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10 11:33:50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7篇(热门)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7篇(热门)

科学教案 篇1

  学情分析1学生的积极性高,但不善于分析问题;2学生的基础差异大;3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水平较低。

  教学目标 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猜想。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作出相应的推断。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2. 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作出相应的推断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本课的教学导入可以按一下三个步骤进行:

  1 观察发现 出示教材在引人部分提供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获取更多的事实

  观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列举更多的事实之后,自然引发出新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变成现在的样子?

  活动1—活动3 根总是向下生长的吗、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1教师指导

  教材在活动1、活动2中提供了比较详细的实验设计范例,希望通过这样的知道之后,放手让学生研究活动3中的内容,自己来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光性。

  这3个活动,如果让学生按顺序全都逐一进行研究,组织和操作的'难度比较大,教师可以按照前面提到的方法实施教学。每组选定一个研究问题之后,可以先组内设计研究方案,然后集体讨论补充,最后完善。

  2 课下研究

  在学生课下进行持续时间较长的观察活动中,教师应当及时了解相关情况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同时鼓励学生能够坚持进行观察和研究,可以设立研究成果公告栏随时交流研究成果。

  3 归纳总结

  因为每个小组的研究只能认识到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个方面,学生的知识是不完整的,因此最后召开研究成果汇报会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交流形成共识:植物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的特点。

  活动4 自然界中植物 在学生初步了解了植物的向性运动之后,本活动继续引导学生到自然中去寻找更多的实例,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认识。

  教学环节

  教学准备 教学导入 教师指导 课下研究 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教师指导

  预设学生行为

  学生的猜想可能不尽相同,在猜想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猜想适时进行归纳梳理。

  设计意图

  激发兴趣,尊重事实,加深对知识的认识。

  板书设计

  《 一颗“顽强”的小树 》

  “根总是向下生长的吗”

  “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做实验-发现问题-讨论-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

  1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好;2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时太仓促。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重点银河系

  教学难点宇宙的广袤空间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我国及世界宇航事业的最新动态

  教学器材:各种星系图片、相关视频资料、地心说动画、日心说动画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在长达数千年的古代,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你是怎么认为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认为地球是中心的观点,叫做地心说;认为太阳是中心的观点,叫做日心说。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的`“哥白尼与日心说”的材料,了解天文科学发展的历史。

  (媒体展示)播放地心说、日心说动画

  (提问)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你是怎么认为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太阳系虽然很大,但是也只是银河系中很小的一部分。教师用一组数据说明银河系的特征:银河系的直径、恒星数目、太阳系到银河系中心的距离。

  教师展示银河系的图片,学生认识银河系的形状。

  (设问)银河系的中心是宇宙的中心吗?

  (学生讨论回答)

  (讲授)教师讲述星系的概念,宇宙是由许许多多的星系和广袤的空间组成的。目前人类能够观测到的宇宙,就有10亿个类似银河系的天体。人类可观测的最远天体,距离地球约150亿光年。

  (提问)我们看到最远天体发出的光,是在什么时候从那边发出的?

  (学生回答)

  (提问)银河系似乎也不是宇宙的中心,那么哪里是宇宙的中心呢?或者,宇宙到底有没有中心呢?

  (学生讨论回答)

  (简要)

  (复习反馈)当堂做教材的练习第1、2题。

  教案点评:

  本节紧密衔接上节,使学生的视野由走出地球,变成了走出太阳系,走出银河系。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充分注意广阔的宇宙概念和宇宙中星系众多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建立。教师可以通过多组数据的比较,给学生一个空间大小和星系数目的概念。宇宙中未知的事情很多,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科学思辩的能力。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知识;

  2、在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的基础上学会对液体压强的计算,记住液体压强的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液体压强的应用、常见的连通器;

  4、了解帕斯卡原理和液压机的工作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体验感悟连通器和液压机的工作原理与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物理与现代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连通器的特点; 2.帕斯卡定律。

