目录凭着自己的记忆做的记录,可能里面有些自己的思维成分。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没变,控制好自己的时间。

  我想我得重新考虑我每天的计划了,以后每天晚上记录当日的时间开销表,早上制作时间预算表,物质条件已经具备了,因为我昨天便去商店买好了笔记本。希望我永远都和时间做朋友,并且永远都不要忘记了这个朋友。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2

  整本内容围绕心智和时间,在叙述每章节小标题方式上,逻辑不够完整,人到桥头式自由插入其他的一些理念思考,论证部分有些也不是很充分,书的结尾从内容比较就看出,后半部分思考不如前部分完整,成体系。

  但如果说收获,就是应该不嫌重复的回顾记录的内容,参考意外的想法。

  本书采取点出心智,进而解释心智具体概念,如何开启心智,到如何与时间成为朋友,自然过渡到开拓心智的系列做法,同时提醒读者理解内容中谨防成功学的错误,最后提出生活思考,结束本书。接下来谈谈我的读书笔记,也就是我自己的感受和记录。

  全书的第一个记录,“用我们的大脑控制我们的大脑”,拗口且难以理解,就算是我在理解后记录下这句话,重头看还是感觉无法对别人说清楚。在生活中,当想做一件事时,往往会出现分心,也就是注意力分散的时候,明明要喝水,却会在冰箱里看到饮料时,想想要不喝饮料,最后拿了过期的牛奶,还跑去和老妈理论,最后还是回来拿水喝(不确切)。或言之是注意力时常分散,而让它失控的是你的大脑,但这与你原来的想法又不一致,所以作者在这里提出,你的大脑并不是你的,你的大脑是“你的”大脑。另一种运用体,“痛并快乐着”,身体受到摧残,感到疼痛,但你控制大脑带来的感受,所以有人能做到,身在监狱,心却仍能自由翱翔。(图灵,最后的了妄想症,但是他认清了那是大脑带来的幻觉,并不是自己真正看到的,成功控制住了大脑,并和大脑生成的幻觉相处成了朋友,生活回归了正常)

  制作时间预算,把时间像金钱一样记录,明白钱花在了什么地方,进而思考是否花的有价值,时间比金钱贵重万倍,判断时应该从重要性,和表面显得还是真的重要两方面考虑,以目标性来判断,要选择对目标有用的`,即使是无趣。“强迫理性,弃无用而有趣的事,守无趣而有用益于目标之事”。

  办事拖拉一章的感悟突然,作者提出要从全面正视任务开始,花时间分析完成需要的技能,进而正视自己技能的熟练度,再对技能分析,预算时间。提出把自己擅长的部分留到后面可能是优势策略。直到此时,我才真正理解六年前失败的高考的原因,重压之下,忙于完成作业,特别是赶在交作业之前,只做简单的题,重复性高的基本概念题,以为打牢了基础,但是在思考的深度上,对需花费稍许多时间的题目,却是埋下的地雷,终于在高考成绩上,自己家长老师的预判,与最后的结果出现鸿沟。

  “我们所使用的语言限制了我们的思维”,经典。

  成功学之谬这章节中,从以偏概全,单向成立,逻辑混乱三角度,论述谬之处。算是解决和提醒了之前自己在思考如何看懂成功学中的困惑。提醒点是逻辑学中的充分必要和延伸等概念,真正正确的理念和概念,应该是经得起逻辑的分析的。(这不就是意外的理解吗,所学并不是真正无用,而是成为潜意识的一部分。灵感来自于之前的积累与准备)

  提到的比较好的做法有:定期找时间把目前无法理解或支持的,反对的,无所谓的观点记录下来,写清疑惑点,理由和想到的实例等。便于日后思考的成熟,理解的透彻。

  还有自卑一章节。解决愿望中的自己,真实的自己和感觉中的自己所造成的不同心理感受。四个解决措施:停止嘲弄别人、忘掉自己的优点(尽量漠视,减少优缺点带来的落差,痛苦)、把“优缺点”换成“特点”(文字限制了人的思维,通过语言,影响整个人的状态)、适当的放松自己。这章很棒。

