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案

时间:2023-03-26 08:52:42 教案 我要投稿

伯牙绝弦教案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伯牙绝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伯牙绝弦教案15篇

伯牙绝弦教案1

  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全文共77字,5句话,语言凝炼典雅,抑扬顿挫,内涵丰富,堪称中华优秀经典诗文中的经典,是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学习文言文,感受艺术魅力,并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的典范之作。基于教材的特点,从年段教学目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出发,结合本册教学目标将精读课文后的习题作为教学课文时主要依据的要求以及本专题“感受艺术魅力”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课教学思路为“读—背—说—讲”。教学以读为主,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在读中领悟学习古文的方法,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理解“知音”的真正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对伯牙、子期那种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怀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文本的人文内涵上不作过度挖掘,而是相应地降低难度,通过朗读、背诵、自学来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通过自读自悟,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词句意思,读懂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准备

  本文古今字义差别不大,较容易理解,虽然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已有一些文言文的阅读基础,但对文言文的阅读体验还是太少,因此,课前让学生准备课文的预习。教学中,我准备了相关的音乐和简单的`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一)师板书课题,生书空,师简述“绝”字的本意。

  (二)指导读好课题

  (三)质疑导入。

  二、纵情吟诵

  (一)尝试读──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相信反复练习后,一定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聚焦第一至第四句,多角度、多层次指导朗读、背诵。

  1. 展示读──按句子朗读。(出示四句话)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能读得正确、流利即可。

  2. 模仿读──按人物朗读。把四句话变换为:

  伯牙善鼓琴,

  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

  师生合作读,在范读中指导学生读出停顿、韵味。

  3. 思考读──按总分结构读并理解字词:

  ⑴出示插图,了解伯牙、子期何许人,找出写出两人特点的句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并找出具体体现伯牙善鼓琴而钟子期善听的句子(二至四句)。

  ⑵出示:(第一句字体的颜色与其余三句不同)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朗读句子,引导学生从朗读中去发现一至四句先总后分的结构。

  ⑶理解“善鼓琴、善听”的“善”与二、三句中 “善哉”的“善”字义的不同。

  ⑷理解“念”与“得”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此句字体颜色不同)

  通过朗读明确第四句是二、三句的总结句。

  ⑸强化总分结构:这一念,一得,(板书:念 得)可不是一般的朋友能做到的默契啊!咱们再来读一读,感受这种默契。

  出示句群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4. 想象读──语言表达训练:

  ⑴分角色读二、三句,作好仿写铺垫。

  ⑵展开想象,仿照课文二、三句的句式写句子,渗透写字要求。

  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高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流水)

  志在清风 ,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清风 !”(清风)

  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细雨)

  志在 ,

  ⑶学生汇报,分角色朗读。

  5.拓展读──拓展课文(将仿写的句子加入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志在清风 ,钟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志在细雨 ,钟子期曰:“善哉,蒙蒙兮若细雨!”……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朗读。

  再次引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句话,明白“所念”“必得”的意思。(板书:所 必)

  6.诵读──由扶到放,指导背诵:

  ⑴出示填空式:伯牙善鼓琴,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伯牙所念, 。师读横线外的,生读横线内的。

  ⑵提高难度。出示:伯牙 ,钟子期 。伯牙 , 钟子期 ! ,钟子期 !伯牙 ,钟子期 。

  师读横线外的,生读横线内的。

  ⑶终级考验:师说每句话的第一个字,生背。

  三、读懂故事

  (一)学习古文,我们不仅要会读,会背,还要读懂。把课文第五句话加进去,试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还原课文,学生练说。

  (二)指名说说课文的大意。相机小结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古文的方法。

  (三)多形式检测学生对字词以及个别句子的理解:出示个别词语,生说意思,出示个别句子译文,生说句子。

  (四)鼓励学生再次练习用自己的话跟同桌讲一讲这个故事,再指名说。(板书:知音)

  (五)师:是啊,有道是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传说伯牙和子期的这次相遇让他们彼此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第二年中秋再相会,可就在相会之日,伯牙见到的不是子期,而是一座冰冷的墓碑!(音乐起)

  引出最后一句话(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配乐朗读。

  (六)口头表达训练:假如你就是苦苦等待知音的伯牙,面对子期冰冷的墓碑,你会说些什么?

  (七)拓展课外资料,师生朗诵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的短歌: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八)解决问题:现在你知道伯牙为什么要绝弦了吗?

  四、传唱知音

  (一)浏览资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传。

  (二)播放《高山流水》乐曲,诵读全文。

  (三)布置学生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让更多的人把“知音”的典故传诵下去。

伯牙绝弦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3、通过学文,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2、通过学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1、学生听《高山流水》音乐

  2、听完音乐,你有什么感受呢?

  3、伯牙学琴多么艰辛呀,弹琴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他为了一个人,却从此不再弹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伯牙绝弦》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吧!(板书课题)

  二、解题质疑

  1、绝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绝弦呢?

  2、许多古文都能从题目上了解课文大意,看了课题,我们知道这篇古文主要讲生:(A:伯牙再也不弹琴了)(B:伯牙弄断了琴弦)的故事。

  3、学到这里,听了《伯牙学琴》的故事,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联系《伯牙学琴》的故事提问:伯牙学琴那么艰难,为什么就这样绝弦了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2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3、指名读,评价。

  4、师范读

  5、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6、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7、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四、小组合作学习

  1、师:课文读得很有古文的韵味了,我们现在就来读懂其中的意思吧!想想我们以前有哪些理解古文的方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全文的意思。

  2、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弄懂课文意思,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课文意思。

  五、深入学习

  1、伯牙为何要绝弦呢?(板书:钟子期死)

  2、为何钟子期死,伯牙要绝弦呢?好不容易苦练学会的琴技就这样断了?(因为他太伤心了,因为他失去了知音)(板书:知音)

  3、什么叫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4、从哪里看出钟子期是他的知音,划出相关句子。(24句)[课件出示句子]

  5、指名读。

  6、从此文段中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课件出示句子]

  7、了解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听中的善字可以理解为擅长、善于的意思;两个善哉是表赞叹之义。指导读好赞叹的句子,深化理解。

  8、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回答:徐徐清风、皎皎明月、依依杨柳[出示课件词语]于是你怎么赞叹?

