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3-08-22 07:49:27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通用[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教案通用[7篇]

大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身边提供服务的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感。

  2.体会身边的人爱自己的情感。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提供服务的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和舒适难点:

  2、难点:体会身边人爱自己的情感。

  教育理论依据:

  (设计思路)生活中的关爱无处不在。本次活动就是关于我园在开展关爱课题的环境下,充分激发幼儿的"关爱情感"。活动前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有礼貌地向园内工作人员打招呼,突然发现幼儿在礼貌背后的空白。于是教师利用空余时间组织幼儿对幼儿园内的工作人员进行深入采访并记录。活动中让幼儿知道并了解教职工的工作内容,感受别人对自己付出的爱。充分激发幼儿对园内工作人员的情感关爱并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进行感恩。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事先观察过家里的人以及幼儿园工作人员的劳动

  2、物质准备:视频(老师在家打扫卫生),"忙碌的人"幻灯片,音乐("喜刷刷","感恩的心")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教师:我们小朋友双休日休息在家,每天放学也要回家,那我们在家里的时候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呀?

  幼儿1:我在家里看电视(师:你在家里放松休息,你来说)幼儿2:我去学拼音。(师:你去哪里学拼音?请你把话说完整。)幼儿3:我在家里帮奶奶洗衣服。(师:你会洗衣服啦,平时你们家的衣服都是谁洗的呀?你在家里还是奶奶的小帮手了!)

  2、你们想不想知道张老师休息在家的时候做了些什么?幼儿:想。

  3、张老师在家里干什么?

  幼儿1:张老师在家里擦桌子、拖地板。

  幼儿2:张老师在家里做家务。

  4、师:对呀,我喜欢把我的家你打扫的'干干净净,让我的家人住得舒舒服服。

  二、经验回顾,感受家人的爱1、你们家谁也像张老师一样在忙呢?

  幼儿1:我的奶奶在家里烧饭。

  师:奶奶是怎么烧饭的呀?

  <做动作>打开水龙头,滔滔米,滔滔米,放进锅里烧一烧。饭饭做好了,给谁吃的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给所有家里的人吃的,那你要对奶奶说什么?奶奶谢谢你;奶奶你辛苦了。

  幼儿2:我的妈妈在家里洗衣服。

  师:妈妈怎么洗衣服的呀?好我们一起来帮妈妈洗一洗,搓一搓。衣服晾起来,拉拉挺。衣服洗好了香香的,给谁穿的呀?那你要对妈妈说什么?妈妈我爱你。

  幼儿3:我的爷爷在家里拖地板。

  师:爷爷是怎么拖地板的?我们一起来拖一拖,沾点水,前拖拖托托,后拖拖。地板拖的真干净,家里人回来一看,哇家里真干净,住得真舒服。

  师:爸爸妈妈上班很辛苦,回到家还要这么辛苦忙碌,这是为什么呀?

  幼儿:为了把家里弄得干干净净。为了我们住的很舒服。

  其实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这些事情都是为了我们。

  情感提升:我们真幸福,有这么爱我们的家人,他们不嫌辛苦不怕累,让我们住上干净整洁的房子,吃上营养丰富的饭菜,让我们健康快乐的长大!

  师:我是大班的小朋友,愿意做家里的小帮手。来孩子们,我们做家务喽!学一学家里人的劳动(洗洗碗、滔滔米、烧烧饭、炒炒菜、擦擦玻璃、拖拖地、洗洗衣服、挤挤干、晾凉衣服。动静交替,活跃气氛)

  2、在幼儿园也有很多在忙碌的人,我们前几天去采访过。请你说一说:你找到了谁?他在忙什么?

  幼儿1:我在食堂找到了厨师和阿姨,他们每天很早来幼儿园,6点半就到了,然后他们要对厨房和做菜的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

  幼儿2:食堂的叔叔阿姨对送来的蔬菜和荤菜都要进行检查,发现不好的就要退掉,不能让小朋友吃坏掉的食物。观察得真仔细,还有没有补充?

  幼儿3:食堂阿姨天天要洗很多菜,切很多菜。虽然现在天气很冷,但是他们还是很认真的洗菜,把菜洗的干干净净,我发现他们的手很红,很粗糙。

  幼儿4:厨师伯伯每天给我们做不一样的菜。厨师伯伯说:只要看到小朋友喜欢吃,他就非常高兴。听了小朋友的介绍以后,张老师相信你们以后一定会好好吃饭。因为我们的饭菜和点心都是食堂的叔叔阿姨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我们不应该浪费,不应该让他们伤心难过。

  幼儿5:我找到了苏老师,她每天7点钟就来幼儿园帮小朋友做晨检。看看小朋友的小手有没有洗干净,体温是不是正常。她还经常来看我们吃午饭,看我们做早操。我们每周的菜谱都是她制定的。她还负责帮我们测视力、量身高呢!

