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04 10:03:41 教案 我要投稿

[集合]中班科学教案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集合]中班科学教案9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通过对豆子的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高脚杯6个、黄豆若干、大铁盘6个、记录白纸30张、铅笔30支。

  活动过程

  一、探究的问题

  把黄豆放到高脚杯里,要装得满满的,然后加入少量清水,

  再将酒杯放在大铁盘上,看看有什么变化?

  二、幼儿讨论。

  1、豆子被泡大了。

  2、豆子会从杯子里跳出来。

  3、不会有变化。

  三、试一试。

  1、幼儿把黄豆放到高脚杯里,装得满满的,然后加入少量清水,

  再将酒杯放在大铁盘上并仔细观察。

  2、说一说我的发现。

  (1)看见一颗颗黄豆陆陆续续地从高脚杯跳到铁盘中。

  (2)豆子发出蹦蹦的响声,好像豆子在“跳舞”。

  (3)豆子被水泡大了,杯子里放不下就跳出来了。

  3、数一数,有多少豆子在“舞池”中跳舞,并在记录纸上记录活动的结果。

  4、想一想,还有哪些豆子会跳舞呢?水泡过的`豆子与干豆子有什么不同?

  四、注意事项

  1、实验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各个环节教师要提前做一遍,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2、挑选黄豆时要挑选颗粒饱满的黄豆。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幼儿园门口卖玩具的小摊上,孩子们对能吹出泡泡的玩具特别感兴趣,常常缠着大人买,还把玩具带到幼儿园来玩。一次,有一个小朋友带来的吹泡泡玩具刚和同伴玩了一会儿,一不小心玩具中盛的泡泡水全给洒了,看见那个小朋友着急地哭了起来,所有的小朋友都很想帮助她,于是产生了“自制泡泡水”的想法。为满足孩子们的探究欲望,达成他们美好的心愿,我特意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操作实践,掌握配制泡泡水的方法。

  2、初步学会观察泡泡大小与泡泡水之间的关系。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满足幼儿探索实践的需要。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幼儿自己发现做泡泡水的秘密

  2、让幼儿亲自尝试做泡泡水

  活动准备

  1、提供糖、盐、颜料、洗衣粉、洗洁精、水、塑料杯、小勺、小盆子、吸管、几张怎样做泡泡水的图纸。

  2、每组一个操作台。

  3、录像机

  活动过程

  一、泡泡水的秘密。

  1、教师出示幼儿带来的吹泡泡玩具,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件玩具,想和小朋友一起玩,看看是什么?吹泡泡需要些什么?(泡泡水和吸管)那请小朋友们想想我们在生活当中什么时候会出现泡泡?可是泡泡水没了,怎么办?(自己配制泡泡水)

  2、幼儿第一次尝试配制泡泡水。

  (1)幼儿自由分组,在操作台前尝试用不同的材料配制泡泡水。

  (2)经幼儿商量后,每组推荐一名幼儿代表本组在全体幼儿前发言,交流经验。

  提问:你们是怎样配制泡泡水的?能吹出泡泡来吗?

  3、幼儿第二次尝试配制泡泡水。

  幼儿在借鉴同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再次动手操作,亲自体验如何成功地配制泡泡水。教师拍摄幼儿配制泡泡水的过程及吹出来泡泡时的情景。

  二、观察泡泡水与泡泡大小之间的关系。

  1、dv回放。

  引出用同样的材料配制泡泡水,吹出来的泡泡不一样大这一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2、幼儿第三次尝试配制不同的泡泡水。

  (1)试一试,用同样的材料配制的泡泡水吹出的泡泡一样大吗?

  教师与幼儿一起玩,当好一名玩伴、一名合作者、一名引导者,适时让个别幼儿介绍自己配制泡泡水的方法。

  (2)集中讨论。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幼儿发现同样材料配制的泡泡水吹出的泡泡不一样大。

  3、尝试用相同材料配制吹出不同泡泡的泡泡水。

  各别提问:你们配制的泡泡水能吹出几种不同大小的泡泡?说说你们是怎么配制,有什么发现吗?

  三、吹泡泡比赛,分享成功的快乐。

  比一比,看哪个组的小朋友吹的泡泡又多又大。(允许幼儿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四、活动延伸:

  小朋友今天很能干,不仅帮老师配制了泡泡水,还能配出吹出不同大小的泡泡水,太谢谢你们了!不过老师要请小朋友回家试一试,除了可以用洗衣粉、洗洁精配制泡泡水外,还有哪些材料可以配制出泡泡水?

