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时间:2024-04-28 19:00:38 林惜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为什么说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为什么说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为什么说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接触“调皮鬼”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必须要有爱心和耐心。

  有了爱心,就有了耐心,尽管工作繁忙,累得无暇休息,无暇娱乐,甚至逛街购物都挤不出时间;尽管教育孩子十分操心,而且操碎了心,有时让你哭笑不得,有时让你气得发疯,但你必须忍耐、忍耐、再忍耐。静下心来,想一想,他们才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就不必大动肝火,一切风平浪静,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曾经,我接了一个差班,出奇的差。刚接手,就有人向我透露,这个班有十几个学生不同凡响,全年级的差生集中在一个班,家长经常打电话告状课堂纪律乱糟糟的,课无法听下去,强烈要求换老师。这个班绝非等闲之辈所能控制,成绩差,纪律差,品德差。教学奖金不仅得不到,而且要倒扣许多钱,尽管班级的成绩起点不同,而教师的评价机制不变。着急吗?怎能不急!生气吗?焉能不气!凭什么要我接这个烂摊子?谁受得了?

  有些事,不是你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就不做;喜欢做就做,不喜欢做就不做。我无法选择学生,我只好选择接受,选择改变目前状况的方法。当我静下心来,走进差生,靠近差生的时候,爱心竟悄悄地生长,像甘露一般滋润着他们的心灵,同时也潮湿了我的心田。

  班上有一个小顽童名叫王正文,长得很胖,平时不爱运动,连体育课都东躲西藏,就是不肯上。男生不爱体育课,真是少见。一日,又到体育课,他又开始磨磨蹭蹭,迟迟不肯下楼。我催他快点,他竟指着桌上的数学作业毫不客气地说:“我要做作业,你烦死了!”这个学生平时说话一贯冲头冲脑,火药味特浓,不论是谁,一视同仁,好像全世界都欠他什么。那一次,我真的被他惹火了,那个火气“噌”的一下子蹿了上来,无法控制。一番好意得到如此下场,心有不甘。不管三七二十一,我抓住他的衣角,不知哪来的力气,一下子将其拉出座位。让他重新说话,让他向我赔礼道歉,并责令他立刻下楼上体育课,好好锻炼身体。他见我如此顶真,只好乖乖地去上体育课。对此事,我认为教育孩子要明白大是大非,改顶真就得顶真。

  事还未完,他的爱冒险的劲头着实让人吃惊。一天,一个学生在教室里玩耍时不慎撞断了电灯开关,里面的电线暴露出来,为了安全起见,在修理工人未来之前,我一直守在那里,不让任何学生靠近,以防不测。未曾想,王正文冒冒失失地冲过来,趁我不注意伸手就要去摸电线。我大惊失色,用尽全身力气一把将肥胖的他退出老远。当我生气地盯着他看,他竟满不在乎地说:“玩玩嘛,有什么了不起!真实的。”我气得朝他大吼:“玩什么?你简直是在玩命!你知道吗?”

  有人曾说过:“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我无可奈何,整天不是看着他,就是叫他跟着我;不是和他讲道理,就是辅导他学习。过了一段时间,他的吊儿郎当的习气收敛了不少,反而对我多了一些尊敬和感激。后来,我在他的作文中看到:“陈老师严厉时像一头母狮,让人吃肖不得;温柔起来像妈妈,又叫人感动不已;说起话来妙语如珠,出口成章;训起学生一套又一套;对待差生,慈眉善目,让你不得不佩服。”得到他如此评价,所吃的苦、所受的气就像一缕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给失败者以尊严和呵护

  教育要给所谓的“失败者”以尊严,是对他们的宽容和鼓励,给成功者以尊重,是对他们的敬佩和赞许。

  班上有个男生名叫于中中,大字不识几个,是个头号调皮大王。他的命运很惨,父亲在他不满周岁出车祸而亡,母亲嫁人,撒手不问他。爷爷奶奶照顾他,奶奶还长年生病。他从没有得到过母爱,甚至连母亲的名字都不清楚。他常常趴在教室门前走廊的栏杆上出神,痴痴呆呆,不知在想什么,问他,他竟无语。看得我心里酸酸的,因而对他就有了特别的关爱,给他买笔买本子买点心,交学费、游泳费时我帮他向学校申请减免,在班上还号召大家关心他帮助他支持他。

