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

时间:2023-08-07 10:20:39 教案 我要投稿

[合集]大班语言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合集]大班语言教案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设计】

  幼儿对自己父母的工作内容非常感兴趣,为了让他们充分了解、知道在生活中不仅有白天辛苦工作的人们,在夜深人静的夜晚,仍然有许多辛勤工作的人们。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父母以及其他劳动者的热爱、尊敬的情感,我从孩子兴趣入手,设计了本次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幼儿了解夜间成人的劳动,知道他们的劳动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从而萌发幼儿热爱、尊重劳动者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借助图片,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2、了解夜间成人的劳动,感受劳动者的辛苦。

  3、激发热爱、尊重劳动者的情感。

  【活动准备】

  夜间人们工作的照片、配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回忆分享,感受欢乐

  师: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忙碌了一天的人们都回家了,吃过晚饭后,他们都会去做些什么呢?

  小结:吃过晚饭后的活动这么丰富啊!人们有的去购物,有的去饭店用餐,有的在健身房锻炼身体,有的`在小花园里散步,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欢乐与温馨,是吗?

  二、幻灯阅读,交流体验;

  1、那夜很深了,大小商店都打烊了,刚才锻炼、休闲、购物的人都回家了,家家户户的灯光也渐渐熄灭了,这个时候人们又去干什么了呢?

  2、(出示幻灯)引发幼儿关注到夜间成人的劳动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初步感受劳动者的辛苦。

  师:这个时候夜变得静悄悄的,人们也都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宝贝们请看这儿,这是在哪里?这么晚了,谁还在工作呢?(医生、护士、保洁工、护工、药剂师等)

  师:他们为什么还在工作?

  小结:夜静悄悄了,医院里的医生、护士阿姨们还在忙碌着,为了减轻减少病人的痛苦,他们的夜晚没有休息,还在忙碌着。

  3、(继续播放幻灯)夜很深了,除了医院里的工作人员在工作,在小区里还有谁在工作没有休息呢?

  师:夜很深了,保安叔叔也很困了,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没睡觉?

  小结:夜静悄悄了,为了小区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保安叔叔还没有睡。

  4、(继续播放幻灯)这是一辆什么车?这么晚了他们为什么还在忙碌着?

  师:出租车司机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方便?

  师:夜静悄悄了,为了给人们夜晚的出行带来便利,司机叔叔们还在坚持工作。你们看,他们的工作多么重要,他们都是给别人带来好处与方便的人们,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现在老师把刚才小朋友说得夜晚工作的人们编成了一首散文诗:《夜晚里工作的人们》,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三、欣赏散文,激发情感。

  1、朗诵散文(配乐看幻灯)

  师:散文诗听完了,你听了这首散文后感觉怎么样?(很感动)

  师:老师也非常喜欢这首散文诗,你觉得散文诗中哪一句话最美?

  师:这么美的诗,让我们一起用最美妙的声音来朗诵吧!鼓励幼儿有感情的朗诵。

  2、尝试表达(提问创编)

  引导幼儿找出三句话中相同的语言格式:“夜很深了,为了…,他们还在忙碌着。”

  师:夜很深了,除了医生、保安叔叔、出租车司机,还有谁在夜里辛勤的工作呢?请你们来说一说?(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后仿编)

  师:小朋友都说得真好,这些叔叔阿姨工作非常辛苦,我们一起来编一首诗送他们好吗?

  3、迁移经验

  师:在我们小朋友中,有没有爸爸、妈妈在夜晚工作的呢?

  哦,原来我们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当中也有许多在夜晚工作的,他们很辛苦;那小朋友现在知道,我们的生活能离开这些人吗?我们的生活很需要这些夜晚工作的人。

  师:你们爱他们吗?爱,那今晚回家别忘了对他们说一句感谢的话,并把这首散文诗送给他们哦!

