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

时间:2023-08-16 09:33:39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语言教案精选(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语言教案精选(9篇)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与月亮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节日。

  2、激发探索月亮奥秘的兴趣。

  3、简单了解月亮的圆缺现象。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月亮的圆缺变化的原因

  活动准备

  主题活动录音带大班(秋季)1盒,录音机1台,每个幼儿主题活动图画书《数星星》1册,彩色水笔1盒。

  活动过程

  1、 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活动。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镰刀.谜底是什么?(月亮。)

  2、 谈话活动。

  提问:“月亮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大胆地表述自己的.看法。

  3、 倾听故事。

  (1) 播放录音故事《月亮姑娘》,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发生了什么事?”鼓励幼儿积极回答。

  (2) 指导幼儿翻看主题活动图画书《数星星》第29—36页,教师再完整地讲述一遍故事。提问:“月亮姑娘刚开始做衣裳时是什么样子的?后面变成什么样子了?”“月亮姑娘一共做了几件衣裳?”“月亮姑娘为什么有时胖、有时瘦?”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大胆地回答问题。

  (3) 播放故事录音带,让幼儿边看主题活动图画书,边跟随录音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及月亮姑娘试衣服的表现。

  4、 绘画活动。

  请幼儿翻看主题活动图画书《数星星》第37页。启发幼儿想象:“如果请你给月亮设计一件衣裳,你会给它做一件什么样的衣裳?”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作画,并相互欣赏和交流作品。

  教学反思

  1、导入活动时,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主动性,用猜想、认识、理解的过程,激发幼儿的兴趣及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

  2、在活动中,特别是在想象讲述中体现个别差异性问题,能力弱的幼儿可以简单讲述;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较详细讲述,他们在自己原有的能力上进行了提升。

  3、这是一个老教材上的童话故事,进行重构后,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义,给与孩子更多关于科学方面的信息。

  4、在听故事之前,我先进行设问,为幼儿听故事提供了指向性,能让幼儿有目的的听故事。然后教师运用图画书,充分调动了幼儿视听结合的积极性。在活动过程中,我给幼儿创设了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的环境,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性很高,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5、延伸活动绘画,是本活动的补充和再思考,让幼儿对“变化的事物”保持探究的欲望和主动学习的精神,提高了幼儿问题意识。

  小百科:月球,天体名称,人类肉眼所见称为月亮,古时又称太阴、玄兔、婵娟、玉盘,是地球的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如果以一个成年的感觉去看这首诗,也许感觉诗歌太长了,诗歌不压韵,诗歌形式没有规律。事实上诗歌中阳光与日历的亲、天花板与篮球的撞、鞋尖与石头的踢、包括鸟大便亲我的头等这些在孩们眼里多么美好,诙谐与幽默、亲切、好玩的事。但诗歌内容却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反应了孩子们对生活的态度,就如纲要中所说: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有助于发展孩子们对生活的理解,极大的影响幼儿的社会态度。为此我设计本次活动,帮助孩子理解“亲”的含义。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理解诗歌知道“亲”代表的是爱和关怀,并学会用语言和动作表达。

  2、根据歌曲《碰一碰》的结构形式,尝试替换歌词,创编产表演歌曲《亲一亲》

  3、感知并体验“亲和被亲”的快乐,乐意与别人分享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我被亲了好几下》、16幅小图片。

  幼儿会唱歌曲《碰一碰》,会做“碰一碰”游戏。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玩“亲一亲”的游戏。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被老师亲一下吗?

  幼:“想”

  (有许多幼儿举起了小手,她们用一种渴望的眼神期盼老师们亲一下自己)

  教师走到幼儿的跟前蹲下,变换自己不用的方式亲孩子,如:脸碰脸亲一下,搂一搂、抱一抱孩子,拍一拍孩子等让孩子感到老师对孩子的爱。

  2、启动幼儿回忆还有谁亲过自己,引出儿童诗《我被亲了好几下》

  师:小朋友,还有谁亲过你们?你们还看见谁亲谁一下,是怎么亲的?你想亲谁一下呢?

