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如何制定

时间:2022-06-03 19:39:46 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如何制定

  导语:所谓课堂规则,又叫课堂规范,是学生进入课堂和参与课堂各项活动应遵守的一种规范。课堂规则是课堂管理中最普遍、最经常遇到的问题。因为教师一走进课堂,就不可避免地会涉及课堂中的规则,并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课堂规则的影响。

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如何制定

  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如何制定

  一是学校是否已经从过分关注结果质量评价向关注质量生成的全过程转变。

  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还在初级阶段,其本质、结构与功能的正确理解和深刻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容易习惯性简单机械模仿传统意义上的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和运行模式,过于权宜性和功利性,从而沦为外部质量保障和第三方检查评价的前期准备阶段。职业院校应切实对质量全程把控,淡化短期地静止的终结性、回溯性评价,强化长期地动态的形成性、前瞻性评价,从关注结果质量评价转向关注质量生成的全过程转变。

  二是学校是否已经从原来相对分隔、孤立的质量管控措施,转向全面系统的质量管理转变。

  学生成长的轨迹是线性的,但人才培养工作是多维、复合的。教学、学生等部门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时间、空间上相互交错,有相辅相成也有时空冲突。在人才培养工作的不同方面,每个学校都有很多已有的质量管理措施,但这些措施可能是分散的,之间可能是矛盾的,效果上可能是相悖的,这就需要从相对分割、孤立的质量管控措施走向全面系统的质量管理。

  三是学校是否已经开始从依赖外部问责机制产生动力,转向内部自愿问责激发内生动力转变。

  以高职院校为例,在高职领域开展的前两轮评估在特定历史阶段对推动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大量新升格的高职院校,依靠外部问责和奖惩机制,基本实现了“管理基本规范、条件基本达标、质量基本保证”。在学校与政府、社会的新型关系时期,基于“承诺-履行”的伦理契约和价值理性,职业学校以“自律”换取“自主和自由”,通过质量承诺和全面质量管理,使政府、社会、家长、学生相信学校会通过内部自愿问责激发提升自身质量的内生动力。

  四是学校是否已经从强化模仿和趋同的标准化向促进多样化发展转变。

  在过去一个时期,以问责(奖励和惩罚)为基础的质量保障体系,采用绩效指标以及资源分配相关联的等级评分规则对院校进行的总结性评价,强化了院校之间的模仿和趋同而非促进多样化,其直接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千校一面”。当前,面对生源类型多样化、群体对象复杂化、学生成长个性化、社会需求多元化、发展环境国际化,职业院校必然要从传统的标准化走向多样化,人才培养从标准化向差异化、多样化、个性化转变,从而实现院校特色发展。

  五是学校是否已经开始从院校身份表征质量走向专业建设水准表征质量转变。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以来,重点建设了200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各地也相应建设了一大批省级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身份已是表征办学质量的金字招牌和优秀品牌,成为政府配置资源、学生报考志愿、企业招聘员工的重要依据。但随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化,这些品牌学校内部专业建设水平和培养质量的不均衡的弊病将会很快显现。整体提升专业建设水准必将成为高职院校强化内涵、提升质量的突破点和着力点,必将成为高职院校体现办学特色的逻辑起点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必将成为表征办学质量的金字招牌和优秀品牌。

  六是学校是否已经从原来依赖政府制定质量标准,转向学校制定更高的校本质量标准转变。

  由于区域、校际的不均衡性和差异性,政府制定的质量标准(如:院校设置标准、专业建设标准、实训设备配备标准等)往往是最低要求,或者是基本要求。当前,职业院校要在保证国家标准不降低的前提下,不再依赖政府制定标准,而是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校本质量标准,建立健全对接产业、企业发展中高端水平的教学标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企业认同,赢得市场的认可,才是学校品牌信誉的根本保证。

  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如何制定

  1.明确

  明确,是有效课堂规则最重要的特点。有效的课堂规则首先应该是清晰明了的。要用积极、肯定的方式说明这些规则,即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而不是告诉学生“不应该做什么”。实践中,许多教师制定的课堂规则难以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有些规则过于含糊,在现实那里失去了意义。采用这种积极的表达形式,一方面是为了“明确”,而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出现学生没有想到的行为。如,“教室里不能乱跑”这个规则,学生不明白什么是应该做的,因为除了“跑”以外,还有很多方式可以从教室的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一个地方,如蹦、跳等。如果老师希望学生慢慢走,那么这项规则就应该是“慢慢走”。如,某个小学的班级规定:“上课时,精神饱满,坐姿自然,目视教师,思维跟随教师活动……”某初中班的课堂要求中这样写道:“对待学习认真,刻苦努力……”这些规则中关于“精神饱满”、“坐姿自然”、“思维跟随教师活动”、“对待学习认真,刻苦努力”的含义都是非常含糊的,不应该写进课堂规则中。

  2.合理

  合理的课堂规则不能违背学生的天性,也不能超越学生的能力去执行规则。一般来说,课堂规则顺应了学生的天性,就能够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相反,过于严厉的`课堂规则常常违背学生的天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的学习。一些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常常刻板、严格地要求学生的坐姿,如“坐姿端正,左手臂向下,右手臂搭在左手臂上,双臂平放在课桌边”。事实上,没有证据表明“坐直”可以帮助学生学得更好。因此,有关规定学生坐姿的机械、教条性的规范恰恰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从而阻碍了学生对知识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也很难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可实施