  附散文诗:

  夜渐渐深了,大小商店都打烊了,刚才锻炼、休闲、购物的人都回家了,家家户户的灯光也渐渐熄灭了,人们也都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夜变得静悄悄的。

  但是,夜很深了,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医院里的医生、护士们还在忙碌着;

  夜很深了,为了小区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保安叔叔还在巡逻、看门,辛勤地工作;

  夜很深了,为了给人们夜晚的出行带来方便,出租车司机叔叔们还在坚持工作。

  勤劳的人们,你们辛苦了!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故事的幽默与夸张的特点。

  2、知道“逃”“钻”“吼”“寂寞”等词的意思。

  3、大胆想象,创编故事情节。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重、难点:

  欣赏故事,感受故事的.幽默与夸张的特点。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有一个故事叫《轰隆隆来了》,谁能猜出轰隆隆是谁呢?

  二、边看图边复习故事。

  1、为什么大家叫这只恐龙轰隆隆呢

  2、轰隆隆来到马路上,人们怎么样了?来到原野上,大家都怎么来到游乐场,大家又怎么样了?

  3、这时候轰隆隆有什么感觉?理解“寂寞”的含义。

  4、小兔带轰隆隆参加游艺会,市长为什么发火法?幼儿学学它的喉声。

  5、轰隆隆为什么觉的兴趣呢?

  三、创编故事情节

  轰隆隆再次来到马路上,原野、游乐场、会场会出什么事情呢请每个小朋友想一想。幼儿自己讲述。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幼儿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 孩子们正是在我创设的这个宽松的语言环境中发展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乐意与人交往。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连续性的过程,需要教师把幼儿语言的发展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教育中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小百科:轰隆隆象声词,ABB式词语,形容极大的声音。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幼儿对变换角度观察事物的兴趣。

  2.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从中去探索、发现,并鼓励幼儿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述。

  3.帮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知道见到人要打招呼。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变换角度观察事物活动难点: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述。

  活动准备:

  1.故事操作图片3张。

  2.老鼠胸饰人手一个:高老鼠用红色,矮老鼠用蓝色。高老鼠、矮老鼠大图片各一张。

  3.设置天空、草地场景。

  4.自选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天气有点冷,小朋友我们先来做个热身运动,动动我们的小身体。学学高人走,矮人走。听好老师口令,‘高人走’(踮起脚尖,双手举起,抬着头往上看),‘矮人走’(蹲下来,双手放后,低着头往下看)。小朋友学得可真棒!现在请小朋友找个位置坐下来吧!”

  2.“刚才张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做了一个什么热身运动呀?(幼:高人走,矮人走),一个高人,一个矮人。老师边说边做动作。”

  二、欣赏故事

  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两只老鼠,它们也是一个高,一个矮。小朋友先听听它们的自我介绍。(出示高老鼠),你们好!我今天穿了一件红衣服,我的`名字叫高老鼠。(出示矮老鼠),你们好!我今天穿的是蓝衣服,我就是矮老鼠。我们俩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想讲给小朋友听一听。故事的名字叫《高老鼠和矮老鼠》。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

  (1)高老鼠和矮老鼠看到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

  (2)高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矮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

  “小朋友,高老鼠和矮老鼠看到的到底是不是这些东西呢?我们再去问问高老鼠和矮老鼠。

  3.教师分段讲述故事。

  第一、二段.提问:“高老鼠和矮老鼠是怎么打招呼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你好,高老鼠!你好,矮老鼠!)第三段――第六段。

  提问:

  (1)高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小鸟、大树、屋顶、大门)矮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小狗、小花、地板、门槛)

  (2)它们是怎样跟它们看到的东西打招呼的?我们也一起跟着老鼠和它们看到的东西打打招呼。(你好,小鸟!你好,小狗!你好,大树!你好,小花!等等。)教师边指操作图片。

  “小朋友,高老鼠和矮老鼠真懂礼貌,看到什么东西就会跟它们打招呼。我们也要向高老鼠和矮老鼠学习,碰见人要学会打招呼,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比如:周智超小朋友在路上碰见了吴蝶小朋友。周智超你应该怎么说呀?吴蝶你又应该怎么说?(你好,吴蝶!你好,周智超!)”