  教学反思

  1、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所涉及的材料也是常见的。

  2、我觉得在尝试环节中,应对不同的孩子用不同的要求。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选择让那些尝试做泡泡水不成功的小朋友提出问题,让那些有办法解决问题的小朋友去帮忙他,这样那些做的不成功的小朋友就会印象更深刻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背景:

  随着时代的前进,现代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小朋友在生活中会发现许多科学。为什么沙发有弹性?为什么轮子都是圆形?如果用方形或三角形做轮子会怎样?为什么有光的地方就会有影子呢?为什么影子有的时候长,有的时候短?当我们仔细观察和思考的时候,会发现我们身边有许多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去了解。

  在“我们身边的科学”这个课程活动中,我们希望通过以生活中常见的科学为话题,从生活中幼儿常接触和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可以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培养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活动目标:

  1. 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感兴趣,能积极地参与探索活动,会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2. 通过尝试、感知和操作,积累一定的学习体验,形成有关概念。

  3. 感受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培养独立性和创造性。

  4. 在原故事和儿歌的基础上,想象并创编新的故事和儿歌。

  5. 发展走、跑、蹲、跳的基本能力,增进想象力以及肢体创作的能力,促进动作的敏捷性。

  6. 随音乐的变化,改变动作的速度、力度和难度。

  7. 积极参与观察和探索活动,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找出相同的图案。

  8. 正确使用多种手工工具和材料,运用画、贴、印、捏等方法进行美术活动,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三、区角环境的创设:

  1.益智区:

  1)幼儿比较并记录自己的发现,看看什么更有弹 性。

  2)幼儿尝试、比较让玩具动起来的不同方法并记录。

  2.阅读区:

  教师提供小汽车、树、花图片,让幼儿有表情地讲《蓝汽车》的故事。

  3.表演区:

  利用小动物的头饰, 等东西,根据顾客需要的物品,玩小猴卖“ ”的'游戏。

  4.生活区:

  提供大小不同的刷子,豆类、米、沙子等;咖啡色或黑色卡纸、白色绘画纸、黄色绘画纸、瓶盖子、笔、糨糊、剪刀。

  5.美工区:

  教师提供大大小小的牌形硬卡纸。

  6.建构区:

  利用大、中型积木和拼插片等材料搭建汽车等各式玩具,建一个开心科技园。

  四、活动网络图:

  最喜欢的玩具 玩具动起来 弹性 我的好帮手 轮子

  会变的图形 玩水游戏 小猴卖“ ” 颜色变变变 好玩的泥 奇妙的刷子 通信工具

  五、活动过程实录:

  子活动一:最喜欢的玩具

  活动目标:

  1、 了解周围人喜欢的玩具(包括大人小时侯喜欢玩什么),感知玩具的多样性。

  2、 活动中能积极大方地与人交往。

  3、 让幼儿对自制玩具产生浓厚的兴趣。

  幼儿言行:

  韦敏:“我的玩具叫‘奥特曼遥控赛车’,它跑的速度可快了,在玩的时候要注意遥控器一定要对着汽车前的天线,这样它可以传送电波,汽车就能启动了。”

  郭家君:我的玩具是只会说话的小猫,你说什么,它就会说什么,不信你试试!

  讨论:你们知道大人小时侯玩什么玩具吗?

  华正:我爸爸小时侯用木头做一把水枪,用木头销成一个陀螺。大人小时侯玩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

  张玮乐:大人小时侯会玩好多民间游戏 ,我妈妈说:捉迷藏、扔沙包。

  教师回应:

  小朋友对大人小时侯玩的玩具特感兴趣,他们一个劲地问我小时侯玩过哪些玩具

  ,当知道老师玩的玩具也是通过自己动手做的,如:毽子、沙包、牛皮筋等,小朋友说:回去我也用一些材料做玩具,这就是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目的——让幼儿学会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使自己玩有所乐。

  子活动二:小猴卖

  1、 理解故事内容,能根据故事中各种动物的语言分析出它们所要的圆圈各表示什么。

  2、 对物体的形状感兴趣。

  教师指导策略:

  老师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各种小动物各自所需要的物品,让幼儿在游戏中知道故事情节,并能自己改编故事内容。

  讨论:小猴看到“ ”后,为什么就知道它们所要的物品呢?

