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3-05-08 19:32:31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大班教案集合九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大班教案集合九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巩固手波浪的动作要领(以肘带臂,以臂带腕),运用故事,图谱等形式帮助幼儿记忆动作顺序。

  2、引导幼儿尝试新的学习方式,鼓励幼儿相信协商,提高看图谱学习的能力。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图谱

  2、胸饰

  3、图一、图二、第三幅图准备4幅小图

  活动过程:

  1、 导入:

  师:“宝宝们,你们都长大了,应该自己学习飞了!”

  2、 启发幼儿用单手或双手向各个方向学鸟飞。

  (1)请宝宝们想一想,我们可以怎样飞?(大家相互学习)

  (2)你们觉得怎样飞才是最优美的?(强调动作要领)

  (3)下面我们听着音乐把你刚才设计的动作很优美的飞一下,好吗?(初步感受音乐)

  3、 学习第一段音乐

  出示图一

  (1)刚才,妈妈把宝宝们想的各种动作用箭头符号画了下来,我们一起跟着图谱来学一学,做一做!

  (2)“*”代表什么意思?小手怎么摆动?教师与幼儿一起分析图谱。

  (3)下面我们边看图谱边听着音乐飞会吗?

  4、 学习第二段音乐

  (1)我的宝宝真聪明,已经学会了单手和双手飞。瞧!宝宝们已迫不及待想到外面去旅行了!(出示图二)

  (2)这幅图告诉我们宝宝到哪去旅行了?那箭头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3)你们会用动作来表示吗?(4人一组分组讨论表演)

  (4)看图谱配音乐集体练一遍。

  5、 学习第三段音乐

  (1)师:“在鸟宝宝的旅行途中,碰到了它们的好朋友蝴蝶姐姐,他们会在一起干什么呢?答案就在图中,要求也用动作来表示,请宝宝们还是4人一组自由组合找到空的地方进行商讨。

  (2)分组表演。

  (3)听音乐集体完成一遍。

  6、 三幅图的`组合

  师:“蝴蝶姐姐看见图谱上有那么多好玩的箭头,她也想跟着这些好玩的箭头飞一飞,你们欢迎它吗?让我们大家一起听着音乐和蝴蝶姐姐飞起来吧!”

  7、音乐游戏“蓝鸟”

  师:“今天妈妈真高兴,我的宝宝们已经长大会飞啦!让我们听着蓝鸟的音乐和后面的老师一起飞起来好吗?“

  8、结束

  师:“宝宝们,天黑了,我们要回家休息了!”

  活动反思:

  根据音乐设计了一份图谱,让幼儿听音乐,看图谱,做身势,让幼儿在动动玩玩中感受、理解音乐,享受音乐活动的快乐,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大班教案 篇2

  目标:

  1、学习并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所表现的童趣。

  2、乐于参与游戏活动,体验角色表演的快乐。

  准备:

  白米饭、炒青菜若干盘,毛竹筷一双,蚂蚁卡片或者玩具3-4个,黑板一块。

  过程:

  一、导入,产生兴趣

  1、宝宝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今天我们要请一位客人和大家一起来做游戏,猜猜它是谁?

  (幼儿猜测一番后,配班老师走出来和蚂蚁打招呼。)

  2、蚂蚁来呀来,蚂蚁来呀来。我们一起来喊喊。

  二、游戏中学习儿歌

  1、咦,蚂蚁怎么不过来啊?我们来问问它怎么了?

  2、哦,原来蚂蚁是饿了,瞧,老师给他准备了什么?(拿出准备好的饭菜)哇,好香啊。猜猜看是什么?

  3、(把布揭开问,并给幼儿看)什么饭?(蛋炒饭)什么菜?(炒青菜)

  总结:原来老师给蚂蚁准备了它最喜欢吃的蛋炒饭和炒青菜。

  (蚂蚁慢慢爬过来说:“好香啊,那我用什么吃啊?)