  三、游戏表演

  1.“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老鼠胸饰,我们也来玩一玩《高老鼠和矮老鼠》的游戏。戴上这个穿红衣服的老鼠胸饰就变成高老鼠。一起来说一句咒语:‘变,变,变,变成一只高老鼠’。高老鼠应该做什么动作呀?来,老师这里还有穿蓝衣服的老鼠,戴上穿蓝衣服老鼠胸饰就变成矮老鼠。我们再来说一句咒语:‘变,变,变,变成一只矮老鼠。那矮老鼠该做什么动作呢?”

  2.接下来怎么玩这个游戏?音乐响起,高老鼠做高人走的动作,矮老鼠做矮人走的动作,到那边草地上走一走,看一看,并且要和你看到的东西打打招呼。等音乐一停,老鼠们也要停下来。

  3.幼儿游戏。

  提问:请这只高老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东西?请那只矮老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东西?你是怎样和它们打招呼的?

  4.“刚才老师听到那只高老鼠说我想再去看看矮老鼠看到的东西,高老鼠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呀?矮老鼠呢?想不想也去看看高老鼠看到的东西?下面就请老鼠们自己互相换一下胸饰。准备好了吗?游戏开始。”

  四、结束

  1.“老鼠们跟你第一次看到的东西一样吗?”

  2.“小朋友,今天玩得开心吗?我们再到外面去玩一玩这个游戏,来走吧!”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要求:

  1、了解冬天冒着寒冷坚持工作的人,表达对他们的尊敬。

  2、鼓励幼儿早上起得早,做个勇敢的孩子。

  活动准备:

  冬天幼儿园阿姨冒着严寒工作的录象,并邀请他们来参加。

  准备一幼儿与妈妈的对话,幼儿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体验交流

  1、在室外有什么感觉?

  2、有没有不怕冷的人?(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

  二、观看录象

  1、我找到的不怕冷的人是谁?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不怕冷?

  2、他们真的不怕冷吗?

  3、请出主人公,幼儿自主提问。

  4、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话?

  5、师生共同。

  三、倾听录音

  1、你们听到了什么?在你们身上有没有这种事发生?

  2、你想做个不怕冷的人吗?怎样做个不怕冷的人?你有什么好办法使自己暖和起来?

  四、讨论交流

  1、还有哪些人在不怕冷的环境中也在坚持工作?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活动内容:

  种瓜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感知“胖和瘦、又大又圆和又长又细”,学习其他反义词。

  2.借助教师提问和画面提示,比较故事画面中的异同,感知黄瓜和西瓜的生长过程和外形特征。

  活动准备:

  1.幼儿已会玩瓜瓜蹲的游戏。

  2.故事ppt。

  3.胖奶奶和瘦爷爷指偶个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分别用左右手手指操纵胖奶奶和瘦爷爷指偶,通过情景对话引出故事。

  胖奶奶:嘿!我是胖奶奶。

  瘦爷爷:嘿!我是瘦爷爷。

  胖奶奶:我最爱种瓜。

  瘦爷爷:我也爱种瓜。

  胖奶奶:我种的瓜又大又圆

  瘦爷爷:我种的'瓜又细又长。

  胖奶奶和瘦爷爷中的是什么瓜呢?他们的瓜是怎样长大的呢?

  二、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1.教师播放ppt讲述故事。

  2.请幼儿根据图片说说胖奶奶和瘦爷爷种的各是什么瓜。

  出示实物香瓜和黄瓜,请幼儿观察后说说西瓜和黄瓜的外形特征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可以从外形、色彩等方面比较)

  3.教师朗诵诗歌第二遍,边讲边提问并在黑板上用简单的图示表示西瓜和黄瓜的生长过程。

  胖奶奶拿了一粒瓜子,把它种在泥土里。

  瘦爷爷也拿了一粒瓜子,把它种在泥土里。

  胖奶奶的瓜子发了芽,瘦爷爷的瓜子呢?

  胖奶奶的瓜藤儿王地上爬。

  瘦爷爷种的瓜藤往哪里爬?