  师:说得真好。为了能让我们的小朋友健康快乐地成长。苏老师她做了很多的工作。所以我们每天来都要认认真真地配合她做检查,对她要有礼貌,你们说对吗?

  幼儿6、7(情景表演):我们找到了保安叔叔!

  幼儿6扮演保安叔叔:我每天很早起床来到幼儿园进行巡逻、检查,确保安全。然后打开大门站在门口迎接小朋友和家长。我晚上也不回家,加强安全保卫。

  活动反思

  活动中,每个孩子都设计出自己的“一周晨间活动计划”,每个孩子设计的活动内容都不单一,合理地调整自己的活动。由此可以看出,这个活动很好地达成了预期目标。总之本次活动比较圆满。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民以食为天”,每个人面对美食的诱惑都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而小朋友对于美食的渴望更是从不隐藏。蛋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食品,也是小朋友们非常喜欢吃的。不仅如此,我不但可以借助它来帮助小朋友关注了解生活中的人和事,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而且更可以引导小朋友从艺术的角度来欣赏它鲜明的色彩、丰富多样的造型。为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旨在满足小朋友们的渴求,引导小朋友建立良好的社会情感,培养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个性与创造力,丰富其感性经验和审美情绪,从而体验生活和艺术的`快乐,引发他们对生活和艺术美的追求。

  活动目标:

  1、了解制作蛋糕的工序及初步认识了解糕点师这一职业特性,激发幼儿热爱劳动者的情感。

  2、引导幼儿积极观察探索,鼓励幼儿模仿糕点师的劳动,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胆地设计创造一个独特的花式蛋糕。

  3、引导幼儿从艺术角度欣赏日常食品蛋糕,帮助幼儿感受生活美、艺术美,体验艺术创造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实物:色彩鲜艳、造型各异的蛋糕数个。

  2、教学课件和电教设备

  课件(一):有关制作蛋糕的环境及人物。

  课件(二):制作蛋糕的主要原料及步骤。

  课件(三):与实物有别的各种不同色彩及造型的花式蛋糕图片。

  3、请家长带领孩子去参观糕点师傅如何制作花式蛋糕,共同收集各种制作材料:几何图形海绵块、彩色玻璃纸、水粉颜料、油泥、泡沫纸、皱纸、牙签、雪花塑胶片、小纽扣、瓶盖等。

  活动过程:

  一、运用幼儿生活中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探讨学习的兴趣。

  出示色彩鲜艳、造型各异的蛋糕数个,让幼儿结合自己平时生活中对蛋糕的已有经验进行讨论。(提问:你们喜欢吃蛋糕吗?吃起来是什么味道?吃了它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呢?)

  二、欣赏教学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制作蛋糕的工序及糕点师的职业特性,激发幼儿热爱劳动者的情感。

  1、欣赏课件(一):了解制作蛋糕的环境及人物,激发幼儿对和生活有关环境的关注,对糕点师傅的尊重、感激之情。(提问:蛋糕从哪里来的?是谁做出了好吃又漂亮的蛋糕?)

  2、欣赏课件(二):了解制作蛋糕的主要原料及步骤,了解糕点师傅的工作特性。(提问:我们来看一看蛋糕是怎样做出来的?)

  3、欣赏课件(三):引导幼儿从艺术角度讨论欣赏蛋糕。(提问:你觉得这些蛋糕漂亮吗?哪些地方漂亮?)

  三、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进行艺术创造,提供给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激发幼儿模仿劳动的兴趣。

  1、教师引发幼儿模仿糕点师的劳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艺术创造。(提问:如果你是糕点师傅,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蛋糕?)

  2、重点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创造,大胆地进行各种创造尝试。

  3、教师巡回观察、指导,注意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创造。

  四、幼儿互相分享创造的快乐。

  1、请部分幼儿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创造作品,重点介绍一下自己是如何想象设计的,选用了哪些创作材料,在创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2、幼儿将自己创作的“花式蛋糕”陈列展示出来,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五、延伸活动

  开展游戏“Baby蛋糕屋”。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实验及有趣的游戏,使幼儿了解光的直线传播性质。

  2、 培养幼儿动手进行科学小实验的兴趣与习惯,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及各种科学现象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手电筒、中粗软管、暗室。

  活动过程

  1、 通过开展户外游戏“踩影子”和室内游戏“有趣的手影”,引导幼儿思考:

  1) 为什么在阳光下我们会有影子?