  幼:“爷爷亲过我、爸爸、妈妈亲过我、姑姑、阿姨亲过我等”,“我想亲妈妈一下、我想亲爸爸一下、我想亲老师一下”。

  师:刚才老师亲了小朋友一下,老师被小朋友亲了好几下。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我被亲了好几下》

  (由于老师主动与幼儿亲昵,拉近孩子与老师的距离。巧妙的提问贴近了幼儿的生活,给孩子们一个想说、敢说、并愿意说的语言环境,老师加重语气或改变语调,让孩子初步体验亲与被亲的关系,感知亲一下与亲好几下的区别)

  3、出示图片,教师朗诵诗歌、幼儿初步熟悉诗歌的内容

  在朗诵过程中,采用等待、留空的方式让幼儿参与到讲述活动中在教师的带领下说出“好几下”。

  4、根据画面内容,帮助幼儿进一步学习和理解诗歌内容

  ☆师:诗歌里有谁?阳光亲了什么一下?(日历)爸爸亲了谁一下?(妈妈)风亲什么好几下?(衣服)天花板被什么亲了下下?(蓝球)………

  5、播放课件进一步感知并理解“亲”的含义。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怎样“亲”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播放课件后提问:谁知道诗歌中的“亲”说的.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阳光亲了日历一下?为什么说风亲衣服一下?为什么天花板亲了蓝球一下?

  ☆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跟着课件朗诵诗歌

  (在通过静态的图片感知诗歌中的内容后,老师又把动态的课件作为孩子理解诗歌的升华,问到诗歌中的“亲”是什么意思时,孩子恳定地告诉老师“亲”代表爱、关心、碰等)

  (孩子是这样感受诗歌的:阳光撒在了日历上,她告诉日历:新的一天开始了;风亲衣服一下;风把衣服吹得来回摆动,把衣服吹干了;爸爸爱妈妈;篮球跳的太高撞在天花板上;墙壁说:“哎呀!车子碰着我了”;我想多换几个台,找一个喜好看的节目;看见石头,我想试试自己能踢多远;小鸟看见我,它突然憋不住了,它把大便拉在我的头上;给我打招呼呢?哈哈哈………)

  6、引导幼儿迁移经验,感受“亲一亲”的乐趣

  ☆师:你想亲谁一下吗?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或动作亲他们?

  ☆教师让幼儿找同伴相互之间抱一抱、亲一亲。

  ☆师:你刚才亲了小朋友什么地方?例:手、脚、身体、脸等。

  ☆师:我们这有许多听课的园长、老师,我们也用不同的动作或方式亲一下她们。

  ☆师:小朋友除了和老师小伙伴亲一亲还想亲什么东西或者被什么东西亲一亲?

  ☆启发幼儿说一说,做一做,可以亲一亲钢琴(弹:体会亲了好几个)亲一亲小椅子,活动室内的其他物品。

  (此环节气氛非常亲切、小朋友间的相互交流,老师充分利用听课的园长、老师,给孩子们提供与教师们交流的机会。孩子们积极性很高,老师们也很感动。孩子与身边物品的相碰,这些活动的多样化加深了孩子们对诗歌理解,扩展孩子们的亲一亲的经验。)

  7、根据歌曲《碰一碰》的结构形式,创编表演歌曲《亲一亲》

  ☆教师示范唱《亲一亲》让幼儿了解仿编的基本内容

  ☆启发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调整,例如:将原歌词中“找一个朋友”改成“找×××或找一位老师”,将“碰一碰”改成“亲一亲”,“碰哪里”改成“亲哪里”。