  4、对啊,蚂蚁用什么吃啊?赶紧给蚂蚁想想办法。

  5、瞧、老师给蚂蚁准备了一双筷子,用毛竹做成的筷子叫毛竹筷。

  什么筷,毛竹筷。(连续说几遍)蚂蚁给你。(蚂蚁边吃边说:“真香,我一定要吃个饱,然后摸摸肚子说:“吃抱了。还有那么多,吃不完,怎么办?)

  6、“吃不完怎么办?”宝宝们,赶紧帮忙想办法。

  7、对啊,吃不完搬回家。(蚂蚁说:“还有那么多的.饭和菜我可搬不动”。)

  8、来,我们一起来帮蚂蚁搬。(蚂蚁带头说:“吃不完,搬回家。哼哟哼哟搬得欢)

  三、出示图片,输入完整。

  1、老师把刚才我们逗蚂蚁吃饭的游戏编成了一首儿歌你们听…(整体输入,并逐一出示范图片)

  2、我们一边看着图片,一边来把儿歌读一遍吧。(2到3遍,外加动作)

  3、我们一起再来逗逗蚂蚁,好吗?(交换角色)

  四、经验迁移

  1、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要再请蚂蚁来做客,还可以准备些什么饭菜呢?

  (引导幼儿将新的饭菜名编编新的儿歌里,大家一起念。)

  2、我们把这个逗蚂蚁的儿歌去教别的小朋友,让他们一起来玩玩这个游戏。

  附: 逗蚂蚁

  蚂蚁来呀来,

  快快来吃饭。

  什么饭?蛋炒饭。

  什么菜?炒青菜。

  什么筷?毛竹筷。

  吃不完,搬回家,

  哼哟哼哟搬得欢。

大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提起动物,孩子就有说不完的话,其中有关动物的奥秘,他们十分愿意积极地去探索。通过一阶段的“动物王国”主题活动的开展,孩子对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时幼儿无意之间会有声有色地说起动物方面的话题,不一致时就争执起来,大家说的眉飞色舞,就像一台节目表演一样。

  大班幼儿的竞争意识很强,他们有着自己的主见,能大胆地表现出来。在活动中具有一定的集体意识,并希望集体能争夺第一,“第一”对于大班孩子的眼中是件光彩、荣耀的事情。他们会积极地去争夺“第一”,在活动中的表现极为地兴奋,我想用一种竞赛的形式来开展活动。于是我想用一种特殊的节目游戏的形式来开展有关动物的教学活动。教师以“主持人”的形式出场,幼儿作为游戏的“参赛者”。幼儿具有这种竞赛类的生活经验,平时,他们从电视上可间接地感知竞赛活动的形式。

  在活动中以“游戏闯关”的形式进行,层层增加难度,让幼儿在紧张激烈的语言表达和动作展示中闯关。在闯关胜利后能获得“联欢会”的门票,以及在比赛活动中评选出“最佳合作队”;“最佳智慧队”;“最佳胆识队”。

  本节课渗透于科学、语言、音乐领域之中、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所提出的个领域教学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知识经验和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教师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以一种“主持人”身份展现在孩子的面前,随时察觉幼儿活动的动态,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过程。

  活动目标:

  1、掌握某些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并进行比较、分析和概括。

  2、加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并能遵守游戏的规则。

  3、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胆识和反应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一、知识经验的准备:对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有一定的掌握。

  二、物质准备:

  1、动物头饰、彩带、音乐、动物图、鼓。

  2、游戏记录表。

  3、活动场所:幼儿分组线和动物家的场景布置。

  4、最佳奖牌。

  活动过程:

  一、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动物。

  1、幼儿自由地讨论:

  提问:你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喜欢它?

