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1-07 10:34:11 教案 我要投稿

【热】大班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以同伴10个手指的“藏起”为情境进行10的减法算式的记录,体会减法算式在记录数量变化中的简单、便捷。

  2.比较同伴间10的减法算式记录条目的多、少、一样多,体会“有顺序”的操作活动给记录带来的帮助。

  3.在游戏活动反复进行中,增进幼儿对“一”、“一”等符号的理解。

  4.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有过两两结伴进行合作运算和记录的经验。

  2.教师自制10只手指分别藏起1个到9个的图片,以及对应的10的减法算式PPT课件。

  3.记录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手指游戏。

  和幼儿一起玩他们所喜欢的手指游戏。

  师:你有几个手指头?你喜欢它们吗?你会用手指头摆造型吗?这个造型要用几个手指头?

  (这一环节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从对手指游戏、手指造型的自由表现中’,丰富和加深幼儿有关手指和数量的`特殊表象,为接下来的数的运算活动建立“跳板”。)

  2.看“图”玩游戏——手指头,藏起来!

  (1)介绍游戏玩法,激发幼儿的兴趣:老师喜欢一个“藏起来”的手指游戏。我来藏,你来猜,看看能不能猜出老师藏了几个手指头。

  (2)教师演示,幼儿猜测。幼儿猜测后,教师追问:你怎么猜得这么准的呢?鼓励幼儿把自己的观察、思考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我知道少掉了××,它们一共是4个,所以藏起了4个”。

  (3)鼓励幼儿自主玩这个游戏。教师可以用激将法,比如说:你们会玩这个游戏吗?让你看“图”玩“藏手指头”的游戏你能行吗?

  (4)出示“图卡”,逐张和幼儿讨论图画的意义:这是什么意思?提醒你们藏几个手指头?

  (5)幼儿自主看“图”游戏。

  (由“藏起”的游戏,自然引发到对“少掉”的直观理解,再分别与数学符号“10”、“一”、 “4”等之间建立更进一步的联系,引发幼儿自主建构“10一4”这一算式中所隐藏的数学运算意义,并通过自身的实践——也来玩“藏起”游戏,在动作表现中不断巩固和加深对减号以及减号前后数字的理解认识。这个过程必须以孩子自身的反复动作为基础建构,孩子的理解认识才能深入透彻,日后的应用也才有可能自如流畅。)

  3.“示意图”大变身——看看“?”来回答。

  (1)将“10一1”变化成“10一1=?”,引导幼儿观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什么意思?如果让你来回答这个“?”你会怎么回答?

  (2)结合情境小结“10—1=9”所表达的完整意思:原来是10个手指头,藏起了一个手指头,还剩下9个手指头。

  (3)通过追问,引导幼儿理解各种符号的意义:“一”后面的数字是什么意思? “=”后面的数字又是什么意思?

  (4)出示图片“10一4=?”,引导幼儿思考:你会回答吗?你怎么回答出来的?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

  (5)请幼儿自主出题进行运算:让你来出“题目”考考大家,你还会出些什么题目?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及时书写算式,并引导集体中的其他幼儿及时回答。

  同时引导幼儿思考:哪些题目我们回答比较快?为什么?有没有什么方法把那些让我们“回答得慢”的题目再快一点呢?

  小结:如果让你给今天我们玩的这个游戏取个名字,你说是什么游戏? (10的减法)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图”就是“减法算式”。

大班数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会看二维标记,进行分房活动。

  2. 能够互相协商合作完成分房任务,提高初步的分析判断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及相对应的教具。

  2.房子图片、操作纸、房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出示课件)这是一片美丽的大森林,嘘,是谁在叹气啊?(出示狮子大王)原来是我们森林里的狮子大王。狮子大王,你为什么事叹气啊?

  狮王:哎!我近来碰到一个难题,我们大森林里造了两幢楼房,一幢是红颜色的三层楼,一幢是黄颜色的三层楼,有六个动物动物参加分房,可是在分房的时候,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弄得我没有主意了,只好请小朋友们来帮忙,请你们帮我想一个合理的.分房办法。小朋友,你们愿意帮我吗?

  二、多通道参与,引导幼儿学会看标记。

  让幼儿在听清楚有哪六个动物来参加分房、他们分别提了那些要求后,学会看与之相匹配的标记,懂得标记的含义。

  1.老鼠: 我嘛,年轻灵活,我想住在三楼,而且我不想和猫住在一幢楼里,太危险了。

  2.大象: 我太重了,我想住在一楼,而且我不愿意和老鼠住在一幢楼里。

  3.公鸡: 我不愿跟狐狸住在一幢楼里。而且每天早上我要打鸣,叫大家起床,我想住在三楼。

  4.猫: 我才不愿和老鼠住在一幢楼呢。

  5.乌龟:① 我的动作实在是太慢了,所以我想住在一楼。

  6.狐狸: 我嘛,随便住哪里都可以!

  三、尝试操作,幼儿根据标记为动物分房

  1、教师操作课件,帮助幼儿进一步回忆动物提出的分房要求、明确标记的含义。

  2.幼儿2人一组,共同合作按标记为动物分房子。

  四、检查评价,进一步理解标记含义。

  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查幼儿分房的情况,对有错误的分房进一步指导幼儿理解标记的含义,让其它幼儿帮助纠正。

  五、六人游戏,体验合作找房的快乐。

  狮子大王也为小朋友们造了新房,6人一幢,每间房子有一个房卡,请小朋友6人一组,先拿好房卡,再根据房卡找到自己的房子(幼儿根据第一次操作获得的经验,根据房卡上的标记,共同合作找到自己的家)。

  六、延伸活动,验证新房找对与否。

大班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感受并体验远近的含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学习用工具测量远近,并能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次数也不同以及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按照正确的步骤用工具测量

  2.难点:

  (1)理解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

  (2)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活动准备:

  铅笔,表格、路线图每人一份、水彩笔盖、短水彩笔、没削过得铅笔。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师:今天,动物学校要举行一场盛大的运动会,小兔、小熊、小猫都报名参加了比赛。你们看,小动物们马上就要从自己家里出发到学校去了,究竟是哪个小动物会最先到达体育馆呢?

  二、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路线的远近。

  1.(引导幼儿观察路线图)请幼儿观察比较,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近?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这种方法准确吗?