  9、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志在杨柳、志在白雪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说句子。

  10、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课件出示句子]

  理解这句话,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11、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有没有人赞美伯牙呢?你想那些人会怎样赞美伯牙?钟子期又是怎样赞美的呢?

  12、师小结:只有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这就是知音。知音相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快乐、激动、兴奋)

  13、指导朗读。(自由读、分组读)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欢聚的那一份融洽,那一份欢乐!的确,多么欢乐的相聚,多么难忘的时光!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染病身亡!

  14、知音之死:

  [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子期死,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

  (2)、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指导朗读)

  六、拓展,回味绝弦

  1、师:子期死后,伯牙到他的墓前悼念。面对子期的坟墓,伯牙写下了一首短歌:

  出示短歌,师范读:(伴低沉悲凉的古典音乐)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你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伯牙此时的心情?(悲痛欲绝、痛不欲生)

  3、师: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想到与子期在一起的种种欢乐,又怎能不加倍地想念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呢?你能通过读体现伯牙与知音相遇的喜和痛失知音的悲吗?指名同学分别喜和悲。[课件出示全文]

  七、熟读成诵。

  1、播放《高山流水》乐曲,齐读课文。

  2、背诵课文。

  八、总结:

  自古以来,良朋易求,知音难觅,伯牙子期,人遇知己,琴遇知音,一曲高山流水成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知音佳话,至今,仍为世人所津津乐道。这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千古知音最难觅。

  板书:

  25.伯牙绝弦

  知音

  钟子期死

伯牙绝弦教案3

  【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实验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八组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题来组合课文的。选编的四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本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饿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古人云:“士为知己这死。”伯牙绝弦所预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学习文言文《伯牙绝弦》,已有了《杨氏之子》作为基础。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借助注解、工具书了解文言文大意;还可以指导学生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再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学生特点】

  本课的学习主体是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这个学段的学生个性较强,看待事物的主观性也很强,面对学习内容时会因个人的喜好决定学习兴趣度。在口语表达和写作方面已有了较强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入课堂,给学生充分表达观点的机会。还要利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课件更为直观的展示学习内容。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设计理念】

  如何优化小学文言文传统教学方法是小学文言文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决定学习成果的'一大因素。面对艰涩难懂的文言文,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伯牙绝弦》的教学中,我采用情感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时入情入境,理解文意和体会感情双线并行,一改以往文言文串讲的方式,让学生在情感引导中完成学习内容。

  【重难点】

  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划分好节奏的课文、《警世通言》中伯牙写给子期的挽歌、音乐《高山流水》。

  2、学生准备:

  搜集了解伯牙的相关资料。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1、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说一个词,你们也说几个类似的词(出示:杨柳依依)引导学生说词。

  2、老师这里也收集了一些这样的词。

  课件出示:

  清风徐徐、明月皎皎、炊烟袅袅、芳草萋萋、……

  3、仔细看看,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呢?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描写的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

  4、过渡:

  平时如果有意识的积累这些词语,对提高写作一定有帮助。美丽的景色不但能用语言表现出来,而且古人还能用音乐表现。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咏至今,它记载了两个朋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板书课题:

  伯牙绝弦

  二、整体读文

  1、师:同学们把课文自由、大声读几遍,注意文言文的节奏,别读破句子。

  教师评价。

  2、指名学生读,教师评价、指导、范读。

  3、学生齐读。要求:

  声音是否响亮、节奏是否抑扬顿挫。

  4、师:你们觉得文言文难读吗?

  (学生回答。)

  师:是啊,文言文之所以难度是因为我们平常接触文言文太少,并且对文意不理解。老师这有划好节奏的课文,你们再来读读看。

  (幻灯出示。)

  5、指名读,齐读。

  三、初解绝弦

  1、师:标题往往是文章内容的集中体现,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看看标题吧!“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

  2、引导学生体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结合注释、结合上下文、学会变通。)

  3、师:除了标题提到了伯牙不再弹琴,还在哪里也提到了?

  (生答。)

  这里的“绝弦“意味着什么,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生答。)

  四、再解绝弦

  过渡:为什么子期死了伯牙就再也不弹琴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文章。

  1、何为知音:

  师:将文章再读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读懂了,哪谢地方没读懂?分别标注出来,我们一起来交流。

  (全班交流。)

  (1)四个“善”字的不同用法:

  “善鼓”、“善听”中的“善”解释为“擅长、善于”。

  两个“善哉”中的“善”解释为“太好、太妙”。

  (2)师: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

  (生答。)

  (3)反复朗读“善哉,……若江河”。

伯牙绝弦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变通地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二、教学重点

  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三、教学难点

  理解知音真意,感受知音文化。

  四、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写出文中主人公的姓名。

  2.听写词语“善鼓琴”“善听”,玩味“善”字。

  3.检查朗读情况,注意节奏和语速。

  (二)初识文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谁能说一说古文大意?

  (三)故事串文

  1.教学“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必得之”。

  有一年中秋,伯牙出使楚国,船至汉江口却迎来了风雨天气,与同在山中避雨的樵夫钟子期偶遇。俩人越谈越投机,于是,伯牙情不自禁地操起瑶琴,鼓起曲来……

  (1)指导朗读好“善哉”。

  (2)出示伯牙的资料。

  (3)想象伯牙的琴声中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情景?

  (4)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偶遇知音,伯牙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子期却能心领神会。于是,他们畅谈了整整一宿呀!

