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24 11:08:53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大班科学教案范文汇编七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大班科学教案范文汇编七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刮蜡画的特征,初步掌握刮蜡画的方法。

  2、感知色彩明暗的对比,增强对色彩的感受力,体验色彩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刮蜡画的成品几张。

  2、画纸、油画棒、铅笔。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欣赏刮蜡画,引起幼儿作画兴趣。

  2、教师示范讲解刮蜡画的.方法。

  (1)教师先介绍作画工具。

  (2)认识刮蜡画,熟悉作画步骤:先在画纸上均匀的涂上一层浅色,再在浅色上涂上两遍深色;第一层横着涂、第二遍竖着涂。然后用笔把想去掉的地方刮画出来。

  3、教师指导幼儿作画,提出要求。

  (1)先涂一层浅颜色,涂满了再涂深色。在涂深色的时候,要涂得均匀,涂的满,动作要快。

  (2)想好了主题再刮画,错了可用同样的深色蜡笔盖上重画。

  4、请幼儿交流讲述自己的作品。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一)巩固对昆虫基本特征的认识。知道萤火虫的外形特征,了解其发光的原因。

  (二)通过电影教学,让幼儿感受故事主人公克服困难刻苦读书的精神。

  (三)欣赏萤火虫的相关歌曲,学会用肢体,表现萤火虫,飞舞闪烁的优美情态。

  (四)探索、发现生活中的萤火虫。

  (五)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二、活动准备

  (一)教师事先设计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

  (二)影片《车胤襄萤》,做好相关处理剪接。

  (三)小电池照明器若干个。

  三、活动过程

  (一)发现萤火虫,认识萤火虫。

  1、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看看大屏幕上投影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在树丛中有许多闪烁的亮点?

  2、原来它们是一群小昆虫,它的`名字叫萤火虫,我们放大一只仔细看看它长的什么样子?萤火虫有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有翅膀、有三对足。

  提问:萤火虫的特征与昆虫基本特征相符吗?它是不是昆虫?

  (二)扩大知识视野,认识不同种类萤火虫

  1、刚才我们只看到一只萤火虫,其实有许多的萤火虫长得都不一样,就象我们小朋友每个小朋友都不一样,大自然真奇妙。

  2、观看不同的萤火虫,解释有的看上去好象没有发光的原因。

  (三)了解萤火虫发光的原因

  1、萤火虫有这么神奇的本领,小朋友们知道它为什么会有这样发光的本领吗?(幼儿展开想象自主讨论)

  2、原来在萤火虫腹部的最后两节长着一个发光器。

  3、有很多人早就发现了萤火虫神奇的本领,把它写进了故事、儿歌、歌曲中,我们来听一首《小小萤火虫》的儿歌。

  (四)观看电影故事《车胤囊萤》

  1、萤火虫还和我们人类是好朋友,老师这里有个故事叫《辄襄萤》,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2、幼儿观影。

  3、提问:主人公车胤请萤火虫来做什么呢?

  4、你想到可以请萤火虫来做什么呢?

  (五)表现萤火虫的闪烁的情态、飞舞

  1、教师出示发光器,让幼儿感知发光器可以象萤火虫的腹部一样发光。

  2、幼儿尝试使用发光器。

  3、幼儿在音乐伴奏下使用发光器象萤火虫一样翩翩起舞,飞去寻找那些需要得到帮助的人。

  自我评价:

  该活动将科学教育与电影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即使幼儿获得丰富知识又发挥了电影教学的优势,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到人与自然的美好、和谐与互动,体会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文中主人公刻苦读书的恒心与毅力。生动的影片内容,把幼儿引入了一个饱含人文教育价值和审美的艺术境界,让幼儿体验什么是真、善、美。

  小百科;萤火虫昆虫小至中形,长而扁平,体壁与鞘翅柔软。头小,前胸背板发达,盖住头部。眼半圆球形,雄性的眼常大于雌性。在额的前方,两眼之间具触角1对,触角左右相接近。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向幼儿介绍沙漠,扩大幼儿对自然界的了解。

  2、认识沙漠里的骆驼,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以及沙漠中的其他生物。

  3、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有关沙漠自然风光及防治沙漠化的音像资料。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投影仪、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用实物投影仪放大的画面,初步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

  -教师:画面上有什么?骆驼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骆驼的身上有什么?它们有什么特殊的用处?

  -教师:骆驼喜欢吃什么?骆驼生活在什么地方?

  -教师:骆驼有什么用途?

