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7-28 13:27:41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大全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数学教案(大全10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活动反思:

  在上两个星期我上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在上第一次课时,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课堂上动手操作的时间有些过长,应该让4人小组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通过改进,在第二次课上,有了好的成效,让每3个小组动手做一种长方体,这样便于多样化和节省时间。

  1.教学时我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发现并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选用合适的小棒做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2条棱的关系,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得出总棱长的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如长方体棱的认识,在学生已掌握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并制作了长方体框架后,我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这样12条棱又在学生脑中分成了4组,对总棱长的计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半圆形,能正确区分半圆形和其他图形。

  2、感知半圆形的基本特征,初步体验半圆形和圆形之间的关系。

  3、对图形感兴趣,培养幼儿对图形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

  活动准备: 1、一个较大的圆,中间有切割线,能分成两个半圆;小丑图片。

  2、大小不同的半圆若干,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一、认识半圆形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你们看看是什么啊?

  2、你们看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啊?引导幼儿说出圆形名称。

  3、看清楚哦,老师现在要变魔术了。

  4、将圆形拆开成两个半圆形,提问:现在看老师把圆变成了什么形状,你认识吗?引导幼儿发现圆形变成了两个一样大小的半圆形。

  5、引导幼儿大胆地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像半圆形。

  二、找出半圆形 1、为了欢迎小朋友,老师还带来了一幅画,一起看看吧。

  2、在老师的的道具中,哪些是半圆形的?数一数,一共找到了几个半圆形。

  3、认识了半圆形,老师想请你们帮我整理玩具,老师有许多形状不一的`玩具,请你帮他把半圆形的都找出来。

  4、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三、摸摸半圆形 1、我们一起来摸摸半圆形,和他做好朋友吧。

  2、引导幼儿触摸半圆形的边角,感知半圆形的特征。

  3、猜一猜,如果把两个半圆形并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呢?

  4、游戏:制作缺少半圆形的道具,然后邀请小朋友来用半圆形给他们补上。

  四、圆圆和半圆 1、观察讨论,为什么有的好朋友手中的半圆形拼起来会变成圆形,有的不能?

  2、共同总结:两个大小一样的半圆形才能拼成圆形。

  3、找一找:带着已有的半圆,从众多半圆中找到一样大小的半圆,并拼一拼看看能否成为圆形。

  4、师幼共同验证,跟半圆宝宝再见,结束课程。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大班的幼儿对于数字的概念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幼儿学习了10以内数字后,为了让幼儿进一步熟练地认识相似的数字,从而让幼儿知道知道每个数字都有相邻的数字宝宝,让幼儿说出每一个数字比相邻两个数字多1和少1的数学知识。因此本节教学活动设计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在"玩"中学数字,"趣"中练数字,"乐"中学计算,"赛"中增勇气,以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在游戏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每一个数字都有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整数的相邻数。

  2、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互动中学习数学。使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3、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1-10的数字卡片。

  2、动物房子图片,小动物图片(小狗、小猫、兔子、猴子、狐狸)

  3、空纸箱。

  【活动过程】

  1、教师谈话导入:

  (1)在风景优美的树林里,一条小河缓缓地流着,小树林旁边有一栋漂亮的.楼房,里面住着许多小动物,我们来看一看里面都住着谁,好不好?

  教师出示有小动物楼房的图片,分别是:小狗(一楼)、小猫(二楼)、兔子(三楼)、猴子(四楼)、狐狸(五楼),谁能说出这些小动物的邻居是谁?

  (2)小朋友都知道了小动物的邻居是谁了,那请你们看看你们的左右邻居是谁?幼儿互动,教师观察。

  (3)师:我们小朋友都有邻居,数字宝宝它也想找邻居,你们想不想去帮帮他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的邻居吧!

  (4)教师出示1-----10数字卡片,让幼儿知道任意数都有相邻的关系(多1和少1)

  (5)老师拿出10以内任意三个相邻的数字卡片,请幼儿为三个数字排队,引导幼儿按顺序排。

  2、游戏开始

  游戏一:找朋友

  幼儿身上带好1--10的数字卡片按顺序排好队后,老师带着幼儿说儿歌:

  宝宝宝宝转一圈,宝宝宝宝瞧一瞧,

  左瞧瞧,右瞧瞧,瞧见的朋友真不少,

  你的朋友是几和几?请你快来告诉我。

  幼儿大声告诉对方,自己的朋友是几和几?幼儿可以交换数字卡片,反复玩几次,进一步理解相邻数之间的排列关系。

  游戏二:摸彩票

  幼儿在一个装有1-9的数字卡片的箱子里摸,摸出一个数字,并说出它的相邻数,正确的即可获奖。(奖励一个笑脸娃娃)大家一起玩。

  游戏三:找朋友

  发给每位幼儿1到10的数字卡片,摆在桌子上,老师拿出任意一个数字,请小朋友把它的相邻数找出来,看一看哪个小朋友反应最快。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投放1到10的数字卡片及不同颜色的小球,让幼儿进一步探索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教学反思】

  由于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幼儿是整个活动的主体,调动了幼儿学习积极性,幼儿学习兴趣浓厚。通过观察幼游戏活动过程发现幼儿理解了相邻数的关系,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了合作的快乐,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小百科:邻居,指家或住处与另一人的家或住处靠近或邻近的人;住在隔壁另外一家的或附近的人。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单数和双数是上学期大班作业本上的内容,但是当时只是让幼儿用点数表示相应的数字而没有深入。奇数和偶数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生活中一般叫做单数、双数),但在教材中只有很少的一点内容。单数和双数有哪些性质?学习单数和双数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教材中并没有涉及到。为了让幼儿对单数和双数有更深的了解,扩大一下知识面,我想有必要进行一下补充。因此设计了《单数和双数》这一节数学活动课。如何将枯燥的数学活动融入孩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来感受单双数的概念,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是本次活动设计的主导。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初步体验,感受单双数,理解单双数的含义。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进一步区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2、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数卡1-10(大的两份,小的两份);单数、双数字卡一份。

  2、分别画有1-10个花蜜桶的卡片20张;彩色花20朵。

  3、小红旗标志20枚;花泥两块。

  4、小蜜蜂的胸饰一个。

  5、蜜蜂音乐、录音机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蜜蜂采蜜师:小蜜蜂们,今天的天气真不错,让我们去花园里玩吧!(蜜蜂音乐起,幼儿学教师做蜜蜂飞舞的动作。)

  1、师:哇!好漂亮的花朵啊,让我们采些花蜜吧!记住每只小蜜蜂只能采一朵花哦!(幼儿分别采到花蜜后,教师带幼儿坐到位置上)

  二、介绍"单数"和"双数"的概念

  1、师:我发现小蜜蜂们都采了好多的花蜜,现在请你们先检查一下自己都采了几桶花蜜呢?

  2、那么请采了一桶花蜜的小蜜蜂把花蜜送到我这里来。一桶花蜜我们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教师将幼儿送上来的花蜜桶按1-10的顺序摆放成一排,同时出示相应的数字卡片置于上方,剩余的花蜜桶均按此方法进行,可2-3个小朋友一起送。中间可请全体幼儿一起验证送的对不对,比如送5桶和8桶时。)3、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手指游戏,用手指来划花蜜桶,看看能不能通过,好吗?(教师从1-10依次用手指通过花蜜桶)4、教师把可以通过的数字往下移。

  概念介绍:

  --不可以通过的下面多出了一个,孤孤单单的,我们叫它单数。(同时出示字卡"单数") 提问:单数有哪些?

  --可以通过的都是一对一对好朋友,我们叫它双数。(同时出示字卡"双数")提问:双数有哪些呢?

  5、小结:所以1-10中单数有:1 3 5 7 9 ;双数有: 2 4 6 8 10 (教师边指幼儿边念)6、现在考考你们,3是单数还是双数?(5、8、10)6、教师再次进行小结:所以1-10中,单数有:1 3 5 7 9 ;双数有:2 4 6 8 10三、以比赛的形式让幼儿进一步区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师:小蜜蜂们真棒!采了这么多的花蜜,还认识了单数和双数。现在老师要跟你们玩一个游戏,把你们分成两队--A队和B队 问题回答对的,那一队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看哪队得到的红旗最多,那队就是冠军,每人将会得到一份小礼物。现在比赛开始,小蜜蜂们加油了!

