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计算》教案

时间:2023-03-31 11:25:45 教案 我要投稿

《时间的计算》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时间的计算》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时间的计算》教案

《时间的计算》教案1

  教学目标:

  1、 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

  2、了解时间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会通过观察、数格子、计算来知道所经过的时间。

  3、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计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时、分、秒进率

  板书:1时=60分 1分=60秒

  2、填空题

  2 时=( )分 2 分=( )秒

  180分=( )时 120秒=( )分

  1时40分=( )分 6分=( )秒

  3、填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2)看一场电影要2( )。

  (3)小东跑一100米要用16( )。

  二、探究新知

  1、小学作息时间表

  多媒体课件展示“小学作息时间表”学生自读问题,依次解决问题

  (1)上午第一节课是从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这一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你是怎么知道一节课的时间,你有什么方法?你会不会列算式。

  (老师讲解列算式计算)

  板书:8:50 – 8:10=40分

  8 :5 0

  -8 :1 0

  4 0

  答:这节课上了40分钟。

  (2)反馈练习:学生板演,说说自己怎么想的。

  下午第七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3)深入探究,10:50~11:30 第四节上了多少时间?

  学生先试做,问在计算中发现有什么问题?

  重点讲解分不够减,到时退一作60分。

  (4)反馈练习:1.小明从家里出发去学校,路上经历了多长时间?先看钟表,再请列式计算。

  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学生板演并订正错误。

  三、巩固练习

  1.王老师看一场电影时刻表如下,请问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2.王华上午在校3小时20分,下午在校2小时30分。他一天在学校多长时间?上午比下午多多少时间?

  3.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他每天要在7:40到学校,他应该在什么时候从家出发,才能准时到校?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你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时间的计算》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常识性了解回声和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从实验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2)发声体在振动;(3)声音靠介质传播;(4)回声.

  教材从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出发,提出声音是怎样发生和传播的问题,点明了这节知识的中心.为阐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材安排了用音叉弹起泡沫塑料球用来说明“发声体在振动”的实验,同时安排了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由实验得出结论后,又列举了人、鸟等发声器官发声时都在振动的事例,既加深对实验结论的印象,又扩展学生的知识.

  教材中通过课本图3-2音叉的实验说明声音靠空气可以传播,为了解释此现象,教材类比石块激起水波讲了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让学生对波动这种运动形式有个初步印象.而后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来讲解液体、固体能够传声,告诉学生“真空不能传声”,教材中没有选用真空铃的实验.

  对声音的发声和传播有了基本认识之后,简介了回声现象,教材最后通过“想想议议”再次激发出学生探索的欲望.

  教法建议

  1.本节为声现象的第一节课,简要简述声音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从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和声现象在技术声的应用(如超声波探伤等)两个方面加以阐述.也可简介几个奇妙的声现象(如回声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本节是典型的现象教学,应以实验为主.

  声音是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对声音,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仍要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它是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的(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实验,能动手时尽量让他们动手.

  3.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要分层次进行.

  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应分层次进行,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最常见、最简单的发声现象,然后让学生观察不常见的物理实验,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平时熟悉但又不曾认真观察过的发声物体是否在振动并用实验加以验证,从而概括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这样既能揭示现象的本质,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4.利用回声现象及应用,既调动学生情趣又巩固前一章简单运动的知识.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如何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何开发非智力因素,在启蒙教育的初二物理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工具:音叉、共鸣箱、铁架台、塑料小球、彩纸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先用收音机播放一段音乐,大家听到了美妙动听的音乐声.

  师:声音与我们生活和生产劳动有密切的联系,本节课学习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新课教学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教学方法:由学生对发声现象的观察,概括出上述结论.

  供老师参考选择的实验如下:

  用音叉和乒乓球演示

  如图3-1-1,将没有敲响的音叉靠近并接触乒乓球,球不弹起.敲响音叉,缓慢移近并接触乒乓球,叉股将悬吊在铁架台上的乒乓球弹开,如图3-1-2.同时我们的耳朵听见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前后实验对比,引导学生思考乒乓球在什么情况下弹起?总结结论.

  用纸人和少先队队鼓演示

  用彩纸做成高约10cm的纸人,放在少先队队鼓上,敲响队鼓,观察彩色纸人在跳动,犹如少女翩翩起舞.纸人的跳动是敲鼓时,鼓皮振动,鼓皮由于振动发出声音.用手按住鼓皮,鼓皮停止振动,纸人停止跳动,声音也没有了.

