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做好库存管理

时间:2024-05-07 23:06:33 金磊 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企业如何做好库存管理

  导语:企业的库存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对库存管理的模式要不断改进、创新,不能因循守旧,只是按照传统的观念,简单地把库存管理当作管库房。库存管理工作不断改进,一方面可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会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一是实现库存管理的标准化、精细化

  企业严格按照ISO9000族管理体系要求的标准,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做好物资质量管理和控制。物资的出入库和库存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标准的工作程序,做好物资的标识和防护程序管理,制定物资质量管理目标并且进行考核。

  特别是做好物资标识可追溯性以及业内资料管理,物资管理部门可定期开展合格供方优选评审。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参与物资供应的所有厂家的产品以及售后服务进行详细调查,根据收集来的信息进行综合性的评审,对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考核和评价,对其提供的产品和和服务质量进行检查和验证,择优汰劣,从物资质量的源头上把好关。

  物资的库存管理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做好物资的信息管理记录,进行使用跟踪记录,保证物资质量的可追溯性。企业还可以建立物资使用反馈机制,对物资出现的质量问题有及时的处理和应对机制。

  做好物资管理的标准化工作的同时,还要实现库存管理的精细化。即最大限度减少占用资源,降低管理和经营成本,按照规范化的要求,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效益为做为管理的最终目标。

  建立健全物资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保障物资管理体系高效精准运行,运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对库存管理的各个环节实施精细、准确的规范和控制,优化库存管理作业流程,细化库存管理制度和规范化标准,量化管理标准,确保物资储存的质量和安全。

  库存管理精细化工作,可以细化到库区管理、出入库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员工业务培训等各项工作细节中,每项工作都有详尽的管理规范,各项工作中既要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

  仓储管理实现库区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库房管理人员职责细化,库存物资质量完整数量准确,建立完整的仓库管理报表、账表等。仓储标准化和精细化工作不能只是做些表面工作,只是制度和工作程序的标准化、精细化,要及时纠正物资管理工作程序中不规范,及时弥补缺陷,要更多地考虑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实践,每个工作细节、程序都能够真正实现标准化和精细化。

  二是成本控制

  改进库存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成本控制,降低库存量。企业“库存”是以支持生产、销售和检修为目的而存储的各种物料和产品,库存管理不仅应该确保信息准确,满足生产、销售和检修的需求,还有一项重要任务是控制库存量,加速库存周转,降低库存资金占用,从而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许多企业已经把降低库存,做为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有的企业甚至把零库存作为库存管理的目标。

  做好库存成本控制管理,可以实行物资消耗定额管理。企业可根据生产技术指标,确定物资的消耗量,编制物资的供应计划,计算各类生产材料的需要量。材料消耗量的核算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经济核算的基础工作。有效地进行库存定额管理,可以降低物资的库存占有量,加速物资的流转,加快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

  加强仓储成本控制的另一个方面,做好仓储管理工作,减少保管中非正常损耗,确保存储物资的质量完好和数量准确。为了避免或降低货物耗损,严格验收入库物品,做到不合格的材料、成品不进库,从物资质量源头把关。

  物资出库手续不全时决不发料,质量有问题的产品决不出厂。采用有效的“先进先出法”方式,保证每个被储存物品的储存期不过长。可以运用现代化的存储保养技术,改进物资存储的条件,改善仓储空间、温度、湿度等,从而达到保持物资的质量和数量稳定,减少材料的损耗。

  特殊的材料还可以采取特殊贮存办法。利用现代化的仓储设备叉车等,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原料成品分类分区存放,科学进行堆码苫垫,控制好仓库温湿度。做好存储物资实物管理的同时,也要做好物资的账务管理,定期进行盘点,确保账单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同时要充分发挥库场使用效能,这也是降低仓储成本的前提。加速企业原料、成品周转,提高仓容利用率。存货周转速度加快,能使企业的资金循环周转快、资本增值快、货损货差小、仓库吞吐能力增强、成本下降。仓库还可以采取高垛的方法,缩小库内通道宽度等以增加储存有效面积,可以提高物资的储存量,降低了仓库的存储成本。

