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教案

时间:2023-06-09 17:02:1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比例尺》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比例尺》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比例尺》教案

  《比例尺》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地图推算实践以及根据实距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探究、合和交流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准备: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课时分配:共2课时。第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通过课前的交流,我知道有不少同学到外地旅游过。这是因为现在的生活水平高了,有这方面的条件。最近几年,我们家也会利用节假日出外游玩,不过,我个习惯,到哪个城市,就想找那个城市的地图看看。请同学们猜一猜:王老师主要是想从地图上了解哪些方面的信息?

  估计学生可能猜出以下几种:看这个城市有哪几个景点,景点在这个城市的什么位置?看地图上的比例尺等,教师适时追问:①地图上怎么确定方向?②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还能了解到什么?

  二、结合实际,探究新知

  1、看地图推算实距。

  教师出示南京市地图放在展示台上。

  (1)指名读出比例尺,并说说所表示的意思。

  (2)找出“雨花台”和“中山陵”2个景点,让学生辨认中山陵在雨花台的`哪个方向?

  师:在地图上,这2个景点之间的实际距离还不到我一根手指那么长,而生活中它们之间的距离还很远的,那么怎样知道2点之间的实际距离呢?

  (3)指名测量图上距离,其它学生记录并列式计算实际距离。(4)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对于用到方程的方法解答的步骤要板书并予以强调。要求学生说清各种算法的算理。估计会出现多种算法,课堂上给予充分的时间交流。

  师:请同学们要注意,刚才计算出来的数是两个景点间的直线距离,二实际生活中,这两点间没有直来直去的路,而要绕弯走,因此实际走的路程要比实际距离来得多,我们现在研究的是两点间的直线距离。师:请同学们来总结一下,在刚才的测量与计算中,应该注意一些什么?

  2、练习:完成教材第49页例2

  学生独立完成,板书交流。

  10/x=1/500000

  X=10×500000

  X=5000000

  5000000厘米=5千米

  3、根据比例尺做平面图。

  出示例3:学校要建一个长80米,宽60米的长方形操场,请画出操场的平面图。

  (1)知道学生分组讨论。(2)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小组汇报:这道题没有比例尺,要画出平面图形,应该先确定比例尺。

  (3)很好,这是解决这道题的关键。用什么样的比例出尺比较合适呢?

  (4)根据比例尺确定图上的操场的长和宽。

  下面大家以1:1000为比例尺,算一算操场在平面图上的长和宽。

  80米=8000厘米60米=6000厘米

  8:8000=1:1000 6:6000=1:1000

  (5)让学生按正确的数据,做出图形。

  (6)下面同学们再试一试,先确定线段比例尺,看能不能解决。

  (7)引导学生总结根据比例尺做平面图形的一般方法。

  4、小结并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不管是看地图还是画地图都要用到什么知识?这说明比例尺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是很有用的,因此,我们不仅要知道它的意义,还要会利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拓展与练习

  1、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你还知道哪些地方会用到比例尺?

  2、我校明年要扩建一个大操场,计划长为120米,宽为80米,请你根据图纸的大小,从下面选出一个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它的平面图。

  ①1:500 ②1:600 ③1:800

  板书设计: 比例尺的应用

  80米=8000厘米 60米=6000厘米

  8:8000=1:1000 6:6000=1:1000

  《比例尺》教案2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是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遵循“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问题的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发展”这一理念。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重点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1.面向全体,重视学生对基本解题方法的理解。

  在教学中,对于“解比例”,从审题、分析、列比例,到求出的解所表示的实际长度及所用单位,都通过相应的问题加以突出,使学生都能够运用“列比例法”去解决各种相关的问题。

  2.拓展思维,重视学生对解题策略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体验。

  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结合相关例题,巧妙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广泛思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找到自己个性化的解题策略的同时,也在交流、讨论中感受并理解其他同学的不同解题方法。

  3.渗透思想,引导学生实现解题策略的优化。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解题策略进行比较,使学生在理解不同解题策略的同时,选择比较简捷易懂的解法,从而实现解决问题策略的优化。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地图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提问。

  (1)什么是比例尺?关于比例尺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从比例尺意义的认识及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认识等方面回答)

  (2)说一说下列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

  ①比例尺1∶250000。

  ②比例尺80∶1。

  ③比例尺

  。

  (引导学生交流后说一说每种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2.导入新课。

  通过交流,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如何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比例尺的应用)

  设计意图:全面回顾比例尺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

  1.教学例2,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1)课件出示教材54页例2。

  (2)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预设

  生:本题已知比例尺是1∶400000,图上的`长度是7.8 cm,求实际长度是多少。

  (3)思考、交流:如何求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

  预设

  生1:先设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是x cm,再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列出比例式,求出实际长度是多少厘米。

  生2:根据比例尺的意义,直接用图上长度7.8乘比例尺中的400000,求出实际长度是多少厘米。

  生3: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计算:400000÷100000=4(km),7.8×4=31.2(km)。

  (4)重点理解基本解法。

  问题1:为什么设的实际长度要以“cm”为单位?

  问题2:列比例的依据是什么?

  问题3:“400000”表示什么?

  预设

  生1:设的实际长度以“cm”为单位,是因为图上的长度单位是“cm”,只有图上的长度单位和实际的长度单位统一了,才能计算出正确的结果。

  生2:列比例的依据是“=比例尺”。

  生3:“400000”表示图上1 cm的长度相当于实际400000 cm的长度。

  (5)学生独立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后,指名板演并订正。

  《比例尺》教案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让同学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丈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同学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同学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丈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独立探究、合作生成

  教师:请同学们在自身纸上画出长9米,宽7米的教室地面来。

  同学1

  有同学会发出质疑)哪有那么大的本子?不够画怎么办?

  同学2:可以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图形的放缩,把教室的长和宽都缩小一定的倍数在纸上表示出来。

  教师:你的想法很对,跟笑笑同学的想法一样(用课件出示第31页笑笑家的平面图),在这幅图上你们发现了什么新问题?

  同学:在图的右下方有“比例尺1:100”

  教师:观察真仔细!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

  1同学讨论。

  2同学汇报:

  同学1:图上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100厘米。

  同学2: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

  同学2: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倍。

  3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教师: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

  二、自然生成、进行应用

  1教师补充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2教师: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比例尺?

  同学1:在中国地图上。

  同学:在世界地图上。

  同学:在房屋设计图上。

  ……

  2教师:比例尺1∶300是什么意思?(注重意思的多样化)

  同学交流(略)

  3认识比例尺特征: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的比例尺、世界地图的比例尺……

  教师:通过观察,你们发现比例尺有什么特点?

  同学:地图上的比例尺一般写成前项是1的比

  4、运用知识,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现在请大家量一量平面图中笑笑卧室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

  算一算笑笑卧室实际的长是( )米,宽是( )米,面积是( )平方米。

  (1) 同学独立完成。

  (2) 汇报算法

  同学1:先量出卧室的长5厘米,实际长=5厘米×100=500厘米=5米

  同学2:量出卧室的长4厘米,实际宽=4厘米×100=400厘米=4米

  同学3:卧室的实际面积是5×4=20平方米

  三、解决问题、巩固提高

  1、算出笑笑家的总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在家长卧室南墙正中有一扇宽为2米的窗户,在平面图上标出来。

  3按比例尺是1:200,画出我们教室的平面图。

  四、总结深化、活化知识

  这节课大家有哪些收获?

  五、研究性作业

  1完成第30页的考虑题。

  2、试画自身家庭的住宅平面图,并计算一下每个房间的面积。

  《比例尺》教案4

  本节内容是在比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首先说明为什么要确定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明确它的意义,并给出比例尺的概念,再结合两幅地图比例尺,介绍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又通过一个机器的放大图纸,让学生认识把实际距离放大的比例尺如何表示。最后说明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为1的比。例1教学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为后面比例尺的计算作铺垫。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体会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实际,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数学的思维方式,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乐趣,感受到比例尺的实用性和科学的探索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以及小组合作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合作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比例尺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复习比例尺的意义:

  刚才老师了解到同学们的五一安排非常丰富,其实在我们学校周围也有许多美丽的景点。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幅地图,你能看到什么?还能看到什么?(观察的非常细致)比例尺1:10000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还了解比例尺的哪些知识?