  -教师小结:骆驼生活在沙漠里,骆驼的身上有厚活的毛,可以防止身体里的水分散失,还可以白天防晒,晚上保暖。骆驼底眼睛会产生许多眼泪,让眼睛不干燥,而且有长长的睫毛,可以阻挡沙子跑进去。骆驼的鼻孔可以闭合,这样可以防风沙。骆驼耳朵里有好多毛,可以防沙子跑进去。骆驼的身上有驼峰。可以分为单驼峰和双驼峰。驼峰可以储藏营养。

  骆驼的脚底有宽宽厚厚的肉垫,不怕热热的沙子,也不会陷进软软的沙子里。骆驼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有人称骆驼为沙漠之舟。

  2、组织幼儿讨论:

  -教师:你见过沙漠吗?沙漠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沙漠里有什么?(仙人掌、蝎子等)

  -教师:沙漠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危害?我们应该怎样防止沙化?

  3、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幼儿观看介绍沙漠的录像,了解沙漠的特性以及沙漠里生活的动植物。没有条件的,可组织幼儿根据已有经验交谈,教师可寻找相应的书籍和图片,向幼儿介绍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4、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

  -观察画面,说说:沙漠里有哪些动物?它们叫什么名字?

  -请你用连线的方法帮骆驼走出沙漠。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操作的实验和游戏来感受空气的存在,掌握其特性。

  2、学习简单的实验操作方法,对科学小实验感兴趣。

  3、能够不怕困难和失败,有一定的耐挫能力。

  活动准备:

  塑料袋、水盆、干的小毛巾、抹布、两盆植物

  活动过程:

  一、感知空气的存在,掌握其特性。

  T: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是什么.好吗?

  T:谜面是这样的: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是什么呀?(空气)

  T:是吗?(是)它在哪里呀?我怎么看不见,你们去把它找来,看看好吗?老师为你们每个人准备了一只小袋子,你们找到了把它装在小袋子里,之后回来告诉大家:你在哪捉到了空气?你看得见空气吗?能摸到空气吗?闻一下空气是什么气味的?

  1、幼儿操作(找空气)

  2、组织幼儿讨论(上述问题)老师示范给幼儿看,拧紧袋口,用手慢慢向下押,押不动,为什么?(袋里有空气).

  3、小结空气的特性: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空气,它是~的气体.

  T:哦,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颜色没味道的气体,今天呀,老师根据空气这些特性要和小朋友们来玩一个变魔术的游戏,想看老师的魔术表演吗?老师:你们看好了.这有一只杯子,和一块毛巾,我现在将这块毛巾塞入杯子底里,请你们来告诉我这杯子里有什么?就毛巾吗?如果我把这只杯子倒扣到这缸水里,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毛巾会湿吗?老师操作,幼儿观察、发现操作结果:毛巾不会湿。同时,请幼儿说说其中的原因。(是空气把水顶住,不让它流进杯子的,所以毛巾没有湿)

  4、激发小朋友的操作兴趣,同时提出更高的操作要求。T: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来玩?请你们也去试一试,请你们边操作边注意观察,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可以提醒你们一下,刚才老师是杯底与缸底放平的,直着放下去的。如果将杯口倾斜一些呢?你们会看到什么呢?

  (在感知空气的存在,掌握空气的特性这一部分活动中,我首先以谜语的形式导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幼儿进行捕捉空气的操作活动,同时要求他们对捕捉到的空气通过将空气拧住后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来探索、发现空气的特性;然后,应用小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与其特性,最后达到让幼儿掌握空气特性的目标。)

  二、认识空气的作用。

  T:空气既然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那要它有什么用呢?我想没有它也罢。(幼儿讨论空气的作用)

  1、幼儿体验没有空气是不行的:请幼儿捂住口鼻,说说有什么感觉?(很闷,不能呼吸了)

  2、做小实验:点燃两支蜡烛,将其中的一支用杯子扣住看结果,发现被扣住的蜡烛火熄灭了,而没有扣住的还在继续燃烧。

  3、讨论:除了我们人需要空气,还有谁也需要空气?(动物、花、草、树木等)

  4、小结:除了我们人类离不开空气外,还有动物、植物它们都需要空气,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需要空气。出示两盆一样的种植,将其中的一盆用塑料袋包装住,一盆就这样继续生长。

  (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是让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观看小实验来了解空气的作用,知道我们人类和动植物都需要空气,空气对我们和大自然的万物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人们对空气的利用:放风筝、制作的`降落伞等。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幼儿能说出这些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对空气的简单的利用,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活动的兴趣。)

  四、讨论保护空气的洁净。

  (不乱扔垃圾、不乱焚烧、在日常生活中,要想获得清新的空气,关键是要减少空气污染。对室内污浊的空气,必须靠开窗通风等手段来改善等)

  活动延伸:

  课后观察植物的变化。

  活动反思:

  首先,我能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发展情况,制定明确、实在的活动目标和要求,我把它定位在了我们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幼儿通过跳一跳能获得相关的知识内容和操作技能。其次,对本次活动的课前准备工作,我做得比较充分,为幼儿探索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操作材料。再次,我对活动过程设计得比较好,主要是这样的一个活动流程:以谜语的导入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捕捉空气,感知空气的存在—通过小实验等,探索、发现空气的特性,—探讨空气的作用和人们对空气的利用— 懂得空气的重要,知道要保护空气的洁净,这样一个有浅到难、层层深入、活动层次非常清楚的学习活动。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幼儿始终保持着积极、兴奋的参与情绪,活动气氛活跃。他们能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有自己的操作方法。他们乐意探索,发言积极。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知道了空气无时无刻都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掌握了空气的特性;知道了空气的作用与重要;对探索科学活动感兴趣,学会了简单的操作实验方法,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幼儿有顺序、有耐性的良好观察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2、培养幼儿认识、探索生活中常见事物蕴含的科学原理的兴趣。

  3、通过幼儿自己操作,培养幼儿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神童电脑软件、桥梁展示图、纸、笔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小熊家门前有一条小水沟,它正在那发愁不知怎么办才能过对岸,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小熊想个办法吗?小熊的好朋友机灵猴也帮它想了个法子,我们一起听听是什么法子?和我们想的一样吗?

  二、边看小神童软件边提问:

  1、机灵猴和小熊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一座什么桥?在古代人们用什么来建造桥梁的?小熊喜欢吗?为什么?

  2、机灵猴和小熊又来到了哪一座桥?赵州桥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样?赵州桥和竹桥有什么区别?

  3、它们来到了现代看见了什么桥?钢筋吊桥的.用什么来建造的?钢筋吊桥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别之处?钢筋吊桥起到什么作用呢?你们现在见过哪些钢筋吊桥?

  4、看完了钢筋吊桥,它们又看了什么桥?现代立交桥建立在什么地方?它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对交通起到什么作用?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现代立交桥?

  5、除了机灵猴介绍我们认识的古代竹桥、赵州桥和现代的钢筋吊桥、立交桥外,你们还见过哪些桥呢?

  6、我们一起进入电脑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桥梁。

  三、我们看了这么多桥梁,你们最喜欢哪一座桥?为什么?

  四、小熊现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桥,我想请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桥梁设计师帮助小熊设计一座桥,好吗?

  五、幼儿设计桥梁。

  六、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他的设计作品,最后一起送给小熊。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设计意图:水结冰、融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溶解的秘密, 沉与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沉与浮 2(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活动目标:使用多种材料,玩水的过程充满和有趣。 活动材料:饮料管、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动过程:下午天气热,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丰富,但给出一个条件,每人只给一盆水,要节约用水,用完就没有了。用水管连接水的有3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组、用矿泉水瓶盖扎洞来射水有3组、做水帘洞1组、沉浮和自定义玩法有几组。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组;佘馨蕊、张俊骞、覃芷珊、卢艺文、班学佳 *这几个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个杯子连接起来,慢慢地将一杯红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发现杯里的红水通过连接饮料管子流到另一个水杯,3杯水慢慢变红了,孩子们高兴极了,饮料管子传送水耶,3杯红水第一次出现流动成水平,水不流动了。 *又观察,张俊骞提出,加水才行,边说边给其中一个杯加水,佘馨蕊:水从管子流过去了,3杯红水又第二次流动成水平,水又不流动了。 *老师提醒小朋友想办法让一杯水高一点,观察会怎样。卢艺文从旁边小菜园里取两块土,和班学佳一起把一个杯子垫高起来,红色的水又流动了。 *就这样反复做做学学。覃芷珊用手指搅拌水,红水没有原来这样红了,变淡了。 *老师说:为什么水会流过去呢?卢艺文说:水要斜坡才行。 比较水位高度与流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特性。体会水的多少和颜色深浅变化的关系。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秋天的树,知道几种常见树的名称,感受树与季节发生着同步的变化。

  2.学习用简单的图示记录自己发现的树的不同特征,感受树的多样性。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挂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幼儿观察桂花树、橘子树、玉兰树、梧桐树。

  1.提问:你认识这些树?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说说这事一些什么样的树?它们的叶子各是什么样的?(如桂花树枝头坠满小小的桂花;橘子树届满了果实,玉兰树长着绿绿的叶子,梧桐树树叶变黄了等)

  2.秋天到了,你发现这些树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树的`开花、结果、落叶这一明显的变化角度来进行描述)

  3.你还知道关于这些树的特别的秘密吗?(引导幼儿说出这些树有先长叶再开花、先开花再长叶之分)

  二、幼儿观察《小朋友的书 秋天多美好》第16-17页的画面。

  1.提问:这些树你认识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你是用什么办法认识它的?

