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27 13:21:12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锦集【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锦集【6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触摸感知冰的特点,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2、通过操作能够知道解救小动物的方法,体验探索的乐趣。活动准备:

  每人1小块冰几盆热水积木空盒子热水袋抹布动物冰块每人1块

  活动过程:

  一、出示冰块,引导幼儿感知冰的特点,吸引幼儿兴趣。

  1、请幼儿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冰像什么?

  2、请幼儿说一说:冰放在手里怎样了?

  二、教师小结:

  冰摸起来冷冷的、滑滑的,捏在手里硬硬的,它没有颜色、透明的`,看起来像玻璃,冰化了还能变成水。

  三、通过操作知道解救小动物的方法,进一步探索冰的特点。

  1、森林里有一群小动物被一场冷风暴给冰冻起来了,请小朋友们想办法把它们从冰冻里救出来。请小朋友来说一说有什么方法可以把它们解救出来。

  2、教师提供辅助材料,幼儿进行探索活动。在幼儿操作时,请幼儿注意观察冰块的变化。

  师幼交流:是用什么方法救出小动物的?

  3、教师小结:

  用热水袋和热水的方法可以把小动物们顺利解救出来。

  四、活动结束

  小动物都顺利解救出来啦,但小动物们刚从冰冻里出来,全身还很冷,我们带它们一起到外面晒晒太阳,帮他们暖和暖和身体吧。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爬行方式,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与习性。

  2、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和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放大镜、玻璃瓶、塑料板、木板、玻璃板、木棍、各种食物等。

  活动过程:

  一、捉蜗牛

  雨过天晴,带领幼儿到野外捉蜗牛,引导幼儿观察蜗牛喜欢住在什么地方。提问:你是在哪儿捉到蜗牛的?捉了几个?

  二、采用多种方法观察蜗牛

  1、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外形,说出其特征。

  2、用手触摸蜗牛的身体和壳,轻触蜗牛的“角”,看有何反应。

  3、将蜗牛分别放在塑料板、木板和玻璃板上爬行,观察留下了什么,从玻璃板的背面观察蜗牛的身体。

  4、游戏:蜗牛赛跑。每个幼儿选取自己的“最佳选手”参赛,看哪个蜗牛获得冠军,从而观察蜗牛的爬行方式。

  5、让蜗牛相互背负着爬行。观察大蜗牛驮着小蜗牛、小蜗牛驮着大蜗牛爬行有什么不同,小蜗牛驮阗大蜗牛是怎样爬行的。

  6、让蜗牛在竖立的木棍上向上爬,不断调转木棍的方蜗牛(大班科学)向,看看蜗牛会怎样,蜗牛为什么掉不下来?

  7、幼儿自由观察,引导幼儿创造更多的观察方法。

  三、喂蜗牛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食物喂蜗牛,观察一下它们爱吃什么。

  四、养蜗牛

  和幼儿一起讨论饲养蜗牛的条件。

  创设下列不同条件,让幼儿观察,动脑思考:你想将你的'蜗牛放在哪个“家”里饲养?为什么?

  1、将蜗牛放入空瓶中,瓶中盖上玻璃。

  2、将蜗牛放入有水的瓶子中,瓶口盖上纱布。

  3、将蜗牛放入有干沙的瓶子里,瓶口盖上纱布。

  4、将蜗牛放入有湿沙的瓶子里,瓶口盖上纱布。

  鼓励幼儿想办法为蜗牛创设更好的“家”。

  幼儿在欢快的“蜗牛与黄鹂鸟”的乐曲中,模仿蜗牛爬行的动作,结束活动。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旋律高低变化。

  2.积极参与跳地垫游戏。

  活动准备:

  1."音乐":《小蜜蜂》。

  2.录音带、录音机、5种颜色的'地垫。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观看幼儿用书《小蜜蜂》,并请幼儿回答:

  --小蜜蜂是怎么飞行的?

  --它会发出什么声音?

  --为什么小蜜蜂喜欢在花间穿梭?

  2.请幼儿模仿小蜜蜂的飞舞动作及鸣叫声

  也可一配合歌曲自由表演。

  3.学唱新歌《小蜂蜜》。

  --教师先唱歌曲2到3遍。

  --教师边唱谱子边按谱上的音符高低在白板上画出黑点,再将黑点连起来,画出旋律线。

  --请幼儿看幼儿用书《小蜜蜂》,边看图中花的高低位置变化边唱歌。

  --请幼儿边唱边照着白板上的线条在空中画出旋律线条,也可一让幼儿轮唱。

  4.跳地垫游戏。

  --在地板上连接5个不同颜色的地垫当作do re mi fa so,再带领幼儿随着歌曲的恶意界玩跳地垫的游戏 。

科学教案 篇4

  一.活动名称:《破译密码》

  二、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分解组成,知道7的多种分法。

  2.提高对7以内数加法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三、活动准备:雪花片、数字卡、PPT。

  四、活动过程:

  1.利用多媒体,玩“碰球”游戏,巩固复习6的分解组成。

  “小朋友,我问你,我的1球碰几球?”