  2.师: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测法,但是目测法比一定准确,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路线的远近呢?(请幼儿讲讲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绳子、积木等)老师今天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种测量工具,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工具?(水彩笔盖)

  3.师:你们觉得这样工具能测量小动物家到学校的距离么?(能)那咱们就先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要几个水彩笔盖,你会量吗?(会),请你来试一试。

  在幼儿尝试过程中教授测量方法,,边演示边引导幼儿一起讲述测量的正确步骤(找起点,沿着线,接着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小猫家到学校量了5个水彩笔盖)

  4.师:请你们也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请你再量量其他两个小动物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5、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的结果,教师小结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

  6、师:郑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两种测量工具呢,我们就用这两种工具来量一量咱们的小椅子好不好。

  请幼儿示范测量方法,及时纠正不对的测量步骤。

  7、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结果,教师小结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三、教师小结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都能被当做测量工具呢,我们的教室里就有很多,待会请你选一样你喜欢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来量一量咱们的桌子、黑板,还能比比小朋友的身高呢……

  教案反思:

  这节教学活动有好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

  因为活动中所要测量的就是我们天天要用的桌子,非常的贴近生活,所以幼儿在测量的时候特别的开心,积极性也特别的.高。在操作的过程中,因为幼儿之间的能力有所差距,所以有对有错,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给幼儿多次交流多次尝试的机会。发现问题就要给幼儿解决问题的机会。允许他们犯错误,再尝试用别的方法。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

  在活动中尽管之前我已经考虑了很久怎么样把语言说的更周密更完整,但是真正上课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略显含糊的地方。就因为这一点,幼儿的操作方法不是很准确,使得第一个活动目标没有实现,所以在数学活动中,一定要尽量把话说周全,以免有些小朋友喜欢转空子或者抓你的漏洞,不要只想着自己的教学步骤,而忽略了口头的能力。

  为了实现第二个活动目标,在活动中让幼儿大胆的发现然后进行讲述,所以这个目标很容易就实现了。

  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1.幼儿由于个体差导,出现个别幼儿孤立活动,不愿与同伴交流,任教师如何鼓励也无济于事,该如何?

  2.在活动中是应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测量,还是让他们在测量中发现问题?如果他们不能从中自己发现问题,我们该如何办?

  每个老师都跟我们说过,在互动上遇到紧急情况要懂得随机应变,我们都觉得挺简单,但是当你真正遇到这种“突发状况”的时候,也许你就没有自己预期的那么“灵活”。所以无论如可,要做好完全的准备。

大班数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3、能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6、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重点难点

  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活动准备

  个人操作材料人民币替代玩具,同色数卡5两张、2五张、1十张同组幼儿玩具不同色教具……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币若干,大数卡,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投影各面值钱币,引导幼儿认识各种人民币。

  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它们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

  比这小的钱币还有什么?

  小结:

  我们中国只有1、2、5,10、20、50,100这几个数字面值的钱币。不管你要多少钱都要由这几个数来组合。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10以内面值钱币支取的不同策略。

  教师提示:

  我们来玩小银行游戏,你们做银行职员,老师来取钱,试试看你们能否让顾客满意。

  游戏形式:

  教师出数卡,表示要取多少钱,幼儿用自己的操作材料在面自己前摆放。 你用哪几张钱币组合成顾客想要取的钱数?

  (1) 引导幼儿观察同伴间有没有不同方法,正确吗?

  (2)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玩具摆出不同的取钱策略。

  (3) 同组幼儿讨论摆放出各种不同的取钱策略,越多越好。

  3、幼儿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教师提示:

  下面我们来开银行,我们自由组合三到四人,玩具合并在一起,银行柜台可以用桌子或椅子来代替,场地和角色大家商量,可以轮流做银行职员和顾客。

  游戏形式:

  幼儿分组,自主游戏。

  教师指导:

  (1)对能力强的幼儿,启发他们分类整理钱币,以提高操作效率。

  (2)在玩具充足的情况下,鼓励幼儿尝试10以外的取钱额度。

  4、总结讲评。

  (1)宣传教师指导中幼儿成功的尝试。

  (2) 鼓励幼儿在今后的游戏中大胆运用和尝试。

  教学反思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题,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计划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不断丰富经验促进能力提高。但是原活动的`设计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一,活动形式的设计以个别演示、集体讨论、自己记录的方式,游戏性不强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操作活动以个人书面的形式,教师不能快速有效给予帮助,也将影响教学效果。原因二,探索钱币的不同兑换策略,限定兑换7元钱,过于死板,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同时以数字、符号等方式记录策略,增加了幼儿的思维难度,也没有考虑幼儿间个体的差异性。

大班数学教案5

  一、活动目标

  1、能将5以内的蔬菜分在两个箩筐里(红色、黄色箩筐),知道可以有多种分法。

  2、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记录分的结果。

  3、体验数量分合变化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熟悉绘本故事《箩筐》。

  物质准备:

  1、课件:5的分法。

  2、5以内各种蔬菜图片(萝卜、茄子、土豆、芹菜)等人手一份。

  3、箩筐记录表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绘本,引发幼儿的回忆

  师:“箩筐有时会很满,有时会很空。”爸爸的箩筐里盛满了很多萝卜,装都装不下了,今天请小朋友们来帮爸爸把萝卜分在两个篮子里,一个是红色箩筐,一个是黄色箩筐,该怎么分?

  (二)幼儿自由探索分蔬菜

  把5个萝卜分别装在红色箩筐、黄色箩筐里,幼儿自由操作。

  了解5分成两份的多种分法

  提问:你是怎样分的?幼儿说出自己的分法。

  如:红色箩筐2个,黄色箩筐3个。

  提问:谁和他分得一样?是怎么分的?

  幼儿描述自己的分法,提示用“我把5个萝卜分别分给红色箩筐2个,黄色箩筐3个”句式描述。老师把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提问:谁与他们分得不一样?

  幼儿说出不同的分法并记录,直至所有分合式完成。

  出示所有的分合式,幼儿集体读一遍。

  复习分合号,进一步理解5的'分合

  1、复习理解分合号的意义。

  提问:这些分合式里边都有一个符号,像什么?叫什么?代表什么意思呢?(复习分合号,用手势动作摆出分合号等方法,熟悉分合号)

  2、用逐渐增加的方式重复5的分合。

  提问:给红色箩筐分了1个土豆,那黄色箩筐该分几个呢?(出示相应的图片)

  如果再分给红色箩筐1个土豆,那黄色箩筐的土豆是多还是少了?为什么?

  依次完成5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的分法。

  提问:5分成两份,有几种分法?

