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06 14:39:26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0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橡皮泥沉浮起来的奥秘。

  2、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

  3、培养多动脑,勤动手的探究精神。

  【活动准备】

  每组一盆水,几盒橡皮泥。

  【活动过程】

  1、玩橡皮泥,引导幼儿探究橡皮泥沉下去也可以浮起来的奥秘。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好玩的东西(出示橡皮泥和水),老师请小朋友把捏成各种形状的`橡皮泥放到水里,去看看橡皮泥是会浮起来还是沉下去。

  2、分享玩橡皮泥的经验。

  请幼儿个别讲述并示范橡皮泥沉下去和浮起来的操作。

  教师小结:橡皮泥既能沉下去也能浮起来。

  3、幼儿自主探究橡皮泥浮起来的方法。

  师:橡皮泥改变形状后能够浮起来。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想想,橡皮泥变成什么形状后可以浮起来呢?我们看看谁想到的办法最多。

  教师观察和指导,协助个别幼儿操作,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分享幼儿成功的快乐。

  4、总结、分享经验。

  幼儿谈谈自己想到的办法和操作的经过,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教师表扬幼儿肯动脑和大胆动手尝试的好习惯,与幼儿一起分享他们努力尝试后获得的成功快乐。

  活动延伸:

  1、继续让幼儿探究让橡皮泥浮起来的办法,让他们理解橡皮泥浮起来所要具备的条件,并初步学会归纳和记录。

  2、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并动手尝试橡皮泥更多的新玩法。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幼儿了解一些动物具有与环境相一致的保护色,理解保护色的作用。

  2、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动物的情感。教学准备: 动物保护色幻灯片、动物保护色的录象。

  教学过程:

  一、讲述故事、引出主题

  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一天,一只小鹿在空地上玩,突然出现了一只大灰狼,小鹿立刻跑进了草丛里。

  (出示幻灯一)大灰狼找了很长时间,都没找到,最后只能灰溜溜地走了。

  老师:小鹿为什么没有被发现呢?小结:原来他身上的颜色跟草丛的颜色很象,所以没有被发现。

  二、出示幻灯片二

  老师:老师也带来了很多小动物的图片,不过他们都躲起来了,请你们仔细找一找,把他们找出来(放幻灯二)

  老师:你们是从哪里找出他们的呢?他们身上的'颜色跟周围环境的颜色怎么样呢?这有什么作用呢?(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讨论)

  小结: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他们身上的颜色与周围的环境差不多,用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我们叫它保护色。

  三、出示幻灯三

  老师:请你们找找,还有谁也使用了保护色呢?请你们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四、看动物保护色的录象

  老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大自然中的动物是怎样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

  五、提升

  老师:动物世界真神奇,为了保护自己,更好地生存,许多动物都和环境有相近的保护色,有的动物的保护色更神奇,老师带了一只变色龙变化的图(出示幻灯)你在图中发现了什么?

  小结:变色龙会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来改变自己身上的颜色,从而来保护自己。

  结束:

  不光是动物很聪明,我们人也很聪明,我们人会使用不同颜色的衣服来保护自己,你知道人们是怎么利用的呢?(启发幼儿讲述军队的服装为保护色,保护军队在打仗时不被敌人发现。)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会更好地利用保护色,小朋友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更多的资料,找找还有哪些动物有保护色,人们还会怎么利用,老师等着小朋友有更多的发现来告诉我。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阳光有不同的颜色组成,知道阳光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等七种颜色。

  2、探索观察七种颜色的方法,并通过涂色表现自己的发现。

  3、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镜子人手一面,多棱镜每组一面。

  2、小孔的纸板和装水的玻璃瓶若干,水盆4~5个。

  3、画有太阳的表格以及彩色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去室外看阳光,引起探索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阳光是什么颜色的吗?说说你们看到的阳光的颜色。

  2、了解探索阳光的材料。

  师:我们这里有很多的材料,都有什么材料呢?用这些材料可以干什么呢?让幼儿说说材料的名称及用法。

  3、利用材料探索阳光的颜色。

  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材料亲自动手探索发现五彩的阳光。

  (1)探索一:将许多水盆放在室外,给每个小朋友一面小镜子,让幼儿将小镜子斜放在水里,玩一玩,看一看,能发现什么?

  (2)探索二:提供许多纸板,请小朋友对着纸板看玻璃瓶,看一看还能发现什么?回班后让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3)探索三:引导幼儿利用多棱镜观察阳光,看一看有什么新发现?

