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效课堂的经验

时间:2022-05-01 07:22:41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打造有效课堂的经验

  导语:所谓的“有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有效课堂特点一是课堂气氛要融洽;二是课堂节奏要明快;三是要注重课堂效益。我认为,狠抓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及批改,检测,反思五个环节的落实,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有效课堂。

打造有效课堂的经验

  打造有效课堂的经验

  一、最少的教学时间

  (一)向课内45分钟要效益,改革传统教学时间+汗水,教师一言堂、满堂灌、题海战术等旧模式,力争所有参与实验的学校能借助有效课堂普适性模式,实现“零作业”目标;

  (二)对中国名校共同体分布在22个省市的近百家核心校,“催生助产”其尽快“破帖”,生成各自具有教学特色的新模式;

  (三)探索和推进区域课改合作,为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新的路径;

  (四)尽快出台小、初、高三个学段的课改“行业标准”,做好新课改的“实践推手”。

  二、关于有效课堂

  (一)有效课堂的灵魂

  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这十六个字代表着一切的方法和出路。

  相信学生才是“师德”。传统课堂也有文化,一般叫“不相信学生”文化。

  解放学生是教育的使命。今天的教育学应该叫“教育解放学”。

  利用学生是一切教育的智慧源头,更是教师的教学艺术。要利用好学生的前提是“研究”学生,研究学情和学法。

  (二)、有效课堂建构重新建构两个关系

  “两惟”观:围绕“十六字”灵魂,从“惟学”建构教学关系;从“惟生”建构师生关系

  1、改变学习状态就是课改: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2、“两惟”实现教的方式转变、学的方式的转变、评价发展的转变、发展方式的转变;

  3、在“两惟”观念下解读主体与主导关系:教师的“角色即人格”,“有效教师”的三种素养――人格、性格、专业化;

  4、教皈依于学:限制“讲”是为了保障“学”,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才能保障权益,“放手”才能学会“走路”;

  5.要明确“通过学生发展带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新思路。假如一味发展教师的表演水平,才能更有助于霸占讲台,而教学最终应落脚在“学生”身上,是研究如何“学”才能更好。唯有这样,才可以很好规避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而制约教学质量的问题,我们的主张是让学生直接和学习对话,即教师放手发动学生“一传”,坚决摒弃让教师充当知识的“二传手”和贩卖者,中国农村教育的振兴和根本解决之道或许就在这里。

  (三)、有效课堂强调“三段一体”

  完整的课堂是指将“课中45分钟”向前后延伸,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构成一个整体概念。

  课前教师“三备”:编制导学案――备学习目标、备学情、备学法指导;

  课中促进“开放搞活”;

  课后学生“自查、修复”――整理纠错本、整理学案,发挥课代表、小组长、对子三种作用。

  (四)、有效课堂“课中”注重教师“四主”

  学案主导:导学案导学,重在“导”,围绕“学”,导是手段,学是目的。

  学习主动:把学习还给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尊重思路、包容错误、鼓励创新,注重“三开”:开放、开窍、开心。开放才能解放、解放才能“开窍”、开窍才能“开心”。

  问题主线:围绕课堂暴露出来的问题,抓住问题“拓、挖、思、悟”,不厌其烦、“无限”放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活动主轴:“三动”――身动、心动、神动,一切围绕“学”动,组与组、对子与对子、生与生、生与师互动交流。

  三、课堂教学的目标

  围绕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做文章,因此,我们打造有效课堂,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怎样才能打造有效课堂呢?

  1.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转变。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

  2.激发学习兴趣,达成学习目标。

  首先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用迷人的微笑感染学生,用亲切的语言感动学生,用饱满的情感去感化学生;要理解学生的心情,宽容学生的'小错误,耐心指导学生,循循善诱。语文课堂应该是轻松愉悦的,让学生感知到课堂是他们的地盘,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

  3.点燃学习火花,拨动学习心弦。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学生只要对事物发生了兴趣,学生就会高度倾注学习,从而为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思想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文本内容、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乐学、会学,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气氛。

  4.预设课堂“留白”,鼓励自主探究。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活动的时间、空间,教师要为学生“留白”,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来展示自己,表现自我。一堂课,学生白始至终自主学习,自主参与,自主感悟,实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人人参与,顺利地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自然、自主、自信,在自己的学习空间,自主学习水到渠成。

  5.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语文教师要根据高中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文本内容,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很抓双基,打造有效课堂。

  总之、新型的有效课堂教学,改革传统教学时间+汗水,教师一言堂、满堂灌、题海战术等旧模式。要以学生为本,都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真正的把课堂还给了孩子;力争所有参与实验的学校能借助有效课堂普适性模式,实现各自具有教学特色的新模式;探索和推进区域课改合作,为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新的路径。

【打造有效课堂的经验】相关文章:

怎样打造有效课堂03-30

如何打造有效课堂技巧06-04

打造语文有效课堂的方法06-03

如何打造有效课堂的方法介绍04-22

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06-03

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方式03-30

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06-03

有效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06-03

有效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方式06-03

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