  提问:看看这些分合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红色的箩筐多分了一个,黄色的箩筐就要少一个。这是数量分合中递增、递减的关系。

  3、游戏“你问我答”,复习5的分合式。

  4、幼儿动手操作,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记录分的结果。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5的分合,老师要来考考你们,把这些蔬菜分别装在两个箩筐里,该怎么分?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分合式。

  师:今天你们帮助爸爸分了蔬菜,爸爸很开心,谢谢小朋友们。

大班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清楚面积的几种比较方式。

  2、学习用正方形画格子,数格子的方式测面积,比较面积的大小。

  3、明白面积一样的图案,外形不见得一样,初步了解守恒。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预备:

  种种图案、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理顺已经具备的经验,使用种种方法比较面积大小,导出“面积”观念。

  1、用眼睛观测法比面积大小

  教师展示两张大小差别比较大的图案(绿、蓝)

  师:“2个图案哪张大?”(孩子:“……”)教师:“噢,双眼一瞬间就发现啦。”

  2、叠加法比面积大小,(幼儿教师展示两张大小差别小的纸)

  师:此刻哪一个大?有不赞同见吗?(孩子:“桔黄的大,白的大……),教师:“望着相当,怎样比大小?”(孩子:“叠加起来”)

  请孩子上来尝试。

  师:我看他是一边的边角都一一对齐的,你是用了啥方法?这一个叫叠加法。

  师:哪一个大?大了如此一点用叠加法一瞬间就明白啦。

  汇总:当2个图案望着基本上比不出大小时,叠加法实在是个好方法。

  (幼儿教师:对,当两样物品看不出面积谁大时,叠加法实在是个挺好的方法)

  3、导出“面积”观念

  师:通过刚刚2组的比较,我们明白图案的(的表面)大大小小,图案的大小另外还有一個名称,叫图案的面积。

  通过比较,可讲绿色纸的面积比蓝色纸的面积大,幼儿教师指着另1组问:这组可怎样讲哩?(孩子讲:“黄色纸的面积比白色纸的面积大)。

  4、数格子法比面积

  幼儿教师展示两张无序图案,(面积一样)

  师:这儿又有2个图案,可外形非常奇怪,那一个面积大?有(啥)方法比出来吗?叠加法能用吗?

  幼儿教师:“别担忧,我今日带来了一样工具,是啥?它能协助2个图案测面积、较大小。

  怎样量哩?(幼儿教师将图案贴于小黑板上)将正方形角与1号图案边角都一一对齐。画下外型线,再把边去与刚刚的外型线边角叠加,画出外型线,从左到右按次序一個接一個,一行画好啦,在画下一行,边量边画,将整个图案都量好、画满。以后用这一个小正方形用一样方法,将②号图案量好画满。

  师:量好后,你明白它们的面积谁大谁小了吧吗?(孩子:一样大)怎样明白?量1号图案面积用了6个正方形,量②号图案面积用了6个正方形。因此它们的面积是相同的。

  幼儿教师:那我们点数1号图案用了几个正方形,(幼儿教师边数边记下),点数2号图案用了几个正方形。因此他们的面积是一样大的。

  (幼儿教师汇总:看起来尽管图案不同,可是面积亦会有一样大时。)

  刚刚比面积大小时用了何种方式?(孩子:画正形方式),对,我们是用正方形画格子,每一格格地数出来,因此可叫它数格子法。

  (幼儿教师总结:给2个外形不同的图案比不出面积大小时,数格子法实在是个好方法。)

  二、孩子动手操作

  师:数格子法如此好你是否想试一试?

  1、1组4个图案、4个方块、勾线笔

  ①我在后方的.桌子上的篮内面给你们人人预备了个图案,一個小正方形,用画格子数格子法明白图案的面积并记录下来,请你们不拿小凳子,4个人用一张桌子。(记录下来后将小正方形放回原处,拿图案回到位置上,看谁1、个坐下来。

  ②去找你的好伙伴比比哪个的面积大;哪个的面积小,跟此外一边比比。

  请孩子上来:“你刚刚跟谁比,那××上来吧,你俩哪个的面积大,哪个的面积小。为何(面积占几格)哪有没同你好伙伴的图案面积是一样大的啊?为何?外形一样吗?看起来面积一样大的图案,外形可不同啊。谁同他们的面积是一样的抬起你的图案吧。

  ③此刻这一些图案要回家啦,面积一样大的图案他们均是一家里的亲人。(幼儿教师展示图案的家。这这就是哪个的家?这一个家的图案面积均是几啊?请三个人验证。

  2、幼儿教师展示图示已作好。

  ①请你比比这3个图案几号面积最大,,几号小,我们一块儿从1号开始数吧?(边说教师做记录)。

  依照面积大小,它们三个怎样排队?(幼儿教师指着记录表)排好后,教师:“你是用何次序排的,另外还有其它的排法吗?两种方式你会了么?排好后,将每一个图案面积用了几格记录下来。

  ②我的记录表完成啦,我给你们每一组也预备了张记录表,请你四个人1组,人人拿一個图案,一個小正方形工具,将图案量好画满以后,4个人将面积大小按次序摆放起来。(幼儿教师字有孩子工具),并记录每一个图案面积,再请小组负责人上来说说。

  验证:你们最大图案面积数了几格,最小图案数了几格,你是用何次序排的。

  完结:我们用了正方形量一量、数格子给图案面积比大小,我们到教室瞅瞅有哪一些物品可了着用这一个方法来比面积大小。

  2.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比较高矮教案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区别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2、教幼儿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数学:3-3比较概念 3-4比较概念 3-5比较概念

  2、日常生活中能比较高矮的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幼儿区别高矮和一样高

  1.课件:3-3比较概念

  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图画物体的不同点:

  两栋楼房,一栋楼房高,一栋楼房矮。

  两座房子,一座房子高,一座房子矮。

  两个厨子,一个厨子高,一个厨子矮。

  两个梯子,一个梯子高,一个梯子矮。

  2.逐一出示实物,让幼儿比一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3.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再请全体幼儿互相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4.请幼儿说说自己熟悉的东西中什么是可以比较高矮的。

  二、教幼儿一些比较高矮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矮的站在凳子上,

  前面用一块布遮住,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

  当幼儿发生错觉时,揭开谜底,并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同一高度

  2.课件:3-4比较概念

  让幼儿判断物体最高、最矮。

  三栋楼,哪栋楼最高?哪栋楼最矮?

  三棵树,哪棵树最高?哪棵树最矮?

  3.课件:3-5比较概念

  看一看图片上有谁?

