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03 13:32:54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范例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教案(范例5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叶子的主要特征(叶脉、叶片、叶柄等),初步了解叶子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2、能用语言、动作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叶子产生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家长事先和幼儿找一找关于叶子的资料,丰富幼儿的经验。

  材料准备:制作《各种各样的叶子》PPT;各种各样的叶子若干、白菜、包菜、青菜;两盆一样的植物、记录表。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叶子的主要特征,初步了解叶子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难点:用动作模仿叶子的生长过程。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引导幼儿观察大树的叶子。

  1、观察大树的叶子

  师:看!画面上有棵大树,这棵大树上长满了叶子,请你仔细的观察一下这些叶子是什么样子的?

  幼:绿绿的、叶子上面有一条一条的线。

  2、师:这些叶子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叶脉、叶片、叶柄)这些树叶都长在大树的什么地方?

  幼1:叶子上有像树枝一样的小棒。

  幼2:有的叶子长在树枝上,有的长在树干上。

  师:高高的大树上长满了叶子,这些叶子都长在大树的树枝树干上,虽然它们长得大小不一样,但它们都是由叶脉、叶片、叶柄组成的。

  (评析:树叶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帮助幼儿清晰的观察到树叶的样子,从而打开了幼儿的思维,也为下一个模仿环节做较好的铺垫。)

  二、观察各种各样的叶子,用身体动作模仿叶子的生长过程。

  1、师:那除了大树有叶子,还有什么植物也有叶子呢?(幼儿交流讨论)

  幼1:花上面有叶子,小草上也有。

  幼2:苹果树上有叶子。

  幼3:芹菜上有叶子。

  2、展示幼儿采集来的各种各样叶子。

  师:原来我们身边各种各样的植物都长着叶子,我们一起来观察桌子上的的这些叶子,看看它们一样吗?它们长的什么样?像什么?

  幼1:它们不一样,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黄色的。

  幼2:这个叶子大大的,像一把扇子。

  幼3:这个叶子小小的,有一点圆圆的像小葡萄。

  师:你还知道有哪些植物的叶子长得很特别?(出示枫叶、杏叶)它们的特别之处在哪里?

  幼1:这个是枫叶,它的叶子分成好几瓣,每个头都是尖尖的。

  幼2:这个杏叶像把小扇子,它有的时候是红色的,有的时候是黄色的,颜色会变的。

  3、用身体动作模仿叶子的生长过程。

  师:你们认识了这么多种叶子,那你知道这些叶子是怎么长大的吗?(播放PPT中叶子生长的视频)请你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它的生长过程。(幼儿分散均匀,用身体动作模仿叶子的`生长过程)

  (评析:通过观察实物叶子和PPT中的叶子,丰富了幼儿的相关经验,在观看叶子的生长视频时了解了叶子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用身体动作表现叶子的生长过程,这给整个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在表演过程中不仅用肢体动作表现了叶子的生长过程,更是表现了不同叶子的形态。)

  三、多种形式了解叶子的多样性。

  1、出示白菜、包菜、青菜

  师:叶子慢慢长大后都有不同的作用,我这里还有一些特殊的叶子请你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说说这些叶子都有什么用?(可以食用)

  幼1:这个是白菜的叶子,它是可以吃的。

  幼2:这个是青菜的叶子。

  2、师:原来叶子还可以让我们人类食用,那它还可以做成什么呢?(出示PPT中一些用植物的叶子制成的中药药材图片)我们平日里生病了会用到一些中药,这些给我们人类治病的药材有的也是用一些特殊的叶子做成的。

  (评析:本环节通过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在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中发现叶子的多样性,从而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拓展幼儿的各种思维,丰富幼儿的知识面,也为幼儿的自主发展开渠。)

  四、集体实验观察讨论叶子的作用。

  1、师:叶子的用处可真多,那植物为什么要长叶子呢?叶子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用处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