  (5)在这样一个无眠的夜晚,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次日清晨,二人面对青山结拜为兄弟,因伯牙有要事在身,不得不在汉江口洒泪而别。

  (6)此时,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二人约定来年中秋在此团聚。

  (7)指导朗读

  2.教学“子期死……终生不复鼓”。

  一年后,伯牙如约来到汉江口,谁知迎接他的却只有一块冰冷的墓碑,子期不幸染病身亡。

  (1)指导朗读。

  (2)再解课题。

  (四)深悟“绝弦”

  1.出示“短歌”,再悟绝弦。

  2.情境朗读。

  (五)回味“绝弦”

  1.背诵。

  2.拓展。

伯牙绝弦教案5

  【设计理念】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与古代文学大师对话,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高山流水》录音或flash动画。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1.师:我们来看一下下面一组成语:(展示)

  一琴一鹤 人琴俱亡 琴心剑胆

  琴挑文君 琴瑟和好 琴瑟不调

  琴棋书画 焚琴煮鹤 对牛弹琴

  请大家读一读,找出这些成语的共同点。(成语中都含有一个琴字)

  2.师:谁能再说几个带琴字的词语。(预设答案:琴瑟、琴曲、琴师、琴意、抚琴、钢琴、月琴、胡琴、口琴、竖琴、小提琴、电子琴……)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一些词语,可以使我们知识视野更宽阔,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3.师:有一个故事千古传诵,流传至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们以往学的都是现代文,也就是白话文,今天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欢。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释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从小游戏入手,引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兴趣。然后激情导入新课,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请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和平时课文的有什么区别。

  2.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谈谈体会。

  3.师: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4.师: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5.教师范读,相机指导读发。

  6.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7.学生互相交流读,教师检查读,相机指导读。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本环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读的空间,力求通过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教师以富有激情的富有韵味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的情景之中,点燃了学生热爱阅读文言文的热情。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1.师: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预设答案:伯牙再也不弹琴了。)

  2.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预设答案: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预设答案: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3.师: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4.预设交流1: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很喜欢弹琴,钟子期很喜欢听。

  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4次。)

  师: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

  (预设答案:啊!好啊!)

  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预设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

  师: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预设交流:2:我读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理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3: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弹出什么。4:我读懂了“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

  5.你们又从哪里看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预设答案:伯牙善鼓,钟子期善听。)

  6.师: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怎么赞叹?(生自由发表意见。)

  [设计意图]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来理解文本,引导学生对照注释,揣摩句意,理解文本,课文的文言形式已经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形成了白话文。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引导升华,拓展探究。

  ①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预设答案:还会有1:鸟语花香。2:春天百花盛开。3:冬天白雪皑皑。……)

  ②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③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④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预设答案:知音。)

  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①师:真正的知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

  ②师: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学生自由说)

  ③师:可以想象,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峨峨兮若泰山。

  ④师: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洋洋乎若江河。

  ⑤师:当他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

  (预设答案:1、失望。2、寂寞。3 、忧虑。生4、渴望。……)

  ⑥师:后来,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

  (预设答案: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

  ⑦师:此时,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

  (预设答案: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

  ⑧师: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但是,人间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让我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学生感情读文)

  ⑨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但课文最后一句。“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为什么认为子期是最后的知音?(预设答案: 1、因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2、因为他们之间就像亲人一样。……)

  3.丰富内容,拓展课文

  ①师:伯牙在断绝琴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预设答案:1、断了他的前程。 2、断了他的心弦。 3、断了他的希望。……)

  ②师:伯牙在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当你理解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再读读这段话。(学生再有感情地读最后一句。)

  ③师:有记载,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你们想知道吗?(配乐,教师深情朗诵):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在指导朗读时,师生融入课文中的角色,师生形成了“知音”式的对话交流,入文,入情。这样,教师就成了平等中的首席,学生如同从远古走来,文言语言如同己出,吟诵如吐心语,阅读也就融入了生命的律动,师生在互动中成了“知音”。

  四、积累背诵,拓展延伸

  1.师:课文短短的74个字,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你想安慰伯牙、赞美伯牙、或是鼓励他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学生动笔写感受。然后交流。)

  2.师:听了你们的见解,老师也忍不住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难道不是在苦苦寻觅吗?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生齐读课文。)

  3.师:……《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还根据这个故编写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音乐或flash动画。全班学生再次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或背诵课文)

  4.师生分角色读。

  5.引导背诵。

  [设计意图]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努力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韵味,结合古文特点的渗透,让薛孤感受到古代文字的魅力,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把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学生从读通到读懂,最后熟读成诵,达到了“其词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

  【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伯牙→钟子期

  善鼓琴→子期善听

  志在高山→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洋洋乎若江河

  不复鼓→子期死

  [设计意图]本少而精采用对比的方式,精妙地勾画出了文本的基本要义。便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亦展示了故事的行文脉络。

  【特别建议】

  文言文教学要处理好自主与指导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把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由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等权力。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应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和教师的指导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教师指导”的着眼点是“学生自主”;而“学生自主” 的必要条件是“教师指导”。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着不需要教”深刻地揭示了教和学的辩证关系。教师不教,学生就不可能获得“不需要教”的能力。可是当前有一些教师并没有吃透语文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中出现学生自由过多,教师指导不足的现象。表现之一是鼓励学生误读课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出现勃勃生机,但教师该讲的内容要敢讲。在引导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自己找出答案。在文言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既要防止“一讲到底”,又要防止“一议到底”。该讲的内容还是要大胆地讲,例如对课文背景的必要介绍,对学生经过议论确实无法解答的问题的讲解,对课文必要的总结,等等。但讲解要有的放矢,要少而精,并且具有启发性。

伯牙绝弦教案6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法、学法

  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 “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你们能够坐在这里展示才华,我想你们班的素质一定非同凡响,老师先为你们做个小测试,看看你们当中的谁将来有可能成为文学家。我们知道中国的语言文字最有情味,从文字中,我们能读出颜色、声音、画面、情节,甚至能读出味道来。我给你一个词,你能读出什么呢?请注意看——“徐徐清风”(你展现的画面真迷人,让我们感到了清风的柔美。你将来肯定是一名出色的文学家,)“皎皎明月”(你的确让我们看到了白玉盘似的明月。)(你能通过想象,读出文字中的情节,你很有创作的天赋。)——“袅袅炊烟”(继续努力,你有望成为文学家)( 你和文学家有缘,透过你的语言,我们看到了农居生活的闲适,作吸气状,我还闻到了喷香的米饭味儿。) “鸟语花香”(你不但读出了一幅群鸟齐鸣、百花吐艳的画面,还带领我们走进了花的海洋,闻到了花的芬芳。你将来肯定能成为文学家,) “高山流水”(你很有文学家的潜质,你真棒,你读出了一幅高山流水图,静态的大山、动态的河流相映成趣。)不过,当老师看到“高山流水”这个词时,我读出来的是一个流传千古的动人故事——《伯牙绝弦》,因为高山流水觅知音就是讲的伯牙绝弦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二、板书课题。

