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27 13:09:44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通用】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通用】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大胆地选择各种材料制作气象标志。

  2、运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各种天气。

  活动准备:

  1、各种材料(彩笔、记号笔、纸、棉花、、纱巾、锣鼓、双面胶等)

  2、节奏感较强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制作天气标志牌。

  (1)今天我们要开个天气剧场。怎么打扮自己才能让别人一看就能知道你代表什么天气?

  (2)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制作一种气象标志,最后在纸盘下钉一个手柄"风"上可粘上用皱纸剪出的飘带,"云"可粘上棉花,"太阳"可用黄色绘画纸制作。

  (3)在节奏感较强的音乐下,幼儿扮演各种气象(太阳、风、云等),在集体面前展示。

  (4)引导幼儿可准备些什么道具。(如模仿雨声的'豆盒,模拟闪电的沙锤等)(5)幼儿自由结伴,分配好角色,利用天气牌排练有关天气的节目,可自编。

  2、天气剧场开演了。

  (1)将活动室布置成一个小剧场。

  (2)幼儿依次上台表演,其余幼儿当观众。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操作尝试过程中感知方便与省力的多种方法。

  2、通过自身探索与实践,知道轮子会滚动,是最省力的工具。

  3、培养幼儿积极思考和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激发探索问题的兴趣。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四个装有重物的大箱子。

  2、绳子、滑板、圆木棍、木板、积木、锁链、大块布、梯子、圆木桶、竹子、鼓棒、扁担、竹梯。

  活动流程:

  一、出现问题,感知人多可以省力。

  你们看,这是什么啊?(箱子)

  放在这里太不好了,谁愿意来把它搬开?(请一幼儿尝试、搬不动)

  提问:你为什么搬不动?有什么感觉?那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帮助他)

  幼儿与教师共同搬箱子

  组织幼儿集中交谈:刚才我们是怎样把箱子搬开的?(抬、推、拉、转……)

  那你们在移动箱子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啊?(箱子太重了,太累了,太吃力了……)

  老师也和小朋友也有一样的感觉!那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轻松点,有没有什么什么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呢?(请力气大的大人来帮忙,大家一起抬……)

  嘿,这里也有些工具的,有绳子、木棍、布块、滑板……他们能不能派上用场,让我们轻松的把箱子移到更远的地方去呢?(有,幼儿自由猜测方法)

  这些方法听起来都不错,究竟能不能行呢?(老师你让我们试试吧)

  二、通过尝试比较,明白轮子能省力。

  1、教师与幼儿共同尝试。(虞老师老师帮忙用相机把小朋友的方法记录下来)

  2、集体交流。

  老师把小朋友的方法拍成了照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逐张照片请幼儿来介绍)

  3、小结:你们觉得我们刚才用的方法,那种方法最省力?(滑板)为什么滑板又方便又省力?(“没有轮子就不会跑”、“就像人没有腿一样”。)

  三、联系生活进行知识经验的迁移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装有轮子,轮子的用处真大。你还在哪里见过有轮子的东西?它有什么用处?

  1、幼儿讲述。(启发幼儿讲述生活中所见的一些有轮子的东西。教师还可以介绍几种,如大吊车、压路机、挖土机等)

  2、欣赏图片(餐车、汽车、自行车、旅行箱、大吊车、压路机、挖土机、溜冰鞋、滑板车、黑板、钢琴……)

  3、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装有轮子,轮子的用处真大。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发明一些有轮子的东西呢?

