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3-22 16:55:40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合集十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合集十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变化的观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直线、射线和角的含义;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

  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准备:

  教学、三角板、小组讨论表单。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孩子们,现在的你们已经了解了许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都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知识都是从生活中发现的,现在我们来看看今天的知识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请孩子们看大屏幕:出示一幅生活中图片(有明显的太阳光,建筑物的线条很明显),学生认真观察。

  师:这图是从生活中拍摄的,很美吧。我们今天探究的数学知识就藏在这些图里面,画面上藏着许多的线,大家找找看,用手比划一下你找的线。(生比划)

  师:你比划的是哪些线?(请2-3名学生说)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复习线段

  出示有线段图,从图中抽象出线段。

  教师:刚才有孩子找到了这些线,这种线的名字叫什么?线段。

  教师:孩子们认真看看,线段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有两个端点,是直直的.,有的线段长,有的短等等。

  2.学习射线

  教师:还有的孩子找到了这些线(出示太阳光图,除去颜色抽象到射线)这种线的名字你知道叫什么吗?

  板书射线,认识射线的特征

  3.学习直线

  教师:刚才大家在生活中找到了许多的线段和射线,还有一些曲线。可是还有一种在我们生活中找不到的线,却在我们数学王国里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大家想不想认识这位神秘的朋友呢?

  出示直线,动画延伸。

  在自己本子上画一条直线。

  4.线段、直线、射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师:现在我们认识了线段、射线和直线,他们之间有着什么联系呢?

  接下来就需要大家一起认真观察,讨论找一找他们三线的区别和联系,活动之前请大家听清楚活动要求。

  活动要求:

  请每个小组分工合作把报告单上的填完。

  填好后小组团结探索找出三种线的区别和联系。

  报告单:

  关于角,你已知道了什么?(找角、试画角等)书本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再来深入探究角的秘密吧!

  3、看书36页自学。

  (1)自学,可以说一说、画一画、比一比。

  (2)小组探讨,确定交流内容。

  4、集体交流。(视学生交流情况,老师及时引导)

  (1)学生概括得出角的概念。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出示没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你也来画几个角。

  画角(先自由画,再一生实物投影演示)说说你是这么画的?(定点,引出两条射线)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P36做一做

  2 练习四1、2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知:对前面所学的观察物体、平面图形、乘法计算等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2.能力:学生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提出各种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拼一拼、说一说等,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事物,找出事物间的联系。

  3.情感:结合党的十六大召开,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的教育;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通过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形象感知只有多站在别人角度看待问题才能和大家友好相处的生活哲理;同时渗透美育。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观察物体、平面图形等知识内容。

  教学用具:课件;各种玩具、头饰;学生每人准备20根小棒、1个活动角、1把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渗透德育

  1.(事先让一名学生藏起来)昨天下午,全校都放学了,我看见一位同学还一个人默默的捡着花坛里的垃圾,他是谁呢?(这名同学背对大家出现,让学生猜测)

  2.我们要确定他是谁,还必须怎样呢?

  3.换一个角度,再看一看(让这名同学转过来,面对大家。同时揭题:看一看)。

  二、看看摆摆,引导发现

  1.(出示课件,图片1:十六大会场全景照片。)

  这是什么地方?这里正在干什么?对,20xx年11月8日,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主席台上就坐,率领全国各地的代表们,正在商讨着国家大事。

  2.(出示图片2:十六大会场代表席照片。)

  这又是什么地方呢?

  (图片3、图片4依次出示十六大会场不同角度的照片。)

  3.(4张图片同时出示)

  同样一个地方,在照片上的形状怎么不一样呢?

  对,记者们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角度拍下了十六大召开的盛况。

  4.想像:每一张照片记者们站在什么位置拍下的?

  5.小结:站在不同的位置,所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6.(出示小屋)老师带来什么?

  你们在不同的位置上,分别看到小屋哪些面?

  7.(出示课件)

  你能将你所看到的形状用小棒摆出来吗?

  8.(反馈)如果每边的同学都硬要说小屋就是自己摆成的这个形状,行不行呀?

  不仅观察事物是这样,看待一件事情也是这样,我们要学会多站在别人角度看待问题,这样大家才能团结、友好相处。

  9.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复习了观察物体的有关知识。(揭题:摆一摆)

  三、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出示课件:蓝猫和它的伙伴们出现在屏幕上)

  蓝猫和它的伙伴们听说我们在这里开展摆一摆的活动,它们也赶来了,就请各个代表队来介绍自己吧!