  2) 还有哪些发光的物体会使我们出现影子?

  2、将孩子们带入暗室,利用手电筒和中粗软管做小实验“光不会转弯”,教师适时帮助幼儿确立“直线传播”这一科学概念。

  实验方法:幼儿两人一组,分别拉住软管的两端,一名幼儿用手电筒从管口向内照,另一名幼儿观察软管在拉直和弯曲时,看到的光有何不同,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结果。

  3、说一说光的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区域活动

  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自制“阳光时钟”。

  家长参与

  1、在室外、向阳的窗台、室内分别种植菜苗,幼儿观察菜苗的生长情况并做记录,通过比较使幼儿感知植物的向光性。

  2、教师利用铝箔纸、塑料水管自制太阳能热水器模型,请幼儿做“冷水变热水”实验,以此了解光能转化为热能的用途。

  3、创编儿歌“光的用处大”。

  五、体会与思考:

  作为孩子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考虑到孩子由于年龄、经验和认识水平的特点,常常用独特的、不同于成人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思考,因此要允许孩子出错,耐心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要接纳每一个孩子的观点,面向每一个孩子,力求真正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想法。

  在 本次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进行验证,并真实地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如果只让学生猜想,学生的认识最终只能一无所知,或者一知半解。本课教师给 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带着疑问,按自己的想法去选择材料做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教师放手让孩子大胆地动手做,鼓励孩子把看到的都记(画)下 来。教师只是随机地指导。根据孩子好动的特点,在记录过程中安排了“玩影子”等的游戏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更好探究物体和影子奥秘的兴趣。

  孩子以自己探究过程的发现做记录,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和分享,能培养孩子对物体的客观描述,对事实的尊重,使结论和观点建筑在事实之上。本次活动也让孩子逐渐地懂得科学的一条基本法则――尊重事实,以事实为依据,而做人也一样,凡是都要实事求是,要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

  有人说《科学》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是通过探究活动来学习的。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引导孩子进行实践、观察、交流,并尝试着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通过自身的经历去理解事物,把握真实具体的东西,从而让孩子发现世界的奥秘。

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是在孩子们的游戏《花店》中生存的,在一次游戏分享中,我们在讨论花店没生意的原因中,有的孩子说花店老板不会做生意、有的孩子说可以把花送到幼儿园,上次我在门口就看见有人送花来我们幼儿园、有孩子说花店里花的品种太少了,有的孩子说上次我喝酒看见新娘手里拿得花可漂亮了……孩子们的话使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就问幼儿:“这些花代表什么意思呢?每个地方送的花都一样吗?”孩子们听了都摇摇头,他们互相窃窃私语起来“你知道吗?玫瑰表示什么?送给妈妈什么花等,他们非常渴望知道答案,看到孩子们对这话题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就预设了今天这个活动《花的语言》。

  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了解花语花意,懂得一些送花的学问。

  2、鼓励幼儿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4、幼儿活动时遵守秩序的观念。

  活动准备:

  收集有关花的知识、鲜花、包装纸等

  活动过程:

  一、讨论交流:

  1、大家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花?

  2、你喜欢什么花?它表示什么意思?

  二、选花:

  1、请幼儿打开信封看看信上说什么?

  2、给他们选什么花?为什么?

  3、幼儿按照信上的任务去选花。

  三、送花:

  1、这样可以送了吗?

  2、幼儿包装花儿。

  四、设问:

  你们再帮我想想还有什么时候也可以送花?送什么花?

  活动反思:

  1.增加表象,扩展想象空间。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创设条件,采用多种手段运用不同措施来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改进表象的质量,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如“各色鲜艳的花,想一想花儿们当时在想什么?说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自由描述。”再如:“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丰富学生的.感知不能靠大量的、单一的阅读材料简单重复,而需要多方位、多种形式、多种感官参与感知等途径,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正确而丰富的表象。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加强直观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 鼓励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多角度思考。

  一个人被肯定,受到别人的欣赏,其心情是不言而喻的,学生的想象力被老师肯定,其心情更是高兴无比。不管这些学生的天分与潜质如何,只要能给他们予以适当的肯定,利用表扬、鼓励或婉言的引导的语言,再加上适当的动作、表情等体态,可以激起学生的想象、兴趣,他就会以愉快的心情主动地展开想象力,这也是激发学生阅读时展开想象的有效手段。

  不足之处:

  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更喜欢上语文课。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

  2、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3、激发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活动准备

  1、每名幼儿在中班和大班的身长体重测量结果卡。

  2、笔、纸

  活动过程

  一、有哪些数字

  1、谈话:长高了吗?长胖了吗?