  谁来读题,(生读,)不够自信。读准“弦”。(生再读)好,清晰响亮,字正腔圆,像他这样齐读课题。《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还记得我们以前学文言文的方法吗?生谈学习方法。(大家说的方法都很好,我们可以反复诵读加揣摩,或者联系上下文,借助书下注释,工具书等等,)师小结:今天,我们就继续用老祖宗用了几千年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多读来品析文言文。

  三、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把课文读两遍,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第一次读感觉如何?

  生:这些词语读起来不顺口;

  生:难读……

  2、师:短短的五句话但不好读,不好懂,(我们先来看看生字,开火车读字组词。生字认识了,再把课文读一遍。)读不好没关系,跟老师一句一句读。可以看大屏幕上,老师是怎么停顿的,(师读生跟读,)同学们也画出停顿符号,自己再读读吧,

  3、(指生读)谁能第一个读给大家听,(生读)真是让我叹为观止,第一次读就这么正确通顺。(一生读停顿读得好)了不起,第一读正确不算,还读出古文的味道来。同学们,我们也来读读,除了读正确,我们也要读出古文的韵味来(生齐读)

  四、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1.师: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谁来说说,生说大意。(你很会读书)(你的理解能力真棒)那“伯牙绝弦”的意思就是?(预设答案:伯牙再也不弹琴了。)(真不错)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预设答案: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是什么让一代琴仙摔琴断弦,终身不复鼓呢?让我们深入课文寻找答案,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和同学交流一下。

  2.生谈读懂的地方。(提醒学生不要重复别人的话,认真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品质。)引导学生说说每句的意思。

  3.师: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很强,但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点是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你发现这个字了吗?

  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4次。)

  意思一样吗?

  师: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喜欢,善于。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啊!好啊!)

  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预设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

  师: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师:一个“善”字竟然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意思,可见我们的语言文字是需要仔细品味的。

  (一)细品文本。

  1、请看“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何以见得?

  2、生找有关句子,师出示句子,生理解。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3、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说)(想像力真丰富。)我看到了一座高山。我看到了巍峨的山峰。(你真会用词)我看到了雄伟的泰山(在你的描述下,我也看到了,谢谢你!)……这么多的画面,古人仅用一个峨字就表现出来了。看来古人讲话真是简约而不简单呀。用你们的朗读表现泰山的巍峨吧!师引读这句。(夸奖的不够强烈呀!)(听了你的赞叹,伯牙激动呀!)

  细心学生发现另外一个语气词了吗?(兮,请生读)为什么一个句子连用两个语气词?

  生:因为钟子期强烈感受到伯牙琴声中泰山的巍峨。是呀,如此动听的琴声,子期就这样赞叹。生读。

  同学们在字里行间中体会到了子期的善听?那么,这个句子你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出示第二个句子: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师:你的江河读的特别突出,能说说原因吗?生:江河跟上面泰山一样,也是赞美。(生再读)

  师:听出了江河的浩荡之情。(抽生)你那洋洋兮也读的特别好,能说说原因吗?生:江河都是很长呢。志在流水是伯牙心里想着,钟子期把他听出来了。(生再读)

  师:听的出你是在真心诚意地赞美伯牙,还有谁来赞美伯牙?指生读。

  那同学们想想伯牙只是在用琴声表现泰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宽广吗?(指名答)想想诗人写诗为了什么?

  师:古人也常以琴言志,将自己的心声、志向融入琴声中。他表现高山就是诉说自己的志向有高山般远大,表现江河就是说自己拥有江河般的胸怀。伯牙是在用琴声表达自己浩浩然的`鸿鹄之志和坦荡荡的君子情怀。明白了这些,你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吧。

  4、师:既然伯牙是个著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肯定不止是高山流水,同学们想一想,还会表现什么呢? 生:猜想。(你想像的真美呀!)现在你们就是子期,也来写上几句,赞赞伯牙吧!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好极了)

  5、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好皎洁的月色呀!)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 善哉,依依兮若杨柳!(是那么的柔美)当伯牙鼓琴志在芳草 ------善哉,萋萋乎若芳草!

  小结:好一个善鼓琴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是呀,高山也罢,流水也罢,悲伤也罢,开怀也罢,真所谓,

  伯牙所念—— 生:钟子期必得之。(板书:所念、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 板书:知音

  6、师:其实伯牙当时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他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生答)

  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吧:伯牙在楚国做宫廷乐师。一天,楚王君臣饮宴,请伯牙弹琴助兴。伯牙弹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弹得非常投入,把琴曲所描写的红日、云霞、山林、海浪,以及风、雨、雷、电等变幻多端的海上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他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首优秀的乐曲,却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丝毫兴趣。楚王听了这首乐曲连连摇头说:“太嘈杂了,换首别的弹弹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张,换了一首《高山流水》。这时,楚王君臣已经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声中已昏昏睡着了。伯牙又气愤又伤心,在这所谓的上流社会里,艺术竟然遭到如此的践踏。他心中产生了疑问——天底下究竟有没有知音?

  是呀,虽然听者无数,但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可以想象,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时,没有人能向子期那样赞曰——

  当他鼓琴志在流水时,没人赞曰——

  所以他一个人来到山涧排遣内心的寂寞和孤独,他万万没有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却能听懂他的琴声。

  伯牙苦苦寻觅的知音找到了,此时他的心情如何?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他最想对子期说什么?(引导学生说文言文。)知我者,子期也。

  师:是啊,知音相遇,是心灵的交融,让我们读课文的前4句,感受他们久逢知音的快乐与激动吧。学生齐读前四句。

  7、过渡:同学们的朗读让我看到了这就是真正的知音。可是世事难料,第二年春天,当伯牙带着这份欢乐与激动再与子期相约时,得到的却是子期不幸染病而亡的噩耗。出示句子,指名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生理解句子。你读懂了什么?