  (各组组长戴上头饰,一一作介绍。)

  2.蓝猫提出第一个问题:你们认识过哪些平面图形?能用小棒摆一摆吗?

  3.动手操作后,让部分学生代表将摆出的图形展示在黑板上数学问题。

  (上台展示的学生提问,大家回答。)

  复习关于等有关图形的特征。

  4.淘气也摆了一个图形,看!(出示课件)

  他摆了一个什么图形?用了几根小棒?摆这样的3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怎么知道的?

  你能用9根小棒摆出更多这样的三角形吗?

  小组操作比赛。

  按计算,摆出4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减少了几根?为什么?

  分组讨论后,反馈。

  5.摆出6个,最少用多少根小棒?

  6.菲菲摆了一个。

  (菲菲摆小棒图。)

  他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

  摆这样的两个,最少需要多少根?为什么?

  比较两种不同的摆法:

  质疑讨论:为什么两种摆法所用的小棒根数不一样?

  四、拓展深化,有机整合

  1.出示课件:外星人将每组桌内放入了一个武器,我们要记录下它们的形状,向羊博士汇报。可是,手头的材料只有小棒。

  2.6个组进行比赛。分组活动:先观察,分析从哪个角度去摆最像,最后合作完成。

  3.反馈,汇报是从哪个角度观察的;互相评价。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和蓝猫家族的小伙伴们一起,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学会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数学王国里奇妙的问题可多了,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的更多呀?数学王国的大门专门为爱动脑筋的人敞开着。让我们共同努力,去探究,去发现,不断取得进步!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八册第85页例5及“做一做”和练习十四的第9、10、12题。

  【课程标准】: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学生有以前认识角、用量角器量三角板三个角的度数以及三角形的分类的基础,学生也有提前预习的习惯,很多孩子都能回答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另外,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主动探究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图形能描述出三角形的内角、内角和的含义。

  2、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猜测和计算能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在小组合作交流中,通过动手操作,实验、验证、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同时发展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4、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评价任务设计

  1、利用孩子已有经验,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引导以及学生的直观观察,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内角和的含义。达成目标1。

  2、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游戏的形式学生通过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然后通过计算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达成目标2。

  3、在小组合作交流中,通折一折、拼一拼和摆一摆的动手操作、实验、验证并归纳总结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达成目标3。

  4、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通过“做一做”和习题第9、10、12题达成目标4和目标3。

  【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以分成哪几类?

  2、一个平角是多少度?1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两个三角板上各个角的度数?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及内角和

  (播放课件)在图形王国中,有一天,三角形家族里为“三角形内角和的大小”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钝角三角形大声叫着:“我的钝角大,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的内角和大。”锐角三角形也不示弱:“你虽然有一个钝角,可其它两个角都很小。但是我的三个角都不是很小。我的内角和比你大”。直角三角形说:“别争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我们的内角和是一样大的。”

  师:动画片看完了,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引导学生说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

  多媒体展示:三条线段在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课件闪烁三个角的弧线),我们把三角形内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内角(板书:内角),这三个内角的度数的和就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

  (达成目标1: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和孩子已有的经验,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引导,学生说出什么叫三角形的内角及内角和达成目标1。多媒体创设的情景也为目标二打好铺垫

  (二)、引导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师:在课件展示的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的对话中,你赞同谁的'观点?

  预设:学生回答直角三角形。

  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生:我是想三角板上三个角的度数是90度、45度、45度加起来是180度,90度、60度、30度加起来也是180度。

  (达成目标2:激发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猜三角形的内角和而不是盲目猜,激起学生的疑问和好奇心,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然后通过计算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三)、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1.确定研究范围

  师: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应该包括所有的三角形?只研究这一个行不行?(不行)那就随便画,挨个研究吧。(学生反对)那该怎样去验证呢?请你们想个办法吧!