  课堂规则的可实施,最基本的意思就是要求课堂规则制定者能够使它们发生。一方面,课堂规则的实施要针对班里所有学生。如果一位教师规定每个学生都要将自己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那么在一个比较害羞的学生身上实施这个规则就会有困难。另一方面,课堂规则的实施要针对整个课堂教学。一些课堂规则难以实施是因为它们仅仅在部分教学时间内有效。如,一些教师将“发言时都要先举手”列入课堂规则,但在开始上课时却说:现在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不要举手,我会点名让人回答的。这是一种能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的提问策略,但是它直接违背了已经张贴出来的课堂规则。因此,教师要避免制定并非适用于所有场合、所有时间的课堂规则。

  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如何制定

  1.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儿童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一套需要、能力和看法。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需求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发展了如指掌,那么制定有效课堂规则就容易得多。课堂上许多所谓的“课堂纪律问题”其实是课堂规则本身没有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造成的。因此,只要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期望与其成熟水平相匹配,就可以减少许多“课堂纪律问题”。也就是说,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可以较快地吸收新思想,接受新变化,发展独特性。同时,总体上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逐步从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发展的阶段。总之,有效的课堂规则的制定,既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发展需求,更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在制定课堂规则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活动的需要。儿童需要活动,教师应该允许儿童的身体活动,而不是总想着尽力使儿童保持安静。另外,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权力、关注、接纳需求。阿德勒提出,权力、关注与接纳是人的基本需要,它们可以使个人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并获得归属感。这些需要既适用于成人,也适用于儿童。

  2.形成对课堂规则的正向态度

  教师产生一种积极正向的态度是建立课堂规则的前提。积极正向的态度是教师肯定自己所努力的方向是正确的,从而对教学具有强烈的胜任感。

  首先,课堂规则不是用来控制学生的,而是教育学生的。课堂规则本身不是目的,它是组织课堂的一种手段。运用课堂规则进行管理是教学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控制学生。建立课堂规则的最终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自律。课堂规则为学生检查自己的行为提供了指导与参照,使学生在没有规章制度的'情况下也能正确行事。

  其次,课堂规则是教师课堂管理的依据,建立课堂规则是中小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专业能力。许多学科教师对制定课堂规则的认识存在误区,忽视规则。他们常常认为“建立课堂规则只是班主任教师的事”,“因为课上有很多东西要讲,没有时间制定”。这些认识都是狭隘的和有害的。

  3.以相关法律法规与学校规章制度为依据

  首先,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相关权利与义务。制定课堂规则,一方面要正确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在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中,教师被赋予了“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等权利,也必须履行“为人师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等义务。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强调:儿童享有一个人的全部权利,最基本的权利可概括为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参与权。我国的《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也都对学生的权益做出了明确规定,要依法定规。

  其次,学校的规章制度。课堂规则的制定权一部分掌握在教师手中,另一部分则要遵循学校的有关规定。一定意义上,教师既是学校纪律和规程的执行者,也是自己课堂规则的制定者。学校规章制度是制定班规的直接依据,课堂规则是学校规章制度依据班级学生实际的具体化。因此,在开学前要熟悉学校的纪律和规程,以便将这些规定融入到自己的课堂规则中。聪明的教师甚至在制定课堂规则时,在最后会加上“遵守学校的所有规章”这一条。

  最后,需要补充一点,如果校规单单是维护学校的“统治”,而侵害了学生的基本权利,这种校规并没有实际的参考价值和意义。总的来说,虽然学校在制订规章制度的时候都是出于对学生的考虑,但是这种规章制度的基础要合法,如果与学生的权利相抵触、相矛盾,那它就是非法的。

  4.让学生参与课堂规则的制定

  当学生参与了规范的制定,并遵守这些规范时,就会产生归属感,他们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在课堂上,学生会觉得自己是主人,他们体验着集体生活,而这些正是解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集体感丧失的灵丹妙药。那些力求与学生之间建立相互尊重的关系的教师,让学生参与制定课堂规则,并帮助学生理解制定这些规则的原因。而学生参与程度以及如何参与、参与何种规章制度,应该由教师来决定。

  首先,和学生一起探讨课堂常规的价值。制定课堂常规的第一步是和学生一起探讨课堂常规的价值。教师可以通过询问学生一些问题作为讨论的开场白。例如:为什么成人有那么多的规则,如遵守交通规则、排队上车等。在讨论中,让学生知道班集体和学校就是一个社会,就像那些更大的社会群体一样,当人们都遵守这些有利于形成安全、充满关怀的行为准则时,这个社会的群体功能就会发挥出来。在讨论中,学生会形成“为什么课堂规则如此重要”的认识。

  其次,实行承诺。许多成功的教师会让学生实行承诺,这一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课堂管理的共同责任感,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整体发展。正式的课堂规则确定后,要组织一次讨论会对每项规则进行说明,并要学生表明是否能接受这样的行为准则。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规则清单带回家让父母签字(通常要附上一份对多次违反规则的学生的处理说明),然后再返还给教师。这种方法适用于解决那些认为很难遵守规则的学生的问题。当送规则清单和处罚说明给家长的时候,最好要附上一份关于课堂管理和教学思想的简要说明,旨在表明规则与有效教学和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

  第三,监督与评估课堂规则的执行。当学生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规则,并承诺遵守这些规则后,下一步就是帮助他们识别和监控他们的行为。然而这一环节常被教师忽视。对学生来说,有一个办法非常有效,即轮流表演规则中所描述的行为。每个人既要表演适当的行为,还要表演不适当的行为。当他们表演的是适当行为时,要求其他的学生举手表示认可,相反不举手表示不赞同。这个活动能够增进学生对课堂规则的理解。

【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如何制定】相关文章:

如何制定部门管理制度10-27

如何制定班级管理制度01-25

如何制定班组建设管理制度01-17

如何制定办公室的行政管理制度03-21

如何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05-22

如何制定学科的教学计划01-02

家庭节约计划如何制定02-22

如何制定公司规章制度04-03

职场新人如何制定理财方案03-17

退休家庭如何制定理财方案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