  4、引导幼儿用彩笔涂色记录阳光的颜色。

  师:每个小朋友的桌上都有一张画有太阳的表格,请小朋友将看到的太阳光的颜色涂在表格里好吗?

  幼儿进行涂色活动,活动完成后,让幼儿交流表格的颜色。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感受到物体移动与力的关系,获取有关物体移动需要力的具体经验。

  2、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分析判断能力。

  3、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轻重不同的羽毛、纸团、皮球、积木、汽车、沙包、铁块若干。

  2、室外准备器械:滑板车、大型积木、塑料圈等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操作活动,引出问题。

  指: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东西,你们想玩吗?在玩之前老师要提一个小小的要求,怎样让这些不动的东西动起来呢?有什么好办法呢?让我们先来试一试好吗?

  二、幼儿操作、探索

  1、幼儿尝试操作、观察,教师指导,重点启发幼儿想办法让桌子上的物体动起来。

  2、提问:请你们说一说用什么好办法让这些动起来?(幼儿用动作讲述表演)

  3、教师:原来,要让这些物体动起来,可以用手推、拉、扔,可以用脚踢,还可以用嘴吹。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活动,进一步探索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1、教师提出新问题,让幼儿试着用不同的力移动物体。

  2、教师:用力大,这些东西移动得就快,而且远;反过来,用力小,这些东西移动得就慢、近。

  四、第三次提问,操作尝试,巩固教学内容

  1、指:刚刚我们是让桌子上的'东西动了起来,现在请你们想办法让周围的东西动起来,看看轻的东西用力怎么样?重的东西用力怎么样?

  2、今天,我们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让东西移动起来,我们知道轻的东西用力小,重的东西用力大;反过来,用力大,东西动得又快又远,用力小,东西动得又慢又近。

  五、延伸活动:幼儿到室外操作巩固和感受物体移动的秘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身边常见事物的兴趣。

  2、探索区别生蛋和熟蛋的多种方法,培养幼儿比较观察的能力。

  3、会区别生蛋和熟蛋,表达它们的不同,了解鸡蛋的多种吃法和营养价值。

  活动准备

  1、图片:鸡蛋

  2、每个幼儿一个生蛋,一个熟蛋、盘子、筐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鸡蛋

  教师:小朋友,老师不小心把生蛋和熟蛋弄混了,

  小朋友请你开动脑筋帮老师把生鸡蛋和熟鸡蛋分开。

  二、展开

  1、幼儿尝试区分生蛋和熟蛋。

  教师:每个盘子里都有一个生蛋和一个熟蛋,请你摸一摸、闻一闻、转一转,

  判断一下哪一个是生蛋哪一个是熟蛋。

  2、操作验证

  请部分小朋友说己的结果及方法,老师打开鸡蛋进行验证。

  :生鸡蛋表面粗糙,有颗粒。

  闻起来有一股鸡粪的味道,转动慢速,晃时有动的感觉;

  熟鸡蛋,表面比较光滑,闻起来有一股煮鸡蛋的味道,转动速度较快,晃时没有动的`感觉。

  区分生蛋和熟蛋有好多中方法,可以闻一闻、看一看、转一转、晃一晃、摸一摸。

  3、幼儿以小组为单位继续进行尝试。

  教师:我们现在来把冰箱里的生蛋和熟蛋分开,请你将生蛋和熟蛋分别放在两个筐子里。

  4、幼儿表述区分生蛋和熟蛋的方法。

  (1)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区别出来的?

  (2)结合幼儿的答案,教师及时用简单的符号记录幼儿探索生蛋和熟蛋的方法。

  5、幼儿品尝熟鸡蛋,了解其结构和营养价值。

  (1)在吃鸡蛋的过程中认识蛋壳、蛋白、蛋黄。

  (2)了解鸡蛋的多种吃法和营养价值。

  三、结束

  1、活动:从积极参与活动和回答问题等方面进行。

  2、延伸活动:欣赏蛋壳艺术。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发现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了解产生气体多少与材料的用量有关。

  2. 能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体验猜想、验证、结论等基本的实验步骤。

  3. 对科学实验感兴趣,愿意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

  活动重点:

  知道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

  活动难点:

  能够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总结出产生气体多少和材料用量有关。

  活动准备:

  每组一份活动材料:杯子、小苏打、盐、白糖、鸡精、醋、 空瓶子、匙子、漏斗、气球,课前幼儿学会套气球。

  活动过程:

  一、以疑激趣

  ——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激发探索的.兴趣。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做一个好玩的科学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瓶子吹气球》,你们看…… 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思考:气球里面的气体是从哪里来的?瓶 子里装的是什么?