  师:分类验证是科学验证的一种好方法,下面我们就用分类验证的方法来验证一下,看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

  2.操作验证

  教师让每个学习小组拿出课前制作的各种各样的三角形,先找到三个内角,在每个内角标上序号1、2、3。然后请任意用一个三角形,想办法验证我们的猜想。如果有困难,可以启用老师提供的“智慧锦囊”或者寻求同学的帮助。

  智慧锦囊:

  (1)要知道三个内角的和,只要知道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就可以了,你觉得哪个工具可以测出角的度数?试一试。

  (2)180°的角是个特殊的角,它是个什么角?你能想办法将这三个内角转化成这样的角吗?

  3.汇报交流

  师:谁来汇报你的验证结果?

  (1)测算法

  师小结:用量的方法验证既然有误差、不准,结论就难以让人信服,那有没有办法更好地验证我们的猜测呢?谁还有别的方法?

  (2)剪拼法

  (3)折拼法

  师小结:用拼和折的方法都能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化成一个平角,从而借助我们学过的平角知识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确实是180°,你们真会动脑筋!

  (4)推算法

  ①把一个长方形沿对角线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因为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所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课件演示过程)

  师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已经证明了是180°,现在我们只要能证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就可以了。

  课件演示

  ②一个锐角三角形,从顶点往下画一条垂线,将三角形分为两个直角三角形,因为我们已经知道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所以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度数和就是360°,减去两个直角的和180°,就是要证明的三角形内角和,肯定是180°。

  4.总结提炼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通过“量——————推”的方法分类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度?

  现在可以下结论了吗?

  (板书: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师:那在“三角形的争吵中”谁是对的?

  (达成目标3。此环节让学生通过“量——拼——折——推”的方法分类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此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解决问题

  1、看图,求出未知角的度数。

  2、书本85页“做一做”

  在一个三角形中,∠1=140。,∠3=25。,求∠2的度数。

  (达成目标3和目标4: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通过“做一做”达成目标3和目标4.)

  三、目标达成检测方案:

  1、求出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2、埃及金字塔建于4500年前的埃及古王朝时期,它是用巨大石块修砌成的方锥形建筑物,外形像中文“金”字,故名“金字塔”。金字塔大小、高矮各异,外表有四个侧面,每个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人们量得这个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64度。

  四、课堂小结,提升认识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我们是怎样得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个结论的?

  师:是啊,今天咱们不但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更重要的是我们经历了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验证方法。咱们从猜想出发,经过验证(用量、拼、折、推等)得到了结论并利用结论解决了一些问题。孩子们,其实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走了数学家的探究历程……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大胆应用,勇于创新,做最棒的自己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一、揭示课题

  二、复习笔算

  1、做复习第1题。

  (1)做第一组加法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计算。提问:笔算加法要怎样算?

  (2)做第二组减法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3)提问:笔算减法要怎样算?

  (4)小结:笔算加法和减法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

  2、做复习第2题第一行,三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把三道题做在自己的本子上。

  3、下列题对不对,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765246942356003

  +235+1183-607-235

  4、做复习题第3题里的第一组题

  三、复习加减法的.验算

  1、做复习题第4题,指名两人板演。

  2、引导学生小结:加法和减法怎样验算、

  四、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笔算加法和减法各要怎样算?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五、作业:复习第2题余下的六道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圆锥的体积教学目的:使同学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学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8组,比圆柱体积多的沙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锥有什么特征?

  使同学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

  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同学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同时渗透转化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二、导人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那么圆锥的体积是不是和圆柱体积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锥体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三、新课

  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师:请大家回亿一下,我们是怎样得到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

  指名同学叙述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同学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生长方体来求得的。

  师:那么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

  先让同学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求,然后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教师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大家看,这个圆锥和圆柱有什么一起的地方?”

  然后通过演示后,指出:“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同学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先在圆锥里装满沙土,然后倒入圆柱。正好3次可以倒满。

  多指名说

  接着,教师课件边演示边叙述:现在圆锥和圆柱里都是空的。请大家注意观察,看看能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问:把圆柱装满一共倒了几次?

  生:3次。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多找几名同学说。

  板书:圆锥的体积=1/3 × 圆柱体积

  师:圆柱的体积等于什么?

  生:等于“底面积×高”。

  师:那么,圆锥的体积可以怎样表示呢?

  引导同学想到可以用“底面积×高”来替换“圆柱的体积”,于是可以得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圆锥的`体积= 1/3 ×底面积×高

  师: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

  然后板书字母公式:V=1/3 SH

  师:在这个公式里你觉得哪里最应该注意?