  四、发明创造有轮子的东西有多种方式供幼儿选择:

  ①画: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

  ②做:用多种材料制作。

  ③说: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伴和其他人听。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注:在实验结果栏里用数字1、2……依次排出布的吸液高度。

  液体

  布料清水热水肥皂水醋

  实验结果 3、幼儿讨论实验中的发现,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进行迁移。

  小结:同一种面料用不同的液体浸泡,其吸水与溶解速度也不一样,因此,平时我们在洗各种面料的衣服时,为了更好的去污,会用较热的肥皂水或用其它一些洗涤用品来浸泡衣服,而只用清水是很难去污的。

  注意事项:

  1、做第一个实验时注意要把五种布挂在长木棒上同时放入水中观察,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2、在做第二个实验时注意布料放入不同液体的时间应该基本相同。

  知识背景材料:

  午饭前我请小朋友到盥洗室去洗手,结果回来的`时候,丁丁告诉我她洗手时不小心把袖子给弄湿了,我一看,果然不错,连她里面的衣袖也都湿了。这时,雯雯也挤到我的身边,高高地举起她的衣袖,神气地说:“我的袖子弄上水也不会湿。”原来她带了一副聚脂面料的护袖,很多孩子都觉得挺奇怪的,为什么有的衣袖容易弄市,有的却不会呢?对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来了解真相,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

  一、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2、初步了解影子的作用,引发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兴趣。

  3、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欲望。

  二、活动材料:

  1、彩色纸剪的各种物体形象,立体玩具和影子棋盘。

  2、白纸、手电筒、胶水若干,记录纸人手一份。

  3、无影灯图片若干张。

  三、活动过程:

  1 以谈话活动“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儿探索欲望。

  师:你知道影子是什么样的吗?

  师:今天我们准备了四组材料玩影子,而且这四组材料都不一样,你可以选择喜欢的材料玩一玩、画一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幼儿操作玩影子,了解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个别幼儿演示并介绍记录结果)

  师:(整理记录)当光线位置变化了,影子会变;当物体位置变化了,影子同样会变。

  (示图一)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示图二)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3、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玩“影子棋盘”。

  玩法:幼儿两人一组,分别选择红方、蓝方。轮流把中间的水彩笔的影子照在对方的棋盘标志上,影子的最远处停在不同的标志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数,比一比谁的'星最多。

  4、影子在日常生活各种运用。

  师:影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我们什么时候不需要影子?

  5、延伸活动:踩影子。

  6、亲子活动:制作影子钟

  四、注意事项

  为了活动的效果,活动教室的窗户最好用防紫外线的窗帘进行遮挡。

  五、知识背景材料:

  影子产生条件: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因为我们是大班的小朋友,所以对很多问题他们都喜欢去考虑去研究。通过这个游又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同时教育幼儿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过滤能使水变干净。

  2.培养儿童的探究精神,激励幼儿相处更多的过滤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让水变干净,在实验过程中要慢,讲解要细。

  活动准备

  1.泥沙水

  2.玻璃杯

  3.纱布。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脏水,思考使脏水变干净的方法。

  教师出示脏水并提问:脏水是什么颜色?里面有什么东西呢?用什么办法能使水变干净?

  教师小结:脏水里面有沉淀物,这些沉淀物是可以清出的。清除有一个好方法就是过滤。

  2.指导幼儿进行水的过滤操作。

  教师分发器材和材料,知道幼儿先将纱布蒙在杯子上做过滤网,再把脏水慢慢倒在纱布上;边到边仔细观察纱布上有什么东西,过滤后的水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师小结:纱布上的泥沙,纱布挡住水里的泥沙,漏下水,杯子就变干净了。

  4.引导幼儿讨论:水有什么用处?怎样保护水资源?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让幼儿很感兴趣,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力,同时也知道了怎样保护水资源,怎样节约用水。主要不足:实验过程中应该再利用其他材料做过滤,让幼儿知道其实过滤的方法不止一种。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螺旋形,发现粗细会影响纸条长短的变化。

  2.养成做事细致的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一人一把剪刀,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

  2.螺旋形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操作:认识螺旋形1.出示圆形纸片,请幼儿帮圆纸片变成长条形。

  2.引导幼儿自由探索操作方法:顺着圆形一直往下剪。

  3.展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认识螺旋形。

  (1)圆纸片变好了,你觉得圆形变成了什么?(蜗牛壳、棒棒糖)小结:对了,这个和小朋友说的蜗牛壳差不多,它从中间往外,一圈一圈,越变越大,就变成了螺旋形。

  (2)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圆纸片是怎么变成螺旋形的?