  幼儿言行:

  陆家铖:因为小猴问它们要什么,小鸭说它要学游泳,所以小猴给它一个游泳圈;小猫说要照着洗脸,小猴就给它一面镜子……

  马一冰:因为小猴听它们说的话就知道它们想要的东西了。

  讨论:除了用圆圈来表示自己所要买的东西,你们知道还可以用其他图形来表示自己所要买的东西吗?(如: )

  教师回应:

  让幼儿在区角中根据图形的不同来改编故事内容,同时让幼儿在表演中知道每个图形的用途,知道它们也是不可缺少的,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图形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子活动三:轮子

  活动目标:

  1、 通过操作感知轮子的特性和用途,。

  2、 了解周围世界中有各种轮子,对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兴趣。

  活动记录:

  事先我制作了一张调查记录表“我看到的轮子”,要求幼儿用图示记录在表上,同时让他们寻找一些有关轮子的玩具,并与家长商量轮子的特性和用途,了解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轮子。

  讨论:为什么轮子都是圆的?

  徐健威:如果轮子不是圆的,就会出交通事故。

  仇苏阳:只有圆的轮子才可以滚。

  教师指导策略:

  幼儿虽然能说出轮子的特性和用途,但是他们不知道轮子可以省力,于是我们开展了游戏活动——运物,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让幼儿尝试、比较,理解轮子不仅可以省力,还可以省时。

  子活动四:奇妙的刷子

  活动目标:

  1、 积极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刷子,了解刷子的不同用途。

  2、 对生活中的小工具产生兴趣,体验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幼儿言行:

  小朋友拿了各自带来的刷子进行尝试活动。看:徐健威和邵鄢拿了长柄刷到卫生间去打扫卫生,周宸看见了也去帮忙;华正拿了衣服刷在“洗衣服”;马一冰拿着鞋刷在像模像样地刷皮鞋;这时,传来小朋友哈哈大笑地声音,我跑过去一看,原来蒋逸文小朋友用睫毛刷在化妆呢,只见她两只眼睛黑糊糊的,象只“熊猫”似的,可是她非常开心;有的小朋友拿着自己带来的刷子和同伴交流,不懂的他们也能问老师这些刷子的使用方法。

  教师指导策略:

  让幼儿在尝试过程中,知道了刷子的不同用途,掌握了各种刷子的使用方法,同时也体验到刷子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子活动五:通信工具

  活动目标:

  1、 了解通信工具的外型结构和用途,知道通信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2、 让幼儿正确使用通信工具,并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设计思路:

  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迅猛,而通信工具也越来越

  多,小朋友的家里有电话、有手机、有电脑、有可视电话……可是幼儿对这么多的通信工具的用途并不了解。针对幼儿关注的话题,我们预设了本次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幼儿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师反思:

  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与小朋友一起去收集资料,并进行讨论了解通信工具的种类、用途,知道电话有固定和移动两种;小灵通和手机的不同;可视电话和电话的不同;对讲机与手机的不同等等。在整个活动中小朋友的积极性很高,小朋友的接触面比较广,而且信息也比较灵通,象周宸知道还可以用传真机来发送照片、信;华正知道可以上网运用语音与爸爸讲话。通过本次活动小朋友对通信工具比较感兴趣,因为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自己身边的通信工具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所以他们能积极投入到此活动中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六、教学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会问:老师,为什么轮子都是圆的?老师,为什么有月亮时就有星星,而没有月亮的时候,天上就没有星星?针对孩子们的提问,我们查找了一些资料,告诉他们。我们让孩子找一些有关弹性的物体﹑电话的种类﹑刷子的种类等等。

  各种各样的刷子是由小朋友自己带来的,他们互相介绍自己的刷子,并能讲出刷子的用途以及给人类带来的方便,小朋友一边尝试,一边交流,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了解我们周围的科学,知道我们的工具是通过科学家和工人用他们的智慧来建造的,同时要求小朋友从小就要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并知道科学会给人类带来方便,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知道两栖动物的特点,并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分类。

  2.依据动物的居住地、生活习性为动物找家。

  3.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

  二、活动准备

  1.天空、草地、小河背景图、动物图片、贴纸等

  2. 乌龟、青蛙等两栖动物生活习性视频。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介绍自己制作的动物名片,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幼儿看动物名片互相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二、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分类。

  1.刚才小朋友都说到了,有的小动物会游泳,有的小动物会飞,有的小动物会走、会跑。

  2.介绍背景图:小动物的家(1)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图,图上有什么?