  预设生1:图上一厘米表示实际中的一万厘米,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一万倍。

  2: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板书)

  3:同样的知道(比例尺)、(图上距离))我们就可以求(实际距离)

  那么知道 (比例尺)、(实际距离)我们就可以求(图上距离)

  也就是说知道其中的两个量,我们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2、揭示课题。

  大家对比例尺有了深刻的了解,其实比例尺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尺的应用。(贴出课题)

  二.教学求实际距离.

  1、求东门小学到铁塔寺的实际距离。

  下面,我们就带上比例尺,进行一次地图上的旅行吧。现在我们从东门小学出发到铁塔寺。

  (1)出示:

  仔细观察所以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一:生提:图上距离是多少? (测量)

  预设二:从东门小学到铁塔寺实际距离大约多少米?(评:真了不起,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仔细观察所有信息与问题, 要求从东门小学到铁塔寺的实际距离,我们就必须先知道什么? 老师给同学们也提供了同样的地图,请你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求出从我们东门小学到铁塔寺的'实际距离。

  生做,师巡视

  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的想法?

  方法一:方程。

  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使用这种方法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刚才我们根据比例尺的数量关系,利用比例尺的意义直接解决了这个问题。

  其他同学还有不同方法吗?

  方法二:生:“4÷1/10000”求出的是实际距离。我们组是这样想的: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在这里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比例尺相当于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商。而“除数=被除数÷商”,所以可以推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我们组就是根据这种关系求实际距离的。

  这种方法也不错。

  方法三:我们组是这样想的:根据比例尺“1∶10000”推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0倍,所以从学校到铁塔寺的实际距离可用“4×10000”求出,求出结果之后,因为单位不统一,所以还要把实际距离的单位转化为“米”,随即问:怎么列式?(教师板书)

  2、比较几种算法。

  同学们,很会观察,很会思考。从不同角度,想出多种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

  这些方法中,你更欣赏哪一种?为什么?

  教师小结:我们的数学就是那么奇妙,在变与不变之间存在着一定得规律。虽然方法看似不同,但都是利用比例尺的意义来灵活解答的。

  3、练习:先量出铁塔寺到济宁人民公园的图上距离,再算出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米?

  游览了古老的铁塔寺,让我们再一起去从新修建的济宁人民公园逛逛!

  仔细观察所有信息,

  想一想,要求从铁塔寺到济宁人民公园的时间?我们必须先求什么?

  运用我们刚才研究的知识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做,师巡视

  生1:(方程)师:怎么想的?

  生2:计算

  师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了地图旅行中的问题。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比例尺的应用还有很多,看一下这两道题,先仔细读题,想一想,做在练习本上。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出示:按1:1000的比例尺做出的邮电大楼模型,高为16.8厘米,邮电大楼的实际高度是多少米?师读题

  独立完成。

  按10:1的比例尺放大的手表截面图,图中的表盘的直径是20厘米,这个表盘的实际直径是多少厘米?

  学生独立解答; 汇报交流。

  2、提高练习:

  课前的谈话中,老师了解到同学们有的想到济宁周边游玩。

  出示: 你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想一想,再做出来。

  生读

  汇报:两种方法

  观察这两种方法,你想说些什么?

  3、老师还了解到,有的同学想到省内给地走走,看这是我们山东省的一幅地图。 自己设计出你的出游路线,算一算行程。

  四、回顾小结:

  在我们课本八十七页,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知识就能帮助你更加科学合理的安排你的旅程。

  祝愿大家能够渡过一个愉快的五一假期。

  《比例尺》教案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页第1~3题,练习六第1~3题.

  教学目的

  1.回顾本单元的知识,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区别,能较熟练地解比例.

  2.进一步理解成正、反比例的量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及不同点,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

  3.使学生再一次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成代数问题的过程,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根据知识间的联系,渗透整理复习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理

  1.说一说你在本单元都学了哪些知识?

  让学生在小组内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对本单元的知识作一回顾,教师给足学生说的时间,再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把学生的发言(即各知识点)板书在黑板上.

  2.完成知识结构图.

  这些知识在我们的脑中比较零散,不便于记忆和运用,请大家用你认为好的方式对这些知识加以整理.分小组讨论整理.

  3.用实物展示屏进行展示交流.

  4.揭示课题:这节课复习前两部分的知识.

  二、复习

  1.下面式子中,哪个是比?哪个是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3∶8 4∶9=12∶27 7∶32=35∶10 0.25∶0.8

  2.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什么叫解比例?解下面的比例.

  ∶=x∶20 =

  = 3.9∶4=2.6∶x

  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指名板演.学生练习后讲评.

  3.什么叫比例尺?怎么求图上距离?怎么求实际距离?

  课件出示:在一幅比例尺是1∶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昌与北京的距离是20.5厘米,北京与南昌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4.小山看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下表是每天看的页数与所需天数两种量相对应的数.

  每天看的页数 3 5 8 10

  所用的天数 40 24 15 12

  表中两种量中相对应的数有什么规律?这两种量叫什么量?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5.课件出示:4个同学去买圆珠笔.下表是他们购买圆珠笔的枝数与总价两种量相对应的数.

  购买圆珠笔的枝数 2 3 5 8

  总价 0.50 0.75 1.25 2.00

  表中两种量中相对应的数有什么规律?这两种量叫什么量?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6.说一说什么叫正比例关系?什么叫反比例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梳理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的思考步骤:

  (1)先找出三种量,其中两种相关联的量和一个定量;

  (2)根据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关系;

  (3)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作出结论.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填空.

  (1)妈妈用10元钱可以买3千克鸡蛋,总价与数量的比是( ),比值是( ).

  (2)汽车3小时行180千米,路程与时间的比是( ),比值是( ).

  (3)因为14∶21与0.8∶1.2的比值都等于( ),所以可以组成比例,( )∶( )=( )∶( ).

  (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6∶2=0.9∶0.3写成乘法形式是( )×( )=( )×( )

  (5)一幅设计图上注明的比例尺是:

  在这幅图上量得长8厘米的线表示实际( )米;图上表示实际距离400米的线段长( )厘米.

  (6)观察表中总价与本数的关系,并填空.

  数量(本) 2 3 5 6 8 9 10

  总价(元) 0.9 1.35 2.35

  2.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里.

  (1)时间一定,所行路程与速度( ).

  (2)正方体的体积和棱长( ).

  (3)全班人数一定,出勤率和出勤人数( ).

  (4)单价一定,总价与数量( ).

  (5)一篇文章的总字数一定,每行的字数与行数( ).

  A.成正比例关系 B.成反比例关系 C.不成比例

  3.判断下面各题中两个变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xy=,x与y( )比例;x=,x与y( )比例.

  (2)3a=b,a与b( )比例;=,b与a( )比例.

  (3)x-y=18,x与y( )比例.

  4.独立练习.

  完成练习六第1~3题.

  《比例尺》教案6

  ⊙问题导入

  1.课件出示问题。

  南湖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草坪,长50 m,宽30 m。把这块草坪按一定的比缩小,画出的平面图长5 cm,宽3 cm,你能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吗?(学生自由作答)

  2.导入。

  1∶1000就是上面这幅图的比例尺。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比例尺的知识。

  ⊙回顾与整理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比例尺。

  2.求一幅图的比例尺,通常需要注意什么?

  (1)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一定要相同。

  (2)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3.比例尺的表现形式。

  (1)数值比例尺。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叫做数值比例尺。

  (2)线段比例尺。在图上用有数量的线段来表示相对应的实际距离(如

  )。这种比例尺叫做线段比例尺。

  4.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如何相互改写?