  (一)第一轮 :必答题请认真听题:

  1、请两队的两位小朋友找出1-10中所有的单数。

  2、请两队的两位小朋友找出1-10中所有的双数。

  (注:对幼儿的回答及时面向全体进行验证)(二)第二轮:抢答题教师讲解规则:当我说:"预备,开始"后,看哪队的小蜜蜂先举手,就请哪队回答。回答错了,机会就给另一队。

  1、请说出1-10中最大的单数。

  2、请说出1-10中最大的双数。

  3、请说出1-10中最小的单数和双数。

  4、请说出比5大的单数。

  5、请说出比8小的双数。

  (注:对幼儿的回答及时面向全体进行验证)(三)第四轮:附加题规则:两队各派一位代表进行石头剪刀布,决定哪队先回答,答对加一面红旗。(进行两次)1、说出我们身体上哪些是单数的?(如一个头,一个鼻子,一张嘴等)2、说出身体上哪些是双数的.?(如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两只手等)(四)比赛结束,评出本次比赛的获胜方。

  四、拓展幼儿的经验1、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用到了数字。那你们知道哪些地方用到了单数和双数呢?(门牌号、车牌)2、(出示门牌号车牌)提问 :这是什么?

  那么它是单数还是双数呢?

  教师小结:我来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其实一个数不管它有多大多长,只要它的尾数(最后一个数)是单数,那么它就是单数。如果它的尾数是双数,那么这一整个数就是双数。

  五、幼儿操作联系:停车场1、(出示停车场)现在马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了,所以我们都倡导大家要文明停车,我们也来帮帮忙,把车牌号是单数的车停在一起,把车牌号是双数的车停在一起,你们愿意吗?

  活动反思

  如何将枯燥的数学活动融入孩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是数学活动的主要目标。世界学前教育之父福禄贝尔最早提出对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主张,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我设计的这个教学活动,拚弃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以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目标:

  1、进一步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

  2、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三张白纸上分别画好几何图形。

  2、儿人手一支铅笔、一个几何图形、一把剪刀、一张空白的纸以及一张画有几何图形的作业纸;每桌几何图形若干;擦手毛巾;糨糊。

  3、用的几何图形一套(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教学过程:

  一、兴趣激发: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些朋友要来我们班作客,它们是谁呢?(师出示正方形、圆形)问: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圆形有什么特点?

  2、咦!有什么事让正方形、圆形娃娃这么高兴呢?原来今天它们要一起过生日。许多朋友要来祝贺。你们看!它们是谁?(师分别出示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

  3、师:哟!这么多客人,你们看看谁长得和正方形有些象呢?你们帮正方形娃娃找到了相象的朋友,那跟圆形相象的朋友在哪儿呢?我们也来帮它找找。

  二、兴趣体验:

  (一)观察探索

  1、捉迷藏三角形虽然没有相象的朋友,但大家都愿意和它一起玩。这会儿它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1)找图形并填表格。师巡回指导。

  (2)说一说找到什么图形有几个。师:小朋友真能干,躲在一起的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都被你们找出来了。

  (3)说一说在生活中这些几何图形喜欢躲在哪里?

  (二)趣味游戏1、变魔术现在齐要请小朋友来当魔术师,用这些图形变出许多小图形娃娃来。

  (1)变魔术(大图形变小图形)

  (2)问:你能告诉我你用什么图形变成哪些小图形?

  2、拼图案师:你们变出这么多的图形娃娃,今天是正方形、圆形娃娃的.生日。我们就用小朋友变出的小图形和为你们准备的图形拼一幅漂亮的画当作生日礼物送给它们好吗?

  (1)拼贴(师巡回指导)

  (2)说一说用什么图形拼成什么送给正方形、圆形娃娃。

  三、活动结束:

  哎呀!天快黑了,正方形、圆形娃娃要回家了,我们赶快把礼物送给它们吧!

  四、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投放几何图形,自愿组合几何图案。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对称”这一数学知识点,大致了解“对称”这一含义。

  2、操作体验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裁剪简单的对称图形。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难点

  侠义理解“对称”的含义,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其知识点,把学以至用放在幼儿的教学课堂。

  广义理解“对称”,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其学习的乐趣。

  活动流程

  一、“玩”对称,体验特征

  1、没人一张白纸,把纸对折,然后从折痕处开始撕,撕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2、展示部分幼儿的作品,看一看这些图形,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的地方?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小结出这些图形的特点:对折左右两边都相同,把它叠在一起,会重合)

  教师提出概念:像这种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

  二、“剪”对称,操作体验

  1、说一说

  定义:什么叫对称?(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2、看一看

  A、出示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幼儿想象结合另一半,会是什么图形

  B、教师用对称的方法对两幅图进行裁剪(示范)