  可他偏偏不爱学习不争气。贪玩调皮,惹事生非,人人见他摇头,个个见他头疼。有一次,他故意不戴红领巾,被值日生查到,班级自然被扣分。同学们生气地向我告了状。我没有动怒,走到他跟前平静地问:“你为何不戴红领巾?”他理直气壮地说:“我就不想戴,戴在脖子里很难受,一点儿也不舒服。”听了他令人哭笑不得的理由,我仍然没有动怒,也未讲任何大道理。我从他口袋里拿出红领巾,温和地说:“来,陈老师帮你戴上它,好吗?保证你不觉得难受,舒舒服服的。”说完,我很轻柔地帮他整理好衣领,将红领巾放到领子里。整个过程,于中中一动也不动,头一直低着,脸蛋红红的,写满了害羞和激动,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也许是第一次得到老师的恩宠,也许是他看到了许多羡慕的目光向他射来。之后,于中中自然是没有故意犯类似的错误,进步明显。

  于中中也并非一无是处,当他有上进心或想为班集体做点什么的时候,我会全力以赴地帮助他,给他留有表现的空间。有一次,学校要举行秋季运动会。于中中兴奋地跑来对我说:“老师,我跟您商量个事,我也想参加学校举行的运动会,我……我想参加立定跳远,可同学们都笑话我不行,您说我行吗。”我抚摸着他的头,微笑地说:“行,谁说你不行?快去准备吧。”他欢天喜地地走了。当我把这个决定在全班同学面前宣布时,许多同学都不理解,都说我偏心,这会影响全班成绩的。我说:“同学们,给他一个机会吧,说不定这是他小学生涯中唯一的一次机会,他是真的在努力,相信他。”

  之后,于中中更努力了,每到下课,他都要在走廊上练习立定跳远了。听说他还天天在家里练,连腿都练酸了,走路一瘸一拐的。

  比赛那天,他果然不负众望,取得了年级第四名的好成绩,为班级争了光。当他手捧奖状的时候,当同学们情不自禁地给他热烈的掌声的时候,我看到了他幸福的笑容。因为这是他第一次得到的一张奖状。

  在所谓的“差生”的心灵深处,你给他一粒温暖而充满信任的种子,它一定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心理有问题的孩子更需要特别关爱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我接了六(4)班。开学第一天,师生自我介绍,与往常不一样的是,我和他们一一握手,用非常和蔼的语气,亲切的微笑向他们表示最真诚的祝福和深切的厚望。我知道,学生不喜欢很凶的老师,微笑会给他们带来愉快,会喜欢上我这个班主任。有了愉快的心情,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

  意想不到的是有个男生坚决不愿意自我介绍,态度十分不友好,满脸不屑一顾的神情。我觉得他个性特别,没有强求,不过,他那独特的表现使我一下记住了他的名字----邵星。

  下课,我找他谈心,问他为什么不作自我介绍?为什么和老师说话这么不友好?他仍是不耐烦而且固执的样子:“不愿意,不想说。”我仍是没有因为他傲慢的态度而他生气。之后,上课时,发现他竟然不肯听讲,不是没精打采趴在桌上,就是干干脆脆睡觉。问问其他同学,都说他一贯以来都是这样。我决定探究他的内心世界。我又请他到办公室谈心,他竟然抗议,不理我这一套。教了十几年的书,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学生,却从没有见过这么和老师相抵触的学生,而且是刚开学,彼此都不熟悉的情况下。我火了,质问道:“我不相信你一贯是这样的表现,我才刚刚认识你,你也才刚刚认识我,难道你不想和老师沟通吗?不希望老师喜欢你吗?”那个胖胖的,有些倔强的小男生终于哭了,他说他不喜欢老师,上学期的老师太坏了,这学期老师换了,他也不相信老师会对他好。

  一刹那间,我的心一下子软了,我拍拍他的肩,摸摸他的头,安慰道:“我会对你好,你上课要听讲,不要总逃避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是办法,要相信老师相信我。以前的你以前的老师以前的是是非非都已成为过去,现在要重新塑造一个全新的你,知道吗?”他点点头,走了。

  孩子,真的需要老师关心,需要细心的爱,站在他的角度体验他的感受,把自己当作学生。

  及时批评,适时鼓励

  班上有个女生叫杨卉,是班干。一次,她的作业马虎不堪。我将她的作业拿给她看,责问:“你这样写作业,我难以相信,你一向是优秀的,今日为何这么潦草?”这位女生无言以对,后悔却已悄悄爬上脸颊。我不忍再责问,也未作任何补充或是暗示让她重写,只是提醒她下次注意就行。