  用音叉和水演示(可视范围小,若有实物投影仪则可选用)

  分别观察不敲击和敲击音叉,把音叉放入水中时,是否溅起水花.

  注意:每个实验都应对比观察,由学生总结得出结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简介:鸟、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虫发声也是由于振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教学方法:由实验现象概括归纳得出结论.

  可共选择的实验:

  演示:如图3-1-3所示,

  解释此实验:用石块激起水波类比振动在空气中激发声波.(可看书图3-4解释,也可做成课件)

  叉股振动——压缩周围空气振动——空气发生疏密变化——形成声波——向远处传播.

  敲击一次音叉,将叉股放入水中,跟没有放入水中时比较声音有什么不同.表明:液体也能传播声音.

  学生随堂实验:两人一组,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上,另一位同学在同一张桌子离耳朵较远的地方轻敲桌子,耳朵可清晰的听见敲桌声,然后两人互换.

  “土电话”表明:固体也能传播声音.

  真空罩演示真空不能传声.简介:月球上宇航员用无线电设备通话

  结论:气体、液体、固体物质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

  引导学生回忆电视电影中看过的情景,讲解“伏地听声”的故事:人耳可伏在荒野的地上听到远处的马啼声,人耳可伏在铁轨上听到远处的火车轰鸣声.问题: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引入声速的概念,并能表明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固体物质中的声速最大,其次是液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小.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空气中:(15°C)340m/s

  回声

  引导学生展现已有感性认识:对着高山喊话,在大礼堂中大声讲话等出现回声现象.

  提出问题:

  为什么有时能听见回声,有时又听不见呢?

  听到回声的条件是什么?离障碍物至少要多远?

  为什么在屋里讲话比在操场上讲话听起来响亮?

  回声是否能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你知道哪些?

  结论: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

  回声可以加强原声,可以测量距离.

  通过想想议议中的问题思考物力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简介:回音壁、三音石、圆丘等建筑,扩展知识,激发兴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总结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

  探究活动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目的】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有关声音的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展至今,声学已是非常活跃的学科,它广泛涉及到建筑、音乐、心理、医学、地球、大气、海洋、工程技术等很多领域,形成的交叉学科多达二十几个.通过调查,了解其中的几个方面.

  【活动流程】

  制订计划;查阅和收集相关的材料;综合分析材料;写出论文;与其他组交流.

  【备注】

  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

  2、和其他成员交流.

《时间的计算》教案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方法,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意义的数学信息,找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掌握解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3、渗透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教学难点:

  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

  开学了,熊大和熊二从熊堡出发去学校,熊大用了2小时,熊二用了120分钟,熊大说它用的时间少,熊二说它的用时少,它俩谁也不甘示弱。同学们,请你们当裁判,它们俩究竟谁用的时间少,好吗?

  二、学

  (一)单位换算

  1、从熊堡到学校,熊大熊二谁用的时间少?为什么2时=120分?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也就是60+60=120分。

  3、同学间相互说一说。

  4、180秒=()分,你是怎么想的?

  5、练一练:3分=()秒

  600分=()时

  你是怎么想的?你又是怎么算的?

  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同学交流交流。

  (二)时间计算

  9月1日,小明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课件出示)

  三、析

  1、观察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意义的数学信息?(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你有什么方法?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3、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

  4、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1)直接数一数,7:30到7:45分针走了15分钟。

  (2)7:30到7:45分针走了3个大格,是15分钟。

  (3)都是7时多,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钟。

  5、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对吗?你是怎么想的?(7:30过15分钟就是7:45,15分钟是对的。)

  6、写上答语。(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

  7、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8、整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谁来说说?师做整理板书: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四、练

  1、填一填。

  在○里填上>、<或=

  9分○90秒4时○24分1分15秒○65秒3时○200分140秒○2分1时30分○90秒

  2、做一做。

  小明去给外地打工的妈妈打电话,电话亭的营业时间,早上9:00开门,晚上8:00关门。小明8:40到达,他还要等多久呢?

  3、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4、作业:课本第7页第8题。

《时间的计算》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道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会计算一些简单的经过时间。

  3.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转化的`规律,区别时间与时刻。

  教学难点:经过时间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出示神五图片及兔博士网站。

  说说你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15日9:00发射升空,16日6:23 安全返回。)

  你想不想知道:神舟五号飞船围绕地球飞行了多长时间?我们一起来算算吧!

  2.教法:15日9:00 15日24:00

  16日00:00 16日6:23

  24时= 9时+15小时

  15小时 + 6时23分=21时23分

  答:飞行了21时23分。

  二、巩固练习:

  (一)出示列车时刻表,想想了解到哪些信息?