  公鸡,狗,长颈鹿,猫,小鸡。

  比一比它们谁最高?谁最矮?

  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三、告诉幼儿简单的高矮的相对关系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比较,

  再让高的小朋友跟老师比较,

  让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较,

  使幼儿知道:高的小朋友跟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跟老师比是矮的,

  矮的小朋友跟高的小朋友比是矮的,但跟更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

  告诉幼儿单独的某样东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么比较。

  2.请三个小朋友上来,再请一个幼儿为他们从高到矮排队,

  并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四、幼儿实践操作

  请每个幼儿依次画高矮不同的三棵树(或三栋楼等)。

  3.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比较多和少教案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理解物体的数量与物体的摆放形式无关,初步建立数守恒的概念。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磁板1块,纽扣、瓶盖若干。

  2.幼儿作业纸。

  数一数,说一说,每组有几个苹果?它们都一样多吗?

  活动过程

  1.指导幼儿看作业纸。数一数每组苹果是几个?它们一样多吗?为什么?

  2.请幼儿拿出7个纽扣摆成一排,再请幼儿拿出相同数量的纽扣,随意摆成另一种形式,比较和体会,两组物品一样多吗?为什么?

  3.教师在磁板上摆出几组相同数量(7个)的瓶盖,但各组的排列形式、排列疏密不同,请幼儿说一说,是否一样多?它们的数量是几?

  4.组织幼儿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物品的数量不因物品的大小、颜色、排列形式、位置等的变化而改变)

  活动延伸

  老师在活动区可投放像上面那样的材料,让幼儿进行练习。

  4.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对应比较与减法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进一步巩固空间方位指示和对应的学习经验。

  2、在空间对应的基础上加强对比较型减法的学习。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23页、ppt课件、小动物、西瓜等实物卡。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创设情景。

  孩子们,今天幼儿园要在这里举行“数学小能手”评选活动,你们想成为“数学小能手”吗?评委老师已经在等着我们了,向他们打个招呼吧!评委老师说,要想得到“数学小能手”的称号,必须闯过他们设置的三道关卡,你们有没有信心顺利过关?好,闯关活动现在开始!

  二、布题。

  第一关:复习空间方位辨识与计数。

  1、小动物农场到了播种的季节。分别有四位小动物来管理这四块地,请你们先帮他们分一分,再请几个小朋友来帮助小动物们分别将西瓜种到四块地里,要求每块地里的西瓜的数量要不同。

  2、这里有四张记录表,请你们分别将记录单中“√”位置所对应的小动物图像和西瓜的数量填写在表格中。

  第二关:空间对应与比较减法。

  收获的季节到了,农场有两块片地里种满了大玉米,请你对照标记图,分别将它们对应位置的玉米数量记录到它下面的括号中,并分算出,圆地里的玉米比方地里的玉米多几个或少几个?把答案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第三关:幼儿书面练习课堂检测。

  最后一关,考验你的细心和能力。(看屏幕,读题目)分组,孩子独立完成练习。

  三、评价反馈。

  1、幼儿认真自查、互查。

  2、集体反馈,个别修改。

  3、请评委老师,为小朋友们颁发“数学小能手”证书。

  四、延伸活动。

  请幼儿完成《亲子手册》中的对应练习。

  教学后记:

  各环节设计比较紧凑,配合课件进行闯关活动,更能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积极性,讲解过程中针对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强调,出错率明显降低。以指导活动结束孩子们还沉浸在闯关的激动中。

大班数学教案7

  复习9的分合,体验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相关系。

  1.教师出示4~5张圆圈条图片(见附图一所示)、记录单一张(如附图二所示),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把9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答案?(8种)如果把9个圆圈按顺序分成两份,至少分几次就可以知道它的全部答案呢?(启发幼儿说出4次就能知道它有8个答案并说出理由)

  教师:请愿意用短线的方法分一分、试一试,将纸条上的圆圈分成两份,并将结果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请一名幼儿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想法并记录。

  3.师幼共同观察该名幼儿的记录。

  教师:大家同意这4个答案吗?这4个答案可以让我们想到9组成两份还有哪些答案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另一张记录单上将答案一一对应地记录下来。(见附录四所示教师:把9分成两份究竟有几种不同的答案?(全体师幼根据记录单回答)

  (二)学习由9的分合导出10的分合。

  1.教师:9分成两份有8种不同的答案,那么10分成两份会有几种不同的答案呢?

  教师出示另一张9的分合记录单(见附图三所示),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2.教师:如果将这份9的分合作业单变成10的分合记录,需要哪些修改调整?

  教师:首先要改变哪个数?(即将总数9变成10)

  教师:总数改变后这份分合式出现了什么问题?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呢(需要将每一排的答案进行修改,如1、8变为1、9或2、8。教师要让幼儿充分发表意见或演示,引导大家评议这样修改有没有道理)

  3.教师带领幼儿讨论并完成第一组答案的修改。(1和8中有一个数字需要修改,即在1和8中的一个数字上画上一个否定标记,再在旁边的空格中写上比它大1的数,使两数合起来是10,如:2、8或1、9)

  4.教师引导幼儿继续讨论。

  教师:为什么不能将一组答案中的两个数字都添1?

  教师:是不是将这张作业单上的每一组答案修改好了,我们就完成了10的组合?10分成两份的答案是不是同9一样也只有8种呢?(引导幼儿发现9的分合修改成10的分合记录后,答案只有8种,还缺少一组答案)

  教师:少了一组怎样解决呢?(在记录单的最上面或最下面一排写出缺少的一组答案)

  (三)请幼儿把自己的'记录单(9的分合式,见附图三所示)改变成10的分合式。

  1.展示个别幼儿的修改结果,师幼共同认读10的分合式。

  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一个数分成两份得出的答案数目总是比该数数目少一个。

  3.展示2~9各数的分合式,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

  教师:谁能说说从2到10每个数分成两份都有几种不同的答案?你有什么发现呢?

