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4-30 11:20:0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科学教案模板汇编9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科学教案模板汇编9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1、认识蜗牛,初步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萌发对事物的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1、图片-蜗牛

  2、放大镜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蜗牛1、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

  (1)蜗牛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蜗牛的背上有壳,像小房子,它的壳是一圈一圈的。

  (2)蜗牛的头上有什么?

  让幼儿知道,蜗牛的头上有两根细细的脚,叫触角。

  (3)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呢?

  告诉幼儿蜗牛的眼睛就长在触角上。

  (4)蜗牛是怎样走路的呢?它有脚吗?

  2、让幼儿自由讨论:蜗牛有没有脚教师讲解,蜗牛有脚的,你知道为什么看不到蜗牛的`脚吗?

  二、观察蜗牛的脚

  教师:蜗牛到底有没有脚,让我们一起去找找,仔细地看一下。

  通过观察,幼儿发现蜗牛真的有脚,而且是一只脚,就像鞋底一样。

  三、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1、蜗牛爬行。你们知道蜗牛走过的地方会留下什么?

  教师:你们看,小蜗牛在爬的时候身体在蠕动,它的腹部就会分泌出这种白色的沾液,

  看上去就像白线一样。

  原来蜗牛是靠身体蠕动来爬行的,它分泌这种白色的沾液,是为了让身体更润滑,

  这样在爬行的时候就不会擦伤皮肤了,而且前进的更快。

  2、交流蜗牛的生活习性(1)在什么季节我们可以看到蜗牛?

  (2)最近你看到过蜗牛吗?为什么?

  交流后让幼儿知道,蜗牛不但要冬眠,还要夏眠。

  四、探索知识螺蛳,跟蜗牛相比,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知道多种植物种子的特点。

  2.在观看视频、配对游戏中自主了解种子不同的旅行方式。

  3.产生继续探究其它种子旅行方式的欲望。

  活动准备:

  1.根据图画书内容制作的动画课件。

  2.图画书《一粒种子的旅行》、种子实物若干、放大镜24个。

  活动过程:

  一、聊一聊旅行,导入活动。

  教师:孩子们,你们外出旅行过吗?是怎么去的?

  师:你们有的乘坐汽车、有的乘坐火车、还有的乘坐飞机去旅行。旅行可以让我们看到不同地方的风景。有一群植物的种子也想去远处旅行,它们是谁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

  二、观察交流,知道植物种子的特点。

  1.分组观察。

  教师:请你们到后面的桌子上仔细认一认,有哪些植物的种子,这些种子长得怎么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交流观察。

  教师:谁来介绍一下你认识的种子,它长得怎么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

  三、观看视频,自主了解种子的旅行方式。

  1.观看视频,自主学习。

  2.幼儿交流,播放视频。

  师:你看到了哪些植物的种子,它们是怎么旅行的?

  3.教师:

  在植物世界中,种子们各有他们特殊的本领。有的借助风力旅行,有的借助弹力旅行,有的借助动物出租车去旅行。

  四、配对游戏,根据种子的特点选择旅行方式。

  1.介绍操作要求。

  2.操作。

  五、观看视频,拓展经验。

  1.观看水力旅行的视频。

  教师:其实自然界的植物除了运用风力旅行、弹力旅行、借助动物旅行,还有些植物会用特殊的方法去旅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活动:

  教师:鸭腱藤是怎么旅行的`?这些种子真聪明,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旅行。那还有其它很多种子,它们又是怎么旅行的呢,这个秘密就藏在这本图画书里。图画书的名称是《一粒种子的旅行》。活动结束后,我们可以再读一读这本图画书,了解更多关于种子旅行的秘密。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在科学区投放《一粒种子的旅行》等关于种子旅行的图画书,幼儿继续阅读了解植物种子的秘密。

  2.生活活动:在散步等活动中,引导幼儿继续观察了解植物种子的特点及旅行方式。

科学教案 篇3

  目标:

  1、进一步感知水的特性,在探索的过程中能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2、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中体验玩水的乐趣。

  准备:洗澡盆一个,各种沉、浮的玩具若干,有孔和没有孔的塑料袋,不同大小的瓶子。场地设置(户外)

  过程:

  一、回忆水的特性,引发幼儿对玩水的兴趣

  (1)观察场地上的容器里装的是什么?

