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时间:2023-06-30 09:27:39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一年级的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一年级的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小学一年级的教案三篇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运用圆形概括表现生活中的物象。培养观察、想象力和用圆形进行造型的表现能力。培养善于观察的习惯,并感受生活中的圆形之美。

  重点:

  通过回忆、联想,发现生活中能用圆形概括的物象,学习用图形大胆的表现。

  难点:

  如何借助圆形表现物象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吹泡泡用的工具。

  组织教学:

  是否带齐了美术工具,每组比赛,看看那组带得最整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请一名同学玩吹泡泡的游戏。大大小小的泡泡飞起来,同学们特别高兴。师提问:吹泡泡大家都很喜欢玩,我们用什么形状可以概括这些泡泡?

  老师与学生一起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表现泡泡。大大小小、前前后后、上上下下的圆圆的泡泡,真是圆的世界。

  板书:圆的世界

  二:方法探究

  1:看到这么多圆形,你还能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

  花朵、太阳、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用彩色粉笔把黑板上的圆改变成大西瓜。气球,盘子。

  2:欣赏图片。思考书中的问题。

  师总结:不管是自然界中的地球、花朵、还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热气球、盘子、飞碟、球类都可以用圆形来概括。

  3:同学再互相说一说,除了我们刚刚说的这些,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圆形概括。

  4:师示范:球类的物体,(把同类的物体概括到一个画面中,画饱满,演示中渗透大小、在画面中的位置、多少、在变化中体现美感。不要过于潦草,简单,圆形物体宁大勿小,宁少勿多。)

  5:欣赏涂色方法,欣赏书中的学生的作品,

  提问:都画了什么,用了什么绘画材料,你看到这些画,对你自己画画有什么启发?提示学生作品:第二张,画出了各种形状的圆形小动物,展示了同学的`想象力,画的时候,我们可以自由的把圆进行想象与组合。

  注意油画棒黑白色的运用要考虑先后顺序。

  三、创造实践

  1、教师说创作要求:

  (1)进行绘画时,要注意构图,不能太小,也不能太满。

  (2)色彩搭配要协调。

  (3)要大胆想象,细心制作,绘画的同学每人只需完成一幅,做橡皮泥的同学每人至少完成一件作品。

  (4)注意收好自己的物品,保持环境卫生。

  2、学生自主做,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品展评

  1、教师巡视,将已经完成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圆圆的世界”白纸上。

  2、提问:对于他们的作品,你有什么要说的?教师点评。

  3、指名上黑板展示自己的铅笔头,教师点评。

  五、拓展延伸

  作业

  1:看看能把大小不同的圆组合得更加有趣。

  2:构图饱满,(画面,一定要有大大的圆,东西不要画多,几件就行了,用几个圆把画面大部分画满,其它小的空白,用各种装饰把它填满。)涂色均匀。

  课后小结:要组织有意组织,必要时让学生复述一遍老师的要求,使学生对所要完成的作业清楚明白。

  说你见过那些与圆有关的美丽的东西?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使用了新课程标准下的九年义务教育湘版美术实验教材。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安排了四个新的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即运用多中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设计·应用”(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梅花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组部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这些课程内容新颖,版面美观,贴近学生的生活,受到了小朋友们的喜爱。二、学情分析:

  对于美的事物有兴趣,有初步感受美的能力,初步培养了观察习惯,对于想象画、命题画有较大的兴趣,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的描绘。

  完成作业的速度不一,部分同学习惯于带回家去完成,少数同学形象表达能力还停留在幼儿园的水平。

  三、本学期教学的总要求:1.教育要点:

  (1)感知各种随意形状。

  (2)认识和运用各种平面形、常用色。

  (3)运用形色,进行临摹、添画、记忆画、想象画练习。

  (4)学习使用各种简易绘画工具,学习撕、折、拼、贴和揉捏、搓、挖等手工制作法,养成正确地绘画、制作姿势与习惯。

  (5)欣赏祖国风光和儿童画、民间美术作品的美2.能力培养要点:

  (1)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促进从无意想象过渡到有意想象,从再现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

  (2)在绘画活动中大胆用笔用色,鼓励儿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3)提高手部运动的灵活性,促进手和脑的协调发展。(4)提高对色彩美、形状美的能力3.审美教育要点:

  (1)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2)让学生感受美术活动的愉悦,激发儿童对艺术创造活动的兴趣。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3

  一、学习目标设置

  (一)设置学习目标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及解读:义务教材中在安排“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是一个数一个数地认识,而且每认识一个数都是从数的基数、序数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数的大小的比较,数的组成等各个方面来认识数的概念的,并且在学习了加减法的含义之后,每认识完一个数就练习相应的.加减法,很扎实。当时我国的学前教育还不普及,许多学生入学前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数学知识,有的根本没有学习过数学知识,这样安排,小步子地进行教学,可以说是符合实际的,也是必要的。

  2.教材分析:教科书第14~15页,这一单元的主题图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野生动物园”,渗透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品德教育。主题图的教学有两部分内容:数数和认数。数数的教学:教材中用集合圈圈出各种数量的事物,让学生数一数,抽象出数,而且这些事物都是从主题图中抽取出来的。认数的教学包括两个方面:一认识数字,会读、知道怎么念。二看数字能知道每一个数字所表达的数量含义是什么。如看着1就知道表示有1个物体,在头脑中再现这个数所表示的数量是多少,并能摆出相应数量的小棒(通过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从3开始釆用几何图形,增加学生的兴趣,并为以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一个基础。如3摆出一个三角形,4摆出一个四边形,5摆出一个五边形。

  3.学情分析:学生在准备课上已经学会了认数,会从一数到十,有了基本的数感,在学习本单元就有了一定的铺垫。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思考,本课题学习目标制定如下:

  (二)学习目标表述:

  1、知识目标

  认识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会正确读写1~5各数。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三)评价方式设置:

  目标1:表现性评价 目标2:交流性评价 目标3:目标性评价

  二、学习过程预设

  三、作业设计:

  课本16页上面的1到5的数字,自己描一描

  课题:比大小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教案11-12

小学一年级体育教案03-21

小学一年级拼音教案01-13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01-02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案03-07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05-15

小学一年级体育教案06-02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05-14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12-27

小学一年级教案模板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