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5-20 11:17:28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大班数学教案集合五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大班数学教案集合五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不同特征(颜色、形状)进行两次逐级分类;

  2、初步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形成集合与它的子集,并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圆形盘2个,并分别记作1号、2号;红、黄、绿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各3个,各小组1份。布袋1个(内附红、黄、绿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各1个)

  活动过程:

  一、识别物体让幼儿观察:小朋友们,你们的长桌上都有什么呀?(两个圆盘、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让幼儿分类数数(正方形:9个、圆形:9个、三角形:9个;红色:9个、黄色:9个、绿色:9个)

  二、提供分类标准教师手拿神秘布袋走向一名幼儿,让他伸手去摸。例如:摸出一个红色的正方形。问:这是什么颜色?(红色)随及,请全班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把所有红色的图形宝宝放到1号"家"里;又问:这是什么形状?(正方形)请全班小朋友把1号"家"里的所有正方形宝宝放到2号"家"里。

  三、比一比问:小朋友们,是2号"家"里的宝宝多,还是原来1号"家"里的宝宝多?(1号);又问:为什么2号"家"的图形宝宝没有1号"家"里的多?(2号"家"里的宝宝是从1号"家"里拿出来的,1号"家"里还有图形宝宝)

  活动建议:

  将幼儿分成小组,小组人数可视班内小朋友人数而定;小组合作进行分类时,要鼓励幼儿都投入,并在分好后请各组幼儿说说逐次分类的'结果,并引导其说出分类的原因。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以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最后以游戏“认一认”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加强对图形的认识,接着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再一次提高幼儿兴趣,以游戏“图形宝宝找家”贯穿结尾巩固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将图形宝宝进行正确分类。

  总之,在整节课中我力求把课堂变为活动的课堂,把各知识点的教学用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串联在一起,如:游戏“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使幼儿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幼儿在实际参与动手操作、合作实践、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认识有趣的图形。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来认识球体,找出球体的特征。

  2.在操作活动中提高自我发现能力和想象力。

  活动一:学习2—9的相邻数

  活动目标:

  1.知道自然数列中每一个数都比他前面的一个数多一比他后面的数少一。

  2.初步了解数与数之间的数差关系。

  活动三:10以内的单双数

  活动目标:

  1.初步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学会边操作边讲述操作过程。

  活动一:学习2的组成

  活动目标:

  1.学习2的组成,知道2可以分成1和1.

  2.认识分合号,理解分合号的含义,知道怎样记录,并用语言表达。

  活动二:3的组成

  活动目标:

  1.学习将数量是3的物体分成2份,探索分合的不同答案。

  2.按每次取3件物品分成2份的程序进行操作。

  3.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分合物品的过程与结果,学习分合式的记录方法。

  活动六:4的'组成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分水果来学习4的分合,找出不同的答案。

  2.学习用简洁的话表达分水果的过程和结果,用分合式进行记录。

  活动九:为一组图形做标记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共同操作、讨论。

  2.学习用颜色、形状、大小标志为已有图形作标记,学习归纳特征。

  活动一:学习5的组成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组成,知道5分成两份有4种分法。

  2.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画面,感知同一事物中不同的数量关系。

  数学教案:统计班级物品数量

  活动三:统计班级物品数量

  教案效果: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

  2.能用标记和数字记录活动室玩具的数量。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让幼儿理解物体的位置、形状发生变化后,物体的长度不变。

  2.能够用语言表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感知长度守恒,对量的守恒感兴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教师两根不同颜色、长度相同的塑料管,两条一样长的铁线.

  2.幼儿操作材料:每人2根不同颜色长度相同的塑料管,两条一样长的铁线。

  正方形表格一张,小塑料管8根。

  活动预设:

  (一)尝试发现比较两根木棍,长短的方法。

  1.出示平行放置的2根不同颜色的木棍,这两根木棍一样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小结:小朋友,要想知道塑料管是不是一样长,不管你是横着放,还是竖着放,只要塑料管的一边对齐,然后进行比较,那它们一样长吗?对,它们是一样长的。2.教师改变木棍摆放位置,让幼儿说说、比较两根木棍是不是一样长?

  教师小结:是的,一样长的塑料管,不管你怎么改变它的位置,斜着放,横着放,竖着放,交叉放,塑料管的长度都是不边的。

  3.教师出示两根长度一样的铁线,改变铁线的形状,让幼儿观察比较两根铁线是不是一样长?并说说为什么?

