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提问技巧

时间:2022-03-17 14:41:40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提问技巧

  教师是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在语言教学中创设出良好的情境以供学生学习,烘托有效的氛围帮助学生开动大脑,教师在进行提问前要对问题的情境进行精心的设置,提问要具有计划性和针对性,帮助学生启发思维,从而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提问技巧

  一、分析当前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提问现状

  1.问题太过简单,没有启发性

  例如,在故事《小刺猬烫发》中,问幼儿:“小刺猬是不是去散步?”“小刺猬聪不聪明?”虽然幼儿可以快速地回答出问题,并且十分正确,但是不需要经过大脑思考就能回答出来,更不用根据问题对答案进行探索。诸如此类没有启发性的问题,不利于幼儿发展思维。此外,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不能采用这种封闭式的问题来进行提问,如“好不好?对不对?”这样的提问完全不具备实质意义,无法为幼儿的思维提供帮助。

  2.问题的提出没有目的性

  有些教师没有意识到提问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发挥出的作用,只是将它作为每节课必须出现的一部分,却无法说出为什么要对幼儿进行提问。提出优质的问题可以帮助幼儿增加对新知识的理解,更能提高教学质量,加快教学进度;也可以引发幼儿对知识的思考,引出更深层次的教学内容;也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因此,在实施提问策略之前,教师要知道现阶段提问的意义,为什么要提问,是引发幼儿对知识的思考还是提高幼儿的兴趣,而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

  3.提问内容太过笼统

  教师提出问题的内容不明确,没有准确地表达出想要表达的意思。例如,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提问,问幼儿的感受,但是教师很难把握所提问题的“度”;又如,教师在讲完一个故事之后,问幼儿听完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像这些问题所涉及的范围太过宽泛,幼儿在回答时觉得范围太广,不知该怎么回答,或者答出的答案与教师所提的问题无关。

  4.提出的问题没有层次性

  教师在提出较难的问题之前要对问题进行铺垫,由易到难,给幼儿一个缓冲的过程。但是,在许多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讲完一个故事之后,就直接将故事中的细节点作为问题进行提问。例如,在讲述《两只笨狗熊》的故事后,教师直接提问:“为什么狐狸没有干面包反而吃得最多?”“故事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他们在故事中都做了些什么?”等等,这些问题跳跃性太强,幼儿的思维跟不上教师的脚步。教师在讲故事前没有对故事进行系统的概括,也没有进行条理性分析,因此所提出的问题无法培养幼儿阶段性思考的习惯。

  二、如何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的提问

  1.所提问题要具备开放性

  幼儿的思维本身就十分活跃,因此,所提问题的答案不能固定,否则就会限制幼儿思维的扩散,禁锢幼儿思考的空间。开放性的问题本身就比封闭式的问题更能帮助幼儿进行深度思考。因此,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教师要多问幼儿“为什么”和“怎么办”等问题,引导幼儿开动大脑进行思考。

  2.所提问题要具有层次性

  提问的层次性就是指对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不同水平的提问。针对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教师主要是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进行分层,对能力较强的幼儿设计难度偏大的问题,灵活性较强,要经过分析概括信息后才能得出答案;对能力较弱的幼儿一般选择基础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这样就能帮助每个幼儿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得到发展。

  3.所提问题要具有递进性

  教师要利用幼儿思维的特点展开提问,所提问题要循序渐进,在难度上要由浅入深。例如,在《鱼妈妈搬家》的教学中,教师提问幼儿:“为什么鱼儿会愁眉苦脸?”“为什么这条河的水会这么脏?”“鱼儿生活在脏水里该怎么办?”“鱼儿搬走了,你们有办法让它们再搬回来吗?”这样提出的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让幼儿明白了故事的发展过程,也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逐渐深入的问题和回答,使幼儿的思维发展十分顺畅,也能培养幼儿系统的思考能力。

  4.所提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教师在提问时,不妨将“怎么说的”这样的问题改变成“可能会怎么说?如果你是主人公,你会怎么做呢?你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过同样的事吗?”这样抛出问题,幼儿给出的答案范围就会扩大,不再局限于故事内,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生活经历,拓展思维。例如,《彩色鸭子》这个故事,将“这只鸭子在做什么?她在什么地方呢?”改为“这只鸭子为什么一动不动呢?为什么生出的蛋是五彩的?在生活中,你见过鸭子产出彩色的蛋吗?”让幼儿进行分析和推理,这样幼儿的思维就得到了锻炼。

