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28 11:02:20 教案 我要投稿

[集合]大班科学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集合]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植物种子奥秘的兴趣。

  2.在认识各种种子的基础上,了解种子的几种传播方式并进行简单分类。

  3.能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发展观察、分析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种子旅行记》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种子的旅行》,导出课题。

  1.复习故事《种子的旅行》

  师: 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故事《种子的旅行》吗?

  师:那故事里都提到了哪些种子啊?(蒲公英、苍耳、红果、椰子、豌豆。)

  (教师按照幼儿的答出的种子在白板上依次点击出现图片。)

  师:那,你们还记得它们都是怎样去旅行的吗?蒲公英是怎样去旅行的?

  (分别请幼儿模仿一下蒲公英是怎样去旅行的。)

  2.介绍新朋友

  师:有两个小家伙看到蒲公英、苍耳、小红果、椰子、豌豆都去旅行了,羡慕极了,也想去旅行,你们想不想认识它们?

  (教师点击出现凤仙花和喷瓜的图片)

  师:请你仔细观察一下,猜一猜,凤仙花的种子藏在哪里?喷瓜的种子藏在哪里?

  (种子藏在瓜皮里)

  师:再猜一猜,凤仙花和喷瓜会用什么办法去旅行呢?

  师:小朋友们想了好多的办法。

  师:那让我们来看一看,凤仙花和喷瓜到底是怎样去旅行的。

  (教师播放视频)

  小结师:凤仙花和喷瓜都是靠弹力把种子们喷射出去,它们都是靠自己的`弹力把自己弹出去旅行的。

  师:还有很多植物也像喷瓜和凤仙花一样用各种办法把种子宝宝传播出去,送它们到各个地方去旅行。到了收获的季节种子宝宝们就长大了,跟妈妈一模一样。

  二、视频《植物怎样传播种子》,引导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

  1.播放视频《植物怎样传播种子》

  (1)幼儿观察讨论种子的传播方式(点击出现视频中出现的植物)

  幼儿自由讨论观察到的种子传播方式。

  师:在水里漂的是鸭腱藤,它是靠水力传播的。鸭腱藤成熟了种子就会掉进水里漂到很远的地方,继续生长。(教师点击出现水力传播的标志)

  师:除了靠风力和水力传播种子,植物们还用了哪些好办法来传播种子啊?

  (被动物吃下去,随着粪便洒向四方。果实炸开,蹦到外面。)

  师:牛蒡是靠人和动物传播的,牛蒡成熟后就会粘在从他旁边经过的人或动物的身上。野果的种子硬硬的被动物吃下去不易消化,就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凤仙花和喷瓜则是靠自身的弹力把种子传播出去的。他们是靠弹力传播的。(教师点击出现人和动物传播标志和弹力传播的标志)

  小结种子的传播方式:

  通过大家的观察讨论,我们了解到有的种子像降落伞一样飘在空中,它的种子靠风传播;有的种子像小船一样能浮在水上,它的种子可以靠水传播;有些硬硬的小种子被鸟吃掉后不消化,能随粪便拍出来;有些种子成熟以后,果实外皮开裂,种子通过自身弹力把自己弹出去旅行。

  (2)游戏:点一点

  幼儿说一说图片上的植物分别用什么方法去旅行。重点介绍种子(水黄皮、风滚草、黄花酢浆、萍婆)

  教师协助幼儿点击出现种子的传播方式。

  1.帮助种子去旅行

  2.按传播方式给种子分类。

  (幼儿分别说出种子的传播方式,教师指导幼儿将种子拖进相应的框框里。)

  3.引导幼儿运用身体动作表现种子的传播。

  在音乐中,幼儿自由结伴分组,分别扮演种子和帮助种子传播的外力,合作表现种子的传播过程。

  三、结束:

  教师与幼儿一起模仿种子飞回教室。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利用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光是直线传播的。

  2、在两两合作的实验中,培养幼儿合作的能力,感受做实验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书写演示板、投影仪

  2、幼儿操作材料:

  (1)装好电池的手电筒5个、拖线的螺帽5个、铅笔5支、打气筒5个;

  (2)直管5根、弯管5根

  (3)幼儿记录表5张

  3、经验准备:

  (1)幼儿有过科学活动的记录经验。

  (2)区域中玩过“打气筒吹气球”的.内容。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二、实验一:能不能穿过直管?