  教师小结:一样长的铁线,不管你怎么改变它的形状,它的长度是不会变的。

  (四)游戏:走小路

  提要求:

  1.篮子里有红色的塑料管,也有蓝色的塑料管。请小朋友制定一条红色的路线,一条蓝色的路线。

  2.这两条路线要一样长。

  3.路线的塑料管的头尾要连接在一起。

  教师小结:“只要数量相同、长度相同的塑料管,它们连起来的长度是一样长的。

  老师知道小朋友还有很多的想法,想制定更多的路线,现在我们带着我们的教具回班上距续制定不一样的路线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课题生成:

  在以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为重点的《卖玩具》的社会彭动中,幼儿会不会算账成了活动是否能顺利开展的前提。女幼儿为了付给别人9元钱,好不容易从自己的口袋里数出九7元钱”(以圆片代替),结果,因为“钱”太多,对方没拿好,撒了。既浪费了时间又影响了活动的正常开展,幼儿的思维似乎迢留在“l”和“许多”的水平上,对数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还肚糊,不能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本课题。

  活动目标:

  1、了解数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复习10以内的组成。

  活动准备:

  教具:小猪木偶一个、磁铁教具猫一只(身上标有7元)、磁铁数字卡片若干(1、2、5);

  学具:贴有价钱的玩具若干,游戏用的硬币和纸币若干(元)、挂袋人手一只。循环游戏的作业单若干(作业单里的不同)。

  活动过程:

  1、复习数的概念。

  (1)拍手数数: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一五个五个数;

  (2)复习顺数、倒数游戏“打电话”;

  (3)复习lO以内数的组成游戏“碰球”。

  2、学习用几个小数组合成大数的方法付钱。

  (1)情境表演“小猪买玩具”,提出问题,启发幼儿思考

  ①出示木偶小猪,创设情景,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挚热。

  教师边操纵木偶小猪边说:“我是小猪,自从上次小我卖掉旧玩具,我就经常卖掉旧玩具,去买新玩具。瞧,了,我去买新玩具啦!”

  ②设计小猪遇到困难的情节,激起幼儿积极思考的:

  买卖对话:

  “卖大狗,我的大狗9元一只。”(卖方配班老师)

  “这只狗我喜欢,我有钱,我买了。”(买方小猪)

  “这是1元,这是2元,这是5元,嗳,怎么没有9元起,我没有9元钱,便宜点卖吗?”(买方)

  “不能便宜,你的口袋里有九元钱,你动动脑筋想一想?

  老师:“小猪口袋里的钱够吗?它应该怎么付钱?”

  ③个别操作,集体验算。(引导幼儿思考几种不同法,如两个l元、一个2元和一个5元合起来是9元等。)

  (2)出示磁铁教具猫(标有7元)、数字卡片(标有1的圆形卡片若干,代替钱),和幼儿共同讨论并演示数的分的关系。

  提问:“买价格7元的`玩具猫可以怎么付钱?”(鼓励多种组合的方法。)重点:理解总数都是由几个部分组成。

  (3)幼儿玩循环游戏。

  教师讲解游戏的要求及玩法:“你们想去买玩具吗?要买玩具首先要学会算账。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材料,有的需要你右分合里添数字,有的需要你根据玩具的价格在要付的钱上打勾,小朋友要仔细想一想,算一算,比如作业单左边的玩具卖多少钱,如果你要买,应该怎么付钱呢?你就在右边要付的钱上打上勾。”

  3、尝试用组合付钱的方法买玩具。

  (1)“现在老师是营业员,你们想来买玩具吗?”(请3~4个幼儿尝试买玩具。)

  (2)“你们想当营业员吗?这次,不仅买玩具的小朋友要算账,卖玩具的小朋友更要动脑筋,可不能收错了钱。”(将幼儿分成两组,轮流买卖玩具。)

  (3)交流付钱的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

  课题评价:

  一、效果分析

  因为在此活动前曾经开展过“卖玩具”的活动,因此,幼儿已积累了一定的买卖经验,对“卖玩具”很感兴趣。在“卖玩具”的活动中,一个一个数硬币付钱的方法也让幼儿感到不方便,他们迫切需要学会方便、快捷的付钱方法,以满足他们买卖玩具的需要。所有这些,为数学活动“买玩具”打下了良好的铺垫,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活动中,通过看情景表演、帮小猪解决难题、学算账及要玩具,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幼儿尝试了多种组合的方法。他们思维也很活跃,活动环节的一步步深入将幼儿的情绪逐步推向高潮,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专家点评

  孩子都有介入成人生活的愿望,而买卖常是发生于成人之间的活动,幼儿只是旁观者。当老师把“买卖”引入幼儿的活动,有场景、“商品”、有“钱币”、有“交易”时,幼儿的需要被激活了,于是,他们很投入地进行“钱币”与“货物”的交换,进行钱币的计算。老师们不妨再大胆些,在班级或幼儿园搞一个小“市场”,让幼儿把自己不想玩的玩具带来,带上10元钱(由不同面值组成),让幼儿进行“交易”,以体验一次真正的钱币与商品之间的关系,在生活中应用数学。可以断言:当数学活动与幼儿的内在需要联系起来时,他们的数学活动会非常投入。