  例如:

  表示图上距离1 cm相当于实际距离10 m,10 m=1000 cm,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1∶1000。

  5.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典型例题解析

  课件出示典型例题。

  在比例尺为

  的图纸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15 cm,甲、乙两地实际相距( )km。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相互改写的掌握情况。

  先把线段比例尺化成数值比例尺,即=,然后根据数值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

  解答 方法一 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所以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15÷=7500000(cm)=75(km)

  方法二 因为图上距离1 cm表示实际距离5 km,所以图上距离15 cm表示的实际距离是15个5 km。

  15×5=75(km)

  方法三 因为同一幅图的比例尺是固定的,所以可以根据比例尺一定来列比例解答。

  解:设甲、乙两地实际相距x cm。

  =

  x=7500000

  7500000 cm=75 km

  ⊙探究活动

  1.课件出示探究题。

  在比例尺为的图纸上,画一个边长为4 cm的正方形草坪,草坪的实际周长是多少?实际面积是多少?

  2.小组合作,讨论解法。

  3.汇报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

  预设

  生1:要想求出草坪的实际周长,应先求出草坪的实际边长。

  4÷=20000(cm)

  20000 cm=200 m

  200×4=800(m)

  生2:要想求出草坪的实际面积,可以先求出草坪的图上面积,然后再除以比例尺。

  4×4÷=80000(cm2)

  80000 cm2=8 m2

  生3:要想求出草坪的实际面积,应先求出草坪的实际边长,再求实际面积。

  4÷=20000(cm)20000 cm=200 m 200×200=40000(m2)

  4.观察比较。

  同样是求草坪的实际面积,得到的结果为什么不同?

  《比例尺》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教学难点:

  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展示目标,引入本课。

  二、探究新知,意义建构

  1、看一看

  下面几幅地图的比例尺分别是多少。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1:6000000)②安庆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1:2500000)③笑笑家的平面图按照一定的比例画在纸上,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1:100)

  2、说一说

  (1)比例尺1:100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图上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厘米。

  (2)在比例尺1:20xx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xx)厘米。

  (3)在比例尺1:40000的地图上,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40000)倍。

  3、议一议

  (1)什么是比例尺呢?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2)比例尺怎样表示呢?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或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板书: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3)比例尺有什么特征呢?

  ①比例尺与一般的尺子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带计量单位;②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是统一的`;③比例尺的前项,一般应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的形式,分子也是“1”。

  【意图】数学概念不是老师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之后,自己总结和概括出来的,自己发现特征的,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生只有经历知识和概念的形成过程,才能真正理解。

  三、拓展延伸,巩固新知

  1、有时,比例尺的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大。一个精密零件的长度只有3.5毫米,画在一张图纸上是70毫米,这幅设计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70:3.5=700:35=20:1

  答:这幅设计图纸的比例尺是20:1。

  2、有的地图上的比例尺用线段来表示。小明家在学校的正西方,到学校的实际距离是900米。你有办法找到小明家在图上的位置吗?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300米。(在学校正西方向900米。)

  3、这位老师从广州坐飞机到北京开会,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呢?

  32×6000000=192000000(厘米)192000000厘米=1920(千米)

  答:广州到北京实际距离是1920千米。

  五、总结新课,整理知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

  《比例尺》教案8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用以解决简单的求比例尺的实际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研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

  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熟练解答比例尺的有关问题。

  五、教法要素:

  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1﹚比的意义

  ﹙2﹚化简比

  2、原型:

  ﹙1﹚分别画出5厘米和10米长的线段。

  ﹙2﹚插图内容:中国地图、机器零件图。

  ﹙3﹚例1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3、探究的问题:

  ﹙1﹚为什么要确定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什么叫比例尺?

  ﹙2﹚线段比例尺怎样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3﹚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脑筋急转弯

  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1200千米,可是一只蚂蚁从北京到上海只用5秒钟,这是为什么?

  生:它是在地图上爬的

  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引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让学生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学生很快画完﹚

  3、再画一条长10米的线段。﹙学生迟疑﹚

  师: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本子没有那么长,画不出来。

  师:那该怎么办呢?

  小组讨论,然后在练习本上画一画

  组织汇报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画的线段是多少厘米,它是把10米长的线段进行怎样变化得到的。

  师:由于你们的标准不一样,因此大家画的线段长度不一样,所以画图时应该有个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就叫比例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例尺的内容,板书:比例尺

  二)探究与解决

  1、探究比例尺的意义

  (1)阅读课本53页上面的内容

  (2)你认为什么叫比例尺?

  让生说出自己画图的标准即比例尺,并分别说出1:100和1:200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什么叫比例尺。

  师: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分数形式的比例尺﹚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师: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在生活中有很多的用处。

  ﹙1﹚出示:标有数值比例尺的中国地图

  让生说出比例尺1:100000000的意思。﹙当学生回答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00000厘米。师可引导学生说出也就是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千米。﹚

  ﹙2﹚出示:机器零件图

  说出图中的2:1表示什么意思。﹙图上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厘米,由于机器零件较小,需要把实际尺寸扩大。﹚

  师:像1:100、1:100000000、2:1…这些比例尺有个特点,前项或后项都是1。为什么不是2或3或其他数呢?﹙生…﹚为了计算方便,一般都把前项或后项写成是1的比。像这样用数字比的方式表示的比例尺我们把它叫做数值比例尺。

  ﹙3﹚出示:标有线段比例尺的北京市地图

  让生讨论线段比例尺表示的意思,并介绍线段比例尺。

  过渡:那怎样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呢?

  3、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学习例1: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尝试改写。师板书例1。

  师:谁能说说改写时要注意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

  (1)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要把不同单位化成相同单位,50千米改写成用厘米作单位的量时,50后面应补5个0

  比例尺是一个比,不带单位名称

  (3)比的前项为1。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什么叫比例尺,还知道了有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那你知道怎么算比例尺吗?

  4、完成53页“做一做”

  学生试做后,小组内交流做法。

  全班交流,总结方法。﹙首先依据比例尺的意义确定比例尺的前项和后项,写出比,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位置不要写错;前后项单位名称要统一;最后化简比,变成前项是1的比。﹚

  (三)训练与应用

  1、我会判断

  ﹙1﹚比例尺是一种测量长度的尺子。﹙﹚

  ﹙2﹚一幅图的比例尺是80:1,表示把实际距离扩大80倍。﹙﹚

  ﹙3﹚比例尺的后项一定比前项大。﹙﹚

  2、完成练习十第1、2题

  学生完成后,让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完成练习十第3题

  学生完成后,让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观察这个比例尺是将实际距离扩大。

  (四)小结与提高

  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并对自己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

  《比例尺》教案9

  教学资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7、48页,练习八第1—3题。

  设计理念:

  数学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仅要思考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就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学生数学概念的获得要在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数学活动中才能构成。对于“比例尺”这样的数学概念,抓住其外延和内涵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

  学情与教材分析:

  “比例的应用”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好处、比例的基本性质之后的一个教学资料。“比例尺”是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一个典型范例之一。本节课,要透过在生活中的应用,把握比例尺的内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认识两种不同的比例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比例尺的内涵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生在学习时,对于比例尺的本质――比例尺是一个比,往往容易因为名称的误导产生歧义,对于由比例尺的规定形式――前项或后项为1,而产生的计算上的易错点,都是教学中需要个性关注的。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两种形式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好处,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3、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亲近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好处

  教学难点:

  把线段比例转换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比例尺

  (脑筋急转弯)

  师:同学们,你们必须去过漳州,那你们坐车从华安到漳州大约需要多长时间?(1个多小时),但是有只蚂蚁却只用了4秒钟。你明白是怎样回事吗?

  生猜:蚂蚁可能在从华安到漳州的地图上爬。

  师:对了。蚂蚁爬的是地图上的图上距离,(板书:图上距离)而我们坐车所行的是从华安到漳州的实际距离。(板书:实际距离)

  师:看,在这幅地图上(出示第一幅地图)从华安到漳州蚂蚁只用了4秒钟,(出示第二幅地图)在这幅地图上蚂蚁用4秒钟还能到达吗?(出示第三幅地图)在这幅地图上呢?