  3、剪一剪

  C、幼儿自己动手裁剪老师已经勾画出来的对称图形

  D、幼儿自己想象裁剪对称图形

  三、“找”对称,提高认识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对称的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设计通过帮小昆虫找翅膀,激发幼儿主动去观察、发现、感知对称的图案,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对称的事物。此设计是一个整合了语言、科学、艺术、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活动。由此活动还可以引申出许多探索活动,以开阔幼儿视野,激发幼儿主动观察事物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自我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环境的美好情感。此活动适合大班幼儿,如果在中班进行,可以把它分成两个活动来完成。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有趣。

  2、复习9以内的数字、数数,并区分6与9。

  活动准备:

  1、几何图形组合画三幅(还有小动物)。

  2、幼儿每人一份数字卡片

  3、每组提供白色纸条、浆糊、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看图编电话号码。

  (1) 我们将要去春游了,我想邀请小动物一起去请大家想想办法用什么方法通知它们?(幼儿泛讲)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最好呢?

  (2) 打电话要查电话号码,我们来查一查动物家的电话。

  教师分别出示图形卡。(小猴、小熊、小兔)

  师:这是小猴家的电话。让幼儿观察发现小猴家只有图形,没有号码。

  (3) 引导幼儿看图数数编号码。(三家全部观察后,人人翻译号码)

  (人手一份操作用具。可以用数字贴号码,也可用笔写号码)

  请各组派代表在黑板上贴数字

  集体念号码 583469583496 582734

  验证号码的正确性,老师拨打电话。

  二、感知数字的丰富变化。

  (1)思考:这些号码都有6个数字,为什么电话号码是不一样的?

  (数字排列的顺序不同)

  (2) 观察:在三个电话号码中有哪些是不一样的?

  (小猴家的号码是有9、6,小熊家是6、9;小兔家没有这两个数子,有的是2、7)

  相同的是什么?

  (三个号码都是六位数,前两位数都有5、8)

  (3)区分6和9

  问:老师也常把6和9搞错,请你们帮助我记住它。

  ( 让幼儿说出6的圆圈在下面,9的圆圈在上面。)

  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数字23456789

  三、交流所收集的电话号码

  增强幼儿有关电话方面的知识

  (1) 请幼儿大声地读自己带来的电话号码。

  了解电话号码是多位数的`。

  (2) 你们知道的电话是几位数的?(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

  (上海地区的家庭电话是8位数的,手机是11位数的;常用的较特殊的电话是3位数的。)

  四、给小动物编电话号码

  (1)有许多小动物家还没有电话,我们用数字来帮它们编个电话号码吧。

  提示:可以用贴数字的方法,也可以用笔写。

  有意识地请几个孩子上来念所编的号码。

  [page_break]

  (2)教师巡视后提出新的要求。提示幼儿是否每个数字都用了,数一

  你编的电话是几位数的。

  活动结束:

  把小朋友编的电话号码做成电话簿。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破译和设置电话密码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10以内加减运算的能力。

  2.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

  2.老师的手机号码题卡四份,算式题操作纸20份,空白表格20份,白纸若干。

  3.手机一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谈话活动,离别感想。

  师:孩子们,我们在幼儿园一起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转眼你们就要毕业,离开幼儿园了,你们的心情怎么样?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的?(是呀,虽然我们就要毕业了,有点难过,有点不舍,不过我们也应该高兴,因为马上要上小学了,可以学到更多的本领了,对吗?)

  2.交流联系方式:

  而且,当我们想念他们的时候可以很多方法联系啊,谁来说说你想朋友的时候会用什么方法联络?有哪些办法?

  师:恩,现在是网络科技时代,联系的方法还真多呢,我们可以打电话、写信或发电子邮件给对方,还可以网络聊天,收听微博,只要有心,随时可以保持联络。

  二.合作破译电话号码

  1.出示密码题 。

  师:我也觉得打电话是一种很方便的方法,想谁就可以给谁打电话。我这里呀,有个电话号码,看,号码在哪里?是呀,它就藏在这些数字里面,需要你们来破译?什么叫破译?怎么破译?谁知道?

  对了,这些是什么?找到每道算式题的答案,写在它相对应的格子里,最后把这些数字连起来,就是一个电话号码了,怎么样?想不想试试?

  2.幼儿合作进行破译。

  交代要求:我给每组都提供了一组密码,请你们一起合作破译这些密码,先一起看一看这些题目,然后找出答案,并选一个小朋友记录下来,明白了吗?好,我们来比比哪组又快又安静,记住看清题目,不要记错格子了。

  哪组已经破译出来了呢?好,请把它贴到这来,谁来说说你们的结果,你们呢?