  胖奶奶种的瓜开了花,瘦爷爷种的瓜也开了花。

  胖奶奶种的瓜,花儿谢了结了小瓜。瘦爷爷种的瓜,花儿谢了也结了小瓜。

  长呀长呀,哇,胖奶奶种的瓜和胖奶奶一样,又大又圆,那是什么瓜?(西瓜)

  长呀长呀,嗨,瘦爷爷种的瓜和瘦爷爷一样,又细又长,那是什么瓜?(黄瓜)

  提问:香瓜和黄瓜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

  三、瓜瓜蹲游戏

  1.请男孩当黄瓜,女孩当西瓜,玩瓜瓜蹲游戏。

  2.男女生互换第二次游戏。

大班语言教案 篇6

  材料准备

  教师用的大书,幼儿用的小书及书袋,PPT课件。

  经验准备

  观看芭蕾舞光碟,初步了解有关芭蕾舞的知识。

  教师和幼儿交流在幼儿园或在家里是如何学习本领以及如何克服困难的。

  目标

  能根据角色的表情、动作等图片信息,推测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节的发展变化,大胆表达自己对图画故事的理解。

  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牛的成功在于坚持不懈,初步萌发做事要坚持到底的信念。

  过程

  一、谈话讨论,引出绘本内容

  1.出示芭蕾舞的图片,引发经验联想。

  师:她们在干什么?这个舞蹈和我们平时跳的舞蹈有什么不同?跳芭蕾舞的演员身材怎么样?

  2.引导尝试用脚尖跳舞,感受芭蕾舞的特点。

  师:你刚才用脚尖跳芭蕾舞有什么感觉?

  3.引出绘本内容。

  师:有头牛也要跳芭蕾舞,你觉得他能成功吗?为什么?

  (析:教师首先引导幼儿从了解芭蕾舞特点入手,通过亲身学跳芭蕾舞感受学芭蕾舞的不易,进而引出故事。接着,教师将芭蕾舞演员身材的苗条轻盈与牛的肥胖笨重进行对比,从而揭示矛盾点,既引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也自然引出了绘本内容。)

  二、共同阅读,理解绘本内容

  1.阅读封面。

  (1)出示大书,指读故事题目。

  师:老师今天带来一本大书,里面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是与芭蕾舞有关的,我们来看一看。

  (2)猜测故事主角。

  师:看了封面,你们知道这个绘本主要会讲谁的故事呢?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2.逐页阅读。

  第一页

  师:你看到了什么?请用一句话完整地说一说。(牛在收看芭蕾舞节目。)

  师:牛是怎么看的?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牛看得很认真?(引导幼儿从牛的眼睛、动作、神态来观察分析。)

  师(小结):月亮出来了,星星也出来了,已经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了,可牛还在看芭蕾舞节目,它被芭蕾舞深深地吸引了。

  第二页

  师:看着看着,牛忍不住跟着电视跳起了芭蕾舞。你看,它跳的时候怎么样了?(满头大汗。)

  师:牛学跳芭蕾舞的事情被谁发现了?羊和鸭子看到牛在学跳芭蕾舞,脸上是什么表情?它们有可能会说什么?

  第三页

  师:农场里的动物都知道了牛学跳芭蕾舞的事情,它们纷纷嘲笑牛。看一看,动物们是怎么嘲笑牛的?

  师:鸭子在干什么?你怎么看出来它是在学牛呢?(引导幼儿理解圆圈里图画的含义。)

  师:羊的动作和表情是怎样的?它又会怎么嘲笑牛呢?谁愿意来表演一下?

  师:农场里的动物们都在嘲笑牛。你们觉得牛会放弃学跳芭蕾舞吗?

  第四页

  师:牛到底有没有放弃学跳芭蕾舞呢?

  师:它的伙伴看到他在跳芭蕾舞会怎么想?会对它说什么呢?

  师(小结):牛学跳芭蕾舞肯定非常辛苦,但动物们嘲笑它,和它朝夕相处的伙伴也不看好它。你觉得这时牛还会坚持吗?你看到这么认真执着的牛会嘲笑它吗?你想对它说什么呢?

  师:牛坚持学跳芭蕾舞的事情还被谁发现了?农场主爷爷看到后会支持和鼓励它吗?