  4.教师小结:当我们把一个数分成两份时,其答案数目总是比这个数少1个。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反思

  大班数学《分一分》活动是让幼儿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数学对幼儿来说,是较抽象的思维概念,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我把双数比成都找到了好朋友的数字,单数比作需要找朋友的数字,将抽象的概念生活化,具体化,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活动中适当的给予引导,将游戏的方式交给幼儿,由幼儿自己理解并完成,每一操作过程结束小结,留意到每位幼儿的学习情况,而不仅仅只是作为一个游戏简单的一带而过,当幼儿出现错误时,及时的帮助其修正,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如个别幼儿将双数和单数区分不清楚时候,不能忽略这些现象,在后面的环节中,要给予弥补,结合《幼儿用书》的实际生活经验看一看糖葫芦哪些是双数的,哪些是单数的,加入了迁移生活经验的活动,体现了数学活动的生活化。

  《分一分》活动提倡的是操作性和游戏性,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受益,真正体验到操作游戏的快乐,这也是《分一分》活动的主要目的,整个活动条理清楚,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单双数。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讨论操作结果,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活动中,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开动脑筋探索知识,获得经验,并运用各种感官参与,使得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幼儿熟练掌握任意数是单数还是双数?这是我下一步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总之整个活动在动静交替中进行,且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单双数的概念,活动的教学效果较好。

大班数学教案8

  一、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常见的数数方法对40以内物体的数量正确计数并确定总数。

  2、学习在圆形物体上,借助辅助物以任意图案做起点标记,顺着一个方向进行数数。

  3、观察同伴计数的方法,判断总数的正误。

  二、活动准备:

  1、设置“盘子展览会”场景:幼儿自制盘子若干(层次一、层次二)、黑板、挂饰。

  2、教具:大盘子一个,数字标记21—27、28—33、34—40。

  3、辅助物:夹子、回形针、便利贴,水彩笔。

  三、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学习借助辅助物以任意图案做起点标记,顺着一个方向数数。

  1、以任意图案为起点做起点标记。

  2、从起点开始数,数到起点的.前一个图案结束。

  3、顺着一个方向数数。

  (二)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多种数数方法对40以内物体的数量正确计数。

  1、幼儿巩固练习数盘子的方法,并与同伴相互检验总数的正误。

  (1)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是否能顺着一个方向从起点数到终点。

  (2)幼儿与同伴相互检验总数的正误。

  (3)找出错误数量的盘子,并与幼儿讨论原因。

  2、幼儿学习多种方法计数并确定总数。

  (1)学习以10个图案为一组做标记,然后数。

  (2)尝试运用一个接着一个数、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等常见的数数方法计数。

  3、幼儿再次练习数盘子的方法,并与同伴相互检验总数的正误。

  (1)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数数的方法是否正确。

  (2)幼儿与同伴相互检验总数的正误。

  (三)引导幼儿看标记,将盘子上的图案按照数量多少分类摆放。

  1、介绍展区,帮助幼儿认识不同的数字标记。

  2、尝试看数字标记,将盘子放入不同展区。

  3、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查展区内盘子摆放是否正确,并调整。

大班数学教案9

  大班数学活动《趣味排序》

  内容分析:

  本次教学内容是排序活动,排序是将由两个以上组成一组的物体排出序列。幼儿可根据大小、形状、颜色、数量、名称等排列物体,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规律的排序方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数学认知目标提出: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在5-6岁具体表现为: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根据大班幼儿思维特点,我在设计中突出让幼儿感知发现、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以故事“绿毛龟”为主线,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幼儿从发现规律——模仿规律——创新规律——生活运用,层层递进。

  活动重点为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尝试用有规律的方法进行操作;活动难点是创新的排列规律。在活动过程中,幼儿有可能不能很好地协调个体与小组、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我将采取语言引导、动作提示、同伴互助等方式进行指导,使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教学目标:

  1.发现和体会事物间的排列规律。

  2.尝试创造性地按某种规律进行拼摆活动,发展思维能力。

  3.感受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

  教学准备:

  1.教具:PPT课件、青蛙、乌龟图片各四张

  2.幼儿操作材料:操作板、各色吸管若干

  教学过程:

  一、发现规律

  (一)听故事,找规律。

  1.在《绿毛龟》这个故事中,当听到“绿毛龟”三个字的时候马上坐下。

  介绍玩法:绿毛龟有个最大的爱好:收集小朋友的凳子。如果你听到我的故事里出

  现了“绿毛龟”三个字就马上坐下,不然它会把你的凳子收走。

  2.出示青蛙和乌龟的图片:小朋友发现了什么?它们是怎么排列的?

  3.小结:像绿青蛙和绿毛龟这样一个接着一个重复的排列,我们就叫它有规律的

  排列。

  (二)观察PPT,讨论,分析,推理,发现按物体名称、数量、方位的差异进行排序的规律,并想象续排。

  师:绿青蛙和绿毛龟已经想好要去找谁玩了,你们觉得它们来到了谁的家里?

  1.介绍小兔——小兔是只特别喜欢有规律生活的动物,它身边的很多东西都是有规律的。小朋友发现什么是有规律的?

  2.孩子们讨论交流发现的规律,并续排。

  (1)可爱的小动物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如果继续的话你知道后面会是谁吗?

  (2)漂亮的向日葵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下一棵是怎么样的?

  (3)小鱼,它是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继续排列的话后面会是怎么排的?

  (4)天空中飘来了气球,气球后面会有白云,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气球的'数量不变,白云每次增加一朵重复的排列,我们叫它递增规律。)

  3.小结:小兔家里这么多有规律的东西,有的是按照事物的名称,如:小鸡、小狗、小猴这样排的。有的是按照大小、高矮来排的。有的是按照方向:上下、左右这样排的。还有的是按照数量的变化:递增、递减。都可以排出一些有规律的东西。

  二、模仿规律

  根据PPT中的规律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模仿、续排,体验按顺序排列队伍的有趣。

  (一)幼儿用身体动作模仿和向日葵一样有规律的排列。

  1.师:高的大的向日葵,我们给它设计一个好看的动作,你会设计什么动作?矮的小的向日葵你又会设计什么动作呢?

  2.幼儿体验:我们来试一试和向日葵一样有规律的排列。

  3.小结:有规律的排列不但能让我们猜出下一个是什么动作,还能给我们带来一种美的享受。

  (二)幼儿用身体动作模仿和小鱼一样有规律的排列。

  1.师:我们也来给小鱼设计一下动作,头向上的小鱼你会设计什么动作?头向下的小鱼你设计的动作又是什么呢?

  2.幼儿体验:我们也和小鱼一样有规律的排列。

  3.小结:和小鱼一样有规律的排列,我们的队列有规律又好看!

  三、创新规律

  (一)帮助绿毛龟和绿青蛙铺小路。集体讨论,如何创新规律。

  师:绿毛龟和绿青蛙遇到一个问题,需要小朋友帮它们解决。

  1.介绍操作材料。

  2.启发幼儿讨论:用只有一种颜色的吸管要怎样摆成有规律的、与众不同的小路?