  3.合作打手机验证手机号码

  诶,这个号码有多少位?11位,是个手机号码!会是谁的号码呢?不如,我们来打一个试试?谁愿意?哈哈,原来是高老师的电话啊!我把大名签上,写在哪,对了,写在名字这一栏。孩子们,可要仔细记好咯,以后想高老师就给她打个电话吧。

  三.幼儿破译电话号码

  1.自选练习纸,破译同伴的.电话号码。

  师:怎么样,这个破译电话号码有趣吗?那你们知道自己家里的电话吗?有几位?恩,家里的固定电话是8位数字。那我们来个开火车游戏,看谁能马上说出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

  哇,真不愧是大班孩子,已经能够熟记自己家的电话了,今天呀,我把你们家里的电话号码也都编成了一道道算式题,怎么样,想不想破译一下?等会请你选一张来破译,答案记录在下面的格子里,这里是写什么?名字留给谁来签?如果这个号码破译出来是你家里的电话号码,就请你来签名, 破译的时候啊要注意两点:一,破译的时候声音要轻轻的,不影响其他人,二,完成以后把它贴到黑板上。明白了吗?好,去吧。(提醒幼儿看清楚题目)

  2.完成解题后,幼儿进行签名核对 。

  完成了吗?请你把它贴到黑板上,一会等主人来签名吧!先完成的小朋友看看,有没有人破译了你家的号码,你可以去签名了?都完成了吗?

  诶,这几张怎么没有人来签名呢,我们来看看是怎么回事?这下可以了吧,这个电话号码的主人是谁啊?

  四、自编密码游戏

  1.师生合作编密码。

  看来,我们大一班的小朋友个个都是破译高手,我决定了,要再考验你们一下,如果请你来设置电话密码,你会吗?真的,试试。(幼儿白板操作)

  那先帮我来编一下吧,先写下号码,57763098,8位,是我家的住宅电话,怎么编呢?这是什么?一张表格,这里写什么?第一栏写什么?对了,签上大名,让人家知道,破译的是我的号码,好了,开始,第一个算式的答案应该是几?有哪些算式的答案是5 呢?这里呢?哦,那我就选6-1吧,要按顺序写,写错格子了,接着给那个数字编?恩,编题目要按照电话号码的顺序,那谁帮这两个7编一下算式题,要不一样的哦!一次三道题可不可以,好,看清楚数字!如果他成功了,我们给他点掌声!看来,难不倒你们啊,最后两道谁能编点难一点的?超过10的行不行?噢 ,我的电话密码条设置成功,谢谢你们!谁想要我的电话啊,好吧,我送给你,以后可要给我打电话哦!

  原来破译密码很有趣,编密码更有趣诶,那想不想把你们家的住宅电话设置成一张密码条,送给更多的好朋友?

  好的,桌上有空白的表格,明白怎么设置了吗?这里写什么?名字,这里呢?算式题? 算式题要根据家里号码的顺序编,可不能写错了哦,我呀,给大家准备了一张白纸,你可以先写下家里的电话号码,然后按照顺序编,当然你觉得可以一边记号码,一边编,那就更好啦!开始吧,一样的要求,不要影响别人哦!

  先完成的小朋友可以自己破解一下,看看是不是你自己的号码,可别设置错了,别人要打不通的,也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换着破解,都设置好了,可以送给你喜欢的朋友,要分开了,我们还可以给朋友说句祝福的话。

  幼儿互相赠送电话密码条。收到别人的电话条,开心吗?以后要常常联络哦!我们还可以去设置更多的密码,送给更多的朋友呢!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一、活动由来:

  《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深受幼儿的喜爱,在动漫中,喜羊羊是一只聪明、动脑的小羊;懒洋洋却恰恰相反,他是一只好吃懒作的小羊,从而导致他也是青青草原上最肥的小羊,也是灰太狼最最想吃的小羊。然而本班幼儿也有和懒洋洋相似的小朋友,总喜欢玩耍,却不听讲。所以,我便引用了《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里的人物,带领小朋友们转动脑筋来场《智救懒洋洋》的活动。同时也解决了数在数学中难以理解的问题。

  二、活动目标:

  1。进一步巩固5以内各数的加运算,会看图列式,并懂得算式中各数的实际含义。

  2。通过情景游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相互协作能力。

  三、活动重点、活动难点活动重点:进一步巩固5以内各数的加运算。

  活动难点: 会看图列式,并懂得算式中各数的`实际含义。

  四、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课件经验准备:知道5以内的分解。

  五、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出故事。

  1。今天天气很不错,看小羊们都出来玩耍了。咦,谁在哭?