  1、介绍材料

  2、幼儿操作实验

  3、交流试验结果,并在演示版上进行记录

  总结:光和其他三个朋友都能穿过直管。

  三、猜测:能不能穿过弯管?

  1、(出示弯管)指导语:

  现在直管的朋友来了,它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弯弯的管子)弯管说:你们能穿过直管,但能不能穿过我这跟弯管呢?

  2、交代猜测要求:

  3、幼儿猜测,教师观察幼儿记录情况

  4、交流猜想

  四、实验二:能不能穿过弯管?

  1、幼儿操作实验

  2、交流实验结果,教师在演示版上进行记录

  总结:光和铅笔一样,能够穿过直管,却不能穿过这根弯管;空气、带螺帽的线直管和弯管都能够穿过。

  提问:为什么呢?你是怎么认为的?(集体讨论分析)

  3、教师归纳总结: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所以不能穿过弯弯的管子。

  五、尾声:引出“影子”

  六、活动延伸

  1、找影子,观察户外不同时间,影子的变化

  2、区域探究活动,手影游戏(利用纸箱进行制作)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对电池产生兴趣,初步了解常用电池的外形特征和用途。

  2.乐意参加安装电池的探索活动,感受成功的乐趣。

  3.愿意与同伴一起操作、交流。

  活动准备

  1.课件-照片:手电筒,课件-音乐:如果感到幸福

  2.大小不同的电筒若干个(分别使用1号、2号及5号电池)

  音乐

  活动过程

  一、观察、比较

  了解常用电池的外形特征,尝试从多角度发现电池的差异。

  1.幼儿观察操作材料

  桌子上有什么?(电池)

  这些电池一样吗?(不一样)

  它们有那些地方不一样?请你从篮子里分别拿两个不一样的电池来比一比,找一找。

  2.幼儿操作

  教师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去比较,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操作、交流。

  3.幼儿交流

  (1)你们发现这些电池那些地方不一样?

  小结:我们发现这些电池的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粗细不一样…

  (2)这些电池有没有一样的地方?

  小结:这些电池的一头都有一个小帽子,另一头都是平的或是凹进去的。

  二、了解电池

  初步了解电池的用途,并探索为大小不同的电筒安装电池。

  1.这些电池有什么用呢?

  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述,了解电池的用途

  (能让电筒亮起来,让电动玩具动起来,让录音机响起来…)。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录音机里装电池的情况,并放录音让录音机响起来,引起幼儿安装电池的兴趣。

  3.幼儿操作

  教师提供不同型号的电筒,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选择、自由操作安装电池,让电筒亮起来。

  (教育幼儿要节约用电)

  4、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并一起讨论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你是怎样装电池的,电筒才会亮起来?

  教师针对幼儿的操作情况,举典型事例。

  小结:电筒的大小不同,它们也需要大小不同的电池,大电池装在大电筒里,小电池装在小电筒里。

  安装电池时,要让电池上有小帽子的一头先放进去,第二个电池也是一样,然后盖紧盖子,打开开关,电筒就会亮了。

  三、再次放录音

  音乐《如果感到幸福》,结束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排除无关干扰,选择有用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

  2、尝试用光源照出影子,找出所需要的影子。

  3、经历侦破案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前丰富有关影子的知识。

  2、三顶帽子、统计表1份、幼儿记录表、记号笔人手各一、幻灯机、一个帽影、手电筒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评析: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创设富有探索性的侦破环境,这一环节设置了悬念,从而进一步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二、幼儿讨论、猜想,第一次记录。

  1、小偷是谁?为什么?幼儿第一次记录判断结果。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记录卡,记录卡的第一栏是小偷的帽影。下面是黑猫警长排查出的三只动物,你觉得谁是小偷,就在它的下面打“√”。(附表一)

  2、教师用数字统计幼儿记录结果。(附统计表)

  (评析:让幼儿自由讨论,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能根据已有经验大胆猜想,调动幼儿想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讨论:

  1、究竟谁是真正的小偷呢?黑猫警长说,破案是要讲证据的,想想看,要破这个案子,找到真正的小偷,有条重要的线索是什么呢?(帽子的影子)