  师:为什么同样是从华安到漳州,有的只需4秒钟就能到达,而有的却到达不了呢?(地图有大有小)

  请同学们观察这几幅地图,它们虽然大小不同,但形状却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让学生思考片刻后才说,可先让学生说)是因为人们在制作这三幅地图时所用的比例尺不同,这就是我们这天要学习的资料:比例尺(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脑筋急转弯意在激趣引出地图,对学生都比较熟悉的`地图,透过“这几幅地图,它们虽然大小不同,但形状却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透过三张地图大小不一样,而表示的实际距离却相同,引起学生认知冲突,聚焦依据比例不同,表示的大小也不相同,从而引出比例尺,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有关比例尺的资料。】

  二、自主学习,认识比例尺

  1、什么叫比例尺?它是尺吗?是比例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8页,自学48页的资料。

  2、揭示比例尺的好处。

  你们从书上了解到什么叫比例尺?(嗯,是个比板书于课题后)

  前项是什么?后项呢?(在板书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中加入“:”)

  那就是说只要用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就能求出比例尺,还能写成什么形式?

  你能说说这些比例尺的好处吗?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个比例尺上的数字的变化以及这几幅地图的大小变化,你又有什么发现,同桌交流一下

  比例尺前项都是1,后项数字越大,图上1厘米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越长,所画出的图形就越小,后项数字越小,图上1厘米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越短,所画出的图形就越大

  【设计意图:学生自学可能因为自身学习潜力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如何让不同学力的学生在自学中都能真正学有所获?问题引领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因此,我设计了以上三个问题,聚焦比例尺的内涵,帮忙学生清晰把握。】

  3、练习:

  明白了什么是比例尺,如果我想求一幅图的比例尺,那要怎样办呢?老师给你们数据你们会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吗?

  ①、一张桌子画在图纸上的高度是8厘米,实际高度是80厘米,求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②、一栋楼房东西方向长40m,在图纸上的长度是50cm、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③、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4厘米,而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6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注意:单位统一

  要化简结果不带单位(因为它表示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好处之后立刻呈现三道不同梯度的习题,一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比例尺的实际好处,二是让学生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好处。】

  4、认识放大比例尺

  观察这三个比例尺,你有什么发现?(前项为1)也就是说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小,其实现实中还能见到这样的比例尺(课件出示一些精密零件的图纸)

  看,把比例尺读出来,你有什么发现?(选一个说好处)

  小结:比例尺根据它的作用可分为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板书)通常状况下,为了计算的方便,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5、认识线段比例尺

  刚才我们认识的比例尺都是用数字来表示的,它们都叫做数值比例尺。请同学们再来看这幅比例尺(出示线段比例尺)它与数值比例尺有什么不同?

  学会看线段比例尺。图上每一段都是长1厘米,每一厘米都相当于实际多少千米?

  用线段来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这叫做线段比例尺

  区别:形式不同,但都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倍数关系

  小结:比例尺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板书)

  6、把上面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1)这个线段比例尺它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50千米,那你们会将它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吗?

  (2)1厘米:50千米=1厘米:5000000厘米=1:5000000

  (3)根据数值比例尺标出线段比例尺

  小结: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是比例尺的两种基本形式、它们之间能够进行转换、把线段比例尺转换成数值比例尺只要把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化简就能够了、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景中,透过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放大比例尺、线段比例尺的好处以及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两种比例尺基本形式之间的转换,并准确理解比例尺的书写特征。】

  三、巩固练习,灵活运用

  (一)填一填

  1、在比例尺是1:20xx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厘米或()米

  2、在比例尺是1:25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米。

  3、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把这个数值比例尺该成线段比例尺是

  (二)辨一辨

  1、所有的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

  2把一个电脑零件放大到原先的100倍画在图纸上,应选用1:100的比例尺。()

  3、比例尺就是一把尺子。()

  4、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厘米。()

  5、一幅图的比例尺是8: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三)、选一选

  1、用图上距离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5:200B、C、1:4000厘米

  2、长4厘米的零件,画在图纸上是40毫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1:10B、10:1C、1:1D、1

  3、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是()

  A、1:23B、1:2300000C、1:2300000km

  【设计意图:透过填一填、辨一辨、选一选等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体会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透过具体情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课后延伸

  选取适宜的比例尺画图

  红光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草坪,长85米,宽30米,把这块草坪按必须的比缩小,你能在纸上画出这个长方形草坪的平面图形吗?(1:1000、1:5001:10000)

  结论:一幅图的比例尺由纸张的大小来决定。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用比例尺解答,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样让孩子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潜力,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五、谈学后体会。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评价,再一次体验学习经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比例尺》教案10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比例尺是前面学习的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巩固学过的比和比例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本节课知识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教学情境的创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结合。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基于以上认识,教学伊始,通过观察、比较纸面同样大小的中国地图和北京地图的不同点,使学生开始关注比例尺,进而产生想了解比例尺的欲望,并以饱满的情绪进入新知的探究环节。

  2.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解决方法,然后全班交流。此过程让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能从其他学生的汇报交流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关注解题技能的形成。

  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落脚点和归宿点,因此,提高解题能力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是检验数学知识的基本形式。教学中,重视解题技能的形成,精心设置巩固习题,细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及时发现共性问题并巧妙点拨,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形成技能。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地图

  学生准备 地图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观察比较。

  (1)出示纸面和中国地图同样大小的.北京地图。(挂图)

  (2)观察、交流。

  这两幅地图有什么不同?

  预设

  生1:名称和内容不同,一幅是中国地图,另一幅是北京地图。

  生2:比例尺不同,一幅是1∶100000000,另一幅是……(表述合理即可)

  2.质疑。

  同样大小的纸面,为什么一幅能表示出整个中国,而另一幅只能表示出一个城市?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明确原因:作图时,选定的比例尺不同)

  3.导入。

  什么是比例尺?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板书:比例尺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探究兴趣进入新知学习阶段。

  ⊙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53页例1上面的内容,了解比例尺的意义。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明确:

  ①什么叫比例尺?

  ②比例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③比例尺有什么作用?

  ④比例尺是比还是尺?

  ⑤比例尺的文字表达式是什么?

  (2)讨论、交流。

  预设

  生1: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生2:有时按照实际尺寸无法绘制平面图,这就产生了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的需求,因此就产生了比例尺。

  生3:比例尺有放大和缩小两方面的作用。

  生4:比例尺不是尺,是比。

  生5: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比例尺。

  2.观察实物地图(第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000,第二幅地图的比例尺是),了解比例尺的两种表现形式。

  (1)观察、讨论。

  ①第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属于什么比例尺?它表示什么?

  ②第二幅地图的比例尺属于什么比例尺?它表示什么?

  (2)交流、补充。

  预设

  生1:比例尺1∶100000000是数值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生2:比例尺

  是线段比例尺,表示地图上1 cm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 km的实际距离。

  (引导学生理解:一小格表示图上距离1 cm,0后面第一个数表示图上距离1 cm代表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单位看最后那个单位。两小格表示图上距离2 cm,0后面第二个数表示图上距离2 cm代表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单位看最后那个单位,以此类推)

  (3)学习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的方法。

  师:你能把上面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吗?

  ①尝试改写。

  ②指名板演。

  《比例尺》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利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

  2、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三、教学难点:

  求实际距离。

  四、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2、说一说下列各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

  (1)比例尺1:45000。

  (2)比例尺80:1。

  (3)0——40㎞。

  3、教学例2。

  (1)出示课文例题及插图。

  (2)说一说从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已知条件:

  ① 1号线的图上长度是10㎝。

  ② 这幅地图的比例尺1:500000。

  所求问题:1号线的实际长度是多少?

  (3)你认为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①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②教师巡视课堂,了解解答情况,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汇报解答情况。

  方程解:

  解:设地铁1号线的实际长度是x厘米。

  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可以例比例式解答。

  10/x=1/500000

  x=10500000(问:根据什么?)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x=5000000

  5000000㎝=50㎞

  算术解:

  根据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等于比例尺,得出:实际距离等于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

  101/500000=10500000=5000000(㎝)5000000㎝=50㎞

  4、教学例3。

  (1)出示例题,学生了解题目要求。

  (2)讨论:你想怎样画?

