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01 11:49:41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集锦【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集锦【6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P28页例题和“试一试”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2、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理念:在自我探索和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体会合作交流的意识。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师准备:口算卡片电脑课件。

  学生准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预习课前知识。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

  16×1112×1432×21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你是什么想的?

  2、想想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二、讲授新课:

  1、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那么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自己去发现它,并掌握它。

  2、教学例题:

  出示主题图:观察图,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提出问题:“这是21排26号,是最后一个座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告诉我们什么?

  列出算式:

  板书:21×26或26×21

  A、先估算结果

  解决:这个电影院大概能坐多少人?够500人坐吗?

  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B、探索笔算: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在上节课内

  容基础上,只是多加了进位,在全班汇报,教师把计算过

  程展示于黑板。

  引导学生将所有的计算过程进行比较,特别是书上

  出现的三种,比较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书写竖式:

  强调:A、因数21十位上的2表示什么?

  B、积52中的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比较书上3种算法哪一种简单、方便。

  三、习题巩固

  1、课本28页“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算法多样,但至少有一题要用竖式。

  2、课本29页练一练1独立计算,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学生做练一练第4题,后提问,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啊?

  生:用完水龙头,马上关好水龙头。

  4、组织学生做“练一练”第6题,小组讨论,看能不能发现什么规律?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 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具准备:

  情景图(课件),照片,蜡笔,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创设让学生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和厚的情境,在测量中发现它们的长度都不是整厘米。从中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采用小组(建议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

  (2)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 长:不到21厘米、差2个小格。 宽:不到15厘米、差2个小格。 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小结:当测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3、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学生尺上的1毫米有多长。

  (2)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毫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生1、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生2:从学生尺中,我能发现毫米与厘米的关系,1厘米=10毫米。 4、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交流 1厘米=10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5、举例说明1毫米的长度

  手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 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又长了什么本领?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简单的分类,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经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思想,掌握分类的方法,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体验分类方法和结果的多样性,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感受到身边有许多与数学相关的事情,喜欢学习数学,乐于提出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在活动中体验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整理在生活中的用途及作用。

  难点

  让学生能学会自己确立标准分类,有时能按不同的标准多次进行分类。

  教学突破

  以学生原有生活经验为知识背景,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自主活

  动,亲自动手操作,经历分类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感受分类的标准和方法。按不同的标准分,选择通过讲<<它俩谁分得对>>的小故事把学生带进生机盎然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们讨论后明白我们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结果是不一样的,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生准备:日用品和食品若干。

  教学步骤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创设情境2.教师指导学生按一种标准分和按不同标准分并组织练习。3.拓展延伸,课堂总结。1.观看录像,感受分类的价值。2.自主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3.自由发言,交流体验。4.实践延伸,学以致用。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约4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多媒体画面,画面中大头儿子,到超市想买一盒水彩笔,摸头自问:超市这么大,我该到哪儿去找呢?2.提问:超市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3.揭示课题。1.学生观看多媒体画面回答大头儿子提出的问题。2.学生说出超市里的商品是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的。

  二、自主活动,体验分类 (约30分钟)

  (一)学习按一种标准分

  1.分一分,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教科书上文具和学具的主题图。提问:有个做事马虎的小朋友,他把文具和学具都散放在桌子上。我们一起来帮他整理一下。哪些物品应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放到学具盒里?教师在学生回答时用电脑配合显示收文具和学具的过程。

  2.分一分,理一理。谈话:下面请各小组将课前准备好的`一袋物品拿出来,(袋内装食品、日用品若干件)说一说袋中有哪些物品?学生交流时老师巡视。

  (一)学习按一种标准分

  1.学生观察后回答哪些物品应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应放到学具盒里。

  2.(1)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2)谈话: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把这些物品分别装到两个篮子里,怎样放合适呢?看哪个小组分得又对又快!

  (3)提问:大家评一评,分得对不对?