  怎样才能找到三个动物帽子的影子呢?想想我们以前玩过的踩影子游戏,影子是怎样形成的?(因为有光),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光源能让我们找到影子呢?(月光、灯光、烛光、手电筒光……)

  2、找找老师手的影子,(师示范找手影的方法),将物体放在光源的前面。

  (从关注幼儿的兴趣入手,同时也帮孩子积累科学经验,回忆踩影子游戏,将幼儿的思维推向了**。)

  三、幼儿操作实验,并记录结果

  三个动物帽子的影子是什么样的?怎么找呢?黑猫警长给我们准备了三个动物帽子的图片,它说谁能帮它找到真正的小偷,就能成为大侦探了。

  1、幼儿操作,尝试自己用光源找出影子,并做记录。

  2、教师第二次统计幼儿记录结果。(表二)

  3、师对比两次统计结果,小结幼儿操作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

  小偷终于找到了,我们也明白了做什么事情不能光看表面现象,一定要通过思考、探索才能找出真正的原因。快打个电话告诉黑猫警长吧!

  (评析:让幼儿通过自身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大胆探索,一方面帮孩子积累经验,另一方面提高孩子的操作能力,通过照一照、找一找,激发他们对周围科学现象的兴趣。)

  四、游戏:侦探抓小偷。

  帮黑猫警长找到了小偷,你们高兴吗?那我们来玩“侦探抓小偷”的游戏。

  谁来做小偷呢?哦!黑猫警长说,你们都成侦探了,还是我来做小偷吧!(师戴上头饰扮小偷,幼儿做侦探,抓小偷,通过游戏进行思想教育。)

  (评析:教师灵活地用“侦探抓小偷”这一游戏作为前一活动的巧妙延续,掀起了又一个活动**,让幼儿体验到了侦破成功的乐趣。)

  活动反思:

  这是一次典型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让幼儿主动学习的教育理念。首先我根据幼儿感兴趣的故事,创设了一个富有探索性的侦破环境,第一次让幼儿猜想小偷是谁,并做记录;第二次通过实验操作并记录,验证谁是真正的小偷,通过前后两次不同的记录结果,最后做出正确的判断。其次在整个活动中,我紧紧把握材料、探索、问题这三者的双向流动,引导幼儿围绕“小偷的.帽影”,不断地探索、操作、观察,并鼓励幼儿多角度地交流自己的发现,提出自己的想法。活动中,孩子们能利用提供的光源,初步尝试用手电筒、日光灯等光找出小偷的帽影,让他们经历侦破案件的过程,满足了幼儿不断探索的欲望,同时让孩子们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附故事:

  今天,是兔小姐的生日,她在家里准备了一个舞会,想邀请所有的动物朋友都来参加她的舞会,到了晚上,动物们个个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来参加舞会了。大家在舞会上尽情地唱啊、跳啊,玩得可真开心!忽然,停电了,这时只见一个黑影闪过,兔小姐“啊”尖听了一声,过了一会儿,电来了,兔小姐发现“不好,我那条价值二十万元的钻石项链不见了,怎么办呀?怎么办呀?”打电话报警呀!动物们七嘴八舌地说,于是大侦探黑猫警长接到报警电话,立刻赶来了,当他询问项链丢失的情况时,兔小姐却拍了拍脑袋:“唉,瞧我连小偷是谁还没看清楚呢!我只记得小偷他戴着一顶帽子,帽子的影子是这样的。”黑猫警长看了看,说:“看来,这帽子的影子就是破案的唯一线索了。”于是黑猫警长立刻对在场的所有动物进行排查,发现当时有三个动物是戴着这样的帽子的,一个是小猪,一个是老虎,还有一个是小老鼠,这三个动物戴的帽子看上去都差不多呀!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小偷呢?黑猫警长左看看、右想想,可还是分辨不出谁是真正的小偷,这可怎么办呀?真急人呀!小朋友,你们听了着急吗?那我们今天一起来帮黑猫警长把真正小偷找出来,好不好?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碘洒与淀粉所产生的变化,并且知道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含淀粉的食物。

  2.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探索实践来寻找答案,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

  2.碘洒、土豆、青菜、镘头、苹果、笔、记录纸人手一份

  3.写字板、红旗若干

  活动过程:

  一、结合故事,了解淀粉的作用

  1.教师讲述故事一遍,提问;彬彬长得怎么样?为什么?