  2、请个别幼儿进行讲述。

  二、幼儿对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进行比较、分析;进行“游戏闯关”活动。

  师:“今天森林里举行动物联欢会,小动物们邀请我们小朋友去参加活动。但是他们有一个要求,在下面的闯关活动中必须顺利闯关,才能得到参加联欢会活动的门票。

  我们分成红、黄、蓝三组,比比哪一组先顺利闯关,最后我们还会评比出“最佳合作队”、“最佳智慧队”、“最佳胆识队”。

  (一)闯关游戏A:猜猜我是谁。

  1、师介绍游戏规则:每一队选两名选手,一名幼儿看动物图模仿动物的样子,另一名幼儿在一定时间内准确猜出动物名称,猜对一个者得一分。

  2、幼儿进行游戏的闯关活动。 师展示动物图给模仿者看,然后猜者进行猜图活动。

  3、幼儿对游戏活动成绩的记载。

  (二)闯关游戏B:快速反应。

  游戏规则:在一定时间内听要求作出反应。

  快速反应:

  1、师介绍游戏的规则:这里有9个问题,其中有2个问题是每一组必须回答的'。在一定时间内回答正确者得1分。

  2、幼儿听题并进行回答。

  红队问题:①哪个动物是短跑冠军?

  ②海马是一种鱼还是一种马?

  黄队问题:①金丝猴、大象谁是珍稀动物?

  ②小海马是谁养大?

  蓝队问题:①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谁?

  ②乌龟、河马谁的寿命最长?

  抢答问题:①嘴最大的鸟是谁?

  ②世界上最大的鸟是谁?

  ③人类最早的朋友是谁?

  3、游戏活动成绩的记录。

  回答问题:

  1、师介绍游戏的规则:这里有3个问题,回答者在一定时间内回答的越多,得分就越多,回答出1个得1分。

  2、幼儿听题并进行回答。

  问题①哪些动物是站着睡觉的?

  问题②你知道我国有哪些珍稀动物?

  问题③哪些动物是进行冬眠的?

  3、游戏活动成绩的记录。

  (三)闯关游戏C:动物找家

  1、师介绍游戏规则:这里有森林、大海、和小河三个家,请你们找个正确的家住进去。

  2、幼儿戴上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去找家。

  3、师看看幼儿住进家的情况,不合适的进行调整。

  4、分组讨论:他们为什么可以住在一起?

  三、颁发最佳奖牌。

  根据的表现及活动成绩的记录情况评选出“最佳合作队”、“最佳智慧队”、“最佳胆识队”。

  四、动物联欢。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联欢会的门票,让我们一起来庆祝吧!”

  幼儿跟着音乐进行联欢。

  活动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节目娱乐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激烈的比赛中掌握了动物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的知识。

  其中闯关游戏这一环节最为精彩,孩子的思维反应敏捷,能大胆地表现自己。

  在“猜猜我是谁”的游戏中,幼儿模仿动物的表演能力各不相同,能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明显的动作进行表演。如吴好小朋友在表演猴子时能抓住猴子抓头挠耳的样子进行表演,还学着猴子的样子跳上跳下,让另一名孩子能很快地猜出是猴子。我展示了孩子十分熟悉的动物图片,如“公鸡、猴子、大象”等图片。这些动物的特征比较的明显,孩子容易进行表演,在选择容易表演的图片同时,我也选择了几个难以表演的动物图,让孩子充分地进行想象,大胆地进行动作的表演。如动物图“乌贼”,幼儿在表演时利用自己的手充当乌贼的触足,还扭动着身体,但孩子们猜出来有些难。有的说是狮子,有的说是狼。

  在快速反应这一环节中的问题抢答,幼儿表现得更为激烈,他们都快速地举起小手,并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问题的回答,有时没有抢到问题回答时,就哎声叹气,显得十分可惜,自己没有抓住机会,这种抢答的场面并不亚于电视上那种竞赛类的游戏场面。

  当孩子们看到记录表上的分数一分一分地往上加时,他们显得特别的兴奋,每一分都是他们对问题的正确回答得来的。

  在回答“哪些动物是站着睡觉?”等三个问题,回答越多,得分越多。赵文静小朋友回答这个问题时,说出了2个答案,突然地结住了,她这一组的孩子们马上跟着紧张起来,我随机告诉他们,“你们这一组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听了我这句话其他的孩子马上进行了补充,孩子们有高兴了起来。