  (析:教师逐页引导幼儿观察牛的动作和神态,感受牛的认真和专注。同时,逐页引导幼儿观察农场里其他动物对于牛学跳芭蕾舞的反应,分析角色的心理活动,从而帮助幼儿感受牛坚持不懈学跳芭蕾舞的不易,进而促进幼儿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3.自主阅读。

  (1)幼儿自主阅读小书(第5至第8页)。

  师:你看到牛成功了吗?你在哪一页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随机选择第5至第8页的PPT画面,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如:

  第五页

  师:你在这页上看出牛成功了吗?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师:牛来到了哪里?爷爷一家人是什么表情?会对牛说些什么呢?爷爷一家还为牛准备了什么?

  师(小结):爷爷被牛的精彩舞姿打动了,把它请到了家里。爷爷心想如果牛穿上漂亮的芭蕾舞裙,跳起来一定会更加好看。

  第六页

  师:在这一页上你从什么地方看出牛成功了呢?

  师:牛在空中翩翩起舞,你们觉得牛在空中飞舞的样子像什么?

  师:爷爷一家人看得怎么样?

  师(小结):牛跳得太棒了,大家看了都很喜欢,奶奶热情地鼓掌,小弟弟大声地欢呼,妹妹看得好羡慕,爷爷还为它伴奏呢。幼儿教育网

  第七页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牛的表演已经非常成功了?(卖门票、挂金牌、贴海报。)

  师:牛跳芭蕾舞出了名,动物们都争先恐后买票来看演出了。这时候鸭子和羊的表现怎么样?它们为什么会这样?

  第八页

  师:牛演出成功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空中撒下了五颜六色的花瓣,灯光聚焦在牛身上,动物们鼓掌欢呼)这时候动物们会说什么呢?

  师(小结):牛的演出非常成功,人们把灯光、鲜花、掌声都送给了牛,其中鸭子和羊还拍得特别响呢。

  (析: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可帮助幼儿获得自主阅读能力。自主阅读后的集体阅读又可以帮助幼儿进一步观察画面,梳理情节,加深理解。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幼儿自主阅读每一页后都会小结,将幼儿的理解和画面内容对应起来,同时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感受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讨论、总结、分享

  师:故事结束了,谁能告诉大家牛是怎么成功的?

  师: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牛获得成功的过程(结合PPT课件):产生兴趣→认真学习→坚持练习→取得成功。

  师:这么重、这么胖的牛都能学会芭蕾舞,看来我们做事情只要认真努力、坚持不懈就能成功。

  (析:教师运用PPT课件帮助幼儿梳理牛的成功经历这一故事情节发展线索,既帮助幼儿深刻理解了故事内容,也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了牛的可贵品质。)

  四、完整阅读,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1.再次带领幼儿配乐完整阅读一遍故事。(教师阅读大书,幼儿阅读小书。)

  2.加深幼儿对主题的理解。

  师:你有喜欢却很难做好的事情吗?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成功呢?

  (析:教师优美的语言配上优美的音乐,给幼儿带来了美好的阅读体验。通过对牛认真努力、坚持不懈精神的深刻理解,幼儿初步萌发了做事要坚持到底的信念。)

大班语言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动物特征进行联想,为其介绍合适的工作。

  2.进一步萌发幼儿了解动物的兴趣。

  3.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4.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对动物特征有初步了解,故事课件,大统计表,长颈鹿、大象、狗、猫及相关职业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出示故事课件。

  2.这是什么地方?职业介绍所是什么意思?动物职业介绍所是干什么的?这家动物职业介绍所是大猩猩开的吗?

  二、分段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思考动物特征与职业的关系。

  1.讲述第一段故事,提问:

  (1)大猩猩所长给小螃蟹介绍了什么工作?什么是裁缝?

  (2)大猩猩所长为什么介绍小螃蟹做裁缝?

  2.讲述第二段故事。

  讲述第二段故事的前半部分,引导幼儿猜测:

  大猩猩所长可能会给小青蛙介绍什么工作?为什么?

  教师继续讲述第二段故事的后半部分。

  3.讲述第三段故事。

  讲述第三段故事的前半部分,引导幼儿猜测:

  如果你是大猩猩所长,你会给袋鼠妈妈介绍什么工作?为什么?

  教师继续讲述第三段故事的后半部分。

  4.小结: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大猩猩所长就是根据它们的特征来介绍工作的。

  5.过渡:现在还有些动物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大猩猩所长想让小朋友帮这些动物介绍合适的工作,你们愿意吗?