  【教学难点】

  帕斯卡定律。

  【教学准备】

  连通器模型、液压机模型(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液体压强的规律有哪些?

  a.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b.液体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c.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d.在同一深度液体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e.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P=pgh

  4、如果物体在二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这二力应具备什么条件?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与团队成员合作的快乐。

  2、感知“钱币”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能用多种方法进行10以内凑数购物的活动。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会用多种方法进行凑数购物的活动。

  活动难点:

  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教具:

  各种玩具、价格标签、人民币代用券、白色即时贴、地垫2块

  学具:数字骰子(5~10),物品骰子(印有六件剩余玩具);象征玩具的卡牌六种,每种相同的若干张;按铃;两盒人民币币,分别为5个“1元”、5个“2元”。

  经验准备:

  幼儿有用替代物进行游戏的经验。

  环境准备:

  布置成玩具店的情景。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集体谈话讨论“玩具店”。

  (1)师:你们有愿望吗?你的愿望是什么?

  (2)师:彭老师的愿望就是自己能够拥有一个“玩具店”。

  (3)师:我希望我的玩具店可以卖“毛绒兔子玩偶”,“益智玩具魔方”……你们呢?

  2、自主参与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准备出售。

  (1)师:在我们的教室周围也有一些玩具请你们帮我把他找出来放在我们的柜台上。

  (2)师:根据玩具的大小、质地贴上相对应的价格标签。

  二、尝试参与

  1、教师引导小朋友自主分组。

  (1)师:在玩游戏之前教师要求小朋友分成两组。

  (2)要求:每组7个人,两组人数相同;每组都要有男孩和女孩。分组完成后在白线后举手示意。(幼儿自主分组。)

  (3)师:分组完成了吗?请每组的排头点一下人数。现在人数都一样多,你们两队在人数上是公平的。

  2、初步尝试凑数购物。

  (1)师:我们要玩的游戏叫“凑钱买玩具”。女孩表示2元,男孩表示1元,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带有代表“钱”的代用券。

  (2)游戏规则:听到我报出“×元钱”以后,能凑出这些钱数的人站到自己组的垫子上,其他队员站回线后,全队举手示意才算确定答案;先举手且凑数正确的队才算优胜队,才能拿走商品

  3、师幼共同游戏。

  (1)教师任意出示,观察幼儿的凑数方式,指导幼儿相互检查别组情况,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依次完成玩具价格为“6元”的玩具。

  (2)对于两队凑数方法不同、但都正确的情况。

  师:现在已经出现两种正确的凑数方法了,如果哪一队还能想出第三种方法,就有权利确定下一回合出售什么商品。

  师:对于两队凑数方法、速度相同的情况。

  师:我说“变”以后,如果哪组先变化出另外一种凑数方法,就获胜。

  三、巩固提升

  1、师:现在,还剩下不少商品。接下来,我准备两件商品一起卖。

  规则是:每队站到垫子上的队员凑出的钱数要正好能买下两件商品,其他规则跟前面一样。

  (教师同时报出两个数字,要求先计算总数再凑数。第一次的要求是:两件商品的总价为9。幼儿分出胜负后,教师引导。)

  师:虽然这组已经赢了,但我要对你们两队继续提出要求:想一想有没有别的方法。

  师:如果你们两队组合起来凑数会怎么样呢?(将两块垫子合在一起,让幼儿继续游戏,尝试9的几种凑数方法。)

  师(小结):你们任何一个人凭借自己的力量都不能买走我这里的玩具,必须有同伴的帮助。请你们先和自己小组的队友拥抱一下。同时,我们后来遇到的比较大的数字,是依靠所有同伴的力量才找到这么多方法的。今天的游戏不仅需要本组队员的合作,也需要所有同伴的力量。所以也请你们和今天的对手拥抱一下。