  第二日下午,我上办公室,刚坐下,一个崭新的练习本赫然出现在我的面前。翻开一看,竟是杨卉重新补写的作业,字字端正,笔笔认真,字的大小相等,像刀刻一般,清秀隽永,和先前的作业相比,简直判若两人。我的内心突然涌动着感动和欣悦:这个杨卉,真让我刮目相看。

  随即,我拿起红笔,在她的本上加上批语:“我不仅欣赏你的作业,我更欣赏你改过的作风,你能这样要求自己,真是慧心难得。”

  第三日,学校对六年级学生进行语文调研测试,杨卉考了96分的好成绩,排在年级第一名。这位小女生又一次让我刮目相看。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对她大加赞赏,班上前十名同学的名字被我搬上光荣榜,我在第一名杨卉的名字周围特地画了几个五角星,好似给她戴了一顶充满光环的帽子。

  我发现,杨卉那张小脸兴奋得通红通红,眼睛里盛满了浓浓的笑意、幸福和陶醉。及时批评适时鼓励是一服良药,它能造就一个好孩子,只要教育者把握好尺度。

  将批评和责备从字典里“抠”掉

  我做学生的时候,最不喜欢专门讽刺挖苦学生的南方来的女教师,那些责备和批评就像一把无比锋利的匕首刺进我们的心脏。我当老师的时候,决心将批评和责备从我的字典里“抠”掉。我想批评学生的时候,我就说------是提醒,不是批评。比如,放学后,有个学生该值日,他忘了扫地,走了。第二天,我面对全班同学告诉他:“你昨日没扫地,我提醒你一声,有个同学帮你扫了,你不想表示一下吗?”有个学生不想做读书笔记的作业,我三番五次找他谈,时常在他的本子上写:“迟早有一天,你会爱上文学的,我会有耐心等待你的主动。”后来,他不声不响地将作文交到我的办公桌上。

  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学生从来不会担心被批评,我说:“你答错了,也不要紧,答完了就坐下,重在参与。”学生的思想放开了,不紧张了,心情愉快了,自然也就学得轻松。

  学生喜欢老师赞美自己,希望天天都能得到老师的表扬。老师应时常将夸奖挂在嘴边,不要吝啬,不要挑剔,不要求全责备,多给他们一些阳光,让他们多一点灿烂的笑容,多给他们一些鼓励。这样,他们快乐,我们也快乐!

  感受幸福和快乐

  今年我又换了一个班,从普通班跨到直升班,并且担任毕业班的班主任。小学班主任的辛苦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更何况像我这样已过不惑之年的已绝无仅有。我什么都没说,干!我精心地构建班级管理模式,认真地钻研新教材,准备好多资料着手演讲。开学的第一天,我和学生自我介绍,并一一和他们握手,我对他们每个人进行了鼓励、祝愿,我给他们送去了亲切的微笑,给他们留下了和蔼可亲的印象。我用无声的语言暗示他们提醒他们上课要注意听讲。我不轻易发火,即使学生作业错了,少写了,忘了背书了,我也不急不恼。我真诚地引导着,耐心地等待着。我还跟他们讲故事,讲道理,我用诗一般的语言和他们沟通,我还牵着调皮学生的手,告诉他,老师信任他。没有几天,学生渐渐地喜欢了我,课堂上不再有人随便插话,能够彬彬有礼地回答问题,能够身临其境地思考问题,能够踊跃地提出问题,能够大胆地总结学习方法,因此,看着学生进步,我很快乐,很欣慰。

  可是,原来我原来教的普通班的学生不干了,他们仍旧依恋着我。当我路过他们班级的时候,他们一条声地喊:“陈老师------,您为什么不教我们了?”我只能对他们挥挥手,朝他们亲切地笑了笑,因为我无法选择学生。我对他们同样有感情,我教了他们一年,成绩骄人,班级语文成绩从年级的倒数第二变成了正数第一,班级诗歌朗诵比赛获年级第一名,作文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一。这,并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喜欢我,喜欢我的课。我清清楚楚地记得,我曾经包班两天,我对孩子们说:“这两天都上语文课,请大家做好思想准备,别发腻。”没想到,孩子们竟然欢呼起来,有人甚至鼓起掌来。那一刻,我感动了,我真的感受到了这就是当老师的快乐。