  (2)谁来告诉老师水是什么样的?

  二、进行各种玩水的游戏,体验玩水的乐趣

  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说的很好,水呀是一个宝,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的液体。水在生活中是一种珍贵的资源,不但有各种各样的.用途,还很好玩呢!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的游戏,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然后把自己在玩水的发现告诉老师好吗?

  1、老师介绍几组游戏的名称:

  (1)玩袋子:在袋子里装上水看看会怎么样?

  (2)运水:自己选择舀水的器具,把浴缸里的水运到远处的塑料桶里。

  (3)沉浮:把箩筐里的玩具放到水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幼儿自由玩水,老师进行观察和指导。

  3、集中幼儿,让他们讲述自己的发现,在孩子讲述的过程中老师小结孩子的发现。

  三、畅所欲言,探索更多玩水的方法

  1、除了今天我们玩过的游戏,你觉得水还可以怎么玩呢?

  2、你回家玩一玩,然后把你的玩法和同伴一起分享好吗?

  四、舞蹈《洗澡歌》在音乐中结束活动。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利用幼儿园玩水池为幼儿提供玩水的机会,感知水的特点,巩固对水的认识。

  2、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体的“沉”与“浮”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3、让幼儿感受水中发现的乐趣,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4、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1、老师、幼儿及家长共同搜集玩水的材料:塑料制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木制品:积木、树枝、冰糕棍、树叶等;纸制品:硬纸壳、皱纹纸、报纸、作业纸、纸盒等;泡沫制品以及小石块、鹅卵石、小铁块等。并让幼儿用塑料袋将材料装好,作上标记,放在玩具柜里。

  2、活动前,检查水池的安全、卫生。池底是否有异物,池水是否清洁,池水高度是否适当。

  活动重难点: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

  活动过程:

  1、感觉游戏。

  鼓励幼儿同老师一起到水池玩水(个别胆小不愿到水池玩的'幼儿暂不强求,允许他们在水池边玩)。引导幼儿看看水中的小脚丫或凉鞋;试试用双手捧水;体会把手掌平放在水中与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觉;体验水中走路的感受。帮助幼儿回忆、再现过去所学知识,如:能看见水中的小脚丫,是因为水透明、无色,捧着的水一会儿没有了,是因为水会流动等等;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或发现,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2、听觉游戏。

  请幼儿将塑料袋里的材料一一投入水中。让幼儿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再试一试、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从高处、低处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幼儿反复对比实验,相互讨论,得出结论:从高处将材料投入水中比低处将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重的材料投入水中比轻的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让幼儿闭眼想象:夏天的暴雨和秋雨(毛毛雨)打在水里的不同声音;回忆的故事《咕咚来了》,想象木瓜掉在水中的声音,理解小兔为什么会吓得惊慌失措。

  3、观察、比较、归纳游戏。

  观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现象;比较材料的轻、重、厚、薄;感知材料的轻、重、厚、薄和“沉”、“浮”的关系;归纳那类材料会沉于水中,那类材料会浮于水中。

  4、触觉游戏。

  用手触摸、感知那些材料吸水,那些材料不吸水;那些材料遇水会烂,那些材料遇水完好如初。

  5、收拾整理材料。

  请幼儿把水中的所有材料收集在塑料袋里,使水中无杂物。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一一保护水资源。

  注意:在上述每一种游戏中,均让幼儿充分讨论、交流、合作。如相互提供材料,交流新发现等。以此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体验分享的快乐,体验“发现学习”的惊喜、乐趣。

