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5-31 09:52:45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让孩子知道为什么枝叶会变色、还会飘落,有些树叶为什么又不会变色。

  重点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小朋友知道气候变化导致树叶的变化

  难点是我们南方冬天树叶变化不是很大,多是常绿树木。

  活动过程

  1、选择好能代表秋天的挂图。

  2、出示自己准备好的`树叶。

  3、让小朋友感觉自己现在的穿着和夏天有什么不同。

  4、介绍我们气候变化导致树叶的变化,然后让小朋友自己做比较。

  5、教学反思

  通过秋天树叶的变化让小朋友知道大自然气候的替换,但由于地域的不同会让小朋友遇一些迷惑不解的问题,比如秋天树叶变黄,枫叶变红这些现象,而榕树、松树、樟树等一些常绿树就要我们费些时间向小朋友解释才行,要不会让小朋友感觉到我们老师说话自相茅盾的。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背景:

  时间对于幼儿来说比较抽象,幼儿一般体会不到时间的重要性。所以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要帮助幼儿建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时钟是幼儿了解、感受时间最直接的工具。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数代表不同的意义",那么钟面上的数字就是表示时间早晚的;《指南》中还指出"引导幼儿体会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有一定顺序和规律的",那么时钟上的分针、时针的运转规律就具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

  活动目标:

  1.认识整点钟,知道时针、分针的名称,引导幼儿理解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就是一小时。

  2.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当整点钟时,分针总是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钟。

  3.知道时间与人们生活、学习的关系,懂得爱惜时间。

  活动准备:

  时钟若干、课件;兔子、乌龟、花小图片若干;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

  一、认识时钟,了解时钟的名称和用途。

  1、猜谜: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珍惜时间不忘记(时钟)。

  2、(课件一)师:对,你们真棒,是钟。看看钟面上有什么?(数字)数字是多少到多少?他们是怎样排列的?(从右向左顺着排列的);最上面的是数字几?最下面的是数字几?12和6是不是相对应?右面的数字是几?和3对应的是数字几?这个短的针叫什么?(时针)这个长的针叫什么?(分针)

  二、认识整点钟。(课件二)

  1、师:今天小兔和乌龟要来一场赛跑比赛,想看吗?

  师:看,小兔变成分针,乌龟变成时针,它们在终点站好,终点在数字几上?(12)比赛开始:

  (课件)小兔从终点12开始,从右向左跑了一圈,又回到12上,乌龟从哪儿跑到哪儿?(从12跑到1上),乌龟跑了多少?(跑了一棵树的距离)。

  2、好,小兔又跑了一圈,乌龟从哪儿跑到哪儿?(从1跑到2上了)又跑了一棵树的`距离。再跑,小兔又跑了一圈,乌龟又从哪儿跑到哪儿(从2跑到3上了)。

  3、你有什么发现吗?(每次小兔跑一圈,乌龟都跑一格)。对,当小兔跑一圈时,乌龟都跑一格,这就是一小时,也就是分针走一圈,时针才走一格,这就是1小时。

  三、学习记录时间。(课件三)怎样将小兔和乌龟赛跑的时间进行记录?我们再来看一遍。(记录时间)整点钟是怎样记录的?小结:整点钟时,分针总是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钟。

  四、玩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对时钟的认识。

  师:今天小兔为我们准备了许多种,我们来和这些钟做游戏,好吗?现在你的钟是几点?(11点),好,我想走到12点钟,怎么走?将分针从右向左顺着走一圈,时针怎么样?(时针走到12上了),你有什么发现?(时针和分针都在12上),对,时针和分针重合了,都在12上,这是几点?好,再走,我想走到1点钟,怎么走?(是不是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走了一小时);好,现在我想走到3点钟,怎么走?你发现了什么?(分针要走两圈,时针才能走到3上);好,现在请小朋友来说走到几点?我们大家一起走走看。

  五、幼儿游戏,介绍游戏玩法,体验对整点钟的认识。

  师介绍游戏玩法:刚才是小兔和乌龟玩赛跑游戏,它们想邀请我们也来玩一玩。看这是为我们准备的钟面,我们先要将数字摆好,一起说说怎样摆?篓子里有兔子和乌龟的图片,贴在身上,帖小花的是裁判员,由裁判员发出指令(说几点钟),兔子和乌龟要一起走。(先请一组小朋友来玩一下)(幼儿游戏)

  六、了解时钟有什么用。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整点钟,知道钟面上有1到12的数字;有时针、分针;知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就是一小时。我们学习和认识了时钟,那时钟有什么用呢?