  幼儿的语言教学活动不能一成不变,教师要在不断实践中进行反思,优化提问策略,提高幼儿的思维积极性,锻炼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拉近幼儿与教师的距离,优化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提问方式,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

  拓展:

  一、幼儿语言活动中教师提问存在的“病症”

  (一)提问后急于求成,没有留足时空给幼儿思考

  部分教师在设计语言教学活动提问的预案时常常给自己设定答案。课中问题一提,就让学生回答,没有给幼儿们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喜欢让那些“聪明”的孩子一语命中。即使没有孩子答上,老师总是费尽心思,不断的引导幼儿,不断提不幼儿,最终引出自己想得到的答案,然后草草了事,幼儿没有一丝一毫独立自主的思考。

  (二)教师提问准备不充分,缺乏有效回应

  部分教师的提问很随意,没有经过思考、提前查阅资料,随口一问却被幼儿的回答、反问弄得“哑口无言”,不能充分给幼儿当前回答给予回应,被迫用“长大……”搪塞孩子或干脆“屏蔽”幼儿的回答。试想:幼儿的求知欲能得到满足吗?他(她)的能力会有发展吗?

  (三)教师没有重视语境的创设,致使幼儿表达欲不强

  语言是靠环境支撑的,幼儿们在语言的学习中更是喜欢新鲜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启发性的问题。但部分教师的发问总是犹如白开水,让幼儿觉得“无色无味”、提不起兴趣,激发不了求知的内在动力,导致幼儿们不想表达,甚至不参与语言教学活动。如在一次大班上学期语言课程《故事:蜈蚣的溜冰鞋》中,在整个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简单的导入,就不断问(生怕学生乱说):蜈蚣穿着怎样的滑冰鞋,怎样滑冰呢?试想:这么单调、机械的问语,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吗?反之,教师能够精心创设情境,让幼儿进行观察、思考再回答:蚂蚁穿着的“溜冰鞋”是什么颜色的?它的滑冰如何?其他的小动物,像蛔蛔、蟋蟀、蜜蜂……的滑冰鞋又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是怎样滑冰的?接着,启迪幼儿大胆想象:小蜈蚣为什么不滑冰?它的`朋友是怎样帮助白的?你喜欢这些小昆虫吗?为什么?此刻如果教师加上恰当的肢体语言,就会牢牢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促进他们积极思考,积极参加语言教学活动。

  二、“诊疗”策略

  教师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发问,一定要细致揣摩、推敲和分析,提升提问的有效性。所以,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强问题的预设性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为了实现师幼间的交往互动,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一定要做好预设,才能使语言教学活动得心应手,才能使教师和幼儿的精力聚中于问题的探讨和体验之中。比如要预设如何面对幼儿无意义的回答、从众的回答,怎么帮助他们梳理、提升。另外,我们还应注意做好“追问”的准备,如“谁的问题和他的不一样”等。这样就能将幼儿的好奇与兴趣引向语言活动的“中心”,推动活动向高潮发展。

  (二)力求问题的针对性、规范性

  要想提升语言活动的有效性,教师提出问题时一定要针对活动的内容和情境,设计提问的语言要进行细致的推敲琢磨,确定问题是否准确、是否科学,针对性是否突出,能否引起幼儿对语言活动的思考;表达要规范,提出问题后给幼儿留足独立观察、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如大班上学期语言课程《故事:狐狸和兔子》,首先视频演播故事中的部分W面,再提问:这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你猜一猜!这样的提问直指故事的关键,能帮助幼儿理清故事的情节,然后让他们自主阅读故事,让语言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三)提升问题的启发性、开放性

  要想使幼儿能够被语言教学活动深深吸引,应努力避免呆板、答案唯一的题目;应努力提升问题的宽广度,不限制学生的思考;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体悟语言教学活动的乐趣。另外,当幼儿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出现反问和辩论时,一定“等待”幼儿的思维反应,对他们的答话加以关注,同时加以启迪和鼓励。

  譬如大班上学期语言课程《讨论“什么是规则”》,我问:看到这个讨论,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没有给幼儿过多的限制,可以“随心所欲”。于是,我先让幼儿独立思考一下,再在学习小组里说说。就这样,幼儿在讨论、谈话时能自如、从容地展不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活动中幼儿们能根据情境向教师发问、向小伙伴发问,让他们提出自己与小伙伴不一样的看法、做法。这样才能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质疑精神和能力。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语言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是奠定一个人语言能力的关键时刻。因此,我们在语言活动中应充分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维规律,提升提问的有效性,从而不断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