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爱我们的孩子

时间:2022-05-10 04:45:23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们该如何爱我们的孩子

  一、家是什么?

我们该如何爱我们的孩子

  当老师让我们说出家是什么的时候,有人说家是休息的地方,家是给予温暖的地方,家是港湾,是避风港是疗养的地方,家是有爱的地方;我回答说家从外部是来说是一所房子,家是由于爱为感情纽带联系在一起,我们在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我们既是孩子的父母,也是父母的孩子。

  老师举例说,当一个男人星期一到星期五都出差在外地,他星期六日回来,回到家里,打游戏,睡觉,不和老婆说话,这样的男人女人生气吗?是的女人肯定生气,生气他没有陪他聊天,陪他一起做饭,那么会怎么样,战争,那么家还是可以休息的地方吗?

  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考试成绩没有考好,在学校老师遭到批评,那么他回家后的结果是怎么样?是接着受家长的批评。那么家还是疗伤的地方吗?

  还有人说:家是可以成长的地方;是的 家里的孩子就像一颗植物一样,慢慢成长,在植物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去给土施肥,浇水我们通过整土的办法,让树木茁壮成长,而我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确犯了大错,我们往往是整苗,而不松土。

  二、关系重要还是教育重要?

  记得我们上中学时,成绩好的科目,往往学生和老师的关系都会很好,那么我们说是教育重要还是关系重要呢?不言而喻,我们在家庭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太多重视了所谓的教育而忽略了家庭中的关系,让孩子对父母的感受会得到改变,我们大人经常指责小孩为什么总犯错呢?小孩子的时候都盼着父母早点回家,但是等孩子长大后,就不希望父母在家;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已经变了;孩子的内心对父母已经有了排斥。当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破坏了亲子关系,从而影响了教育。

  三、认清人的真实面貌

  人是有生理与心理两大部分的载体;在心里层面又可以分为理性和感性两部分,理想(IQ)包括思维、推荐、详细 记忆、理解等能力,感性的(EQ)包括了喜、怒、哀、乐,恨、恐惧、紧张、平静等。其实人们选择食物进餐的时候很注重自己的心理感受,喜欢吃自己喜欢的味道,味道是一种感觉,而不是一种生理需要,而大人在给孩子选择食物的时候,就要注重营养,营养是生理的需要,而孩子又对这些大人认为很营养是食物给予排斥,大人在为孩子选择食物的情况下,更多的剥夺了孩子的选择权,把自己的意念的东西强加给孩子,孩子日久的排斥引起了对吃饭的行为,感觉讨厌;对吃饭失去了兴趣。为什么我们对孩子的关爱在孩子心里变成对他的催促。一直以来我们一家人都是哄着孩子,追着孩子喂饭,有时候我和老公都觉得喂饭太费事,总失去耐心,哄着骗着吃饭,甚至有一次还因为孩子不配合喂饭,老公发怒,几乎要打孩子,现在想来我们大人真是残忍,我的孩子不是厌食,还是他对你喂的食物,和喂饭的方式没有积极性,昨天我下班先带着她去吃羊肉串,吓了我一跳,第一次一个人自己吃,竟然吃了6串;平时在家里很少吃肉的她,竟然吃了6串,吃的过程很高兴,一直自己坐在椅子上,自己拿盘子里的肉串;我看着她吃肉串过程中满足感,心里很高兴,我想她似乎很少感觉到吃肉是这样一种享受,在家里吃排骨都要给予命令,很少能发货他在吃饭上的自由。我希望慢慢的还给孩子吃饭的自由选择,让孩子吃饭成为生活中的乐趣。

  四、怎么对待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做了大人认为是错的事情,大人很生气,生气的背后更多的是担心;有的时候,家长会不让孩子有坏的情绪,当孩子有坏的情绪之时,让孩子忍着,例如孩子玩具被抢了,家长告诉不用哭;哭当然是最好的情绪释放;小孩玩具被抢了,孩子生气了,小孩生气对不对呢?小孩子应不应该生气呢?当然应该了;我们大人在街上被小偷抢了东西生气吗?在地铁上马上到手的座位,被抢生气吗?当然生气了。为什么小孩的玩具被小伙伴抢了,大人一定要说,不许哭,让小朋友玩吗?哭什么,一点没出息,我们常常不经意说出这样的话,这样就进入了一个误区。小孩摔倒了告诉不要哭,哭是一种懦弱吗?显然不是,哭是一种情绪的释放,我有个好朋友,生活中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情,她告诉过我,她发声的哭过好几次,哭过后感觉很好,舒服多了;我突然意识到孩子哭,也许一个很好释放情绪的方式。我很奇怪我家孩子哭的很列害的时候,马上可以笑起来。这孩子的情绪流动很快,很快可以把不好的情绪带走,而大人不好的情绪会影响很久。不好的情绪一定要释放,我们大人一定要懂得让孩子的情绪去变化,我们可以接受孩子的笑,更接受孩子的哭;当我很困惑,为什么每次我不在家,孩子都很听话,很乖;我到家后,孩子就会找各种理由,哭闹;对此家里人都责备我,说我不会带孩子,当我把这个困惑告诉老师的时候,老师说,家是什么,是最自由,安全的地方,孩子见了你,她感觉到了安全,放松,很自由而随意,用哭闹的找到心理的安慰;老师责问我:你敢顶撞我吗?你顶撞顶撞你的老板?我说当然不敢。那你敢和你爱人争吵吗?敢啊。他回答这就对了,你可以在你最亲的人面前,顶撞,发泄出你心理最真实的感受;还有另个老师问我,你是不是陪孩子时间很短呢?孩子需要这种方式让你去关注;我想我陪孩子的时候还是足够长的,孩子2岁半以来,我很少晚上回家晚,也没有出差,每天下班回家就陪孩子,包括星期六日;母乳喂养2周岁,给孩子一个很好的安全基础。老师听了我的话,很肯定是说,孩子在你这得到了最好的安全感,而不是后者。