  幼1:它不长叶子就很难看。

  2、出示两盆一样的植物和记录表

  师:这里有两盆一样的植物,我们把其中一盆植物的叶子剪除,放置一边,然后过两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两盆植物的变化,也看一看被剪除的叶子和以前有什么区别,最后把它们记录下来。

  五、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每天观察植物的变化,并将变化记录下来。

  (评析:本环节通过一个小实验让幼儿发现叶子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激发了幼儿的继续探究的兴趣,从而也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

  【教学反思】

  《纲要》中的科学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等。”可见科学领域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保持孩子们永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调幼儿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地观察、操作和实验,对探索的结果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1、熟悉的材料

  来自生活中常见的叶子成了孩子们探寻的主角,“叶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叶子可以吃吗?”在活动中,通过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叶子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从而发现了叶子的秘密,因为它是孩子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自然而然成为了孩子们最乐意探寻的目标,活动中多媒体的运用使科学活动增色不少,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拓展幼儿思维,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示,孩子们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叶子,他们对整个活动充满了兴趣。

  2、真实的体验

  实物的亮相打破了以往的图片展示,给了孩子们更直接的经验,在平日里孩子们都有食用过各种叶子,也都会有相关的经验和体验,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用手、胳膊等动作表现各种叶子,感受各种叶子的生长过程,在看、闻、摸中感知叶子的多样性,在最后环节和延伸活动中,通过为幼儿准备了各种辅助材料,让幼儿在看一看、想一想中发现这些叶子的作用和变化,因为他们是直接参与者,所以能获得了最真实的体验。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探索不同形状的桥面与承重力的关系。

  2、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能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相同大小形状的铅画纸人手一份,相同大小积木每人两块,雪花片若干,记录纸、笔每组一份

  造桥实验

  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

  幼儿回忆设计过的桥面,教师根据幼儿回忆内容展示桥面。

  桥造好了,会有很多的`车和人从桥上通过,所以我们的桥一定要造的很牢固,你认为这三中桥哪一种桥最牢固呢?(幼儿自由猜测)我们来做个小实验就知道了。

  2、讲解实验方法:

  我们已经知道桥墩的距离会影响桥的承重力,所以先得把桥墩的距离定下来,就在桥的两边,然后在桥中央放雪花片,比比哪种桥能放最多的雪花片,它就最牢固,为了能比得更清楚,我们还要把雪花片的数量记录在纸上。

  3、幼儿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互相合作,尝试并记录实验结果。

  4、讲述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每组请一名幼儿讲述操作结果,并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并得出结论。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观察蜗牛,学习用多种方法来观察。

  2、敢于探索,发展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组观察工具若干:小棒、玻璃片、瓶子、木片等

  2、记录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春天的小动物

  ――让孩子们讲讲自己对春天的动物的认识

  2、户外:找蜗牛

  3、观察蜗牛

  A:引导孩子们观察蜗牛。

  ――让孩子们用眼睛看,用各种工具来观察,并把自己的发现及时的记录。

  B:分享个自的经验

  3、介绍“我知道的`关于蜗牛的知识”

  4、讲讲“我对蜗牛一些的问题”

  5、小结

  活动反思:

  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大胆猜想、分工合作、动手尝试,并且持之以恒地做好记录。由此我得到启示,从小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科学活动能力,培养爱观察、善思考、勇探究、乐合作、勤表达等良好习惯,对其日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背景:

  最近这段时间,我们的晨间活动一直在幼儿园大门口的小树林里面玩游戏,发现很多孩子喜欢玩地上的泥土,有的小朋友把泥土挖在小碗里面,把它当作“饭”、“菜”;有的小朋友喜欢用小树枝划出一道道痕迹;有的小朋友堆出一个个“小山”……孩子们手上、身上玩得灰蒙蒙的,不亦乐乎!幼儿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而本次活动的探索对象:泥土,对孩子们来说是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的。在他们眼里,随处可见的泥土是那么的神奇又是那么地有吸引力。于是特生成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中探索和发现泥土的特征,感受泥土带给他们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发现干、湿泥土的各种特征,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知道泥土很宝贵,与人、动物、植物关系密切,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带幼儿挖过泥,寻找过泥土里面有些什么。