  (2)教师介绍:这是小动物们生活的`地方,你知道小动物都生活在哪里吗?请将小动物们送回自己的家。

  3.幼儿分类、操作。

  4.认识乌龟和青蛙。你知道它们生活在哪里呢?幼儿讨论并说理由。

  观看有关视屏,区分乌龟、青蛙等两栖动物,并了解两栖动物生活习性和特点。

  四.教师总结:

  每个小动物也都有自己的家,有的小动物生活的地方就是它的家,有的小动物不是,小朋友回去再找找,有新的发现再来告诉大家。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背景

  班上放着一把纸做的小伞,几个好奇的孩子站在桌子旁看桌上的那把小伞,就伞的作用和材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看孩子对伞兴趣这么高,我班进行了一节与伞的材质有关的课程。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记录的方法。

  2、了解伞的质地与防水性。

  3、了解伞的不同作用及其生活中对人类的作用。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点难点

  1、伞在遇到水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2、能够清楚不同的伞有不同的作用。

  3、学会填写记录表。

  活动准备

  1、各种材质的伞(布,塑料,纸,油纸)

  2、制作伞面的材料(普通纸,玻璃纸,塑料布,蜡纸)

  3、伞的记录观察表,一盆水。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观察一个实验:“伞面会不会湿?”

  ——出示塑料伞,纸伞,布伞,油纸伞。教师引导幼儿认识不同材质的伞并且用手去感觉不同材质的伞面布。

  ——在记录表上找出相对名称的伞栏,并且能够在怕水的伞栏打钩。

  ——请幼儿猜猜:将水直接洒在伞面上,伞面会不会湿?水到伞面之后不同材质的伞会有伞面样的反应?

  ——鼓励幼儿在观察表上记录下自己的猜测。

  二、请幼儿自己动手尝试做做这个实验,并且说说自己的观察结果。幼儿分成四组进行试验。

  ——请幼儿将水直接淋到塑料伞,纸伞,布伞,油纸伞的伞面上,甩一甩伞,摸摸看伞面有没有湿。

  ——实验后,和幼儿共同讨论哪些伞会渗水,哪些伞不会渗水。水洒到不同材质的.伞面上的时候,伞面都有什么不同的变化。——把伞撑在教师的一个角落,观察哪把伞容易干,哪把伞不会干,需要多久才会干?要求幼儿学会等待并且认真观察记录。

  ——在观察记录表上记下实验结果。

  三、让幼儿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得出怕水的伞分类结果。

  ——与实验前的记录进行比较,说说到底哪些伞会渗水,哪些伞布会渗水。

  ——请幼儿想一想,为什么有些伞会渗水,而有些伞不会。

  ——通过比较使幼儿更加明确不同的伞有不同的用途。

  ——教师带领幼儿对试验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不用的伞可以有不同的用途。

  ——幼儿自由讨论哪些伞怕水,哪些伞不怕水,仔细观察。

  教学反思

  1、幼儿通过实验和观察,感知到不同的伞对吸水性的不同。

  2、幼儿在实验中,体会到伞是用不同的材质制作成的。

  3、在活动中应该多准备幼儿可以实验的材料,使每个幼儿在课程中都能参与,从而更好的了解结果。

  4、记录表应该用不同材质的伞面为标头。

  5、幼儿在记录的时候,应该注重孩子记录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在音乐和游戏中感受春天的美,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

  2、解春天主要特征,结合肢体动作大胆表演。

  3、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完整学唱歌曲。

  教学准备

  磁带、春天背景图(花、柳树、蝴蝶、蜜蜂、小白兔)

  教学过程

  一、 听《春天》音乐自由进场。

  二、 出示春天背景图。

  1、图片上有什么?是什么季节?

  2、春天美吗?你们喜欢春天吗?

  三、解春天的主要特征。

  1、你知道春天有哪些特征?

  2、根据幼儿回答逐一出示图片,并请幼儿表演(花、柳树、蝴蝶、蜜蜂、小白兔)。

  3、教师以故事形式小结。

  四、 幼儿学唱歌曲。

  1、播放音乐,让幼儿感受聆听春天美。

  2、教师范唱。

  3、幼儿学唱。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目标

  1、能积极探索自己身体的运动机能。

  2、感知自己身体的很多地方都能运动。

  准备

  1、人体轮廓图一张。

  2、准备一些玩具:球、垫子、棒、飞碟、钻圈。

  3、歌曲《健康歌》的磁带,录音机。

  过程

  1、幼儿自由探索身上哪些部位能动。

  (1)你们的身体会动吗?哪些地方可以动?(幼儿自由说说)

  (2)请你选一样你喜欢的`玩具玩一玩,玩的时候找找身上哪些地方在动,可以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教师引导幼儿说说玩了什么?玩的时候哪些部位在动?)