  (1)T1次列车从北京西开往长沙的开车时间是下午5时。

  (2)T2次列车从长沙开回北京西的开车时间是下午4:36。

  (二)区分时间和时刻

  出示:北京故宫开放时间:上午8:00--下午5:00

  回答:(1)故宫什么时刻开门?什么时刻关门?

  (2)故宫一天的开放时间是多少?

  总结:时间是一个过程,时刻是一个具体时间。

  (3)红红爸爸从北京到长沙出差,乘T1次列车在路上要用多长时间?

  北京西 长沙(隔天)

  17:00 8:38

  经过时间=结束时间 - 开始时间

  17:00 24:00(0时) 8:38

  24时- 17时 =7时

  7时 + 8时38分 =15时38分

  (4)你还能根据列车时刻表提出哪些问题?

  三、练习:

  1.出示电视节目时间表,自己提问题并解答。

  7:30金色年华 9:00动画城 13:00儿童英语 19:30阳光剧院

  2.一场乒乓球赛14:25开始,经过1时15分结束,这场比赛是什么时候结束的?

  结束时间 = 开始时间 + 经过时间

  3.一场电影长90分,电影结束时间是20:50,这场电影什么时间开始播放的?

  开始时间 = 结束时间 -经过时间

《时间的计算》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计算。

  2、过程方法目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以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时间的宝贵,教育学生要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去过泰山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去游览泰山,想不想去?

  (播放泰山风景图片,边放师边解说。)

  二、联系实际,讲授新课:

  (一)时间的换算:

  一转眼,我们就游览了两个小时。同学们你们知道:2小时等于多少分吗?(课件出示问题)师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例1.

  例1:2时=( )分

  (1)你是怎么想的呢?

  (2)学生自主学习

  (3)汇报学习情况,课件出示。

  师:谁想到前面来用你制做的学具表拨一拨分针走多长是1小时呢?如果老师把这道题变化一下你会做吗?我们看题,120分=( )时。谁会做并且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生说,师适时表扬)我还想出一些题要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课件出示题)

  (4)反馈练习

  3时=( )分

  4分=( )秒

  120秒=( )分

  70秒=( )分( )秒

  (二)时间的计算:

  1、情境教学: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挑战取得了胜利!想不想更进一步学习时间的计算呢?

  (1)出示例2情境图1

  ①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②你能在钟面图上画出7:30时分针指在哪个数字上吗?

  (2)出示例2情境图2 ①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②你能在钟面图上画出7:45时分针指在哪个数字上吗?

  (3)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4)把条件和所提的问题连成一道完整的应用题。

  (5)集体读题。

  2、讨论算法:

  (1)要求小明从家到学校其实就是求什么?

  (2)请在你的第一个钟面图上画出7:45时分针所指的数字。

  (3)数一数分针从6走到9走了多少分钟?

  (4)学生汇报。

  (5)师生合作拨钟面验证。

  (6)除了这种用数格子的方法之外你还想到别的算法吗?

  (7)小组合作讨论。

  (8)汇报学习情况。课件出示。

  (9)小结:

  师:用计算的方法时,如果在同一个小时内,我们只要用分钟相减来求经过的时间就可以了。大家可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那么,在这么多算法里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说说你的理由。(生汇报)以后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师:同学们学习兴趣真浓,敢不敢用所学的`知识再次接受挑战?

  三、知识应用

  1、想想做做:小星晚上8时睡觉,第二天早晨6时起床。她睡了几小时?

  2、蛋糕店

  营业时间

  6:00---------20:00

  一天营业( )小时

  3、新华书店

  营业时间

  8:00--------18:30

  一天营业( )小时( )分

  练习4,独立完成,集齐订正。

  5、第五小学作息时间表

  上午,这一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下午,这一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游览了美丽的泰山,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时间的计算。你们快乐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老师希望你们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浪费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五、拓展题。

  小明家到学校要走15分,他每天下午要在1:45到学校,应该在几时几分前从家出门?(通过这道题的训练,让学生知道自己下午回校的时间,做到不提前回校。)

《时间的计算》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解决同一天中,时和分、分和秒形式的两个时刻与时间(段)的计算问题。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时间线段图和竖式解决同一天中,时和分、分和秒形式的两个时刻与时间(段)的计算问题。

  情感与态度:在学习中使学生明白时间的宝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用时间线段图和竖式解决同一天中,时和分、分和秒形式的两个时刻与时间(段)的计算问题。(加法计算)

  教学难点:

  学生对于题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出示

  小丁丁和同学约好上午9时15分在动物园门口集合,小丁丁早晨7时48分出门,路上用了1小时23分。

  (1)在这段文字叙述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上午9时15分在动物园门口集合;

  早晨7时48分出门;

  路上用了1小时23分。

  (2)9时15分、7时48分、1小时23分各表示什么,有什么不同?