  2.教师简单介绍淀粉的作用。

  二、幼儿猜测

  1.出示记录纸,引导幼儿一一指认记录纸中的食物。

  2.请幼儿猜一猜,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3.引导幼儿将自己的猜测在记录纸中进行记录。

  4.各自交流自己的猜测。

  三、实验验证

  1.出示碘洒教师以神秘的语气告诉幼儿这是“魔水”。

  2.引寻幼儿记录“魔水”的颜色。(荼褐色)。

  3.介绍“魔水”遇到淀粉时会变成深蓝柴色。

  4.幼儿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记录。

  四、交流讨论

  1.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

  2.根据幼儿的介绍,教师一一验证。

  五、游戏:找一找

  1.出示课件:引导幼儿猜测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2.点击课件:一一验证

  3.赛一赛:看看哪组找到的含淀粉食物多?

  (1)介绍比赛规则;根据课件和食物,各组讨论并将猜测的结果写在写字板上,哪组猜对的多,就在哪组上插上一面红旗。游戏共进行四次,哪组旗帜多,哪组就赢。

  (2)幼儿比赛延伸:当碘洒遇到淀粉时,有时变色深,有时变色浅,为什么?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大班科学教案《种豆子》

  设计背景

  现在的小孩很多都不认识泥土和植物的关系,对于植物的生长环境也不了解,但是对植物非常有兴趣,孩子们可以通过这节课学习和了解种植技能。 活动目标

  1.对种子的变化感兴趣,萌发观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探索发现种子的变化以及种子变化需要的条件,学习用图画、表格的方式做观察记录表,发展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要自己实际操作,而且种植之后还要随后观察。幼儿对种植基本是完全陌生而没有实操的.经验。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春天里》

  2、幼儿观察用的黄豆、蚕豆、绿豆、芸豆干湿种子,浸泡在水中陆续出芽的四种豆豆的种子;花盆里已经发芽的黄豆、蚕豆、绿豆、芸豆苗苗。

  3、观察记录用的纸笔。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你们见过种子吗?种子是在什么环境下发芽的?

  2、观察种子的变化。

  (1)教师出示黄豆、绿豆、蚕豆、芸豆干湿种子,浸泡出芽的四种豆的种子。(包括没出芽的豆)看看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我这里有四种豆子,分别是黄豆、绿豆、蚕豆和芸豆,但是这四种豆子又不一样,你有没有发现哪里不一样?(一些干的,一些湿的)已经发芽了的种子是干的还是湿的?(湿的)

  师小结:说明种子如果想要发芽就需要水,有水就能发芽了。

  (2)引导出种子发芽不仅需要水还需要空气。

  师出示已经浸泡烂了的豆子。

  师:看,这个湿的种子有什么不一样?(已经烂了)你觉得我什么这个湿的种子又会烂了?(水过多)水太多了空气就没有了,种子就烂了。

  师小结:这个实验证明了种子发芽不仅需要水,还需要空气,所以种子也不能长时间浸泡在水里。

  3、学习做“豆豆的观察日记”。

  学习填写记录表。

  使用《小朋友的书.春天里》第4页“豆豆的观察日记”,请幼儿看一看、 说一说表格的意思。

  师:表格的空白的格子是我们填写黄豆、蚕豆、绿豆、芸豆生长的时间。横排上面的第一副是种子发芽的时间,第二幅是种子长第一片叶子的时间,第三幅是种子长到最高时的时间,第四幅图是种子开小花的时间,最后一幅是种子结荚的时间。

  4、种植。

  (1)教师示范种豆的方法:挖坑放豆种、培土、浇水。幼儿边观察边做模仿动作。

  师:现在请你们一组为单位种这四种豆子。

  (2)幼儿动手种植、浇水。

  (3)教师交代管理要求。要求幼儿以小组为单位,管理种植豆子、定时浇水。

  师:豆子种好了之后,你们这一组就负责管好自己这一组的豆子,要定时浇水,然后记录下豆子的生长情况。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6-28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大班《电》科学教案06-05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6-12

大班科学教案04-09

大班《鱼》科学教案04-27

《恐龙》大班科学教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