  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玩水材料带回家,把今日的“水中的发现”告诉爸爸妈妈。请家长作好记录,次日交给老师。以便老师及时了解孩子“水中发现”的多与少、深与浅;了解孩子的表达能力;了解孩子对这种活动方式的兴趣及认可程度;了解孩子某方面的个体差异,如听觉、触觉、记忆等。以便教师根据幼儿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从中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扩散或寻找新的教育活动内容。

科学教案 篇5

  (一)活动名称:谁的尾巴

  (二)活动目标:

  1、在猜猜、想想、找找、说说的过程中知道动物尾巴的各种功能。

  2、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并大胆想象,能发现问题并提出疑问。

  (三)教案准备:

  1、课件:猜猜我是谁,兔子舞的flash、

  2、情景设置:树林

  3、动物和动物尾巴的图片,动物胸饰人手一份,幼儿用录音磁带等。

  4、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的图片,积累一些粗浅的动物尾巴功用的知识。

  (四)教案过程:

  1、猜一猜,想一想

  1)师:最近,我们一直在和动物交朋友,现在,我的电脑里有几只小动物想和大家捉迷藏,请你们猜猜它们是谁?

  2)课件由局部观察到整体联想猜测

  3)师:你们发现这些小动物都有什么?它们为什么要有尾巴呀?(幼儿自由讲述)

  2、找一找,说一说

  1)师:那边树林里还有许多小动物想和你们玩捉迷藏的呢?你们快去找找吧。(幼儿寻找小动物)

  2)师:你找到了哪个动物朋友?你发现了什么?(没有尾巴)

  3)这些小动物没有了尾巴,它们都怎么了?它们为什么要(着急)呀?(幼儿自由讲述)

  4)师:哎呀,原来动物的尾巴有的可以保持平衡,有的可以掌握方向,有的可以用来帮助逃跑,有的可以当成武器,有的`可以缠绕,有的可以当成被子,还有的可以用来报警、储存脂肪、趋赶蚊蝇……它们的尾巴有这么大的用处,我们快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尾巴吧。(幼儿寻找动物朋友的尾巴)

  5)师:你的动物朋友的尾巴找对了吗?请你和你的朋友看一看,都找对了吗?师:有谁找错了吗?它的尾巴应该是怎样的?

  6)师:动物朋友找到了自己的尾巴可高兴了,我们和它们一起庆祝一下吧(看flash舞蹈)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早餐,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每天吃早餐的好习惯。

  2.能大胆的说出吃过的早餐的名称及味道。

  3.体验和同伴一起制作早餐的乐趣。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餐厅环境布置、各种早餐和餐具、动画视频《营养早餐》、阅读材料二《好吃的早餐》、舒缓的'轻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早餐。

  提问:今天你们吃了什么早餐。

  2.感知早餐的丰富多样。

  提问:你还吃过哪些早餐?最喜欢吃什么早餐?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我们吃过各种各样的早餐,牛奶、鸡蛋、面包、稀饭、油条、煎饼、馒头、花卷等。

  3.理解吃早餐的重要性,乐意天天吃早餐。

  1播放动画视频,介绍吃早餐,鸡蛋牛奶,米粥等早餐的重要性。

  面包:浩浩,我是面包好小子,我的身体里的营养可不少,我能让小朋友的大脑变得更聪明,还可以让它们变得更有力气,你看我强壮吧!