  2.物质准备:小水桶5个装些水、雨鞋幼儿自己准备10双、一次性手套10副、各种塑料小铲子、模具等若干、放大镜6个、音响和轻音乐;事先寻找一块较为干净的泥地;植物、小动物家制作的'ppt。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玩泥土的工具,幼儿进行第一次探索。

  (1)师:前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这个小树林里面玩泥土,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在玩泥土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幼儿自由讲述)

  (2)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工具,我们再来玩一玩泥土,看看你会有什么新发现呢?(播放轻音乐,幼儿自选工具进行第一次探索)

  (3)互相交流:你是怎么玩泥的,你发现了什么?(通过摸、搓、捏、戳等方式来感知干泥的松、硬、粗糙、易碎等特性。)

  2.投放水,幼儿进行第二次探索。

  (1)师:往干的泥土里面加点水,你又会发现什么呢?(幼儿自由探索)

  (2)互相交流:水到哪里去了,这说明泥土是怎么样的?(泥土会吸水)你还发现了什么?少放一些水,泥土变成什么样子了?多放一些水泥土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小朋友再来玩玩看。

  (3)师小结:泥土中加了水以后会变得软软的、有黏性,会变形,有韧性。水少放一点就变成了烂泥、多放了就变成了泥水。

  3.出示PPT,感知泥土的作用。

  (1)师:刚才我们发现关于泥土的好多秘密,那你知道泥土有什么作用吗?

  (2)播放PPT,幼儿欣赏。

  (3)小结:泥土可以种花、种草、种庄稼,是小虫子的家。泥土很宝贵,没有它,植物就不能生长,人和动物就没有食物吃,有的动物也会没有家。我们要珍惜土壤、保护土壤。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目标:

  1.通过感官观察不同材料的筷子的特征,知道筷子都是成双成对使用的。

  2.了解筷子的用途,知道它是中国的餐具。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准备:

  1. 每人一双筷子(多种材料的),每桌一盘泡沫塑料块。

  2. 2.操作卡片"你喜欢的筷子"

  过程:

  (一) 筷子的特征

  1. 这是什么呀?请你说说你的筷子是什么样的?它是用什么做成的?

  2. 你的筷子和别人的一样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颜色、形状、长短、粗细、材料等)

  3. 总结筷子是各种各样的,是两只成双的。

  (二) 了解筷子的用途和筷子的使用的方法

  1. 你们知道筷子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吗?它们都是干什么用的?

  2. 你们会用筷子吃饭吗?请幼儿回答示范,教师示范并指导姿势。

  3. 我们都知道筷子是用来吃饭的,可你知道筷子是什么人最早开始使用的吗?

  (三) 游戏:夹泡沫塑料块

  1. 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每张桌上都有都有一盘泡沫塑料块,你们只能用筷子夹,夹到一个就放到另一只手里,我们比赛看谁夹得快。

  2. 检查泡沫塑料块情况和握筷姿势,分析讨论什么样的筷子容易夹,什么样的`筷子不容易夹,为什么。

  活动延伸:

  要求幼儿在家也尝试用筷子吃饭,并进行检查和鼓励。

  教学反思:

  1、 能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筷子进行活动,既方便又简单也很实用,很贴切农村的乡土特色。

  2、 设计的活动能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动作发展的水平,有利于幼儿手部小肌肉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 幼儿在活动中也能大胆地和同伴交流,将自己的玩法与同伴分享,气氛活动,孩子也很积极投入。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11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31

中班科学教案07-20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08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06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16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18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27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20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2-15