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计算教学——听“小数加减法”有感

时间:2017-11-09 小学教师 我要投稿
现在的六年级的学生,小数加减法的错误还是频频发生。比如:3.48+2 ,学生的错误经常是3.5。计算教学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的,这次我们的教研活动通过同课异构研讨计算教学——“小数加减法”。
生活素材融入教学

蒋老师将教材中计算跳水成绩的素材作为教学的情境,并对情境进行了深入解读。这个教材起点低;数据很特殊精确到百分位特殊的“0”与一般计算结果要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进行对比理解;渗透解决问题多样化的策略。教学时蒋老师也充分体现他的这些思考。

方老师则改编为三种物品价格为教学素材。让学生进入了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努力为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法打下现实基础。因此,在解决12.65+25.75时,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双重作用,学生想到了借助元角分对算理的解释。可方老师没有很好的抓住元角分来沟通对相同数位相加减的算理,来引导学生从深层次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强调对算理的理解

小数加减法属于数运算,通过对“新基础”的学习,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的加减法在数运算中具有相同的知识结构。在蒋老师的课堂中,立足于整数的加减运算,通过类比来探究小数的加减法,重点放在两者算理的沟通上。通过“这样的计算你熟悉吗?”“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哪些地方差不多?”“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哪些地方不同?”引导学生自觉地把“整数的加法法则”迁移到小数的加法中去,理解小数加法中“相同数位对齐”的内涵,再把运算法则迁移到小数的减法中去,建立数运算的整体结构。

在方老师的课堂从关键处下手加强对学生算理的理解,学生说到:“小数点对齐。”追问着:“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为什么小数点不对齐,计算错误?”“元加分能加吗?”这样让学生深入理解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方老师非常重视算法的指导。特别是对“12.56+55.5和55.5-25.75”计算结果百分位的5是怎样得来的,是学生进一步掌握算法很好的契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再次关注小数加减法的重点和难点——进位和退位。

通过这次教学探讨活动,有这样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学生已经学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四下再次学习。我们应该从怎样起点进行教学,如何通过情境来更好的理解算理呢?

在三年级学习小数加减法时,学生都是横式计算的。因此,在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时,学生也很自然的直接横式计算的,那如何对小数加减法横式与竖式进行有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