  三是信息化管理

  它是仓储管理一种有效的方式,也是储存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准则之一。仓储物资的种类、规格和出入库、存储、金额的信息量非常大,因此利用科技信息技术进行物资管理,各工作环节实现无纸化作业,确保了作业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降低了工作成本,对于提高仓储工作的效率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仓储管理实现有效的“先进先出”,采用的方式主要有计算机存取系统。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建立仓储物资信息管理中心,可以对仓储物资的信息及时收集、储存、更新和交换。仓储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物品入库时的时间,依靠按时间排序的软件,可以自动排列出货的顺序,从而实现“先进先出”。

  这种计算机存取系统还能将先进先出和快进快出结合起来,加快周转,减少劳动消耗。仓储管理工作中利用信息化技术,在仓库还可以利用先进仓储设备。在仓储中采用技术流程系统的办法保证“先进先出”,最有效的方法是仓库中的技术流程采用贯通式货架系统,既可提高仓库利用率,又能使仓库管理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是现代仓库的重要技术措施。

  仓储管理要实现降低库存,减少库存成本,仓储的信息化管理至关重要。企业建立仓储电子信息平台,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仓储管理和业务的信息要全面,可以反映出生产成本的相关信息,为管理者和相关生产单位提供有用的信息,可以进行充分的数据分析,做出正确的决策。

  广泛应用仓库管理系统,提高仓储管理效率,应用信息技术加快仓储的信息化进程,不断优化仓储管理的流程。努力使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保持一致,增强管理的有效性。充分利用电子商务下仓储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优势,有效地控制进、销、存系统,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保持一致。运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动态资料辅助决策,能有效降低库存的成本费用,提高仓储服务的效率。

  四是仓储管理人员培训

  物资管理是一门逐步发展的新的现代学科。企业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改进物资管理工作。要实现科学的仓储管理,物资管理的专业化,这是需要靠物资管理人员实现的。

  因此,企业必须不断加强物资管理队伍建设,加强物资管理人员业务和思想道德学习,具备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增强服务意识、了解市场动态。要特别加强对物资管理人员责任意识的培养,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正如有的企业提倡员工要有管家婆的精神去对待自己的工作。企业通过培训提升物资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学习先进企业的仓储管理流程,实现物资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流程化,大大提升物资管理的效率。

  如何做好?

  1、找准自己的定位,界定好自己的职责。

  管理者应该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我们可以引经据典或者凭我们的直觉,说得天花乱坠,唾沫四溅。但管理者首先应该是榜样。管理者自身的行为,不仅影响着自身的工作效率,而且对下属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无形中教会了员工用怎样的方式和态度来对待工作。我们总是抱怨属下是如何的顽劣,如何的缺乏创新意识……但是我们从来没有问过自己:员工为什么会这样?问题的根源出在那里?“强将手下无弱兵”,狮子带领的羊能够打败羊率领的狼,为什么?关键就在于,我们当领导的。不合格的管理人员,会在有意无意间堵住了员工的嘴,束缚了员工的手,禁锢了员工们的思想,让员工言非所想,做非我愿。一位老总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公司的员工都是好员工,没有员工们的任劳任怨,就不可能有公司的今天。在管理学的论述中,也这样讲到:“只有不称职的领导,没有不称职的员工。”中层管理者人员,对下,代表公司,对上,代表员工,当公司出现沟通代沟、信任危机的端倪时,中层管理人员是否应该反思自己的工作是不是做到位了,是不是扮演好我们应该扮演的角色——榜样。语言的苍白无力决定了身教总是胜于言传的。鉴于中层管理人员地位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其次,中层管理人员应该是员工意见的收集者和制度的完善者。我总认为,制度的建立应该是一个“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的过程,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的循环,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员工是制度的制定者,实践者和检验者。中层管理人员则应该是员工反馈意见的收集者和完善者。当一项制度推出后石沉大海了,中层管理人员对该制度的可行性不闻不问,不置可否,那么,他就应该是不称职的,属于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样就会出现制度和操作两张皮的现象。上下相互抱怨,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而问题的出现,中层管理人员责无旁贷。