  3.分一分,做一做。

  (1)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一题。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起来。提问:小朋友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谁认识这些小动物? 谈话:小朋友,这些动物中哪些能在水里生活,你能把它们圈出来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鼠标点击画面上的动物,画上圈,并发出该动物的鸣叫声。 除了图上的动物还有哪些动物能在水里生活呢? 小结:刚才我们把这些动物分成了两类,一类是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一类是不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多媒体显示两个集合圈,把这些动物分成两类。

  (2)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三题。它们各在哪里行驶?提问:小朋友们,这些都认识吗?它们各在哪里行驶呢?各小组先讨论,互相说一说。 指导学生根据行驶地方的不同,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做记号。如在天上飞行可以画个 来表示,在地面上行驶可以画个 来表示,在水里航行的画个 来表示。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各小组分别操作。学生把本小组分的两个篮子拿到讲台上,一个篮子里装的是食品,另一个篮子里装的是日用品。

  (3)学生检查各小组分情况。

  3.

  (1)学生首先认识题中的小动物。并回答出是什么动物。学生在跳跃轻快的音乐声中在书上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并回答。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2)小组讨论,学生纷纷互相说出各在哪里行驶。学生在柔和的音乐声中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点击画面上的交通工具,同时发出各自的声音,画上符号。 提问:我们把这些交通工具按什么要求,分成了三类?小结:把一组物体按一种标准分,分得的结果是一样的。

  (二)按不同标准分。

  1.多媒体显示小故事<<它俩谁分得对>>提问:小白兔、小灰兔把采集来的花分成3堆,都说自己的方法对。你说谁分得对呀?

  小结:小白兔和小灰兔都分得有道理,都对。一组物体按不同的标准分,结果是不一样的。

  2.选一选,分一分。 多媒体显示:观察下面八顶帽子,请你分一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学生出色的回答给予表扬:小朋友们真聪明!只要他细观察,肯动脑筋,会学到很多知识。3.听口令游戏。 现在我们来做个听口令的游戏。看哪些小朋友注意力集中。男生起立!女生起立!女生坐下! 提问:小朋友们,想一想,现在我们把全班的小朋友按什么来分的? 谈话:现在戴帽子的小朋友起立!这时我们全班的小朋友是按什么来分的? 谈话:我们全班的小朋友还可以怎么分,小朋友们课后再去想一想。

  4.分一分,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四题。谈话:小朋友们我们各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分?然后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分法?在书上做上不同的记号。 教师对于学生说出的分的结果只要有道理都给予肯定。小结:一组物体有时可以按多种标准分,分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学生完成后,分别说一说,再把自己画的和符号和屏幕上一一核对。学生分别回答出:按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上航行的标准分的。

  (三)按不同标准分

  1.学生思考回答分得都对,分别是按颜色和形状来分的。

  2.仔细观察,有的回答可以根据颜色分分成三类,有的说可以根据帽子的款式分分成两类。

  3.玩听口令游戏。 学生根据口令做一做。 学生回答是按男生女生来分的。 学生听口令做一做。回答是按有没有戴帽子来分的。

  4.上“想想做做”第四题。 学生观察后讨论,然后各小组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各小组展示分类结果,有的学生回答我们小组是按蔬菜和水果分的,我们把它们分成两类;有的学生回答我们小组是按照颜色来分的,有红的、有绿的、有紫的,我们把它们分成三类。等等。

  三、自由发言,交流体验 (约3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谈话:小朋友们,你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分一分的方法吗? 学生追忆后,回答在生活中做过的、见到的用分一分方法的事。

  四、实践延伸,学以致用。 (约3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多媒体显示一组房间衣屋散放的画面。 提问:看了这幅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谈话:我们小朋友回家后运用分一分的方法把自己的小房间整理一下,好吗?学生观看后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如说这个房间太乱了,需要整理一下,准备回去怎样整理自己的房间等。