  2、出示幼儿体检记录卡,引导幼儿观察记录的内容。

  3、幼儿比较自己的体检记录数字。

  4、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二、我找到了数字

  1、提问引出话题:你找到了数字吗?

  2、请幼儿结伴及小组交流的方式说说自己的.发现。

  三、教室里的数字1、提问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我们教室里有没有数字?哪里有数字?

  2、幼儿自由结伴在教室里寻找数字。

  3、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四、我家里的数字1、结伴交谈:我家里也有数字

  2、请幼儿介绍家里数字表示的用途。

  3、讨论:这些物品上的数字有什么用?

  五、汽车上的数字1、交流:汽车上有哪些数字?

  2、相互探索遇到的有关汽车上许多有关数字的问题。

  3.了解汽车上不同部件、不同位置上的数字的用途。

  六、书写数字1—10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通过尝味,说味,画味活动,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其想象力与创造力.

  2.让幼儿于活动中学会关爱,并从中体会快乐,体验绘画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勾线笔,白纸,蜡笔。

  2.各种口味糖果(奶糖,薄荷糖,跳跳糖,柠檬糖)等

  3.ppt辅助教学,音乐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我们一起来

  1.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与孩子共同做各种动作,拉进师幼间的距离。

  二.教师

  1.我又认识了许多小朋友,我喜欢和你们共同分享快乐,分享生活中的各种滋味。

  三.我们一起尝尝它们

  1.请孩子们品尝糖果,并认真体会它的味道。(教师共同参与)

  2.说说味道给你的感觉:“你吃的是什么味道的`糖果,它给你什么感觉,你想到了什么?”

  3.教师结合幼儿的回答说说自己的感觉,结合多媒体教学一一讲述

  四.画下你的味道

  1.把味道给你的感觉画下来,教师做举例!

  五.师幼共同讲述画面内容。

  六.幼儿绘画合影!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天平,学习使用天平,用科学的方法测量物体的轻重。

  2.学习按物体的轻重给三个或四个物体排序,感知理解序列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比较的物品若干对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选择3种(或4种)瓜果,运用已有经验比较轻重。

  1.这些瓜果一样重吗?怎么辨别轻重?

  2.引导幼儿用手分别去掂各个瓜果的份量,然后再记录表用手掂一栏中,按物体的轻重用数字进行排列。(引导幼儿知道物品的'轻重是相对的,学习尝试按物体的轻重给三个物体排序)

  二、教师设疑:有的瓜轻重差别很小,很难用手掂出来,怎么办?(出示两个重量相近的瓜)

  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个瓜哪个重,哪个轻呢?

  三、认识并使用测量工具——天平。

  1.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准星必须居中,物品应轻拿轻放)和利用天平判断物体轻重的方法(哪边翘起哪边物品就轻,哪边下沉哪边物品就重)。

  2.猜想:这两个瓜哪个轻?哪个重?

  3.用天平测量验证这两个瓜谁轻谁重,初步学习使用天平的方法。

  4.用天平测量验证前一环节中用手掂排序三个物体重量的准确性。

  四、游戏猜猜谁轻谁重。

  出示大小相差不多的瓜果,让幼儿猜哪个轻,哪个重,然后用天平验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瓜的实物引出,请幼儿先用自己的方式想出比较的方法,通过用眼睛看、天平秤、用秤重量的方法和用生活经验脑子想等方式进行,教师在引导中要多用扩展性的话题引到,到后面有些幼儿又想出了用纸沉下去的程度来进行比较,方式多变,但有时教师在活动还欠缺,喜欢重复幼儿的话语,需要不断反思。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3

大班区域活动教案_大班教案06-20

大班安全教案范文大班《安全》教案04-20

有关大班教案范文 大班优秀教案05-18

大班教案06-08

大班的教案06-11

【经典】大班教案08-10

大班教案【精选】08-16

大班教案【经典】07-24

大班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