  牛奶:我的名字叫做牛奶,人们都喜欢我因为我能让小朋友变得强壮有力,还能帮助小朋友长高个子,你们喜欢我吗?别忘了喝牛奶哦。

  米粥:大家好我是米粥宝宝,早上喝一碗热乎乎热乎乎香香的米粥,不仅可以让你的身体变暖和,而且我还特别容易消化,是不是很厉害啊?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小结,这些早餐都是帮助我们长大的好帮手,能让我们身体棒棒的,所以我们每天都要吃。

  (2)引导幼儿讨论吃早餐的好处。

  提问为什么?每天都要吃早餐。

  教师应使幼儿懂得,每天都要吃早餐身体才会健康,早餐后吃一点水果和蔬菜身体会更健康的道理。

  4.指导幼儿阅读材料二《好吃的早餐》,理解早餐既丰富又营养。

  教案反思:

  最近,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幼儿早上起床晚了,随便吃点东西填饱肚子(甚至不吃早餐)就来上幼儿园了,这严重地影响了幼儿的身体健康。为了帮助幼儿了解早餐的重要性,养成每天吃早餐的良好习惯,我通过健康领域与科学领域的有效整合,开展了这一活动。

  这个活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以"能干稀搭配地选择早餐"为活动重点,开展活动。在活动中,通过直观地对各种早餐食物进行"干稀"分类,幼儿对"干"与"稀"这两个类别的概念有了较好的认识,基本上能正确分辨、判断"干"与"稀",并掌握科学早餐的基本搭配方式――"干稀搭配"。同时通过欣赏各种营养早餐的电子图片,给幼儿直观的视觉感受,使幼儿知道"早餐还可以吃这些食物,可以这样搭配吃",巩固培养健康饮食的意识。在活动最后,引导幼儿干稀搭配地自选"早餐",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品尝、分享与交流自己所选的食物及感受,效果不错。

科学教案 篇7

  一、活动题目:土壤——植物生长的摇篮

  二、活动目标:通过实验和动手活动,使幼儿感知土壤里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和与植物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适用对象: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三盆土(粘土、壤土、砂土)、挖土的铲子、卫生纸、可以种植的菜秧、一小盆水、三只盘子、四个纸杯(其中三个杯子杯底扎些小孔,一个杯子装水)、一只量杯。

  五、活动过程:幼儿提前两天到种植园,拔出几棵青菜和小草。看一看,植物能不能离开土?观察前几天拔出的青菜和小草。

  (1)青菜和小草都干枯了。

  (2)因为它们的根离开了泥土,离开土壤就会干枯。

  探究的问题:土壤中有什么?用小铲子挖泥土。

  (1)土壤里有树根,还有烂了的树叶。

  (2)土壤里有死虫子。

  (3)土壤里有蚯蚓、

  轻轻捏捏卫生纸包的泥土。

  (1)纸湿了。(2)泥土里有水分。

  把泥土放入有水的杯子中。

  (1)有气泡。(2)泥土中有空气。

  说一说,植物为什么会在土壤里生长?

  (1)植物在土壤里生长,是因为土壤里有肥料。

  (2)因为土壤中有水分和空气。

  比一比,三种土壤(粘土、砂土、壤土)有什么不同?将三杯土放在三只盘子上,用量杯分别向三杯泥土中浇同样多的'水。

  (1)砂土里的水很快流到下面的盘子里去了。

  (2)壤土里的水只流了一点,其他都被土壤吸收了。

  (3)粘土里的水都在杯口,渗不下去,下面的盘子里没有水。

  想一想,植物种在哪一种土壤中,根吸收到的水分和养分最充足?种一种,哪种土壤最适合植物安家?幼儿将青菜秧种在三种土壤中,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记录青菜的生长情况。记录青菜在三种土壤中的生长情况。

  六、注意事项

  1.幼儿取泥土包入卫生纸中时,教师注意引导幼儿选取较湿润的土。这样,纸湿的效果较明显。

  2.幼儿向三杯土浇水时,水不宜多,以防水从杯口溢出流到盘中,影响观察。

  七、拓展思路启发幼儿观察、探索仙人掌为什么能生活在沙漠里,了解不同植物对土壤条件有不同的需求。

科学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秋意渐浓,草从里呢喃的秋虫常常会引起幼儿强烈的好奇,户外活动时也常常会看到幼儿三五成群地在草丛、墙角凝神观察、讨论。活动选取了蟋蜂、螳螂这些幼儿能接触到的常见小昆虫,通过观察、讨论,引导幼儿了解这些昆虫的外形和习性,萌发对昆虫的探究兴趣。