  8、子期死了,这对伯牙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的音乐再也无人能理解,他的志向再也无人能明白。意味着他要回到以前孤独寂寞的日子中了,他不堪承受这种痛苦,所以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出示句子: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19、他把自己的快乐、自己的前程都绝断了,他万念俱灰,恨不得追随子期于地下,又哪里在乎这琴这弦呢?

  五、课外拓展

  子期一死,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曲动人的乐曲又弹给何人听?于是伯牙就扯断琴弦,把琴箱摔向祭台,吟诵着为子期写的挽歌(幻灯出示,伴着音乐师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师:他用这种“为知己者死”的方式悼念知音,让我们带着伯牙深深地伤痛和悲怆读最后一句。(指导学生读出悲痛、悲怆的气概。)

  六、背诵课文

  师:从同学们的眼神中,老师看出来,同学们已经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可全文却只有短短的77个字,这就是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短短的77个字,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安慰伯牙、赞美伯牙、或是鼓励他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学生动笔写感受。然后交流。)

伯牙绝弦教案7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初步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

  2.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题质疑,引入课文。

  初读课题后,学生理解“绝弦”的意思,大致了解伯牙,就课题提出疑问。

  二、读准字音,初知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

  2.检查初读情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联系注释,读懂文意。

  1.指导学生联系注释尝试疏通文意,并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在学生讲述时,教师相机指导理解重点词句“善”“志”等。

  3.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韵律。

  四、深入体会,品味文情。

  思考:伯牙为何绝弦?

  (一)感悟“知音相遇之喜”

  1.学生自学:你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伯牙、子期就是知音,勾划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善鼓的`伯牙志在高山与流水时,善听的子期能准确听懂伯牙的琴音所传达的心声。

  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拓展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师生共读,表达知音相遇之喜。

  (二)感悟“知音离世之悲”

  借助冯梦龙《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伯牙为何破琴绝弦。

  学生练读,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复杂情感。

  对比朗读,再次体会知音离世之悲。

  五、回味诵读,升华文心。

  1.善鼓的伯牙为了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3.师生诵读全文。

伯牙绝弦教案8

  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⑵ 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能力目标:

  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情感目标: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2、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说教法,学法】

  1、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2、学法:

  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说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二、初读感知

  让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

  三、初解绝弦

  四、再解绝弦

  环节设计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感悟重点词句,理解人物之间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

  五、回味绝弦

  设计了《高山流水》的音乐欣赏,让大家在美妙的音乐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亮点】

  “以读代讲”、“情境感悟”,理解“知音”。

  为了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设计了拓展练习,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伯牙绝弦教案9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分享了《伯牙绝弦》的优质教案给大家!

  教材解读: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因此本课教学中,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同时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目标:

  1.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

  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课前准备:

  学生—查资料了解俞伯牙、钟子期

  教师—制作课件,下载《高山流水》乐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乐曲导入,释题存疑

  1.(课间播放《高山流水》古筝曲)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我国经典国乐《高山流水》,这首动听的曲子有一个千古流传的感人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板书:伯牙绝弦)读题,“绝”是什么意思?“绝弦”呢?

  关于伯牙,你们有什么了解?

  2.伯牙学琴,以大自然为师,终成一代操琴高手,足以见得对音乐艺术的酷爱。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操琴高手,最后却摔琴绝弦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读通课文,疏通文意

  1.自由大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善”字在文中出现几次?意思都一样吗?(点明:同字不同意)

  3.请5名学生一人读一句,随机正音。(平翘舌音等)

  4.字音是读准了,不过有几处停顿不太合适。大致地了解古文的意思,能帮助我们正确断句读得流畅。回忆一下,理解古文有哪些方法?(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

  5.出示: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让学生练读停顿的文言内容,指名读,小老师带读,齐读,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6.解决初读课文要求的第二个问题:

  “善”字在文中出现几次?意思都一样吗?(点明:同字不同意)

  7.读着这个故事,你想到什么词?(知音、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琴瑟之好……)

  板书:伯牙子期

  (1)指名对照注释说说意思。(“善哉”用现在的表达方式还可以怎么说?)

  (2)学文言文要学会变通,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指名说—同桌互说

  三、品味“知音”之情

  (一)逐句分析,感悟“知音相遇之喜”

  1.品析重点句

  学习文言文要抓住关键字词的解释来疏通课文,我们来学习一下。

  出示句子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擅长弹

  2.出示句子2:

  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听音乐想像: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陪同钟子期,去感受伯牙的琴音吧!(播放《高山流水》节选音乐)现在你就是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2)引读:于是你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拓文本,丰富意象

  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钟子期又会怎么赞叹呢?

  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微风, 钟子期曰:“善哉()兮若清风!”志在细雨,钟子期曰:“善哉,()兮若春雨!”

  志在(),钟子期曰:“善哉,()兮若()!”

  炊烟袅袅雨雪霏霏

  明月皎皎春雨潇潇

  白雪皑皑杨柳依依

  ……

  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4.你看,伯牙琴声里面所包含的东西,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来,这就是:(引导学生说)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想一定代词,这里指伯牙心里所想的。

  (1)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必)小组读。板书:所念必得之

  5.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板书:知音)

  (1)什么样的人才能叫做知音?知音之间可以做什么?

  6.身为楚国著名的音乐大师俞伯牙,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追问:当伯牙听见别人那些不着边际的赞美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什么心情吗?

  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山野樵夫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他也许会对子期说什么?(知我者,子期也!撞见钟子期,是伯牙一生中最幸运的邂逅。)

  这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生命的心灵的知音)

  (二)感悟“知音离世之悲”

  1.学到现在,你明白了伯牙为什么要把最心爱的琴摔碎了吗?