  2。讨论:喜羊羊为什么哭?我们怎样才能帮助到他?

  (二)、选择小路——复习5以内各数的分解。

  1。问:我们来到了交叉路口,该走哪条路呢?瞧,这里有个指示牌,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2。师幼共同找到解决该走哪条路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打败蕉太郎——看图列式,并能说出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

  1。问:前方出现了蕉太郎,他要干什么?

  2。请幼儿回答蕉太郎提出的问题,打败蕉太郎。

  (四)、过河——算出算式的答案。

  1。讨论:你们看,狼堡就在河对岸,但是狡猾的灰太狼把桥拆了我们要怎样过去?

  2。找一找,算一算。算出石头上算式的答案。

  (五)、游戏:拼图找灰太狼。

  1。讨论:总算来到灰太狼家了,可是怎么只有红太狼,灰太狼和懒洋洋呢?

  2。拼图:解救懒洋洋。

  3。小结:你们太厉害了,连红太狼都被打败了。看,喜羊羊和懒洋洋又在一起玩耍了。

  (六)、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中投放5以内加法的算式。

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感知许多物体(图形)可以分成相同的二分,并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2、尝试用目测,把实物分成一样多的两份,并在活动中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示范用的蛋糕一只及幼儿操作材料图形一套。

  2、人手一分不同颜色的各种图形。

  3、操作材料:红枣、豆子、橡皮泥。

  活动过程:

  1、以两只“小松鼠分蛋糕”的故事,激发幼儿学习二等份的兴趣。

  师:“六一”这一天,是小松鼠花花和圆圆的生日,小伙伴们送了他俩一个蛋糕,两只小松鼠很开心,看了一会儿,花花说:“我们来分蛋糕吃吧,我们两人吃一样多好不好”圆圆说:“好”!可是两之小松鼠的数学学的不好,不知道怎么分才能分得均匀,小朋友说说看,两只小松鼠应该怎样分才能吃到一样大的蛋糕?

  2、老师这里也有一只蛋糕,想把它分成相同的两份,请小朋友帮老师想一想,应该怎样分?

  3、幼儿演示分法,教师帮忙。

  4、蛋糕可以分成相同的两份,那么如果我们用图形,可不可以也把它们分成相同的两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好多各种各样的图形,而且,每种图形有两张,请你们把相同图形中的一张先用折的方法,折成相同的两份,然后,用剪刀剪开,看看剪下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在折、剪的时候,你想一想一种图形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都可以把它分成相同的两份?

  5、幼儿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小朋友们相互讨论。

  师:小朋友在操作的时候。可以相互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

  6、幼儿反馈尝试的结果。

  (1)提问内刚才小朋友都动手把各种图形分成了相同的两份,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2)请几个有不同分法的小朋友讲述,并用老师的操作卡演示给小朋友们看。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通过操作、探索、观察、比较,掌握二等分的方法,在学习和探索中引导幼儿由浅入深,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的开始部分,是以故事《松鼠分蛋糕》导入,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把孩子带进如何公平的分饼的情景中,使孩子们的兴趣很自然的被调动起来。

  在学习活动中,我本着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活动一开始,我就为幼儿提供可操作材料,每人一个圆圆的饼(圆形卡片),让幼儿亲自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老师在操作活动中充当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孩子们通过操作和探索,自己找出了圆形二等分的分法,建立等分的'概念。接下来,对幼儿掌握的知识进行提升,探索、操作各种图形二等分的方法,对二等分的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活动的结束部分,老师为孩子提供了许多可操作实物:如饮料,让幼儿知道生活中,许多东西都可以二等分,把学过的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进行生活中的实际操作,幼儿通过切食物、分饮料等实践,拓展二等分的知识,同时激发了幼儿对等分的兴趣,在操作中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幼儿操作探索图形等分的这个环节中,我应该只跟孩子说对折,而剪的过程我应该在课前剪好,到这个环节直接演示就得了,把剪的过程放进来既浪费时间了,又没有把重点突出来,这一点我觉得不够完满。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20

大班数学教案07-20

大班数学教案07-19

大班幼儿数学教案04-10

大班数学教案04-10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7-28

排序大班数学教案05-28

有关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5-23

(精品)大班数学教案07-20

大班数学教案《分类》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