  2、把握好管理的原则,补充足管理的营养

  很多企业管理人员都会说:别告诉我过程,我只要结果。这说明,企业经营者来说,最看重的是结果,结果比过程更重要。管理者,要关注细节,要管好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得出好结果。但关注过程的前提是:关注结果。我们打井,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这儿有没有水源,其次才是怎样打的问题。很多的管理者说,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似乎只要有苦劳就应该得到多的报酬;如果你问一个管理者,他做出了什么成绩来,他通常告诉你的不是他的业绩提高了多少,而是他多么地不分昼夜,多么地废寝忘食。马不停蹄是好的,可如果你在狂奔的时候南辕北辙了,还是好的吗?所以,中层管理人员时时刻刻应当挂在心头的问题是:我的业绩呢?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业绩是根本,其他均为次。企业需要的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将军,不是“管家婆”。虽然,一个团队元帅只有一个,但是,我们每一个管理者却可以像元帅一样思考,像士兵一样做事。实践是最严厉的老师和最苛刻的裁判,能够走上管理岗位的人,肯定都是经历过惊涛骇浪的,是实践筛选出的弄潮儿。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积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大家都知道,“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我们也清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更相信“大道无术”。但是,理论是来自于实践并用于指导实践的,是前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限于每个公司的实际情况不同,它不会直接教给你怎样做,但是它会间接教会你如何想。我想,这就够了。

  3、端正处事态度和辩证思维方式

  古人云,人言而无信不知其可,没有信任,管理就只剩下赤裸裸的监督,一有机会,你管的事情就会出轨的。好的管理者,就是要组织离了你照样转!作为管理者,我们如何建立信任?答案在你我的心里,在我们熟知的基本的做人准则中。我们信任人,同时也应当要学会不让别人利用我们的信任。滥用了你对他的信任,惩罚他,让他知道,我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软弱。除此之外,我们没有更好的办法。在以前的文章中我曾说过,辩证的思维方式的重要,对一个中层管理人员来说也一样。如果在工作中分不清主次,把握不了重点,不善于从整体考虑问题,陷于琐事而不能自拔,那么,最后,累的是你,挨批的也还是你。人,精力是有限的,好钢当然要用到刀刃上。

  4、选用合适的人培养好你的左膀右臂

  组织运转不需要天才,企业管理不需要天才,一大群天才聚到一起,结果往往沮丧。管理其实就是通过一群平常的人做出点不平常的事情来。其关键问题是,如何让普通人发挥不同寻常的效率,而不是如何找到绝无仅有的天才。明白这一点后,中层管理人员在用人的时候,就不必吹毛求疵,畏首畏尾。小疵不能掩盖一个人的大醇,微瑕也不能藏匿一块玉的洁白。我们在任用基层管理人员的时候,关键是观其行,听其言有时候倒是次要了。一个人的才能、信仰和处事原则等,均可通过他的行动表现出来。在一个团队里,如果听不到一点异响,听不到一点反对意见,那是不正常的。水,在污泥塘里,不动不响,那是死的;在清江河里,汹涌奔腾,那是活的。有一点逆耳的话在耳边响着,警钟常鸣,不见得就是坏事。相反,如果自己现在的助手,从来就是百依百顺,踢一脚哼一声,你说太阳是方的,他就不敢说是圆的,这种选任就是不恰当的。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因为员工是没有办法选择领导的,而领导却可以。选用合适的人,培养好你的左膀右臂,让自己如虎添翼。

  角色定位:

  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规模处在不断扩张变化之中,组织结构也愈加呈现扁平化趋势。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层管理者是联结决策层和基层的纽带,在倍受重视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惑。

  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主要承担三种角色:对下属而言,是管理者;对上级而言,是被管理者;对同级而言,是竞争与合作者。这三种角色决定了中层管理者在组织中既要对上负责,又要对下发挥带动作用,还要与同级相互配合,是承上启下、兼顾相关部门的关键位置。也就是说,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的中坚力量。

  企业对中层管理者的角色期望

  1.明确企业发展目标

  中层管理者是企业任命的,企业必定对每一位中层管理者有期望和要求。中层管理者对企业的需求应有所贡献,他们需要分析自己所在企业的使命和愿景,清楚界定需要采取哪些行动,能够达到企业要求,并从中找到企业对自己的角色期望。正因为中层管理者的目标必须反映企业目标,而不只是反映个人需求,因此中层管理者必须了解企业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对他有什么期望,又为什么有这样的期望,企业用什么来衡量他的绩效,以及如何衡量。只有当每一位中层管理者思考企业目标,积极负责地参与有关目标的讨论,才能清楚企业对他们抱有怎样的期望和具体的要求。