  2、巩固练习

  (1)已知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45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已知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是20立方厘米,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2)求下面圆锥的体积。

  已知底面面积是9.6平方米,高是2米。

  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3.5厘米。

  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是6厘米。

  在列式时注意什么?( ) 在计算时,我们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3)判断:

  (l)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

  (2)圆柱体的体积大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 )

  (3)假如圆柱圆锥等底等高,圆柱体积是圆锥的3倍,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2/3。( )

  (4)圆锥的底面积是3平方厘米,体积是6立方厘米。( )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页的例3、例4,第3页做一做,练习一第10~13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会用0补足;

  使学生初步掌握“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在积中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如何用“0”补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7×0.84.2×0.31.3×0.5

  口算并说说怎样想的?

  2、指名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3、把下面各数缩小1000倍

  12.5256103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30.056×0.15

  (1)启发提问:①怎样列竖式?要不要小数点对齐?为什么?

  ②怎样把0.056×0.15转化成整数乘法?

  ③按整数乘法乘出来的积,比原题的结果扩大了多少倍?

  ④要得到原来的.积,该怎么办?

  ⑤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么办?

  (2)强调:计算小数乘法在点小数点时,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就要在小数的前面补零。

  注意:先点小数点,再去掉小数末尾的零

  (3)验算:交换因数位置后让学生说说0.056×0.15、

  0.15×0.056各求的是什么?然后进行检验。

  (4)练一练

  1.3×0.050.025×1.8

  2、教学例4

  (1)指名读题

  (2)列出算式:这题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3)说说18.5×2.4表示什么意义?

  (4)指出:以前表示两个数的位数关系的都是整数,现在倍数关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就象这里,18.5的2.4倍就是求18.5的2倍和18.5的十分之四合起来是多少?

  求18.5的2倍用乘法,求18.5的十分之四用乘法,因而求

  18.5的2.4倍也用乘法。

  (5)算出得数(学生自练后填在书上)

  集体订正

  3、观察例3,例4,比较积和被乘数的大小

  (1)小组讨论并填表:当积小于被乘数时,乘数有了什么特点?(与1比较是怎样的关系)

  当积大于被乘数时,乘数有了什么特点?

  为什么有这种规律?

  (2)做一做

  先判断一下,积比被乘数大还是小,再计算

  指名板演,其余自练

  集体订正,说说怎样算的

  三、巩固练习

  1、P5第10题小组形式,小组长报题,组员抢答

  汇报情况,共同纠正易错题,择题说说口算步骤

  2、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为什么?

  0.2812.2

  ×0.5×0.5

  ───────────

  0.014061.0

  3、P5第12题做在书上后集体订正,指名说出每道题对错的理由

  4、P5第13题自练后评讲

  四、全课

  今天学习的小数乘法,在点小数点时碰到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大还是小?反过来呢?

  五、布置作业

  P5第11题

  六、板书

  一个数乘以小数

  例3注意点

  计算过程表格

  例4

  计算过程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一摆,比一比,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培养动手能力。

  2.进行比较,培养观察和判断能力。

  3.用完整话说一说有关同样多、多些、少些的道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学会正确握笔方法,写字的姿式及写法,提高书写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强调写字的基本要求,培养良好地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连线初步认识一一对应。

  2.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

  3.做写字准备练习,强调写字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

  1.一一对应,比较多些、少些。

  2.写字准备练习。

  教具准备

  1.实物图或电脑软件,4个萝卜,4只白兔;2只小鸡,1只小鸭图;2个苹果,3个桃的图。

  2.磁力板及10个○,7个△,5个□;小棒若干根。

  3.画有写数字练习格的小黑板。

  4.学生准备5个△,5个○,5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教师在磁力板摆3个△、4个□、5个○,请学生按图形种类分类。

  要求:把同一类移动到一起,并用笔或金属丝圈起来,再数一数每个圈里的图形各有几个?

  2.请同学们把混在一起的学具分类,而后用手各画一个圈。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同样多。

  (1)认识一一对应,教学同样多。

  ①教师在磁力板上无规则出示或电脑显示4个萝卜,4只白兔,请同学分类。

  ②指名将萝卜和白兔按顺序从上而下排成两行并且圈起来,成5页左上图形状。

  ③引导观察,左边有几个萝卜?右边有几只白兔?