  2、拍卖游戏

  (1)准备材料:数字骰子(5~10),物品骰子(印有六件剩余玩具);象征玩具的卡牌六种,每种相同的若干张;按铃;两盒人民币币,分别为5个“1元”、5个“2元”。

  (2)幼儿在桌子两边面对面而坐,中间一侧放玩具卡牌,人民币盒置于各人面前,按铃摆放在两人中间。

  (3)两人互相商量,一人拿数字骰子、一人拿物品骰子,共同发出口令将自己的骰子投到按铃两侧。

  (4)迅速观察骰子上的数字,例如,数字骰子上显示“6”、物品骰子上显示“玩具卡车”,则说明只要一方先凑出6元,就可以得到“玩具卡车”卡牌。

  (5)确定答案后迅速按下按铃。没有按铃或后按铃的一方检查对方所拿出的代币是否符合凑数要求。

  (6)检查确认后,最先按铃的'一方获得一张玩具卡牌。最先获得4种不同玩具卡的为胜利方。

  四、活动延伸:

  1、将本节活动延伸至区域活动中继续开展。

  2不断更新物品调整价格,加强各活动区之间的分工与合作。

  3、逐步投放10元以上的商品,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增加游戏的挑战性。

  活动总结

  活动开始时,教师通过环境的创设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学习过程。教师没有直接把每一件物品都标上价格而是让孩子根据物品的大小、质地贴上相对应的价格标签。在钱币的运用上教师没有把10元、5元、2元、1元钱发给孩子而让幼儿自主去取,既照顾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又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使幼儿能够情绪愉快地参与活动。

  活动中让孩子在观察、摆放、思考、调整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将抽象的数学符号生活化、游戏化。这说明教师确实做到了心中有孩子,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将当前的教育目标与幼儿的兴趣点有机结合。此外,多种方式的凑数游戏体现了教师对个体差异的关注,引发了幼儿与材料的有效互动。尤其是两件10元以上玩具的投放,引发了新的认知冲突,促进了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不断进步。在活动的过程中,自然地整合了社会及语言领域的多个教育目标。

  整个活动中教师将角色游戏与幼儿的学习自然融合,使幼儿自始至终都贯穿在游戏性的操作过程中。游戏情景的创设使幼儿在操作中进一步理解了数的实际意义,感受到数学对生活的意义及趣味性。教师对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有正确地认识,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数学,而是为了生活而学习数学。

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本学期,我们幼儿园开设了自己的园本课程,由于孩子们的父母大都是魏桥创业集团的工人,为了让孩子们了解父母的工作,了解在我们生活周围,和我们息息相关的内容,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和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园本课程的内容,如:线是怎样来的、各种颜色的布、飞快的`梭子等,而对于其中一些物品的生产过程,孩子们不了解,我们便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帮助录下纺织工人工作的视频,让孩子们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本活动,我们选择的是“条条线儿怎样来”,在学习中,通过孩子们的观察,探索,观看视频,动手操作,逐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从学习中获得快乐。

  【活动目标】

  1、了解线是怎样纺出来的。

  2、了解古代与现代纺车的不同,体会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材质、不同颜色的线若干,关于纺线的视频、古代的纺车、棉花若干、不同颜色的染料。

  重难点:了解线是怎样纺出来的。

  【活动过程】

  1、探索不同的线,导入活动

  出示各种不同的线,请幼儿自由观察,自由探索。

  师:“小朋友,你最喜欢哪几条线?”(幼儿自由发言)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线是怎样来的吗?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

  2、出示视频:现代机器纺线工作的过程。

  与幼儿一起观看,边看,教师边介绍,让幼儿了解现在先进的纺线过程。

  教师:把棉花弹弹,去掉杂物,弹的蓬松,细软,把棉花搓成大拇指粗细一尺余长的纺条,再用纺花车纺 成线,然后,经过经线、浆线、晒线等多道工序,最后上织布机。

  3、请幼儿观看古代的纺车。

  师:刚才,我们一起观看了现代机器纺线的的工作过程,现在请小朋友看这里。

  教师出示纺车,做详细介绍,让幼儿了解。

  教师边操作边介绍纺车,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古代纺线的过程。

  鼓励幼儿也试一试,这种纺线的方法。

  4、我是小小纺线师。

  出示棉花,请幼儿互相讨论,怎样将棉花变成线。

  幼儿按照自己想的办法动手操作实验,教师进行小结,鼓励幼儿再想办法,幼儿多次操作实验。

  (经过师幼多次动手操作实验,终于将棉花搓成了线。)