  9时15分、7时48分表示时刻,是指某一事件发生的时候。

  1小时23分表示时间,是指某一事件经过了多久。

  (3)出示问题“小丁丁几时几分到达动物园门口”这是求时间还是求时刻?

  是求时刻

  (4)今天我们就要来讨论关于时间的计算的问题。(出示课题)

  [对于学生经常会混淆的“时间”“时刻”这2个数学用语进行简单的辨析。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明确地知道是要求什么?]

  二、中心阶段

  1、请学生试着计算。

  2、汇报

  (1)画图

  (2)竖式算

  注意:这步计算,“分”的计算满60要向“时”进1,因为分与时之间的进率是60。

  答:小丁丁9时11分到达动物园门口。

  3、比较2种方法得出2种方法都很好,都很直观、很简洁。

  4、小结

  我们可以利用时间线段图和竖式来解决某一时刻经过多少时间会到哪一个时刻的计算问题。

  三、练习阶段

  7时50分+45分=()时()分

  8时26分+2小时37分=()时()分

  15分18秒+3分52秒=()分()秒

《时间的计算》教案7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24时计时法(教材第84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列时刻。

  下午2时是()

  上午8时是()

  晚上10时是()

  夜里2时是()

  下午5时半是()

  凌晨4时20分是()

  2、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下列时刻。

  19时是()

  12时是()

  24时是()

  8时是()

  22时40分是()

  13:50是()

  【情景导入】

  (1)出示例题情境图(见教材第84页例3图)。

  (2)问:从图上说说你得到哪些信息?

  如何计算乘车的时间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简单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讨论计算方法。

  2、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18时-9时=9小时

  3、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的时间。

  (1)问:你还能想到什么办法?

  (2)师生共同进行拨钟表的方法。

  (3)小结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课堂作业】

  教材第84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说一说你的收获,你是怎样计算经过时间的?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课后作业】

  1、教材第85~87页“练习十八”第2~10题。

  2、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板书:

  简单时间的计算

  简单的时间计算:18时-9时=9小时

  教学反思:

  简单的时间的计算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大多数学生容易接受,我在教学经过时间的计算时,先让学生探究,再进行反馈交流,然后进行说想法(自己说、互相说),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找到学生最初的想法。在这阶段的学习中,学生能很好的掌握知识,学习兴趣也很浓厚。我用学生自己亲身体验过的`事情,使学习效果明显,学生兴趣高涨,学习氛围浓厚。这样贴近生活的情景很容易让学生接受,学生学习起来不吃力。而且,我始终让学生先自己试着做,试着想,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有自己的想法后,再进行交流反馈,学生的思维能充分发挥出来,对学习知识的帮助很大。在教学时间的计算时,我辅以钟面,始终在钟面的帮助下让学生进行计算。这样,学生脑子里有钟面,形成表象,然后再慢慢淡化出来,直至脱离直观的钟面,在脑海中形成钟面。

《时间的计算》教案8

  教学内容

  《时间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能掌握换算的方法,正确地进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3.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重点难点

  1.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2.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理念

  1.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复习,巩固已有的知识,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时间观念。

  2.通过一系列的巩固练习,做游戏,让学生运用到实际中去。

  3.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时间是无处不在的,结合思想教育,培养学生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具准备

  钟表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1)“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是什么”?

  (2)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3)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演示拨钟,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4时,7时20分,9时,5时50分等。

  4.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1时=60分)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4)教师小结。1时是60分,2小时为120分。

  (5)完成课本第62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题。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换算的方法。

  2.教学例2。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获取图中的相关信息。

  观察这幅主题图你了解什么?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45-30=15,是15分钟。

  你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方法)

  (3)练习。完成课本第62页的“做一做”中的第2题。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4)介绍北京时间(见课程资源)。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63页的“练习十四”的第4题。

  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2完成课本第64页的“练习十四”的第五题。

  提问:晚点25分钟是什么意思?(比原定时间多走了25分钟)

  3.完成课本第64页的“练习十四”的第6题。

  4.事先让学生找几个自己感兴趣的节目,想办法把它们开始和结束的`时刻都记录下来。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时间换算和简单的时间经过的计算方法。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够和很好地珍惜时间,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五.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时间的计算

  例1:2时=(120)分 例2:小时7小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经过了(15)分。

  ɑ.60+60=120分 ɑ.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分钟。

  b.60×2 =120分 b.45-30=15,是15分钟。

  教学反思

  时分秒的认识倒还不难,但时间的计算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经过时间的计算时,课本出现了数格子和列式计算的方法。从整堂课讲,基本达到到教学目标,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节奏把握适当。

《时间的计算》教案9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谁愿意给大家说说每个星期天你都是怎么安排的?(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回答)

  师:我们的星期天都过得很快乐!明明也和大家一个愉快的星期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吗?

