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样做会伤害孩子的想象力

时间:2022-06-03 02:54:08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警惕这样做会伤害孩子的想象力

  现在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学习知识、学习技能会破坏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实,下面这些做法才是真正会伤害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

警惕这样做会伤害孩子的想象力

  现在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学习知识、学习技能会破坏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实,下面这些做法才是真正会伤害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

  警惕1:学习和体验的信息不符合儿童发展水平儿童不是一个消极的容器,这边信息输进去,那边原封不动地把信息输出来。恰恰相反,儿童是主动积极的学习者,他们在接收信息之后,会以自己的方式来处理信息。他们输出的信息也不是原封不动的,而是经过了处理,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输出。所以,信息的内容和输入方式要符合他们的发展水平,只有这样的信息才能被他们理解,继而以他们自己特有的方式输出。

  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尊重孩子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不要强行输入一些知识。0~2岁的宝宝是通过感知和动作来探索和了解世界的,千万不要让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脱离具体的事物去学习。比方说,让这么大的孩子看着卡片“冰”认字,他们不知道这是什么,有什么用处,有什么特点,跟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即使每天念好多遍,通过强化,他们看到这个字就能念出来,也不代表他们能把字和事物联系起来,学习到了这个事物的特性。这种不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灌输式”的信息输入方式是我们要警惕的。因为这种方式实际上破坏了孩子探索世界、发现各种规律的积极性,割裂了知识和体验,破坏了他们的兴趣和内在动力,最终破坏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0~2岁的孩子可以玩冰块,他们自己会感觉到凉冰冰、滑溜溜的。父母还可以和他们一起观察冰箱里的冰块、放在饮料里的冰块,向他们提一些问题,鼓励他们也提一些问题。让他们具体地学习一个事物,以后他们看到这个字,由于有了事先的体验,有了理解,学习、联系起来会更快,记忆、运用相对也会更好。这些是打下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

  学龄前儿童甚至学龄儿童以具体思维为主,他们以动手、亲身体验的具体方式去学习。如果我们只用直接灌输的方式,会破坏孩子的理解和学习能力。我在网上看到有的父母让学龄前儿童背乘法表。如果他们不理解数与数的关系,即使能把乘法表死记硬背下来,也无法运用这些知识或者只能僵化地运用。这和我们想培养他们想象力、创造力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其实,一开始可以慢一些,给孩子时间去发现、理解和思考,不一定要直接让他们背乘法表,可以让他们数实物,先挨个数,接着跳着数,比如2、4、6或者5、10、15……孩子在这些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发现数与数的关系和规律,他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一个五等于五,两个五等于十。即使孩子自己没有发现,以实物操作作为依托,父母再指点一下,他们也能理解。通过这些具体的操作而获得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通过这些具体的操作而获得的观察力、思考习惯、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源泉。

  所以,我们首先要注意信息输入的内容和方式,是否符合儿童当前的发展水平。如果输入的内容儿童尚不能理解,我们只是把儿童当作消极的容器,信息虽然输入到儿童的大脑,可是儿童不具备分析、整合这些信息的能力,就无法和他们的经历产生连接,也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要求他们输出的时候,他们也就无法以自己的方式输出,只能以当初输入的方式输出(这就是所谓的死记硬背)或者干脆忘记了。

  所以,我们时常要提醒自己,在信息输入的过程,有没有允许他们观察、思考、提问、犯错,有没有激发他们的兴趣。这些做好了,输入信息才不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不要忘记,孩子置身于一个全新的世界,他们的生活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我们要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源源不断地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警惕2:学习的过程不容许儿童试错和探索儿童的学习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对输入大脑的信息,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去处理、理解,从而变成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我们要允许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学习。

  儿童的学习往往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如果我们等不及,用一种不容置疑的方式去灌输,其实是剥夺了儿童尝试、学习和发现的过程,破坏了儿童独立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现象很普遍。宝宝在玩玩具的时候,经常有长辈“指点”:应该这样玩才对!宝宝拼火车轨道时,突然拿起轨道,当作手机,假装给正在上班的爸爸打电话。爷爷说:不对,这是火车轨道,应该放在这里!这样的“指导”在生活中很常见。父母有没有意识到,我们不遗余力地指导反而破坏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希望成人能以游戏的心态面对孩子的游戏,耐得住性子,管得住嘴巴,多给他们点儿自己的时间。