  【活动目标】

  1.认识并观察蟋蟀、螳螂,观察、比较蟋蟀、螂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重点)

  2.能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人们的关系,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难点)

  3.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知道爱护益虫。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家长带幼儿捕捉蟋蟀、螳螂各5-6只,分别放于5-6个透明玻璃瓶内,用纱布封住瓶口。

  2.画有蟋蟀和螳螂的记录纸、记录笔7套。

  3.幼儿学习材料《走进秋天》。有关螳螂和蟋蟀的视频材料。

  【活动过程】

  一、猜迷语,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1.请幼儿猜有关蟋蟀和螳螂的谜语。

  蟋蟀的谜语:头长两根毛,身穿咖啡袍,平生爱打架,赢了唧唧叫。螳螂的谜语:头戴绿帽,身穿绿袍,腰细肚大,手拿双刀。

  2.出示昆虫蟋蟀、螳螂,引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二、幼儿分组观察记录,比较蟋蟀和螳螂外形特征的相同与不同。

  1.幼儿分组观察,记录发现结果。幼儿自由分组观察蟋蟀和螳螂。

  组内选一名幼儿把大家的发现蟋蟀和螳螂的外形特征的在记录纸上表征出来。并将两者的相同点用笔圈记出来。

  2.幼儿展示观察记录,分享交流。

  提问:蟋蟀和螳螂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蟋蟀和螳螂都属于昆虫。它们都有一对触角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都有三对足,成虫有翅膀。它们不同点是螳螂是蟋蟀的天敌,蟋蟀是害虫,螳螂是益虫。蟋蟀会鸣叫,螳螂则不会。

  3.游戏:我学螳螂和蟋蟀。

  播放音乐幼儿自由学习蟋蟀和螳螂的动作特点。重点引导幼儿模仿螳螂挥舞前肢捕捉猎物。

  三、引导幼儿讨论、交流,了解蟋蟀和螳螂的生活习性。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自己见过的昆虫。

  提问: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里吗?它们有什么本领?它们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吗?

  2.观看有关蟋蟀和螳螂的视频,进一步了解螳螂和蟋蟀的生活习性。

  2.小结: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丛里或砖块下面,喜欢在夜里出来活动,喜欢“打架”,能发出好听的叫声,吃各种作物、树苗、蔬菜和水果,是害虫。螳螂生活在田地里、草丛里的植物上,能吃掉苍蝇、蚊子、蝗虫等许多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

  四、活动延伸:

幼儿交流自己知道的昆虫,引导幼儿自主阅读相关的绘本,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引发幼儿的问题意识,能大胆的提问。

  2.引导幼儿想办法寻找途径收集信息资料,积累经验。

  活动准备:

  电脑5台,录音机、图书、记录夹、vcd等。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回忆昆虫的有关知识

  多媒体课件演示,引出活动

  1、看图说说:它是谁?

  2、为什么说它是昆虫家族的成员?

  二、引发幼儿质疑

  师:对蚂蚁你们还有什么疑问?

  幼儿举手质疑,教师记录幼儿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有效地对幼儿的问题予以肯定,激发幼儿提问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提问质量)

  三、引导幼儿解决

  师:那么那么多的问题,我们如何去解决呢?(引发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对于幼儿的回答教师始终保持欣赏、接纳、尊重,以激发幼儿活动积极性。)

  四、自由寻求信息

  1、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资料搜集和积累,寻求问题的答案,(电脑课件、录音机、图书查找、询问别人、vcd等)

  2、教师随机进行及时辅导,帮助幼儿掌握新的信息,解决知识问题。

  五:延伸活动:

  个别幼儿交流搜集到的信息。

  1、图书展示介绍。

  2、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实行重放功能,共同学习。

  3、展示记录表,了解介绍搜集情况

  4、录音欣赏

  六、引发再学习的愿望。

  教师:蚂蚁王国的趣事说也说不完,还有好多的答案信息,我们等一下再作介绍。

  说课

  活动的价值:

 一、通过活动,激发孩子亲近自然,亲近动物的情感。

  随着儿童身心的发展,儿童对周围环境充满着好奇,他们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尤其是儿童生活周围的小动物,对儿童有着强烈地吸引力。小蚂蚁就生活在儿童身边,儿童经常能看到,但到底小蚂蚁长得是怎么样的,它爬来爬去在干什么?孩子很想弄个明白,通过“有趣的蚂蚁”这个活动,使孩子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在思考、讨论、观察小蚂蚁的过程中,孩子会随着对小蚂蚁的认识、逐步加深了解。同时,使孩子的亲近动物,喜爱动物的情感也自然地流露了出来。

  二、在活动中培养孩子探究的兴趣。

  在以往的活动所不同的是,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更加注重调动幼儿自己学习的能力,注重孩子对蚂蚁观察、了解、亲近的过程,重视孩子自己提出一些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请求别人的帮助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强调灌输式地把知识一股脑地塞给孩子,完全不顾孩子的需要。因此,教育环节是一个大框框,而不是一个一个的细节,教师在参与孩子共同观察,讨论过程中,积极促使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多媒体课件、环境中的人和事(同伴的协商、向老师求助)等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幼儿尽可能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积极接纳儿童的观点,并且能接纳不同的观点,认同儿童的认知,积极运用激发、引导、鼓励的方法,使孩子的思维更活跃,学习积极性更高。

  三、尝试确立“过程性目标”。

  以往的常识活动一般定位是结果性目标。如“知道”,“了解”,“掌握等”。本次活动属于过程性目标。预先只是由宽泛的目标引导,通过活动过程本身展开,注重儿童经历思维和体验的过程。虽然也有看看,讲讲外形特征,但知识点的落实只是常识活动的载体、手段,而不是目的。主要目的`是激起儿童对蚂蚁有一种关注,亲近的兴趣,有探究的欲望,有大胆地、无拘束地提出问题的积极态度,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价值观,追求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把教学活动看作是激发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持续的生活体验。

  当今,在教育中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即在观念上强调“注重过程”,在评价时强调结果,用预定的知识、技能的目标达成度来衡量教育的成效,使得教师处于“两难”境地,这也许与教育目标中知识、能力、态度等价值取向有关,本活动为尝试“过程性目标”的教学作了积极的探索。

  孩子的经验:

 动物与人类有着极多的相似性,因而他对孩子们来说是可亲可爱的,值得信赖的朋友和玩伴。孩子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动物:手里的玩具、床头的毛毛熊、墙上的皮卡丘、书本里的动物朋友、电视里的动物明星等等,动物可以这样说:他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使孩子们游戏、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当我们的主体正在由温变得火热时,孩子们对动物的尾巴、动物的眼睛、胎生动与蛋生动物、什么是昆虫?昆虫的种类等等逐渐延伸,孩子们的兴趣也在活动中时高时弱。平日里孩子们的话题都与动物有关:昨天我看了“黑猫警长”;我奶奶家养了一只小猫;我的叔叔家有一直很大的狗。。。。。。孩子们对动物是在是太感兴趣了,一回到家就缠着妈妈江动物故事,有的小朋友还带来了动物园游玩的照片、录像,有的小朋友还讲述了自己与动物朋友的的故事。。。。。。

  一次的午休时间,孩子们在户外自由玩耍,忽然褚胜贵大声叫喊:“快来呀,我抓到了一只蚂蚁!”他的叫声吸引了好多的诱饵,大家一窝蜂的朝他这儿跑过来,都想一睹蚂蚁的风采,结果,等大家到时,蚂蚁却溜走了。于是,大家展开了蚂蚁搜索行动,忙活了一阵子,却不见蚂蚁的踪影。接下来的空暇时间,孩子们对蚂蚁议论不休。