  (课件四:图)这是明明一日生活图,看看明明是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的?(幼儿自由表述)你会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呢?

  小结:时间很重要,他会提醒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能做到吗?

  活动反思:

  今天我给大家展示的是一节大班的数学活动:认识时钟。时钟的认识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所以在本节活动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在多媒体课件的引导下幼儿发现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就是一小时,分针走几圈时针就走几格就是几小时。同样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学会时间的记录方法,幼儿学得很轻松,也很感兴趣。只是在游戏环节中为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我尝试让幼儿自己摆钟面上的数字和分针、时针,然后再游戏,所以游戏的时间比较长,这有待进一步探讨如何有效而合理地安排活动的时间?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排序的兴趣

  1、教师创设情境:小猫盖了一座新房子,准备铺四条小路,我们大家来帮帮小猫。请小朋友说说想帮小猫铺一条什么样的小路。

  2、请幼儿利用手中的雪花片试着给小猫铺一条有规律的小路。

  3、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内的小朋友相互讨论,试着走走对方的小路,感受不同的规律,并说一说同伴铺设小路的规律。

  二、请幼儿按照两种规律铺小路

  1、分给幼儿不同颜色的圆点,请幼儿根据颜色、大小的不同按规律铺一条美丽的`小路。

  2、鼓励幼儿请小组内的其他幼儿互相走走小路检验一下。

  3、让幼儿尝试用两种以上规律铺小路,并互相验证

  三、学习按两种以上规律进行排序的方法

  1、老师示范按两种以上的规律进行排序的方法

  2、请幼儿自创两种以上的规律进行排序

  3、四组小朋友比赛,给小猫各铺一条规律不同的小路,时间最短者获胜。

  四、活动延伸:

  1、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有规律排序的事物

  2、鼓励幼儿用两种规律进行排序。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脚及其用途,并且知道保护脚。

  2、学习用脚趾撕报纸,知道脚步锻炼有益健康。

  3、培养幼儿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旧报纸、塑料瓶,盘子。

  三、活动过程:

  1、律动:小兔跳。

  2、认识脚——请幼儿脱鞋袜,坐在地毯上。

  l 仔细看一看,我们的小脚丫都有什么呀? 脚背(用手拍一拍)、脚趾头(自己动一动)。脚指甲(手指敲一敲)、脚后跟(拳头捶一捶)。

  l 教师介绍脚弓。

  l 把小脚丫伸出来,挠一挠脚心有什么感觉?(痒)幼儿互相挠一挠,抓一抓,用脚趾互相挠一挠,看一看感觉一样不一样。小脚丫伸一伸,小脚趾勾一勾。

  l 小脚有什么用?

  l 教师小结。

  3、 想一 想我们的小脚丫还有哪些本领?

  4、学习用脚趾撕报纸。

  l 幼儿自由探索各种脚撕报纸的方法。

  l 相互交流。

  l 比赛,看谁撕得多、撕得碎。

  l 评价:为什么撕得又多又碎?

  5、小脚丫的'本领这样大,我们怎样保护小脚丫?

  活动延伸:

  脱掉鞋子,去小区里的鹅软石路上走走。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巩固红、黄、蓝、绿4种颜色的认识。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参与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课件、故事《颜色精灵》、红旗一面。

  2、每组房子4间、胶水、擦手布、红、黄、蓝、绿4张不同颜色的门和窗若干。

  活动过程:

  小朋友老师带你们到颜色王国去玩玩

  1)看课件,讲故事,让幼儿初步感知4种不同颜色。颜色王国里有红、黄、蓝、绿4个颜色小精灵,他们都住在一栋漂亮的`小楼房,他们一直都是好朋友,每天开心的和小朋友一起玩,可是有一天小朋友和颜色小精灵玩以后,将颜色小精灵送错了房间,到了晚上4个小精灵在房子里吵了起来。“红色你为什么住在我的房间里?” “绿色你为什么住在我的房间里?” ……4个颜色小精灵越吵越凶,最后谁都不理谁了,颜色国王知道了这件事情马上来到了颜色小精灵住的房子里,用魔法帮助颜色小精灵回到了自己的房间,4个颜色小精灵这才安静的睡觉了。