  ☆幼儿随音乐边唱歌边表演游戏,提醒幼儿听清楚教师的指令,亲同伴的相应部位,并与同伴保持一定的距离。

  (此音乐游戏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快乐地随着音乐与同伴与教师与物品交流,体验到了爱与被爱的幸福,感受到了与别人共同分享爱的情感。)

  【活动评析】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能以“幼儿发展为本”为理念,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去探索,去体会或感受。教师在引导支持的过程中,采用图片直观的形成印象后,再结合课件的动态来加深孩子对作品的理解,使整节课动静交替、有趣味性,减少了单一的图片教学,《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学内容的组织应考虑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富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本节课教师能将语言活动习得的经验、迁移到社会、艺术等领域,巩固强化己有的语言经验,在音乐游戏中,体验到改编歌词并表演后的快乐,感受到游戏的乐趣,使爱与被爱体验得到了升华。

  附:我被亲了好几下(儿童诗)

  阳光亲日历一下,爸爸亲妈妈一下,

  风亲衣服一下,天花板被篮球亲一下,

  墙壁被车子亲一下,电视被遥控器亲了好几下,

  鞋尖亲石头一下,我的头被鸟大便亲了一下,

  屁股亲地上一下。我的衣服被水滴亲了好几下,

  白云亲大山一下,风亲蒲公英一下,

  朋友的声音亲我的耳朵一下,我亲冰淇淋好几下,

  闪光灯亲我一下,爸爸亲我一下,

  妈妈亲我一下,我被蛋糕亲了好几下。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生态遭到破坏后的严重后果。

  2、理解词语“浑浊”“漫天飞舞”。

  3、体会小熊的心情变化,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知道要爱护自然环境。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自制ppt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知道要爱护自然环境。

  活动难点:

  了解生态遭到破坏后的严重后果。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喜欢住在什么样的地方呢?你希望周围的环境是什么样子呢?

  师:你们想知道这只可爱的小熊住在什么地方嘛?(出示“小熊”),今天我们一起去听一个好听的故事《山坡哪儿去了》。

  师:小朋友要仔细听哦,听完后回答我的.问题。

  二、基本部分

  分段欣赏故事

  (一)教师ppt播放故事(1~2)节

  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熊住在什么样的地方呢?

  3、小熊出去旅游回来,看到了什么?它的感受是什么?(理解词语“浑浊”“漫天飞舞)

  (二)欣赏故事(3~10)节

  提问:

  1、小熊先去找了谁?老槐树怎么说的?

  2、小熊还分别找了谁?它们是怎么回答的?

  (三)欣赏故事(11~12)节

  提问:请小朋友来说一说究竟美丽的山坡到哪里去了呢?

  (四)完整欣赏故事

  师:小朋友听得真仔细,下面我们来完整欣赏故事吧!

  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故事一遍

  师:我想问小朋友一个问题,请小朋友讨论:为什么小熊要搬家呢?(。教案网出处)(因为人类把树都砍光了,没有树和小草保护泥土,使水土流失,环境遭到破坏,小熊没法生活,只能离开)

  师:那小朋友们,山坡还能回来么?你想对砍树的人说些什么呢?请你们来想想办法?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我们应该从身边的环境做起,多种树木、花草,不乱扔垃圾,向大人宣传环保意识,这样美丽的山坡就能回来了。

  活动反思:

  这次教研课,我自己觉得我进步了,以前有很多的老师在后面听我上课,我会紧张的一句话都说不出,但是这次我其实一点都不紧张,从头到尾的完整的上完了这节课,我还是很高兴的!我最大的优点就是讲述故事内容的时候,阴阳顿挫,十分的生动,表情丰富!但是我的脸上没有笑容,下次要微笑着去讲述故事,就更好了,我的缺点就是我在提问方式上有不少问题,还有我好像讲述故事内容的时候没有过渡语言,这点以后需要改进。作为一名新老师,我以后一定要更加努力!争取下次的教研课上的再好一点!加油!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针对秋天和春天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专注倾听、大胆表达的良好习惯。

  2、尝试以辩论的形式进行交流,提高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活动准备:

  1、 课前与幼儿共同搜集多种反映冬季和夏季特征的图片,并布置在活动室。

  2、 录制散文《春天》、《小果实》。

  3、 可粘贴的小红花。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引入话题

  教师出示分别代表两个季节的花卉图片,请小朋友说说:它们分别在什么季节开花。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探讨秋天和春天的特点

  (1)你认为秋天是什么样子的?春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你认为秋天或者春天有什么好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好的?