  5、五彩线。

  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染料,为自己搓好的线,染上漂亮的颜色。

  6、请幼儿把五彩线拿到户外晾晒。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用五彩线粘贴出各种有趣的图形。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图片了解中国火车的发展历程。

  2.知道各种火车名称、外形特征和功能,引发幼儿对火车性能的探究兴趣。

  3.感受到我国高铁事业的飞速发展的变化,并为此感到高兴与自豪。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带领幼儿搜集关于各种火车的视频图片,并统计自己看到的火车品种、及特点。

  2.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玩具火车。

  3.幼儿已有坐车火车经验。

  【活动建议】

  1.请幼儿结合统计表交流“我搜集的火车”,了解各种火车的名称和外形特征及特点。提问:说说都有什么火车?它们的外形特征是怎样的?功能有什么不同?2.引导幼儿通过观看视频资料,探索火车的奥秘,了解火车的发展史。(1)让幼儿观察各种火车图片,如蒸汽火车、内燃机车、绿皮火车、动车、高铁,了解不同火车的不同特点。(2)请幼儿找找不同火车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及功能,并记录下来。小结:火车的演变过程为蒸汽机车时期、内燃机车时期、电力机车时期、高速列车时期。蒸汽火车利用煤为动力、绿皮火车是利用柴油为动力、高铁是利用电为动力。

  3.引导幼儿分组玩玩具火车,并向同伴介绍自己喜欢的火车的外形特征及用途。4.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交流“火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1)谈谈都坐过火车吗?去过哪里?如果没有火车会怎样?感受火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2)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安全文明乘坐火车”5.观看中国铁路发展历程的视频,让幼儿感受到我国高铁事业的飞速发展的变化,并为此感到高兴与自豪。【活动延伸】启发幼儿提出关于火车的更多问题,请教师、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讨论。幼儿园大班音乐《捏面人》公开课视频+教学设计+PPT课件音乐反思(无琴谱)缺1分钟。中班科学活动《水不见了》公开课视频+教案

科学教案 篇7

  多姿多彩的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会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能用游戏等方式来表现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美丽的天气。

  知道我国古代就有了天气现象的各种记录。

  科学知识

  知道各种不同的天气现象

  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

  体验到天气对人类工作、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各种天气现象的图像资料;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成语(课件);各种天气现象的卡片与之相适应的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卡片。

  一.教学导入:

  1.课件出示:古代有关天气现象的记录。

  2.提问:我们知道有哪些天气现象?

  二.活动欣赏天气现象

  1.认识各种天气现象并描述其特点。

  (1、)课件出示:教材第16的插图。

  要求:仔细观察,认识各种天气现象。

  (2.)提问: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天气的`特点。

  (3.)组内同学互述。

  (4.)指名全班描述。

  (5.)教师总结概括不同天气的特点。

  2.收集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与成语。

  (1.)课件出示教师搜集的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成语。

  (2.)学生欣赏,教师针对资料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此环节能实现科学与语文、美术等学科的整合。)

  (3.)布置学生课后收集资料并编成小报进行传阅与展示。

  三.活动我们与天气

  1.布置任务:设计用游戏来表现天气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关系。

  2.指导学生看教材的两幅图,提问:从图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交待游戏规则与注意事项。

  4.学生游戏。

  四.小结

  1.总结不同的天气现象及其特点。

  2.评价在每一环节中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9

科学教案:刷子04-16

《种子》科学教案09-30

科学教案范文07-21

科学教案优秀11-04

关于科学教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