  2.这些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幼儿进入树林,在寻找认识树的过程中,巩固对各种树的名称和特征的认识。

  1.教师出示几种树叶,问:"这些树叶分别是从哪棵树上落下来的?你能将这些树叶送回到树妈妈的身边吗?找到后站在这棵树妈妈旁边。"

  2.幼儿说出判断的理由:你是怎么知道这片树叶就是这颗树妈妈的宝宝呢?(引导幼儿从树叶的形状等特征来判断、推理)

  3.观察树妈妈:这颗树妈妈长什么样?(引导幼儿按整体外观、树干、树枝、树冠、树叶的顺序观察)

  4.给树妈妈制作名称标牌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说出树妈妈的名字。老师在小卡片上写名称,并挂到树上。

  5.游戏"摸摸ⅹⅹ跑回来",巩固对树的认识。

  幼儿聚集在教师身边,教师说出一种树的名称,让幼儿跑去找,找到桂花树后摸摸树干跑回来,看哪个小朋友的速度快。

  四、收集自己最喜欢的树叶带回幼儿园。

  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教师收集幼儿对树感兴趣的问题,指导幼儿将有关树的问题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张贴在主题墙上。

  五、绘画:我眼中的树。

  1.幼儿绘画。

  2.分享交流,感受树的多样性。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我结合主题和幼儿一起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我们一起从教室出发,一路走一路看,和着春天的气息,孩子们对这次亲临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公园,我们看到了垂柳,看到了罗汉松,看到了柏树,看到了梅树……在幼儿的作品中,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想象中的各种各样的树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王伊诺小朋友一个内向的小姑娘,她把柳树画成了一个俏姑娘,有着长长的辫子,随着风在左右摆动,因为在她眼里柳树姑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她的好朋友。心仪的桃树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红的,黄的,紫的……因为在她心中桃花是最漂亮的,是她最喜欢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猩猩会倒立的原因,从实验中感受悬挂物位置、重量与倒立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喜欢参加科学探索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

  (1)大猩猩1个、小猩猩2个,底座3个,大长尾夹、小长尾夹若干个。

  (2)自粘纸圆片若干,猩猩图示一张。

  (3)中号猩猩各一个,雪花片、磁铁、回形针若干。

  2.学具

  大猩猩、小猩猩每人一个,大长尾夹、小长尾夹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故事情境导入,引发幼儿帮助猩猩倒立的兴趣。

  1.出示猩猩,引起幼儿兴趣。

  猩猩想要用它的头倒立在这根吸管上,你觉得它能成功吗?

  2.幼儿交流,寻找帮猩猩倒立的`方法。

  你有什么办法能让猩猩倒立在吸管上呢?

  二、通过实验,发现猩猩稳稳倒立与悬挂物位置之间的关系。

  1.幼儿自主尝试用大夹子帮助猩猩倒立。

  2.交流、讨论实验结果。

  (1)夹子夹在猩猩的哪些部位是可以倒立成功的呢?

  (2)哪些部位是不可以成功的?

  (3)小结:原来,夹子要夹在猩猩头部以下的位置才能够帮猩猩倒立成功。

  3.幼儿再次尝试,夹子夹在哪个部位倒立得最稳。

  (1)夹子夹在哪个部位猩猩倒立得最稳呢?

  (2)小结:当猩猩倒立成功后,夹子越往下夹,猩猩倒立得越稳。

  三、通过实验,发现猩猩倒立与悬挂物重量之间的关系。

  1.将大夹子替换成小夹子,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同样的两个夹子,为什么这次不能成功?

  2.幼儿尝试用小夹子帮助猩猩倒立。

  3.分享实验结果。

  (1)夹到第几个时,就能站稳了呢?

  (2)为什么一个不行,两个就可以了呢?

  (3)小结:当最稳的地方达到一定重量的时候,猩猩就能够倒立成功了。

  四、再次探索,发现猩猩倒立成功与它本身重量的关系。

  1.出示大猩猩,继续寻找帮助大猩猩倒立的方法。

  小猩猩夹两个小夹子就能成功,为什么这只不行呢?怎么让它成功呢?

  2.幼儿尝试增加小夹子的数量,帮助大猩猩倒立。

  3.分享实验结果。

  (1)为什么小猩猩分别夹两个小夹子可以成功,而大猩猩要夹四个呢?

  (2)小结:当猩猩的重量变化了,夹子的重量也要变化。这里面的秘密真多呀,原来猩猩能不能倒立成功与它本身的重量、夹子的重量以及夹子的位置都有关系。

  五、延伸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6-12

大班《鱼》科学教案10-07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大班科学教案:风01-02

大班神奇的力科学教案07-01

【推荐】大班科学教案04-06

花大班科学教案01-07

大班科学教案电池04-02

大班科学教案《蚂蚁》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