  (二)第一次操作,要求:有规律、与众不同。

  1.幼儿操作,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创新排列规律。

  2.作品展示,师幼总结创新之处——从物体数量、方位等方面的变化。

  (三)第二次操作,运用总结的经验再次创新排序。师:小朋友铺的小路都有自己的规律,我们知道别人是怎么摆的就学习到了又一个方法,这一次,小朋友可以自己重新设计也可以找好朋友合作摆出更有创意的小路。

  1.幼儿再次操作,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次创新排序。

  2.再次分享,交流。

  3.小结:小朋友的第二次创新更大胆,在数量、方向上都做了一个更大的变化。我们为绿青蛙和绿毛龟铺设的小路就更丰富多彩了。

  四、寻找生活中的规律,感受规律的美。

  1.师:今天我们做了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用各种各样的规律帮助绿青蛙和绿毛龟铺路,绿青蛙和绿毛龟都特别的高兴。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很多有规律的排序,请小朋友欣赏欣赏(PPT)。

  2.小结:像这样四季的轮回,还有生活中用的、穿的、吃的、玩的等等都用到了有规律的排序,排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丽多姿。

  延伸活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是有规律的?我们一起在幼儿园里找一找吧!

大班数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感受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理解用数字表示房间的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以生活中的序数经验为基础为动物楼房设计门牌号码。

  3.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楼房图人手1份、便利贴(门牌号)、PPT、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有一个小朋友乐乐,他最近搬家了,他们小区有好多好玩的滑滑梯呢!乐乐今天就忍不住一个人出去玩了,到中午了,乐乐想回去吃饭,可是他忘了自己住在哪一层楼哪一个房间了,这下可把乐乐急坏了,这时乐乐开动脑筋,想到了自己家的门牌号码,请小朋友们看一看。

  二、认识门牌号码。

  1.(1)师:这就是乐乐家的门牌号码(702),总共有几个数字?谁知道乐乐住在几楼第几个房间?(出示PPT)

  (2)师:三个数字的门牌号码哪个数字告诉我们的是楼层?哪两个数字告诉我们的是房间号?

  (3)小结:三个数字的门牌号码第一个数字告诉我们的是楼层,后面两个数字告诉我们的是房间号。

  2.乐乐还有两个朋友也找不到家了:美美和天天。美美说:我的房子门牌号码是201,那我应该住在第几楼第几个房间呢?

  3.天天说:我今天出来旅游了,晚上要在宾馆住,可是宾馆的房间好多啊,我只知道门牌号是218,到底是哪一层哪一间呢?请小朋友们助我想想办法啊!

  师问:这个楼层中房子特别多,都超过10间以上,哪些地方一个楼层的房子会超过10间以上?(宾馆、医院)

  师结:现在乐乐他们在小朋友们的助下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可开心了,对小朋友们说谢谢!谢谢!然后蹦蹦跳跳地回到自己温暖又漂亮的房子里去了。

  三、为小动物楼房设计门牌号码。

  1.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有许多小动物遇到了麻烦,因为它们还没有楼房住呢,怎么办呀?动物们团结起来建造了一个动物新村,里面有一个个漂亮的房子。(发房子)

  2.看一看这栋房子有几层楼?(贴上楼层)每个楼层有几个房间?(从左往右数)这栋房子有三层楼,每一层楼有8间房。

  (1)鸭妈妈先来住房了,鸭妈妈想我这段时间要孵蛋,我就选间房子孵蛋轻松一点,我就住一楼的第三间房。鸭妈妈应该住在哪?鸭妈妈家的门牌号码是多少?让你们的鸭妈妈也住在103房。

  (2)小刺猬说他喜欢住205,谁来助它。对吗?你们的小刺猬有没有住进去?那它的房间号是多少?(画出小刺猬)

  (3)小梅花鹿也来了。梅花鹿说,我要住在三楼的最右边那间房。三楼最右边那间房是几零几啊?(提示幼儿从左数到右)让你们的梅花鹿住进去吧。谁来老师的梅花鹿住进去?检查对错。

  (4)小狗来了,小狗说它愿意住在小刺猬的楼上。是几零几?请幼儿自己找一找(幼儿先操作,再检查。)

  (5)还有哪两个小动物?小兔和小猴说我们两就住在小刺猬的旁边,做它的邻居,小兔和小猴应该住在哪两间房?谁来忙?师幼一人贴一个。小兔住在几零几?小猴呢?

  3.还有很多很多的小动物也想来这里住宿呢!他们和小朋友们说:请小朋友们助我们把剩余的门牌号码编出来,这样我们就能找到自己的房间了!(请两幼儿上前贴门牌号码,准别好便利贴纸,彩笔)

  四、延伸扩展。

  编好了要给小动物送信了,它们要来住新房了。要去寄信,光有门牌号码够不够?信封上写了什么?41305,前面的两个数字代表什么?现在请小朋友们将信交给邮递员老师,老师要去送信喽!

  思:这节课体现了我们数学组的研究点:生活化、情境性,旨在让幼儿感受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用数字表示,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课堂上幼儿积极性很高,操作常规不错,能够跟着老师的'步法走,教师上课层次性明显,并且有提升。但是有几点不足之处:

  1.幼儿在讲到鸭妈妈家住的103时,教师应直接出示103的门牌号码,而不是在后面出示。

  2.在摆放动物和贴门牌号码上,要多样性,不能总是幼儿先上前操作,再集体操作,可让幼儿先自己操作,再检验。

  3.在讲到三楼最右边的房间时,老师应先略微讲一下左右,让幼儿了解从左数到右。

  4.楼房出示后应先讲一下楼层,可以标上楼层号。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中,第三环节是边让幼儿自己操作边讲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设计实际操作性不强,当将准备的教具发下去之后,孩子们的注意力也就随之分散了,场面会难以控制,会很浪费时间。另外,让幼儿自己操作,写画设计门牌号码,也非常费时间。整个活动由于时间关系省略了一些内容没有讲述,值得思。

  活动建议

  1、整节活动教师讲述的太多,留给孩子们自己说的时间太少,需要仔细设计,怎样把部分的时间留给孩子;

  2、活动中尽量避免孩子边操作老师边统一讲述的问题;

  3、多加一些游戏环节,趣味性不够;

  4、教师的教具准备中,教师的示范画太小,影响孩子们看的效果,可以适当加一些;

  5、后面环节的设计中,老师可以将门牌号码写好,由孩子们找位子贴一贴,这样效果会更好;

  6、最后延伸活动中关于几号楼几单元的设计可以去掉,直接让孩子们回去观察楼房的号码特点。

大班数学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配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配的含义。

  2、在教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平均分享玩具或者事物等,培养分享意识和快乐。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教具:苹果6个,梨10个。

  学具:操作题(若干)

  三、教学过程

  (一)体会分配的含义。

  1、出示苹果6个,让幼儿随意分一分。

  ——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是什么?