  我热爱孩子,我总是在想:我是老师,同时我也是家长,哪个家长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哪位学生冷了,冷得发抖时,我会将他的小手捂在我的手心里,搓着,暖着;哪位学生渴了,我会将我杯子里的水端给他喝;哪位学生饿了,我会将他喊进我的办公室,拿出点心。哪位同学偷懒了,不写作业了,我会一直盯着他不放,甚至走进他的家去教会他。我不轻易在成绩记载簿上给“差生”打上不及格,我会告诉他:“再给你一次机会,得了高分我再记。”六一儿童节,我还亲热地和孩子们手拉着手,跳起了“兔子舞”......所以,孩子们都和我很亲密,所以他们看见我,天天都礼貌地叫我一声:“陈老师好!”所以,开学后的第二周,仍有家长告诉我,我上学期教的学生想我回去再教他们,都哭了,还说,就是我们副科也好啊,连副科都没有陈老师教。好多同学要一起到校长室请愿,让我回来。

  闻言,我又一次地感动了,被孩子们真诚的心感动了。我明白,深深地明白:被自己的学生喜欢,被教过的学生依恋着,这就是幸福,这就是快乐。

  当前中小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

  当前中小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自我意识突出

  进入中学后,青少年开始注意自我,关心自己与他人的内心世界,同龄人的举止、评价,都对其产生极大的影响。他们常常探求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并渴望得到社会的接纳和认同。对于别人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是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这种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可能导致青少年对自己的身心特征乃至整个社会产生种种独特的想法,并倾向于将这些想法视为自己独有的,而较少去考虑别人的观点,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2. 独立性增强

  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开始追求独立,对事物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行为上,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行事,力图摆脱家长和老师的束缚,渴望独立地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但是,由于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的不足,他们经常碰壁,又不得不从父母那里寻找方法、途径或帮助,再加上经济上不能独立,父母的权威作用又强迫他们去依赖父母。

  3. 感情丰富易变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热情而敏感的年龄阶段,他们的情绪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发生变动,具有极大的波动性、冲动性、两极性。他们可以把英雄人物视为偶像而为之倾倒,也可以对一些英雄人物进行冷嘲热讽,他们崇拜歌星、影星,甚至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他们热情帮助有困难的人,也会因一些小事而与人争吵。他们的情绪经常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昨天还可能对一个人大加赞美,而今天就可能因一点小事而对他大加批评,甚至完全否定。他们对自己喜欢的教师、感兴趣的课程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会全身心地投入,而对不喜欢的教师或枯燥无味的课程则表现出厌烦。

  4. 开始关注异性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随着性意识的觉醒,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并萌发与异性交往的愿望。他们喜欢与异性接近,愿意和异性交往,并希望得到异性的友谊。在他们看来,异性朋友之间的交往、友谊是美好的,令人向往的。与异性交往,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5. 开始注重自我形象

  进入中学后,青少年开始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注意自己的风度举止,渴望在人前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以便得到别人的赞赏和好评。他们喜欢模仿影视明星和体育明星的装束和风度,刻意追求个性,显示自己与众不同。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不少中小学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由于缺乏经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

  有些学校的领导、教师、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搞活动、搞咨询,对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升学率影响不大,因此,可有可无,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一些班主任甚至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和思想品德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系统性、主动性,使得这项工作处于可有可无、时断时续的状态。

  2. 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专业性

  目前,不少中小学虽然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缺乏专业性,表现在:一是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由德育工作者兼任的,这些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德育工作经验,但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技能,不能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工作。二是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计划性、系统性。有些学校虽然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缺乏长远规划和短期计划,没有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场所,随意性很大,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三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简单,缺乏针对性。有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停留在搞讲座、搞咨询等简单的方法上,没有针对当前中小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深入的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

  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针对当前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要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采取以下对策:

  1. 提高认识,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领导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要健全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机构,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以专职教师为主、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地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使他们能够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工作。同时,要鼓励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探索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和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3. 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和指导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家长的言传身教、家长的素质和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心理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家长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为什么说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相关文章:

为什么说家庭教育才是真正的起跑线05-29

为什么说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05-29

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05-29

为什么说早期教育应从家庭开始05-29

什么才是素质教育05-29

什么才是最棒的教育方法05-29

怎样教育孩子才是正确的方法(精选10篇)12-20

澳洲教育折射我们为什么留不住学生05-29

为什么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