  2、鼓励幼儿交流探索经验,说说自己的发现并演示。

  (1)刚才你玩了什么?是怎么玩的?在玩的时候身体的哪些部位在动?

  (2)鼓励其他幼儿补充,你觉得刚才xx小朋友在玩的时候,身体上还有哪些部位也在动?

  (3)教师把幼儿说的身体上会动的部位记录下来。

  3、幼儿再次探索,鼓励幼儿交流新发现。(播放《健康歌》,引导幼儿寻找身体上还有哪些会动的部位)

  (1)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动一动,看看身体上还有哪些部位也可以动?

  (2)鼓励幼儿交流新发现:请你说说刚才的新发现,身上还有哪里也可以动?

  4、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动

  跟着音乐做身体动作,请幼儿自由发挥想象。

  5、延伸活动。

  (1)在我们身体里还有很多东西也是动的,但它不用我们去控制,自己会不停的动的。请幼儿把手放在胸脯,感受心脏的跳动,用手指搭在脉搏上,感知脉搏的跳动……

  (2)请小朋友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在我们的身体上还有哪些部位可以动的,找到后在人体图上做好记号。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典型的做中学的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探索不同结构的桥面的承重力。我班幼儿已有过做各种纸桥的经验,知道桥面可以设计成各种各样的,而不同的纸桥承重力是不一样的,那么什么样的桥面比较牢固呢?在这里,我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两种桥面,水槽桥和波浪桥,通过质疑、猜想、操作实践、最后得出结论。让幼儿在操作中发现纸桥的秘密。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实验,亲身感知不同的纸桥与承受力之间的变化。了解纸折叠后能增加纸的承重力。不同的'折叠方法纸桥的承重力也不一样。

  2、指导幼儿尝试用绘画的方法把实验过程记录下来。

  3、激发幼儿探索纸桥的承重力的兴趣。

  活动准备:

  有过做纸桥的经验、纸条,垫板,积木,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已经做过各种各样的纸桥,都有些什么桥呢?今天我们先来研究波浪桥和水槽桥,你们觉得这两座桥哪座最牢固(幼儿猜想。)

  (在这之前,幼儿已设计过各种各样的桥面,对于桥面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只停留在形状的不同上,这次通过选择了两种桥面来让幼儿探索它们的承重力,这样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二、、探索比较水槽桥和波浪桥的承重力大小;

  (1)、讨论应该怎样做承重比较实验;(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通过讨论,幼儿得出了哪个桥面上放的东西越重,说明桥就越牢固。)

  结论:我们只有放同样的东西才能比较出哪一座桥牢固,而且东西要放在桥的中间。

  (2)、交代实验要求和记录要求。

  (3)、出示记录表讨论如何记录。

  (在这里记录也是一个重要部分,主要让幼儿以自己的方式来记录,幼儿大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绘画的方式,还有一种是以符号来表示,相对于以前以选择的方式来记录这次幼儿的记录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4)、幼儿实验并记录,教师重点指导他们正确实验。

  (虽然实验要求已说明,但幼儿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对实验不利的因素,因此,老师重点观察幼儿的实验方法是否正确,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三、展示记录单,交流实验结果;

  1、哪座桥最牢固?可以放多少块积木。

  2、为什么波浪桥最牢固?

  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波浪桥比水槽桥牢固,每一个小波浪就像一个小巨人,许多小巨人连在一起力气就大了,所以这种桥最牢固。

  (将桥面的波浪比作一个个的小巨人,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桥的承重力的大小,也为再次实验感知波浪多少与承重的关系作好铺垫。)

  四、第二次实验:感知波浪(巨人)多少与承重的关系;

  1、通过观察发现问题:都是波浪桥,承重力却不一样。

  师:(1)为什么同样都是波浪桥,放的积木却不一样多呢?