  二、以趣激学

  --寻找神奇的泡泡溶液,探索出小苏打和醋混合 会产生气体。

  师:瓶子里装的不是水,是由两种材料混在一起形成的神奇的泡 泡液。这两种材料是什么?

  1. 出示材料,幼儿闻一闻、看一看:醋、盐、白糖、味精、小 苏打

  2. 出示实验表格,集体猜想哪两种材料在一起会产生气体?鼓 励幼儿用多种记录方式表达自己的猜想。

  3. 幼儿探索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 交流总结:小苏打和醋在一起会产生气体。猜想有时很不可 靠,遇到问题最好动手试一试。

  三、学以致用

  --尝试用瓶子吹气球,更加直观的感知小苏打和 醋混合产生了气体。

  师:我们找到了能够产生气体的这两种材料,你打算怎样用它们 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

  1. 讨论怎样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操作过程要注意什么?

  2. 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3. 展示结果,分享经验:你们组刚才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气球 有的大、有的小?

  四、快乐体验

  --让气球吹得更大,进一步验证产生气体多少和 材料的用量有关。

  师:如果再做一次,你打算怎样才能把你们组的气球吹得更大呢?

  1. 幼儿讨论:多用材料、套气球速度快点、用手捂一捂瓶口……

  2. 再次实验瓶子吹气球,体验科学游戏的乐趣。

  3. 总结:小苏打和醋在一起产生的气体能吹起气球,而且两种 材料用的越多,气球就会吹得越大。尝试的次数越多,实验结果就会越成功。

  五、拓展延伸

  ——吹起气球的神奇气体是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激发继续探索的愿望。

  师:你们知道今天用来吹起气球的这种气体叫什么名字,在我们 的生活有什么用处吗?(各种各样的饮料中有它、医生帮助病人缓解 病痛要用到它、消防员灭火要用到它……)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观察充气过程,感受物体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2、能用动作表现玩具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充气玩具,如气球、塑料袋、游泳圈等,打气筒

  2、轻松欢快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出示玩具气球,与幼儿一起讨论:气球如何变大?

  二、给气球充气

  1.教师给气球充气,请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仔细看一下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变大了……

  教师引导幼儿感受气球的变化:越来越大。

  2.教师引导幼儿猜想:如果气球一直充气,会发生什么变化?

  三、教师分给每个幼儿一只气球,请幼儿尝试给充气玩具充气并提醒幼儿不要充的过满。

  四、师幼共同游戏:变成一只大气球。

  1、请幼儿想象自己是一只气球,教师给气球充气

  师:“现在请宝宝一起变成一个小气球,老师要开始充气了,气球变大了变大了……”

  教师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气球渐渐变大的`样子。

  2、幼儿手拉手拉个圆圈,给气球充气。

  师:“现在我们所有的宝宝一起变成一个小气球,我们一起来充气吧!”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合作表现气球逐渐变大与破掉的情形。

  3.幼儿手拉手拉个圆圈,合作表现气球逐渐变大、漏气、越来越小的情形。

  五、鼓励幼儿随着音乐变一变。

  请幼儿随着越来越强的音乐表现气球逐渐膨胀的过程,随着音乐减弱表现气球越来越小的情形。

  六.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尝试用身体的其他部位(如嘴巴、手)来表演变大变小的形象,增加活动乐趣。

  活动反思:

  气球本身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玩具,通过让幼儿亲自尝试给气球充气,直观形象的让幼儿感受到气球充气过程中的变化。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大胆的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对此活动非常感兴趣,教师带动起幼儿,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很浓厚,每个环节也初步达到预设的目标。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毛巾、海绵、布、餐巾纸、香烟、粉笔、砖头、马粪纸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大小不同)若干。

  2.塑料、铁钉、玻璃等不吸水的材料若干

  3.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花菜、莴笋等蔬菜。

  活动过程:

  一、设置游戏环境

  教师无意中打翻一杯水,问:

  1、“谁能帮老师把水弄干净?” (小朋友帮忙拖地、用抹布抹)

  2、“说一说刚才的水都到哪儿去了?”

  3、“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能吸水?”