  大班的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他们好问好答,勇敢果断,有了一定的表征、表达、表现能力,因而为我的这一次活动打下了伏笔。

  孩子的发展:

 不论何种活动,我都坚持“幼儿当前喜欢的,即时反应的活动优先。”

  在本次活动中教学过程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是与教育目标相吻合的注重活动过程。幼儿喜欢的内容多讲,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优先。教师能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倾听幼儿的表述,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鼓励幼儿充分大胆地提问。较好地处理好预设型的活动与儿童生成型活动之间的关系。既有教师预先确定目标和计划,又能及时发现儿童的需要,善于发现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性事情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时机,及时调整活动计划和教育行为。充分估计儿童自发生成的内容,准备的材料比实际教学使用的材料多得多。

  活动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能使孩子们毫无约束的尽情发挥自己的所长,大胆的提问、质疑,自由自在的学习、收集资料,扩大自己的眼界、知识面,获取自己所需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开放式提问,使幼儿找到适合自己的收集资料的办法和途径。孩子们的提问意识增强了,记录表征的手段多了,获取知识的途径丰富了,能大胆的提问质疑了,敢于表现、表达。

  课程化环境的创设:

 一、课程环境化,环境课程化

  在我们的教室里,昆虫的照片、动物的图书、立体的动物像、动物的照片、动物的音乐、律动、儿歌、vcd,无时不在影响感染着孩子们。

  二、多种教学手段、材料的配备,使幼儿更主动、更积极。

  1、幼儿思维离不开具体的事物形象,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多媒体教学声形并茂,生动形象,色彩鲜明,以动化式直观形象生动地显示在幼儿面前,将抽象变为生动,将静态变为动态,使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蚂蚁”这个活动内容,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使孩子的观察得到了在普通条件下无法观察到的过程与现象。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把教学内容在大和小、远和近、快与慢、整体与局部、外观与内涵之间相互转化,有利于细致观察,还可以多次使用,创造了最优的学习情景,使幼儿增加了情绪体验,接受感染。同时使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2、录音机的使用为幼儿的自主学习又打开了一扇窗户。孩子们在偶像金龟子的讲述中聆听了蚂蚁的知识故事:蚂蚁和蚱蜢、蚂蚁为什么排队走路、凶残的军蚁,也为一些内向的幼儿提供了适合他们学习的途径,在幽静的环境中,静静的得到知识的熏陶。

  3、图书角的创设,为幼儿的自主阅读查阅资料提供了一个宽阔的空间,孩子们可以在老师的提示下阅读查找资料,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答案,还可以请求成人的帮助,从而积累经验知识。

  4、记录板、笔的提供,为幼儿打开了又一寻求知识的通道。“小记者”的称谓让幼儿有一种成功感和自豪感,促使幼儿大胆的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寻求知识,帮助自己拓宽思路,积累知识点。

  三、借助听课老师、幼儿园内的其他人,达到人力资源的共享,也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问题与调整措施:

 在关注幼儿发展的同时,我觉得应及时有效的回应幼儿的发现发展。虽然在活动中我有表扬,有回应,但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

  针对幼儿的问题,我准备的资料还有些不足,但在第二天的活动中通过孩子们回家的收集和成人的协助,以及我在电脑中搜索得到了弥补。孩子们的你问我答活动非常热,有好多的孩子在活动中提问解答的能力有了飞跃。

  从这件事中,我发现,其实孩子真是你的老师,是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能量是不可估计的。而问题是启发幼儿探究、学习的起点,为此我在活动室中专辟了一角问题角,专门记录幼儿的提问,好让大家在提问质疑中求得发展。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刷子09-20

科学教案范文07-21

关于科学教案11-03

《种子》科学教案09-30

昆虫科学教案11-28

科学教案优秀11-04

科学教案模板03-26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幼儿园生活科学教案03-06

科学教案4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