  多媒体显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

  7:10-7:30起床、刷牙、洗脸;

  7:40-8:20早锻炼;

  8:30-9:00吃早饭

  9:00-11:00看书、做作业

  ……

  3、看了刚才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①我知道了明明吃早饭用了半个小时;因为从8:00-8:30经过了30分钟,就是半个小时

  ②我还想知道明明做什么事情用的时间最长?)

  ……

  二、自主探究,寻找方法

  1、谈话: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那你知道小明做每件事情用了多少时间吗?每个小组从中选出2件事情计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时间。

  (1)分组学习。

  (2)集体交流。

  说说学习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随即进行教学。

  2、根据学生的提问顺序学习时间的计算。

  从整时到整时经过时间的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9:00-11:00明明看书、做作业所用的时间。

  (2)交流计算方法:11时-9时=2小时

  经过时间是几十分钟的时间计算。

  (1)明明从7:40到8:20进行早锻炼用了多少时间呢?

  出示线段图。

  师:7:00-8:00、8:00-9:00中间各分6格,每格表示10分钟,两个线段下边的箭头分别指看锻炼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线段图涂色部分表示早锻炼的时间。

  谈话:从图上看一看,从7时分到8时经过了多少分钟?(20分)从8时到8时20分又经过了多少时间?所以一共经过了多少分钟。(20+20=40分)小朋友们,如果你每天都坚持锻炼几十分钟,那你的身体一定会棒棒的。

  (2)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计算出明明早锻炼的时间吗?(7:40-8:40用了一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或者7:20-8:20用了1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

  (3)练习:

  找出明明的一天中做哪些事情也用了几十分钟?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明明做这几件事情用了几十分钟吗?你是怎么算的?

  三、综合练习、巩固深化。

  1、多媒体出示:麦当劳和新华书店的营业时间。

  游戏:“我当小小营业员”

  二名小小营业员分别介绍:顾客朋友们,我们店服务一流,只要大家有问题或有困难,我们会一一回答,尽量满足大家的要求。我们店的营业时间是………………你知道我们商店一天的营业时间吗?

  学生计算。

  师:大家在计算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们的小小营业员会帮你解答的。

  学生提问,小小营业员解答。

  (1)学生尝试练习,交流计算方法。

  (2)教师板书:20:30-9:30=11小时(分钟部分相减,小时部分相减)。

  2、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3

  师:看,谁来了?邮递员叔叔来取信了,又要把信件送到千家万户。邮递员叔叔每天要取几次信呢?多辛苦呀!那你知道……

  学生独立练习,小组交流自己的'结果。

  全班交流。

  3、多媒体:火车

  师:听,什么声音?

  这是一辆从上海开往北京的旅游列车,你们想不想乘上这辆列车?

  那让我们一起乘上列车,去北京旅游吧!

  (1)小小列车员作简单介绍

  学生分工合作完成。

  交流。

  (2)显示53页节目预报内容。

  小小播音员介绍:…………………………

  小组合作:在小组中自由提问(有关时间计算的内容),小组内同学逐个解答。

  交流。

  (3)小结归纳时间计算的一般方法。

  4、师:小朋友们,时间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所以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非常重要。

  (1)说说你是每天晚上是什么时候睡觉?第二天早晨是什么时候起床的?

  算一下你每天的睡觉时间是多少?

  (2)交流计算方法:先算晚上8时~晚上12时所经过的时间,再算出(晚上12时)0时—早上6时所经过的时间,再把这两部分时间加起来就是休息的时间……

  师:小学生每天应至少保持多长时间的睡眠呢?你符合标准吗?

  不符合的同学回去重新安排一下你的作息时间,我们要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第二天才会精力充沛。

  (3)通过对一些经过时间计算的学习,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吗?

  四、知识延伸,课外实践。

  1、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

  2、看来我们已经了解了许多有关时间的知识,学会了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体会到了时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你还想知道有关时间的其他知识吗?