  (棉花、纸、植物等。)

  二、幼儿探索实验

  1、请你把桌上的东西慢慢地放进水里,你发现了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2、教师提问:“抹布为什么会吸水?”(幼儿讨论)

  3、蔬菜会吸水吗?鼓励幼儿找一找白菜、萝卜吸水的原因

  教师总结:像抹布之间细小的缝或者是蔬菜中的细小的管子就叫毛细管。

  三、迁移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发现什么地方存在着毛细现象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附:

  知识背景:

  毛细管:指很细很细的管子,人们通常还把物体的细微缝隙也认为是毛细管,如棉花、海绵、纱布、毛巾、吸水纸纤维间的缝隙。

  毛细现象:酒精灯里的酒精由棉纱灯带吸上来供点燃;桌上茶杯打翻了,放上一块抹布,水很快就被吸干,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毛细现象。而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再通过许多极细的'管道向上输送水分到叶和花朵中,这也是毛细现象,土壤深处的水分则靠土壤的毛细作用升到土壤表面,使泥土表面保持湿润的。

  把直径很细的管子插到液体里,当液体的内聚力大于附着力时,管内液面下降,表面凸起;当液体的内聚力小于附着力时,管内液面上升,表面凹下。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吸水的纸

  活动名称:吸水的纸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的纸在水中的结果,能进行简单地实验记录;

  2、能发现由于纸质的不同产生吸水速度和程度不同的现象,并能知道大概时间。

  3、增强对实验活动及探索事物的兴趣。并运用此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皱纹纸、锡箔纸、卡纸、吹塑纸、牛皮纸、白板纸、宣纸等。

  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请幼儿猜想:把这些纸放到水里,会有什么结果?

  2、幼儿操作实验。

  幼儿可以选择在水盆里做实验、也可以自己找容器来做实验。

  教师指导:

  ①指导幼儿将纸放在水里,耐心的观察一会数一数几秒钟后,纸会完全吸入水,沉到水底

  ②比较一下哪种纸吸水快,哪种纸吸水慢。

  ③纸吸水后和没有吸水的纸有什么不同?

  ④观察一下,除了吸水以外,还有哪些现象。

  3、选纸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出各种吸水和不吸水的纸,请选一选合适的纸:天气热擦汗该选哪种纸?画水粉画该用哪种纸?包吃剩的'食品如饼干糖果等该用哪种纸?擦桌子用哪种纸?并说明理由。

  延伸:生活中还有一些很特殊的纸,如不怕水的纸等等,在接下去的活动中我们进一步来研究。

大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来感知空气的存在;

  2、学习简单的实验操作方法,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重难点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2、对科学实验感兴趣,并进行积极探索。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师: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植物动物都需要。(空气)

  2、(真能干,一下子就猜对了。)那么,你觉得空气是一种怎样的东西呢,它在哪里?

  3、是的,空气无孔不入,无处不在。那么,你能把空气找出来吗?说说你的办法。

  (二)第一次尝试:找空气

  1、介绍材料自由找

  这里有许多东西(逐一介绍),它们能够帮助你们找到空气,去试一试吧,想到的办法越多越好。

  2、集体交流:你是怎样找空气的,找到了没有?

  3、过渡:大家真会想办法动脑筋,陈老师也想给大家做个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三)第二次尝试:纸团会不会湿

  1、教师演示将纸团塞进杯底,杯子直立倒扣在水槽中,并让幼儿猜猜杯里的纸团会不会湿,然后垂直提起杯子,让幼儿观察纸团有没有湿。

  2、讨论:纸团为什么不会湿?(辅助问题:水为什么进不了,杯子里有什么东西不让水进去呢?)

  3、小结:原来杯子里装满了空气,水进不去,所以纸团不会湿。

  4、再次示范,请幼儿仔细观察实验操作方法。

  5、幼儿操作。(操作前先说明一下操作要求:每张桌子站三人,每人取一个塑料杯各自在面前的水槽里操作)

  6、集体交流:你成功了吗?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请失败的孩子上来演示一下,共同寻找失败的原因。)

  (四)第三次尝试:空气搬家

  1、过渡:刚才的小实验十分有趣,不仅让我们清楚地观察到了空气的存在,而且也知道了空气会占位子。那么接下来我想请你们尝试做一个让空气搬家的'小实验。

  2、师介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目的和方法:取两只杯子,其中一只装满水,将空杯和装水的杯子垂直倒扣在水中,然后想办法让第一只杯子里的空气跑到第二只杯子里去。

  3、幼儿尝试操作。

  4、集体交流:你成功了吗?你是怎样做的?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总结小朋友们都能积极动脑,真棒,通过今天的活动,了解了空气会占位子,也会流动。其实空气还有许多的秘密,我们在以后的科学活动课中再来探索。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科学教案06-28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4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6

大班《鱼》科学教案04-27

大班科学教案04-09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大班《电》科学教案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