  一个萝卜对着一只白兔(边说边在萝卜和白兔之间放一根小棒或电脑显示连线)萝卜没有多余的`,白兔也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④认识在什么情况下,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引导学生说:一个萝卜对着一只白兔,萝卜没有多余的,白兔也没有多余的,我们说: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指导学生用4个○代表4个萝卜, 4个△代表4只白兔,边摆边说,边动手连线。说明萝卜、白兔同样多。(板书: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⑤相互之间指着课本上的图说一说。

  (2)动手摆学具,理解同样多。

  ①摆□,要和○同样多。(5页右上练习,指一名同学到前面摆,其它同样在课桌上摆)

  请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摆2个○,再在右边对着○摆□,要求摆的□和○同样多。怎么摆,摆摆看。

  请摆学具的同学说一说,怎么摆,摆几个□,□和○同样多。

  ②摆△,要和○同样多。

  请同学们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4个○,在○下面一个对着一个摆△,△要和○同样多,要边摆边说。(一个△对着一个○,摆4个△和○同样多)

  请一名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3)请同学们指着教室的人或物说一说,谁和谁同样多。

  2.利用一一对应,认识多些、少些。

  (1)观察比较,认识多些。

  ①磁力板出示或电脑显示2只小鸡的集合图,再在右边出示1只小鸭集合图。

  指图问:不用数,怎样知道小鸡和小鸭是同样多,还是哪个多些?

  ②学生回答:用连线方法,一只小鸡对照一只小鸭,在小鸡和小鸭之间连上一条线。

  ③指图提问:小鸡和小鸭都对上了吗?有多余的小鸡吗?再看,小鸭和小鸡都对上了吗?有多余的小鸡吗?

  ④师生共同小结:一只小鸡对着一只小鸭,小鸡有多余的,小鸭没有多余的,我们说:小鸡比小鸭多。(板书:小鸡比小鸭多)

  ⑤练习:课本5页左下图,学生摆完后,再说一说怎样摆,△就比○多1个。(先一个△对着一个○,都对上以后再多摆一个△。)

  (2)观察比较,认识少些。

  ①用磁力板或电脑显示:2个苹果的集合图和3个桃的集合图。

  提问:不用数,怎样知道苹果和桃谁多、谁少?

  ②同学们互相议论后,指名回答并连线。

  ③小结:一个苹果对着一个桃;苹果没有多余的,我们说苹果比桃少。(板书:苹果比桃少)

  ④练习:课本5页右下图,学生自己动手摆完后,指着图说一说怎样摆。

  3.反馈练习。

  (1)摆学具,比多少。(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

  ①第一行摆3个○,第二行对着上面的○摆△,△和○同样多。

  ②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对着上面的○摆△,△比○多2个。

  ③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对着上面的○摆△,△比○少1个。

  (2)练习一、2.(打开书6页,看第2题)

  ①读题目要求。

  ②数一数每个□里的小动物只数,再与点子数同样多的□连线。

  (3)练习一、3.

  ①指导看图,这题里画了两行什么?仔细看每行的后面还画了什么?(一条线)

  ②读题目要求。说明:这一题是要我们看一看哪一行圆多,就在哪一行后面的横线上画。

  ③那行圆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数出来,连线)

  发现:两行圆排列都很均匀,而且两行的第一个圆和最后一个圆也上下对齐,但两行的○疏密不同,所以两行的○个数也不同。摆的密的,○的个数多;摆的疏的,○就少,以后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直接判断出那行多。

  4.写字准备练习。

  (1)讲述握笔方法和写字基本要求。

  ①身体要坐正,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本子一尺远(6寸尺),本子对着上衣中间扣线。

  ②用右手握笔,笔放在中指第一关节稍外一点,大姆指和食指捏紧笔杆,握笔处离笔尖约23厘米。

  (2)指导写字。

  ①教师在放大的练习格上边示范边说明:画横线要由左向右,横要平;画竖要由上到下,竖要直;弯儿要拐得圆一些。注意,起笔、落笔要用力,拐弯要稳,笔画要匀。

  ②请同学们按要求先练笔顺,再描完格里虚线的笔画。

  三、巩固发展

  1.把下面图形分类,再用学具摆一摆,比较同样多、多些、少些。

  (1)○和△比( )

  (2)○和☆比( )

  (3)☆和△比( )

  2.摆学具,比多少。(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

  (1)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摆○,○和△同样多。

  (2)第一行摆6个△,第二行摆○,○比△少2个。

  (3)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摆○,○比△多3个。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是同样多、多些、少些。)

  五、布置作业

  1.指着书上5页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图说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

  2.用学具边摆边读,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运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乘法分配律应该不会觉着太难。但是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应该是一个薄弱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本着自主探究的原则,让学生充分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举例、验证,通过大量的感知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这一运算定律的意义,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的训练,形成数学模型,丰富应用的经验,提高简便运算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 经历推导、发现的过程,体验比较、分析、归纳、发现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师:看下面的字母,你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吗?