  闯关游戏在激烈、紧张的状态下很快地结束,在“动物找家”这一环节中,大海和小河的有些小动物跑错了家,也可能是我在布置“大海和小河的家”时,布置的有些相似,他们容易搞错选错了家,也可能是孩子对两个家的区别不是太清楚。孩子们经过重新选择,又住进了新家。

  利用节目娱乐的游戏形式,我还是头一次运用到幼儿教学活动中,形式新颖,幼儿的兴趣很高,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当然,在游戏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活跃的幼儿能回答许多次,不善于回答的幼儿一次也没回答得到;还有三个家的布置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场所的特征应更加的明显些,这样“小动物”们就不会进错“家”了。

  幼儿在活动中增强了胆识,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合作意识,能直接在竞赛游戏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尝试用这种形式来开展有关的教学中。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班的庄老师昨天穿了件新衣服,换了个新的发型,小朋友们都说庄老师变漂亮了。由此我设计本次绘画课。

  活动目标

  1、学习画人物的画法。

  2、培养幼儿细微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大胆表现。

  3、培养幼儿对各种颜料的认知。

  4、激发幼儿热爱教师,愿意和教师做好朋友的情感。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孩子年龄小,加上思维能力不强,因此学画人物有很大的难度;同时由于幼儿天性活泼、爱动,因此让幼儿静下心来画画也有一定的难度。

  活动准备

  轻音乐,教师的范例画(先画一张教师的画像)一张,绘画工具(油画棒、画纸)。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通过提示小朋友老师的衣着和发型,来引导小朋友产生画画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陈老师和平常有什么不一样呢?

  幼:老师的头发扎起来了;

  老师今天的衣服很漂亮。

  讨论老师那里漂亮,高诉幼儿一个人的`漂亮不光在外表。

  师:那你们喜欢陈老师吗?

  幼:喜欢!

  师:那么怎样才能把老师漂亮的样子记录下来呢?

  幼:画下来;用彩笔把老师画下来;用照相机照下来……

  师:那好,我们今天就来画老师,大家说好不好?

  幼:好…

  二、基本环节

  幼儿产生绘画的兴趣后,教师就开始准备让小朋友进行绘画,首先要引导幼儿绘画都需要什么?以提问的形式引出绘画的工具和原料:油画棒、画纸,在教授绘画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在黑板上贴上一张事先准备好的范例,然后先提示人物应该首先画什么,其次再画什么,还是以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幼儿以先画头,在画身体。画头的时候要注意五官(头—眼—鼻—嘴—耳)的顺序,要一样一样的引导幼儿进行绘画,同时注意引导幼儿抓住人物的特征,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指导幼儿进行绘画的时候,要让幼儿认清各个部位的颜色,及需要的油画棒,正确地引导幼儿对颜色的认知。之后要播放一些轻缓的音乐,在音乐中让幼儿自己进行绘画,同时教师在一旁指导。

  三、结束环节

  当所有的人都结束画画以后,教师要组织大家对作品进行欣赏,让所有的幼儿都有上台展示自己作品的时候。展示之后要以贴红五星的形式进行评比,每个小朋友都要贴,画的好的要多加一个,这样可以减少幼儿的心理差距,同时也减少幼儿的排异情绪。

  四、引申环节

  通过对绘画作品的评比,让幼儿对绘画基础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增加幼儿同教师的互动性,增强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亲和力,提高教师的教育质量。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让我认识到了孩子们得表达能力其实很简单,他们口中的“美”和“漂亮”是他们表达自己认知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在激发幼儿自由表达和个性创造方面多进行研究,已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多找几位教师一起当幼儿的绘画模特,同时多给幼儿一些观察的时间。