  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在绘制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

  ① 确定比例尺;

  ② 求出图上的'距离;

  ③ 画出操场的平面图。

  (3)小组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练习活动时,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记录存在的问题。

  (4)汇报,交流。

  《比例尺》教案1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地图及其重要性,了解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重要意义,学会在地图上判断方向及计算两点间的距离;使学生掌握三种比例尺形式的互换,明确比例尺大小的含义。

  2.通过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读图和用图的基本方法。

  3.在使用地图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意义,进而引起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述与问题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知识都是重点,难点是地图上方向的判断。

  教学用具自制投影片:某动物园导游图,带有经纬网的三幅图。

  教学提纲

  第一节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一、地图的用途

  二、地图上的比例尺

  1.比例尺

  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

  3.比例尺的大小

  三、地图上的方向

  1.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

  2.地图上的方向判断

  四、图例和注记

  教学过程

  [展示投影片]某动物园导游图

  提问引入这是某动物园的导游图,请你认真观察并回答:金丝猴馆在熊猫馆的什么方向?虎山在熊猫馆的什么方向?假如要依次参观长颈鹿、熊猫、老虎应选择哪条路线最近?(同学回答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

  [使用地图册]将地图册翻到世界地形。

  [教师讲述]这幅导游图是一幅平面图,它非常直观、形象,制作起来比较简单。而这幅世界地形图,是一幅地图,比起平面图来它复杂得多。它是把全球,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用不同的颜色和符号表示出来的.。人们根据地图,就可以了解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面貌。

  [练习]比较平面图与地图的异同。(引导同学从范围大小、信息量多少等方面比较。)

  那么地图有什么用途呢?它是怎样绘制的呢?我们怎么使用地图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提问]请同学举例说明,地图有什么用途?(教师广泛引导,最后总结概括。)

  可见,地图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用途,在我们学习知识时,地图也是重要的工具,我们一定要学会经常使用它。要想使用地图,首先要知道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第一节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板书)

  一、地图的用途(板书)

  二、地图上的比例尺(板书)

  1.比例尺(板书)

  [教师讲述]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用公式表示就是: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练习]教师给出数据,进行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计算。

  [教师讲述]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用三种形式表示。

  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板书)

  ①数字式②文字式③直线式(教师讲清三种形式的具体表示方法。强调三种形式各自的优点并说明三种形式的比例可以互相转换表示。)

  [展示投影片]比例尺的三种形式

  [练习]将写出的比例尺改写成另外两种形式并填在表中

  3.比例尺的大小(板书)

  [教师讲述]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

  [练习]下列四种比例尺中,最大的是______。A:1∶500000B:

  (答案是:A)

  [练习]将教材翻至17页,比较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请问哪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大?哪一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哪一幅图表示的内容更详细?

  [提问]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大小跟表示范围的大小、内容的详细程度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从刚才的练习中归纳)

  [教师总结]在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愈小,要表示的内容愈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小。

  除了比例尺外,地图另外一个要素是方向。

  三、地图上的方向(板书)

  1.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板书)

  [练习](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未标明方向名称的地平面的八个方向图。)根据“上北下南”的规定,标出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

  对于一幅地图,我们怎么来判断方向呢?

  2.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板书)

  [教师讲述]

  (1)一般的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的。

  (2)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按指向标规定的方向判断。

  [提问]请读教材第18页“想一想”中看图2.6,请回答:

  图中公路方向是怎样变化的?

  (3)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纬指示东西方向。

  [展示投影片]带有纬线网的三幅图(见课本18页“做一做”中各图。)

  [练习]请学生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之后教师总结在经纬网上方向判断的方法。)

  在地图上有各种符号和文字,这是图例和注记。

  四、图例和注记

  [教师讲述]讲述图例和注记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读教材19页“常用图例”。并以某一幅地图为例练习。

  [教师总结]比例尺、方向和图例被称为地图的三要素。学会在地图上辨方向、量距离、识图例,也就是初步学会使用地图了。这样,你就能从地图上学到很多知识。

  布置作业(略)

  《比例尺》教案13

  教材分析

  《比例尺》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一章的最后一个内容。对于比例尺,学生可能在地图上都曾见到过,也许并不陌生,尽管如此,比例尺的意义及应用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教材结合具体的活动和实例,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感受到比例尺的广泛应用。这课内容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正反比例和图形的放缩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知识和乘除法意义的综合应用。在整个教材的编排中,体现了新教材,以学生探究为主,通过自我的实践过程,感受到知识的广泛应用,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值得关注的是:北师大版删除了比例和解比例知识,本课有关计算不能用解比例方法解答,这就要求学生要充分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根据乘除法的意义来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教过老教材的教师一定感触最深,本节课新旧教材在编排的过程中差异是非常大的。老教材将本节课融入正反比例应用之中,完全按正、反比例知识的解题方法来解决比例尺问题,要求学生列方程解答,有时一题中要设X、Y两个未知数,使比例尺问题相当的繁锁,而新教材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实践过程,同时提倡灵活,多样的解决比例尺问题,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深刻的体验到比例尺的应用和价值。《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必要性,感受数学的力量,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学情分析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的让学生了解比例尺,应用比例尺,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第一、现代教育家认为:“课堂教学,不应把学生当作“收音机”,只接收信息。而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氛围。提供“舞台”,让学生亲身去体会、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索、去交流。这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真谛”。本节课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情景,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和学习兴趣。课前通过问题情景引入,课中创设购房、装修等一系列情景,注重了与生活的相结合,从生活中感受比例尺,从动手操作中认识比例尺,从自主探究中总结比例尺,再去体验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整堂课知识点紧密衔接,环环相扣、一气呵成。

  第二、学生方面注重学生从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自我构建新知识,在体验中掌握学习方法。本节课主要采取“引导-----发现-------自主探究”的教学形式。先利用小蚂蚁为什么5秒钟从宝鸡到达西安这一问题引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日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想办法把1米长的线段画到练习本上,实际上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比例尺表示1米,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中构建出比例尺的概念。

  第三、抓住要点、强调重点、突破难点。由于在本节课中要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区别放大比例尺和缩小比例尺,知识点多,容量大。抓住重点,个个击破是我主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在引入数值比例尺时重点抓住比例尺的意义让学生说,介绍线段比例尺时重点强调线段比例尺只看第一格对应的实际距离即可,强调千米和厘米之间的.单位换算,重点强调无论是放大比例尺还是缩小比例尺前项永远是图上距离等等,注重了细节的强调及学生易出错问题的强调,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水到渠成。

  第四、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各类地图的出示快捷、直观,探索、观察各种电子元件,生物图谱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最后多种习题的出示,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掌握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测量,绘画,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和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学会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学过程

  本节课共分四个环节:

  (一)、问题情景引入,认识实际距离、图上距离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西安吗?宝鸡到西安的动力车坐过吗?动车美观、舒适,尤其是速度非常快,现在从宝鸡到西安只需要70分钟,比以前快了很多。可是有一只小蚂蚁很厉害,它只用5秒钟就从宝鸡到达了西安,你知道是为什么吗?(设计这个问题目的有二,一是激发兴趣,活跃课堂。二是认识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这里恰好引出了小蚂蚁在地图上爬行的便图上距离,而我们坐动车所走过的路程就实际距离,非常直观形象的区分了两个概念,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认识比例尺:

  1、师:下面我们共同作一个小研究,你能把1米长的线段画到自己的练习本吗?有什么好办法吗?(出示这个小研究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学生不能按实际大小画,只能想办法缩小,从而引出比例尺,让学生亲身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

  2、师:你打算画多长的线段代表1米呢,那就把自己的想法和设计表达出来,完成下面的表格。(电脑出示,教师强调单位统一并化简)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结束了探究,汇总了答案,教师小结:这里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进行了比较,写出了比,这些比 1:10 1:100 1:50……就是比例尺,总结出比例尺的意义,即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揭示了课题并板书课题)。

  要求学生能很准确的说出每个比例尺表示什么。

  3、问:认识了比例尺,你在哪里见过比例尺呢?(地图上)

  电脑出示两幅地图:①数值比例尺1:40000表示什么?(这是一幅宝鸡周边地图,学生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熟悉的地方,甚至自己的家,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切身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

  ②线段比例尺:0 800 1600km

  告诉学生线段比例尺1格就是图上的(1cm),对应的实际距离是800km, 2格就是图上的(2cm),对应的实际距离是1600km

  你能把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吗?即求比例尺要知道谁?