  SOS EMS m2

  (SOS:求助信号;EMS:中国邮政快递;m2:平方米)

  字母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说明它很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巩固用字母表示数及解方程等知识。(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解方程)

  ⊙回顾与整理

  1.用字母表示数。

  (1)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意义。

  用字母可以简明地表示数、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了很多方便。

  (2)我们曾经学过哪些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

  整理:

  ①用字母表示数的简写。

  ②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③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④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3)常见的用字母表示的数量关系有哪些?

  预设

  生1:路程用s表示,速度用v表示,时间用t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s=vt v= t=

  生2:总价用a表示,单价用b表示,数量用c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a=bc b= c=

  (4)常用的运算定律有哪些?

  预设

  生1:加法交换律:a+b=b+a

  生2:加法结合律:(a+b)+c=a+(b+c)

  生3:乘法交换律:a×b=b×a

  生4:乘法结合律:a×b×c=a×(b×c)

  生5:乘法分配律:a×(b+c)=a×b+a×c

  (5)常见的`用字母表示的计算公式有哪些?

  预设

  生1:长方形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C=2(a+b) S=ab

  生2:正方形的边长用a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C=4a S=a2

  生3:平行四边形的底用a表示,高用h表示,面积用S表示。

  S=ah

  生4:三角形的底用a表示,高用h表示,面积用S表示。

  S=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教材92~93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利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培养认真观察的习惯。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一个阳光明媚的假日里,老师带领同学们到郊外去春游,他们玩得可开心了,开展了许许多多的活动,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好!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快乐的队日活动吧!

  (板书课题:快乐的假日活动)

  二、新授。

  1、观察:

  (1)出示“快乐的队日活动”图,观察图中画了哪些活动?

  (搭帐篷、烧烤食物、钓鱼、洗菜。)

  除了这些活动外,图中还画了什么?

  (背景的树上还有许多鸟窝,每个帐篷外还摆了毛巾架。)

  (2)仔细观测各中活动,搭了几个帐篷,每个帐篷有几个在搭?

  烧烤的有几组,每组几人?

  洗菜的同学分成几组,每组几人?每组有几只篮子?

  明明钓了几条鱼?小华钓的是他的几倍?

  附近有几棵树,每棵树上有几个鸟窝?

  有几个毛巾架,每个架子上挂了几条毛巾?

  2、提问题:

  (1)根据刚才我们观察的情况,想想,如果每人用一条毛巾,你知道每个帐篷里住多少人吗?为什么?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分小组活动、讨论。

  (3)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搭了3个帐篷,每个帐篷有3个人搭,一共有多少人搭帐篷?

  烧烤的`有4组,每组4人,烧烤的一共有多少人?

  洗菜的同学分成3组,每组2人,每组有4只篮子,洗菜的多少人?一共有多少篮子?

  附近有2棵树,每棵树上有2个鸟窝,一共有多少个鸟窝?

  有6个毛巾架,每个架上挂了5条毛巾,一共有多少条毛巾?

  明明钓了4条鱼,小华钓的是他的2倍,小华钓了几条鱼?)

  (4)独自解答螦提的问题,汇报解答结果。

  3、想一想在我们班的队日活动中,开展过哪些活动,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集体交流)

  三、小结。

  “快乐的队日活动”就要结束了,同学们不仅玩得愉快,而且还学到了不少数学知识,真有趣!希望下次我们班里也能开展一个比他们更有趣的度日活动,到时候我们还要比一比谁解决的数学问题多,好吗?

  四、教学后记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好。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7-14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精】12-05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12-15

【精】小学数学教案11-28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11-28

【荐】小学数学教案01-15

小学数学教案【热门】01-02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01-02

【热】小学数学教案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