  引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认为于是,就断绝再

  2.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

  (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最后一句话。(多名学生读、齐读)

  4.拓文本,勾哀思

  当时的情境是这样的-----(出示坟头摔琴的现代文)

  5.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

  忆昔去年春, 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四、回归整体,背诵积累

  自古以来,“良朋易求,知音难觅”,一曲《高山流水》成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知音佳话,让我们伴着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五、课后延伸,升华认识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这本书中,课后去读读。

  2、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伯牙所念

  知音

   子期必得之

伯牙绝弦教案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感情。

  2.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初步了解学习、理解古文的方法。

  3.积累更多的中华经典诗文。

  二、能力目标:能利用所学方法去自主朗读学习其他古文。

  三、情感目标:感受知己的难觅,赞颂心心相印、心灵相通的真挚友情。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导语:有一段友谊至诚至深,感人肺腑;有一对朋友心心相印,心灵相通;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古文《伯牙绝弦》。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感受古文的魅力。

  1.齐读课题。

  2.解题。

  你们知道伯牙是谁吗?怎么知道的?(板书:查阅资料)

  “绝”是什么意思?怎么知道的?(板书:借助注释)

  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板书:变通理解)

  二、整体读文,感受古文的节奏韵律

  1.质疑:伯牙为什么绝弦?带着问题走进课文,朗读古文。

  2.出示学习古文的方法。

  3.读通全文。

  ①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正腔圆。

  教师抓住不足适时指导,并出示节奏指导朗读。

  预设:“兮”是语气词,应延长,所以要停顿,但不用强调重读。最后一句,师可直接出示节奏,领读。

  ②教师范读。

  ③学生根据节奏自由朗读。

  ④检查朗读。

  先指名,再齐读,

  过渡:读古文不仅要读出它的节奏韵律,还要读出情感,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三、品读古文,悟知音

  导语:在刚才的朗读中,我们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伯牙(板书),一个是——子期(板书)。

  1.默读古文,揣摩意思。

  同学们默读古文,想一想,古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读懂了哪句话的意思,不要忘了借助注释,变通理解。

  小组交流古文意思。

  把你读懂的句子意思,说给本组同学听,请同学评价是否准确。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同学们,你读懂了哪句话的意思?

  预设:句1:这两个“善”字理解为?——(擅长,善于)。老师通过查阅工具书,发现善有擅长、善于的意思。所以“使用工具书”是理解古文字词的一个好方法。(板书:使用工具书)

  句2:这里的善和前面的善是一个意思吗?若学生不理解,可先说说后面文字的意思,再来推测善的意思。(板书:联系上下文)(应指2至3名学生说句子意思,再要求朗读,读出泰山雄伟壮观之意。)

  句3:同上指导,然后2、3句全班齐读。

  句4:学生说出意思后,指导朗读时,强调“必”重读。

  句5:学生说出意思即可,暂不作过多拓展。

  2.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领会“必得之”的含义。

  导语:我想,作为名满天下的音乐家,伯牙的琴声里不单只有高山流水,可能还有——

  (出示词语,教师引读)

  好一个善弹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板书所念和必得之)

  无论伯牙是所志,所念,所想,钟子期都——必得之。

  我想问,子期听懂的仅仅是伯牙的琴声吗?还听懂了什么?什么心声?(可再次引读2、3句中的内容)怎样的人才能弹出如泰山般雄伟壮观,如江河般宽广豪迈的曲子?

  小结:原来钟子期不仅在说琴声,也道出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峨峨泰山一般的志向、洋洋江河一般的胸怀。

  伯牙虽为宫廷乐师,与皇宫贵族做伴,人们只知他琴艺高超,琴声美妙,但他寄托在琴声中的志向和胸怀他们能得之吗?唯有谁得之?谁必得之?这才是——(齐读第四句)

  这样的默契,我们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

  是啊,只有这样心心相印、心有灵犀的人,才可以叫做——知音(板书)

  配乐,师生对读。(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读这篇古文,好吗?)

  读着,读着,发现前面四句,在语言编排上是一句——伯牙,一句——子期,这让我们仿佛看到当时的他们,一个在鼓,一个在听,一个在倾诉,一个在回应。这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默契!从此,高山流水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成了知音的代表。

  3.知音之死,感悟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真谛。

  导语:这对知音约定第二年中秋在老地方见。可是,当伯牙赶去的时候,看到的是钟子期那冰冷的坟墓,原来分手后不久,子期就病死了。我们齐读最后一句。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体会到的.情感中朗读最后一句)

  悼知音

  俞伯牙为了表达自己丧失知音之痛,在钟子期的墓前写下了这首短歌。(师生共读)

  这绝的是弦,不绝的是对知音深深的怀念之情啊!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那无人理解的生活中去,就算他有再高的琴艺,又有谁能真正听懂,走进他的内心呢?因此,子期死——(齐读最后一句)

  四、高山流水,回味知音,诵读全文

  古人说“士为知已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后人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根据这个故事谱成了《高山流水》这首曲子。让我们伴着这段动人的曲子,再一次朗诵全文。

  五、作业

  出示一篇小古文《北人不识菱》,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学古文。

伯牙绝弦教案11

  一、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艺术的魅力”这一主题下的一篇文言文,全文共5句话,77个字。这篇课文语言精粹,简洁流畅,适于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古文意蕴,品味文字精妙,享受审美乐趣。

  知音相逢,千载其一,伯牙绝弦,荡气回肠。古人与学生虽相隔遥远,但文字中所传递出的真挚情感却跨越时空,叩击着我们的心灵,值得我们在读中体验、读中感受、读中理解。

  峨峨群山,仁者之乐,洋洋江河,智者情抒,作为流传不衰的文化经典,“高山流水觅知音”所传递出的,不仅是挚友间的心心相映,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这就需要我与学生一起,透过语言文字,去触摸伯牙、子期博大的胸襟、高洁的情怀;通过组合阅读,感受文化经典在历史长河中的恒久魅力。

  学生在五年级时,对于“文言文”这种“古代书面语”已有了初步感知,也掌握了阅读文言文的一些方法。但是,由于文言文特有的表达形式,使学生在走进文本、把握情感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困难。

  作为第二课时教学,就需要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诵读、感悟、对话、拓展中,含英咀华,披文入情,提升语感,感受意蕴。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自读自悟中,丰富对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通过组合阅读[1],形成对“知音”内涵的理解,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能根据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触摸到伯牙、子期的知音之情,借助课外资料了解“高山流水”的文化含义。

  教师准备:相应课件,组合文本。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二)体会知音情深

  1.阅读《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受知音深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知音深情:

  (1) 知志。

  出示:

  以伯牙之艺,而独一子期能知其志。——《吕氏春秋》

  (2)指导读出伯牙、子期的志向。

  (3)师生对读,烘托情感:

  当伯牙志在高山时,唯有子期会对他说——(生读)

  当伯牙志在流水时,唯有子期会对他说——(生读)

  (4)课文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发现?