  (2)幼儿观察比较两座波浪桥,发现两座桥的波浪不一样多。

  (在这里由于都是波浪桥可能幼儿对波浪多少的敏感性不强,幼儿一时说不上来,可以让幼儿一起来数数大家分别有多少波浪,这样幼儿可以很清晰地感知到波浪的多少和承重力的不同。)

  2、交代实验要求,并讨论折的不一样的波浪桥的记录方法。

  3、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第二次实验中,幼儿的实验方法基本上都很到位,第一次中所出现的实验错误已没有,说明幼儿已有了一定的实验经验。)

  4、集体讨论,刚才在实验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结论:波浪越多,放的积木越多,桥越牢固。

  总结:小朋友们真聪明,通过实验不仅知道波浪桥比水槽桥牢固,而且还发现波浪越多桥越牢固。

  (整个实验过程中,幼儿表现的很有兴趣,实验的积极性也很高,通过通过质疑、猜想、操作实践、最后得出结论。幼儿在操作中发现了纸桥的秘密。知道了不同的桥面其承重力也不同。)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活动,发现光是明亮的,它能照亮周围世界。初步了解光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导幼儿通过探索光从哪里来,了解太阳、电灯、蜡烛、燃烧物、火柴、打火机等都能发光。

  2.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热爱科学的积极情感和对自然物理现象的探索欲望。

  【教案准备】

  布置好暗室,内有电灯、台灯、手电筒、蜡烛、火柴、打火机等。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

  【教案过程】

  一、导入活动:创设暗室的环境,揭示课题

  幼儿围坐在暗室内,请幼儿说出自己的感觉(黑乎乎的),教师悄悄打开门,问幼儿发现了什么?(亮光)

  二、启发幼儿

  引导幼儿在观察、体验、操作活动中发现光的奥秘,即光的来源、特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带领幼儿去室外寻找亮光,认识太阳光。

  ①师:亮光是从哪儿来的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边走边说:小朋友,手拉手,我们一起向外走,走到外面找呀找,亮光亮光你从哪儿来?

  ②幼:我们发现亮光是太阳公公送来的。

  ③师:请幼儿仔细看看太阳,然后告诉大家有什么感觉?

  ④师:请幼儿与太阳公公说说悄悄话,提些问题。

  如:a.太阳公公你为什么这么亮呀?

  b.太阳公公你怎么会有这么多亮光呢?

  c.太阳公公你的光是从哪儿来的呀?

  (谈过话后回暗室,交流向太阳公公提出的问题)

  ⑤师:小朋友提了这么多问题真爱动脑筋,我们发现太阳公公的光多亮多亮呀,光强的时候还真刺跟呢!

  2.引导幼儿想办法让屋子亮起来。

  师:现在老师将太阳公公关在门外,屋子里又黑了,请你们想办法让屋子里亮起来。

  ①(开电灯)根据幼儿所说打开电灯。

  ②幼儿发现屋子里亮起来了,那这个亮光是谁给我们送来的?(电灯)

  ③除了电灯之外,我们还可以用别的办法来发出亮光吗?(幼儿开放性思维,提出各种办法)

  ④我们准备了好多东西,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做试验,让这些东西发出光来。(事先在教室四周桌上布置好台灯、蜡烛、电筒、煤油灯;火柴、打火机由教师掌握)

  ⑤幼儿操作后回答:你们刚才是让什么东西发光的`?你是怎样做的?

  ⑥小结:台灯、电筒一按开关就亮了;蜡烛、煤油灯要点火才能亮。那谁跟谁做朋友最好呢?(a.点火方式;b.光的颜色)

  ⑦刚才我们小朋友发现火柴、打火机、电灯、台灯、蜡烛、煤油灯都能发光。

  3.讨论光的作用。师:你们想想有了光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方便呢?如果没有光又会怎样呢?

  ①幼儿想过后同伴间互相交流。

  ②幼儿将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

  ③引导幼儿在黑暗中发现夜光表亮光,进行科技教育。

  ④总结:今天我们小朋友知道了太阳、火柴、蜡烛、电灯、台灯、电筒它们都会发光。光能帮助我们看清周围的东西,给我们做事带来方便。

  三、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进一步发现问题、探索问题。

  (1)让幼儿跟亮光做。

  (2)每人取一面小镜子,对着太阳光,看看发现了什么?

  (3)一边做,一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边玩边回答老师的提问,在自由教案过程中结束全部活动。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7-20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2-15

中班科学教案07-02

中班科学教案05-02

中班夏天科学教案04-24

溶解中班科学教案03-27

【热门】中班科学教案04-28

中班科学教案【热】11-20

中班科学教案【推荐】12-01

中班科学教案【荐】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