  3、引入论题,分组讨论

  教师提出问题:你喜欢秋天还是喜欢春天?为什么?将幼儿按观点的不同分成两个组,各组幼儿自由交流观点及理由。

  4、讲解规则,展开辩论

  辩论规则:

  (1)两组幼儿轮流发言。

  (2)一次理由充足的发言可以为本队赢得一朵小花。

  (3)一方发言之后,另一方可以反驳,理由充足的,同样可以赢得小花。

  幼儿辩论中,教师注意及时引导幼儿交代清楚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语言表达要完整、流畅。

  4、教师简单小结辩论情况,最后欣赏散文《春天》、《小果实》。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保护身边环境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了解垃圾的危害。

  2、减少垃圾的产生,提高幼儿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3、使幼儿知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主题的有关书、图片、光碟及文字资料

  活动过程实录

  一、做一做《手指操》

  海娃哥哥年纪小,站在山坡来放哨,

  爸爸叫他送情报,情报紧急很重要。

  鸡毛信,不一般,三根鸡毛插上面。

  海娃娃送信快快走,赶着羊群过山口。

  站在山口看一看,抢粮的鬼子在捣蛋。

  遇见鬼子把他搜查遍,什么东西也没见。

  海娃娃送信真勇敢,闯过一关又一关。

  翻山越岭不怕累,把信交给了游击队。

  海娃送信立大功,人人夸他小英雄。

  二、说一说

  1、 教师导入:

  师:小朋友,上课前老师先请你们来看一段录像。在看的时候看哪个小朋友最认真表现得最好,能回答上老师的问题。

  师:从这段录像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吧!

  幼:“有很多垃圾”、“公路的两侧有垃圾,很臭。”“小河里面有垃圾也很臭”“水果皮、饮料瓶、雪糕袋、塑料袋、糖果纸……”

  师:“这些垃圾污染了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怎样做才能保护身边的环境呢?(幼儿自由的说)

  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好。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每个人每天都制造许多垃圾,那将会是什么样呢?

  幼:“垃圾会让干净的水变得很脏。”“小河被垃圾污染了,小鱼和小虾就会死掉。”“路的两侧有垃圾污染环境,人就会很容易生病。”“庄家被污染了就不能生长。”

  三、看一看、说一说

  (一)、幼儿看图片

  师:“我们人类每天都会制造大量的垃圾,这么多的垃圾怎样处理呢?”

  师:这些垃圾会通过掩埋、焚烧等方式进行分解。如:食物、一些自然垃圾(如落叶),掩埋一段时间就会腐烂;但有些垃圾是很难分解的,(如:塑料和玻璃做成的东西,其中有一些是可以进行二次回收再利用的。)

  (二)如何利用垃圾

  1、师:小朋友都知道垃圾可以回收,那究竟什么垃圾可以回收呢?

  幼:”废纸可以回收。”“喝完的饮料罐可以回收。”

  师:我们怎样可以变废为宝呢?

  “可以用回收的'纸盒进行手工制作,做很多好玩的玩具。还有很多的垃圾可以加工利用,因此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三)、师:知道垃圾有这么多的危害,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我们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要乱扔纸屑、水果皮、饮料瓶、塑料袋、糖果纸……”

  四、德育渗透

  师:你们知道垃圾严重的影响着我们周边的环境,除了老师,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一起保护环境外,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更多的人一起参与保护环境的大行动中呢?