  三、反思与讨论

  你了解孩子的问题和需要吗?试着也从孩子的问题和需要生成教育活动。资料卡——有关幼儿学习数学活动的关键经验。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对于数字1——10,小朋友们已经认识并能够书写,但是对于数字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孩子们了解不多,可是数字在生活中却无处不在,本次活动,我和幼儿共同搜集生活中有数字的实物,一起探寻、了解各种数字的含义,通过引导幼儿看图,发现数字的有趣和给我们生活提供的方便,最后引导幼儿结合自己已有经验,创造性地运用数字,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观察生活中有数字的实物,初步了解各种数字的意义。 2、能结合自己已有经验,创造性的运用数字。 3、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活动准备:

  收集生活中各种有数字的物品: 1. 食品类(饮料瓶、食品罐、食品包装盒等) 2. 生活用品类(沐浴露瓶、挂历、手机等) 3. 测量类(弹簧秤、卷尺、直尺、额温仪等)

  活动过程:

  一、用特殊号码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1、教师出示火警图片,提问:这时什么数字?它表示什么意思?打了119,谁会来呢? 2、出示110、120数字,提问:这些数字又表示什么意思呢?看看拨打这个号谁会出现?

  二、发现生活中的数字,探索各种数字的不同含义。

  1、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教师:在生活中数字是无所不在的,今天就有许多数字来到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吧!

  2、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教师:你在什么东西上发现了数字,它表示什么意思?谁愿意大胆到前面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挂历上的日期、门牌号、额温计等)。

  3、结合已有经验,创造性的运用数字。提问:你觉得还可在什么地方贴上数字标记,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班级门牌号、杯架上贴数字)等。

  4、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生活中的数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和幼儿共同搜集了生活中有数字的实物,一起探寻、了解了各种数字的含义,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高、思维灵活,但是在完成练习时,幼儿大部分掌握不好,我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总结有以下几点:一.教师在提问幼儿时语速过快;另外,教师在引导幼儿探寻实物上的数字时,没有侧重点和针对性,造成幼儿不懂练习题怎样做,通过这次活动,我又发现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今后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一定要了解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科学合理的促进幼儿愉快发展。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区别物体的远近,并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量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3.感受测量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大图纸和记录表,记号笔。

  2.操作材料:人手一张操作纸,一支笔。每桌一份操作材料(围棋子、方积木、吸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故事里谁赢了?”

  教师:“兔子不服气,今天约了乌龟进行三项全能比赛,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目测远近。

  第一场:游泳比赛。

  比赛规则:一分钟,谁游得远,谁就获胜。

  教师:“谁游得远?”“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小结:“用眼睛一下子就能看出来谁远谁近,这种测量方法叫目测。”

  现学现用。

  第一局:乌龟获胜。

  三、第一次操作:比较远近。

  第二场:跑步比赛。

  1.介绍跑道及跑步规则。

  2.教师:“一分钟到了,谁跑得远?你为什么这么猜?”

  教师:“弯道中,目测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怎么准备知道跑了多远?”

  “可以用什么量?”

  介绍尺子。

  介绍棋子测量。

  3.幼儿操作。

  4.交流。

  教师:“谁远?为什么?”

  教师小结:“比较远近时,要用同一种工具进行测量,测得的.数字大,说明这段距离远;测得的数字小,说明这段距离近。”

  第二局:兔子获胜。

  四、第二次操作:同一距离不同工具。

  第三场:跳远比赛。

  1.教师:“用三种工具记录兔子的成绩。”

  2.幼儿操作。

  3.交流操作结果。

  教师:“为什么测得的数字不一样?”

  教师总结:“测量同一段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也不同。工具越短,需要数量越多;工具越长,需要数量越少。”

  教师:“乌龟因不会跳远放弃比赛。”

  第三局:兔子获胜。

  五、结束。

  三局两胜,兔子赢得比赛。

  教师:“除了刚才我们使用的这些工具,还有很多其他工具,我们的小脚、小手也能用来测量!我们下楼去试一试!”

  活动反思:

  《纲要》提出的:“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7-28

大班数学教案07-19

排序大班数学教案11-24

好玩的大班数学教案09-27

【热门】大班数学教案01-11

大班数学教案《分类》02-08

【荐】大班数学教案11-20

【精】大班数学教案01-02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01-02

关于大班数学教案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