  (5)再次创设情景引读,感受生命之交。

  师读:当伯牙“志在高山”时,已听不到子期说——

  生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读:当伯牙“志在流水”时,已听不到——

  生读: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4.读写结合。

  5.紧扣“绝”字,感受文言文的语言。

  (1)交流对 “绝”字的理解。

  (2)从“绝”字中发现文言文语言的特点。

  (3)再读课文,感受文言文语言魅力。

  (三)组合阅读,触摸知音文化。

  1.出示诗文,表达感受。

  2.自读诗句,积累语言。

  3.背诵课文。

  板书: 25 伯牙绝弦

  志

  知音 千古绝唱

  课文:

  伯 牙 绝① 弦

  伯牙善鼓②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③,钟子期曰:“善哉(zāi)④,峨峨⑤兮(Xī)⑥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⑦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①绝:断绝。②鼓:弹。③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④哉:语气词,表示感叹。⑤峨峨:高。⑥兮:语气词,相当于“啊”。⑦洋洋:广大。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一读,说说句子的意思。

  (1)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2)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资料袋

  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我国古诗常有提及,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1)学生自由读。

  (2)创设情境,感受知音深情。

  (3)生生合作读。

  3.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知音”内涵。

  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组合阅读”是组合阅读教学的简称,指为实现一定的阅读教学目标,从文体、文本、作家、时代等不同层面选择多篇与教材相关的文章,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引导学生构建课内外文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以发现性的思维方式感受语言文字表达的情感,探讨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进而促进学生的阅读力和阅读品质的提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态度,使学生在阅读中经历有意义的阅读过程,感受阅读的快乐,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五、板书:

  伯牙绝弦

  知音

  心灵相通 志同道合

  心有灵犀 志向相同

伯牙绝弦教案1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4、理解伯牙的悲痛之心,并于朗诵声中。

  5、熟读朗诵。

  教学过程:

  1、揭题导入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的《伯牙绝弦》。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2、整体读文

  (1)、自由读,大声读,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再读,随机点评,必要时教师范读或带读,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3、初解绝弦

  (1)、理解文章的题目:“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用大家熟悉的表达方式说,学习文言文要学会变通。)

  (2)、文章还在哪里提到了伯牙绝弦?这里的“绝弦“意味着什么,向世人宣告了什么?(它意味着终身不再弹琴,向世人宣告了彻底地放弃弹琴。)

  4、再解绝弦。

  何为知音:将文章再读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地方没读懂?学生研读课文后交流。

  预设的几个教学生成点:

  (1)、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听“中的“善“字可以理解为“擅长、善于“的意思;两个“善哉“是表示赞叹之义。

  (2)、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换位体验: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

  (3)、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

  (4)、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5)、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6)、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相遇相知

  1、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

  2、当伯牙听见别人那些不着边际的赞美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什么心情吗?

  3、那时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种渴望,渴望什么?他一定忍不住在心里无数次地发出呼唤,他呼唤什么?

  4、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他一定会对子期说什么?

  5、知我者,子期也!这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

  6、知音欢聚,一定非常欢乐、非常融洽,再读课文,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知音之死: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子期死,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

  2、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回味绝弦:

  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乐曲,请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

伯牙绝弦教案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素材导入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文本工具”的使用。

  3.学会在Flash中插入音乐。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在Flash中导入素材的方法。

  2.学会在Flash中插入音乐的方法和技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Flash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求知探索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进一步掌握“文本工具”的使用,学会素材导入的方法以及如何为动画添加音乐。 难点:

  掌握在Flash中插入音乐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动画制作基础知识。

  硬件准备:多媒体教学工具。

  软件准备:MacromediaFlash8。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前两节课,我们完成了动画“图形总动员”的制作。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Flash,围绕“伯牙绝弦”这个故事做一个图、文、声并茂的动画。

  二、课堂学习

  (一)准备相关素材

  可以从网上下载所需的`图片、音乐素材,并将其命名为“伯牙绝弦”、“高山流水”。

  (二)新建Flash文档

  启动MacromediaFlash8,新建一个Flash文档,并将其保存为“伯牙绝弦.fla”。

  【操作演示】略。

  (三)为动画插入图片

  1.利用“矩形工具”在舞台上绘制两个矩形。

  【操作演示】略

  2.插入图片“伯牙绝弦”

  【操作演示】执行“文件”→“导入”→“导入到库”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已经准备好的图片“伯牙绝弦”,单击打开按钮。

  然后将图片拖入到舞台中,并使用“任意变形工具”,调整图片的大小和位置,使其处于舞台的合适位置,然后锁定图层。

  (四)为动画添加文字

  1.插入“文字”图层,选择“文本工具”,并设置好属性。

  【操作演示】插入新图层,并重命名为“文字”,选择“文本工具”,在属性面板中将文本方向设为“垂直,从右向左”,设置好文本的颜色、字号以及字体。

  2.在舞台的合适位置输入文字,并调整好位置。

  【操作演示】略。

  我们可以看到文字是从右向左垂直显示的。在Flash中通[本文来源于教案频道/]过设置“文本工具”的属性,可以改变文字的格式,例如可以模仿古人的习惯书写文字。

  (五)为动画插入音乐

  教师讲解Flash8支持哪几种类型的音频文件格式。

  1.将“高山流水”音乐文件导入到库中。

  【操作演示】执行“文件”→“导入”→“导入到库”命令。将已经准备好的音乐文件“高山流水”导入到库中。

  2.为动画添加音乐

  【操作演示】插入图层,并重命名为“音乐”,选中“音乐”图层的第1帧,在属性面板中的“音乐”项选择刚刚导入的“高山流水”音乐文件,然后设置“同步”选项为“开始”,重复次数为1。

