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5-14 19:22:36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科学活动教案合集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科学活动教案合集6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幼儿对各种虫类的认知程度。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通过让幼儿看书、图片、收集虫虫的资料及有关的小知识。

  活动过程:

  1、教师提出问题,幼儿回答――你能说出你认识的虫虫的名称吗?你能描述出他的样子吗?

  2、幼儿回答,教师简笔画记录。

  浩楠:我认识菜青虫,它全身是绿色的,爱吃青菜的叶子,是个坏虫子。我认识螳螂,它前面有两把大刀,身体是绿色的,有的是咖啡色的,身上还长着翅膀,他吃害虫是好的虫。我还认识七星瓢虫,它也是好虫子,身体像半个球,是红色的,上面有七个黑点。

  张一佳:我认识蝴蝶,它有4个翅膀,上面有美丽的花纹,他喜欢在花里飞来飞去,采花粉。范进祥:我见过蚂蚱,由两种,一种胖的,一种瘦的.,他们都有须子,都有翅膀,有6条腿,有时候他会飞着走,又时候他蹦来蹦去。

  豆豆:我认识西瓜虫,它有很多腿,用手一碰它,它就团在一起,变成个小球球。这是它在保护自己。

  3、教师向幼儿介绍几种幼儿不太认识的虫虫。

  4、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自己认识的虫虫。(延伸活动)

  活动反思:

  秋天的草丛里到处都隐藏着各种小虫,活动时,孩子们认识了很多的虫虫,如:蚂蚱、蛐蛐、螳螂、蜘蛛、豆虫、毛毛虫、蝴蝶、蜻蜓等。通过捕捉和观察,孩子们对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非常了解。因此,孩子们描述很仔细。特别是对秋天特有的几种虫子,幼儿更加喜爱。因此,我们以探索秋天常见的几种虫子为重点。进一步延伸,让幼儿在会描述的基础上,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为我们的下一个活动:制做图书《我认识的虫虫》打好了基础。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一、隐身妙招

  1.讲故事《隐身妙招》

  2.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

  3.引导幼儿说说这些动物的防身妙招。

  为什么老虎找不到它们?这些动物用了一种什么方法来保护自己的?

  4.结合图片观察与比较:草丛里有谁?青蛙(原来绿绿的.青蛙躲到了绿绿的草丛里)

  二、防身绝招

  1.你知道动物还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2.你知道变色龙、狐狸、壁虎、黄鼠狼自我保护的方法吗?现在我们去听听小动物的介绍。

  变色龙——我身体的颜色能变,敌人来了我不怕。

  狐狸 ——要是我遇到敌人,我会马上往地上一躺,装死,谁也不会吃掉死了的狐狸。

  壁虎——断尾。

  黄鼠狼——臭气味。

  三、自我保护

  1.出示动物图片,是谁?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

  2.动物们都有保护自己的好方法,那小朋友在活动、游戏中,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竹筒传声的秘密。

  2、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兴趣,愿意探索。

  二、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根据兴趣玩空心竹筒

  1、引导幼儿观察竹筒。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做了一个玩具,你们拿起来看一看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发现竹筒是圆圆的,中间是空心的)。

  2、幼儿玩竹筒

  教师:你们每人拿一个竹筒当玩具,让黄老师看看,你们是怎么玩的?

  (二)、引导幼儿把竹子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游戏

  1、教师有兴趣地对幼儿说:刚才黄老师看见有一位小朋友把小嘴巴对准竹筒在说话呢,你们各人找一个好朋友,一个对着竹筒说话,另一个用小耳朵听,听听你的好朋友说了些什么?

  2、幼儿两人一组地玩了起来。

  3、提问:小朋友听到你的好朋友说的话了吗?