  三、分组讨论,为动物介绍合适的工作。

  1.提出要求:

  (1)相邻的幼儿四人一组,自由选择动物,为它们介绍工作。

  (2)幼儿轮流讲述,自己商量说的顺序。

  (3)幼儿分组讲述,教师指导。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特征为动物介绍合适的工作。

  (4)集体交流:你们给动物介绍了什么工作?为什么?

  四、职业招聘会。

  1.(出示PPT)大猩猩所长说:你们给动物朋友介绍了这么多工作,可是到底什么工作是最适合它们的呢?现在我要举行一个招聘会,看看这些工作到底谁来做最合适。

  2.小结:

  *长颈鹿的脖子长,看得远,可以看清楚火灾的情况,让住在楼上的人们沿着它的脖子滑下来逃生,适合做消防员。

  *大象的鼻子长,能吸水、喷水清洗汽车,做洗车工正合适。

  *猫抓老鼠的本领特别大,适合做粮仓管理员。

  *狗的鼻子很灵敏,经过严格训练,能做警察。

  我们根据每个动物的特征帮它们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它们非常高兴,送来了鲜花表示感谢。

  延伸活动:

  现在许多动物听说大猩猩动物职业介绍所能介绍合适的工作,都过来啦(出示PPT),我们回教室后让其他朋友一起帮大猩猩的忙吧!

  活动反思:

  “动物职业介绍所”这个活动是在故事《小螃蟹找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的。从活动过程来看,幼儿非常喜欢为动物找工作的“职业招聘会”环节,在游戏中他们能自然地运用有关动物本领的经验,积极思考动物的特征与职业的关系,并根据其特征大胆联想为动物介绍合适的工作。如幼儿说小青蛙跳的本领大,适合做跳水运动员、跳远运动员;小青蛙游泳技术好,适合当游泳教练,做游泳健将:袋鼠有个大口袋,可以装很多图书,可以开个书店,也可以当邮递员,还可以帮人家带小孩等。

  在为动物介绍工作的过程中,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通过PPT有表情地分段讲述有趣的故事情节,提问形式多样,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如讲述第二段故事的前半部分后,及时引导幼儿猜测“大猩猩所长可能会给小青蛙介绍什么工作?为什么”,再继续讲述第二段故事的后半部分,看看幼儿的联想是否合适。而在讲述第三段故事的前半部分后,提问则变为“如果你是大猩猩所长,你会给袋鼠妈妈介绍什么工作?为什么”,让幼儿转换角色,更好地进行联想,提高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活动中每一环节我都能抓住“为动物介绍合适的工作”这个点来提问、引导和小结,各环节之间的节奏把控较好。

  在第三环节,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让幼儿分组讨论,轮流讲述,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说、大胆地说,并耐心倾听同伴的想法。在集体交流环节,我准备了一张大统计表,用图片或文字把每个幼儿为四个动物找的工作分别罗列出来,和幼儿一起梳理动物们可能适合的工作,这样做的'效果比较好,能让幼儿进一步巩固相关经验。

  活动中也有一些遗憾的地方,如在动物的选择上我还可以作适当调整,如猫适合的工作有一定的局限性,幼儿联想起来不够宽泛,可以放在演示PPT的前面进行,重新设置一个情境,和袋鼠对换,让幼儿的联想更有趣味性;或者换一个特征明显、易于幼儿联想的动物,效果可能会更好。又如,“职业招聘会”中的四张图片:消防员灭火、骑摩托的警察等可以有森林的背景,以增强情境性,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另外,活动结束后,还可以请幼儿根据自己对故事《动物职业介绍所》的理解,尝试自制小图书,并投放到班级阅读区,让幼儿欣赏同伴不同的作品,编编、讲讲自己的故事。

大班语言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 通过身体动作、模拟声音、打击乐器等。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2. 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的角色特点,尝试选择合适的节奏型。并用打击乐器来表现故事内容。

  3. 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4.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不同种类的乐器若干、节奏图谱

  活动过程:

  一、进入活动室

  1. 听音乐歌曲做鸭宝宝动作找位置坐好

  师:我的鸭宝宝今天我们一起和森林里的小动物去做游戏。

  2. 找到位置后安静坐下

  二、学习音乐节奏故事《小老鼠和大狮子》

  1. 了解故事名称

  师:我们一起看看今天大森林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出示课件)讲的是谁的故事啊?