  五、本课小结

  本课是让学生自己在探索中掌握分类的方法。学会分类可以根据同一标准分也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在生活中有许多时候都需要用到分类。

  六、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分一分

  按同一标准分 按不同的标准分

  (注:由于学生刚入学,这里的板书教师要加上拼音。)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探究问题:关于垃圾的分类

  小朋友们,你们别嫌垃圾脏糊糊、臭烘烘的,里面可大有文章呢!让我们一起翻一翻,看看垃圾袋里究竟有什么?我们也可以将垃圾分一分。我们可以将垃圾分成三成以下三类。

  不可再生垃圾:

  ☆ 主要是指果皮、菜叶、需要扔掉的变质食物和脏土等。

  ☆ 大多携带细菌,或是非常容易导致细菌的滋生和繁衍。

  ☆ 如果存放时间过长,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有害物质,危害我们的健康。

  ☆ 应当及时清除,封闭回收,严格销毁。

  可再生垃圾:

  ☆ 主要是指废纸(像旧书报)、废金属(像易拉罐)和废玻璃(像酒瓶)等。

  ☆ 这些东西放在家里,好像并没有多大的用处。

  ☆ 应当科学地分类回收,实现再生利用,使废物不废,再立新功!

  有毒垃圾:

  ☆ 主要是指电池、废灯管等。

  ☆ 这些东西含有毒物质,非常容易污染我们的生存环境。

  ☆ 应当投入指定的回收桶,由国家统一回收处理。

  探究问题:关于垃圾的处理。

  ☆ 认真做好分类工作,三类垃圾最好装入不同的垃圾袋。

  ☆ 对不可再生垃圾必须做到:坚持每天清除一次;扔之前必须系紧袋口;必须扔进指定的回收箱,严禁乱丢乱扔。

  ☆ 对可再生垃圾必须做到:最好分类放置;定期进行处理,卖给由国家经营的废品回收站。

  ☆ 废电池等有毒垃圾,一定要投到学校、商场特设的回收桶里。

  ☆ 在公共场所,食品垃圾(像瓜子皮、果核、香蕉皮、冰棍纸、喝空的饮料瓶等)严禁随手乱扔,必须投进垃圾箱里。

  ☆ 口香糖好吃却不好清除,所以绝对禁止乱吐乱扔,必须用糖纸或废纸包好后,再投进垃圾箱里。

  ☆ 从楼上向下投掷垃圾的做法万万要不得!

  探究活动:

  看着眼前的这些垃圾,小婷一时不知该怎样分类才好。请你帮她分一分,然后装进不同的垃圾袋。可口可乐易拉罐、梨核、鸡骨头、啤酒瓶、粘有酱油污渍的废报纸、用过的卫生棉签、脏塑料袋、西瓜皮、用完的作业本、漏底的开水壶

  拓展活动:

  活动一 :分铅笔

  小朋友通过按不同的标准分,可以按颜色分;按有没有橡皮头分;按笔杆的形状分;按铅笔的型号分;按有没有削过分;按笔杆的材质分。按照不同的标准分每次分的标准不同,分得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活动二:将大街上的人分一分

  如按性别分;按年龄分等。

  活动三:整理书包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整理的。

  评价设计

  一、“看谁分得好”,请小朋友们从每一行中选出一个与其它不同类的图形,用笔圈出来。

  二、“看谁想得好”请小朋友们看下面的四个图形,你可以怎样分,看看哪个小朋友分类的方法多。

  三、“比一比谁最棒!”下面四组图形小朋友们会分吗?可以怎样分?你有几种分法?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一、说教材

  《小明的一天》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 小明的一天主要是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情境教材,教材根据小朋友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安排了6个整时和半时的时间让学生认识钟面,题材非常生活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之一,能学以致用。