  (板书)1cm:800Km=1cm:80000000cm=1:80000000(8千万)

  强调:①线段比例尺只看第一格对应的实际距离即可。

  ②注意千米和厘米的单位换算。(添5个0,去5个0)

  (这里利用两幅地图,自然而然的认识了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并使学生学会了相互转化)

  4、(接下来我说)看到了这么多的比例尺,刚才说的比例尺都是把实际比较大的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也可说按一定比例缩小画在图纸上,所以它们有共同点你发现了吗?(前项比后项小,,而且一般前项为1)那么在应用比例尺过程中还请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单位长度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3、比例尺的前项一般应化简成“1”。

  (这里注重了细节的强调,加深了学生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

  (三)、运用比例尺,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是我精心设计的,在区分放大,缩小例尺的同时练习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也是本节课的最重最难的一环节。

  我是这样引入的:最近老师想购买一套房子,在售楼中心给我推荐了两套住房,我想要面积大些的,你们建议我买哪套?

  (这里电脑出示两个房屋平面图来挑选,一个实际是图上的200倍,一个是100倍,选定面积大的第一套房屋,接着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实际面积。)

  (在计算住房实际面积这一环节中,学生首先要思考的是实际距离应怎样求?它等于生么?从而导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这一数量关系,另外学生最易出错的是先转化实际距离再求面积,还是先求面积再转化实际距离,在这里我创设条件,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面对困难和问题,从错误、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这里出现了多种方法,尤其是部分学生先算出图上的面积后再利用比例尺这一错误做法,以往学生也经常在这里出错,我便有意识创设了这个出错的机会,让学生犯错,出现在黑板上,及时的讲评并修改,相信学生今后再不会犯类似的错误。最终利用购买房屋这一情景总结出了求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接着我进一步引深:对于同学们为我选的房子,老师非常满意,有了新房间,就要装饰一番,这是老师家的一张全家福照片,这样的照片挂在墙上显小了些,所以我们需要把它(放大)。其实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要用到这种放大的情况呢?请看屏幕:这是老师收集的一些电子元件图、生物图……(电脑出示)

  (这里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电子元件和生物图片,再一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增长了见识,适时的引出一道利用放大比例尺求图上距离的题)

  绘制一张精密零件图纸,它的实际长度6毫米,比例尺20 ︰1,求图上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在这里先让学生观察20 ︰1,与先前见到的比例尺不一样,它后项为1,从而区分了放大比例尺和缩小比例尺,之后总结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这一环节可以说知识点多,有一定难度,但我抓住要点,强调了无论是放大比例尺还是缩小例尺前项永远是图上距离,后项永远是实际距离这一关键,使知识云开雾散,透彻明了。)

  最后进行全课总结:学习了比例尺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谈一谈,学习了这节的课的收获。

  (通过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梳理与回归,让学生把知识系统化,培养其学习的能力。)

  (四)、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由于本课涉及知识点多,容量大,为使学生得以巩固,我设计了一系列练习,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电脑出示):1、比例尺是( )与( )的比。

  2、把千米数化成厘米数,要在千米数后面添上( )个0;把厘米数化成千米数,要在厘米数后面去掉( )个0。

  3、把线段比例尺改为数值比例尺。 0 40 80 120km

  4、这幅地图中,量得西安到北京的距离是 4.5cm,你能根据这张图的比例尺计算出实际距离约是多少千米吗? 200千米

  5、小丽家到学校约900米,画在比例尺为1:30000的图上应是( )。

  6、一种零件长8mm,画在图纸上长4cm,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 )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比例尺的理解,进一步巩固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

  尤其最后设计了实践活动,量一量自己的卧室的长和宽,及一些家具的长和宽,按1:100的比例尺画出自己卧室的平面图。

  (让学生从身边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从而提高学习有关比例尺的计算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也体现了本节课的主旨,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比例尺》教案14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要自然融合

  开始,从生活中引入学生熟悉的中国地图,让学生通过画教室的平面图,研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进而理解和掌握比例尺的意义。但后一个的教学过程比前面的顺畅自然,因为后者更注重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已有数学知识和新学知识的融合。达到了旧知到新知的自然过渡,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实际距离缩小后画在图上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何上升到比例尺这一新知识中来呢?首先,请同学们提问来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学生自然启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缩小了一定的倍数”,通过让同学计算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点明这个比就是今天要学的比例尺。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缩小几倍、比的意义”为纽带,把原有的'生活经验“缩小后画在图上”和新知识“比例尺的意义”进行了融会贯通,做到了三者之间的自然融合。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中,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我想,这一过程也就是生活经验和新旧数学知识的融合过程,融合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建构,提高了学生的应用和学习能力,实现了学生的生命发展。

  二、教师的点拨与讲解要适时适度

  新课标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如何充当好这一角色呢?我认为,教师既然是引导者,教学中的讲解和点拨是必需的;教师既然是组织者、参与者,讲解和点拨又应是适时适度的。

  在教学比例尺的意义时,由简单的画图到具体分析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关系的思维过程,同学们对生活问题数学化后,比例尺意义的揭示已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此时,教师的讲解成为必然。学生的学习因为教师适时的讲解有了自然过渡,实现了学生认知的和谐发展。

  当然,教师的讲解和点拨还应是适度的。课堂上教师只是配角,是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服务的,因此,教师的提问与讲解应具有启发性。

  三、丰富了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每一位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以学生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参与,而赢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益。本节课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探索、尝试、讨论、交流,教师仅仅是他们当中平等的一员。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探索的挫折与挑战、合作的效益与快乐、成功的喜悦与陶醉、事后的回顾与反思……这样的心理历程,使学生不但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体验了探索的过程与方法,更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这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有效手段。

  四、对学生的理解要肯定和评价

  以人为本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数学学习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既要尊重学生对数学的不同理解,又要尊重学生的数学思维成果。

  对于求比例尺,我让学生用例题中的方法去解答,对于学生的解法只是一句话带过,没有让学生对自己的解法加以阐述,也没有对学生的解法进行合理的评价。这无疑是违背新课程标准的。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就要尊重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和感悟中总结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学会学习。

  不足的地方:这方面的活动比较少,学生感到生疏。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对有关这方面的活动要加强探究,让学生得到锻炼。

  《比例尺》教案15

  教学过程 :

  一、导人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尺的知识,我们学过的比例尺都是用数值来标明的,如比例尺1:10000就表示图上距离是l厘米实际距离就是10000厘米,像这样的比例尺叫做数值比例尺。除了数值比例尺外,还有。什么是线段比例

  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新课

  教师:是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同学们可以翻开教科书第16页.看右下角有一幅地图。地图的下面就 有一条。它上面有0、50和100几个数,还注明了长度单位千米。这些数和单位表示什么意思呢?大家量一量从0到50这段线段有多长。(1厘米。)从50到100呢?(也是1厘米。)从0到50就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千米的实际距离。从0到100就表示地图上2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100千米的实际距 离。

  然后教师问:

  l如果知道了两个城市之间的图上距离,你能不能计算出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沈阳和长春这两个城市,并量出它们的距离是多少厘米。再想一想:要求地面上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该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想:1厘米.的图上距离代表地面上多少千米的'实际距离,(50千米。)我们量出沈阳到长春的图上距离是5.5厘米,就代表几个50千米的实际距离。(5.5个50千米。)怎么列式计算?