  显示55页“你知道吗”的内容。

  师:那你知道其他有关时间的知识吗?(学生提问)

  其实这些有关时间的知识很多很多,小朋友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从课外书、电视上和网络中去搜集更多这方面的知识。

  3、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时间的知识。

  (2)用24时记时法为自己设计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4、出示本课上课时间和下课时间,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计算出这节课的时间。

《时间的计算》教案10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时间的问题。

  教学对策:以口答为主,让学生充分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借助直观的线段图或钟面帮助理解,相互启发,体会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时间。

  教学准备:节目预报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24时记时法:

   出示节目预报:

  节目预报

  上午8时50分 金色的童年

  上午9时30分 儿童英语

  …… ……

  下午2时 六一剧场

  下午4时 美术星空

  下午4时40分 七巧板

  …… ……

  晚上6时30分 大风车

  晚上7时 新闻联播

  …… ……

  你能用24时记时法播报节目吗?

  同桌两人练习。

  出示节目预报表。

  二、新授:

   1、这是小红暑假一天生活中的部分时间安排记录表,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出示:6:30 起床

  7:00——7:30 吃早饭

  7:30——8:00 做家务

  8:00——9:00 做作业

  9:00——11:00 到新华书店购书

  11:00——11:20 吃中饭

  11:20——11:40 饭后休息

  11:40——12:40 午睡

  12:40——13:00 在家休息片刻

  13:00——14:30 游泳馆游泳

  14:30——15:20 看电视

  ┈┈

  2、 小红的生活活动有些是从整时开始整时结束,有些是从几时几分开始到几时几分结束,你能将上面的活动时间按这样的情况分分类吗?

  (引导学生将活动时间分成三类:

  1)整时 —— 整时

  2)几时几分 —— 几时几分(几分是一样的)

  3)几时几分 —— 几时几分(几分是不一样的)

  3、你能算出小红什么活动所用的时间?你是怎样计算的?同桌或小组讨论。

  4、小结交流计算方法。

  整时的比较容易理解,只要用后面的时刻减前面的时刻,16-14=2

  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几分一样的,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几分不一样的,学生不太容易理解)计算可借助钟面图或借助线段图。

  有两种思路:例14:30——15:20 看电视

  (1)先算从14时30分到15时是30分,再算从15时到15时20分是20分,一共播放了50分钟。

  (2)先算从14时30分到15时30分是1小时,15时30分与15时20分比,超过了10分,所以一共播放了60分-10分=50分。

  三、练习:

   1、节目预报表

  (1)回到复习的.节目预报表(24时记时法)

  你能说说你最喜欢看的节目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播放了多少时间?

  交流汇总。

  2、书上53页想想做做第1题

  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思考。交流怎样想的。

  有两种思路:

  (1)分别算出上午和下午各有多长时间,再加起来。12:00到13:30是1小时30分,15:40到17:00是1小时20分,合起来是2小时50分。

  (2)先算12:00到17:00是5小时,再从5上时中减去不借书的一段时间13:30到15:40是2小时10分,所以是2小时50分。

  四、小结:(略)

   板书设计: 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时间的计算》教案1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2、能够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教学重点

  区别时间与时刻。

  教学难点

  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学前准备

  1、口答。

  (1)平年全年有多少天?1天有多少时?

  (2)17时是下午几时?22时40分是晚上几时几分?

  2、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晚上11时是()时中午12时是()时

  上午8时是()时下午3时是()时

  二、探究新知

  1、创设谈话情景。

  (1)了解学生外出旅游所乘坐的交通工具。

  (2)出示一张火车票和汽车票。

  (3)观察车票上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教材第84页例3.

  (1)观察情景,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还想了解哪些信息?

  (2)说明:火车9:00出发,下午6点到达奶奶家。

  (3)提问:你能回答中途经过多长时间吗?

  教师:怎样来计算经过的时间呢?

  探究方法。

  (1)直接在钟表上数一数。

  用钟表来表示两个时间。

  通过说一说,可以知道坐火车到奶奶家要用9小时。

  (2)用计算的方法。

  教师:这两个时间的表示方法不同,能直接计算吗?

  引导学生回答。表示方法不同,不能直接计算,要把时间都转化成24时计时法。

  将下午6点转化成24时计时法,即18时,用到达时刻减去开车时刻就是所经过的时间。

  18-9=9(小时)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3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题中给我们的是什么计时法?