  二、说教学目标

  在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把握单元的主脉后,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2、 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养成珍惜时间的观念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说重难点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会认读整时和半时作为教学重点,在观察、对比之后了解整时和半时的特点后,在钟面上能拨出整时和半时作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让一年级的小朋友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我主要采用直观情景教学,通过猜谜语、找朋友、动手拨一拨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合作、互相交流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为有效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五个教学流程。

  首先我采用情趣导入的方式引入本课教学,我利用课件播放谜面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同学们猜猜看,它会是什么呢?当学生通过努力猜出谜底后,学习兴趣陡然高涨,我因势利导现在就和老师一起去钟表王国,去认识钟表王国的居民们。采用猜谜语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方式导入新课,不但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做好情感和知识的铺。

  接着,我利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进入新知探究环节,因为课件这种直观形象的展示方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有利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所以 本节课我使用了课件。当学生初步认识钟面后,我用我的身体短,我是时针我的身体长,我是分针这种童趣十足的语言强化了学生对时针、分针的认识,突破了学生的认知困难,接着我故作神秘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不想认识?他的名字叫小明,今年和大家一样也上一年级了,瞧!让我们走进小明的一天。早晨小明早早地就起床了,他可是自己穿衣服的哟,吃过早饭,他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去上学,上课是小明积极举手发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午饭时间到了,小明可是自己吃的午饭哦。瞧,小明在踢足球锻炼身体呢!晚上写完作业,小明早早的睡觉了以介绍朋友的方式展开小明的一天,为教整时和半时做好了准备,在教整时时,我采用以学生帮忙的形式,出示小明几时起床?几时吃午餐?两幅图片,让学生根据钟面上时针、分针的位置,初步得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认知观念后,我用小朋友,你们太聪明了,知道我是早晨6时起床,中午12时吃午餐,那你想知道我是下午几时锻炼身体吗?告诉你们吧,我是下午4时锻炼身体的,你能用学具准确地拨出4时吗?以小明童趣的语言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后,并进入了拨钟环节,以突破教学难点,强化学生对整时的认识。当学生拨钟正确时我会采用你真棒你真了不起及小贴纸奖励等方法表扬和鼓励学生,启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小明的一天》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小明的一天》说课稿当学生对整时有了清晰的认识后,我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半时教学,出示小明七时半上学,八时半睡觉两幅图片,让学生根据时针、分针的位置知道:时针走过7,在7和8中间,分针指着6,是七时半,时针走过8,在8和9中间,分针指着6,是八时半。从而得出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接着我创设疑问小朋友,智慧老爷爷有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为什么小明七时半上学,八时半却在睡觉呢?通过图片让学生知道,小明是早上七时半上学,晚上八时半才睡觉的。从中让学生懂得说时间时要说具体、说完整。之后也用拨钟强化了学生对半时的认识。

  在学生能正确地认、读及拨出整时和半时后,让他们知道数学能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的'问题,于是进入第三环节解决问题,我创设淘气、笑笑去旅行的情境。小朋友,笑笑要去北京旅行了,咱们帮笑笑看看飞机开往北京的时间是上午几时?当学生说对时间后(点课件)接着还说出了飞机开往天津的时间以及拨出飞机去南京的时间下午2时半。课件上飞机起飞的动画及表扬的你真棒保护了他们的课堂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接下来进入游戏巩固环节,我播放课件,让学生根据钟面上的时间,听小猪和小狗的对话 。如:这是几时?6时拉。小狗说:快起床吧!小猪说:我再睡一会吧!7时半了,小狗说我们一起去学校,小猪说我再玩一会吧下午5时了,小狗说我们一起去做作业吧,小猪说:我再玩一会吧晚上8时了,小狗说时间到了我要去睡觉了,小猪哭着说我的作业还没写完呢!一年级的小朋友注意力不持久,通过找朋友游戏中有趣的对话,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不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整时和半时的认读,而且从中懂得了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

  最后一环节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现了一种反思的思想,让学生学会总结,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

  六、说说板书

  板书中我以长短两字加深学生对时针、分针的区别。板书了整时时时针、分针的指向,半时时时针、分针的指向。用色彩鲜艳的艺术字突显了本课的重点。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标准教材第二册P10页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准备:

  1、复习十几组成

  2、拍手组成。

  3、创设情景

  出示:过年的`主题图

  过年你们去过年货市场吗?你门看看新年的游园会里都有些什么?你们能从中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二、探究交流:

  1、从图里你观察到了什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你会解答吗?

