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03 13:09:16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5篇(优)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5篇(优)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图复述雷奈克医生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经过。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爱科学,学科学,树立长大为人类做贡献的理想。

  3、学会13个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教具准备:电脑、CAI课件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一幅图)同学们,请你们一起告诉老师,图上画的是什么吗?对。这就是医生给病人看病时经常用到的听诊器。(板书:听诊器)

  2、(简介听诊器)听诊器也叫听筒,用它可以听到人体内的各种声音,比如:呼吸声、心跳声。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0课听诊器的由来。(板书20*的由来)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一遍。

  4、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可真不少,老师把这些问题归纳了一下,有这样三个问题:(1)第一个发明听诊器的人是谁?(2)他为什么想到要发明听诊器?(3)听诊器是怎样发明出来的?

  2、老师决定把这些问题交给同学们自己读书解决,大家有信心吗?请同学们看自学提示:

  (电脑演示)自学要求:

  (1)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思考(1)第一个发明听诊器的人是谁?(2)他为什么要发明听诊器?(3)听诊器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并用铅笔在书上做上记号。

  (2)完成练习1后,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三、检查交流上述三个问题。

  1、谁来汇报第一题?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请告诉大家你是从课文哪个自然段知道的?你能读读吗?请同学们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创造了第一个听诊器)

  2、雷奈克为什么想要发明听诊器呢?你又是从哪个自然段的哪句话得到答案的呢?老师导读,然后男生读看到的那句话,女生读想到的那句话。(板书:难过)

  课文第一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雷奈克是法国的一位医生。老师通过上网了解到:1816年,雷奈克发明了听诊器,由于听诊器的发明,使雷奈克能诊断出许多不同的胸腔疾病,他也被后人称为胸腔医学之父。

  3、(电脑演示书上插图)大家看图,课文哪个自然段描写了图上的内容?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读读这几个自然段。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插图的意思?好,同学们先自己说,然后同座的同学互相讲讲。指名说。说的时候,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晰。(板书:吸引试了试)

  4、一块木板真的能传递声音吗?我们来试一试,好吗?

  请把耳朵贴在桌子上,用脚轻轻地敲一敲桌脚,听到什么了吗?太有意思了。

  四、指导朗读

  接下来,请同学们轻声的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你喜欢或是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子读一读,并且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老师在读了课文后,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找了出来,看一看:

  (电脑演示)

  1、只见他们一个站在这头,弯着腰,把耳朵紧贴着跷跷板;一个蹲在那头,用一枚铁钉在跷跷板上轻轻地划着。原来,通过木板能清楚地听到另一头划木板的声音!

  老师读,你们仔细看看老师划了横线的这几个词,都是表示什么的词?试读。

  2、他高兴极了,马上跑回医院,找了一跟小木棍,一头靠着病人的胸腔,另一头凑近自己的耳朵。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这里为什么要用!号呢?

  五、总结全文。

  正是由于一心为病人着想的'雷奈克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所以才有了发明听诊器的创举。雷奈克身上所有的这种品质,十分值得我们学习。齐读课文。

  六、指导课外阅读。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那些科学家发明了什么。大家找到了吗?好!我们来交流交流吧。

  如果大家还想多了解一些有关科学家发明的故事,老师推荐大家看《科学家的故事》、《发明的故事》之类的书,下星期五的阅读课上,我们交流评比,比比谁收集的科学家的哪些发明最多,可以吗。

  最后,我衷心地祝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勤观察,多思考,争做小小发明家。

  板书:

  20*听诊器的由来

  雷奈克 (难过 吸引 试了试)

  创造了听诊器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意外"造句。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感悟桑兰面对天大的不幸仍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桑兰的语言、动作等细节的生动描写,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具准备:

  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

  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板书课题,生读题。

  2、问: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3、师选择板书。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轻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通过猜字,记忆生字。

  3、检查

  (1)出示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了解生字的掌握情况。

  (3)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a、重点理解:

  失声痛哭:控制不住而大哭起来。

  剧痛:剧烈的疼痛。

  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

  大汗淋漓:汗水向下滴。

  b、学生提,并当场解答。

  4、生再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些什么。

  5、谁微笑着承受一切?她所承受的"一切"指什么?用笔画出有关句子。并指名回答。

  6、默读课文,画出表现桑兰坚强的语句,再读一读。

  三、小结

  桑兰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天大的不幸",为什么还能微笑呢?她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字,并齐读。

  2、指导,注意:

  选:注意笔顺。摔:注意右上的`左右两边。

  套:注意中间有三横。疗:最后一笔为"竖钩"。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意外"造句。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感悟桑兰面对天大的不幸仍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抓住桑兰的语言、动作等细节的生动描写,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过渡:17岁的桑兰为什么能微笑着承受一切?她有什么样的精神呢?

  二、精读课文2-3自然段

  投影出示:

  桑兰的美好人生刚刚开始,可她的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

  1、齐读。

  2、桑兰的美好人生是什么?自由轻读第2、3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画出最能体现桑兰人生美好的词,有感情地读。

  4、"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这句话什么意思?这对于桑兰来说意味着什么?

  5、指导朗读。

  三、精读4-7自然段

  1、桑兰是怎样面对这天大的不幸的呢?

  自由轻声读第4-7自然段,找出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指名读最后一段。

  2、再读4-7自然段,画出具体描写"桑兰这个坚强的小姑娘,她用无比的勇气承受着一切,她以一贯的微笑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的句子。

  3、讨论交流。

  (1)出示:队员们看到桑兰的伤势后都忍不住失声痛哭,而桑兰却表现的怎样?

  指导用坚强的语气朗读,品味。

  (2)每天上午和下午,医生都要给桑兰进行康复治疗。

  "康复"是什么意思?用"康复"造句。当医生给桑兰进行康复治疗的时候,桑兰总是怎样做?

  指导朗读。

  (3)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桑兰可以自己刷牙,自己穿衣,自己吃饭了。但有谁知道,在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背后,桑兰是怎样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

  你觉得怎样读才感人呢?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1、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具有坚强不屈的意志品格的桑兰大姐姐,她为所有的瘫痪者做出了榜样,也为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人做出了表率。

  2、课后,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感悟桑兰面对天大的不幸仍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抓住桑兰的语言、动作等细节的生动描写,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复习导入

  默读全文,完成填空。

  桑兰在她美好人生刚刚开始时,就发生了天大的不幸-脊椎骨骨折,然而她用( ) 的毅力,( ) 的精神,( ) 承受( ) ,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

  二、仿照第4自然段,想象作文。

  1、出示第4自然段,分析

  (1)默读,看看每一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讨论交流。

  2、出示第5自然段,想象仿写。

  (1)指导朗读。]

  (2)请你在桑兰的刷牙、穿衣、吃饭中任选一个,发挥想象,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3、生想象作文,师巡视指导。

  4、生交流、反馈。

  三、作业

  1、造句。

  (1)康复--

  (2)意外--

  2、在下面句子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1)桑兰忍着剧痛配合医生,轻轻哼着乐曲。

  (2)前来探望的队友们失声痛哭,桑兰没掉一滴眼泪。

  (3)桑兰是个坚强的小姑娘,她能微笑着承受一切。

  板书:

  微笑着承受一切

  美好人生

  ↓

  天大不幸 坚强

  ↓

  微笑着承受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复习重点

  1、掌握本单元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正确运用。

  2、辨析同音词,正确应用。

  3、背诵《船长》一文的有关段落。

  4、说话练习:学习采访。

  5、作文:学会感恩。

  复习过程:

  一、字词:

  (一)、强调:廉、庸、簸、薄的写法。

  (二)、注意多音字:

  着想、背着、呼号、给予、尽管。

  (三)、辨析同音词:

  先找学生说说辨析的方法,再进行强化训练。

  1、休养、修养

  (1)他经常读书,很有()。

  (2)他在家()了一个月,便康复了。

  2、截至、截止

  (1)作文竞赛()到本周五。

  (2)()八月底,本刊物已收到稿件几百篇。

  3、反映、反应

  (1)这篇文章()了劳动人民的贫苦生活。

  (2)听了教师的提示,他没有任何()。

  4、顷刻间是指再写四个这样的词

  5、聚精会神形容再写四个这样的词

  6、负荆请罪出自《史记》、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故事:

  二、课文重点。

  廉颇是的`人。

  蔺相如是的人。

  有关知错就改的名言有(两句)

  负荆请罪意思是

  形容知错就改的成语还有

  学了这一课让我明白了

  2、船长哈尔威是个的人。

  他的做人之道是

  学了这一课我领悟到

  本文的作者是他被称为,他的代表作有。

  3、《爱之链》课题的意思是乔依是()的人,学了本文,我懂得了。你联想到有关的名言有。

  4、默写〈〈船长〉〉有关段落。

  5、根据〈〈我不期望回报〉〉仿写诗名。

  如果你是,我乐意是;

  如果你是,我乐意是。仿写。

  三、口语交际:

  学习采访:刘老师让同学们采访小作家张桐,请你列一下采访提纲。

  四、作文:

  题目:感恩的心

  重点指导如何写细致。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步骤】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组词:

  骏( ) 俊( ) 竣( ) 限( ) 驰( ) 峻( ) 唆( ) 梭( ) 垠( ) 弛( ) 蹄( )

  茶( ) 貌( ) 杯( ) 跤( ) 缔( ) 荼( ) 藐( ) 怀( ) 胶( )

  2、理解词语。

  3、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理清课文的线索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理清课文线索 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⑴ 草原美景 ⑵ 欢迎远客 ⑶ 亲切相见 ⑷ 热情款待 ⑸ 联欢话别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熟读课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说说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意思。

  二、学习第一段

  1、听师范读,边听边在脑海中勾勒画面。

  2、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

  投影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再读这一段,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概括了草原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呢?看图,默读这一段,画出有关语句,小组交流细细体会。

  教师适时点拨。

  4、朗读第一段,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心情。画出有关词句,集中交流。

  5、再读第一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的`。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初入草原和走了许久后景色有什么不同?画出有关语句,集中交流。

  3、出示投影片:读句子,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4、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四、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

  2、指导朗读第三段。

  五、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 2、请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六、学习第五段

  1、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

  2、反复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说说你的理解。

  七、总结

  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作者到内蒙古草原访问时所看到的优美景色和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的动人情景,反映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在初读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线索。然后借助录音、录像、图片,结合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味,逐段领略草原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教学的重点放在:1、让学说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在这次备课的过程中,我对课文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因为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从课文中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语言材料,并进行有价值的语言文字训练。

  从课题入手,直奔点明中心思想且含义深刻的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结合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在感悟理解过程中感受绮丽景象,积累优美语句。在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类似的实例,加深对这句话以及课题的理解。最后小结归纳学习方法,完成相关课堂练习。

  课后思考与练习中要求理解的含义深刻的`句子,不能就句论句,要采用结合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进行,要引导自己的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括号中提出的问题重在引发思考与提示思路。不要空洞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在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思想启迪,情操的陶冶。

  教学本文要注意朗读,默读,浏览相结合。通过默读,浏览,可以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有利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感情的朗读要以正确,流利朗读为前提,以感悟理解为基础,语调平缓之中有起伏,语气平淡之中有激昂。第一自然段中要适当突出“花”“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而第二自然段要读出作者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的语气;第三自然段要图文结合,读想结合,读议结合,再现美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充分表达出作者对这绮丽风景的欣赏和赞美,进而达到熟读能诵的目的;第四自然段要读出作者由衷的赞叹之情。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5-30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01-10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8-22

小学语文《鲸》教案02-23

小学语文北京教案02-27

小学语文《春》教案01-29

小学语文古诗的教案02-07

小学语文猫的教案03-14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22

小学语文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