  有个妈妈给宝宝买了个钓鱼的玩具,18个月的宝宝非常喜欢玩。可是,妈妈发现宝宝经常把鱼竿和鱼钩的方向弄反了,老钓不上鱼,真替他着急,就去帮他把鱼竿转过来。可是,每次妈妈一帮忙,他就再也不玩了,这是怎么回事啊?当孩子正在专注地游戏,思维不会因为专注而停滞,他正在开动脑筋,思索为什么鱼就是不上钩呢?而妈妈的出现干扰了他正在进行的活动,他当然会不高兴了。所以我们要忍住!在开口之前,看看孩子的状态吧。是专注的还是想寻求帮助了。如果妈妈只是在旁边观察孩子,等他要求自己帮助时才去帮助,孩子就不会不高兴了。如果孩子没有来求助,还是不要急于帮助吧。让孩子专注地尝试一件事,赋予宝贝灵光闪现之前的观察和探索的时间,可能多次尝试以后,他自己就能发现问题了!这种发现带给孩子的快乐和成就感,会比父母直接教给他强烈得多。以后他再碰到问题,就还会先尝试自己努力解决。这种良性循环会让他们学习得更多,也强化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正是他们探索世界奥秘的最强劲的动力。有了这些动力,才使得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持续发展的可能。

  警惕3:追求标准答案,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表达我们怎么发现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可以通过说、书写、画画、搭建某些作品等方式,让他们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以自己的理解方式,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出来。所以要允许孩子自由表达。不允许孩子以自己的特点自由地输出信息,也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现在的问题是,很多父母和老师不知不觉创造出一种“追求正确答案” “追求唯一标准”的教育氛围。有的妈妈问,孩子本来挺喜欢画画,上了画画课或者看了示范,反而不愿动手画了,怕自己画不好,怎么办?这样的问题比较普遍。周围的成人要省视一下自己平时的言行举止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

  父母和老师的一些评价有时候会不自觉创造出一种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氛围。如果评价只关注最终结果,跟样本比,跟老师比,跟别的小朋友比,评价孩子画得好还是不好,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一种感觉,“我需要达到某种标准,这个标准是唯一的或者是最好的”。如果有的孩子认为无法达到那样的标准就是失败,那自然就不愿意再画了。所以父母和老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评价,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自由表达。不要用“好”“正确”等词语去评价,可以具体地评价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闪光点。没有了唯一标准的框框束缚,孩子才会输出各种可能性。

  更何况,很多时候并没有一个最好的或正确的答案,比如艺术的表现,再如自己对一个问题的想法。只有当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想法,很多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的时候,他们才不会对自己的想法产生疑虑:“我想的是不是唯一正确的?”也没有人会嘲笑他们,他们也不会嘲笑别人。没有了这样的后顾之忧,孩子才敢于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相反,让孩子追求条条框框里的答案,当然会破坏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讲到创造力,我们通常会提到集中思维(convergent thinking)和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的不同。集中思维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想出唯一一个最佳的办法解决问题。通常标准化考试甚至智商测试要求这种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是针对一个问题能想出好几种不同可能的解决方式。这两种思维方式都很重要。有时候在解决一个问题的初期,利用发散思维,评估各种信息,提出不同可能性,然后组织、整合这些办法,找到一个最佳办法。

  当周围的教育气氛偏向鼓励集中思维的时候,像刚才提到的,学校里鼓励孩子去追求唯一的标准答案,那么,父母可以做一个缓冲带,多带着孩子做一些体现发散思维的任务,让他们有提出自己想法的勇气和信心,有开放的心态,容纳不同的想法,想象不同的可能性。这一点有助于创造力的发展。

  相信看到这里,父母们已经明白了:学习并不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引导和教育,让他们在想象力和创造力产生的每一个环节,获得充分的包容和鼓励。

  一个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具备很多特点,比如,他们对万事万物有着非常细致的观察力,对解决某一问题能倾注很强的专注和热情,并且有面对困难不轻易放弃的精神等。父母要从儿童整体发展出发,帮助儿童打好厚实的基础,给予他们充分的包容,培养他们各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耐心搭好每一块通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砖块,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发展比较均衡的孩子。

【警惕这样做会伤害孩子的想象力】相关文章:

扼杀孩子想象力的原因03-17

影响孩子想象力的因素09-20

如何提高孩子的想象力08-17

激发孩子的想象力的方法10-10

如何保护孩子的想象力04-19

孩子想象力丰富的好处08-28

怎样提高孩子的想象力?10-16

如何让孩子远离伤害11-16

漫画是如何激发孩子想象力的04-21

想象力对孩子的重要性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