  (3)集体交流解题思路。

  (4)教师鼓励不同的解题思路。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阳阳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小时。

  (2)课外小组14: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时()分。

  3、观察下表,计算出火车运行的时间并填在表中。

  车次始发站开点终点站到点运行时间

  711北京10:22沈阳北当天19:29

  721北京18:00上海第二天8:00

  T42西安17:48北京第二天7:23

  4、一场排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数量关系。

  (3)提问:怎样看着155分钟?(要先把经过时间155分钟改写成2时35分)

  (4)学生独立解答。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4题。

  (1)课件演示,出示春风饭馆的营业时间。

  (2)提问:营业牌上用的是什么计时法?

  (3)小组交流解题策略。

  (4)集体交流,课件演示。

《时间的计算》教案12

  教学内容:P62 例1、例2

  三维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 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 )分

  (1) 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 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 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 教师小结。

  2、让学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题目1和补充题:3时=( )分 2分=( )秒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3、教学例2:

  (1) 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 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 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 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 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略)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小题,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 )分,1时比45分多( )分。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时间的计算》教案13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进一步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记忆部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

  教学对策:借助直观的线段图或钟面图,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解决实际问题

  1、p54(2)

  (1)看图理解题意。

  (2)先估计哪个商店的营业时间长,再计算实际营业的时间,验证自己的估计是否正确。

  1)百货商店:9:30到20:30是11小时。

  2)快餐店:6:00到9:00是3小时,中午11:00到1:00是2小时,下午5:00到8:00是3小时,合起来是8小时。

  3)超市:周一至周五8:00到22:00是14小时,周六至周日9:00到23:00也是14小时。

  (3)比较哪个商店营业时间比较长。

  2、p54(3)

  (1)看图理解题意。

  (2)独立思考

  (3)同桌交流

  (4)集体交流,说明计算时间的方法。

  3、完成p54(4)

  看图理解题意。

  思考解决方法。

  有两种方法:

  (1)先算第一天的时间晚上8时到晚上12时是4小时,再算第二天的时间凌晨0时到清晨6时是6小时,合起来是10小时。

  (2)也可以假设从第一天晚上8时睡到第二天早上8时,共睡了12小时,再减去2小时,是10小时。

  4、完成p59(5)

  (1)看懂火车时刻表,弄清到达和出发的时刻,明确“运行”和“停靠”的含义。

  (2)再计算第1、2小题的经过时间。

  (3)学生根据运行时刻表,自己提问,自己解决实际问题。

  (4)交流各自的问题。

  二、介绍数学史料

  1、自己阅读第55页上的数学史料。

  2、布置课外学习任务:上网或到课外书上查找相应的时间知识。

  板书设计:

  经过的时间

  还可以这样算:

  9时50分 9时30分

  - 7时30分 - 7时50分

  2时20分 1时40分

  课前思考:

  由于《简单的.时间计算》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所以分2课时进行教授,本课时主要是练习巩固。通过解决一些求经过时间的简单方法问题,帮助学生巩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其中,第5题最后还提出“你还能知道些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全面地收集、选择、组合信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数学思考能力。本课要鼓励学生从不同渠道去寻找答案,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有关时间的知识,激发他们的探究的兴趣。

  课后反思:

  由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计算经过的时间分成两课时完成,第1课时,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计算方法作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学习起来相对而言比上节课要容易得多,虽然内容不多,但花费时间也较长,学生中掌握情况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课上提倡学生用自己理解、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经过的时间。如从晚上8时到第二天早上6时中间的时间计算,学生有自己的计算方法。有了昨天的计算方法,火车时刻表这一题,从14:20——16:10,学生在多次练习中,逐渐能将方法领悟,这时,我立即出现两题类似的计算经过时间的题目,如:7:30——9:50和7:50——9:30,这两题的对比练习,通过比较,学生能就我们总结的方法进行运用和消化,效果很好。当然,学生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大,虽然方法多样化,有些学生掌握了很多自己喜欢的方法,但有个别学生还是觉得内容比较抽象,很难计算经过的时间。另外,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学生还有待于进一步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还不够清晰,不经意间就产生错误,如出现下午15时15分这种类似的情况。

《时间的计算》教案14

  教学目标:

  1、利用已学的24时记时法和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索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 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进一步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老师相信我们的星期天都过得很快乐!明明也有一个愉快的星期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吗?