  2) 利用课件让幼儿练习为颜色精灵匹配对应的颜色,并进一步认识4种不同的颜色。第二天,小朋友又来找颜色小精灵玩,但是没有找到颜色小精灵,他们想请小朋友帮助他们一下。红色的小精灵住在什么颜色的房子里?(红色小精灵住在红色房子里)那么他们的窗户和门应该是什么颜色呢?(门和窗户是红色的)那么我们一起喊喊,看看他是不是在红色小房子里,(喊:红色小精灵快出来吧)现在我们再看看他的门和窗是不是红色(黄、蓝、绿)的。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激发了幼儿对颜色的探索欲望,让幼儿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发现颜色变化的规律。在幼儿动手操作橡皮泥时,老师没有提醒幼儿让幼儿用手指用力的搓橡皮泥,让两种颜色能够更好的融合到一起,变出第三种颜色,在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中,应该让幼儿学习自己记录结果会更好。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鱼,了解鱼的基本特征。

  2、乐意亲近小鱼,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亲亲小动物》、鱼盆,鱼儿若干,喂鱼的饲料等、半个塑料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观察小鱼

  1、小朋友,这是谁啦?和小鱼们打个招呼吧。它在水里干什么呢?(引导游的动态)。我请小朋友来摸摸小鲫鱼,和小鲫鱼玩一玩,想想用什么好的方法来和它玩一玩。

  二、请幼儿捞鱼

  1、提问:现在我请小朋又自己去捞小鱼,把它放到自己的新家里。(塑料瓶)

  三、感知外形特征。

  现在我请小朋友自己来看一看小鱼的头长得怎么样的?来找找它的头、尾、身子。它穿了一件什么颜色的.衣服,鱼身上一片片的是什么?有什么用?鱼儿游自己的小脚吗?为什么能在水里游呢?它的鱼鳍又长在哪里呢?又是怎么游的呢?猜猜看它喜欢吃什么呢?

  四、喂小鱼

  师幼一起来喂小鱼,观察小鱼吃食。

  活动反思:

  刚开始出示食物小鱼,引起了小朋友的兴趣,他们也开心的说:看,它在游。小朋友对于小动物还是非常喜爱的,也乐于参与其中。环节二请个别小朋友过来来尝试的时候也比较困难,最基础的方法,他们就是用手抓,而且整体秩序比较乱。接下重点部门观察小鱼时,让小朋友自己回答问题时比较困难,可能因为他们的对于这方面的经验不是很足,主要老师引导告知的比较多,后来想想可以让他们先观看下科学的视频,再来回答。效果也许会好些,也加强小朋友的自主性。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陈鹤琴老先生说:教师的设计始终要以幼儿为核心,所设计的活动本身,要充足给予幼儿放手操作的机会,因此所寻找的玩具一定是“活”的,是能有多重针对性,并且源于幼儿鲜活的生活实际的,是具有相当趣味性的。

  瓶子是孩子身边最熟悉的生活用品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的各类瓶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还给幼儿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乐趣和探究的思索及创意的.空间。面对小班幼儿游戏特点和这些散了家的“瓶子和盖子”,老师却发现其中许多教育契机和可挖掘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于是诞生了这个‘瓶子和盖子’的活动。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同时考虑到瓶子盖子对幼儿小肌肉、一一对应等能力的发展,制定了以上目标。尝试用掀、拔、旋、按等动作打开和盖住瓶子,发展小肌肉动作;初步感知瓶口大小和盖子大小的关系。材料就是各种各样的瓶子及其盖子。在流程设计上,主要是通过帮娃娃家整理物品的游戏形式,采用了层层递进的原则,不断让幼儿自然地练习掀、拔、旋、按等动作,在这个过程中感知瓶口大小和盖子大小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瓶和瓶盖的作用,能根据瓶口的特征(大小、有无罗纹等)选择合适的盖子。

  2.能积极尝试拧紧瓶盖,获取拧、按的技能,发展手部动作。

  活动准备:

  设置小鹿的家,布偶小鹿妈妈,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各式带盖子的瓶子和罐子。

  活动过程:

  1.用情境小鹿妈妈请小朋友帮忙引出话题,并引导幼儿讨论盖子的作用。

  (1)提问:“小朋友看看,谁到我们班来做客了?小鹿妈妈正准备带鹿宝宝们出去旅游。她准备了许多有用的东西放进瓶子里,可是不小心瓶盖子全乱了,这下该怎么办呢?鹿妈妈真着急呀!没有了盖子,瓶子好用吗?为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瓶盖的作用:没有了盖子,瓶子里面的东西会掉出来,会被弄脏,用时不方便,吃的东西就会变的不卫生。

  (3)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谁来帮助小鹿妈妈呢?

  2.幼儿动手操作,尝试根据某种特性为瓶子选择合适的盖子。

  (1)提问:“小朋友都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那我们今天就来试试。看谁能为小鹿妈妈找到最合适的盖子并盖紧。”教师观察幼儿是如何尝试给瓶子选择盖子的。

  (2)幼儿将先盖好盖子的瓶子送给鹿妈妈(老师)检查,是否正确配对并盖好了。

  (3)启发幼儿谈谈是怎样为瓶子找到合适的盖子的。

  提问:你是怎样为瓶子找到好朋友瓶盖的?