  ——那我们来数一数有几个苹果呢?

  2、请幼儿说说是怎样分的?

  ——哦,那现在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把苹果分一分,你想怎么分就怎么分,谁愿意来呢?

  ——那请问你是怎样分的呢?(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分的是几和几)

  ——我们来表扬一下这位小朋友!

  3、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各种不同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有两种分法的每一份都是相同的'。那我们还可以怎样分呢?

  4、小结:把物体分成两份,或多份。每一份的数量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放每一份都是一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配”。

  5、教师讲述平均分配的概念,让幼儿学会说概念。

  (二)进一步理解平均分配的含义。

  1、教师出示10个梨,演示几种分法,让幼儿说说是不是平均分配。

  2、如果是平均分配,分成了几份,每份有几个?

  3、再让幼儿学说平均分配的概念。

  (三)幼儿操作。

  教师取8张卡片平均分配,让幼儿和教师一起来按要求分配。

  1、8个圆片分成两份,每份几个?

  2、8个圆片分成四份,每份几个?

  3、8个圆片每份1个,可以分成几份?

  (四)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完成作业单上的操作题。

  “现在请小朋友拿出筐子里的操作题和铅笔,每个小朋友只拿一张操作题,然后请家长辅导孩子完成操作题。”

  四、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平均分配的意义,也能对人事物进行平均分配。首先我不是凭空讲课,使幼儿理解更困难。而是以实物操作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幼儿能更明了的学到知识,理解平均分配。最后以操作题的方式,让幼儿对平均分配进行巩固练习。

  在本次活动中,我也发现了很多不足。由于家长在孩子旁边,孩子们就会有一定的注意力分散,所以导致了孩子们上课时的注意力不够,就直接影响到了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孩子对概念还不是很够理解,平均分配还不够着重突出。我会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更进不足,努力把教学工作做到更好。

大班数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

  2、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对号入座的正确方法。

  3、发展幼儿大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一张大的"排"、"座";1~4排的"排"标记。

  2、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写有"____排____座"的纸、笔

  活动过程:

  一、自制座位票

  1、认识排,幼儿自做"排"号。

  师:"看!这里的椅子已经排成了一排排,请小朋友找个小椅子坐下来,请第一排的小朋友站起来,请第二排的小朋友挥挥手,请第三排的幼儿点点头,请第四排的小朋友举双手。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知道你是坐第几排?"

  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排)?这个排字的前面多了什么?这一横线表示写几排,请小朋友拿笔记在纸上,你是第几排的`。"

  3、认识"座",幼儿制作"座"位号。

  师:"请小朋友把笔放下,数一数每排座位都有几张椅子?请问你是坐在几号座位的?请所有5号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4号座的小朋友点点头,清所有3号座的小朋友挥挥手,请所有2号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1号座的小朋友举双手。"

  幼儿做出相应动作。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号)?这个号字的前面多了什么?这一横线表示写几号,请小朋友拿笔记在纸上,你是第几排的。"

  3、认读座位票

  师:"请小朋友把你们椅子下面的纸打开,这就是座位票,请小朋友读一读你的座位票。"

  幼儿:"三排四号。。。"

  二、交换座位票,学习看票找座位。

  师:"请小朋友把笔放下,拿好座位票上来找个好朋友和他交换座位票读一读,大声地读出来,然后找到好朋友的座位坐下去。"

  小结:我们看座位票找座位时,要先找到"排",再找到"座"。

  三、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你们学了看座位票找座位这个本领开心吗?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在哪里见过座位票。"

  幼儿:"电影院。"

  师:"小朋友知道得真多!以后你们就可以看票自己找座位了,不用再麻烦爸爸妈妈了。下次我们再来玩看座位票找座位的游戏好吗?"

  幼儿:"好!"

大班数学教案13

  玩牌能激发幼儿对数字、符号的兴趣,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和锻炼幼儿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常用的是扑克牌,教师也可利用各种材料自制,如数字牌,自制牌的材料最常用的是硬纸板,或者利用计算活动中的数字卡代替。以下介绍几种幼儿牌类游戏。

  一、比大小

  目的:对13以内的数字能够熟练地比出大小。

  玩法:将一副扑克牌放在桌子中间,参加游戏的幼儿各摸一张牌,然后比一比谁的牌面大,小牌归大牌所有,遇到大小相同的牌为公有,即不归个人所有。反复进行,直至扑克牌全部摸完,最后比较谁得到的牌多,多者为胜。

  二、抽“乌龟”

  目的:能够给数字熟练地配对。

  玩法:两人以上参加玩牌游戏。先将扑克牌随意抽取一张盖住当“乌龟”,并把牌逐一分给参与者;然后各人整理好自己手上的'牌,两张大小相同的对子,抽出放在一边;再朝顺时针方向轮流将邻座中的牌抽取一张,若这张牌能与自己手中的牌结合对子,就放在一边,不能成对则插入自己的牌中;直至剩下最后一张牌,将“乌龟”亮出,与“乌龟”成对的,即是输者。

  三、“吃”牌:

  目的:复习10以内的加减。

  玩法;两人参加游戏,先协商决定玩加法还是减法,然后各摸相等数量的牌进行游戏。游戏时两人同时各出一张牌,谁先算对两对牌相加或相减后的得数,谁就将对方的牌“吃掉”;若两人都算不出来或同时算对,就一起将牌放在一边。手中的牌全部算完后,比比谁“吃”的牌多,谁就为胜。

大班数学教案14

  一、活动目标:

  1、能按照线索推论前后的变化。

  2、提高幼儿的视觉辨认能力。

  二、活动准备:

  图片若干(大小不同)、海洋图一幅、魔术统计表

  三、活动过程:

  1、稳定幼儿情绪游戏"大家一起来"。

  2、提问幼儿:你有没有见过大海?会变魔术的大海呢?(让我们来看看大海是怎样变魔术的)

  3、魔术"神奇的海洋"。

  教师示范魔术过程!

  小的图片进去,大的图片出来。

  哭的图片进去,笑的图片出来等。

  让幼儿观察原本的东西,放入海洋,会有什么变化?