  五、人性的需求

  人对人性的需求有:尊重、关爱、了解、自由、接纳、安全、肯定、公平、信任、赞美;但是我们对孩子往往忽略了这些;我们对孩子的态度往往是:命令、教训、责备、欺骗、控制、批评、否定、等等;现在的家长过多的控制着孩子,包办着孩子的一切;对孩子是在一种强制力下的控制命令,结果可快速收到短期效果,而不能解决问题,或者失去了主动能力,一心待命,没有命令没有行动,或者产生了各种抱怨、愤怒、不满、对抗、冷漠、消极或暗中捣毁破坏等一系列的负面问题。当我们在生活对命令孩子把地上丢的玩具,自己拾起来,她往往都是没有听见根本没行动。经验告诉我们,确实命令没有作用,而家长在屡次命令后,孩子的无动于衷而引起家长的大发雷霆,几次桢瑾就是因为这个挨了爸爸的恐吓和手板;看来我们必须试图去改变这种说话的语气的态度;这种句型就是说出你的事实+感受。对孩子说宝宝你把玩具丢在地板上到处都是,妈妈看了,心里很不舒服。怎么办呀? 孩子会非常满意的回答;是的妈妈 我会收起来的。

  我们该给孩子什么

  关爱

  谈到关爱,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已经是他们的一切,有句话说“一切为了孩子”现在家庭中对孩子真是做得一切只为孩子,但是没有想到,这种爱是否是真的关爱呢?在家庭中如果女人对男人的依靠太紧了,那么男人会有什么感觉?是不是很有压力,因为这个男人要背负两个人的命运,女人完全把自己的命运依附与男人身上,让男人压的有点透不过气来,其实对孩子也是一样。很多家长把所有的精力与焦点关注在孩子身上,反而对孩子产生了一下压力,这种靠着越紧,压力越重是成正比的。所有有时候爱也会伤人的。有时候家长喜欢把家长的理想强加与孩子来完成,比如早已经给孩子定好靠名牌大学的目标,更多是由于自己在高考中失利,一直在鼓励孩子不走自己的老路,一定要怎么样,其实有是家长是在塑造自己心里理想的孩子,而不是孩子真正的理想。前段时间中央10台的讲述节目,有一个厦门小学校长,的儿子要掐死她身为学校校长的母亲一事进行了讲述,原因是这个母亲给孩子太多的安排,强加与他读寄宿高中,让孩子的心越来越远离母亲,而母亲完成没有察觉孩子变化,直到一次针对儿子家庭作业作文一事,孩子突然要掐死自己的母亲,另这位从事教育几

  十年的母亲震惊。母亲心里一直在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操劳,从母亲角度他在打造一个学校成绩好的优秀学生,而在孩子心里母亲的心里却有违背了自己的意愿。这是一个典型青春期的叛逆心里,叛逆的原因不是青春期的敏感而是母亲太久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故事里的孩子想去学美术,而母亲不让,非要进寄宿高中,靠理工科大学,母亲并没有尊重孩子的爱好,而强加与孩子不是他想要的教育形式。其实现在家庭教育里犯这种错误的家长很多的,只是家长都认为母亲这样做是对的,等孩子大了会感谢她。那么这种事情究竟是谁对谁非呢? 这种关爱是我们说的对孩子的包办型教育。父母包办了孩子的一切;没有给孩子一些选择的权利,或者包办了孩子是生活起居,这种包办型的孩子,成人后极有可能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我们该如何爱我们的孩子】相关文章:

我们该如何保养颈椎06-02

我们该如何利用强大的偶像力量来引导孩子09-28

我们该如何关注父亲的健康03-17

冬季我们该如何减肥呢03-17

父母该如何教育爱撒谎的孩子07-20

父母该如何应对孩子爱搞破坏10-20

孩子该如何减肥03-10

高考前我们该如何对待一张试卷06-03

该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06-04

母亲该如何教育孩子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