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一次,我班几名幼儿在墙角发现一只小壁虎,惊讶地跑来叫我,孩子们围上去看时壁虎已经爬走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了关于这是什么动物的话题。我不禁想起了《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可以通过听这个故事让孩子们认识并了解故事中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并且能发挥想象续编故事,大胆进行故事表演,同时可以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自然、轻松地认识一些字宝宝。

  活动目标:

  1、安静地听故事,能复述故事内容。

  2、能通过想象续编故事,说出2―3种别的动物尾巴的作用。

  3、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故事表演。

  4、认识“壁虎”、 “尾巴”、 “借”、 “爬”、“游”、“摇”、“燕子”字宝宝。

  活动准备:

  1、《小壁虎借尾巴》故事动漫。

  2、字卡,动物头饰。

  3、故事情景表演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

  一、看动漫、听故事

  幼儿安静入座后,师手持一只壁虎走进教室,请幼儿说说是什么动物(幼儿讨论),告诉幼儿是壁虎,出示字卡“壁虎”。师讲述:有一天,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吃,突然被一条蛇咬住了尾巴,小壁虎一下子挣断尾巴逃脱了,可是却没有了尾巴,小壁虎觉得好难看呀,怎么办呢?大家帮小壁虎想想办法(幼儿讨论),那么,小壁虎是怎么办的呢?请幼儿听听故事(幼儿安静看动漫、听故事)。

  二、复述故事

  师用提问方式引导幼儿复述故事,强调提问动物尾巴的作用,讲到哪种小动物的动作,就出示字卡,并请幼儿表演。

  三、我来讲

  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请幼儿想一想,小壁虎还会去向谁借尾巴,能借到吗?为什么呢?(幼儿续编故事)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四、我来演

  1.先请几位幼儿戴上头饰在布置好的场景进行表演,强调动物的对话。

  2.幼儿集体表演。幼儿自由拿字卡,拿到动物字卡贴到身上,就演哪种动物。教师进行指导,对幼儿进行表扬、鼓励。

  五、活动结束

大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阅读活动,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保持良好的友谊。

  2、通过动作和表情表现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性格。

  3、初步获得相反的概念,感受事物相反的特性。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动作和表情表现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性格。

  难点:初步获得相反的概念,感受事物相反的特性。

  三、活动准备:

  故事大书《吉吉和磨磨》;幼儿用书每个幼儿一本。

  四、活动过程:

  (一)倾听故事,感受快慢节奏。

  教师结合大书讲述故事《吉吉和磨磨》。

  ——吉吉和磨磨是一对好朋友。吉吉是个小兔子,磨磨是个小乌龟。他们在一起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教师讲述时注意根据故事内容情节加快或放慢语速,并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现两个主人公不同的性格特点,让幼儿感受快慢节奏。)

  (二)自主阅读,初步获得相反的概念并感受故事中的友谊。

  请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并说一说:

  ——故事中有哪些是相反的意思?(如吉吉讲话快,磨磨讲话慢等)

  ——吉吉和磨磨怎样成为了好朋友?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互相帮助、鼓励?

  (三)表演故事,用动作表情表现相反的人物性格。

  教师讲述故事,请幼儿用动作表情大胆的表现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性格。

  (四)集体讨论,迁移生活。

  ——除了快和慢意外,生活中还有什么相反的现象?

  ——可以用什么词语来表达?(多和少、长和短、大和小、粗和细等。)

  (五)相反词游戏,巩固相反的概念。

  1、运用拍手打节拍的方式与幼儿玩问答游戏。

  (可先从大和小的事物开始,让幼儿熟悉游戏的玩法。如大公鸡和小公鸡、大门牙和小门牙。当幼儿熟悉玩法后,再换为长短、高矮、胖瘦等相反词。)

  2、教师可视具体情况改变拍打节奏的方式,如用脚踏地、用手拍膝等。

  3、鼓励幼儿自己变换游戏的方式,继续玩问答游戏。

大班教案 篇7

  观察背景:

  大班角色游戏“妙妙花店”里发生的事儿

  观察实录一:

  童童:“卖花喽、卖花喽”,瑶瑶:“先生,我要买那种花”,然后拿花付钱,小小在同同周围忙碌着,文博在折纸。

  观察分析:

  结合我班幼儿年龄特征的走廊上五颜六色的护栏,我们创设了角色游戏“妙妙花店”。多样化的游戏材料吸引了幼儿眼球,五颜六色的`干花、形状各异的花瓶、小型的收银台,练功券纸币,当这些日常物品融入花店游戏后,足以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和欲望,他们在游戏中能各司其职,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角色,花艺师、收银员、顾客之间所有的对话和手头工作都是围绕着花店这个主题情境开展的。花艺师的工作是制作和整理花,收银员负责招揽顾客、卖花收钱,而顾客是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并付钱购买。游戏时他们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游戏之外还会在花店外徘徊。

  观察反思:

  游戏初期,由于花店游戏形式简单易操作,游戏预设适合大班幼儿年龄特征,情境也很有生活特点,所以幼儿非常感兴趣。但幼儿的游戏水平和生活经验各异,有的幼儿能很快的进入游戏角色和情境中,也有个别幼儿进入游戏速度较慢。这是因为每个幼儿再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

  观察实录二:

  小小拿着空瓶子对着瑶瑶买的花按压了3次了,瑶瑶:“好香呀”!小小:“假装我是服务员好不好”,同同拿着一张纸币:“这是老板发给你到钱,我就是老板”。小小把钱给了瑶瑶说:“这是找给你到钱”,瑶瑶:“谢谢”,小小蹲下开始用吸管刷盘子,又将盘子给了瑶瑶:“到我们饭店来吃饭”,同同:“下次要把盘子还给我,因为我们也能卖吃的,你可以到我们这来吃东西哦”,瑶瑶点头:“好”。瑶瑶就开始买吃的了。小小要和同同分工:“服务员才能在这儿”,小小既想当服务员又想收钱,正在讨论时瑶瑶开始催了“怎么还没好呀”,小小回答“还没好,(同同)快走”。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由来空气是幼儿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物体,认识空气也是很多教师耳熟能详的题材,如何实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的幼儿科学学习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的目标,并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我从指南精神和幼儿实际经验入手,以“玩袋子”游戏贯穿始终,引导孩子逐步感受空气的特征,尝试自主游戏、尝试发现、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提升经验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空气的特征。

  2、能运用多种感官来探索。

  3、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对空气有初步的了解。

  2、物质材料准备:塑料袋若干;纸质圆盘、报纸、塑料瓶子、扇子、气筒、充气玩具、吹风机、风车等操作材料。

  活动重难点:

  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和它流动的特点;

  活动过程:

  1、导入游戏,“袋子宝宝肚子鼓起来”。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礼物,一起来看看是什么?(出示塑料袋。)

  (2)你们平时玩过它吗?今天我们就用它来变魔术。比比看,哪位魔术师能将袋子宝宝的肚子快速鼓起来,开始!(为增加趣味,此时,老师可以闭上眼睛等待幼儿,等睁开眼睛就喊停,看看哪位魔术师将袋子宝宝的肚子股的最大。)

  (3)魔术师们都很厉害,你们是用什么办法把袋子宝宝肚子鼓起来的?

  同伴交流:

  幼1:用嘴吹袋子。

  幼2:用手抖动袋子。

  (4)用你们刚才的办法,再来一次,看看能不能把袋子宝宝的肚子鼓得比刚才还要大。

  分析:本环节重在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想象自己是一位魔术师,幼儿的参与性更主动,更容易获得成功感。

  2、启发思考,袋子宝宝鼓鼓的肚子里是什么?

  (1)哇!小朋友真棒,把袋子宝宝的肚子都鼓的大大的。那袋子宝宝大大的肚子里是什么呢?