  “王老师,我告诉你,你的1球碰5球。”

  2. 出示7个正反面不同颜色的'雪花片,撒地面上,根据颜色引导幼儿说出7的6种分解。

  3. 凑数游戏“我的朋友在那里”,7个幼儿拿着1-7其中一个数的数字卡,根据音乐两人找朋友组成7,以理解7的多种组成。

  4. 利用多媒体,出示“森林音乐会邀请卡”,想参加音乐会就得破译密码,根据7的组成完成加法算式获取密码。

  5. 播放音乐会乐曲,带领幼儿参加音乐会,活动结束。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

  2、探索发现利用一张纸使小球稳定的方法。

  3、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乒乓球和纸。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球的经验,知道球滚动的`特性。

  环境准备:

  体育区角投放的兵乓球。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发现现象。

  1、幼儿自由玩球、

  2、幼儿将球放在柜子上吧"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在桌面容易滚落的现象。

  二、提出问题,幼儿设想。

  1、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球站稳?

  2、鼓励幼儿大胆设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3、再次提出问题:能不能想办法就用一张纸让小球站稳?

  4、鼓励幼儿动脑筋、再次大胆设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动手尝试,实践想法。

  1、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用纸帮助小球站稳、

  2、教师观察,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3、将作品陈列在柜子上,幼儿集体欣赏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

  延伸活动:区角里投放纸张、瓶子、盒子等其它材料,让孩子尝试实践更多的让小球站稳的方法。

  活动反思:

  科学在于探索,科学在于发现,其实,有些我们无需说得过于清楚,孩子们只要在实践中多看、多学、多玩,他们便能知道这其中的奥秘,一些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科学教案 篇6

  【预定目标】

  1、了解垃圾可以被人们通过许多方法处理或再循环利用,懂得垃圾分类摆放的益处。

  2、能用自己的行动积极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垃圾。

  【活动准备】

  1、请父母帮助幼儿一起收集回收垃圾、处理垃圾的照片或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垃圾回收的知识。

  2、垃圾分类回收箱实物和各种垃圾的图片。

  3、水彩笔和铅画纸(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了解垃圾的含义提问:(出示垃圾)这是什么?什么是垃圾呢?

  小结:垃圾是指没有用,准备扔掉的东西称之为垃圾。

  2、引导幼儿相互交流。

  讨论:平时见过哪些垃圾?说说你看到的垃圾是怎么样的?能闻到什么气味吗?有垃圾的地方给人们感觉怎么样?垃圾对人类、动物、植物有什么影响吗?

  教师小结:垃圾腐臭时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不仅仅破坏风景,侵占土地,使人们生活的地方越来越小,而且垃圾中还会滋生出病毒、病菌,招惹蚊虫,让人生病。

  (二)基本部分

  1、组织幼儿讨论:哪些地方会产生垃圾?(工厂、菜场、餐馆、办公室、超市、家庭等)

  2、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了许多垃圾,那么垃圾到最后都跑到哪儿去了呢?(结合图片,请幼儿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处理垃圾的知识。再结合幼儿的介绍给幼儿补充,纠正关于垃圾回收,处理的有关知识)教师小结:垃圾被倒入垃圾桶后,由环卫工人收集起来运走。大部分被埋到填整场,填埋场是专门把垃圾倒入一个地方,再用泥土把垃圾埋到里面。填埋场既占地方又不利于环境保护,有的垃圾送到焚化炉焚化,但焚化垃圾的时候会排出有害的气体。

  3、出示垃圾箱图片。

  教师:小朋友,你们见过这样的箱子吗?这样的箱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引导幼儿区别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标志的垃圾箱。

  教师:垃圾箱上有什么标志呢?你觉得哪个是可回收的标志?为什么呢?(启发幼儿找出可回收的标志)教师小结:有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因为他们是用大自然中宝贵的材料制成的。可回收垃圾就是收回来后经过加工还可以做成其他的东西。

  师:你知道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为什么?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焚烧或深埋)4、出示垃圾分类的标志?

  教师:刚才我们知道了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哪些垃圾是不可以回收的,现在我们准备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有可乐罐、旧报纸、汽水瓶、橡胶等等这么多垃圾。老师这里还设计了分类标志,我们一起来看看。

  金属:这一类可回收物有可乐瓶、易拉罐、废铁等。回收后送工厂可以再生为各种金属物品。

  纸张:利用旧报纸、包装盒、纸盒等做原料可以制成各种餐巾纸、纸盒等。

  玻璃:水瓶、酒瓶等玻璃制品经过清洗,消毒后可以反复重复使用。

  塑料:橡胶(如:酸奶瓶、废轮胎等经过加工可以制成其他塑料、橡胶制品)教师小结:回收利用废物可以节约能源,废物回收利用的越多,送往填埋场的垃圾就越来越少,把可再生利用的.废品送到回收中心,可以减少污染。

  (三)结束部分

  1、出示各种垃圾图片,请幼儿判断所出示的垃圾分别应放入哪里。

  2、引导幼儿设计有毒物品的垃圾箱。

  教师:出示废电池,你们可知道这种垃圾是有毒害的,我们为它设计一个专用的垃圾箱,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设计一个有毒的标志吧!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哪些垃圾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在平时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到垃圾,你们见到垃圾,应该怎么样来处理呢?(幼儿互相交流)活动延伸:

  教师: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讨论一下,日常生活中哪些是由垃圾的再生材料制成的。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8-09

科学教案[经典]08-11

(经典)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17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经典】08-24

科学教案07-20

关于科学教案11-03

科学教案模板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