  “我们可以去告诉身边的叔叔,阿姨和小朋友一起保护环境。”

  五、学一学、背一背

  1、教幼儿学背儿歌:

  《乱扔垃圾可不好》

  小猴子,蹦蹦跳,爬上大树摘香蕉;

  吃完香蕉皮乱扔,不讲卫生真糟糕。

  小花猫,喵喵叫,吃完小鱼胡子翘,

  鱼刺扔进垃圾筒,讲究卫生妙妙妙。

  我们所有小朋友,良好习惯要记牢,

  清洁卫生人人爱,乱扔垃圾可不好。

  六、小结

  小朋友,通过这节课让我们知道了保护环境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我希望小朋友们从我做起,互相监督,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把我们的家园变成万物吐绿、百花飘香的大花园而共同努力吧!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都很爱自己的家,那么老师给你们布置一个任务,回去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父母汇报一下你心目中的美丽家园的形象吧!

  1、关于环保话题幼儿接触的并不很多,对身边的垃圾与环境的关系还很陌生。我在教育活动设计中,着重了垃圾与环境的关系使幼了解了垃圾对人类的危害进一步向幼儿渗透变废为宝的意识。

  2、培养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幼儿新的学习兴趣,使之完成教学目标。

  在整个活动中突出表现了以下几点:

  1、注重利用周边环境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2、利用“问题”“儿歌”展开、扩展教育教学活动。

  小百科: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大班语言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体会优美、宁静的音乐给自然界带来的和平和快乐!

  2、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用童话故事与幼儿的情感形成碰撞,促进幼儿美好情感的形成。

  二、活动准备:

  PPT、头饰或胸卡、音乐《我和你》、《紧张恐怖背景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段优美的音乐,想听吗?

  播放小提琴音乐《我和你》。

  请幼儿说说看听了这段音乐后,有什么样的感觉?尝试随音乐自由的表现一下。

  (二)引导幼儿欣赏并讨论故事《梨子小提琴》。

  师:刚刚这首好听的曲子,是小松鼠用梨子做成的小提琴拉出来的。这里面还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1、讲述故事《梨子小提琴》。

  2、利用PPT帮助幼儿分析故事内容,拓展幼儿的想象,体验故事中的美好情感。(重点学说:狐狸和小鸡、狮子和小兔的对话)。

  3、引导幼儿讨论,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森林里还有哪些动物会听到小松鼠的琴声呢?它们听到了琴声又会说些什么呢?

  2)为什么那么多的梨子都被做成了小提琴了呢?

  3)小松鼠用音乐将快乐带给了森林里的每一个动物,如果你的同伴不开心了,你会怎样让他开心、快乐起来呢?

  (三)在音乐背景下,体验故事表演带来的乐趣。

  1、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胸卡或头饰。

  2、认识并熟悉自己要表现的角色特点。

  3、尝试跟着音乐旋律表演故事。

  活动反思:

  《梨子小提琴》是一节比较经典的大班语言活动。为了让其更加适合我们班的孩子学习,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我做了一定的修改。从活动的实施效果来看,目标达成度还是较高的,活动中我注重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始终以自己丰富的情感来感染孩子,将鼓励的目光投射给孩子,始每个孩子都能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想象,极大地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在设计提问的时候还注意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一环扣一环,尽量做到让每一个提问都比较有价值、有意义。

  运用生动而形象的PPT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将《我和你》作为背景音乐贯穿其中,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和童话的的意境美。通过听、看、想、演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想象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

  设计最后一个环节目的是让幼儿进一步去体验和感受作品的内涵,有了对自己角色的正确感知,孩子们表演的时候显得更投入、更能将角色特点表现出来了。此时的我扮演着大树和孩子们一起表演,和孩子一起感受到了故事表演所带来的乐趣。

大班语言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情境教学中感知:“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型。