  总体阅读后感受就是收获的新观点,能与我的“现存模式内容”发生碰撞,更新升级,很有收获,但还需落实到日后的思考中。文中“”效率低下的根源:回避困难“一章,论述不够充分,想理解,却无法达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3

  这几天一直在读李笑来的《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简直是爱不释手,废寝忘食。一边读一遍慨叹,好,写的真好,只恨自己没有早点读到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谈自我积累,强调时间管理的焦点,从来不是时间,而是自我管理。书中从我们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现实问题开始娓娓道来,如何学习,思考,交流,自我管理,积累,最终如何应用,去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困境。当你做到了心智成熟,在漫长的人生马拉松中,永不放弃,坚持到底,自我积累,取得成长和进步的时候,你不在是在追赶时间,时间自然而然的成为你的朋友。

  读书过程中,我常常感慨,为什么会喜欢这?略加思考下就明白了,因为书中所阐述的很多现实问题及困境,正是我等普通人日常中所面临的问题,可能自己都没有发现问题,或者发现了无从表达,从未思考,直到作者深入浅出的阐述分析,然后才豁然明朗,原来真的是这样啊。书中讨论了怎样做到心智成熟,如何完成自我积累,问题产生的'原因,学习思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已久的吗。喜欢作者深入的思考,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看待问题通透彻底。

  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精彩纷呈。我最喜欢的一部分就是第三章——管理。当我们面对一项任务或者多项任务的时候,首先正确的估算任务的时间,然后做出合理的计划。

  当我们做好了计划,什么时候开始任务呢?毋庸置疑的是,从现在开始。很多人明明很焦虑,可是却一直拖延,不是拖延着去做事,而是拖延着去开始做事。但是最终期限不是在那里一直等着里,时间只顾自顾自的流逝,到最后是以加速度的方式朝你狂奔而来。因为你想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就会感叹时间流逝的太快。有时候,甚至还没开始,就已经晚了。所以及早行动,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能做多好就做多好。

  开始行动后,我们要直面困难,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在面临一项任务的时候,任务可分为困难的部分和简单的部分。快速有效的完成简单的部分,然后把时间和精力放到困难的部分,勇于直面困难,不要掩耳盗铃。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看起来很努力,很用功,却没有成效的原因。在简单的任务中反复消磨时光,没有勇气面对困难。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考虑三个方面,内容,原因,方法。内容和原因都显而易见,最重要的是方法。拆解每一项任务,落实每个步骤,分配具体的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最终完成任务。

  在管理完成的任务的过程中,思考任务的串行与并行关系。所谓的串行与并行,即是我们物理课程中,的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有些任务只能串行,比如先烧水,才能泡茶,先洗手在吃饭。而有的任务可以同时进行,也就是一心二用,必须在执行一些机械性的任务的同时,我们可以进行另外一项或者多项任务,给自己的大脑打造一个“多任务操作系统,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比如你可以在跑步的时候听英语,在等车的时候看书,在做家务的时候听音乐,在烧水准备泡茶的时候,洗杯子,洗茶壶准备茶叶等等。

  当你做任何事情之前,可以尝试把即将要做的事情的整个过程在大脑里预演一遍或者很多遍。这个世界上,天才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可以通过不断的积累,勤能补拙来弥补,高效的完成任务,在一项领域中取得成就。需要执行的任务越重要,这种预演就越关键。只有经过大量的预演或者练习,我们才能在实际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有出色的表现。万事可提前准备,万事皆要提前准备。很多优秀的演讲家,难道他们一开始就能在讲台上舌灿莲花,取得成功吗,无疑是经过了充分的准备,无数次的演练的。

  书中感兴趣的内容很多,学到的东西也很多,以上也只是书中的一个小篇章而已。好的书本值得反复去读,每一次的感受都不尽相同。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相关文章: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11-18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07-02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3篇04-03

关于简单便当做法大全09-03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09-03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04-14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04-16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01-22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