  幼:空气。

  (2)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请幼儿说出自己获得知识的途径,包括别人告知和自己获得。)

  (3)空气有很多的秘密,今天,我们用袋子宝宝和空气来玩游戏,小朋友可以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找一找的方法,去发现空气的秘密。然后告诉大家你的发现,好吗?开始吧。

  分析:通过提问袋子宝宝的肚子里是什么?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究的方法,体验探究空气的过程。

  3、让袋子宝宝和空气做游戏,发现空气的秘密。

  (1)你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秘密?你是怎么发现的?咱们一起跟他做一做。

  同伴交流:

  幼1:我发现空气没有味道。(将袋子宝宝鼓起来,打开袋子口闻一闻-----没有味道。)

  幼2:我发现空气没有颜色。(将袋子宝宝鼓起来,看一看------没有颜色。)

  幼3:我发现空气看不到也摸不着。(将袋子宝宝鼓起来,把手伸进去摸一摸、看一看-----摸不到、看不见。)

  (2)空气刚才可以跑到袋子宝宝的肚子里面,还可以从袋子宝宝的肚子里跑到出来,说明空气会怎么样?

  幼1:会跑来跑去。

  幼2:会动。

  (3)说明空气是会流动的。好,一起感受一下空气流动的游戏。

  实验:让袋子宝宝肚子鼓起来,留一个小口,用手捏袋子,对着自己的脸有什么感觉?

  幼1:凉凉的。

  幼2:很凉快。

  (4)袋子里跑出来流动形成了风,风吹向你就会有凉凉的感觉。空气流动形成风。

  分析:本环节让幼儿在探究之后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并用一定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答案,发展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

  4、空气在哪里

  (1)小朋友们,空气眼睛看不见,用手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味到,会流通。空气有这么多秘密,那空气都在哪里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咱们去找一找,你可以在教室里,还可以到外面去,找到空气后,让它装进袋子宝宝的肚子里,告诉我你从哪里找到了空气,好吗?

  (3)、你们都在那里找到了空气?

  同伴交流:

  幼1:我在窗户下面找到了空气。

  幼2:我在门口找到了空气。

  幼3:我在走廊里找到了空气。小结:哦!原来空气无处不在,到处都是。

  分析:支持幼儿和同伴交流探究的结果,帮助幼儿回顾自己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感。

  5、“空气流通”小实验。

  (1)小朋友们,你们看袋子宝宝在干吗?(教师抖动袋子),我是怎样让它动起来的?

  幼:用手。

  (2)小魔术师们,除了用手,又不让我们的身体去碰袋子宝宝,你们想一想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袋子宝宝动起来?

  幼:用嘴吹。

  (3)这个办法好玩,大家也来试一试、玩一玩。

  游戏:幼儿站成一排,同时吹袋子,看谁的袋子最先到达终点。(教师依据幼儿情绪,玩2-3次。)

  (4)你是怎样让袋子宝宝跑起来的?

  幼:用力吹。

  (5)用力吹袋子宝宝可以跑得快,轻轻吹会怎样呢?咱们轻轻地吹一次试试。

  (6)小魔法师们,用力吹和轻轻吹有什么不一样?

  幼:用力吹袋子宝宝跑得快,轻轻吹袋子宝宝跑得慢。

  (7)为什么我们用嘴巴一吹,袋子宝宝就跑起来了?

  幼:因为空气流动产生风,风让袋子宝宝动起来。小结:因为人的.身体里也有空气,嘴巴一吹,让空气流通起来,产生了风,推动袋子宝宝跑起来。

  分析:将游戏和探究融在一起,让幼儿体验探究的乐趣,发现空气的流动和自己用力的大小有关。

  6自主探索“空气流动”

  (1)除了用手,用嘴巴,不用身体去碰袋子宝宝,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办法让袋子宝宝跑起来。

  (2)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很多工具,你们可以从中选一种,试一试,玩一玩,看能不能让袋子宝宝跑起来。(可以互换玩一玩。)

  (3)你用的什么工具?是怎样让袋子宝宝动起来的?