  幼:看课件的名称念出本篇故事的名字。

  师:带者小朋友一起看课件,并提问:“你们看见在大森林里面都有什么动物啊?

  幼:马、小鸟、鸭子、狮子

  师:你们谁注意到大狮子是怎么到森林里的吗?(咚---咚)那其他小动物是怎么跑走的呢?

  出示准备的节奏图谱,并把小动物出场和离开的声音节奏型做一个总结,教幼儿在边模仿动物叫声的同时学习这些相应的节奏型。(用听、拍的形式逐步学习)

  幼:按照故事中的动物角色,模仿动物的'脚步声等。

  师:你们表演的真好,我们在来看看吓跑了小动物的大狮子会怎么样?(出示课件)提问:大狮子高3-4 兴后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是谁来救它的?怎么救的呢?

  幼:回答故事发展中的答案。

  师:(出示课件)提问:获救的大狮子他明白些什么道理?5

  幼:不管自己多大也要和小动物成为朋友。

  2. 学习节奏型并做音乐游戏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音乐游戏,这里有几种乐器,你们可以自己选择一样乐器,在拿的时候小乐器是没声音的,回到座位以后你们就可以敲一下,听听他们的声音和刚刚故事礼貌什么小动物的脚步声、叫声、飞 的声音很相似。听出来后举手告诉我。

  师:请小朋友在回答问题的时候,用自己手中的乐器来表示小动物的叫声。

  师:我们来看看你们刚刚说的对不对哦!(出示课件并一一对照小朋友刚刚回答的在多媒体课件上面操作来验证一下)6

  师:你们看看在这下面的节奏型和刚刚我们学习的动物叫声一样呢?在幼儿回答出问题后请回答问题的小朋友把这个节奏型唱一般,并提醒幼儿要把自己说出的小动物发出的声音与节奏型相符。(每回答一个小朋友都帮他在电脑上面操作进行验证)

  3. 给音乐节奏故事里的动物配乐。

  师:请小朋友在对照大屏幕上面的乐器和相应的节奏型练习,给下一步做铺垫。

  师:现在,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个乐器了,拿好手中的乐器我们一起给故事中的那几个小动物配音好不好?(让幼儿拿着自己选择的乐器和小动物相应的节奏型给课件中的小动物配音)

  4. 结束部分

  活动反思:

  本活动基本达到教学目标,活动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之后通过让孩子去了解故事,给故事里的动物配乐,来增强孩子的感受力极其表现力,孩子们都特别感兴趣。同时,孩子也从本活动中获得了快乐,此次活动真正做到了让孩子们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

大班语言教案 篇9

  话题分析:

  这是一只很小的海螺的故事,小小的海螺却有着远航的愿望,因此这注定是一个"浩浩荡荡"的故事。心愿不小,目标不小,口气也不小的小海螺在大鲸鱼的帮助下,踏上了远航的路程,看见了比岩石大得多的冰山,比码头大得多的陆地,连天空也比码头那儿的开阔许多,无比开阔!旅途中不言放弃的小海螺,注定会有很大的力量,结果,有方向、有热情、有力量、勇于克服困难致使这么小的一只海螺,竟然救了那么大的一条鲸鱼。这个小小的故事有着给人震撼的力量也给幼儿的视角带来新的冲击,这是图文并茂的一个故事,一个能给幼儿带来趣味、带来寓意的故事,它可以引导我们,让一个孩子每天往前走,他看见的是什么,那么它就会成为他的一个部分。

  交流设计:

  近期孩子们对于一些有趣味的动物题材的故事很有兴趣,他们对于故事中动物的生活、遇到困难等的情节猜测有自己初步的想法。孩子们观察画面大胆想象方面正在走向熟练与智慧,同时也正在学习仔细观察画面发现更多的信息的能力。虽然孩子们经常被故事的情节吸引,但是较少的思考作品深处的内涵给自己带来的教育意义。加上通过对于孩子们生活的观察发现许多孩子没有专注做完一件事情的习惯,能做则做不能完成就会过去是他们的学习哲学,"困难"这个字还没有在孩子的字典中出现。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这个有寓意的故事,所以我将活动的目标定位于让幼儿感受小海螺的心怀目标、执着、勇敢、勇于克服困难、不言放弃的精神,从而联系孩子自我萌发孩子针对一件事情做出一定结果的意识。

  本次活动中,我在注重让孩子开展想象的翅膀猜测小海螺的远航经历。

  活动的第一环节,让幼儿通过看故事封面,说说故事的主角是谁,从而在猜测小海螺愿望的基础上引入故事情节。

  活动的第二环节,通过观察故事画面以及猜测故事的发展,在分析讨论中感受小海螺的心怀梦想、执着、坚持、不言失败的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我运用余音缭绕法,让孩子随着音乐感受到小海螺远航的快乐与带来的享受;其次是运用听觉震动法,让孩子们音乐和视觉的双重冲击下,充分感受小海螺和大鲸鱼所经历的危险;最后运用分组辨析法,设置两难问题,"当危险与困难来临,如果你是小海螺你是继续远航,还是回家?",通过这个两难问题把幼儿分成两组,扩大矛盾冲突,让孩子们各抒己见,以此激发有效的师幼互动。

  活动的第三环节,让幼儿迁移经验,激发幼儿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的决心。

  活动目标:

  1、展开合理的想象,大胆地较完整地表达小海螺远航过程中的经历。

  2、感受小海螺执着的精神,萌发喜欢尝试,做事情专注、坚持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故事PPT,录有抒情和惊险的音乐两段;

  2、《小海螺和大鲸鱼》图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猜测主角

  1、看故事封面,说说故事的主角是谁。

  提问: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个故事,看看故事的主角是谁?(让幼儿关注故事封面上的文字,在不显眼画面上找寻到小海螺,并引起幼儿对于故事情节有一定的期待。)

  2、猜猜小海螺的愿望。

  提问:故事中的小海螺有个愿望,请你们猜猜它的愿望可能是什么?(猜测小海螺的愿望为后面故事的展开留有铺垫。)

  二、理解故事,分析讨论

  1、讲述PPT2-5,了解小海螺愿望与决心。

  提问:小海螺的愿望是什么?你们有愿望吗?(在后一个问题抛出后发现幼儿的回答很多都是远大的理想,可能都是不能实现的。由于他们近期的目标意识几乎没有,所以教师在通过询问的过程中可以用语言提示说一些近期内能做的事情,帮助幼儿建立对于大班期间执着于切实可行的事情的憧憬。)小结:决定要做一件事情是我们的'愿望,小小的海螺和我们都有着大大的梦想。

  提问:有谁会来帮助它实现出海远航的愿望?(有的幼儿很聪明结合前面看过的封面上有大鲸鱼会一下子猜中答案,这时教师可以迎合幼儿出示PPT5。)

  小结:的确,这个用黏液写的广告还真有效,它可能会吸引许多不同的朋友来帮忙。

  2、出示PPT6,说说小海螺在海上的见闻。

  提问:小海螺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这两个问题是并列的,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幼儿回答)

  小结:它在大海里看见的东西都很大,比岩石大得多的冰山,比码头大得多的陆地,连天空也比码头那儿的开阔许多!

  3、讨论PPT7-12,理解小海螺的坚持与勇敢。

  提问: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插入急促"在山魔的宫中"的音乐与电闪雷鸣以及巨浪的声音,在幼儿倾听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想象途中的可能遇到的危险于困难)

  (2)过渡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一起来看看。(一起看画面,教师讲述小海螺遇到的危险,以及小海螺的表情、动作。)

  提问:发生了这样的事,小海螺的心里会怎么样?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的教案06-27

大班语言教案教案05-01

大班教案:花的语言03-13

大班语言礼物教案06-21

语言大班故事教案04-24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7-25

大班语言伞教案02-16

大班语言冬天教案01-25

大班语言兔子教案01-14

大班语言问路教案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