  为什么这个瓶盖正好能盖上呢?

  找一位没配好的幼儿提问:你的瓶子找到好朋友了吗?为什么没找到?再找找看,(教师拿起一个不配的)问:这个行吗?为什么不行?

  教师小结:瓶盖和瓶口正好一样大才能盖上。

  (4)幼儿再次尝试用拧、按的方法盖瓶盖。

  小朋友,现在我们再换一个瓶子来找瓶盖朋友,找到后,想个办法把它盖紧。

  3.幼儿操作。

  提问:(1)请一位小朋友拿着盖好瓶盖的瓶子出示给大家看,提问:你的瓶盖盖紧了吗?你是怎样用你的小手把盖子盖上的?(旋上、转上)。你是用拧的方法,为什么这个瓶盖要拧?你们发现瓶盖和瓶口有个小秘密吗?里面有一圈一圈的叫罗纹。有罗纹的就要拧。是不是你们每个小朋友都用拧的方法呀?

  (2)请一位按瓶盖的幼儿出示瓶子。提问:你的瓶盖是拧上去的吗?你是怎样盖瓶盖的?这个瓶盖有没有罗纹?(没有)我们就用按的方法,要用点劲!

  4.用情境方式结束: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将盖好盖子的瓶子送给小鹿妈妈。

  教师以小鹿妈妈感谢小朋友的口吻进行小结:“谢谢小朋友帮了我的大忙,你们的小手真能干,为每一个瓶子找到合适的盖子,而且会用拧、按的方法盖瓶盖子,这下我可以带宝宝出去玩了,小朋友再见!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风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2、能根据已有经验,尝试用各种方法来造风。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风扇一台、扇子、不同材质的纸(如挂历、报纸等)、塑料袋等等。

  2、自制风车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1、探索风的形成。

  ——听风声,问幼儿这是什么声音?

  ——可是,为什么会有风呢?

  ——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2、教师介绍风形成的原因。

  ——介绍原因。

  ——请幼儿用手在脸边扇动。你觉得有风吗?为什么? 我们周围充满着空气,用手扇一扇,空气就流动起来了,这样就感觉有风了。

  3、想办法造风。

  ——出示电风扇,通过电风扇的转动带来风,启发幼儿:自己可以制造风。

  ——一起讨论:用哪些办法可以造出风?

  ——幼儿利用提供的各种物品进行实验。

  ——幼儿介绍自己是用哪些方法造风的,具体是怎样操作的`,并说说为什么有时风大、有时风小。

  4、活动延伸:风车转起来。

  ——出示风车,请幼儿用自己想出来的方法让风车转起来。

  ——到户外,尝试怎样才能让风车转得快。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神奇有趣的科学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风雨雷电这些自然现象,既普遍存在而又有无穷奥秘。孩子们是渴望认识这些自然现象的。整个活动,给予幼儿 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幼儿始终是主体,他们通过观察、动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一、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幼儿特别喜欢“玩火”,如:划火柴或玩打火机,或者用火点燃纸,破布等等。这是非常危险的,也是成人所不允许的。看到这一现象,一方面我感到不让幼儿“玩火”会扼杀幼儿对火的探索的兴趣,使幼儿失去学习和学会自我保护的好机会;另一方面我也非常理解家长的心情,所以我结合了“空气在哪里?”设计了这样一节课。主要让幼儿通过探索观察蜡烛燃烧时的一些有趣现象,知道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幼儿探索求知的欲望。

  二、活动目标

  1、观察蜡烛燃烧,发现许多的有趣的现象

  2、产生观察兴趣,初步了解燃烧与空气的'关系

  3、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和观察力。

  三、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玻璃杯,一支蜡烛,一张画纸,一盘颜料,一块碎蜡。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

  1、师:昨天晚上停电了,屋里黑黑的,什么也看不见,怎么办?