  2.在多次感知中初步学习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型。

  3.体验情境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片两张。

  2.动物头饰幼儿人手一个。3、演出道具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入课题:

  设置情境引入课题:小朋友今天森林里真热闹,是小动物在开音乐会呢,跟老师一起去好吗?(随音乐进入教室入座)。

  看图引导幼儿说出“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型。

  森林音乐会现在开始,第一个节目是歌伴舞,看小动物们有的在做什么?有的在做什么?还有的在做什么?(启发小朋友说出图意),老师小结:他们有的在拉琴、有的在唱歌、还有的在跳舞。

  提问:刚才老师在说他们在干什么的时候,每名话前面都有两个同样的字,是什么字呢?(启发幼儿说出“有的”)

  今天我们就要在看森林音乐会的`同时,一起来学着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型来说话。(出示句型卡,小朋友跟读两遍)。

  2.在情境表演中让幼儿感知句型的运用:

  (1)老师:小朋友森林音乐会开始了,我们不能只当观众,我们也来当小动物参加表演好不好。(好),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三套头饰,有的是猴子、有的是小兔、还有的是小熊,你们喜欢当哪种小动物,可以自己挑选,选好了自己戴在头上。

  下个节目是小猴表演武术,请小猴上台表演,表演者后请幼儿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型说出小猴表演的兵器。

  (2)下个节目小兔表演童话剧。

  小兔子表演后,启发幼儿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型说出小兔采蘑菇用的篮子的颜色。

  (3)下个节目小熊表演打击乐。

  小熊表演后,启发幼儿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型说出打小熊使用的打击乐名称。(注意:多种事物物出现,句型的用法注意什么)

  (4)最后一个节目交响乐。

  图上有很多小动物在演奏。你们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型说出来。(巩固三种以上的用法)

  (5)演出到此结束,跟小动物们说“再见”。

  3.启发幼儿发现身边的事,学着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型表达出来。

  小朋友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型来说话了,那我们想想看,班级里、身边有哪些东西和事也可以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表达呢?(请几位小朋友说说:如小朋友穿的衣服,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兰色的、还有的是黄色的。可以发现二至三个并说出来)。

  4.结束语:

  今天我们玩得真开心,不仅举办了音乐会,还学会了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型说话,真棒,小朋友今后在生活中可以常用这个句型,上小学后写作文时也可以用这个句型。音乐会结束了,我们要收拾一下场地,小朋友有的帮老师收兵器、有的收篮子、有的收打击乐,还有的搬椅子。

大班语言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关注自己换牙的过程,懂得换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担心害怕。

  2.了解乳牙和恒牙的区别,知道要保护好新长出来的牙齿。

  3.学习保护新牙的正确方法。

  活动准备

  记录表人手一份、展板2块、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换牙记录表

  幼儿填写自己换牙记录表并与同伴交流,了解伙伴的换牙情况。

  1.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你们换牙了吗?今天老师带了一张换牙记录表,请你们把自己换牙的.情况记录在这张表上,然后告诉旁边的伙伴。

  2.出示换牙记录表幼儿观察记录并互相讲述

  师:你和你的好朋友换牙记录表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小朋友的换牙记录)

  3.集体观察小朋友的换牙记录。

  我们班上哪些小朋友已经换牙了?换了几颗牙齿?

  二、你害怕换牙吗

  谈话“你害怕换牙吗”?让幼儿知道换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1. 换牙时你们心里害怕吗?为什么? 换牙的时候有什么不方便?拔牙的时候发生什么有趣的事?

  2. 没有换牙的小朋友,你想换牙吗?为什么?

  3.小朋友为什么要换牙?换牙好不好?

  4.师幼共同小结:人长到五六岁时就开始换牙.换牙说明我们长大了,我们应该感到高兴,没有换牙的小朋友也不要着急,更不要害怕,换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没过多久你们呢就回换牙了。

  三、结合教学课件

  了解乳牙和恒牙的区别及保护牙齿的方法。

  (一)观看片断一知道换牙过程及了解乳牙和恒牙的区别。

  师:这位奶奶牙齿怎么了?老奶奶牙齿掉了还会再长出来吗?小女孩又会对奶奶说什么呢?