  让学生说怎样列式。教师板书:505.5=275(千米)

  之后,进一步提出:

  你能不能把这个地图上的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怎样改写?(因为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上50千米的实际距离,现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化成同级单位,50

  千米等于5000000厘米。所以这条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就是1:5000000。)

  教师板书出数值比例尺。

  三、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五的第49题:

  1.第5题,让学生独立填表:填表前,要提醒学生图上距离的单位应用什么,实际距离的单位应用什么。

  2.第8题,让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后,让学生按照东南西北的方位说说拖拉机站、电影院、汽车站和供销社离学校的距离。如,电影院在学校的南面,距学校200米;拖拉机站在学校的西北面,距学校2500米。

  3.第9题,让学生先求出试验田长和宽的图上距离,然后画出平面图,并且要注意在平面图上注明比例尺。

  《比例尺》教案1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笑笑家新买了一套房子,爸爸拿回了新房子的平面图,现在让我们也一起看看吧。

  1.出示平面图。

  2.观察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3.思考: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

  (1)独立思考。

  (2)同伴交流。

  (3)汇报。

  得出: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1:100的含义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100厘米。

  4.量一量平面图中笑笑卧室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笑笑卧室实际的长是( )米,宽是( )米,面积是( )平方米。直接提出“笑笑卧室实际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2)汇报交流。

  强调:必须先求出实际的长和宽,然后再算出实际的面积。

  5.笑笑家的总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

  6.在父母卧室南墙正中有一扇宽为2米的窗户,在平面图标出来。

  (1)理解题意。

  (2)独立思考、交流方法,即要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先求出平面距离,然后再在图中标出。

  (3)进行计算。

  7.笑笑在本子上画自己卧室的平面图,她用8厘米表示自己卧室的长。

  (1)图上1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厘米?

  (2)她画的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活动二、试一试

  1.小明家在北京,他和妈妈要到上海去旅游。算一算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 )千米。

  (1)理解题意,独立思考。

  (2)交流自己的想法。

  (3)进行计算。

  活动三、练一练

  1.完成32页第2题。

  (1)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3)提出问题。

  2.一张地图上,用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600米,求这张地图的比例尺。

  (1)独立计算。

  (2)汇报,全班交流。

  (3)说说自己的想法。

  活动四、实践活动

  1.找一张中国地图,量一量,算一算。

  (1)量出北京和台北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 )千米。

  (2)量出乌鲁木齐和上海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2.找一张中国地图,用▲表出你家乡的大致位置。

  (1)估一估在地图上你的家乡与北京的距离大约是( )厘米,实际距离大约是( )千米。

  (2)放暑假时,你打算从( )到( )去旅游,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 )千米。

  3.量一量你的卧室的长和宽,以及一些家具的长和宽,然后以1:100的比例尺画出你卧室的平面图。

  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在家里完成。

  课后小结:说说你今天的收获和问题。

  《比例尺》教案17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比例尺的意义。

  2. 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学会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

  3. 能运用所学的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4.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教具学具

  小黑板、课件、备一幅地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昨天老师请大家自己动手测量了我们教室的长和宽。现在老师提议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当一名绘图师,利用你们手里的材料,画出我们教室的平面图。再动手之前,先考虑这两个问题:

  1. 要把教室的平面图画在纸上,你有这么大的纸吗?那怎么办?

  2. 随便在纸上画一个长方形,这一定是教室的平面图吗? 小组合作并完成汇报,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师总结:同学们都很聪明,你们都把实际的长和宽缩小了,画出了教室的平面图,其实就是用到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比例尺,也就是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倍数缩小。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比例尺的知识。

  二、学习新课

  1.学习比例尺的意义。

  (1)动手操作

  请学生在小组内算一算自己所画的教室平面图的长和宽各缩小了多少倍。

  学生们计算并汇报,集体订正。

  一个教室长8米,宽7米,如果我们要画这个 教室的平面图,就需要把实际距离同时缩小一定的倍数后,画在平面图上,缩小多少倍由你自己决定,你打算设 计:

  1、用几厘米表示8米和7米。

  2、你设计的方案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了 多少倍?

  3、算一算、每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同学们刚才算出的各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我们把教室实际的长和宽叫做实际距离,把画在纸上的教室的长和宽叫做图上距离。

  请学生重复说一遍什么叫做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请每个人算一算自己所画的教室的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2)观察地图,自由交流。

  课件出示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和学校的平面图,再请同学拿出自己事先准备的'地图,在小组内观察、交流并思考:不同地图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辅助讲解:

  1比较出比例尺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2比例尺的大小不同,同样的佛山市在中国地图、广东地图和佛山地图上的大小都不一样,这就是采用了大小不同的比例尺。

  (3)学习不同的比例尺。

  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的机器零件图,引导学生观察后提问:请你观察这幅图的比例尺,和我们刚才所观察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之处?

  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的零件比较小,这是就需要把实际的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图纸上这幅图就是这样的,比例尺2:1,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补充说明:为了计算方便,我们通常把比例尺改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4)学习例1。

  课件出示例1的题目,提问:线段比例尺怎么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数值比例尺是怎么求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该怎么办?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cm:50km

  =1cm:cm

  =1:

  请学生根据刚才的解答,说说求比例尺需要知道哪些条件,怎样求比例尺,谁是前项,谁是后项。

  2.知识运用。

  (1)即时训练。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9页的“做一做”,教师巡视指导,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集体订正后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明确根据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求比例尺的方法:首先依据比例尺的意义写出比的前项后项,写出比,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位置不要写错;接着把两项化成相同的单位;最后化简比,变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2)拓展训练。

  课件出示下列四个问题:

  1每年十月,莫斯科红场将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以庆祝“十月革命”的胜利,如果我们坐飞机前去观看,请你仔细观察手中的世界地图,算出首都北京到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距离。

  2天津是2008北京奥运会足球赛区城市之一,如果你是设计师,请你设计出足球场的平面图,并标出比例尺。(足球场的长是90~120米,宽是60~90米)

  3眼镜上的螺丝钉长是3毫米,螺帽宽1毫米,假如你是技术员,请你画出它的平面图,你有什么困难?怎么办?

  4这里有比例尺1:20、20:1和1:1,它们的意义相同吗?请举例说明。

  请学生在这四个问题中任选一个,给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也可以在四人小组内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合作研究,小组长做好分工。完成任务后,集体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小结,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3.教学例2。

  多媒 图上距离 15cm 实际距离 450km

  回家找一找自己或爸爸妈妈今年的全身照片,算一算照片的比例尺。

  《比例尺》教案18

  教学内容:

  比例尺(课本48-49页例1,“做一做”,练习八第1、2、3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二者进行互化。

  3、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重点:

  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

  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目标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融合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比例尺”(板书课题)一起来看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

  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二者进行互化。

  3、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同学们,有信心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吗?为了能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请看学习指导。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学探究)

  认真看课本第48和第49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各色方框里的内容并思考

  (1)什么是比例尺?求比例尺的方法是什么?

  (2)看课本48页右图下面的线段比例尺,想:怎样把它转化成数值比例尺?

  (3)比例尺一般写成什么形式?

  师:生认真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看书。

  2、议一议(合作交流)

  主要交流自学探究中的问题,先对子之间互说,最后小组内交流,统一答案或记录下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备下一步的展示。

  3、说一说(汇报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成果的汇报。针对自学探究中的问题,可以口答、板演、或提出问题。组间可以补充或质疑,教师尽可能的引导或解疑。

  4、小结归纳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

  求比例尺时,需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同时,比例尺是一个比,不能带单位名称。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师:通过刚才的展示,老师发现各个小组的自学效果的确很好。到底同学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下面请看检测题,比一比谁发言最积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

  四、巩固提升

  要求

  1、独立完成,对子讨论。

  学法指导:先自己独立完成题目,然后举手示意对子,待对子完成后小声讨论。

  2、组内交流,整合答案。

  学法指导:待组内成员全部完成后交流各自答案和理由,最终形成统一答案。

  3、分工合作,板演展示。

  学法指导:由组长分工:板演、检查、预展(讲解者)

  4、汇报讲解,补充评价。

  学法指导:各个小组按抽签顺序讲解展示,讲解时可以组内补充,也可其他组补充或质疑。展示后,其他组或教师给予评价。

  操作指导:教师在预展时巡视各小组,指导并帮助小组快速分工,让每个学生尽快参与其中,没有得到展示机会的小组安排课后自改或小组对改。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例尺,求比例尺的方法是什么呢?