  (六)保存、测试动画

  动画制作好后及时保存文件。测试动画,查看动画效果。

  【操作演示】略。

  三、课堂活动

  1.将全班同学随机分成几个活动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小组长。

  2.通过网络搜集合适的海浪声音素材,然后将声音插入到Flash文档中。

  3.活动结束后,对大家制作出的作品进行综合评比,推选出做得最优秀的作品并进行展示。组长根据制作过程中的记录,相互之间交流制作经验。

  (具体活动计划可参考“活动室”中的内容。)

  四、课外探究

  上节课,我们为小表情的每个状态添加了适当的文字。想一想,要是我们给每个状态添加不同音乐,是不是更加逼真、更加有趣呢?

  那么,让我们在上一节课“益智园”的基础上,给小表情的每个状态添加适当的文字吧!

伯牙绝弦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2、能力目标

  培养和作能力

  3、情感目标

  欣赏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知音难求。

  2、欣赏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要求学生不要发出声音,静静地看老师在黑板上所写出的`题目(板书课题)知音故事我们曾经耳闻过。今天我们学习它的经典原文。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注意字词,又不懂得地方可通过或问老师解决。

  2、指名朗读课文,教师对其中学生读错的字词进行纠正。

  3、教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朗读本文时所应有的感情

  4、指明学生带有感情的朗读。

  三、分析课文

  1、疏通文意,理解字词。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绝:断绝。

  鼓:弹。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峨峨:高。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洋洋:广大。

  2、理解题目的意思。

  3、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

  4、伯牙仅仅是不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文,复习知识

  二、深入课文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善字在文中出现过几次?分别是什么意思?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有什么体会?

  3、从哪里可以看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4、俞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还会有什么样的景色?(鸟语花香。漫天白雪。秋风落叶)

  三、启发学生

  1、如果你是钟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时你会怎样?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时,你又会怎样?

  2、俞伯牙为什么独独把钟子期视为自己的知音?

  3、俞伯牙和钟子期仅仅是在音乐上是知音吗?此时的他们已经成为生活上的知音了,是对人生态度持相同意见的人。这种知音是可遇不可求的。

  4、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句。想一想为什么俞伯牙会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5、伯牙在断绝琴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伯牙在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

  四、作业

  读了此文,你有什么感想?并写下来。

伯牙绝弦教案15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学习重点:

  凭借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学法提示:

  1、查字典或对照文中注视,解释词语,说出句子的完整意思。

  2、根据句子的意思来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根据情况,教师范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读文、背诵课文。再读中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

  挚友谊,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一、课前预习

  1、初读课文,我能扫清文字障碍。

  (1)、读题目,“伯牙绝弦”中的“绝”的意思是(),“伯牙绝弦”的意思是()。

  (2)、读3—5遍课文,我能把带有拼音的字读正确,记在心里,然后给下列字注音:弦()哉()兮()峨()

  (3)、我能把文中难写的字写得既正确又美观:

  2、我能根据文中句子的意思,把文章读得正确流利,并能用“|”把读法在文中标注出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对照注释,查字典、读课文,我能理解课文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的意思,并能把句子中

  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⑴、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⑵、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⑶、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4、对比阅读,加点字的意思分别是:

  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哉

  5、读了几遍课文后,让我最感动的几句话是:

  6、我有几点疑问想与老师讨论。

  Α:我理解词语的方法是:

  a、查字典。()b、看注释。() c、联系上下文()

  d、先理解句子中重点的字,再连起来理解。()

  Β、本课中我认为难写的字是我采用的方法是

  С、课文我读了a、大声得朗读。()

  b、先读,读熟后再看课文注释和查字典。()

  c、默读,边读边看课后的注视或查字典。()

  d、先通过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知道了文章大意后,再大声得朗读来进一步理解。()

  二、课堂合作探究

  1、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找出文中原句,说说你的感受。

  2、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他一定会对子期说什么?

  3.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

  4.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

  5.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6、再读课文,想一想:伯牙和钟子期为什么互称知音?找出文中原句,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7、伯牙为何破琴绝弦?对此你有何感受?

  8.子期死,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

  9.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10、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将你的想法写下来。

  11、我能把这篇古文改写成小故事,生动地讲给别人听。

  三、拓展延伸

  根据括号里的注释,读懂下面文言文小故事,再完成练习。

  楚人有涉(渡)江者,其剑自(从)舟中坠于水(掉到水中),遽(急忙)契(刻)其舟,曰:“是(这)吾剑之所从坠(掉下去的地方)。”舟止,从其所契者(刻着记号的地方)入水求之(寻找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这样),不亦惑乎?

  1、这是个成语故事,题目叫。

  2、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里的“若”的意思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四、课堂达标训练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绝:①断绝②穷尽③走不通的④独一无二的⑤极、最

  伯牙绝.琴()斩尽杀绝.()绝.处逢生()

  美妙绝.伦()绝.大多数()悬崖绝.壁()

  善:①擅长、善于②好③善良④容易,易于⑤办好、弄好伯牙善.鼓琴(

  洋洋兮若江河()心怀不善.()

  多愁善.感()善.始善终()英勇善.战()

  2、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②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③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④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

  ①句子含义:

  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

  ①句子含义:

  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

  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和成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之交淡如水☆士为知己者

  ☆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酒逢知己千杯少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莫逆之交管(仲)鲍(叔牙)之交刎颈之交忘年之交患难之交善哉)

【伯牙绝弦教案】相关文章:

伯牙绝弦教案12-18

伯牙绝弦的教案02-08

《伯牙绝弦》 教案11-17

《伯牙绝弦》教案06-13

人教版伯牙绝弦教案09-07

《伯牙绝弦》优秀教案04-02

《伯牙绝弦》教案(精选20篇)09-08

《伯牙绝弦》教案(15篇)11-08

《伯牙绝弦》教案15篇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