  (二)观看片断二知道怎样保护牙齿并会辨别对与错。

  师:这个小女孩在做什么?她这样做对吗?

  1. 这个小男孩在做什么?她这样做对吗?应该怎样做?

  2. 这个小女孩在做什么?她这样做对吗?应该怎样做?

  (三)游戏《指指点点》巩固保护牙齿的方法

  四、继续结合教学课件

  引导幼儿学习保护牙齿的正确方法。

  (一)小女孩妈妈让她干什么?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二)在恒牙长大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应该如何保护它?

  (三)结合动画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五、教师小结

  乳牙很小,不够坚硬;恒牙较大,很坚硬。当恒牙萌出时,乳牙就开始松动并最终被恒牙取代。恒牙会陪伴我们一生,我们应当好好保护它。

  延伸活动

  在阅读区投放绘本《小鼹鼠换牙》,让幼儿阅读,进一步丰富幼儿换牙的经验。

大班语言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想象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2、感受找到妈妈的快乐,体验母子亲情。

  活动准备:

  1、《丑小鸭》故事片段

  2、区域中欣赏过故事

  3、有关《丑小鸭》故事的道具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内容

  关键提问: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在区域活动中,孩子通过欣赏动画片《丑小鸭》,已经对故事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本环节一方面是教师通过简单的提问导入活动,是孩子对故事内容的回忆,另一方面也是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如语言的完整性,组织语言的能力等)

  二、欣赏故事片段,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片段一(鸭爸爸亲热鸭宝宝情节)

  关键提问:

  (1)鸭爸爸、鸭妈妈爱它的宝宝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鸭爸爸、鸭妈妈看到自己的宝宝出生,它们心里怎样想,猜猜它们会对鸭宝宝说些什么话?(学做鸭爸爸,鸭妈妈)

  (3)爸爸妈妈也一定很爱你们,他们是怎样来爱你的?

  2、片段二(鸟妈妈喂食情节)

  关键提问:

  (1) 发生了什么事?

  (2) 鸟妈妈为什么把小鸭子赶走了?猜猜鸟妈妈发现丑小鸭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3、片段三(丑小鸭哭泣情节)

  关键提问:

  (1) 丑小鸭怎么了?它为什么这么伤心?猜猜它心里在想些什么?

  (2) 丑小鸭这么伤心,你会怎么做?(引导孩子说些安慰的话)

  4、片段四(丑小鸭找到鸟妈妈的情节)

  关键提问:

  (1) 发生了什么事?

  (2) 猜猜丑小鸭见到妈妈时的心情,它会对天鹅妈妈说些什么话?妈妈见到丑小鸭的时候会对它说些什么?(学做丑小鸭和天鹅妈妈)

  (本环节主要以情感为主线,在欣赏四个片段的过程中,孩子通过观察与想像,尝试表演故事中的角色,让孩子充分融于故事情节中,以此来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激发孩子爱妈妈的情感,感受找到妈妈的.快乐,体验一种母子亲情。另一方面也给孩子提供了一次在集体面前大胆说出自己想法的机会)

  三、欣赏小桃花剧团表演故事《丑小鸭》

  (童话剧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有趣、寓教于乐的特点,能极大的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因此孩子们非常喜欢表演童话剧。本环节一方面让孩子完整欣赏故事表演,再次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另一方面是激发我班孩子下次表演的兴趣。)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的教案06-27

大班语言教案教案05-01

大班语言翅膀教案11-30

大班语言《冬至》教案11-27

大班语言问路教案01-19

大班语言兔子教案01-14

大班语言古诗教案01-17

大班语言《勇气》教案12-13

大班语言菊花教案04-02

大班语言冬天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