  让幼儿根据线索推论前后的变化。

  4、"我是神奇魔术手"。

  请个别幼儿按照相同的'规则变魔术。

  请幼儿把变出或者推论出来的图片绘画出来。

  5、请幼儿想一想,还可以变什么有趣的魔术呢?

  6、教师讲解题目,幼儿做练习。

  7、活动结束。

大班数学教案15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练习数数。

  2、观察材料,尝试借助材料上的提示发现可以数正确的方法。

  3、喜欢数数游戏,愿意感受并学习同伴的数数方法。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第二部分中,让孩子明白括弧中的小字代表不同的意思,小字不同,数量也不同是活动的难点部分。

  三、活动准备

  挂图、PPT

  四、活动过程

  (一)了解孩子原有的数数经验

  经常听到小朋友们数数,你最多能数到几?和他一样多的举手。老师说一个数字,接着往下数4个数。

  (二)数数游戏发现正确的数数方法

  1、我知道你们能数很大的数字,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数正确。下面请看黑板右边,都看到了什么?(房子、树、兔子、小花)。接下来请你们看着图片,数一数房子有几幢?树有几棵?兔子有几只?花儿有几朵?数好后举手回答。

  2、现在开始对答案

  你数到的房子有几幢?

  你数到的树有几棵?

  小结:看来数量比较少的东西容易数清楚。

  你数到的兔子有几只?你在哪里找到了5只兔子?草丛里有4只兔子。蘑菇房的后面有1只兔子,第6只兔子在哪里?在上面的草丛里。

  你用什么办法将兔子找出来的?从上往下。

  要把东西数正确,其实有方法的',从上往下,从下往上,从左往右,从右往左,从前往后,从后往前。

  只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就一定能把东西数好。

  看看花有几朵?(10、11)哦,有不同答案,请小朋友说一说,“还藏了一朵黄色的小花”哦,所以你数出的是11多,恩,不错。可是你们看看一题板上老师画的是什么颜色的花?(红色)那我们应该数谁?(红色的花)对啦,所以说小朋友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观察仔细哦!可是这么多花这能数的快呢?两个两个数。对了,两个正好是一簇一簇的。

  上面得花有几朵?4朵,下面的花有几朵?6多,四朵加刘朵一共是十朵。

  3、师:通过刚才的数数,发现小朋友都很棒。可是老师这里还有一些东西需要你们来帮忙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幻灯片)

  4、认识这个字么?对,请你们数一数带鱼有几条。你刚刚数带鱼什么地方,数出是8条的?为什么你要数带鱼的头呢?头比身体看的更清楚。你们也都是数头的吗?为什么要数眼睛?要把一堆东西数清楚,要数特征非常明显的地方。

  有的数带鱼的头,有的数带鱼的眼睛,有的数带鱼的身体,那个最明显?眼睛,我们一起来数数带鱼的眼睛。

  小结:数一堆东西的时候,要数特征非常明显的地方。

  迁移:用这种方法我们来数数这些香蕉有几只?你数了香蕉的哪里?

  5、这个是什么字?请你们数一数蛋有几只。

  蛋有几只?有六有八?你在哪里数到六只蛋的?他把所有看得见的蛋都数出来了,还有两只蛋在哪里?在纸的后面也可能有蛋。你怎么知道后面有两只蛋呢?他用了对应的方法,看到下面有多少蛋,来估算上面有多少蛋。

  小结:这一盒蛋在放的整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尝试用估算推理的方法,看第一排有几个,算算推推后一排有几个。

  迁移:好,用这种方法,我们来看看这一板酸奶有几盒?怎么知道有八盒的?下面有四盒,你就猜出上面也有四盒。总共是八盒。

  6、这个字你们认识吗?请你们数数奶粉有几种?

  怎么叫种?一样的东西就叫一种,看一看奶粉有一样的吗?左面和右面的是同一种吗?我们一起数一数?答案应该是几?如果这里非要写四,这里的小字改成什么就对了。(桶)所以你看,小字不一样,数量也不一样。因为括号里的小字是种,所以正确的答案?

  (三)关注身边事物的数量

  1、看看纯奶有几盒?纸有几张?

  小结:我们平时还可以通过观察包装盒或包装袋上的数字,来得到一些信息。

  2、除了这些,你还在哪还发现了这样的数字,他们都代表什么意思?

  不着急,有兴趣的小朋友回到家里可以去找一找。

  五、教学反思

  《纲要》在数学领域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中明确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此次活动的内容选材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看似简单的数数活动却让幼儿学会一些技巧,懂得了一些规律。

  本节课一共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第二部分中,让孩子明白括弧中的小字代表不同的意思,小字不同,数量也不同是活动的难点部分。而我在引导孩子解决发现活动的难点时,由于“种”字有点方言色彩,孩子不能准备的理解这个小环节的意思,课后听其他老师说,如果换成“类”也许会让孩子更好理解些。还有就是问奶粉下面非要写上数字四,括号里的小字改成什么就可以了?能回答出来的幼儿不多,有个孩子回答除了“桶”,我立即给出了表扬,继续追问还有没有不同的答案?结果没有孩子回答,我就直接告诉了孩子,除了桶之外,还有罐、箱、碗等等,在这个环节中,幼儿的反应有点似懂非懂的。组织好问题的语言是引导幼儿理解活动内容的关键。

  在最后结束的环节中,我的提问上有些不明确“你们还在哪里见过这些数字”。我是想让孩子回答出类似生产日期、标签、数量等方面的数字,可有的孩子说了些像电话号码、车牌号、楼梯号等。这个问题我应该如何问才能问到我想要的答案上来呢?如果说“你们还在那些商品上见到过这些数字,你觉得这些数字代表的是什么意思?”不知道语言上准确不准确?

  在整个活动的准备、设计到开展,才发现原来在模仿名师的一节课也不是个简单是事,把名师上课中说的话完全照搬下来未必适合自己班里的孩子。我们在模仿中还要有所创新,要有自己的东西,要根据自己班里孩子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然而,不管自己的成功与否,从模仿名师的课当中,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的,比如在设计问题上,要有预设,语言上要简单明了。每个环节之后的小结语要怎么说,过度语是如何设计的等等,都要细细揣摩。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07-19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7-28

好玩的大班数学教案09-27

排序大班数学教案11-24

【荐】大班数学教案11-20

大班数学教案《分类》02-08

【精】大班数学教案01-02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01-02

大班数学教案【精】01-12

大班数学教案【推荐】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