  2.明确个人在企业中的作用

  中层管理者是企业战略的执行者。中层管理者所处的中间位置,决定了他们作为企业战略执行者的地位。企业的成功取决于正确的决策与有效的执行,两者缺一不可。中层管理人员作为企业战略规划的执行者,正逐渐开始被企业重视和关注。如何有效发挥中层管理者的这一作用,提高他们的执行能力,已成为关系到企业成败的关键问题。

  中层管理者是企业战术决策的制定者。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过程的高度复杂化以及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迫使企业需要迅速、及时地实施和落实战略决策。对企业中的中层管理者来说,不仅要严格的执行和组织实施企业高层的决策方案,还要发挥其作为领导的影响力,通过有效的战术决策,提高方案的实施效率和效果,立足于企业和自己负责部门的全局,实施领导行为以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目标。

  3.中层管理者是高层与基层之间的桥梁

  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一方面起到将高层决策向基层管理者进行推行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负有将基层管理者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向高层管理者进行反馈的职责。

  中层管理者角色偏差的调整策略

  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一旦被确定,人们就会按照各自的社会地位对上级和下级进行角色认可。作为上级,依据法律或章程赋予的特定职责和权限进行工作,作为下级,则围绕上级去实现目标。任何违反上述原则的行为,都可称为出现了角色偏差。中层管理者的角色偏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与上级的关系时,出现越位;二是执行中层管理者自身角色过程中,出现缺位。这都属于中层管理者的角色偏差,对企业的业务正常运转有负面影响,需要及时发现并给予调整。

  1.中层管理者角色越位的调整策略

  有些中层管理者能力超众,成绩显著,但容易把个人感情带入日常工作,对上级交办的工作越权代办,在处理与上级关系过程中,常会发生越位的错误;处于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决策权力差别很大,应由高层领导作出的决策,中层却超越权限,擅自作主,就造成决策越位。本应由高层领导表态、答复的问题,中层却抢先表态,超越身份,任意表态,造成表态越位。

  中层管理者在上级面前是下属,是被管理者,是服从和执行命令者,上级和中层管理者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中层管理者只能代表上级管理自己的部门,而不是依据自己的个人意志去管理企业和部门事务。中层管理者必须进行清晰的角色定位,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实现管理的专业化,不能插手上级事务,要严格按照授权限定去掌握和处理工作,做到不越位。

  2.中层管理者角色缺位的调整策略

  中层管理者首先要清楚自己的责权利范围和具体内容,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明白企业和上级领导对所在位置的角色期望,要认清自己,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把握自己,必须对企业负责,对上级负责,对下属负责,对自己负责,对组织和社会负责,做到不缺位。既然中层管理者是上级的“替身”,授权处理份内的事务,就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只要在这个位置上,就要严格执行上级的命令。做为部门的领导者,必须对部门工作负责,不能懈怠,要认真执行,努力完成,发挥指导作用,必要时亲自动手,找出方法,使杂乱无章的事情步入正轨,关注组织和部门的变革和创新,把部门的力量汇入组织中,推动组织向前发展,力求工作做到位。

  中层管理者的角色定位策略

  中层管理者处在高层管理者和一般员工之间,是企业层级的中坚力量,承担着企业决策、战略的执行及基层管理与决策层的管理沟通责任。他们的工作既承上启下,又独挡一面,他们在企业中的角色定位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为被管理者的角色定位

  服从上级是对中层管理者最基本的要求,是层级制度的显著特征。对上级而言,中层管理者是被管理者的角色,是下级,是配角,要支持、服从、执行上级的决策,尊重领导、维护领导的威信,积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以部门工作的良好成绩为上级领导创造有利条件,推动整体工作顺利进行。

  中层管理者既是部门的领导,也是上级得力的助手和支持者。这双重角色要求中层管理者必须全面了解上级的想法,才能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上级保持一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2.作为管理者的角色定位

  对于中层管理者而言,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是自己所管理团队的成功。中层管理者通常负责独立的部门,分管一部分事务和人员,代表企业或高层管理人员管理这部分业务和员工。首要任务是管理好下属,同时安排好职权范围内的工作,维护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既然代表企业或高层管理人员,在下属面前就承担了组织的角色,行使组织的部分权力,承担组织义务。中层管理者要想带领下属达成工作目标,就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关注:

  第一,管理制度。中层管理者对下级负责,对工作主动承担责任,不揽功不推过,公私分明、赏罚严明、恩威并重,要制定并不断完善制度,使下属接受中层管理者的领导和控制。

  第二,管理授权。中层管理者的下级是一般工作人员,属于操作层,负责具体事务。中层一旦选中员工去实施某项工作,就应给予完全的信任和放权,在分派工作之前提前明确这些工作的基本情况、特殊要求和复杂程度,向员工说明工作的性质和目的。中层是站在比下属员工更高的位置上考虑问题,对部门决策、工作内容比下属有更全面和准确的认识,当发现下属在工作中有理解不到、考虑不周的地方,中层应及时给于指导,帮助他们认识问题,分析症结所在,启发他们提高认识,改进工作。

  3.作为竞争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定位

  企业由多部门构成,其工作总量由各个部门的工作分量组成,任何一个部门都是企业不可缺少的部分,合作产生共赢。但从本位主义角度来讲,每个部门的管理者都会从自己部门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以期最高质量地完成本部门工作,最低限度的发生错误。同级之间这种思想观念上的特点就决定了矛盾存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同时由于中层管理者处在企业的同一层次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互相之间的职务晋升竞争。

  在同级的关系上,应注意沟通,善于协调。同级之间要经常进行交流,就工作问题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互帮互学,共同促进。中层管理者之间要正确对待竞争。竞争是客观的存在,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一个重要动力,中层管理者要敢于在竞争中锻炼和提高自己,在竞争中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应具备的四种能力:

  中层管理者是公司管理的中坚力量,也是公司普通员工的直接管理者。其除了具有管理职责、岗位职责以外,还起到员工与公司决策者上传下达的作用,如果中层管理者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则会对公司的管理和决策的贯彻带来很大的阻碍。公司在选择中层管理者时,除了要了解候选人的岗位技能和人品以外,还要注意是否具备下述四个能力:智力能力,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1、智力能力

  智力能力可分为概念化能力,判断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三个方面。

  概念化能力是指管理者能否看出表面上互不相干事件的内在联系,并从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概念化能力有助于管理者把握全局,并能深入的系统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判断力是通过管理者对已知信息的处理,对事物发展趋势进行方向性把握的能力。判断力有助于管理者在进行部门规划和工作计划时,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逻辑思维能力是指管理者对一些事物进行的符合常理的判断。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管理者实际工作行为的有效性。

  2、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可分为规划能力和行动能力。

  规划能力是指充分调配现有资源制定达成工作目的计划的能力,中层管理者应该具有达成本部门工作目标的规划能力。行动能力是指在工作中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策略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事情在行动之前不可能进行100%的充分的准备,这就需要中层经理能够在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对环境进行客观、正确的判断,并采取积极的行动。

  3、人际交往能力

  在工作中,人际交往能力可分为对上级交往能力,平级交往能力和对下属交往能力。

  对上级的交往主要是接受上级的任务和对任务的向上级的反馈。平级交往主要是部门协调及部门沟通。对下属的交往主要是布置工作任务及进行工作指导等。不论是对哪一级的交往,沟通的能力非常重要。中层管理者不但要能准确的领会对方表述的意图,还要能准确的把自己的意图表述给对方。

  4、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包括情绪控制能力,自我估计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对管理者而言,情绪化的语言和行为并不能解决任何工作中的问题,反而会让其他员工丧失对你的认同。所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理智、客观的对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自我估计能力的强弱体现出了管理者是否有自知之明,没有自知之明的管理者不可能是一个明智的管理者。由于职务或者工作环境的变动,管理者是否能够继续有效地进行工作,胜任自己的岗位,这体现了管理者适应能力的高低。

【企业如何做好库存管理】相关文章:

如何做好库存管理06-03

超市如何管理库存11-09

如何做好企业管理12-26

如何做好企业后勤管理03-28

企业如何做好危机管理11-26

物流企业如何做好成本管理06-02

企业如何做好项目创新管理06-03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做好资金管理07-26

企业如何做好资金管理工作02-21

企业培训管理如何才能做好工作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