  4、教师小结:这个圆圆的空心竹筒,能把我们说的话传出去,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传声筒。

  (三)、发现问题,和小博士交朋友

  1、提出疑问:

  教师:刚才小朋友都听到从传声筒传出的话语很清楚、响亮,但也有小朋友说听不清楚声音,(出示几个听不清楚的传声筒)这是怎么回事呢?

  2、出示动脑筋小博士卡片,引导幼儿观察这几个传声筒有什么不同?既然是一样的,那为什么传出来的声音不清楚呢?这个传声筒黄老师要送一个标记给它(出示小博士卡片)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3、幼儿再次玩传声筒(传声筒换成实心的)

  幼儿发现听到的声音不清晰了,这是为什么呢?幼儿自然产生疑问,这时引导幼儿也给这些传声筒贴上小博士卡片。

  (四)、观察比较,解决问题

  1、引导幼儿对比观察小博士卡片的传声筒和没有小博士卡片的传声筒有什么不同?让他们发现有小博士卡片的.传声筒里有纸团堵着。

  2、教师小结:原来有小博士卡片的传声筒为什么传的声音听不清呢?原来里面塞满了纸团,纸团堵住了传过来的声音,所以,从这样的传声筒里传过来的声音就不清楚了。

  (五)、延伸:

  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小小传声竹筒,进行连接传声,使之变成一个长长的竹子传声筒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一、通过实验操作自制小电池,使幼儿知道在盐水中灯泡能亮。

  二、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实验成功的快乐。

  三、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一、每人一套:固定在塑料板上的碳棒、锌片一个;盛有水的烧杯一个带夹子的小灯泡及电铃一个,勺子一个。

  二、一号干电池一节,剥开的电池一个。

  三、每两人一杯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灯泡,引出电池。

  提问:小灯泡亮不亮?为什么能这样?

  二、以小故事形式介绍电池是怎么发明的。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外国的科学家,名叫伏特,他特别喜欢做各种实验。有一次,他在做实验的时候,把两种金属放到化学药品中,结果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在这里产生了电,于是世界上的第一个电池就被发明出来了。

  伏特就成了发明电池的科学家。我们小朋友也爱动脑筋,喜欢做小实验,今天我们都来做一个小小科学家,自己来做一个小电池。

  三、做一个小小科学家,自制小电池。

  1.用剥开的电池,介绍碳棒、锌片

  2.教师示范制作小电池。把灯泡上的两个夹子,分别夹在锌片和碳棒上,放进有水的烧杯中,灯泡就亮了。

  3.自己做小电池,放进准备好的清水中试一试。

  (1)教师检查夹子夹的对不对。

  (2)观察小灯泡亮不亮。

  4.在杯中加入盐试一试。

  (1)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操作情况。

  (2)提问:你的电池是怎样做成的?

  刚才加入很多盐为什么不亮?(需要搅一搅,让盐水溶入在水里)

  (3)请没有做成小电池的小朋友再试一试。

  5.小结:刚才在没有加盐的.清水中灯泡不亮,在盐水中灯泡就能亮。

  四、有趣的小电铃

  1、教师出示小电铃夹在自制的小电池上,小电铃唱歌了。

  2、朋友每个人拿一个小电铃夹在自制的小电池上试一试。提示:看看别人的夹子是怎样夹的。

  3、提问:你的小电铃为什么能响?为什么小电铃不响?

  4、小结:电铃上的夹子有两个,一个红颜色、一个黑颜色,夹子只有夹对了才会响,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等小朋友长大以后学了更多的本领就会明白的。

  五、扩展知识。

  今天咱们做了小电池,你还知道有哪些电池?(干电池、BB机上用的电池、表上的纽扣电池,充电电池……)这些电池都是人们动脑筋发明出来的,小朋友今后也要多动脑筋,长大以后发明出多种多样的电池。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螃蟹的外形特征及基本生活习性,懂得分辨雌雄。

  2、知道阳澄湖大闸蟹是我们昆山的特产,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探索意识。

  二、活动准备:

  1、螃蟹每组2只,透明塑料盒每组1只。

  2、阳澄湖大闸蟹幻灯片,电脑、电视机、实物展示仪。

  3、筷子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幼儿猜谜导入活动。

  老师:今天有一位朋友要到我们大四班来做客,会是谁呢?我们一起猜猜看:两只大钳会夹人,小小嘴儿吐白泡,身穿青灰衣,烧熟变红衣。

  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并请出今天的客人螃蟹。

  2、认识螃蟹

  (1)幼儿第一次观察螃蟹

  ①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螃蟹的外形特征。

  ②请个别幼儿说说:它长什么样?

  ③教师小结:青背、白肚、黄毛、金爪,长着八只脚,两只大钳,嘴里吐着泡泡。

  (2)第二次观察螃蟹

  ①引导幼儿让螃蟹动起来,再比较雌雄的不同。

  ②请个别幼儿说说有何新发现。

  ③教师小结。

  3、介绍昆山特产——大闸蟹

  出示图片欣赏,知道它是昆山的特产。

  4、认识熟螃蟹

  自由讨论,结束活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并大胆创新;

  2、通过操作活动,探索使纸桌站起来及站得稳的方法;

  3、激发对科学实验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色粉纸人手3张,长条积木若干,幼儿记录表一张,教师记录表一张,水彩笔多于幼儿人数。

  活动过程:

  一、探索让纸桌站起来的方法

  1、探索让纸站起来的方法(出示一张纸)

  师:这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这张纸站起来?(折)

  除了折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卷)

  2、探索让纸桌站起来的方法(出示两张纸)

  师:如果给你两张纸,能做成一张一条腿的桌子还要让它站起来吗?

  1) 做手势——师:这是桌腿,这是桌面

  2) 教师示范——师:我也来做一张(教师示范T放)行不行(不行)怎么才能让一条腿的桌子站起来?

  3) 幼儿探索让纸桌站起来的方法——师:请你到桌子后面去试试,想办法让你的纸桌站起来。

  4) 交流结果(出示记录表)——师:为什么刚才我的纸桌没有站起来呢?(桌角是一条直线,不是一个面)那我把刚才我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A、介绍记录表

  师:第一列是记录桌腿的形状,第二列是记录实验的情况,能站起来的打“ ”,不能站起来的打“ ”

  (记录老师第一次失败的结果)

  B、 交流结果

  师:你的桌脚是什么样的?它能站起来吗?谁来说说?

  二、探索纸桌站得稳的方法

  1、教师示范

  师:现在我知道了,把桌脚变一变,直线变成其他的形状就可以站起来了(老师边说边做)

  它有多牢呢?让我来试试!(取出一块长条积木)

  猜猜把它放上去能承受得了吗?我们来试试(示范放几块,边放边数,放到3块故意让它倒掉)

  想想放了3块就倒掉了,那成功了几块呢?(2块)

  我们就把成功的2块记录在表格的.第三列

  2、幼儿探索

  师:你们想来试试吗?

  听好要求:请你和好朋友2个人一组,一组的小朋友做的桌脚要不一样,做完以后请你用长条积木检验一下,你的纸桌有多牢,可以放多少块积木,请你把成功的数字记录在你的记录表中(幼儿自由探索,教师个别指导)。

  3、交流结果——师:你的纸桌放了多少块积木呢?(幼儿交流结果)

  4、得出结论:圆形桌腿最牢

  三、探索桌腿的牢固程度(出示粗细不同的桌腿)

  师:我用3张一模一样的纸做成3条桌腿,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形状、高矮一样,粗细不一样)

  猜猜他们中间谁最牢?试一下就知道了

  1、教师示范

  2、小结:最粗和最细的都不牢,中粗的最牢!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6-30

科学活动教案11-04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怎么写04-14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10-24

科学活动教案【热门】01-08

【热】科学活动教案01-20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2-14

科学活动教案【荐】02-02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