  2、整理算式

  15-9=14-9= 12-9=

  观察这几道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3、大家就一起来研究十几减9

  4、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1)分组探究

  (2)汇报成果

  三、自主练习,巩固方法,体验成功:

  1、出示百果树,你想吃什么就摘什么果子

  (果子后面是算式)

  2、交流经验

  你能把算的快的小秘密告诉大家,让小朋友们共同进步吗?

  3、出示:迷宫路线图!

  比一比谁能最快回到家!

  学生试算

  展示学生作品。

  4、出示:

  -9=

  有不同的填法吗?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填的。

  5、学习了十几减9,你能发现十几减9里藏有什么小秘密吗?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比例的判断。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景影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根据下面各题,先口答列式及得数,后说数量关系式。

  1、 一列火车2 小时行驶25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 一种布,买3米共要27元,平均每米布多少元?

  3、 某印刷厂5天生产2.5万本练习册,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万本练习册?

  师据学生回答板书如下:

  路程/时间=速度 总价/数量=单价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二、引新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如上面这些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的关系等。现在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如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有什么关系?或者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之间有什么关系?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正比例的意义。(板书)

  三、新授

  1、 教学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8

  路程(千米) 90 180 270 360 450 540 630 720

  (1) 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内数据。

  (2) 边观察边思考下面问题:

  (1) 表中有哪几种量?这两促量有没有关系?

  (2) 这两种量是怎样设化的?(路程是随着时间的变化页变化。时间扩大,路程也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3) 引导学生分析这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1)从表内找出几组相对应的两个数,求出比值,再比较比值的大小。指名口答,师板书:

  90/1=90 360/4=90 540/6=90

  (2)从下面的比式中,你能不能找出变化规律?这个90实际上就是这列火车的什么?(速度)

  (3)师: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式子表示

  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4) 小结。

  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2、 教学例2

  (1)出示例2,在布店的柜台上,有像下面一张写着某种花布的米数和总价的表。

  数量(米) 1 2 34 5 6 7

  总价(元) 8.2 16.4 24.6 32.8 41.0 49.2 57.4

  (2)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内的数据。

  (3) 回答下面风个问题:

  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有关系吗?为什么?

  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

  它们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相对应的总价和米数的比各是多少?比值是多少?比较这些比值的大小,相等吗?这个比值实际上就是花布的什么?

  (4) 小结。

  花布的米和总价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是随着米数的变化而变化的.。米数扩大,总价也随着扩大;米数缩小,总价随着缩小。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总价和米数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

  3、 概括正比例的意义及关系式。

  (1) 比较上面的例1和例2,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 判断成正比例量的方法:是什么?

  (3) 师:例1中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比的比值,也就是速度保持一定。年以,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大家想一想:在例2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为什么?

  (4) 概括关系式:

  Y/X=K(一定)

  4、 教学例3。

  出示例3

  师:大家能不能根据上面的判断成正比例量的方法说说?指名口述、师帮助纠正。关系式是:总重量/袋数=每袋面粉重量(一定)

  5、 小结。

  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键是看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是否一定,如果比值一定,那么这两种量就是成正比例的量。

  四、巩固练习

  第13页做一做

  五、 总结。

  1、 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

  2、 怎样判断两种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六、 作业: 完成练习六第1-3题。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7-20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24

小学数学教案07-14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01

小学数学教案【精】12-05

【精】小学数学教案11-28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11-28

[优选]小学数学教案07-20

小学数学教案(必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