  小结:顺着圆的形状从外往里一直剪,剪的时候一边转纸片一边剪,就能剪出螺旋形。

  二、第二次操作:变长长的螺旋形幼儿剪完展示作品,让幼儿观察、提问:螺旋形有什么不同?(长短不同)为什么同样大的纸片剪成的螺旋形会不一样长?(粗细不同)提问:让你剪出一条长长的细细的螺旋形你会怎么剪?

  老师小结:一条长长的螺旋形要细细的`剪,剪的时间长一点,不要剪断。

  三、第三次操作:

  1.观察并讨论如何变出长长的螺旋形。

  2.提出比赛要求,幼儿再次操作。

  3.引导幼儿观察黑板上的螺旋形,评出冠军。

  4.观看PPT5.我们刚刚认识了螺旋形,那我们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和螺旋形差不多的形状?(螺丝玩具、螺丝钉、电话线、电灯)总结:原来,在同样大的纸片上,小朋友在剪的时候,剪得越细,螺旋形就会变得越长。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在区角活动时用其他形状的纸片剪出螺旋形。

  大班数学《纸片变变变》教学反思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语言一定要简练,到位,否则孩子们会对教师过多的语言产生反感,越听越糊涂。

  在《纸片变变变》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渗透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从探索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每次的提问都是简经营简练,明了,让孩子得出结论,老师再小结。

  2、各个环节要清晰,环环相扣,符合数学教学逻辑。

  从第一次操作,让幼儿试着剪出长条形,从而过渡螺旋形,这里我讲评的比较快,过渡比较紧凑,但第二次操作,让幼儿通过操作剪螺旋形从而发现长短不一,为什么同一圆方剪出的螺旋形会长短不一呢?(粗细不一)从而引导幼儿比赛,谁剪得螺旋形又长又细。幼儿的动手能力强,剪得都较长也细细的,个个环节比较清晰,层层递近,目标效果已达到。

  3、在联系实际生活中什么东西是螺旋形的,我班幼儿扩散思维强,想了很多,(如圆棒、树的纹路、发型等)我们老师也一下想不到的,幼儿都能回答出,发言积极,以上是我本次活动的反思,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请老师们给予指导,以便使活动能更有效的开展。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大树的不同部位。

  2.知道四季树木的变化。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树叶、树枝、树皮、树根及不透明的袋子一个。

  2.音频材料散《文落叶》

  活动过程:

  1.问候引出课题;

  2.出示神秘笔袋,先让幼儿猜猜笔袋里面装有什么,然后叫几个小朋友上台展示出袋子里的东西;

  3.教师引导幼儿想想我们的身体各个部位相当于大树的什么部位;

  4.幼儿表演大树;

  5.引入四季树叶的变化,带着问题欣赏散文《落叶》;

  6.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四季树叶都有什么变化;

  7.幼儿表演(把自己想象成一颗树)。

  活动延伸:

  1.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大树;

  2.家长可带幼儿去户外观察大树。

  教学反思:

  在这一主题活动中,我们让幼儿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树,给孩子们展示个各种各样的树叶,让他们能大概得分清树叶的名称,知道树叶四季的变化,马路上的.树和公园里的有什么不同,知道这些行道树的功能,并且扮演了各种树的姿态,及他们不同的造型,被人们当衣架晾衣服时的不开心,知道保护树木。

  小百科:树木是一种高大的木本组织植物, 由“枝”和“杆”还有“叶”呈现,可存活几十年。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6-28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电》科学教案06-05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6-12

大班科学教案04-09

大班《鱼》科学教案04-27

《恐龙》大班科学教案12-13

大班神奇的力科学教案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