  (幼儿自由回答)蜡烛可以照明,今天我带来了很多种蜡烛,请小朋友看一看。

  2、幼儿观察、发言、都有些什么蜡烛。

  (工艺蜡烛、喜庆蜡烛、杯烛、生日蜡烛等)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些蜡烛会在什么地方用到。

  3、小结:蜡烛可以照明,可以做蜡笔,蜡纸。

  (二)燃烧蜡烛

  1观察燃烧的蜡烛

  (1)师:蜡烛可以照明,点燃的蜡烛还有许多的现象(点燃蜡烛)我们来看看蜡烛的火焰是什么颜色?(幼儿自由说)

  ①蜡烛的火焰中间和外边的颜色是不一样的,中间是蓝色的火苗,外边是黄色的火焰。

  ②蜡烛的火焰像什么?(幼儿自由想象)

  (2)感知蜡烛发出的光和热

  ①请一名幼儿前来用手拢着火苗,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②师:蜡烛燃烧时会发出光和热,它的火苗在不停的跳动,忽上忽下。

  2、实验一:《蜡烛在空气中的燃烧》

  (1)师:点燃的蜡烛不要把它吹灭,它会怎么样?(一直燃烧不会熄灭)如果给点燃的蜡烛罩上一个玻璃杯,蜡烛会怎么样?(幼儿自由发言,讲述)

  下面我请小朋友做个实验,看看这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2)幼儿操作实验:(罩上杯子后,蜡烛会慢慢熄灭)

  ①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幼儿自由发言)

  ②蜡烛的熄灭是因为蜡烛燃烧时需要空气,当蜡烛被罩上杯子后,外面的空气进不去了,杯子的空气被蜡烛燃烧用完了,蜡烛就会熄灭。

  ③罩上杯子后蜡烛会熄灭,还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杯子会发热,发黑,杯壁上会有小水珠,火焰熄灭时有一股烟味)

  3、实验二:《吸水的杯子》

  (1)师:如果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盛水的盘子中,再把蜡罩上玻璃杯会有什么现象?(幼儿讨论发言)

  (2)幼儿操作,观察现象

  (3)师:你们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蜡烛会熄灭,彩色的水会被吸到杯子里,(幼儿讨论其中的原因)

  (4)小结:点燃的蜡烛被罩上玻璃杯后,玻璃杯里的空气被点燃的蜡烛燃烧完了,杯子里的大气压变小了,外面的大气压就会把盘子里的水挤压到杯子里。

  4、实验三:《蜡烛花》

  (1)师:蜡烛燃烧时,周围会流下很多的蜡烛油,蜡烛油像眼泪,而且有点烫,下面请小朋友把蜡烛油盛水的盘子里。

  (2)幼儿观察蜡烛油滴在水中的现象。

  (3)小结:蜡烛油滴到水中,它会像荷叶那样漂浮在水面上,不会下沉,所以我们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蜡烛花”。

  (三)总结

  通过实验一,观察燃烧的蜡烛这一环节,让幼儿知道蜡烛在燃烧时火焰的中间和外边的颜色不同的,充分让幼儿自由想象火焰像什么?从而知道蜡烛在燃烧时是会发出光和热。

  五、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六、活动延伸

  蜡染画

  蜡还可以绘画,请幼儿用桌子上的碎蜡在纸上画上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用棉签蘸上盘中的颜料,均匀的涂在画上,就会显现出美丽的蜡染画。

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发现无缝的蛋宝宝是捏不碎的科学道理。

  2、引导幼儿积极探索“蛋宝宝易碎却捏不碎”的秘密。

  3、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蛋若干,小碗人手一个(碗里有缝和无缝的蛋人手一个,且种类相同,如均为鸡蛋或鸭蛋)

  2、木头积木、不锈钢小勺等工具

  活动过程:

  1、玩一玩,想一想

  1)提供各种工具(木头积木、不锈钢小勺等),请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把蛋弄碎。

  2)说说自己是怎样把鸡蛋弄碎的?你觉得把鸡蛋敲碎容易吗?

  2、找不同

  找找碗里的.蛋有什么不一样?

  3、和蛋宝宝比力气

  1)分别用力捏有缝和没缝的蛋

  2)想想哪个蛋破了?为什么会破?

  4、经验分享:

  幼儿陈述实验结果:无缝的蛋宝宝捏不碎。

  活动反思:

  教师在选择敲蛋的工具时,选择了比较结实的木头积木,不锈钢的勺子因为有一条扁平的边,所以幼儿不需要用很多力气就能用这些工具把蛋宝宝敲碎。这为幼儿得出“蛋宝宝很容易碎”的结论提供了前提,接下来,如果碗里放的蛋大小形状不一,会在引导幼儿观察时不能及时抓住观察重点在与是否有缝,会影响下一环节的进行,并误导幼儿的观察小结。所以,科学活动的顺利展开,环节中各项物品的准备、取用都是很有讲究的。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1-04

科学活动教案06-30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怎么写04-14

科学活动教案【荐】02-02

科学教育活动教案12-16

科学活动教案【热门】01-08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3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2-14

【热】科学活动教案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