  同伴交流:

  幼1:我用扇子……

  幼2:我用圆盘扇……

  幼3:我用报纸……

  幼4:我用空瓶子……

  (4)谁跟他用的工具一样的小朋友请举手?你们还用了那些工具?小结:小朋友真能干,利用手中的工具,让空气流通起来,推动袋子宝宝跑起来。

  分析: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和带动幼儿,支持和回应幼儿的探索行为,让他们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满足。

  7、人类利用空气流动的现象,发明了很多对人们有帮助的工具。

  (1)除了这些工具之外,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那些工具让空气流动起来产生了风呢?小结:小朋友知道的真多。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味道,但是空气的作用却很大,人们就利用空气到处都是,会流动的原理,发明了很多帮助我们生活,为我生活带来方便的工具。

  (2)比如:我手里拿到的电吹风,他可以用来干什么?电风扇,他有什么作用呢?

  (3)打气筒可以干什么呢?我们来试一试,找个小朋友来帮帮忙,看这两种气筒哪一种快?

  延伸:看来,我们人类是愈来越聪明了。小朋友们,空气对人类的作用很大,除了今天我们知道的有关空气的秘密之外,空气还有很多秘密,(好,捏住你的鼻子,不要松手,我数十声数,再松开,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捏住鼻子就难受?

  小朋友回去可以询问爸爸妈妈,上网查询,翻阅图书,把你知道的答案我和小朋友们好吗?

  活动反思:

  教育来源于生活,本次活动是一节感知空气特性为主的科学活动。以生活中常见的塑料袋为主线,通过孩子用袋子和空气玩一玩、找一找、闻一闻、摸一摸的探索方式,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利用空气的流动原理让幼儿自主探索,快乐游戏,充分发展了幼儿的创造、交流、合作等能力。整个活动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氛围,都是在尊重孩子的意愿上进行着,孩子们的学习经验都是在快乐探索和合作中获得,这是一次快乐的学习之旅、把科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真正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阅读技能--(观察能力的培养)。

  2、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活动准备:

  1、在阅读区新投放了5本《小百科》的幼儿杂志。

  2、幼儿进阅读区开展小组阅读区域活动。

  活动过程:

  一、教师推荐新书。

  1、向幼儿介绍新投放的书籍。

  新投放的5本《小百科》的幼儿杂志,分别有不同的内容,有农场类、建筑类、交通工具类、人体类、动物类。

  2、教师着重讲解动物类的《小百科》

  a、介绍书名、封底、封页

  b、针对图书中的文字向幼儿讲解。如:如何看书、如何发现里面的内容。

  二、幼儿自由选择看书,教师观察,随机指导。教师观察幼儿看书的情况:如看书、翻书的姿势,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否能完整的看完一本图书、鼓励幼儿合作看书、帮助幼儿看懂比较难的`图书等。

  三、幼儿整理图书。

  幼儿按照图书的标志将图书"送回自己的家",检查图书是否摆放整齐,整理坐垫等。

  四、分享图书,教师幼儿共同讲评,奖励小红花。

  1、幼儿分享图书。

  幼儿介绍自己阅读 的图书的书名以及图书简单的内容,以及在阅读图书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等,要求幼儿语言要完整。

  2、教师幼儿共同讲评,奖励小红花。能够安静阅读、有良好阅读习惯、能够完整的介绍图书内容、以及比上次阅读活动有进步的幼儿,教师将在阅读区"我爱阅读"小红花榜上为他们盖上小红花。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11-01

大班区域活动教案_大班教案06-20

大班安全教案范文大班《安全》教案04-20

大班教案06-08

大班的教案06-11

大班健康教案大班健康02-07

精品大班健康教案大班健康优秀教案03-10

大班教案:《礼物》11-27

关于大班教案11-27

大班生活教案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