  首先根据比例尺的'意义确定比的前项和后项,写出比,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位置不要写错;接着把两项化成相同的单位;最后化简比,变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做得又对又快,字体又工整。

  六、当堂训练

  1、必做题:课本练习八的1、2、3题

  2、选做题:一张精密仪器图纸,用8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的8毫米长,则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3、拓展题: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8厘米。如果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地图上,这两地相距多少厘米?

  板书设计:

  比例尺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

  《比例尺》教案19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并动手实践,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此理念本节课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设疑、激趣,引发探究欲望。

  上课伊始,通过“中国地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为进一步了解并理解比例尺做好铺垫。

  2.操作、计算,探究比例尺的内涵。

  因为名称的缘故,“比例尺”很容易被学生误认为是一种尺,所以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计算,逐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比例尺的本质——是一个比,而不是一种尺。

  3.测量、换算,灵活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在应用比例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加强了灵活应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的尝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

  教学过程

  第1课时认识比例尺

  ⊙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如此伟大的祖国,怎能不让我们感到自豪呢!今天老师把咱们的祖国搬进了课堂,你们猜是什么?(中国地图)

  师:咦,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为什么可以画在一张小小的纸上呢?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引入新知。

  师:在现实生活中,有时需要把实际物体缩小或扩大若干倍以后画到图纸上。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你知道这是把实际物体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例尺。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导入新课,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比例尺的意义。

  ⊙新知探究

  1.探究比例尺的意义。

  (课件出示教材21页淘气和笑笑画的图)

  (1)观察图片,判断其合理性。

  师:观察这两幅图,你认为他们画得合理吗?先和同桌交流一下,然后汇报。

  预设

  生1:我认为淘气画得不合理,因为淘气画的这三条线段的长度基本上是相同的,在图上没有显示出三个地方到学校的.距离的不同。

  生2:还是笑笑画得合理,她在图中标注了“1厘米表示100米”,让人看后对图意一目了然。

  (2)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师:笑笑用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00米,真是太聪明了!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图的比例尺。

  板书:比例尺=

  (3)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

  学生自由交流比例尺在生活中的作用。

  2.明确求比例尺的方法。

  师:在笑笑画的图中,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00米,根据你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你能说说怎样求比例尺吗?

  预设

  生1:应该先转换单位:100 m=10000 cm。

  生2:根据比例尺=,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0。

  师小结:求比例尺时一定要先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同时注意比例尺是一个比,它不带单位。

  3.利用比例尺,根据给出的数据进行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计算。

  (再次出示教材21页笑笑画的图)学校的东北方向400 m处有一个社区活动中心。先算一算,再在笑笑的图中标出来。

  (小组内交流讨论,个体汇报)

  预设

  生1:先算出图上距离,再画。

  生2:400 m=40000 cm,40000÷10000=4(cm)。

  生3:所以社区活动中心应画在学校的东北方向4 cm处。

  4.认识线段比例尺。

  师:(课件出示教材21页最后一幅图)我们打开各种地图,常常可以看到图上会附有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你能说说它表示什么意思吗?

  (同桌间交流、思考,个体汇报)

  《比例尺》教案2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教学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小黑板、中国地图一张。

  学具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张地图、一张方格纸。

  教法学法

  教法: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尝试法。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法。

  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个成语吗?(板书:以――当――)

  生:以一当十。(指名回答)

  师:那这样的话以三当几?以七当几?你是怎么算的?

  生:以三当三十,当七当七十。三乘十等于三十,七乘十等于七十。(指名回答)

  师:那反过来,以几当五十?以几当一百二十?你又是怎么算的呢?

  生:以五当五十,以十二当一百二十。五十除以十等于五,一百二十除以十等于十二。

  师:大家真聪明!今天我们就用数学的眼光来看一下在数学中如何以一当十,以一当百,以一当千,甚至以一当更多。

  二、 意义构建

  1、师:如果要给我们教室画一个平面图,它应该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

  师:我们以前测量过教室的长、宽各是多少?

  (生:长大约8米,宽大约6米 。 )

  师:请大家在方格纸上画出我们教室的平面图。(生画师巡视)

  (以谈话的形式,从学生熟悉的教室入手,让学生先估计教室的'长和宽,再尝试画出教室的平面图,这样既复习了上节课图形的放缩知识,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师:大家画的图是长8米,宽6米吗?(不是)谁来说说是怎么画的?(展示生的作品)

  (学生的答案可能有:长方形长8厘米,宽6厘米。或者是长4厘米,宽3厘米。)

  师:同样画的都是我们的教室,却不一样大,大家赞成谁的画法(故意)?为什么?

  (观点一:都可以,因为这两个图的比都是4:3。

  观点二:这两种画法一样,但画的大小不一样,一个面积是54平方厘米,一个是6平方厘米。)

  师:是啊,这两个平面图,别人一看会知道我们教室的大概形状, 但我们的教室不可能是长8厘米、宽6厘米,也不可能是长4厘米、宽3厘米,你能想个办法,让别人也知道我们教室有多大吗?(生动脑想、动手写)

  引导学生汇报:

  (1)直接写上“教室面积大约50平方米。”

  (2)在图上标出“长8米、宽6米。”

  (3) 标上“1厘米=1米”。

  (4)1厘米怎么能等于1米呢?我认为可以写“1厘米相当于1米。”

  ( 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去动脑、动手、动口,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让学生体会了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

  师:看来同学们很爱动脑筋,遇到问题会想办法。其实这个问题里面就藏着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比例尺)

  让生自学课本第30页什么是比例尺?

  集体交流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其实是一个比,注意谁是前项谁是后项。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分数形式。

  (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素材,让学生自己寻找、发现和观察比例尺,从而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让生说出自已画的两幅图的比例尺各是多少,是如何计算的。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相应比例尺。

  2、让学生议一议可以怎样理解比例尺所代表的意义。

  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的多少?(注意单位要统一)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多少倍?把图上距离扩大多少倍就是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多少分之一?把实际距离缩小多少倍就是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相当于多少份?实际距离相当于多少份?

  三、实际应用

  (一)基本运用(小黑板出示)

  1、把一块长20米,宽10米的长方形地画在图纸上,长画了5厘米,宽画了2.5厘米。

  判断下列几句话中,哪些比是比例尺,哪些不是.

  (1)图上宽与图上长的比是1∶2 (  )

  (2)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1/400是 ( )

  (3)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1 ∶160000( )

  (4)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400 ∶1 ( )

  (5)图上长与实际宽的比是1 ∶200 ( )

  通过比较判断说理使学生更加明确比例尺概念的外延,加深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

  2、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中国地图,深圳到上海的图上距离是20.3厘米,深圳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呢?在学生计算之前先引导学生从倍数的角度回忆比的意义。提醒学生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然后总结方法。

  3、深圳到上海的 距离是1218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9000000的中国地图上,深圳到上海的图上距离会是多少呢?提醒注意单位统一。

  在这个基本运用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

  4、生先独立完成课本第30页1至5题,然后集体订正。

  (二)拓展延伸

  1、笑笑家买了一个长5米的家具,请同学们算一下在客厅中能放得下吗?

  2、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中国地图,测算你的家乡到北京的实际距离。

  四、课堂小结

  师:刚才我们画的教室平面图,你现在有办法让别人知道我们教室有多大了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什么叫比例尺了吗?如何求一幅图的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呢?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比例尺

  以一当十

  比

  学生的图 1:100 或分数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贴) 1:200 或分数 前项一般为1

  (强调比例尺的前项一般为1)

  3、师出示准备的地图上不同比例尺,介绍比例尺的不同形式,并说出它们的意义。然后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地图,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并说一说自己找到的比例尺的意义,为后面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做铺垫。

【《比例尺》教案】相关文章:

《比例尺》教学反思09-03

比例尺教学反思06-09

《比例尺》教学反思04-22

比例尺教学反思通用12-14

教学比例尺教学反思02-07

小学数学《比例尺》教学反思10-16

比例尺教学反思(通用28篇)05-06

中班教案教案10-11

中班安全教案教案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