  2、小黑板出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

  7:10-7:30 起床、刷牙、洗脸;

  7:40-8:20 早锻炼;

  8:30-9:00 吃早饭;

  9:00-11:00 看书、做作业

  3、看了刚才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寻找方法

  1、谈话: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那你知道小明做每件事情用了多少时间吗?每个小组从中选出2件事情计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时间。

  (1)分组学习。

  (2) 集体交流。

  2、根据学生的提问顺序学习时间的计算。 从整时到整时经过时间的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9:00-11:00明明看书、做作业所用的时间。

  (2)交流计算方法:11时-9时=2小时。

  3、经过时间是几十分钟的时间计算。

  (1)明明从7:40到8:20进行早锻炼用了多少时间呢? 出示线段图。

  师:7:00-8:00、8:00-9:00中间各分6格,每格表示10分钟,两个线段下边的箭头分别指早锻炼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线段图涂色部分表示早锻炼的时间。 谈话:从图上看一看,从7时40分到8时经过了多少分钟?(20分)从8时到8时20分又经过了多少时间?所以一共经过了多少分钟。(20+20=40分)小朋友们,如果你每天都坚持锻炼几十分钟,那你的身体一定会棒棒的。

  (2)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计算出明明早锻炼的时间吗?(7:40-8:40用了一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或者7:20-8:20用了1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

  (3)练习: 找出明明的一天中做哪些事情也用了几十分钟?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明明做这几件事情用了几十分钟吗?你是怎么算的?

  三、综合练习,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1:图书室的借书时间。 你知道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吗? 学生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交流计算方法。

  (2)教师板书。

  2、想想做做2。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

  4、想想做做4。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5、想想做做5。

  (1)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

  (3)小结归纳时间计算的一般方法。

  四、知识延伸,课外实践

  1、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

  2、看来我们已经了解了许多有关时间的知识,学会了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体会到了时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你还想知道有关时间的其他知识吗? 让学生阅读书上第55页“你知道吗”的内容。

  师:那你知道其他有关时间的知识吗?(学生提问) 其实这些有关时间的知识很多很多,小朋友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从课外书、电视上和网络中去搜集更多这方面的知识。

  3、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时间的知识。

  (2)用24时记时法为自己设计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4、出示本课上课时间和下课时间,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计算出这节课的时间。

《时间的计算》教案15

  设计说明

  针对《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学段目标,结合教材求经过时间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并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1.明确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分清时刻与时间段。

  学生已经对时、分、秒具有一定的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几秒,因此在教学例1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牢牢记住已经掌握的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同时让学生通过具体生活情境理解时刻与时间段的区别。

  2.借助直观模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借助钟面模型,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钟面,帮助学生理解经过的时间,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交流探究找到解题方法,即“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教师准备 PPT课件、钟表

  学生准备 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出示PPT课件)

  1.出示复习题。

  (1)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之间有( )个小格。

  (2)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秒针走1圈是( )分钟。

  (3)1时=( )分

  (4)1分=( )秒

  2.出示古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交流:这是一首描述什么的古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结:这是写珍惜时间的诗句,光阴就是时间。

  3.揭示课题:时间的计算。

  ⊙探究新知

  1.学习例1。

  2时=( )分

  想:1时是60分,2时是60分加60分,即120分。

  做一做。

  (1)5时=( )分,怎么想?[用5个60连加的方法;也可以这样想:在120分的基础上再加3个60分,即120+180=300(分)]

  (2)( )时=240分

  (3)3分=( )秒

  (4)4分=( )秒

  设计意图:例1比较简单,让学生自主探究算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时间的计算。

  (1)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思考:你早上几时离家,几时到校呢?

  (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

  请同学们讨论并提出数学问题。(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2)讨论算法。

  师:大家这么快就知道是15分钟,你是怎样计算的?请把你的计算方法讲给组里的同学听。(小组讨论)

  预设 生1:数钟面上的大格,分针走了3个大格,是15分钟。

  生2:数小格,15个小格是15分钟。

  生3:45-30=15(分)

  师:计算时,在同一个小时内,我们只要用分钟相减来求经过的时间就可以了。这么多的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汇报)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计算的这道题中,几时离家,几时到校,这里的几时我们叫做“时刻”。而刚刚大家计算的经过时间,我们叫做“时间段”。时刻,只要看钟表就可以知道,而时间段是要经过计算得出的。以后计算时间段,也就是计算经过的时间,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3)情境练习。

  出示教材5页“做一做”。学生独立解决,同桌交流算法。设计意图:时间的计算这部分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本部分教学采用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化难为易,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在计算的过程中不必要求学生统一使用一种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时间的计算》教案】相关文章:

简单的时间计算的教案02-26

时间的计算教案(精选20篇)07-13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05-22

怎样计算怀孕时间11-22

怎么计算怀孕时间11-16

如何计算怀孕时间11-16

大暑节气的时间怎么计算08-30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15篇02-09

《面积计算》教案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